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2024-05-14

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精选6篇)

篇1: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一、移动媒体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移动媒体来说,本身就是近几年才兴起,从上面提到的智能手机到带有Wifi功能的笔记本以及拥有移动上网功能的各种电子类产品的诞生,不断刺激着Internet的发展,使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流畅,从学习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媒体快速、高效地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自主检索和浏览,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另一方面,移动媒体使教育者、学习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掌控,工作、学习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在学习效率的提高上也会产生明显的作用。现代各级各类学校大部分都已经实现网络互联,校园网都接到了每间教室、每间宿舍,移动运营商还主动把无线网络架设到了主要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场所,所以上网对于学习者来说已经从电脑机房、宿舍扩展到了校园内的其他地方,不再受到接入点的限制。当今世界是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资源、立体化教材以及其他数字化的服务已开发出来并能适用于学习者所拥有的现代移动媒体。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提到了一个可适用、可操作的层面上,教育管理者正一方面着手狠抓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建设,另一方面狠抓配套信息环境的建设。对于移动媒体来说,都是装有操作系统的,在操作和功能扩展方面各类学习者都能很容易掌握,信息化社会人们热衷于追逐一些新鲜产品,所以这些移动媒体很快就得到了人们(包括学习者)的认识,而随着移动通信速率的提升、资费的下调和移动媒体功能的增强,移动媒体的拥有和使用不断普及,学习将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局面,移动媒体为更好地开展教育、传递信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实现终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重构有利于移动媒体有效融入到学习者的新环境

当今“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泛在、移动学习”已不鲜见,“多终端视、音频同步互动”教学平台也已经成功构建,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学习者可以从任意地方参与到课堂当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跨越空间限制达到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这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方式已在大学和成人教育中逐渐推广,在中小学教学中也正以“主动式教育”、“翻转课堂”等形式崭露头角。例如大学的慕课和成人的基于多终端互动教学平台的远程培训,作为教育受益主体的学习者,可以在Web环境下,通过诸如微博、SNS移动软件等,通过相应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的访问、信息发布和即时交流讨论等。也可以自行在平台上创建和管理空间,以存储大量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也更多地由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学校或培训机构来控制。作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有利于移动媒体融入到学习者的新环境构建。

(一)云端服务平台的建设

云端服务平台具有高度分布式、高度虚拟化等特点,使得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是专供移动媒体使用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容量。由于移动媒体主要是手持式的,其存储量有限,一般就是几GB到十几GB大小,存放的都是现时用得上的资料,而很大部分的数据资料得靠从服务端中下载,所以服务平台要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供其他终端访问使用;二是高传输性。移动媒体的数据存储有限,大部分信息需要从云端自主下载,而移动媒体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即片段性,也就是用的时候及时连接,及时下载和浏览,不用的时候断开,而下一阶段的使用没有预见性,随时都可再连接。云端服务在保证高速下载大量数据之余,还能确保快速连接和及时响应;三是高性能。由于学习者的需要,无论是网络连接还是资源下载,都会在某一集中时段出现高密度、高峰值的考验,这就要求服务器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的系统,来满足这一特殊的环境;四是优质服务。云端服务器是专为移动媒体设计的,和以往的服务器有所区别,它不是简单的存储和下载,而是通过一定策略和权限划分来完成,简单的说就是在云端服务器中申请一定的空间,设置相应的权限,使用者可以自行访问这个空间上传和下载数据资料,而对于废弃的空间可以自行释放;另外,存放在云端服务器中的资料,空间申请者可以添加一些服务功能,对上传的资料进行一定的处理。

(二)课堂中的学习环境设计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课程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的,教室空间大,投影仪荧幕大小有限,再加上学习者座位角度、光线和视力的问题,学习者观看到的投影内容效果不太好,而且有些内容老师讲授得较快,一晃而过,学习者没能听清,也不便于课堂笔记的整理。而在基于移动媒体的课堂中,教师只要在课前将课堂讲义或是课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学习者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覆盖链接校园网,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访问到预先申请好的空间,就能近距离看到教师投影仪上的内容和其它学习材料。这些完整、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超文本讲义,在呈现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于较为重要的课程,多媒体教室可以自动录制成视音频文件上传到云端空间中,学习者在上课时只要通过移动媒体记录下需要内容的时间段,课后访问云端服务器就可以整理自己的笔记了。对于没有视音频资料的课程,学习者可以把需要的部分用自带的移动媒体记录成视频、音频或是图片格式的文件,课后以音频转文字等方式辅助整理成超文本形式的笔记,不仅方便记录,也方便各科课程笔记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分组讨论或分组探究活动时,往往使学习者比较棘手,容易出现资料准备不足,视野仅限于课本之上,讨论或探究效率低,作为作者个人观点记录出现缺失,讨论报告和探究报告没有形成小组意见的情况。在基于移动媒体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就可以顺利地组织学习活动,将所有学习者分组组成多个学习共同体,给出某一讨论话题或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分工检索相应的资料,并把自己的观点和有价值的内容共享到云端服务器中的小组空间,组员们收集和整理完资料后,就可以进行组内观点发表及意见统一,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说话还是文字的形式,移动媒体都可以将其记录下来,教师也可以访问各组的空间,查看各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个别学生对小组的贡献情况。课程结束后,组员们可以根据空间内的资料和课程开展的记录情况撰写报告,这样,不会出现资料丢失、观点遗漏的情况,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目前,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已成为了一种较普及的教育方式,网上教学资源也就成为了这些学习者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最大收益成为了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一是检索平台的创建。现在网络中的资源检索基本上还处在最基本的阶段,也就是基于关键字、目录等初级检索。持移动媒体的学习者以这样的检索方式无法快速有效找到符合意愿的资料。因此,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检索应更加注重对有效资料的检索,这就需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并对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内容分析和知识管理,然后创设出一种新的检索策略,方便移动媒体在检索中快速有效地浏览到需要的资料。二是数字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的一部分是图书资源,一般期刊、杂志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但是还有大部分藏书都是以纸质为主,这些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转化,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统筹规划。另一部分就是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源,比如优秀教师公开课,精品课程以及专家讲授的视频资料等等,把它们收集整理起来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这些数字资源不仅融入了优秀教师的精心设计,还经过了专家的认真遴选,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方便学习者随时浏览。通过移动媒体阅览的数字资源不仅携带方便,增大了资源浏览量,更重要的是方便读者快速高效地进行临时性查阅,还能方便读者勾画,留下读书笔记,这些笔记可以供个人使用,也可以共享到书本中,供他人借鉴,形成一种间接协作的分布式学习。随着新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理念都在发生改变,也必然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4年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全面铺开,在我院基地学校开展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就有学校依托“华师慕课”开展了基于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如长郡双语学校、明德华兴学校的翻转课堂)。老师事先把相关教学内容做成的微视频及前测题上传到华师慕课平台,上课前,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已在华师慕课平台上观看了课程内容相关微视频,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并完成了课前检测。通过平台分析统计,可以呈现学生的提交状态,可以针对每道题浏览学生的解答,可以统计每个分数段的百分比,以及每道题答对的百分比等,老师利用平台实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课堂及时反馈。平台提供论坛、聊天、通知等交互工具进行课前、课堂、课后实时交流和小组讨论和协作,课堂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利用平台,老师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提升练习,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平台上进行笔记记录或资料查询,平台可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自动分析以供他人学习或自我反思。

篇2: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关键词: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认知工具;CoVis项目;问题解决;MindManage

1前言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学者DavidH.Jonassen曾终其一生执着于对问题解决学习的探索与研究。正如他所说,问题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个角落,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尝试如何解决问题、改造世界,而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正以非正式的方式发生着。在当今新兴而起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真实性学习正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促进真实境脉识知为指向的。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间,问题解决等新型学习方式得到学习科学的高度重视,并作为研究重镇在学习科学诞生以来的20多年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1]。作为国内学习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团队若干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真实环境下学习的研究,以及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从追踪学习科学及其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的研究,到开展基于本土教学的实践探索,该学术团队逐渐形成自身对学习的研究与思考。本研究正是建立在对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支撑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思考。

2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设计者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同的学习理论信仰者,其付诸实践的教学也会大相径庭。DavidH.Jonassen认为:“学习是知识建构,学习是社会协商,学习是概念的转变,学习是情境脉络的变化,学习是活动,学习分布在共同体之间。”[2]这是他在综合多个学科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出的几种关于学习的权威解释,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学习的特性,而这些方面表面看似分离,实际上是理解学习本质需要综合考虑的整体。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解构成该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因知识的建构论已为人所熟知,这里需要特别做出分析的是该研究所依托的另外两个基础性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对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两个领域。虽然两个领域的研究都起源于对“惰性知识”学习的批判,然而他们的研究关注点却不相同。教育心理学更关注知识学习的认知层面,强调应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问题,还原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复杂境脉,从而提升知识的迁移力,因而提出实习场的概念。相反,人类学则不关注个体的知识学习,其更关注的是共同体境脉,把学习看作“构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智识化的、有技能的人,后者蕴含在前者之中并由前者激发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前者对后者加以塑造并赋予其意义”[3]。因而人类学视角更加关注的是实践共同体的组建。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关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实习场中的学习情境是仿真的、模拟的,是仿照真实世界中的情境而人为设计的;而实践共同体中的情境是真实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

篇3: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校是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场所,校园学习环境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可以有效预防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

1被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徐州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80份,得到有效问卷444份,有效率92.5%,利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工具

2.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采用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和成就感低(6个题目)三个分量表。该量表总体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5,各维度的α系数:情绪低落0.812,行为不当0.704,成就感低0.731,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P<0.01),每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0.01),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项目区分度。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制,计分采用1至5分。

2.2高职学生学习环境问卷

高职学生学习环境问卷采用自编高职学生学习环境问卷,该问卷设有10个题目,采用三点记分制,得分越高,说明学习环境越好。内容包括对校园学习环境满意度、任课老师满意度、班级学习氛围、学校教学手段、学风状况、学风建设、专业设置、专业满意度、辅导员影响、学校学习资料的提供等方面,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信度为0.859,项目区分度在0.117至0.598之间,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研究方法

在进行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时,利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对于多个水平的均数分析,分别以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为因变量,当方差齐性的时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时候,采用非参数检验。

校园学习环境满意度高的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较轻,校园学习环境满意度为一般的学生超过二分之一,总体倦怠程度接近中等程度,成就感低一项倦怠较轻。调查说明任课教师满意度高的学生倦怠较轻,满意度一般的学生行为不当得分较高,其余项目都是随着满意度的降低而倦怠程度加重。对教师的满意度较高。一多半的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氛围一般,班级学习氛围较好的学生学习倦怠较轻。多数学生认为徐州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般,少数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其他三个维度,对教学手段评价一般的学生倦怠较重。学风评价较好的学生倦怠较轻,学风评价一般的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倦怠较重,其他维度学风满意度越高,学生倦怠越轻。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倦怠总分的显著性都低于0.01,差异非常显著。学风建设作用小的学生倦怠各维度得分较高,倦怠相对严重,可能与这部分学生对学风建设的预期效果比较失望有关。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越满意,倦怠程度越低。一半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比较麻木,说明高职院校学生还需要提高专业认识,提高专业宣传和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一多半学生认为辅导员人品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没有影响,这部分学生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倦怠总分得分轻微偏高,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专业设置评价越好,学习倦怠情况越轻。提供学习资料的齐全,学生倦怠程度越低,应加大教学资料的提供。

情绪低落的回归方程为:Y=35.686-1.367A1-1.054A2-1.128A3-1.083A4-0.880A5。(Y代表情绪低落总分,A1代表专业课程设置,A2代表校园学习环境,A3代表学校的教学手段方法,A4代表教师满意度,A5代表专业感受)。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程设置、学校的教学手段方法。行为不当的回归方程为:Y=27.084-1.615B1-1.323B2-0.828B3。(Y代表行为不当总分,B1代表专业感受,B2代表学风状况,B3代表对教师的满意度)。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感受。成就感低的回归方程为:Y=23.275-1.406C1-1.431C2(Y代表成就感低总分,C1代表专业感受,C2代表对教师的满意度)。这两个因素是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学习倦怠总分的回归方程为:Y=85.979-3.600D1-3.168D2-2.822D3-2.492D4(Y代表成就感低总分,D1代表专业感受,D2代表对教师的满意度,D3代表校园学习环境,D4代表专业课程设置)。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生的专业感受和对教师的满意度。

4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见,学习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的影响很大。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改善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4.1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调查发现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感受。被调查者444人中,只有151名学生对所选专业满意,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没感觉,认为专业课程设置较合理的人数为141人。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学生对本专业还缺乏了解。建议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多进行调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专家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咨询作用,做好新专业上马的论证和老专业的课程改造工作,并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机会。

4.2创设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调查的444名学生中,只有121名学生表示对校园学习环境比较满意,占被测学生总数的27.3%,61.7%的学生认为校园学习环境一般。回归分析发现校园学习环境是学生情绪低落的重要预测变量。校园应是突出办学特色、功能复合、开放型、服务性强的社区型大学园区。

4.3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据调查,62.6%的学生认为学风建设的作用很大,24.5%的高职学生认为目前的学风状况较好。数据说明高职院校还需进一步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4.4改善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观察、训练、实践等步骤,训练与专业有关的书面理论及操作技能,熟练自身专业领域实践工作,培养理论知识及基本能力。大多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操作、以及模拟企业厂家的现场作业、上岗工作,还有社会工作、学生课外动手实验等模式,提倡学做相结合。

高校应在学校里建立实践基地,还应尽量获得企业的帮助,建立起校外活动基地,给学生们提供岗以满足学生们生产、学习、研究等一系列的要求。各大高校应该建立一种联网形式的平台,可以将一个资源进行共享,在高校之间在经费方面也进行共享,建立共同的科学实验基地,将产学研与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的结合。

4.5加强教师管理,促进师生交流

学习倦怠的总分受教师满意度的影响较大,45%的高职学生对教师感觉比较满意,48.7%的学生对教师满意度为一般,这说明高职教师的学生满意度还有待提高。学校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管理,积极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自控力欠佳,学习能力上有所不足。高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了解,付出更多的情感,不仅完成授课任务,更要关爱高职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以情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更应该多提供一些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师生能通过交流,互相查找问题,达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云,贺建新,周旺东.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04).

篇4:企业混合学习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

关键词:学习者分析 计算机技能 知识水平 学习动机

一、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它是指在E-learning和企业培训中,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绩效方法,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它的依据是企业和组织的学习绩效指标。

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 to Face) 教学和在线(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獨特而有效的方法,从而调节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 通过关注课程学习的课堂部分(如技能实践和应用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线课程,减少面对面教学的时间和远程交通费用,解决了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问题。

混合学习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从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步调的制定等方面都是以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决定的,学习者特征是影响混合学习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混合学习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二、学习者分析

(一)进行学习者分析的意义

企业培训的对象依据组织的需求挑选出来的企业员工,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方法的受众,是媒体的使用者。学习者具有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学习方案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方案设计的成败。

混合学习汇集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可以选择利用的媒体方法和资源更多,设计起来更复杂。进行学习者分析需要了解学习者的教育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等特点,目的是为后续的混合学习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终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方案。

(二)学习者分析的要素

学习者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分析尽可能多的信息就能够设计成功的教学。教学设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学习者的特征做面面俱到的分析,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判断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培训的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目前混合学习主要在企业中运用,企业培训是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成人,周期较短,重点在于实用性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工具,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对其在线学习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之前,需要对学习者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使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适用能力,开展在线学习比较容易方便;如果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与在线学习所要求的能力有差距,可以在培训项目开始前对学习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的技能培训,或是采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例如课堂教学、工作场所学习、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等方式。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定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学习者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应付本岗位的需要、晋升、个人增值、兴趣、转岗、认证、取得证书或是其他;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还是被动的由企业强制参加培训等。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较强,可以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如果学习者被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不强,需要给学习者提供有教师支持的学习课程,并定期进行工作或教学指导。

3.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称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进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是为了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新手和老手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新手希望学习更多基础知识和范例;老手则希望进行问题解决和仿真模拟等较高层次的学习。如果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差异较大,不宜采用统一教学,可以先进行诊断性测试,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学习适合自己水平的适用性内容并达到一个切实的目标。

4.学习者的学习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习者是否了解在线学习模式;是否进行过在线学习;是否具备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是否可以方便的使用电脑和计算机网络,上网费用是否需要学习者自己承担,是否具有进行在线学习的意愿,能否在家中进行在线学习);不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等。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如对在线学习进行广泛宣传;设计以面对面教学为主的学习方案;对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等。

5.学习者的自信程度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相比,缺乏人际情感交流。对于大部分在职成人学习者来说,正式的学校教育已经结束了,如果他们是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难免出现焦虑的情况,对新的工作岗位缺乏信心,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这时进行的新员工培训不宜采用较多的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应尽可能多采用面对面教学帮助,在集体学习中逐渐消除员工的陌生感和焦虑,增进人际交流,促进员工融入新环境。

6.学习者的规模及空间分布

学习者的规模和地域分布影响混合学习案的设计。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面对面教学则要求学习者在预定的时间集中在同一场所学习。如果学习者人数较多且空间分布较分散,集中在一起进行面对面教学比较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培训成本较高,同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更高。采用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更为合理,再根据学习内容和员工实际需要辅以面授教学,可以降低差旅费和培训费用。如果学习者规模较小且较容易集中,则可以灵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

7.学习者的学习时间

学习者可利用多少时间接受培训,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否具有规律性,学习者是利用原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还是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如果学习者的培训时间比较有限,可以采用在线学习。据调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在线学习比传统学习快30%-40%。如果学习者在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则不宜采用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辅以面授辅导;如果员工的培训时间有规律且在原工作时间接受培训,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辅以在线学习。

8.学习者的性格特点

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倾向于课堂学习,而内向者却不同。如果学习者非常内向(分析员或程序员等),则可以让他们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学习,辅以一对一的支持和在线合作。对于性格外向的学习者(销售员、客服员等)需要尽量避免单独学习。

三、小结

学习者分析是混合学习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的特征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混合学习可以运用的教学方式和传输媒体非常多,在选择恰当的混合学习方式时,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混合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易维.混合式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5(8)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第四版)[M]. 常玉轩,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5:算法设计与分析学习心得

班级:物联网1201 姓名:刘潇 学号:1030612129

一、实验内容:

这学期的算法与设计课,老师布置了这四个问题,分别是货郎担问题,动态生成二维数组,对话框下拉列表,排序问题。

二、学习掌握:

基本程序描述:

(1)货郎担问题:货郎担问题属于易于描述但难于解决的著名难题之一,至今世界上还有不少人在研究它。货郎担问题要从图g的所有周游路线中求取具有最小成本的周游路线,而由始点出发的周游路线一共有(n一1)!条,即等于除始结点外的n一1个结点的排列数,因此货郎担问题是一个排列问题。货郎担的程序实现了利用穷举法解决货郎担问题,可以在城市个数和各地费用给定的情况下利用穷举法逐一计算出每一条路线的费用,并从中选出费用最小的路线。从而求出问题的解

(2)费用矩阵:费用矩阵的主要内容是动态生成二维数组。首先由键盘输入自然数,费用矩阵的元素由随机数产生,并取整,把生成的矩阵存放在二维数组中,最后把矩阵内容输出到文件和屏幕上。它采用分支界限法,分支限界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包含具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的所有可行解的解(数目有限)空间进行搜索。该算法在具体执行时,把全部可行的解空间不断分割为越来越小的子集,并为每个子集内的解计算一个下界或上界。动态生成二维n*n的数组程序利用指针表示数组的行和列,并逐一分配空间,在输入n的数值后,系统自动分配空间,生成n*n的数组,并产生随机数填充数组,最后将结果输入到指定文件中。

(3)Mfc:在下拉列表框中添加内容程序,在下拉列表对应的函数中利用addstring添加需要的内容。首先定义下拉列表框为ccombox型,并定义其属性名,利用addstring函数可以任意添加需要的内容。a排序问题:快速排序的运行时间与划分是否对称有关,其最坏情况发生在划分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区域分别包含n-1个元素和1个元素的时候。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在最好的情况下每次划分的基准恰好为中值,可得其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n)。算法的实现和理解和代码实现完全是两回事,想要完全掌握一种算法,需要动手实践,用代码实现,才能理解透彻,真正掌握。b对话框下拉列表:这个项目简单易懂,轻松实现。三.疑问与总结:

货郎担的问题,我认为穷举法相对比而言是比较初级的方法,费时耗力,适合在练习时选用,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不建议采用。克鲁斯卡尔或者普里姆算法求取最小生成树的方法来解决货郎担的问题是更适合现实解决问题的。我认为程序可以用switch函数来将函数分成几个部分更人性化,比如分为解决问题的的选项,输出结果选项,退出程序选项等。再有就是费用矩阵的值可以从文件中读取,而结果也可以直接放在指定文件中,这样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

动态生成二维数组的程序我认为如果按照规范性,我的方法是中规中矩的,毕竟再向下延伸,生成三维的数组,需要三层的指针来实现。但是就程序的简化程度和计算机处理时间来说,我认为这样双层指针的算法有些太占用内存,毕竟要给行和列各分配n个空间。我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发现可以用1位数组来实现二维的n*n的数组。首先分配n*n的空间,然后通过循环在一行的数据达到n时自动换行。这样程序得到了一定的简化,并且减少了一定的内存使用。我认为这种方法是比较贴合实际的。

四.心得体会

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中,算法分析与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很多人为它如痴如醉。很多问题的解决,程序的编写都要依赖它,在软件还是面向过程的阶段,就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这个公式。算法的学习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它可以培养我们养成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

课题:《诗二首》鉴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4)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1、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 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根据认知发展阶段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处在形式运演阶段,可以理解抽象的问题,脑中可以构想出画面,很有利于学习诗歌,理解其内容,含义,构想出当时的情境画面等。

2、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 准确定位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起点,跳起来够够的着的桃子,如果将学习者的只是起点定的太高,脱离学习者实际水平,学习者在太难的问题前望而却步,降低教学效果;如果将起点定的太低,学习者做无效的劳动,造成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降低学习者兴趣。所以,根据这些,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不应该选择过难的古诗词,与不应该选择太过容易直白的古诗词,选择适合的,他们可以理解的。并且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不要偏靠于优等生上课速度过快,也不要过慢,应该根据大多数人调整上课速度及内容。

3、态度及动机分析

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有的学生可能对于这些古诗词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或许认为学习这些没有用处。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学生消极学习。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比如幽默,互动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多多提问学生,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多多说一些更多的关于古诗词的背景,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内涵,韵味,而不仅仅是死板的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学生正值表现力极强的时候,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古诗的简洁易背诵让学生对古诗有学习的兴趣。

4、学情分析

 古诗是中国文化遗产,后人应该学习并继承我国历史文化。

 古诗中包含诗人在某个时期的思想,学习古诗是借助诗歌之手陶冶学生思想。

三、学习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课题。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体会诗的韵律美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 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上一篇:情感随笔鉴赏相见下一篇:【实用】圣诞派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