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2024-06-29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通用14篇)

篇1: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平昌县信义小学 谭大富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课标之中占有知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唱歌教学这一形式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

音乐课有效教学对于唱歌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歌唱潜能,加大唱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唱歌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处在第一位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只要会说话的人,我们都应培养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乐趣。那么如何使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呢?现在我就这一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精心探索唱歌教学的规律,进一步促进唱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认识到唱歌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注意牢牢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契机,以科研带动教研,化精力认真探索唱歌教学的规律。

1、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创设情境,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的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如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时,为了创设歌曲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到夜晚的安静,许多动物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要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我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相对变暗,营造夜晚的氛围,然后柔声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地上的鸟儿、虫儿累了嗓子,也停止了歌唱。我们家的小宝宝因为一天紧张的学习,也一定想好好地休息了。”老师扮演妈妈角色,一边关爱地看着孩子们,走到孩子们跟前轻轻抚摸他们的头,一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出星星、月亮、鸟儿、虫儿??都闭上眼睛安静睡觉的画,然后对小朋友说:“孩子们,请闭上的小眼睛,让妈妈的歌声伴随你快快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乾坤透露出像妈妈一样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2、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

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如教《少先队员采茶歌》时,先让学生读歌词,然后老师说:你们很聪明,歌词读得也很好。老师有个想法,你们自己随着范唱录音来学唱歌曲吧!如果觉得哪里学起来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老师对歌曲的难点部分通过范唱进行及时点拨。随后学生可跟琴或伴奏音乐填词演唱歌曲,启发学生用适合歌曲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如教学歌曲《唱山歌》时,让学生欣赏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片段,使学生对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这一形象有了具体的认识,唱起歌来就会更有表现力了。

3、创造表现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如:在执教《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我说: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你们能想个办法为歌曲伴

奏吗?老师今天没有带打击乐器,你们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时学生设计各种活动为歌曲伴奏,如:拍手、弹舌、拍手加拍肩、跺脚等,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予以鼓励。

总之,我们老师在小学音乐课堂里对学生唱歌教学要遵循规律。要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唱歌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把唱歌同音乐课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篇2: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二(5)班 涂莉敏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在小学歌唱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老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的方法,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大树妈妈》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有帮助。让后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篇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唱歌课

1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唱歌教学

小学唱歌课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从发声训练到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涉及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小学生又具有生性好动, 好奇心强,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也有限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 有很多老师设计出了音乐游戏、身势律动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的掌握发声方法, 轻松地把握音乐情绪, 愉快的理解音乐形象呢?我们认为老师的双手就是很好的工具——手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它可以将音乐的情感延伸到指尖感染孩子们。即避免了老师语言上的繁琐, 也激发了学生兴趣, 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1 用指挥手势引导孩子们发出第一个音

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 我们没有直接教孩子们唱歌, 而是先请孩子们看手形, 听辩老师的歌声。如在教唱《粉刷匠》一课, 老师先把五指并拢手掌放平, 指挥自己用生硬的、喊唱的方式演唱《粉刷匠》。然后, 再改变手形, 把手掌心拢成半圆, 手腕放松, 指挥自己用头腔共鸣, 柔和的演唱《粉刷匠》。通过听赏和比较, 孩子们都说第二种方法演唱的好听。并且都兴致勃勃的学着老师的样子指挥唱歌。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我们就趁热打铁的继续引导下去:“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演唱的好听呢?因为第二次老师的口腔像手形一样, 把上颚提起来, 声音就立起来了, 而老师的音量像老师的手腕一样是柔和的。所以声音就变得好听了。”以后, 每次上课我们都用手形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既形象又直观, 孩子们很乐于接受, 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演唱习惯。

1.2 歌曲处理离不开合唱指挥手势的帮助

湘版小学音乐课本六年级上册有一首歌曲——《山乡的彩云》。是一首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来表现改革开放后山乡美丽景象的歌曲。教学目的是通过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山村人们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 我们采用师生对唱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 很快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唱出力度为p的衬词“嗦罗罗罗喂”。在这首歌曲中有四句这样的乐句, 如果演唱时只有强弱的对比, 歌曲就会显得有些平淡。怎么处理能让歌曲更好听呢?我认为在演唱时, 把前两句演唱的有弹性一些, 把后两句演唱的连贯、渐强, 效果一定很好。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中, 我们并没是用一大堆的语言来描述口型、要求和方法, 而是借助合唱指挥手势展现不同的乐句。很多孩子都感受到了手势上的变化, 声音随之也产生了变化。歌声立刻丰富了起来。在音乐教学中, 通过观察获得的音乐形象能够给孩子们留下清晰分明的印象, 并且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

另外,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目前还有许多老师在歌曲的教唱环节中还存在不敢放手的现象, 依然采用的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 生怕自己说的少了学生学不会。其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让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断获得新知识。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其积累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教学内容中的哪些部分适用于自主性学习?这其中包括内容的考虑、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否适用等诸多问题。

(2) 课题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学生可以实现多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我们都知道音乐教学方法有许多:讲授法、讨论法等等。这其中有许多老师困惑于“教唱法”与“听唱法”的选择, 其实我们认为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使用, 不能单纯的认为某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者认为低年级就一定用教唱法, 高年级一定就用听唱法, 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小企鹅》, 篇幅比较长, 但是很有趣味性, 学生很喜欢。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聆听歌曲时, 引导他们配合身势的帮助来记忆乐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弹奏来聆听乐句的数目, 讨论后再听;然后看着课本再听;最后跟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一唱, 在这样的反复聆听当中熟悉、掌握新歌。而高年级的有些歌曲由于难度较大, 也可以适当的用教唱法进行教学, 以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 提前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能否正确的引出结论和感受?

2 唱歌课的正确目标

唱歌课最终是要把所学歌曲学会唱好。一般来讲学会一首歌并不难, 但在“唱好”与“怎么唱好”一首歌这个关键环节上, 有许多老师却做得不到位,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歌曲完整的音乐表现与审美体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歌曲学唱基本完成后, 要求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演唱, 再无其他深入的教学内容跟进。还有的老师在学生基本唱会歌曲之后便游离于音乐本身之外, 进行表面的所谓启发与拓展。使学生始终感受不到自己歌唱的声音之美, 从而不能真正的进入审美体验。

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唱好”呢?经过实践与探讨,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整体把握歌曲的调性与曲式结构, 明确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曲的形象。

(2) 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深入感知歌词与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控制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 准确细致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情绪。

(3) 在歌曲的教唱过程中, 及时纠正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的不足, 提高歌曲演唱的精准性。合理运用力度的对比和速度的变化, 增强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独唱、对唱、重唱、表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诠释歌曲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 增加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

(5) 培养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 养成边唱边听的好习惯。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音准和演唱状态, 为二声部合唱和多声部合唱做准备。

构建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使孩子们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现的新起点[J].人民音乐:评论, 2012 (6) .

篇4: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

关键词:唱歌教学;兴趣 ;技能;艺术形象

我是一名从事农村音乐教学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没有气派的 校舍,没有设施齐全的操场,更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以及奢侈 的钢琴、组合音响、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和条件同城市学校 的差距显而易见。但是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所以,这不会成为影响音乐新课程在农村学校实施的理由。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从音乐课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唱歌教学”这一方面来要求自己,让音乐在农村学校中放光芒。以下是自己在唱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培养孩子们的唱歌兴趣,让学生爱上唱歌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如果孩子们在音乐课中既无热情又无兴趣,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音乐课堂会是什么样的,因此培养孩子们的唱歌兴趣是唱歌教学中的首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唱歌感兴趣呢?首先教师本身就要对音乐有热情有兴趣,同时还要有责任感,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有趣、活泼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美从而产生兴趣。其次,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征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唱歌教学时,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先讲一点有关歌曲的故事,或者在教唱歌曲時适当的创设情境结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用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其次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结合歌曲内容、情绪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还让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在劳动的快乐当中。总之,学生的唱歌兴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来培养,只 要有了兴趣就为我们搞好唱歌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培养孩子的唱歌技能,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学校里由于教师非常有限,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可能就是让声音好的,唱歌好听的老师来教学生们唱歌。 那时的音乐课就是老师来先让学生抄上一首歌,然后由老师教 唱,音乐课就是单纯的学唱歌曲,没有唱歌的技巧,更别提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了。所以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就不能让这一幕重演,我们要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唱歌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了解。在这里我认为唱歌的技能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吐字、音 准、节奏等方面;音乐知识包括乐理、音乐常识、音乐小故事等。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小孩子知道什么,但是我们都要从小对孩子们进行这些艺术的培养。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对唱歌的技能呼吸、发声不太熟悉,做起来也比较困难。老师就可以从吐字、音准方面来培养,先要求孩子们把歌曲的每一个字唱清楚,再来要求孩子们把音唱准确。随着年级的增加老师就可以再教孩子们一 些呼吸的技巧,发声的练习、识谱的能力等,例如我们可以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来做一些基本的“a”、“u”等这样的发声练习。此外在教唱歌曲的同时老师也要适当的介绍歌曲的创作年代,词、曲作者以及演唱者,还可以搜寻一些作者的小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总之我们要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受到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他们的音乐素质和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升华。

三、 培养孩子们感受音乐艺术形象的能力,展现音乐的教育能力

艺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 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和精神。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的运用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什么是歌曲的艺术形象呢?歌曲的艺术形象是指由音乐和歌词所共同塑造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音乐性画面。在实际的唱歌教学中运用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要紧紧结合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艺术的画面。教学时我首先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接着我运用图片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在教唱歌曲结束时我又组织学生以 “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发言。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等。最后我们总结:我们一定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这一节课上我们通过学唱歌曲,感受艺术形象,达到了歌曲的教育能力。于是音乐就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也证实了“艺术是相通的”。表现音乐的方式有很多,只要学生喜欢,我们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在他们深切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我相信他们也收获到了音乐的魅力,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我们音乐的教育意义也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了孩子们。

四、 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嗓音

农村的孩子,往往喜欢大声地喊唱,这是他们对音乐课兴奋、喜欢的一种体现,甚至是他们热爱音乐的一种宣泄,一种对音乐自由的表达。但是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声带还很纤细、柔嫩,部分高年级学生还可能处在变声期间,声带经不起长时间的强烈震动。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的要求引导学生轻声歌唱,告诉学生大声喊唱是不正确的发声方法,这样唱出的歌声不动听。尽可能不要批评和指责学生,避免挫伤他们的唱歌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喊唱多是无意的。一句不当的评价,很可能影响农村学生对歌唱的自信,而能够“自信的歌唱”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因此,自然的歌唱,应是农村学校实施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一节课内,我们要注意唱歌与休息的时间比例,重视保护学生的嗓音,是我们音乐老师应尽的职责。我相信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农村学校也会在唱歌教学中收获乐趣,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感受艺术的熏陶,同时我 们也要保留农村学生对音乐的那份朴实与纯真。

篇5: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汶源学校

刘云

转眼间任教音乐学科已有八个年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外乎两大环节,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目的:一是通过范唱或播放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并实施美育目标;二是通过聆听,让学生熟悉必要的乐理知识与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碍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篇6: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摘要】唱歌是音乐教学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文化素养的特点。体验以音乐和语言演唱的艺术形式完成表达过程和审美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文化遗产的作用。新课标也提出,小学生每学年应该会背唱4至6首歌曲,所以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模式。教师需要讲究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歌唱潜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律动教育方式;唱歌;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课是学生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四个”社会公民,提升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探讨对音乐教学改变方式是十分有意义的。歌唱是发展人们音乐表现和音质的直接有效途径,也是结合音乐艺术形式的完美途径。通过人们的亲身经历完成或传达审美行为,是人类内心情绪的清理和表达,也是继承信仰和道德的良好载体。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小学音乐经验发挥了其作用在音乐(音乐)教学方法,教科书教学方法和音乐课程与理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都发挥其效用。

一、新课改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学音乐教学非常薄弱,所谓的“小三门”并不受重视。在当前单方面追求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这种情况基本没有改变。显然,这与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正由于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所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很器重音乐教学,一直把这门课程作为国民教育中基本的环节,诸如美国、苏联、西德等发展成为了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特别是对小学尤为重视,要深入贯彻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深刻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提升改革的自觉性。音乐教育具有启发革命理想,培养情感,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美德和健康丰富感情的特殊功能。每当听到聂耳的“志愿者进行曲”时,雄伟的旋律,人们的心灵会被深深地震撼。这不仅唱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决心,也唱出被压迫民族的声音,鼓励他们勇敢地作战。

二、新课改音乐教学训练方式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原来采用简谱教学,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些学校音乐课试用五线谱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引发了关于学习记谱法的争论,有的认为五线谱正规科学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学习简谱困难还很多,必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都知道词汇是思想和语言,因此语言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是音乐的核心,如果教育中没有生动的语言,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切都会变得无聊。是不会有魅力的,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反而会排斥。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视听媒体具有创造氛围,激发兴趣的功能,可以提供当时无法看到或听不到的各种声音。因此,音视频媒体创作场景的选择内心的情绪,引导学生在融合的背景下体验音乐。律动教学下主要是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一首音乐,由学生根据竹奏、速度、力度创造出合拍的动作,可以帮助节奏变化的直观感受,增强律动协调性。这教学方式与舞蹈创造性融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参与,更好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变化。利用体态律动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

也能通过丰富的动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激发对表演的渴望在进行歌唱教育时,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并能够与音乐共舞,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教学大纲表明,评估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为使考察形成各种有趣和全面的内容,并评估这四类事物的自主性,进行大胆尝试,如唱歌测试,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歌唱的歌曲,然后由学生自评评估标准,让大家评论最终的评分。这种考核方式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帮助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了解自身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采用每月一小节期末举办以此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单一紧张的考试变被动为主动应考。

三、结束语

在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每一样事物从我们刚开始接触到应用自如都会有一个过程,孩子学唱歌也一样,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总之,掌握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不仅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客观准确地评价课堂优劣的准则。在第一线工作的音乐教师让我们一起为教育做好准备人们!随着音乐的魅力,学生被置于声音世界中,反过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知识,学习如何唱出音乐形象的感官和美,真正达到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7: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是组成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课堂中对唱歌的学习,可以丰富小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课程,进而使学生拥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唱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重要意义

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对于培养多才多艺的全能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也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接下来,本文就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开展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相关的探究。

一、应用多媒体营造创新教学环境

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创新型的音乐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唱歌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教师在开展每一节课的歌曲教学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通过音频的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歌声的音乐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唱歌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地调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时,也可以通过视频让孩子们先了解新疆的地理风光、歌曲与舞蹈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提高。

二、开展特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特色的音乐唱歌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对唱歌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摇呀摇》时,我组织学生创设摇小船的情景,按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划”,从中体会温馨的场景,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收到愉快的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使学生的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以及为学生设置特色的音乐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唱歌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8:试论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小学阶段的唱歌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属于“表现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内容,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唱歌课是一种通过表现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能力、综合的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1.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实现音乐普及教育,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音乐唱歌课更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每一个孩子体会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2.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音乐唱歌课中,应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高音乐唱歌课教学质量,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例如,二年级上次《母鸡叫咯咯》这课我运用了开火车的方式导入,“wu”“你们听,什么来接我们了?”学生回答:“火车来了。”课件出示了颜色不同的三列带节奏的火车,问学生喜欢哪一列,并说说红色火车怎么开:老师示范拍节奏,2/4轰隆;蓝色火车怎么开:黄色火车怎么开:。当学生熟悉了这些节奏后,创设情景开火车郊游了,并播放母鸡叫咯咯的伴奏音乐,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的节奏,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又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火车到站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来到了苹果园,唱对音符苹果就会掉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唱旋律中的音符,生动有趣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改变了传统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弊端

过去的唱歌课,主要以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整堂课采用教唱的模式学习歌曲,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审美体验,降低了唱歌课的艺术表现力。现在的唱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表现、创造力、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二年级下册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我身着新疆服装,播放了新疆歌曲《大阪城的姑娘》,跳了一段新疆舞蹈。让学生猜猜是哪个民族,并跟随老师来学学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很容易地就导入了新课。在新课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引导性,学生来说些象声词模唱旋律,在模唱中要求歌曲速度、力度变化的训练,学生熟悉了旋律又对歌曲情绪进行了处理。在歌曲识谱教学环节运用了柯尔文手势来唱歌谱,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高低。还可运用在节奏中朗读歌词等方法,在歌曲学会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编创歌词唱唱自己的家乡,编配伴奏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使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在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中,要坚持音乐课的学科本位,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学习的音乐课兴趣,促进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游戏、表演等等。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感受音乐及音乐的意境,如,五年级京韵单元的《蝈蝈和蛐蛐》,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再来学习新课程。

2.运用游戏的方法

音乐游戏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它有很强的愉悦性和互动性,如,二年级《音乐小屋》这课,我用房子的不同结构做成歌曲旋律的乐句,让学生自己搭建音乐小屋,在游戏中学生熟悉了旋律,既形象又生动有趣,学生在玩中学习了本课,课堂气氛活跃。

3.运用讲故事的方法

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方式,如,《小红帽》这课,学生先讲小红帽的童话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洛列莱》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所作的曲,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这个动人的传说,再来学习歌曲。有些歌曲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编故事,帮助学习。

4.运用表演的方法

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故事情节的表演、打击乐器的表演、舞蹈表演、演唱表演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如,《小红帽》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境;《音乐小屋》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表演。

篇9: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肢体语言;掌握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利用面部表情、体态、举止等来完成表达的无声语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画面的感受能够更加深刻,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个性内向等原因,对于开口唱歌感到十分害羞与紧张,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歌唱能力感到自卑。如果老师能够利用肢体语言来开展歌唱活动,不仅可以逐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与自卑感,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一边动一边唱,这是符合小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的教学方式。下面,本文从老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掌握节奏、利用肢体语言理解歌曲情感、利用肢体语言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肢体语言掌握歌曲节奏

音乐是一门动态十足的艺术,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是培养他们乐感的第一步。很多作曲家在抒发内心情感的时候,会根据情感的变化与表达方式创作出不同的旋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节奏设计。如果老师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就很容易打消他们的学习兴趣。肢体语言十分丰富,老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加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金色的秋天》中的《摘果子》就是为了通过让学生边动边唱,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摘果子》一曲一共有四句,老师应该为每个句子安排一组动作。比如,在正式的课堂中,在唱第一句的时候,老师要与所有的学生一起,蹲下来做“摘草莓”的动作;第二句中,所有的师生要做“摘苹果”的动作等。教师每做出一个动作,学生都需要唱出相应的歌曲,从而达到正确把握歌曲节奏的目的。

二、利用肢体语言理解歌曲情感

小学生对教师抱有一种敬畏心理,教师的一个神态、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呼吸都会影响学生。如果小学生在唱歌的时候,看到教师皱眉,就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他们害怕自己唱不好歌让老师失望;反之,教师鼓励性的肢体语言会加强他们的歌唱自信心。再者,教師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了解作者在作曲时所要抒发的情感。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他们浅薄的生活经历也使他们无法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抒发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家境都比较好,他们很少做家务,更不要说下地干活。因此,他们对于丰收的感触不深。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丰收,在《丰收之歌》中,我会用农民在劳作中的很多动作,比如,收麦子、剥玉米、累弯了腰、擦汗以及举手欢庆丰收等动作,帮助学生了解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丰收之日的喜悦。

三、利用肢体语言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平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小学生从未接触过其他民族,使他们对这些民族文化很陌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进行,学生便会选择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记住了,但时间一长,所学知识越来越多,就会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混淆在一起。因此,老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用这些民族的经典舞蹈动作来让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歌曲进行辨别。在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藏族的歌,还有新疆的歌,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些歌曲,我在讲藏族歌的时候,会配有齐眉晃手、前后摆手等动作,帮助学生了解藏族特色。在教授《新疆好》这首歌曲时,我会配有动脖子、碾步等动作,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唱歌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操作起来十分简便,没有固定的形式,十分灵活,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呆板的唱歌教学。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力。教师要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这是培养他们乐感的基本要求;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涵,感悟作者情感;帮助小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利用不同民族的不同舞蹈动作,使其牢固、清晰地记忆不同民族歌曲的不同特点。

参考文献:

[1]杨竹君.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6(7).

[2]高干.试析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28).

篇10: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合奏练习,提高节奏稳定性和配合能力。运用轮唱方法歌唱《嘹亮歌声》正确处理歌曲声部之间的节奏衔接、力度对比等。

二、过程与方法:节奏训练由两个声部的简单节奏模仿到较为复杂的节奏轮奏,二声部歌曲轮唱练习将节奏训练运用到实际歌唱中,弱起乐句旋律运用模进手法,使音乐具有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悠扬的歌声,享受歌曲遥相呼应此起彼伏的美妙旋律,并能够用歌声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感。2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对节奏训练与合唱训练有了初步的学习和实践运用,本课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进行节奏、轮唱训练及合唱的指导,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地感受合唱的魅力、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提高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效提高学生节奏训练稳定性与配合能力。

教学难点:歌唱时准确处理歌曲两个声部的节奏衔接、力度对比等。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导入

利用已学歌曲《山谷回音》的复习,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进行回顾,初步了解轮唱歌唱形式的初步认识。【师生活动】

回顾轮唱歌曲《山谷回音》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山谷回音》这首歌曲么? 复习歌曲《山谷回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答。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发兴趣。创设音乐情境,以高山为背景,通过回声游戏为本课的轮奏、轮唱做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情感上的基础。】 活动2【练习】知识练习

节奏训练

师:我们在上学期就接触过这样的模唱方式,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跟大家共同来玩一个节奏游戏,首先请你把老师打出的节奏模仿出来。请大家看白板。(出示四个节奏型)(1)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A、xxx∣xx∣xxx∣xx∣

(2)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注意休止符

B、xx∣00∣xx∣00∣xxxx∣00∣xxxx∣xxx∣x-‖(3)学生脚踏节拍,手打节奏,注意四二拍的节奏重音 C、xx∣00∣xx∣00∣xxxx∣00∣xxxx∣xxx∣x-‖(4)学生观察节奏谱,看看两个声部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D、甲xx∣00∣xx∣00∣xxxx∣00∣xxxx∣00∣xxx∣x-‖ 乙00∣xx∣00∣xx∣00∣xxxx∣00∣xxxx∣xxx∣x-‖

(5)学生分组,进行节奏轮奏练习,注意第二声部进入要及时准确,两个声部的节奏重音(强弱)甲xx∣00∣xx∣00∣xxxx∣00∣xxxx∣00∣xxx∣x-‖ 乙00∣xx∣00∣xx∣00∣xxxx∣00∣xxxx∣xxx∣x-‖ 师: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与单声部的节奏练习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生答。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轮奏训练。进行节奏轮奏练习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节奏谱,启发学生发现两个声部节奏的异同处,并在节奏训练时,要求学生在保持稳定速度下进行节奏与轮奏练习。】

师导语:接下来为我们学习一首轮唱歌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再一次的合作一下,把“此起彼伏”的效果拍击出来。活动3【活动】歌曲学唱

三、歌曲学唱

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旋律

师:《嘹亮歌声》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且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的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歌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五笔热爱之情。二次聆听歌曲。聆听歌曲几什么个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次聆听第一声部,指导学生歌唱同时注意声音与气息的连贯,长音的时值要唱满。学生完整歌唱第一声部,并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旋律。四次聆听第二声部,分析与第一声部不同之处。

教师指导学生歌唱第二声部,最后一个乐句由老师带唱。单独提炼最后一个乐句,合唱21cnjy.com 0665∣5———∣0554∣3————‖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0444∣3———∣0432∣1————‖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弱起小节。学生分组随伴奏用优美抒情的声音,中速歌唱歌曲。

【设计意图:模仿实践,合作学习。在这个步骤中,主要通过感受、体验、初步模唱等音乐活动,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和初步的把握,为本课教学重点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4【练习】表现歌曲

四、深入演唱,表现作品

师生合唱歌曲,表现歌曲悠扬的旋律。生生配合,强调歌曲此起彼伏的表现。边唱边用肢体表现歌曲优美的旋律。【设计意图:深入演唱,表现作品。学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强弱力度表现歌曲,用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有助于学生演唱技巧的提高,也达到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目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 活动5【作业】课后小结

小结

篇11: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歌表演。整首歌简单、活泼而富有童趣,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而且前三个小节的旋律和歌词完全相同,易于学生识记。歌曲中采用了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在感受小动物们欢快心情的同时并分辨声音的强弱,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听唱能力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低年级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根据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理念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模唱,熟练演唱歌曲,并能进行歌表演。

(2)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p,并能用各种乐器表现出强与弱。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

(4)通过互动交流、音乐实践,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音乐课堂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以及创新等能力,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因此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再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为:熟练演唱歌曲,并在音乐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将声音的强弱表现出来。

4.教具准备:PPT、钢琴、碰铃,三角铁等乐器、各种小动物头饰。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播放第二单元学习的歌曲《小雨沙沙沙》,引起学生共鸣,师生一起演唱。创设出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到大森林中参见小动物的舞会情境。既对前面内容做了复习,又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2.导入新课

利用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通过“同学们想不想加入小动物舞会”这个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同学们到达森林,而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唱歌,用课件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初听歌曲,鉴定学习基础。接着再利用学生好玩,喜欢游戏的特点,用课件出示需要闯过森林之王设计的关卡才能进入森林舞会的环节,关卡内容是模打乐句节奏,刺激学生快速认真的学会乐句节奏,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教唱歌曲

音乐是听觉艺术,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这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听,在听中感受模唱歌曲。闯过关卡,打开森林之门,歌声飘来,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听,是谁在唱歌?”带着问题再次听音乐,发现是小狗和小猫在唱歌。这时大多数同学已对歌曲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模唱,跟琴唱等环节,熟练演唱歌曲。并选拔“小百灵鸟”领唱,让学生体会领唱与合唱,并同时刺激学生明白,只有表现优异突出才可以做领唱的思想。

4.感受音乐强弱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会熟练演唱歌曲,这时会非常想参与到森里舞会中,此时出示课件,森林之王又提出问题:“我们的歌声里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能找到吗?”通过老师范唱,让学生找出歌曲里的秘密――强与弱。并出示强与弱的符号,让学生初步了解。再通过让学生用声音模仿强弱,用乐器表现强弱等一系列活动充分的感知体会强与弱,自然的解决了教学难点。然后再要求学生用手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

5.创编歌曲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创作”的理念,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们,森林王国可是个大家庭,我们光顾着和小猫小狗玩耍,其它小动物可着急了,你想邀请谁和我们一起玩呢?”,同时出示由小羊,小鸭等动物组成的课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并带上小动物头饰创编歌曲进行歌曲表演。此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既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个性化重视,又对学生的创编歌曲能力做了培养与提高,同时还巩固了本首歌曲。让学生感知到音乐变幻无穷的魅力。

三、总结

篇12: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一、感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你们看这是谁来了,(PPT小狗小猫),小狗是怎样唱歌的,同学们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

小猫是怎样唱歌的?谁来模仿一下小猫的叫声?(指名模仿)” 师:你们看又有谁来了?ppt 小青蛙,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 师:我们学过一首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同学们还记得吗?

好大家一起表演唱小青蛙找家。

师:你们看又有谁来了,老虎

老虎怎样叫,老虎叫的声音很大很宏亮 师:“老虎和猫的叫声对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交流)师:老虎的叫声很大很宏亮,小猫的叫声很小很温柔。

同学们再看,这位同学在干什么,用力打鼓,咚咚咚、咚咚咚。声音大,轻轻的敲,通通通,声音小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大鼓和小鼓吗?)一起演唱大鼓和小鼓。

师:大自然中的声音有大也有小,在音乐中,声音大,声音响亮,我们就叫它强,用“F”表示,声音小,声音低,我们叫它弱,用“P”表示。

师: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很多,师:你还能模仿生活中其他强的声音吗?学生回答(近处的雷声、牛叫等等,)弱的声音还有哪些?(小雨的声音:沙沙沙、蚊子飞的声音:嗡嗡)

三、游戏体验感受音的强弱

1、按老师的强弱要求,模仿动物的叫声。分组模仿,1组模仿小狗叫声,2组模仿小青蛙叫声,3组模仿小鸭叫声。(老师出示“f”或“p”)同学模仿动物叫声。

师:看到同学们演唱的这么好,小动物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小动物唱歌的录音,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学生回答)

告诉你们这首歌的名字叫《小动物唱歌》,板书:小动物唱歌,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

2、学生齐读歌名2遍:小动物唱歌。投放歌词图片

3、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2遍。投放歌曲图片

师:同学们在歌曲中找找刚才学的“f”与“p”这两个记号都在哪?两个可爱的小符号“f”表示“强”,声音要大点;“P”表示“弱”,声音要小点。

4、教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

5、跟录音唱3遍,纠正存在的问题。学生齐唱,学生表演唱。同桌互相表演唱,7、学生小组展示。

五、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谈话:大家想想,除了小猫和小狗,你还想唱唱哪些小动物呢?把他们编创到歌词中唱一唱。(小鸡、小鸭、小牛等)

六、课堂小结

篇13: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重庆市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唱歌教学的研究, 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 各区县教研员、教师积极行动, 通过课题研究、组织唱歌教学赛课、卓越课堂优秀课例展示、参加全国音乐赛课、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等多种方式, 不断推进区域唱歌教学研究, 并在唱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指导意见”、“唱歌教学评价标准”等指导性的文件, 在实施唱歌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也使我区的唱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一) 对发声练习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着一些教师不用或者滥用发声练习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还相对较多, 一些教师上课孩子不做发声练习, 直接教唱歌曲;一些教师选择歌曲中的难点作为练声曲, 学生不能胜任, 歌曲的难点句子相对来说不论是音高还是节奏, 相对全曲本来就有难度, 用于练声不一定有很好的作用。

(二) 歌曲聆听体验不够

在教学中, 一些老师不注重歌曲的聆听, 有的课上, 学生连一遍完整的歌曲聆听都没有。另外, 或许依赖多媒体, 亦或是由于教师的声乐水平不够高、自信心不够, 在很多课堂上, 最能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唱也没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情绪情感的体验来自聆听, 省去了这些, 学生音乐听觉的发展就缺少了很好的路径。

(三) 碎片化的歌曲学习

在歌唱教学中, 一些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出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预设了教学的重难点, 通常把歌曲进行分段学习, 特别是重难点部分。分段学习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有一定效果, 但是这种教学, 一般对于聆听也是分开的, 使得歌曲学习碎片化。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片断学习削弱音乐的整体表现能力, 不利于音乐的体验与情感表达。

(四) 歌曲处理不及时缺乏表现力

在唱歌教学中, 会更多地关注歌曲的熟练程度, 而对于情感表达却相对欠缺, 多数情况下是先把歌曲唱会之后再来处理歌曲, 这样一来, 学生在开始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较好的歌唱习惯, 唱出的歌声缺乏情感, 缺乏感染力, 更谈不上表现力。

二、改进问题的策略

(一) 以审美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 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目标

唱歌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目标设立科学与否,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体现在对声音和情感的要求不明确, 对要求背唱和表演的歌曲重视不够。如有老师在《种太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唱会歌曲《种太阳》。吴斌老师曾在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于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唱会歌, 唱好歌, 会唱歌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唱会歌是基本要求, 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就关注歌曲的处理和表达, 直至唱好歌, 在唱好歌的过程中, 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会唱歌, 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能, 会独立处理歌曲, 甚至到了小学高段甚至能自己识谱唱好歌曲等。这就好比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把握好“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 精心设计发声练习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 发声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声音训练方法, 可以拓展音域, 正确把握声音的高位置, 共鸣, 吐字等。而面对小学生的唱歌教学, 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他们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 各个器官都没发育成熟, 声音稚嫩、单薄、明亮, 且小学生尚不懂嗓音保护, 经常喊叫喊唱。唱歌前的发声练习, 如同运动前的热身, 显得尤为重要, 发声练习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稚嫩的嗓音, 也能为唱歌打下声音基础。

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孩子稚嫩的嗓音, 使其顺利度过变声期。对于小学唱歌教学, 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深呼吸、高位置等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要精心设计好练声曲目, 可以用一些小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辅助的手段, 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例如, 可以用“lu”从d2音往下唱, 这样有利于孩子找到声音的高位置, 轻声往下唱。用一些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表述声音的要求, 如, 提醒孩子轻声、高位置, 王娜老师提示语:回声从山顶上飘过来, 轻轻的!黄小红老师上的《真善美的小世界》, 开课设计了大家乘上开往迪斯尼的火车, 巧妙运用了火车的“呜”……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非常形象的让孩子感受到了声音的强弱变化, 既有趣又形象, 利于后面唱歌的强弱的对比。

(三) 整体感受、反复聆听、重视范唱

聆听, 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聆听在整个音乐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歌唱教学中的聆听, 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是唱会歌的有效途径。吴斌老师曾指出“唱会歌主要靠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孩子听着音乐会有情绪的反应和情感地体验, 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次的听, 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反复多次, 歌也就听会了。当然, 在听的过程中, 每一次会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 有的老师从孩子来到教室就开始聆听音乐了, 对于聆听, 听什么呢?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曲式、音色、色彩等, 这些都是构成音乐的要素, 正是这样一些音乐要素的结合形成了音乐独特的风格。音乐是表达情感地, 作曲家的作品要经过演唱者或演奏者的二度创作, 以听觉艺术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从而激起情绪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在表达方式:包括肢体, 语言, 动作, 态度, 声音, 一般有:喜、怒、哀、乐、愁。而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可以用欢快的、愉悦的、柔美的、抒情的、激昂的、忧伤的等, 因此歌曲的前面一般会标出一些表情术语, 以便演唱者能更好的把握音乐的情绪情感。不断地训练孩子的音乐听觉, 发展内心的音乐听觉, 对孩子整个的音乐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

音乐的聆听整体化, 再加上教师优质高效的范唱, 榜样的作用, 激发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唱歌教学出现碎片化的问题也可以因此而改变。正如芬兰教育对于知识传授的“先见树还是先见林”的观点, 我想作为唱歌教学中的整体聆听就好比先见“林”, 身临其境, 感受整片森林, 比只看见一颗大树, 告诉孩子, 这是森林的效果要好吧。在教学中, 通过反复的聆听体验, 听着听着就会了, 老师课前预设难点也不复存在了, 这不就是我们理想的效果吗?如果真的有解决不了的乐句, 再单独提出来, 借助钢琴的伴奏等唱准唱好, 效果会优于我们碎片化的音乐学习。当然, 在教学中教师也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如低段的用母音跟唱旋律, 高段的跟琴唱谱, 填词学习, 师生接龙等等强化孩子掌握歌曲。达到音乐课堂的扎实有效。

(四) 歌曲的处理贯穿始终

歌曲的处理从唱好练声曲开始, 简单的练声曲既有歌唱姿势的要求、身体状态的要求, 音乐要素的贯穿、情感的表达等, 不要不以为意。

在学习中, 读出每一个音乐符号, 每一个音符, 找出其表达的意思。力度的变化, 强弱的变化, 节奏的变化, 理解歌词的意思等, 良好的歌唱习惯, 自然的演唱状态, 科学的发声方法, 不喊唱, 恰当的姿体语言的运用, 总之, 要有情, 要用心, 发自心底的歌唱才能打动人。一次在我区和厦门市联合的一次教研活动中, 厦门的徐欣老师示范了一节常态课, 三年级的《桔梗谣》, 他从孩子唱歌之前强调正确的坐姿, 发出的第一声要求正确的声音概念, 每一句的演唱都贯穿了歌曲处理。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并唱出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感受到朝鲜舞蹈的欢快节奏。只要长期坚持让孩子从聆听中感受, 从自己的演唱中去关注歌曲的处理, 孩子们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唱歌习惯, 不仅仅是用自己免费的嗓音乐器喊几声, 而且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快乐的歌唱去努力。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生活中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14: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激趣导入演唱技巧情感因素当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现状是,教师在引入歌曲之后,开始教唱,教唱了两三遍之后,不管学生是否掌握,开始加入乐器进行伴奏或者加入声部,以此来丰富歌曲。然而,歌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并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讲究唱歌教学策略,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唱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其他阶段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更不易集中注意力,自控力也较差,所以如果我们不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只能是高付出、低效率。而激发兴趣的最佳时机,便是在上课的一开始,即导入环节,如果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上课一开始就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求知欲,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对于我们唱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做到进行激趣导入,以便为我们接下来唱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比如,在教唱《小小足球赛》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足球吧,有喜欢玩的吗?”“有!”班级有几位男孩举起了手,“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称,那你们有谁知道足球的起源地呢?”“美国”“欧洲”……“足球的起源地是中国,是不是很自豪啊,那么,你们当中有谁看过球赛吗?谁能说一说踢球的技巧有哪些?”“传球,顶球”“铲球”“倒钩”……一些学生回答道,“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足球赛的画面。”(给学生播放足球比赛的视频画面),而后,我继续说道:“看来大家对足球还是很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有关精彩的球赛的歌曲,大家注意听歌词的内容。”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与学生进行谈话,随之引入歌曲,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我们接下来唱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演唱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表现音乐美

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得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这是唱好一首歌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所以,歌唱技巧,在唱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演唱技巧的指导,如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发音方法、正确的吐字、咬字方法等,只有善于把握和正确运用这些基本演唱技巧,学生才能正确表现音乐美。

比如,在正确的歌唱姿势方面,要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身体站立垂直,保持放松,不能松垮,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直;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眼神自然生动,不可眯眼;嘴巴要长得开、放得送,不能咬紧牙关。坐唱时姿势和站立时要求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坐唱时腰部要挺直,不能靠在椅背上。

在正确的吐字、咬字方面,要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正确把握字音各部分的特性,出声要准确有力,引腹响亮圆润,归韵干净到位,字音各部分前后紧密衔接,圆滑过渡,连成一体,总之要做到吐字清晰、咬字准确,达到字正腔圆的境界。

对于其他基本演唱技巧,笔者在此不再一一陈述,总之广大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歌唱技巧在唱歌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对学生基本演唱技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去唱歌,从而正确表现音乐的美。

三、有效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唱歌教学,并非单纯向学生教唱歌曲,在学生精神方面,也起着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所以,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教唱歌曲,还要有效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升华学生的感情。

比如,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时,在学生能唱出主旋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首歌的内涵,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表现形式,如让学生随音乐走步,去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让学生边唱边做队形的变化,走出五角星的形状,还给学生播放了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去体会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表现出的革命情感,去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豪、积极向上的情绪,这样,我既教会了学生学唱歌曲,还对学生进行了革命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了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远大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在唱歌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能唱出歌曲的主旋律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此,我们的唱歌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希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唱歌教学时,能摒弃以往传统单一的唱歌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音乐教学实际的唱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唱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歌唱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获得大幅度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会.唱出感觉,唱出激情——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内蒙古教育,2015,(03):15.

上一篇:高中美术备课计划下一篇:干部作风建设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