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2024-06-27

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近年来,银监会着力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强化监管、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稳步扩大,整体风险大幅降低,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银监会坚持防控重大风险领域风险,坚持优化服务,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强化联动监管,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最近,总行按照江苏银监局的部署和要求,开展了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活动的学习,通过一段学习,我对此次活动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并对学习内容作了以下总结:

农村金融事关“三农”发展全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难点和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培育,纳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内容予以突出强调;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又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予以重点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改革服务工作必须以服务“三农”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强化监管、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主线,统筹协调,着力创新,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必须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加大对当地“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具体工作中要把强化“三农”市场定位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努力做到“四个牢固坚持”,坚决不能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成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一是牢固坚持在审慎性监管中强化“三农”市场定位。狠抓风险化解,促进面向“三农”调整业务结构。狠抓内部控制建设,打牢审慎经营和规范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涉农业务风险管控水平。狠抓法人监管和属地监管,切实维护农村金融稳定。

二是牢固坚持在结构性改革中强化“三农”市场定位。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支持综合采取市场化和地方政府支持等手段处置历史包袱,全面实施支持优先服务“三农”的股东承诺制,着力打造定位“三农”的产权基础。推进完善管理体制,把准方向、定好规则、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推动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着力探索稳定县域的体制保障。

加强战略监管,建立健全“事前有承诺、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的支农监管制度体系,督促指导下沉经营管理重心,大力推进面向“三农”的服务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做实县域的经营机制。督促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支持运用市场化机制选聘高管人员,加快引进专业人才,大力开展农情、社情、民情教育活动,着力强化做实县域的人才支撑。三是牢固坚持在特色化转型中强化“三农”市场定位。大力推进抵押担保创新,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探索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督促规范业务收费,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有效降低农村借款人财务负担。

篇2: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针对银监局和监管部门、省联社近年来下发的各项制度文件,我行开展了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了合规操作的观念。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因此,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1、遵守法规、健全内控。

近年来,大部分银行注重业务开展,忽视了遵守法规政策的执行,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银行,任务至上,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甚至欺上瞒下或走过场形式学习。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加强规范管理,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

2、严肃纪律,严格问责。

有章不循、不能将制定各项内控制度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是导致各项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对于内控存在的重大漏洞,因内控失效造成重大损失和包庇纵容内部违规的,都要严格问责,提高违规成本。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清理出农商行队伍。每个员工始终应把防范风险作为发展金融业务的生命线,切实强化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客户、渠道以及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建设,显著提高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教育,提升服务。

篇3: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自2009年2月12日正式启动以来, 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 迅速行动, 整治活动成效明显。目前, 整治活动第一阶段的部署自查工作基本完成, 第二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正式启动后, 省级各级农业部门相继成立了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部分省份的市、县一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

为了贯彻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和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 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监管工作, 3月30日~31日, 中心在浙江宁波召开了绿色食品监管工作座谈

篇4: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1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1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整治工作

1.1.1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我们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和春季农资打假行动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将工作重点由县城转移到乡(镇)农药经销业户(点)上,严肃查处制售高毒禁用农药行为,坚决杜绝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质量和经销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1.1.2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农业标准化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标准化知识水平,我们以“科技之春”活动为载体,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普及工作。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30场次,培训7万人,媒体宣传50次,发放宣传材料45万份。通过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负责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支具备专业标准化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农业标准化管理队伍。同时,以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等为重点,做好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示范,加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增强了广大种植业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1.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全省加大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开展了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工作。2009年我委共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3次,水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次,涉及全省60县(市、区)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各地农业部门组织相关检测机构在“3.15”“5.1”“10.1”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和农产品大量上市期间,加大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力度,扩大检测范围,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1.2狠抓“三品”整治工作

按照《吉林省2009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2010年农产品专项整治深化实施方案》要求,“三品”整治工作主要开展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认证自查活动及认后监管工作,在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预警机制,从使用标识规范性、产品质量合格性、标准实施到位性、生产过程守法性等方面开展监管和整治活动。—是组织345家“三品”企业完成了自查自纠,合格率达100%;二是对45家“三品”企业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行检查,合格率达100%;三是对全省67个市场1800多个产品的规范用标情况实施检查,合格率达99%以上;四是开展督导检查,全省累计出动2668人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898家,监查198个场所;五是开展宣传培训,共出动700多人次,监测及检查327个场所;发放“三品”整治宣传材料10.1万份,媒体宣传21次,指导培训32余场次,培训15630人次。抽取“三品”产品数量358个,抽检合格率100%;六是开展绿色食品市场监察工作。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对我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城市等地区的15个大、中型超市进行市场流通中绿色食品的监督检查。市场购买产品361個,查处违规用标企业15家21个产品,其中送质检部门检测产品65个。对市场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七是开展食用农产品认证的督查工作。对全省的获证企业、获证产品、认证标识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是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重点查处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买证、卖证,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未依法有效实施跟踪调查、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1.3加大了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力度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省农委与工商局、质检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及《2010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2010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对全省打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力争使全省投入品整治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截止目前,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685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3865个/次,整顿市场3867个/次,受理举报案件93起,查处案件786件,结案779件,涉及金额110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665.01万元。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农资市场得到了进一一步净化,农民选购农资产品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优质放心农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有利地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

1.4建立和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

1.4.1快速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

一是“海南豇豆问题”在媒体报道后,我委主管领导做出“要引起高度重视,迅速了解我省市场是否有问题豇豆流人,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批示。连续下发了三个文件,对加强全省蔬菜监测、生产监管进行了全面应急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长春市农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下发紧急通知,并组成2个检查组,对长春市经营蔬菜的28家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对有销售豇豆的5家超市和市场现场抽取豇豆样品6个,并对其进行了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未发现水胺硫磷等剧毒农药残留。其它各市(州)农业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应急快速反应。总体上讲,我省在“海南豇豆问题”的应急方面做到了“领导有批示、部门有部署、基层有行动”,受到农业部的好评。二是针对“青岛毒韭菜事件”,我委立即采取快速应对措施,组织有关农产品质检机构对长春市市场流通的韭菜进行抽检排查,共计抽检33个样品,未发现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1.4.2制定了国家重大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对方案

按照农业部对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会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整体部署,我委及时下发了《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对上海世博会和亚动会期间吉林省可能出现的供沪、供穗农产品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1.4.3建立了省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动机制

篇5: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监管工作汇报

一.周密计划,重点突破。

今年我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层层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各级都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整治方案。根据我省建材市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将全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定为:一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建材产品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查处关系国计民生、人身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各类假冒伪劣建筑用钢材、水泥、低压电器、电线电缆、涂料、胶粘剂、人造板、木器家具、壁纸和地毯等产品。重点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二是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重点整治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的建材市场,加大抽查力度,强化质量监督,确保建材产品质量,严厉查处欺诈消费者的不法活动以及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产品质量做虚假宣传

等违法行为。对市场周边地区涉嫌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仓储地进行严格检查,堵源截流,端窝挖点,确保假冒伪劣建材不流入市常三是整顿和规范区域性建材生产经营活动。对建材生产经营违法活动突出的和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开展集中整治。取缔一批无证无照、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条件或使用国家淘汰生产工艺生产建材、生产假冒伪劣及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企业和窝点;关停并转一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及污染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帮促一批具有合法资格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整顿建筑工地和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违法违规活动。重点查处建筑工地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重点查处未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见证取样规定,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和复验的行为;重点查处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擅自使用或安装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重点查处使用有害物质超过限量的装饰装修材料的行为。列出了整治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尝重点地区、重点工地和时间的安排,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一目了然。

二.突出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力争扶优扶强。

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等八部局关于“在人造板生产、销售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性整治”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优扶强与打假治劣并举的基本方针,在邳州市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又讲求实效的人造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企业生产行为迅速规范,产品不断提档升级,人造板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具体主要做法为:

(一) 整治融入政府工作,科学制订专项整治的规划

邳州人造板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中徐州范围内主要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是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邳州人造板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识不足,XX年,全市仅有22家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仅41.7%,甲醛释放量超标问题比较严重。邳州质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邳州市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调查报告,建议把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从重视速度效益转变到重视质量效益上来,从源头抓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产品、企业、产业和地区竞争力。

邳州市委、市政府对整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以“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为目标的人造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促使人造板行业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使邳州人造板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既能“守得庄:又能“打得出’:市委、市政府把整治工作列入了月度、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政府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调度,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成立了督查组,不定期督查、指导各镇。

(二)落实监管措施,建立健全区域性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新体制

在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中,紧紧抓住无证生产和甲醛释放量超标两大主要问题,拿出了最严厉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探索了源头监管质量的新模式。

1、实行区域监管。成立6个监管分局,向各生产企业派驻产品质量监督员,使监管网络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两个档案,完善四项制度,落实五项措施,将监

管网遍布各个角落。

2、以申办生产许可证促进企业规范化生产。积极宣传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免费为企业送去8000余套法律法规和标准文本,主动上门并组织人造板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同时,严格按照《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细则》的要求帮助企业改善硬件设施,指导企业新增生产设备300余台、检测设备4000余台(件),新建实验室1 87个,改造厂房20万平方米,硬化厂区35万平方米。全市规模以上人造板企业全部达到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水平,已有176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获证率90.3%。

3、实行分类管理。按照《邳州市人造板企业质量管理等级分类细则(试行)》的评分标准,对每一家人造板生产企业全面考核其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将全市27 1家企业划分为a、b、c三级,分类监管,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4、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自XX年以来,我们开展集中行动22次,开展专项质量抽查5次,对全市具有成品生产线的人造板企业全面进行了检查,覆盖面100%,累计抽检产品500余批次,查处无证生产、不执行国家标准和伪造冒用他人厂名产地、名优标志的质量违法案件62件,涉案人造板产品标值200万余元,勒令120余家企业停产整顿,强制关停并转67家问题严重的企业。

5、建立全国性的监管网络。为切实打造优质人造板基地,向全国市场展示邳州人造板品牌,我们分别向苏南、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湖南等地193个市、县质监、工商部门发出了质量监控函,主动请他们加强对邳州人造板产品的监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二)优化服务举措,不断提高区域性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实效性

质监部门充分发挥人才、装备和技术优势,把整治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真诚为产业发展服务,真心为企业办实事。

1、积极开展“采标”工作。鼓励和指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开展免费培训活动。举办9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959人次,推动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质量认证工作。指导人造板企业建立健全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三大技术体系,对产品生产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规范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4、加大培育名牌产品的力度。大力宣传邳州人造板产业和骨干企业,提升邳州人造板品牌形象。全市已有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2个徐州市名牌产品,有50多家企业计划在XX年申报国家免检和各级名牌产品。

目前-邳州人造板市场形成了“以质取胜、人人创优、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企业普遍提高了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甲醛释放量超标等问题给消费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自觉追求质量,完善质保体系,创造优质吕牌,整个集群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人造板企业23个,生产线总计达到1100条,上半年产量420万立方米,出口量300万立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8%、25.3%,并拉动了化工、包装、建筑、运输、面粉、机械、制胶等产业,扩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了部分下岗职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复合地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建材产品。常州市横林、崔桥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国强化地板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办小企业采用低质低价的手段来牟取市场份额,少数企业生产的地板甲醛释放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量要求,耐磨转数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损害了崔桥地板的声誉,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常州市质监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等九部委《关于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坚持以促进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为目的,创新整治模式,与横林镇政府共同开展了强化地板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l、与地方政府共同进行专项整治,落实政府和部门两个责任制。专项整治开始前,常州质监局与横林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次研究、协商、沟通,就这次专项整治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步骤等达成了共识,并专程到南京向省质监局领导作了汇报。横林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专项整治模式,全力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往的专项整治,主要是以检查和处理为主。这次整治,他们没有采取以往的模式,而是以教育为主,着眼于帮助、提高,全力‘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横林镇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成立了地板协会。协会成立以来,始终以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树立行业形象为已任,在专项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4、加强监管,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常州市质监局在一手抓服务的同时,另一手认真抓好监管。常州质监局和横林镇政府、常州市地板协会共同对近百家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对三家故意违法的企业实施了处罚,对其余存在一些问题的均实行首查不罚,发出58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和稽查建议书。又对被责令整改的企业再次进行了检查,绝大部分企业均按要求进行了整改。今年对新成立的一些小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加强监管,确保专项整治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l、强化地板的总体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专项整治前,有的企业生产十几个牌子的地板,但市场主打品牌少,专项整治后,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在逐步提高,“以质取胜“的观念已经渐渐深入到企业的心中,许多企业表示,他们深深体会到恶性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后果,渴望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上规模的企业在主打自己的品牌,不愿沦为别人的加工常

2、区域性、规模化、集约型的高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崔桥地区已有地板行业企业412家,其中强化地板终端生产企业130余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豪迈生产线5条、地板开槽线250条、浸渍线101条、压贴线142条、淋漆线21条、印刷线23条,已达到8000万平方米的年生产能力。今年产品已出口到英国、加拿大等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去年成倍上升。

三、突出重点产品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

“地条钢”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会对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国家将地条钢及其制品列入了淘汰产品目录,并要求对制售“地条钢”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不少企业(个人)仍不顾国家禁令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镇江市质监部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向镇江市政府汇报,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镇江市地条钢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实施方案,部署整治行动,对镇江市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治。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曾经作为镇江整治的重点产品“地条钢”违法行为已得到基本控制。

(一)主要成效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筑用材非法生产销售行为的紧急通知》,镇江市政府牵头组织多部门联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摸底排查、督促整改、执法检查、复查验收、不断巡查五个阶段,三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XX余人次,联合检查8次,突击检查63次,曰常巡查200余次,对全市2l0家钢材生产销售企业(个人)进行了检查,立案查处“地条钢”及其制品案件140余起,查处“地条钢”生产窝点86家,其中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个人)19家,捣毁“地条钢”生产窝点5 1家,查获“地条钢”1600余吨,货值300余万元,没收模具等生产设备近2200根(台),对70余家“地条钢”生产企业(个人)采取了断电措施,对其中已整改、转产的4家根据他们的申请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予以确认的事实恢复了供电。

(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切实履行打假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镇江市各级政府对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非常重视,在端正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发挥职能优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履行了打假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情况通报会,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质监、工商、经贸委、环保、公安、纪检监察、供电等七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镇江市地条钢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市政府办公室以特急电报形式,向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行为的通知》,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履行职能、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等方面,对开展地条钢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排查摸底,锁定整治的重点区域和目标。整治工作之初,首先将全市范围内曾经生产过“地条钢”的44家企业(个人)一一列出表格,并多次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一线调查摸底。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在全市发布了300多份《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行为的公告》,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动员全市广大群众参与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区域排查的效果。经过艰苦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一些制售“地条钢”企业(个人)的名称、地址、规模、负责人、生产规律等,并将33家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为参与联合行动的各执法检查组稳、准、狠地集中整治,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违法制售“地条钢”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纳入到监控范围。

3、齐抓共管,增强监管打击的合力。打击取缔“地条钢’:彻底铲除这一毒瘤顽症,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进行联合监管,实施综合治理。在这次整治行动中,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镇江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统一共识。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各成员单位在整治过程中,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广泛运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宣传,介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披露违法制售“地条钢”的行为,报道查处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

4、重拳出击,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为了躲避或规避检查,违法制售“地条钢“的企业普遍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地偏远,进出隐蔽;二是白天关门,夜晚开炉;三是即产即销,不存现货;四是设施简陋,随处扎营;五是厂中设厂,交替生产。这些情况无疑给查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大规模联合行动设置了障碍。为此,在整治工作的前后质监部门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和缜密的部署,重点实施了“五查”措施:一是“拉网式”排查。二是突击检查。三是执法检查。四是不间断的巡查。五是督查验收。5、标本兼治,实施长效管理。通过专项整治,虽然取得成绩,但离彻底清剿和取缔的目标仍有距离。目前,仍有一些不法份子还在继续零星生产、顶风作业,部分被查处过的企业(个人)也没有就此甘心罢手,还在四处观望、伺机“再生’:想弥补损失、谋取暴利。我局对近年查处“地条钢”情况的初步统计,在查处的80余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和窝点中,被查处过两次的有17家,查处过三次的有1 5家,查处过四次的有1家,查处过五次及以上的有4家,还有1家居然被查处过8次。XX年,镇江质监部门仍然查处了制售“地条钢”企业、窝点15家,查获地条钢产品30余吨,模具近200根。这些情况说明了我市违法生产“地条钢”的行为尚未彻底根除,整治“地条钢”的任务还远没有彻底结束。

四、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材市场专项整治。

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广大消费者、新闻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组成更广泛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统一战线,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加强了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有关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政策和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同时,把整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制假售假地区的曝光上,放在制假售假企业的曝光上,放在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的曝光上,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别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能力作为抵御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泛滥的重要一环,动员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对真假建材产品识别方法的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中,省质监局、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快报在南京(金盛装饰城、金陵装饰城、南京石林广尝金桥装饰城、南京装饰大世界、南京红太阳商业大世界)、宿迁(开辉装饰大世界)、盐城(高力装饰城)开展了“来自质量技术监督的保障,家装材料免费检测专场"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免费地板、细木工板检测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的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认真查处人民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这大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热情,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查获的大案要案80%来自群众的举报。

尽管我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突出表现在:一是建材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仍然还比较严重,少数工地业主和施工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二是少数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性制假售假情况时有发生;三是仍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对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专项整治工作采取消极应付态度;四是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打击的力度不够,查封假冒伪劣产品和窝点的多,对人的处理少;对违法犯罪分子行政处罚的多,追究刑事责任的少。

五、深入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工作打算

明年,是我省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时期,对照《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秩序(XX年一XX年)规划所确定目标,我省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从源头整治的力度,深入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使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建材市场的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趋于规范,企业和消费者对建材市场的满意程度有较大提高,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务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认真搞好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关键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上要有位置,工作上要有路子。各级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对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起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执法力度到位、管理合力到位,确保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继续抓妤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大案要案。

继续突出抓好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抓好关系国计民生、人身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建筑用钢材、水泥、低压电器、电线电缆、涂料、胶粘剂、人造板等重点产品的

专项整治;抓好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总结和推广区域性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抓好对建设工地的专项整治,加大使用建筑材料的检查力度,确保建筑材料优质安全。在下一步的整治行动中,我们将坚持除恶务尽的方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取缔一批制假售假企业,惩处一批首恶分子和惯犯,处理一批违法违纪公务人员,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分子的器张气焰。同时,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坚持“整治、疏导、帮助、规范”的方针,认真抓好建材产品质量的源头管理。

积极贯彻《江苏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继续坚持“打扶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集中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非公制企业的基础质量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建筑材料行业、建筑材料产品质量上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四)建立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泳,ui条件下市场监管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建材市场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各方面协同作战、联合打假的机制;对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的机制;打假治劣与扶持引导相结合的机制等,提高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充分发挥各级质监、发展计划委、公安、监察、建设、经贸委、“工商、环保等部门的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整体优势。全面实施标本兼治,进一步强化把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纳入法制轨道,完善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建材市场主体守信、自律的机制。

六、几点建议

(一)从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期考虑,必须改变目前建材市场和建设工地行政执法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往往市场上一出事,质检、工商、建设等部门悉数出动,造成人、财、力的无谓损耗,建议有一个部门来专管建材市场的打假工作,统一职能,简化手续,强化打击力度。

(二)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希望国家能从财政渠道安排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经费。

江苏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希望督查组对我省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欢迎大家今后多来江苏指导工作。

篇6: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强化监管

深化专项整治

努力开创全县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小平

(二OO九年四月十五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此次会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刘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二〇〇八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2008年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手段,以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的,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依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夯实安全基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事故明显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2008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36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8起,火灾8起),死亡20人,工矿商贸企业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0人。全年生产安全死亡人数比2007年下降了28.6%,比2008年市下达控制指标减少了33.3%,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党政齐抓安全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纳入了全县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统筹把握。

1、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县委召开了两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和安全生产研讨会,县政府召开了4次安全生产会议,12

次安全生产例会及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两次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县四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在县级领导中心组学习活动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题学习。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身先士卒,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矿井督促检查。各乡(镇)党政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各企业负责人都能亲自研究,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2、建立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政府制定了《二〇〇八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奖励办法》,将安全工作纳入全年责任制考核,并实行了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县、乡、村、企业、班组岗位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责任,形成了上下结合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和奖惩体系。

3、加强了各级安全监管机构队伍装备建设。为了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各部门狠抓了安全监管机构、队伍、装备建设,成立了县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大队,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县煤矿“三委派”人员管理中心,并核定了人员编制,在全县23个乡(镇)成立了安监站,产煤乡(镇)核定了人员编制17名,在四个乡(镇)配备了专职安监员,其他乡(镇)配备了兼职安监员,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安全员。为县安监、煤炭部门增配了4台安全检查车辆,为三个乡(镇)安监站配备了3台安全检查车辆。县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煤炭服务中心等单位内设了安监股,配备了专职人员,并配备了安全检查车辆等装备。

(三)淘汰了产能落后企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

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政策性关闭取缔了粘土砖厂23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户、采石采砂矿山企业2户,政策性关闭的5对矿井,采取了切断电源、拆除生产设施设备等措施,纳入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范围。

坚持“以点找人,以案查人”的原则,出重拳,施重典,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炸毁9个陶土矿“黑口则”;关闭取缔河道非法采砂4户;关闭取缔非法加油站40户,对29户证照过期和证照不全的加油站采取了断电、查封设备的措施;取缔非法印刷厂1户;打击了9个非法消防建设项目;查扣无牌无照车辆364辆,查扣无照运营车辆62辆;端掉25个非法制贩涉爆窝点。在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动中,刑事拘留15人,取保5人,行政拘留92人,警告12人。

(四)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的总体安排,县政府出台了《在全县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临政办发[2008]29号文件),对全年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分时段、分重点、分任务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在不同时段,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临发(2008)

号、临政发(2008)73号、临政发(2008)87号文件,组织开展了百日安全大检查、百日安全督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专项活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将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人头上,不留死角,不留空档,在各行业和各领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建立健全了逐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的工作制度,全县各行业和领域排查出各类企业安全隐患2794条,其中重大安全隐患121条,投入资金6660多万元,治理了全部一般安全隐患,治理了重大安全隐患92条,治理率达76%,纳入治理计划29条,落实资金1100万元,并制定了防范措施。同时结合道路交通治超“百日安全大会战”,每天出动巡查人员15人,处理机动车一般违法行为20273起,超速20156起,扣车1972辆,扣分22306分。

二OO八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安全发展理念还不够深入,安全意识不牢固。一些职能部门、乡(镇)、农村、企业干部的思想认识尚未真正提到安全发展的高度。近几年来,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大到法律、法规、小到会议、文件,面面俱到,但到具体落实环节上大打折扣,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转发文件推卸责任上,停留在应付检查上。

二是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诸多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监管部门监管乏力。

1、人员聚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的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消防隐患,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容忽视国。因为其一历史原因,安全设施先天不足,安全基础非常脆弱,整改难度大;其二经营企业分布广、业主多,三合一、多合一的小作坊、小商铺、小修理、小饭店星罗其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其三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消防专业人员少,力量薄弱;其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严重滞后。

2、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秩序混乱,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由于诸多原因及历史惯性,建设单位以及项目资金控制单位开工建设工程,不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规定执行,在未取得行业管理部门的施工许可和未进行安全备案的情况下,就擅自开工,致使建设工程施工秩序混乱,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行业安全监管单位自动放弃了监管,致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建设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核得不到落实,留下不可弥补的安全隐患。

3、非煤、危化高危行业企业规模小、基础差、人员少、素质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业主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管理责任、管理措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4、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不健全。承担安全监管职能的大部分单位未设立安全监管内设机构,职责不明确,未配备专职人员和安全检查装备。全县安全监管队伍少、人员素质差、专业化水平低。全县安监机构设置、人员及装备与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不相适应,急需进一步加强。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安全教育培训少,是制约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一面,坚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更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潜在的反复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二、二OO九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全国“安全生产年”,全省“安全专项整治年”,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2009年工作任务

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行业各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培训,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机制体制制度、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依靠“五个保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为全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二、2009年工作目标

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减少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实现两个下降和两个杜绝”,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总死亡人数控制在28人以下,杜绝发生较大和重特大事故。

三、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2009年要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主线,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1、要全面部署。此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范围是覆盖全县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各乡(镇)、各部门要成立专门队伍,在对所属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无一遗漏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治: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全部关闭取缔;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停产停业整顿,通过整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对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强日常安全监管。确保各类生产经营建设单位的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监管状态之下。

2、要突出重点。各乡(镇)、各重点部门,要狠抓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道路交通、涉爆领域、人员聚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将安全专项整治与加快淘汰落后,加强基础工作,改善基本条件结合起来,提高安全水平。

煤炭行业:要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要遵循资源开发合理、要素配置优化、组织管理集中、连片兼并重组的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有序快速推进兼并重组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十六字工作体系”,强化“一通三防”管理;要推广井下水探测的新技术、新装备,加强水害防治力度;要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开采技术条件、灾害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机械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分类标准,完善煤矿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分类监管;要继续推进矿井装备升级改造,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煤矿逐班逐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申报、管理、评估工作,根据重大危险源编制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的应急救援预案。

非煤矿山:要继续推行矿井机械通风,采石场中深孔爆破等安全适用技术;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整章建制,规范管理;落实防水、防火、防坍塌事故措施;加大打击非法采矿、采石、采砂的工作力度,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淘汰生产力水平低、安全无保障的小矿山,健全和完善逐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行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申报、监控工作,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加强对合法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监控;要严格危化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核,严格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安全备案的审批,严把市场准入关。建设工程领域:建设工程领域涉及面广、社会关系复杂、历史原因深、施工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多。县政府出台了《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建设工程实行施工许可和安全备案的实施办法》,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各村委涉及到的建设工程都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必须到行业管理部门实行施工许可和安全备案审批的规定,建设、交通、水利、安监、煤炭、消防、电力等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各行业各领域建设工程非法施工建设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全县每一处建设工程,始终保持在严监严管状态之下,确保每一处建设工程做到依法建设、安全建设。

道路交通:要抓住汽车下乡报废车辆给予财政补贴的机遇,交警大队要成立专门队伍,加大上路巡查、查扣无牌车辆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台帐,该报废的坚决报废,坚决取缔无牌车辆上路行驶;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查处超速、超载违法行为;加大对道路设施及乱停乱放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对客运车辆及司乘人员的管理,要加强对司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涉爆领域:去年政策性关闭了三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今年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可能有所抬头,今年全县建设工程项目多,建筑材料需求量大,非法采石、采砂,非法使用火工品的势头有所抬头,公安部门一定要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就打。

人员聚集场所消防领域:依据新修订的《消防法》,公安部门要尽快明确理顺基层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安全监管的职责,彻底扭转消防监管力量薄弱的局面。要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宾馆饭店、商场、商铺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消防设施建设、维护、检查力度,特别要加大“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火灾隐患的治理力度,确保全县大到宾馆、商场,小到商铺、小旅馆都能符合消防安全条件。

3、要狠抓落实,严格执法,严格责任追究。

各乡(镇)、各部门要成立专门队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狠抓专项整治工作的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分阶段、分步骤,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执法,用铁的手腕、铁的面孔、铁的标准,将各类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分三类进行整治,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停产停业整顿的坚决停产停业整顿,按照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的要求,对不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的乡(镇)、部门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省、市、县联动检查发现应取缔而未取缔、应停产停业整顿而未依法采取措施以及发生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不认真的,要进行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体制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在机构改革中,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理顺关系,强化内设安全监管机构,建章立制,形成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高效运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要按照王君省长“完善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加大安全投入,健全规章制度”的要求,加强安全监管机构队伍装备建设,各职能部门要落实内设安监机构和人员,保障安监工作经费和装备,各乡(镇)、村委要落实村安全员的待遇,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监管机构,配足管理人员。

完善和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认真执行县政府出台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全县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真正理解和掌握各项制度的规则,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联动,真正让各项制度运行起来,并确实发挥作用。要加强和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工作联动制度,形成执法合力。要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通过制度约束、引导,促进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纪律,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构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

(三)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推动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奖惩体系建设。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政府已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事故控制指标逐项分解到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今天的会议上将要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县政府将要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力度,重奖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先进监管单位和模范个人,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年责任制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单位要结合区域和部门实际,将目标任务和指标细化、量化,逐级分解到各村委、各企业单位,并签订责任状。要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所有生产、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头,并落实到位。

二要加强企业安全投入、管理和培训三项基础工作。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高危行业要认真执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各项规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全员培训,着力解决安全管理松懈、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要规范煤矿、非煤矿山、建设施工等高危行业招工和劳动用工管理,实行从业人员强制培训制度。

要依托县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和煤炭安全培训中心,加强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强制安全培训,高危企业的从业人员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其他企业的从业人员,全年培训不少于1次。未经培训的人员的不得招用工,不得上岗,要加强对高危行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监管。

(四)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能力。

一是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已设立,并核定了编制,今年要配强配足专业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系统;二是积极整合现在应急救援资源,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加大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投入,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预测、预警、预报工作。搞好各行业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五)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

一是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文艺演出、培训等多种方法途径,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知识,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努力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关闭取缔、停产停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加强领导,转变作风,提高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1、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主要领导要把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和本行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始终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高度重视并亲自安排部署安全工作。

2、加强安监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把工作抓细抓实。

3、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不能全面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打击非法违法不力,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不到位,排查治理隐患不彻底的单位和企业负责人,视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事前问责。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煤焦(非煤矿山)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

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省委张宝顺书记提出的“八个有”的标准和市委倡导的“实践之风,实干之风,实效之风”,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宗旨教育、纪律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五个不准”和“八条禁令”,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坚决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发生。

篇7: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办提高船员反走私、货物监管的意识,落实海关《来往港澳运输船舶反走私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及切实抓好船队对船舶货物监管的有关要求,做到船舶反走私、货物监管工作警钟长鸣,现制定船舶反走私及货物监管专项整治方案,具体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能有效地提高船员对反走私、货物监管的自觉性,持续影响船员对反走私、货物监管的警觉性,规范船员对“敏感”货物装载管理工作;推动反走私、货物监管制度的落实,有效遏制船员走私和货物“短重”事故发生,完善货运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客户对我司船舶的货运质量的满意程度,努力迎合公司“服务质量年”的号召。

二、成立专项整治小组

由船队队长牵头,船队业务部、海务部人员为组员。组长: 成员:

三、工作安排 1、09年5月5日至5月20日由整治小组到各船舶进行动员,内容包括:

①强调船舶反走私及货物监管专项整治的必要性,营造船队对本次专项整治的重视。

②以反面教材为例子,做好船舶反走私和货物监管的宣传教育工作。

③督促各船舶的船长、轮机长做好免税日用燃油的监管工作,强调转买船舶日用燃油也是一种走私行为。

④督促船长必须教育好船员做好反走私及船舶货物监管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船队对装运“三废”柜的各项要求。

⑤督促指导船长经常性开展船舶反走私的活动,从而增强各船舶对反走私的认识。

⑥教育好未按船队装运“三废”柜各项要求的船舶,纠正船员的今后工作态度。2、2009年5月5日至2009年6月30日专项整治小组成员到各船舶进行突击检查。对装运“三废”的船舶,尤其是装运“废五金”的船舶,实行船舶到港专项整治小组必到船边照相、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①要对当时货柜的堆叠情况进行照相;

②检查船舶装载图是否与船上货柜堆叠情况一致; ③密切留意甲板上和大舱的残留物,是否与所承运的货物相关。如发现可疑必须要立即取证、照相,而且小组人员必须待船舶完全卸轻后方可离开;

④尽可能检查货柜封条、柜门是否的完好。

三、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加强监管。整治小组成员要根据《来往港澳运输船舶反走私责任书》内的有关条款,提高反走私工作的认识,杜绝在整治工作中出现标准不高、只眼开只眼闭的现象。

2、加强船岸的沟通,发现走私和打所装运货物主意苗头即时制止,并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当即采取措施坚决处理绝不手软。

3、认清整治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对装运“三废”柜船舶,实行不定时的现场监控。

4、根据现时业务货源的特点,加强船舶货物监管的管理力度。

篇8:监管政策执行专项整治心得体会

专项整治的总结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豫政办(2006)88号),我们按照相关部署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集中近一年时间,通过宣传,组织实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工作。现将一年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药品注册工作

1、辖区内现有生产企业一家,2005年—2006年度共申报新品种5个,根据国家局、省局关于药品注册专项检查的精神,我们督促该企业完善了各种原始资料、规范了申报材料,并分别于2006年9月和2007年3月接受了省局组织的注册专项检查,5个品种全部通过了核查。

2、2006年,我们按照国家批准文号普查要求,深入到该企业调查现有批准文号的合法来源,结合企业的现状,该企业主动放弃了两个品种即梅苏丸和清热解毒口服液,使现有的生产条件和已有品种相匹和,从源头上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药品生产秩序专项整治和企业分类升级

根据全国药品生产秩序专项检查和省药品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精神,我局去年成立了药品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活动方案,督促该企业认真贯彻GMP文件精神并结合企

业实际进行整改。主要成果如下:

1、人员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各车间各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参训人员达总人数的95%,考试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督促该厂利用停产期间对厂房设施进行集中维护保养,对不符合GMP要求的部位进行整改,如洁净区的墙壁、房顶重新进行油漆,圆弧进行清理、缝隙打胶密封,设备的管道加贴标志,需校验的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对不符合GMP要求的容器具进行更换等。对文件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严格了供应商的选择原则等。

3、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整改,经过反复多次的整治,辖区内制剂室的整体生产环境有了极大提高,产品质量基本达到保障。

三、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GMP升级工作

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际上是GMP从形式到内容质的飞跃,是GMP的升级和提高,我们按照省局的精神要求,多次深入到企业,和企业同志一起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了工作方案,截至目前为止,已建立了两个品种的文件体系,我们将在8月份按照建立起的文件体系对企业进行单品种认证工作,切实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关。

四、扎实开展医疗器械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

(1)我们对6家医疗机构,10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家眼境店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于医疗机构重点检查医疗器械全过程的进货质量验收、储存条件、不良事件记录等方面;对于经营企业重点检查购销

渠道、记录,经营范围,仓储条件、产品质量跟踪情况等;对于角膜接触镜及护理液经营单位,按照《河南省角膜接触镜及护理液经营验配企业现场检查验收标准》的规定,进行现场监督检验。经过上半年的监督检查,未发现质量可疑产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求被检查单位立即整改。

(2)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清理规范专项检查和骨接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工作。

对我市唯一一家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结合日常监督,在6月底对我市唯一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清理规范,核查了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存在非医疗器械管理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情况;是否存在高类低划、违规注册的情况;注册资料是否完整真实;产品说明书是否规范,与经注册审批备案的说明书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随意更改产品适用范围、夸大产品功效的行为;是否存在擅自增加或改变产品规格型号的情况。经检查,无上述情况存在。

骨接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工作正在进行,目前检查了2家医疗机构和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主要问题集中在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不完善,缺少产品注册证号等内容,骨接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不健全等。

(3)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加强不良事件监测。在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省局充分肯定了去年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鼓励我们进一步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在会

议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操作爱普迪特报告软件,提高工作办事效率。

上一篇:我的小制作作文400字下一篇:卑微的伟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