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2024-06-23

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通用10篇)

篇1: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常乐小学 李平

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如何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 “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 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常乐小学 李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结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高效课堂对我们的启示是: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及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课堂上更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让孩子的个性飞扬

常乐小学 李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篇2: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1)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辨证关系

西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即: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三种课文的相互联系及教学定位:“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批读课文”的课型定位为“精读课文。它是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学生独自边读边做注解地理解课文。教学策略上是以课文批注语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扶”字,侧重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形成的阅读能力、习得的阅读方法、养成的阅读习惯尝试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既让老师慢慢放手,也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略读课文”则是在“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独立阅读。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力、方法、习惯等),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或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这样学生阅读经历了一个由“教”到“扶”、由“扶”到“放”的过程,达到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境界。(3)关于批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在五册的基础上,批读课文的关注点有扩展和提升。⑴正确认识批读的侧重点

每篇课文的批注内容既有侧重,又把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体现精读课文中的某一个读写知识、学习方法、人文情思,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批准内容,试着自己阅读学习体会,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悟到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这些批注都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2] 正确认识“文中批读语” 的特点和作用

批读课文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旁批方式呈现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语言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这类提示语,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们的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

另一部分提示语,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示要和学习伙伴共同讨论。这类提示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

还有一些提示语,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表达了学生阅读中的欣喜心情。这类提示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

从内容上看,有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有的引导学生抓住某些重点词语、句子或语言片断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有的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表现方法,有的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批读语” 的设想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批读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所教课文中设置提示语的意图,充分认识提示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使之在实现教学目标中切实发挥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批读语”,要保持提示语原有的学习伙伴对话口吻,不要变成一般的教师提问。教师应当以亲切的语气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可以说:“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吧。我相信,经过思考你肯定找到答案了,说说你的看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有位同学说:‘读到这里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看到的情景会更加美丽。现在就请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一番他看到的情景!”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应当适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更多的学生发言,使他们得到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批读语”,要以提示语为基础,适当扩展,形成综合性的语文训练活动。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批读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批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师版语文编委张祝升说: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批读文”就是精读课文,并不是什么介于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之间的某一类型课文。既然是精读课文,那么就要当作讲读课文来上,既要抓好语文的基础教学,又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文本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文关怀。批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旁边的批注学习、理解课文。要注意的,批注是一种学习方法。

一、批注利用得好。

正文的旁边有编者设计的旁批,执教者充分地运用了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课文时,起到辅助的作用,就是“扶一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试着写一下体会,这就是“放一下”。

二、学生自学、检查、展示这一环做得好。

教师启发学生勾画出文本中的好词佳句,并有针对性地试着运用。当然,个别学生没有什么批注,不要勉为其难。

三、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做得好。

精读课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认知的能力,形成“不动笔墨不算读书”的读书理念。

批读文“教学的模式”: 第一个环节:提示批注助学 第二个环节:自读、勾画

第三个环节:学生展示,教师小结板书 第四个环节:举一反三

语文教师根据本方法去教学课文,去提升,去挖掘教材,实现通过批读,读懂课文。

(2)关于略读课文教学

方法:粗知文章大意 独立阅读思考

篇3:朗读精读课文促进英语精读教学

关键词:朗读,精读教学,理解能力

在进入高校学习后, 精读这门课程是每一个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学者指出:“英语精读教学始终是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科目 (Everett, 1990) , ”所以如何提高精读教学便成为专业教师关注的重点。很多学者研究了各种教学方法及模式对于精读教学的作用, 比如说任务型教学法、语篇分析等。反之, 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但很少有学者将朗读和精读教学结合起来。该文主要是总结前人观点以及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朗读促进英语精读教学。

由于精读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广, 包括词、语法、翻译、课文背景等, 算是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只关注字词句法而忽略了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片面式的教学让学生愈发觉得精读的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也白费教师辛苦地备课及讲解。其实精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通过专四、专八, 而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孔倩 (2013) 提出了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两个途径:强化形式和弱化形式的结合。强化形式是把语言当作工具来进行交流, 比如演讲;而弱化形式是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 比如翻译、改述。但如果精读教学是在学生都未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强制性地灌输弱化形式教学, 那么强化形式就更难进行, 学生英语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朗读在英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就包括了对学习者理解能力的促进。仲群 (2008) 提到了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字印在纸上相对来说是死的, 当学生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后, 再通过有声地朗读, 纸上的文字通过听觉器官又传送到大脑, 这样就有别于阅读或者听课。因为阅读只通过视觉器官将材料传送到大脑;而听课也仅仅通过听觉器官将知识传送到大脑。也有学者认为朗读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篇章理解能力 (张文果, 2012;白玉, 2012) , 因为学习者在长期的朗读之后, 将大量的字、词、句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 这样的方式使学习者对英文的语言组织形式更加熟悉, 在下一次遇到相关的词义、文体表达时便会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含义。

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常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这系列教材所有文章都出自于英文原版作品, 大部分作者都是世界文坛上的佼佼者。由于每个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学生若光靠自身的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学生在这方面缺失的背景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取, 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 因为在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体会作者文章中的抑扬顿挫、修辞手法和篇章布局。在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后, 学习者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笔者现在假设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然后进行以下实验。该实验选取两个大一的教学班级, 班级A有34人, 班级B有35人, 两个班级在入学和平时成绩上并无太大的差异。试验中选取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二版Unit5Quick Fix Society后Preview的第一题, 这是一道阅读理解填空题, 通常是在预习课文时完成以便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一共包含19个空格, 其中涉及到了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和大意归纳, 答案都在课文里, 但并不是原模原样的内容, 而是编者对课文中语句的改写, 对于探究学生是否理解所学文章, 这是一道很适合的题型。实验设计如下:该实验中班级A为实验组, 而班级B则为对照组, 两个班级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做三次这道练习题的结果作为实验的依据。不同的是, 在每一次做这道阅读填空题前让班级A完整地朗读一遍该课文, 而班级B却不进行任何朗读。

在进行三组实验后, 笔者取了两种参考数值:一是每一次做题后班级学生所完成空格的平均值 (T) , 二是每一次做题后班级学生做对空格的平均值 (R) 。由图一可以看出, 在完成率上两个班级都呈现上升状态, 但对于哪个班的完成率更好没有太大的规律, 所以证明该实验中两个班级在完成速度上水平相当。而在正确率上A班在进行朗读之前和之后都高于B班, 但这样从表面简单地看并不能说明朗读增强了A班的理解能力, 也有可能是A班成绩本身就比B班好。但若是计算一下每个班级正确率的增长率便能看出, 在完成第二组实验后A班正确率的增长率是64.64%, 而B班只有63.61%;在完成第三组实验后相对于第一组实验的数据A班增长了123.27%, 而B班只有109.44%。这样就很容易看出完整地朗读课文确实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完整地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使精读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 所以能看出朗读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精读教学。现在的英语教学中, 人们更多地是关注朗读对于语音的作用, 所以会寻找很多课外的素材让学生朗读, 却遗忘了相关课本上很多经典的文章以及优质的朗读音频。必须杜绝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精读课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通篇地朗读,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也减少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白玉.有效英语朗读提高言语技能[J].陇东学院学报, 2013.

篇4:朗读精读课文促进英语精读教学

【关键词】朗读 精读教学 理解能力

在进入高校学习后,精读这门课程是每一个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学者指出:“英语精读教学始终是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科目(Everett, 1990),”所以如何提高精读教学便成为专业教师关注的重点。很多学者研究了各种教学方法及模式对于精读教学的作用,比如说任务型教学法、语篇分析等。反之,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但很少有学者将朗读和精读教学结合起来。该文主要是总结前人观点以及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朗读促进英语精读教学。

由于精读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包括词、语法、翻译、课文背景等,算是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只关注字词句法而忽略了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片面式的教学让学生愈发觉得精读的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也白费教师辛苦地备课及讲解。其实精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通过专四、专八,而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孔倩(2013)提出了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两个途径:强化形式和弱化形式的结合。强化形式是把语言当作工具来进行交流,比如演讲;而弱化形式是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比如翻译、改述。但如果精读教学是在学生都未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强制性地灌输弱化形式教学,那么强化形式就更难进行,学生英语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所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朗读在英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就包括了对学习者理解能力的促进。仲群(2008)提到了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印在纸上相对来说是死的,当学生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后,再通过有声地朗读,纸上的文字通过听觉器官又传送到大脑,这样就有别于阅读或者听课。因为阅读只通过视觉器官将材料传送到大脑;而听课也仅仅通过听觉器官将知识传送到大脑。也有学者认为朗读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篇章理解能力(张文果,2012;白玉,2012),因为学习者在长期的朗读之后,将大量的字、词、句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样的方式使学习者对英文的语言组织形式更加熟悉,在下一次遇到相关的词义、文体表达时便会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含义。

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常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这系列教材所有文章都出自于英文原版作品,大部分作者都是世界文坛上的佼佼者。由于每个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学生若光靠自身的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学生在这方面缺失的背景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取,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因为在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体会作者文章中的抑扬顿挫、修辞手法和篇章布局。在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后,学习者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

笔者现在假设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然后进行以下实验。该实验选取两个大一的教学班级,班级A有34人,班级B有35人,两个班级在入学和平时成绩上并无太大的差异。试验中选取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二版Unit5 Quick Fix Society后Preview的第一题,这是一道阅读理解填空题,通常是在预习课文时完成以便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一共包含19个空格,其中涉及到了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和大意归纳,答案都在课文里,但并不是原模原样的内容,而是编者对课文中语句的改写,对于探究学生是否理解所学文章,这是一道很适合的题型。实验设计如下:该实验中班级A为实验组,而班级B则为对照组,两个班级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做三次这道练习题的结果作为实验的依据。不同的是,在每一次做这道阅读填空题前让班级A完整地朗读一遍该课文,而班级B却不进行任何朗读。

在进行三组实验后,笔者取了两种参考数值:一是每一次做题后班级学生所完成空格的平均值(T),二是每一次做题后班级学生做对空格的平均值(R)。由图一可以看出,在完成率上两个班级都呈现上升状态,但对于哪个班的完成率更好没有太大的规律,所以证明该实验中两个班级在完成速度上水平相当。而在正确率上A班在进行朗读之前和之后都高于B班,但这样从表面简单地看并不能说明朗读增强了A班的理解能力,也有可能是A班成绩本身就比B班好。但若是计算一下每个班级正确率的增长率便能看出,在完成第二组实验后A班正确率的增长率是64.64%,而B班只有63.61%;在完成第三组实验后相对于第一组实验的数据A班增长了123.27%,而B班只有109.44%。这样就很容易看出完整地朗读课文确实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完整地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使精读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所以能看出朗读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精读教学。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更多地是关注朗读对于语音的作用,所以会寻找很多课外的素材让学生朗读,却遗忘了相关课本上很多经典的文章以及优质的朗读音频。必须杜绝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精读课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通篇地朗读,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减少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白玉.有效英语朗读提高言语技能[J].陇东学院学报,2013.

篇5:精读课文的教学应“精”在何处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情感所在,在读懂文章之后,我们大可直奔主题,去感悟文章的情感。

《山中访友》一文,讲诉的是作者到山中探访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体现出自己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我们可紧扣课题质疑“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如何?从哪里能体现出来的?”我们只需这样一个问题就足以引导学生去品味能、能体现作者与山中的自然景物之间深厚情感的内容,在加上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自然就体会了文章的情感,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文章的重难点都紧扣在文本的主题中,如:《钓鱼的启示》――通过钓鱼获得的启示是什么?《草原》――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像这些文章我们就不要设计太多的环节去讲授,挤占了学生朗读和领悟的时间,要学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中心辐射周边的方式,既做到了重点感悟,又适时渗透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何乐而不为。

二、精读课后思考题,以问题促思考。

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几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是学生学习文章的学习目标,它能带领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课文。实际上,课后思考题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我们精读教学的出发点,它对整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

《童年的发现》一文,课后有四个思考题,其中第2题是: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这个问题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解决了它就能更好的了解人物,所以这个问题是本文精读的重点。同样第4题是:你觉得菲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设计少不了它。

课后思考题就像一座桥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连接起来,成为了精读课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应充分利用起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让其成为精读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收获。

三、精读表达方法,以读促写。

学语文就要学表达,表达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最适合学生学习运用的,因为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在教学这类精读课文时,我们要把难点放在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运用上。

《穷人》一文,作者为了突出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勤劳和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采用了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尤为突出。在引导学生学习第9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有感情地朗读,想想作者是怎样体现出桑娜的品质的?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顺势让学生写一写“当自己遇到考试失败后……”以心理活动的写法写一个片段,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愁绪“.一会儿后学生们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运用的好处,大多数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掌握了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

除了记叙文外,小学语文里还有一些其他体裁的文章要学,那么,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读促写。

又如《鲸》一文,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在引导学生领悟了本文的表达特点后,可放手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一种小动物,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让他们在练笔中真正体验到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篇6: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

珍爱生命 关注交通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我国的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便捷的交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可是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也直线上升,不幸的事也随之而来,它就像一只凶残的“怪兽”,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咬上一口,有时还会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朋友们!人生短暂,生命可贵。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精彩动人。同时生命也是那么的脆弱,一次交通事故或意外伤害随时都可以结束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珍爱自己的生命,让交通安全永驻心间。

“文明交通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关注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没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可为什么在交警叔叔的一再提醒下,还是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呢?有的人为了节省点时间经常不顾及来往的车辆乱闯红灯,有的司机为了显示自己车技有多么的了不起,总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他们管这叫“飙车”,还有的人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玩得不悦乐乎!„„这些人如此明知故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的愚蠢之举,实在令人叹息。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桩惨不忍睹的血案,一位男青年骑着一辆自行车,另一支手还推着一辆空车,他还与一位双手放在衣兜里骑车男子谈笑,这情形真叫人胆战心惊,行驶途中,那位边骑车边推空车的男青年被路上的沙子瞬间滑倒把另一个男子推向了路中央,突然,一辆大货车来不及刹车朝他身上急速驶过,只听到一声惨叫,那名男子已在血泊中断了气,一条活鲜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活着的那位男青年,将背负着一生的遣责,在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中,难道我们就不该反思一下自己吗?你文明交通吗?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吗?

这一些些令人痛心的场面,曾使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曾使多少颗甜蜜之心在一刹那间破碎!那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使他们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仅有一次的生命,这种种不幸都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交通安全宣传,必不可少,安全防范至关重要呀!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远离那些不该做的事情,我们要快快乐乐充满信心地度过每一天,让我们自己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让我们在高山上成为挺拔的青松,在草原上成为奔驰的骏马,在蓝天里,成为翱翔的雄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让我们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评语]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例证法用得恰当准确,说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告诉人们要文明交通,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此外文章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结尾写的很好,采用排比手法呼唤同学们行动起来关注交通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不知何时,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情杀手,公路上的汽车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尖刀,任意宰割着幸福和安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

一辆大卡车严重超载,司机疲劳驾驶而冲下山崖;车毁人亡,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因酒后驾车而撞上路边的电线杆,不幸命丧黄泉;一群无知少年,无视交通规则,一路并肩前行,结果被身后飞速行驶的卡车撞了个正着„„这样的惨剧不知上演了多少回?

这些惨状一次又一次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要把生命当成儿戏。

面对死亡,很少人能够坦然地去承受,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不管你是谁,来自何方,去往何处,都无法阻止你对生命的渴望。但是,正当你惬意地享受着这个美好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时,“车祸”这两个不和谐的字眼,打破了一切宁静。

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是2006年的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0838人受伤,直接车祸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7。1亿元。看到这些数据,你就会想到灾祸的无情,认真分析一下,多半事故又是因为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所以珍惜生命,我们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这些人间惨剧不再上演。

珍爱生命,关注交通安全在学校,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不翻越栏杆,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它。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致伤、致残或致死的事故。一起起交通意外,一起起煤矿爆炸,一起起违章用电„„多少个事故教训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记得有一次,我正高高兴兴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还在想今天数学课上老师留的一道思考题。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我的思绪,回头一看,一个小女孩倒在了马路中央。原来,一辆小轿车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就在黄灯变成红灯的一瞬间,加快了速度,想冲过路口,而这时,小女孩也提前走到了路中央,觉得红灯马上就变绿了,也加快了步伐,没想到,轿车飞驰而来,将小女孩撞到了几米以外„„惨剧就这样发生了„„通过这次事故,让我懂得:马路上,一定要牢记并遵守交通规则,“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我们必须要严格遵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所以就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生命只有一次,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人的生命是娇脆的,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作为一名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好动、好玩是我们的天性。玩得“刺激”已成为新潮,有时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置之度外”。我也不例外,为了刺激,为了大家“夸奖”,总是搞出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危险的表演。比如新年时,大家都喜欢玩烟花爆竹,我为了让大家称赞我,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自以为了不起而刺激的动作——让爆竹在我手中“绽放光彩”,结果赞赏声没得到,却躺在了那张伤心而又充满泪水的病床上,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永恒而又深刻的教训。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有老师,有同学,有花草树木,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歌声和欢笑。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着我们的校园。可是,学校里同学们多、地方小,你是否注意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呢?比如:课间里同学们相互追逐、打打闹闹,都是不安全的,还常出现危险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学课间为逞强,用手撑在桌子上并像荡秋千一样玩,突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呼啦一声挤进教室,把那名同学撞倒在地,当时就把鼻子和嘴给嗑出血来,这下可忙坏了老师和家长,一大群人把他送进医院。你说这怨谁呢?如果你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能发生这种现象吗?所以,同学们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高高兴兴去上学,平平安安走回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地方时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担心,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课间时,不要在走廊或楼梯上疯打乱闹,做到轻声慢步右侧行;当几个人一起上下楼时,主动站成一竖列;当做操时,全校同学都会下楼,那楼梯上的人就会非常多,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拥挤,以免跌倒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都注意一些,我们的校园将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愿我们的同学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危险,让欢笑和健康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生命只有一次,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人的生命是娇脆的,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作为一名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好动、好玩是我们的天性。玩得“刺激”已成为新潮,有时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置之度外”。我也不例外,为了刺激,为了大家“夸奖”,总是搞出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危险的表演。比如新年时,大家都喜欢玩烟花爆竹,我为了让大家称赞我,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自以为了不起而刺激的动作——让爆竹在我手中“绽放光彩”,结果赞赏声没得到,却躺在了那张伤心而又充满泪水的病床上,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永恒而又深刻的教训。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有老师,有同学,有花草树木,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歌声和欢笑。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着我们的校园。可是,学校里同学们多、地方小,你是否注意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呢?比如:课间里同学们相互追逐、打打闹闹,都是不安全的,还常出现危险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学课间为逞强,用手撑在桌子上并像荡秋千一样玩,突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呼啦一声挤进教室,把那名同学撞倒在地,当时就把鼻子和嘴给嗑出血来,这下可忙坏了老师和家长,一大群人把他送进医院。你说这怨谁呢?如果你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能发生这种现象吗?所以,同学们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高高兴兴去上学,平平安安走回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地方时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担心,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课间时,不要在走廊或楼梯上疯打乱闹,做到轻声慢步右侧行;当几个人一起上下楼时,主动站成一竖列;当做操时,全校同学都会下楼,那楼梯上的人就会非常多,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拥挤,以免跌倒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都注意一些,我们的校园将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愿我们的同学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危险,让欢笑和健康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在三月十二号,我们举行了一节主题为《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班会,让我知道了交通安全等等,我全都记住了。你看!

篇7: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推荐)

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有四步骤,分别是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读懂读通——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指导写字,正确规范。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也有四步骤,分别是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围绕主题,汇报交流——课堂练笔,读写结合——课外拓展,强化提升。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可以是链接生活积累导入,也可以是音乐渲染情境导入,个人认为最简单直接是揭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头脑中有那些疑问?很自然进入初读环节。

二、初读课文,读懂读通

这个过程要完成识记字、词任务,纠正指导读音,对重点的生字词还要进行必要的集中识记。对典型的生字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识字、借助偏旁部首识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识字、联系构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进行创造性识记。对个别比较生僻的词语如果能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应当借助字典、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理解基本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整体感知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项:(1)概括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写字,正确规范。

1.观察字型结构(指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或、包围、半包围等,明确字型结构后可避免造成结构错误或因结构特点不突出而导致字型不美)

2.教师范写指导(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书写要领,并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3.自主练习体会(在观察教师书写的基础上自己练习体会书写的基本要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巡视检查,了解书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强化纠正做准备。)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提出“有价值问题”

这里所说的“有价值问题”和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关,主要是指与课文思想情感紧密相关、且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二、围绕主题,汇报交流

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上述的“有价值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

三、课堂练笔,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简单而且实用。

四、课外拓展,强化提升

课程文本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而是一种有待于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延伸和处理。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8:《火烧云》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学生:留意观察晚霞。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 4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4、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 4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四)学习第7段

1、自由朗读第7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 4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五、谈话结束。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2、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篇9: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2、展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说一说对长江的了解。(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2)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3、《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放录音欣赏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词读准,语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风采、荡涤、磅礴、灌溉、哺育、尘埃、气概、春潮。

风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4)课文,点名读并评议。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怎样理解?

四、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涤、埃:左右基本等宽。礡: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思考:

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默读第1节。

思考并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5)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并指导背诵第1节。

(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第二段。

(1)四人小组学习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从远古向未来、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哪些词句体现了“母亲的情怀”?(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朗读第2节。(4)背诵第2节。

三、谈感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四、总结全文。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篇10:怎样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简析: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的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将教学目标定位: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复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的妇女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其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以及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虽然文字浅显,但感悟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仍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伟人吗?根据你的了解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

2、生说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再给同学们补充一下:

孙中山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的成绩是功不可没的。

/ 6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强调生字“孙”的写法),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师梳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预设问题:①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②什么是陋习?

6、同学们提的真好,这几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一段时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吗?那好,请同学们看着课后的生字表,同位互相检查一下。

3、怎么样,都认识了吗?那老师可要检查了: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读,然后逐词指读。刚才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能一起来一遍吗?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老师看出来了,我们班同学都是一些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过渡:既然事情与孙中山的姐姐有关系,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姐姐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A、能干。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生说)你想不想夸奖一下这位姐姐?那就请你用夸奖的语气读一下这句话。

B、活泼

(3)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姐姐你心情怎样?(高兴、喜欢)你喜欢吗?那就请你读出对姐姐的喜欢。

/ 6 ① 指读。听出来了,你的确很喜欢这位姐姐。② 齐读。听出来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姐姐。

过渡:孙中山有这样一位姐姐可真让人羡慕,可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姐姐却在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第七自然段,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读这一自然段。

2、交流:学生说出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失去笑脸、失去歌声。

3、读了这两段话你又产生了疑问吗?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问题预设:①姐姐问什么变化这么大?②姐姐为什么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

4、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2-6自然段,读读课文2-6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三)学习2-6自然段

1、寻找姐姐变化大的原因 ① 自读

② 交流:学生说出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变化这么大。

③ 对,就是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失去了笑脸,那同学们知识什么是“缠足“吗(生答)对,缠足,就是缠小脚。(板书:缠足)

2、结合第2自然段,体会姐姐缠脚的痛苦。

① 姐姐的脚是怎样被缠起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② 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让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读中体会。

③ 指读划出句子,读的这么好,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④师补充资料,是啊,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趾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极为不方便。

/ 6 ⑤课件出示缠脚图片:

师:看,这就是一只被缠过的小脚图片,脚趾头完全被折断,踩在了脚底下,整个脚已经严重变了形。

⑥课件出示缠足妇女穿的鞋的图片:

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寸金莲”,让学生笔画一下“三寸”有多长,感受脚的小,体会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痛苦。

⑦俗话说“十指连心”脚趾头这样被折腾,难怪姐姐会如此痛苦。课件出示:姐姐痛苦了,眼泪往下流。齐读

⑧学生发现漏掉了“极”“直”,师点击出示,并说老师认为去掉这两个词也很通顺,你认为可以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这两个词准确的写出了缠足给姐姐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板书:痛苦)

⑨指导学生读好“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过渡: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心情。①指读孙中山的话。

②师认为你读出了孙中山对姐姐的心疼,但不够生气?谁再读? ③师范读。④齐读

4、体会妈妈的心情

①自读4-6自然段,体会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交流:

A无可奈何。指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

B心疼。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让学生抓住“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体会妈妈的痛苦。

③师:是呀,妈妈也心疼姐姐,从心底不愿给姐姐缠足,但妈妈为姐姐将来着想无可奈何,给姐姐缠了足,缠足是妈妈对姐姐的糊涂的爱。

5、分角色读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 6 ①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便于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下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②这样吧,老师读解说,谁来读孙中山的话?谁读妈妈的话?其他同学认真听。

③师生合作读。

④读的真有感情,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掌声鼓励一下。

(四)再读第七自然段。

①师:以后的几个月里,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②课件出示: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③指读。

④学生发现漏掉两个“再也”,老师认为句子也很通顺,问问学生可不可以去掉?

⑤引导学生体会到加上“再也”就说明从那以后一次也没看见姐姐笑脸,一次也没听到姐姐歌声,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缠足痛苦至深,残害之深。

⑥指导朗读这句话。

(五)解决提出的问题

①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陋习?”

②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六)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所以,孙中山最终废除了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陋习。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破陋习)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2、如果没有孙中山爷爷,也许我们的奶奶、妈妈还有在坐的女同学还会缠足,此时此刻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你想说的话在课后孙中山铜像旁边写下来。

/ 6

3、交流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

调查研究: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六、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缠足

痛苦 →

破陋习

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上一篇:珍爱生命演讲稿900字下一篇:今天是礼拜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