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

2024-07-02

浅谈音乐课(精选9篇)

篇1:浅谈音乐课

浅谈音乐课教学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 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 的教育。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 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 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 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 所在。平时,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 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 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彩色的中国》时,学生 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唱《我爱大自然》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 ,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 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热爱歌曲。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 识,是极为重要的。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 、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 行进速度,而《七色光》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 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A、B、A 曲式结构,开始段 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唱新生活的形象,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 、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 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篇2:浅谈音乐课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原有的常规式传统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渗透美育、德育,将教学内容与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完美统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过程都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音乐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以时俱进、如何贯彻课改精神、如何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课题。

目前在中小学音、体、美学科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的问题?这种怪现象不仅城市中学存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作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不断在努力、在探讨,如何克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使音乐教学走上正轨,使学生爱上音乐课。在此就我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寓德育美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在教材中深刻挖掘内涵,切忌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 的,除此外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劳动、爱科学、爱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认真、仔细地挖掘、发现和理解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弘扬爱国主义,渗透德育教育。如德沃夏克赴美后创作了《新大陆交响曲》的情景;冼星海爱国抗战的《黄河大合唱》、辛沪光弘扬民族精神的《嘎达梅林》、鲍罗廷爱国颂和平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用作曲家的爱国热情,作品中主人翁的民族精神和音乐形象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

又如:学生在学唱《鼓浪屿之波》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创作背景外,还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故事,以及介绍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而又有了“音乐之岛”美誉的鼓浪屿。歌中提到的日光岩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让学生谈谈站在鼓浪屿的制高点——日光岩的亲身体会,以及他们对这个重要名胜之地的了解。遥想300年前,日光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挥师东渡,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壮举。近思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仅思绪万千、感慨与怀,本是同根同祖,却只能遥遥相对,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每当学生唱响它时,那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悠然而生。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当代世界的教育改革潮流之中,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但在上个世纪我国音乐教育一直受到西方音乐的较大影响,民族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我国各族人民的优秀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

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一种音乐去了解、感受一种文化,从多元音乐文化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丰富文化需求,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从课本教材方面。

例如在初一年的“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尽,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此时就热切盼望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及老师对具体作品作进一步分析。这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学生倾听完后老师启发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分析,而后用语言进行描述。《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曲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句是根据上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全曲音域只有五度,仅用6(la)、1(do)、2(re)、3(mi)四个音,歌词简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词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放牧者的活泼和欢乐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可播放同类的放牧歌曲,让学生进行比较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旋律、曲调上 有什么特点。最后总结出山歌的特点是:节奏多舒展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节奏、曲调又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静心聆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

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

2、从课堂内容补充方面。

如进行知识拓展、音乐实践与创造等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收集有关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学生很乐意、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很快地就收集到许多身边熟悉的通俗歌曲。如:具有藏族民歌风格的《青藏高原》、《家乡》、《天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创作的歌剧《图兰多》;歌曲《山路十八弯》等等。结合民歌的教唱、欣赏,把相关题材、相关内容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鉴别比较,从而提高欣赏能力、演唱技能,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了音乐艺术视野。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

所谓的审美,既是对于美的欣赏,审美欣赏包括主客体两个方面:一个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审美的主体;另一个是具有一定审美属性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艺术现象构成了审美的对象——审美的客体。审美欣赏是审美主体面对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心理活动。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因为我们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这就是说,音乐存在的真正意义取决于懂得音乐的人,亦既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对审美对象的存在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素质教育指教育者充分弘扬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具有美的一般知识,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

1、积极参与:具有审美性质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艺,而多从音乐表演和欣赏来实践。这里的表演是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重在参与。如: 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情节、为歌曲设计伴奏形式等,通过表演,可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于音乐乃至人生的热情。在向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他们自身也体验到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追求浪漫,追求美好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鼓舞,得到净化。

2、提高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使一个人产生寻求知识、研究事物的欲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含有“情感”因素的言行举动等教学技巧,经常性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组合优化的教学媒体,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效果为归宿,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益。对音乐的审美兴趣往往是从自我的音乐技能(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表演开始的。一个孩子喜欢唱歌,当他的歌唱受到别人的评判时,美也悄悄地滋润者他的心田,渐渐地他也学会了对别人的表演做出评判,这便是鉴赏力的萌芽。诚然,这个时候他也并不具备审美意识。一个人从爱美到对美做出评判再过度到自觉的进行审美体验是一个漫长的受教育的过程。

3、真确引导: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可能因先天因素的不同而带有差异,但鉴赏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则完全依靠于后天的培养教育。广泛的阅读,特别是文学、哲学、美学等书籍的阅读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受教育者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经验,文化素质等,如何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呢?这就要取决于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了。

4、转变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对音乐课教学的改革起着导向的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使他们良好的个性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和探讨问题;让学生自行计划和抉择初步的决定;支持学生整合知识,并付诸行动。教师一要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二要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三是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四是要创设和维持某种促进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其中真诚、接受和理解是师生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态度品质。

5、教材灵活: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有着制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又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教材的难点、重点和关键,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教材内容。如果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音乐需要,教师因当适当地更新教材,把具有时代气息,紧贴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补充到教材中,把能反映现代社会和学生生活情趣的校园歌曲和优秀流行歌曲引进课堂,也可以把国外各种内容健康向上,充满风土人情的音乐精品作为学生音乐欣赏的内容。只要教师对教材灵活运用、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情景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的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景,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教师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情染情,以境触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创设情景,教师要用生

动、形象、准确(精辟而精练)、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感到身临其境、心入其情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上善于理解学生,挚爱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到同频共振区,这样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发出和谐的共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于祝英台》:随着音乐的展开使欣赏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色及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音乐涤荡这我们心灵的尘埃,心中不由升腾起一股美妙的情感。人们自然而然地会祝愿梁祝二人比翼双飞,同结连理。忽然大锣悲鸣,弦管低吟,奏出不详之兆,让人心头一紧,紧张的音乐情绪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它生动地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从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的痛苦不安心情„„。

五、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网络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

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与传统的电教手段交叉使用,取长补短。传统的电教手段在某种形式上可能落后于网络,但它们可能会更注重某种感官的刺激,突出教学

重点。特别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可使学生通过静止或活动的图像,加上音乐对大脑的刺激,能更快地激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得到审美愉悦,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善于合理评价学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教育性。

新课程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多给学生鼓励。走进音乐课堂,现在听到最多的是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说的话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整个音乐教室都洋溢着教师的表扬声。明知有错也不予以纠正,怕染上“不尊重学生”之名。尤其在答案多元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更是大行其“中庸之道”:“你很会动脑筋,体验很深刻。”“你对这段音乐理解很独特。”“你的理解虽然不够恰当,但你敢说,值得表扬。”„„理解怎么独特,这独特之见是否“空穴来风”?怎么不够恰当,正确的知识是什么?这些过去很看重的东西都被含糊其辞,被哼哼哈哈的评价所掩盖。

音乐教育同其它学科一样也要体现教育性。教师在评价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不加以明晰,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给予纠正,学生就会误解为得到老师的认可,这岂不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是应该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但不等于是非不分。学生有错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指出的方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对知识理解错误时,教师不能粗暴武断地否定学生,而是要通过其他学生的正确答案和用音乐要素说理来进行纠正。总之,在评价上,我们要掌握这样的原则: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教给学生正确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教育性。

篇3:浅谈音乐课考核形式

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 而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 用音乐情感的交流方式来完成。音乐应该是一种美的体验, 这也是音乐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但是在音乐考试的形式上, 却恰恰与别的学科殊途同归。在以往的音乐测试中, 却很少会出现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 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 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

我觉得这样做存在着很多弊端。其一,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 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几首歌, 不必学习其它知识。其二, 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 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积极作用。其三, 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让嗓音条件好的、记忆力强、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往往占优势, 而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嗓音条件不太好、又不善于用声音、甚至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往往在传统的音乐考试中不能有较好的表现。

长此以往使一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减弱了, 考试成绩出现了严重的偏倚, 差者更差, 优者更优。为了克服这些弊端, 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研究, 本学期, 我在音乐考试方面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我首先将各班分成四至五个小组, 每组六至八名学生, 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一职。这次的考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所以, 小组长将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音乐考试分为两大部分:1.歌曲表演2.音乐知识考核。在歌曲表演中, 我为学生们选择了两首内容积极向上, 曲调琅琅上口的作品, 《蜗牛》《蝴蝶泉边》 (说明:这两首作品在曲风, 内容上都非常适合学生演唱, 同时, 也想通过这样的演唱, 引导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时做到有所取舍。) 既然是演唱,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一些例如队形, 动作、伴舞、伴奏等的表演。为了给予同学们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我提前两星期向同学们公布了考试的方案, 使他们能够尽早准备。

到了考试的时候, 同学们的表现令人惊喜。例如有的小队在演唱中采用了不同的演唱方式;有的为歌曲编排了简单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成员有乐器特长, 他们为歌曲配上了一些简单的伴奏……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丰富的创造力, 想像力和表现力。音乐知识考核是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 竞赛分成必答题与抢答题两大块。试题出自本学期所涉及到的音乐常识, 乐理知识。目的在于通过问答,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音乐常识与知识技能。在回答的过程中, 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每位同学都能热情参与, 积极思考, 为小组争光。在回答过程中, 我有时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哎呀, 这道题上课讲过的……哎呀, 竟然记不起来了, 以后一定要牢牢记住啊!”同学们能有这样的感悟, 我觉得十分欣慰。这种新颖活泼的乐理知识考试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为获得小组荣誉的激励下, 同学们有了更加强烈参与乐理知识问答的欲望。我相信, 通过这种形式的考核, 在以后的课堂上, 他们一定会更认真地投入学习。

当然, 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比如:有的班级一开始会出现一至两名同学无小组接纳的情况, 这时, 教师需要起到协调和教育的作用。有的小组在表演唱准备时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 这个时候,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一同分析, 选择, 排练。总之, 在考试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 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篇4:浅谈如何上好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教育;方法

音乐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三是给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一般的;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根据上述三个主要目的,我们在音乐教育的教育方法上,就应该有所适应;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面对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自己对全市音乐教学调研的感受,从几个侧面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对于学习新课程,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取听、唱、读、练等多钟手段进行教学。听:是对音乐最直接的了解,尤其对一些并不熟悉的乐曲,音乐的欣赏更为重要。唱:是指进行视唱,首先学生在哼唱曲调过程中对乐曲有了初步印象,在调性、节奏、乐句的划分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读:是将乐曲的歌词读出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练:是让学生练习打节奏,教师可将乐曲中一些典型的节奏单独摘要出来,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使其进一步加深印象。

二、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

我们在初学阶段中都曾经有过对于一些有变化的节奏掌握不准确的经历,给记乐谱带来很多不便,教师在授课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例如:将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等加以比较、说明、练习、模唱,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首先在教授新课之前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去预习思考,在授课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谈出看法,并演奏(唱)片断,其他人可发表不同意见,通过这种共同参与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授课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例如:我们的学习节奏时掌握了十六分音符后才能练习十六、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均匀后才能练习连音,较常用的节奏熟练后再学习有变化的复杂的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他们多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

五、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授新知识

一名好的教师,是善于用语言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尤其针对一些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授课时不妨借用一些儿歌、俗语的形式。例如在教全音符时可以读成“鸡蛋圆圆唱四拍”附点二分音符“球拍加球唱三拍”等等;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六、教师要善于制作通俗、明了、规范的教具

教学过程中,适当借用教具可以提高效率及学习兴趣,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过分运用反而会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

总之,要上好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一堂课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神圣的,希望我们全市音乐教师共同努力,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婷.爱上音乐课[J].黄河之声.2009年14期

[2]刘晓荣.培养兴趣,让学生喜欢音乐课[J].今日科苑 2009年08期

[3]康勇.让学生喜欢我的音乐课[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年03期

[4]孙伟.探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J].校园歌声.2010年10期

[5]刘进梅.让情感激活音乐课堂[J].校园歌声.2009年09期

[6]杨高峰.提高教学效益,和谐音乐课堂[J].考试周刊 2011年18期

篇5: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课进行素质教育,还能为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目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已经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学生在唱歌和欣赏乐曲时,不仅要知道乐曲是几拍子、什么调,而且还要慢慢体会出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仅能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且还能通过聆听、思考来获得美的享受。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更具有教学效果呢?

一、让学生多听,从感性上认识歌曲,从理性上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让学生听一遍,讲一遍,唱一遍。比如:我在教授中职教材中《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时,首先让学生听,听后再给学生介绍作品内容,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和包含的内容:这首歌是作者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素材编写的;歌词共分四段,前两段描写姑娘美丽的容貌,后两段表达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旋律上,不仅优美抒情,而且吸收了哈萨克民歌的音调,极具民族特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讲解了

以后再教唱,让学生多听,理解歌曲的内涵。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很快就学会了。

二、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学习识谱重在音准和节奏的练习。学会简谱,再认识五线谱,此外,还应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篇6:浅谈高师公共音乐课教学

高等师范学校公共音乐课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如何使音乐教育顺应新时期的需要,增强音乐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作用,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公共音乐课教学组织、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等进行了讨论.

作 者:刘强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吉林辽源,1362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42 关键词:高师   公共音乐   教学  

篇7:浅谈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

阳西县新圩初级中学

赖茹娣

内容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因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体现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审美体验

感受与欣赏

创造探索

人文内涵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多听,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所在。平时,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彩色的中国》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唱《我爱大自然》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热爱歌曲。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行进速度,而《七色光》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A、B、A 曲式结构,开始段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唱新生活的形象,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四、感受与鉴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中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另外,音乐欣赏中情景变化要渗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要素变化。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是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五、指导创造探索、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六、音乐教学要体现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8:浅谈音乐课的幼小衔接

一、音乐教育手段的衔接

1. 音乐情景模拟教学

幼儿心理发展到六七岁这一时期, 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他们的独立性增强, 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同时由于能力有限, 他们主要还是依靠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 那么用情景模拟等情趣教育手段来带动音乐教育, 既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手段, 也是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如在《劳动最光荣》一课中, 创设音乐情景:“现在, 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教室劳动了, 老师先擦了哪里?”音乐第一乐句:“66 65 6 3|666563|, 哎呦加把劲呦|哎呦加把劲呦|”生:老师是在擦玻璃窗。师:为什么呢?生:老师唱的声音有些高。按照这样的情景创设, 学生在动作的模拟中, 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首歌, 也知道了劳动的音乐是有力的, 速度是中等的, 并在不断重复的音乐歌唱表演中, 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劳动的光荣和快乐。

2. 音乐节奏律动教学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和善于模仿的心理行为特点外,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而且很好动, 小学阶段的每节课的课程时间长, 一般的孩子在课上到二十五分钟左右时, 就开始坐不住了, 要打打这个同学, 碰碰那个同学, 或说一些悄悄话, 这个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就像是我们成年人, 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的, 是心理和生理的反映。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加以批评的话, 那么孩子当时是因为吓坏了, 而暂时安静了下来, 但是, 心中却因此产生了不喜欢这门学科的阴影, 这对以后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显然是不利的。那么, 要让孩子自然地过渡这个心理疲劳期, 可以在课程中加入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律动。如一年级《布娃娃弹琴》的教学中, 安排的律动就是“弹钢琴”, 老师情景导入弹钢琴, 介绍钢琴, 介绍演奏家 (一个小朋友) , 然后教学生律动“弹钢琴”, X X|X X X||, 在学生们能很好地表现三拍子强弱的律动后, 再进入X 0X|X--|X 0 X|X--||的节奏律动, 再出现歌词, 配词律动弹奏, 叮0叮|咚--|叮0叮|咚--|, 一步步的, 在律动中缓解了孩子们好动被抑制后的心理焦虑, 更好地感知和学习了音乐。

二、课堂常规习惯要求的衔接

学生在幼儿园到了大班, 老师也会有一些常规的行为习惯要求, 比如上课的时候, 要求孩子小手放好, 小脚并拢等。但是幼儿园的课堂时间没有小学课程时间长, 知识点也没有小学密集, 掌握要求也不是太高, 且幼儿园的教学手段童趣化、游戏化, 这些小的常规要求, 孩子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到了小学, 课堂时间长, 知识点多, 现场掌握知识要求高, 而他们由于年龄特点而展示的行为特征, 普遍都是活泼好动,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自我行为控制能力低, 还有些孩子由于上学年龄提早, 有的六周岁就入学了, 在这个年龄到七周岁这个时期, 对他们来说是个混乱期和转折点, 课堂教学秩序往往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一再混乱。那么, 在做好情趣音乐教学的同时, 对于学生的常规行为习惯就要有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 在课堂中学生对自我的声音控制性, 在聆听的时候是不能有其他声音的, 高年级的同学知道这个道理, 可以用道理来说明, 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可能听得懂道理, 有些可能连道理都听不懂, 那么, 我的做法是:把课堂要求简洁明了地编到儿歌里。如:排队, “小手拉小手, 一个跟着一个站 (走) , 前后看清楚, 安静不说话”;进教室, “安静进教室, 小嘴闭起来”;坐下, “脚后跟着地, 小手放腿上, 把背挺起来”等。

三、课堂奖励评价手段的衔接

有了要求, 就要有评价, 要帮助学生进步, 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除了用情景、律动教学, 儿歌和音乐性的语言引导外, 很关键的是老师要建立一套以赏识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不以学生暂时的差而给一些不好的态度, 鄙视或放弃, 而是要在赏识评价中建立一种潜移默化的榜样效果, 让那些认知水平低,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也乐于其中, 这是确保幼小衔接有效进行, 而最后让学生得益的方法。

我们学校的一年级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基础良莠不齐, 情况复杂,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快速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在赏识教育理念的支持下, 我采用了“跳一跳”能摘到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买来了一套“笑脸”组合奖品, 进行看得见的奖励。“笑脸贴”, 课堂随机进行奖励, 针对小朋友做到能够智慧回答问题, 能管好自己的手和脚, 管好自己的小嘴巴等优秀能力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进行奖励。

篇9:浅谈如何评价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新课改以来,音乐课堂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地对音乐教育中的诸多理论进行实践探究,而教学评价也要随之改革更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音乐课:

一、评“教学准备”

1.准确把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2.基本掌握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3.熟练必要的示范,创设适宜的情境。

4.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如制作多媒体课件,选用教学乐器,准备学生活动器材、场地等。

有位老师为唱歌课《阳关三叠》进行了以下准备:音乐活动教室一个,多媒体电子白板,音乐课件,钢琴,半圆形的座位布置3排,中间空出了较大的活动场地、2套古装汉服,柳枝道具、打击伴奏乐器铃鼓、三角铁,碰铃,双响筒,木鱼等。这就让人似乎已经看到了这堂课的情景:在钢琴伴奏下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唱着《阳关三叠》,另外一组进行打击乐伴奏。音乐情景剧表演:在《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柳枝拂动,王维和友人依依惜别......像这样的教学准备一定可以缔造高效生动的课堂。

二、评“教学目标”

1.明确性: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音乐学科特点鲜明。

2.教育性:通过音乐审美体验,挖掘内在的情感因素,有机渗透“育人”思想。

3.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体现关注情感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音乐学科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育人”。

三、评“教材分析”

1.能正确理解、分析、把握教材,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内在联系。

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难易适度。注重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创造、实践等能力的发展等。

3.深挖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教材安排繁简适当 ,重点突出。

四、评“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严密、设计合理、思路清晰、衔接自然、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分配合理。

2.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充分体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爱护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3.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指導及时有效,立足学生发展,发展其对音乐的探究、表现与创造能力。

4.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渠道输出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通过一切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6.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享受音乐,使音乐课真正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的作用,实现“育人”目的 。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者要有创新的态度,寻找创新的途径,设计创新的内容,优选创新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参与艺术创新的能力。

五、评“学生发展”

1.音乐学习兴趣浓厚,有初步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2.思维活跃,能够大胆想象实践、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

3.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突出个性,乐于表现,有积极表现艺术创新的意识。

4.能自我调节学习状态和情绪,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学习音乐的愿望增强,时有成功感受。

5.全员、全方位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大部分学生踊跃发言。

6.有很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友好分工和成功分享,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7.学生的品质、意志、性格、情感、价值观更趋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六、评“教师素养”

1.教者教态自然、大方、亲切,仪表端庄,举止得体,教学富有激情。

2.教学中普通话标准、规范、音量适中、语速适宜,音乐专业用语准确、语言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肢体语言协调、得体。

3.教学理念先进,教法新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教学风格独具特色。

4.有较强的音乐专业功底和良好的音乐素养。范唱感染力强,伴奏音型设计合理,指挥手势规范准确、号召力强,音乐专业知识雄厚。

5.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很好引领学生,准确定位学生,牢牢掌控音乐课堂秩序和活动规范,遇到突发事件灵活应变,处理能力强。

七、评“教学效果”

1.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学生发展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发言、表演、活动参与率高。

3.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体现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课堂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4.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有所增强,掌握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

5.小组、团队合作分工合理,配合默契,和谐有序,体现出集体强大的凝聚力。

6.课堂教学体现整体美。教学过程注重创设美的情境,掌握美的节奏,选择美的方法,体现美的教态,享受美的音乐,挖掘美的创造,达到美的效果,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美。

【参考文献】

[1]魏煌.音乐教育学概论[M].东北师范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供货商合同协议书简单版下一篇:健康与安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