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2024-05-12

电子监管专项培训(精选11篇)

篇1: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永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基本药物

电子监管专项检查工作

为了加强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监管,不断完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有效。3月21日至23日,永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监管端远程监控和企业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县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电子监管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执法人员先后深入宁夏启元药业、多维药业、永欣公司,检查企业对基本药物实施电子监管赋码系统配备情况,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的库存情况;现场查看基本药物赋码、上传、核注核销等操作演示。通过检查,发现各企业对基本药物实施电子监管比较重视,均能够按照国家、自治区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入网工作要求配备相应的电子监管设施,能及时将生产、配送的基本药物赋码、上传、核注核销,确保了药物在流通中的追溯性。存在的问题:多维药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有7个,没有参与招投标,操作人员对赋码操作程序不熟练,赋码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启元国药大输液未按新版药典检验出库,对药品检验程序不够重视,大量输液瓶露天存放,空调系统不能按规定消毒等。永欣公司个别库存药品存在不同批号药品混放情况,导致药品核注核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针对各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局当场提出了限期整改的处理意见,要求企业要强化基本药物的管理,使电子监管系统正常运转,我局将通过监管端远程监控网络定期实施监控,确保各企业基本药物上传信息及时、完整、准确。

药监局 马 宏

篇2: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什么是电字监管

药品电子监管是国家对于药品电子监管的一项新措施。目前是部分药品

国家要求监管药品将每一个药品实体由国家分配给电子 监管码,印在药品包装上,由生产企业生产后,直接发 送国家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对于该药品(目前只限于生 产、批发企业,以后逐步推广到零售企业和)进行电子 监管,便于问题药品的召回的等工作的开展(本人理解)药品电子监管平台

国家开发的一个网络软件,他是国家对于药品从生产到 销售的及库存运行的监管,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企业 的微机管理系统两码事。

目前我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

1、仓库安装一台微机(也可考虑与其他机器并用)

2、宽带网(国家局要求,不能与其他微机有连)

3、手持终端一台(最少)

目前我们的技术难点

1、手持终端不会用

2、上传不会上传

篇3: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开班仪式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主持,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领导出席并就“安全生产形势和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做了精彩报告。有关专家对农业机械化安全法规及标准、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装备知识和重要安全生产技术等做了系统讲解。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青岛的100余名一期学员参加了本期培训, 并就六地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行了汇报交流。

宗锦耀在开班仪式上指出, 此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科学分析农业机械化形势, 总结“十一五”农机安全监理成就, 明确“十二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目标任务, 提升安全监督管理能力, 全面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做好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监管及专项治理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宗锦耀强调, 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走上富裕生活的客观要求, 也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全国农机化系统一定要以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 深刻领会, 充分认识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宗锦耀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农机安全监理取得的成就, 并指出了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 他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机安全发展的新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为目标, 以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主线, 以提高“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为重点, 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调查研究, 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体系建设, 提高监管能力;消除事故隐患, 治理薄弱环节;强化宣传教育, 创建平安农机, 以安全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宗锦耀强调, “十二五”时期,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继续健全法规体系, 形成完善的配套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推进安全保险、免费安全检验制度、机具报废更新等制度的建立;从抓好关键生产环节、重点农机具和重要农时季节的安全生产入手, 做好薄弱环节的专项治理, 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水平, 改善农机安全技术状态;努力提高安全监理“三率”水平, 尽快提高并保持稳定在70%以上, 争取达到80%以上;进一步降低农机事故, 万台死亡率控制在5人以下;加强安全监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全国建立示范县700个以上, 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水平, 树立良好的安全监理形象。为完成“十二五”的目标任务, 宗锦耀强调,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 强化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安全保障;坚持依法监管, 强化政策引导;坚持全面监理, 强化综合治理;坚持文明执法, 强化优质服务。

篇4: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1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1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整治工作

1.1.1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我们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和春季农资打假行动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将工作重点由县城转移到乡(镇)农药经销业户(点)上,严肃查处制售高毒禁用农药行为,坚决杜绝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质量和经销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1.1.2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农业标准化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标准化知识水平,我们以“科技之春”活动为载体,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普及工作。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30场次,培训7万人,媒体宣传50次,发放宣传材料45万份。通过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负责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支具备专业标准化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农业标准化管理队伍。同时,以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等为重点,做好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示范,加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增强了广大种植业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1.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全省加大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开展了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工作。2009年我委共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3次,水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次,涉及全省60县(市、区)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各地农业部门组织相关检测机构在“3.15”“5.1”“10.1”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和农产品大量上市期间,加大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力度,扩大检测范围,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1.2狠抓“三品”整治工作

按照《吉林省2009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2010年农产品专项整治深化实施方案》要求,“三品”整治工作主要开展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认证自查活动及认后监管工作,在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预警机制,从使用标识规范性、产品质量合格性、标准实施到位性、生产过程守法性等方面开展监管和整治活动。—是组织345家“三品”企业完成了自查自纠,合格率达100%;二是对45家“三品”企业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行检查,合格率达100%;三是对全省67个市场1800多个产品的规范用标情况实施检查,合格率达99%以上;四是开展督导检查,全省累计出动2668人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898家,监查198个场所;五是开展宣传培训,共出动700多人次,监测及检查327个场所;发放“三品”整治宣传材料10.1万份,媒体宣传21次,指导培训32余场次,培训15630人次。抽取“三品”产品数量358个,抽检合格率100%;六是开展绿色食品市场监察工作。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对我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城市等地区的15个大、中型超市进行市场流通中绿色食品的监督检查。市场购买产品361個,查处违规用标企业15家21个产品,其中送质检部门检测产品65个。对市场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七是开展食用农产品认证的督查工作。对全省的获证企业、获证产品、认证标识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是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重点查处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买证、卖证,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未依法有效实施跟踪调查、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1.3加大了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力度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省农委与工商局、质检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及《2010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2010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对全省打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力争使全省投入品整治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截止目前,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685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3865个/次,整顿市场3867个/次,受理举报案件93起,查处案件786件,结案779件,涉及金额110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665.01万元。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农资市场得到了进一一步净化,农民选购农资产品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优质放心农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有利地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

1.4建立和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

1.4.1快速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

一是“海南豇豆问题”在媒体报道后,我委主管领导做出“要引起高度重视,迅速了解我省市场是否有问题豇豆流人,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批示。连续下发了三个文件,对加强全省蔬菜监测、生产监管进行了全面应急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长春市农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下发紧急通知,并组成2个检查组,对长春市经营蔬菜的28家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对有销售豇豆的5家超市和市场现场抽取豇豆样品6个,并对其进行了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未发现水胺硫磷等剧毒农药残留。其它各市(州)农业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应急快速反应。总体上讲,我省在“海南豇豆问题”的应急方面做到了“领导有批示、部门有部署、基层有行动”,受到农业部的好评。二是针对“青岛毒韭菜事件”,我委立即采取快速应对措施,组织有关农产品质检机构对长春市市场流通的韭菜进行抽检排查,共计抽检33个样品,未发现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1.4.2制定了国家重大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对方案

按照农业部对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会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整体部署,我委及时下发了《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对上海世博会和亚动会期间吉林省可能出现的供沪、供穗农产品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1.4.3建立了省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动机制

篇5: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10道题目,每道题目3分,共30分。

1.A2.C3.C4.B5.C

6.A7.A8.B9.A10.D

二、多选题。有5道题目,每道题目5分,共25分。错选、多选无分,少选的每个选项给1分。

1.ABCDE2.ABCDE3.ABCD4.ABCD5.ABCD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括号内划√,否则划X。每小题2分,共20分。

1.√2.√3.√4.X5.√

6.X7.√8.X9.√10.√

四、简答题,本题共有4道题目,共25分。

1.(10分)答: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和药品采购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医疗卫生、药品监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是通过在医疗卫生机构配置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的客户端软件和相关设备,将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延伸到医疗卫生机构,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严格药品招标采购和合理使用管理。同时,使药品监管部门完善对药品(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程监管。方便认定药品安全责任,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2.(5分)答:一是电子监管系统入网和服务实施;二是条码扫描器介绍;三是页面介绍;四是管理端操作演示;五是客户端操作演示。

3.(5分)答:有线条码扫描器的基本要求有:

1、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传送到客户端;

2、客户端生成监管码组成的入出库单据信息;

3、客户端软件与设备的接口为USB接口方式。

篇6:专项资金监管系统 文档

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平台主要是为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提供高效管理和监控的系统平台,也是一个涵盖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平台系统,不仅对财政拨付资金可进行全方位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财政外的资金和使用单位的资金也进行了大纵深监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透明管理,是目前为止国内监管范围最广、监察精度最高、科技手段最强、社会满意度最佳的综合性工作平台。

本系统平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专项资金为重点,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以中央、省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资金为重点,全面推广专项资金网上监控工作,进一步加大集中治理力度,认真查纠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在不断探索“科技+机制”的预防腐败新模式基础上,健全完善专项资金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和规范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的作用。

专项资金监察系统平台采用B/S架构,在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监察、审计、纠风、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连网运行。该系统为机关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系统,需要经过用户认证才能进入系统。本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协同办公、业务监察、公共前台和系统管理。其主要功能有资金下达总量监控、资金拨付与发放监控、预警纠错,网上督办、自动汇总,信息查询等,对资金的流量、流速、流向进行监控,对资金的下达、申请、拨付、发放进行监控。有效解决资金监管部门上下级之间、业务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构建省、市、县(区)、乡(镇)多级联动的网上资金监管体系。

篇7: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县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县是全省20个贫困县之一, 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总人口68.6万人,下辖12镇1场,206个村(居)委会,2010年生产总值199.6 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21元,来源于##县的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全县财政供养总人数13213人,其中在职10397人,离退休2563人,其它253人。镇级供养总人数1161人(不含教师、派出所、林业站、兽医站、卫生院),其中在职818人,离退休337人,其它6人。

2、地理位置:##县位于的西北部,江中下游,东邻

区,西连、,北接,与

市区相连,是

与的过渡地带。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相通。

3、农业资源方面:全县现有耕地22263公顷,其中水田16963公顷。农副产品有大米、花生、竹笋、水果、茶叶、蔬菜、麻鸡、乌鬃鹅等。其中清远麻鸡、骆坑笋、乌鬃鹅、笔架茶更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土特产。

4、矿产资源方面:现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品种有20多种,主要以黄金、稀土、高岭土、温矿泉、石灰石、石英为主。石灰石储量不仅大,现探明约有7亿吨,而且适合用于生产水泥用石,平均品位CaO≥48%;温矿泉贮量丰富,水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

5、旅游资源方面: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有60多处,温泉、漂流、体育、生态等旅游项目较为著名。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8016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27,155万元,同比增长39.08%,上级补助收入5301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943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731万元。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外总收入1960万元,预算外总支出191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42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个镇,1个林场,设9个财政所,现有各类职工62人,其中公务员46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在编人员7人,事业编制人员7人,其他性质人员2人。40岁以下人员41人,约占职工人数2/3,本科以上学历3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高中3人,中专3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3人。

二、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财预[2010]1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在省财政厅

财预[2010]110号文件下发及参加财政部举办的培训班后,迅速向局领导汇报有关精神。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领导、股室、乡镇财政所召开会议,传达部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并学习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会上明确了由预算股负责牵头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各股室积极配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力争在两年内在全县全面铺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并根据我县实际,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县镇级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文件。

(二)选准试点,逐步推广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试点工作,由预算股牵头,组织各业务股室对全县10个乡镇情况进行摸底,到各镇财政调研,充分了解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软硬件设施、办公场所等情况,通过与镇领导的深入沟通,争取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并得到省财政厅、财政部的信任与认可,选取了

镇作为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直接联系点。为了能让

镇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县财政补助

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

(三)定期通报,信息通达

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通达效率。县财政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与县财政局内部联网的优势,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文件第一时间转发至乡镇财政所,使财政所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财政资金信息,做好资金使用、监督计划。

二是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2010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建立我县财政与乡镇财政以及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具体如下:

①明确监管资金范围,所有财政资金均属于监管范围,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②明确操作流程,县直各单位在收到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文件或收到县本级专项资金时要及时将资金使用计划分解到各镇,并填写《##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于每月10日前报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审核。各业务股室将县直各单位报送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

进行汇总,审核无误后于每月13日前报预算股。县财政局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审核无误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进行汇总,并在每月15前向各镇通报。

③明确职责,县直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及时将政策、资金信息收集整理。各镇收到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后,建立资金监管台账,了解跟进有关项目,逐步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④跟进监管,镇作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试点镇,在财政局通报专项资金分解情况后,镇要积极跟踪辖区内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项目的落实情况,每季度上报县财政局项目监管情况。财政局预算股及业务股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不定期到乡镇进行检查,指导镇财政所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四)抽查巡查,重点监管

按照文件精神,所有财政资金都属于监管范围,由于资金量大,内容繁多,我县对用于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认真梳理,将乡镇财政资金分为六大类,即:教育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抚恤救济资金、医疗卫生资金、科技文化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各业务股室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强化对乡镇财政所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政策解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开展工作初期,由我局各业务股室抽调精干人手,配合太和镇财政所相关人

员对“两免一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种粮直补等资金进行检查,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资金现场进行政策指导,全面分析有关问题,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制定乡镇干部培训计划,计划2011-2012年对全县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包括财政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当前财政改革内容和财政政策,涉农惠民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是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作为师资储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的效果。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其中支农政策培训班举办了7期407人次,全县(含财政所)财会人员培训4期24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养老、低保、医保、五保户供养、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种粮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补贴等政策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农村财会知识的讲解。通过培训,镇级财政干部对财政支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财会理论知识更加丰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六)落实资金,加强考核

一是落实乡镇财政工作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乡镇办公设备设施;二是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

法,对试点镇进行考核,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目前我县的财政体制及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模式的限制(县财政对教育、民政、公安等资金大包大揽以及农林水等资金实施报账制管理模式或资金到县直主管部门),镇级财政对资金有关政策要求不太清楚,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镇级较少开展检查等工作,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有待提高。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明显不足。目前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计生工作及征地拆迁工作,每名财政干部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很多时间都忙于中心工作,能够用于拓展新业务的时间已经很少。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一般在6名左右,但是财政所要兼顾的工作很多,家电下乡补贴、村账镇管、政府出纳、政府会计、镇财县管报账员等等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人员明显不足。

三是地位尴尬。财政所作为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在协调各部门的过程中,难以引起部门重视。同时,目前专项资金大部分由县直各部门进行管理,资金拨付不通过财政所,财政所在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开展工作,并打击财政所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经费来源无保障。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经费主要由镇自筹,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由于镇级经费比较紧张,可用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资金不多。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制定资金监管计划,协调县局相关股室指导乡镇学习最新文件。同时结合县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将资金监管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各业务股室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根据财政资金监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存在的问题,掌握资金监管方式,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五、建议

一是理顺体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与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乡镇财政所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能,以便财政所开展工作。

二是增加补助,建议设立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专项资金,根据各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补助。

篇8:电子监管专项培训

近日, 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会同南方监管局在广西南宁召开节能减排电价专项监管工作启动会, 驻点广西开展现场监管工作, 正式启动节能减排电价专项监管工作。国家能源局李冶总经济师出席会议。

启动会上, 工作组介绍了近期国家能源局12项重点专项监管工作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组织方式、有关要求和驻点广西的具体安排, 指出节能减排电价专项监管的重要性。工作组强调, 开展专项监管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 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能源监管的重要性, 增强做好能源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找准切入点, 增强针对性, 以点代面, 深入一线, 要敢于碰硬,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 精心组织, 协作配合, 形成合力, 落实好“四位一体”闭环监管工作机制, 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落实好政策要求, 扎实开展监管, 认真总结经验, 积极开创能源监管工作新局面。

篇9:专项资金监管协议(标准版)

协议编号:

甲方(委托人):深圳市 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经营地:

营业执照号: 执行事务合伙人:

乙方(合作方): 住所: 营业执照号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丙方(监管人): 住所: 电话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共同声明:

1、本监管协议独立于甲方与乙方或监管机构的合同、约定或监管要求,甲方与乙方所签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不影响本协议的效力。

2、甲方与乙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与丙方无关,丙方对甲方与乙方之间签署的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甲方与乙方各自全权负责法律文书等权益证明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的审查,丙方不负责审查。

3、丙方对甲方的专项资金监管并不意味着对委托人的付款义务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丙方仅对甲方的授权指令作形式上审查。

4、甲方承诺并保证监管资金来源及用途合法,资金在被丙方保管期间,如发生国家法律政策调整或被有权机关查封、冻结、扣划等不可抗力情况,致使丙方无法协助完成资金划转的,丙方有权终止本协议,且丙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甲方所从事的与本协议相关的活动均应符合法律法规,因违反法律规定并给丙方造成损失的,甲方应对丙方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6、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之外,甲乙双方均不得采取妨碍、影响监管功能实现的任何行为。

7、因甲方不按本协议约定的程序办理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丙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8、甲方有权签署本协议,并已阅读本协议所有条款,且特别注意了本协议字体加黑的条款。应甲方要求,丙方已经就本协议做了相应的条款说明。甲方对本协议条款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经全部通晓并充分理解。

甲乙双方根据自身需要或监管要求,共同委托丙方担任甲方在丙方开立账户的资金监管人。本协议项下,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遵循专款专用原则,按甲乙双方的指令要求进行资金的使用划转。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 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根据本协议约定,甲方需按照乙方的要求,将收取的投资资金存入甲方在丙方开立的资金监管账户,并委托按照本协议的要求进行监管;

(二)自行承担监管资金运用产生的风险;

(三)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监管资金;

(四)全面及时向丙方提交相关资料,接受丙方对监管资金的监督;

(五)法律法规规定及本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二、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根据本协议的约定监管甲方的专项资金,履行安全保管监管资金、办理资金支付的职责;

(二)妥善保管与监管资金有关的协议、会计凭证等资料;

(三)为甲方提供本专项资金监管账户的对账单和查询服务;

(四)法律法规规定及本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条 监管账户的开立及管理

一、甲方以深圳市 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名义在丙方开立以下账户作为本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管账户”:

监管账户户名:深圳市 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开 户 行: 账 号:

该账户用于本协议项下的监管资金保管和清算,不开立网银支付功能,不可通兑,不出售支票。

二、甲乙方委托丙方监管的资金总额以上述专项资金监管账户实际收款金额为限。

三、甲乙方按本协议约定使用监管资金时,授权丙方按本协议的约定进行支付。监管期间对监管资金按 利率计息,利息收入计入上述监管账户。

四、上述监管账户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不允许进行变更及撤销。

第三条 监管资金的存入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将收取的投资资金存入其在丙方开立的资金监管账户,并委托丙方按本协议的要求进行监管,按照下列约定将本协议项下的专项资金划入监管账户,并通知丙方。

(1)于约定期限内不定时不定批次将专项资金划入监管账户。(2)划款期限: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 年 月 日止。第四条 监管资金的支付

一、监管账户的资金需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结算管理办法》的要求使用,凭预留银行印鉴办理支付。

二、甲方申请转出监管资金时,需提交丙方版本的支款凭证、《委托付款通知书》(见附件2),丙方进行形式审核并核验其提交的丙方版本的支款凭证和《委托付款通知书》中相关预留印鉴是否与上述监管账户在丙方的预留印鉴一致后以转账的方式将款项从监管账户划转到甲方指定的账户,其中《委托付款通知书》中划款指令中的印鉴应同时包括甲方公章、乙方公章和财务章、徐威私章、吕冲私章,具体印模以本协议附件1中的相关印模为准。

三、甲方乙方对提交给丙方的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丙方依据甲方签署的《委托付款通知书》、丙方版本的支款凭证进行监管资金划拨。对甲乙方涉及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丙方不承担责任。

四、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丙方有权拒绝甲方从监管账户付款的请求,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丙方版本的支款凭证、《委托付款通知书》的签章与预留印鉴不符或付款金额超出监管资金余额。

第五条 监管协议的变更、终止及撤销

一、监管期限届满,该协议自动终止,丙方于监管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将监管资金划入甲方指定账户;

二、如协议期间甲乙双方需变更、提前终止或撤销该协议的,需甲乙双方提前一个月共同出具书面申请知会丙方,书面申请上需加盖甲乙双方的公章。其中,甲方公章印模以在丙方开立的上述监管账户公章印模为准。乙方公章印模以本协议签署公章印模为准;

三、当监管账户资金全额划拨出去时,丙方在本协议项下的监管义务终止。第六条 违约责任和免责条款

一、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因违反本协议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额以实际损失为限。

甲方所从事的与本协议相关的活动均应符合法律法规,因违反法律规定并给丙方造成损失的,应对丙方承担赔偿责任。

二、免责条款 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本协议不能适当履行,各方均不承担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任何通讯、计算机系统或网络故障、电力故障、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攻击,国家重大政策调整,火灾、暴雨、台风、水灾、地震、飓风、雷击等自然灾害,政府行为、战争、罢工、**、流行病及其它非主观故意行为)

第七条 争议解决

三方发生争议时,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向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其他事项

一、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二、如有权机关对此账户查询、冻结、扣划,丙方应协助执行,处理完告知甲方。

三、监管期间为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 年 月 日止。甲乙丙三双方可协议缩短或延长监管期间,但需各方以书面形式约定。

四、协议三方可约定其他条款作为本协议的附件,附件须经三方签字盖章。附件内容与本协议内容有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

五、与本协议有关的通知书、申请书或授权指令等相关文件是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应采用原件方式送达至接收方。

六、本协议一式六份,三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丙方(签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

篇10:网络市场监管专项工作简报

二是规范经营行为,鼓励注册登记。鼓励支持辖区网络经营者依法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依法规范网络交易市场主体准入;对网络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引导其依法取得许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引导247家市场主体进行工商登记注册,规范化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活动。

三是贴置电子标识,规范网站监管。对电子标识发放、贴置情况采取每月通报工作制度,对还未申请办理电子标识的,通过实地走访、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方式向企业宣传贴置工商电子标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公示申请办理方法与途径,使其能积极主动办理,在网站上亮照,实名制经营网站。目前,已发放电子标识1384个,发放率达92.58%。

四是实行重点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以重点网站、重点商品、重点时段为突破口,将辖区内规模较大、有较高网商聚集度、有较好发展潜力的电子商务网站纳入重点监管目录库,全面深入了解网站相关情况,实施重点监管。目前,监管平台网站50个,非平台网站1567个,纳入重点目录库网站45个,重点网站占辖区建库网站的占比率达2.80%。

篇11:加强专项资金监管问题的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也越来越多,财政部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社保、支农、教育等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项目效益跟踪反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和加强地方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强化监督管理,使专项资金效用的发挥最大化。

一、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是拨付和管理上缺乏公开透明度。一些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只有财政和极少数部门知道,真正使用该资金的基层部门和应该享受该资金的群众不知情。如部分建设工程未实行招标投标制,进行暗箱操作;又如一些涉及广大农民利益的补贴发放未张榜公示标准和受益范围。

二是专项资金分配主体多元化。现行资金管理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过来,造成一些专项资金在性质上本是相同或相近的,只是由于其资金归属和分配权分属不同部门,列支不同的预算科目,重复补助和使用效率不高问题屡有发生。如现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难以监督。从目前统计口径看,地方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共有18大类,分散在至少14个以上的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部门的支农资金以不同的名目由各个部门独立支配,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政策上缺乏统一规划,不仅造成资金渠道的分散,也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三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与监督滞后。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算执行中陆续下达的,这就造成在年初预算安排时,无法知道上级补助项目有哪些、补助资金有多少,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也不利于财政监督。

四是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有的专项资金“专人管理”变为“个人管理”,大额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由个别领导或经办人决定,擅自变更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或拨款渠道,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有的专项资金未按年初预算及时下达,拨款时间较晚,造成资金和项目的结转,影响项目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专项资金分配规模小,且层层再分配,使用分散;有的专项资金被用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支出,真正用于利民惠民项目上的资金大为减少。

五是专项资金使用缺乏绩效监督与评价。目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追究、追踪问效等方面还没有相应法律规定,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监督工作机制,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许多专项资金在项目预算中,缺乏科学的项目论证,有的还局限于先确定资金、再论证项目的现象;有的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划分不清。现 行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指标体系不够系统和规范,对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支出绩效量化评价指标和测算模型更是稀缺;有的部门项目管理只管拨款,不问效果,存在专项资金分完用完了事的现象,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中的无绩效和损失、挪用、贪污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危害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单位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明知应专款专用却还要挤占、挪用;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项目监督不够到位,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核把关,致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约束力低,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三是部门、单位间存在经费“苦乐不均”现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存在收入与经费挂钩的现象,经费运转相对宽松,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就在“专项资金”上打主意;四是财政预算安排不尽合理,由于财政紧张,在确保人员工资的前提下,部门人均公用经费预算偏低,致使有的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五是管理认识错位,少数地方领导对专项资金管理认识错位,惠农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重争取、轻管理,重资金、轻项目,重现实、轻长远。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造成一些弊端和危害:一是逃避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二是资金使用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心中无数;三是造成专项资金长期闲臵,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容易造成新的违纪行为。专项资金时间长了就变成单位的“自留地”,什么费用都往里挤;五是资金零 星分散造成专项资金的效益性不高。

三、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监督力度

在编制专项资金中长期规划时必须与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符合,明确利民惠民实事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分实施的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利民惠民项目三年或五年滚动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办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效益好的大事实事。滚动预算要体现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足够倾斜,要防止将零星散碎的项目打包,以一个大的名称和较多的资金量包装成“大事”,要同时编制大事项目绩效预算,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项目,促进实事绩效水平的提高。对于投资数额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当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或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依法应当进行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公开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发放对象,以 及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专项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操作监督程序

一要合理确定标准。标准定的太低,群众得不到实惠,产生不了好的效果。标准定的太高,财力无法承担,不仅造成不同人群之间的攀比,也会损害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制定政策具体标准时应注意统筹考虑不同政策的协调、地区间收入水平的协调以及各类对象的心理预期。

二要实行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按照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归并,整合使用的原则,将各种专项资金整合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同一使用方向的预算内、外资金和政府基金统筹安排用于利民惠民办实事项目。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同一性质的资金要按项目进行整合,形成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彻底打破部门内部各单位和某类事项的支出“基数”,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安排“大事”项目。

三要设立省级项目库。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选择的合理性。项目实行指南定向、联合申报、进库储备、按资金量确定当年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并制定“统一规划,分年实施,滚动管理,强化监督”制度。省级项目专项资金应实行政策指南发布制度和项目公示制度。对利民惠民资金分配、投资方向和重点,规定项目经费指标额度和申报方式,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情况等,实行“阳 光政策”,利用相关媒体或基层公共场所进行公告、公示,提高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基层部门对省级项目投资政策清楚明了,操作便利,接受社会公众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减少项目操作的随意性。

三、完善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一要构建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联系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引导中介机构评价组织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多层次的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二要合理确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目标与重点。加强对财政支出有效性的考评,突出财务合规性,更加注重对专项资金支出效果和社会效益的评价。重点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发展、基础建设、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各项资金,包括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直观的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社保、卫生、农业、扶贫、教育科学文化、防汛抗旱等资金。

三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法律法规。从立法上确立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地位,保证绩效评价成为财政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法律上树立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权威性,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一要明确专项资金工作的重点。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项目建设上区别不同 地区、不同项目,投向重点是市场调节不了和调节不好及政府投资的公共需要方面。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农村教育、农业救灾和农村救济等方面。还要注意确定符合实际的配套及自筹资金规模,以预防因配套资金不到位造成“钓鱼项目和工程”。

二要坚持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依据专项资金支出性质的特点,要改革现行专项资金按条分配、分块管理的办法,根据“分级扶持”的原则,对利民惠民专项支出范围重新进行具体的明确和细化。以明确各级财政的支农范围和项目,分清各级的责任。同时,要明确财政与业务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财政部门负责支农资金的统一管理,避免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支农项目的范围、内容上交叉重复;对工程项目具有综合功能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拼盘项目,要由财政部门对项目总投资进行分解落实,统一安排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足额、限额到位。从而做到既要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又互相协调和监督,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

五、围绕重点专项资金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

一要构建财政部门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利民惠民办实事的重点资金、重点 项目、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与调研,特别是对其中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金,比如各政府部门掌控的社会保障资金、救灾救济资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等敏感性支出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工作要注重群众性,地方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对各地的利民惠民资金运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把内部通报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加大处罚的力度,注重严肃性,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要按季或每半年检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发现不按规定和批准的用途使用、发放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应及时纠正,严肃处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与完整。对专项资金管理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管理不力,发生偏差、过错的单位,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依法移送。

二要强化财政监管成果的应用。加大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经济处罚与党纪政纪处罚力度,做到处罚个人重于处罚单位,使财政监督的成果进入各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程序、党政纪和法纪惩处程序、干部教育程序。财政监督要结合“金财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与被监督单位的联网,建立利民惠民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协调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监管视角和监管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和充分利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适时监控,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应该介入到事前和事中,财政监督部门应该随时掌 握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而不是停留在事后的检查和处理中。

六、实行集中核算报账管理

一要改革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零基和绩效预算。在专项支出预算编制形式上,改过去按资金用途和支出项目分类编制为按部门、分项目或分工程编制。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由过去的“基数增长法”,改为“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并举的预算编制方法,以集中有限的支农资金,确保重点项目的投入。在编制内容上,由过去的预算内、预算外收支分别编制、分别执行,行政、事业经费和基建支出、支农支出分别核定、互不衔接改为综合预算。在编制时间上,提前到每的第三季度编制下的预算,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要根据项目执行的效果、效益情况,安排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上一篇:浅谈酒店的细节管理下一篇:4月入党思想汇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