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2024-06-08

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精选8篇)

篇1: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整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文献,研究表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环境会计披露方式的研究,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研究,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根据这些文献梳理,本文总结了我国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为改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环境会计;披露形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增长数值的庞大背后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对自然资源的暴殄天物,低附加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会使国未富而环境先衰。EPI排名中,我国空气质量整体在世界上倒数第二,仅比孟加拉国强,我国的生态状况已日益支撑不住这种旧式的粗放型经济。在这种环境状况下,有效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政策能顺应当前环境形势,环境会计信息有效传递给市场和公众,企业在监督的机制下履行社会责任,做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有机组合。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比蒙斯和马林提出环境报告制度,用以监督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与国外相比,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起点稍晚,1992年葛家澎教授最初在《会计研究》发表文章《90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以此为开端我国环境会计研究逐渐蓬勃发展。本文整理了20多年我国在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梳理我国学者取得理论和实务研究成果,在其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吸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为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背景支撑。

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进展

在这快速发展的来,国内许多学者积极参与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国内学者认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可补充报告模式,二是独立报告模式。但是目前,对于具体使用何种方式披露,尚未形成一致标准。孟凡利提出可采用补充报告方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补充报表或附注披露。胡晓玲认为我国企业以年度报告、会计报表附注、董事长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单独报告5种形式进行信息披露。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李建发、肖华()对比了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两种模式后,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环境会计准则,企业应首先考虑使用独立报告模式,待以后我国的环境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后,再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储姣、郭金花和刘伏强()也主张采用这种方式,指出独立报告能分别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可避免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环境会计信息和其他造成混乱,同时还能加强其公开、透明程度。随后,有些学者提出在两种报告模式相结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翟春凤、赵磊()提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A、B、C三类,A类污染严重企业,采用独立报告模式,单独披露环境会计要素信息;B类污染较重企业,可在原有报表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环保项目;C类轻污染企业可在报表附注或董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李秋(2012)基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较晚和推广的复杂性,建议大型、大中型和中小型三中不同规模的企业可灵活使用不同类型适宜的.披露方式。

1.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孟凡利(1999)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财务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问题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环境绩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张俊瑞等()认为,企业主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披露其对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的影响。黄慧(2012)认为,环境会计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环境政策目标;(2)环境会计资产信息;(3)环境负债信息;(4)环保会计收益信息;(5)环境成本费用信息;(6)环境会计其他相关信息。

1.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的研究开始于《会计研究》上,王立彦等学者发表的一篇题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务调查分析》的文章,为后来环境会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继往开来,后续学者对其研究更加具体和透彻。现对其按照以下分类进行梳理。(1)公司规模。汤亚莉等()、李晚金等()、张俊瑞等(2008)学者研究表明,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耿建新、焦若静(2002)以1992年~沪市上市公司中的重污染企业为数据,得出披露环境信息可能与执法、处罚力度有关。谢宇、胡双、朱思晓()抽取属于制造业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重污染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水平更高。(2)公司绩效。在对公司绩效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各学者陈述观点有所不同。汤亚莉等(2006)、李晚金等(2008)。张俊瑞等(2008)、林晓华、唐久芳()通过实证发现,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为正相关。熊家财()使用A股市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盈利能力较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也有学者未能分析出两者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如田云玲、洪沛伟()、何丽梅、侯涛(2010)。徐霞、张璐()研究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不符。(3)公司的负债程度。张俊瑞等(2008)以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出公司负债程度与环境信息披露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关系。但是,邓清、马骥(2011)以创业板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司负债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法人股比例。李晚金(2008)选取沪市201家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来源,研究表明法人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两者之间有正向影响关系。(5)公司性质。田云玲、洪沛伟(2010)通过实证分析,公司所有权性质与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影响。

篇2: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自从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后,有关部门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颁发了一系列规章文件,如《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和证监会在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这些规范在监督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和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并未统一标准来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企业在信息披露方式存在差异,有不同的披露方式,较为混乱;披露内容上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有的企业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一带而过,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无法比较各企业发生的环境会计的收益和指出。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会使环境会计需求者无法清晰明确获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可能导致判断和决策产生误差。

2.2以历史信息为主,缺乏前瞻性

企业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沉没成本往往不来考虑在内。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是以历史信息为主,对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参考性不高,披露的信息往往缺乏前瞻性。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回收期长、现金流入少的环保投资上,在重大环保安全设施的投资决策上,缺少成本效益分析。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环境会计信息成本高,企业难以把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挂钩,发生严重污染后被媒体暴露或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才会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入,严重缺乏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2.3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环境会计培训

对比国外,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施在我国发展较晚,在我国尚未形成广泛的认知基础。环境会计所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知识背景的人才。环境会计涉及到会计学、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3建议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大都发布了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尤其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加以规范。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做到有法可依。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审查制度,设立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查机构进行审核以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二是完善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对外披露这一重要环节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一些相关事项的披露均应该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包括披露的具体形式、环境成本、收益和环境资产、负债的披露等,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披露行为更加完善。

3.2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套具体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环境方面的支出及收益的核算和披露,使利益相关者进行对比分析。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环境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环节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与环境会计信息有关的支出和损失如何进行确认记录,然后再进行披露,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的实务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充分发挥作用。

3.3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

环境会计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实施,因此培养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从教育抓起,对于开设财会专业的各大高校,添加环境会计课程,让学生接触了解环境会计,为以后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提供源头力量;二是加强培训,针对在职人员,可以开展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

参考文献

[1]李静.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乔丽.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赵荔雯.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

[4]曹祎.浅谈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对策[J].市场研究,(08).

[5]蔡洋,张林.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7(08).

篇3: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关键词:家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环保补助

家族企业在国际和国内企业中都占有较大份额。根据许朗 (2005) 的研究,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80%是家族企业, 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我国尚未有研究者针对家族企业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专项研究, 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填补这一空白。

本文的家族型企业满足以下条件: (1) 实际控制人既不是国资委也不是集体和企业, 而是由自然人构成; (2) 实际控制人与法定责任人具有重合性或血缘、姻亲关系; (3) 家族或其家族成员的实际控制权在30%以上。在2008年的A股市场有574家公司属于重污染行业范畴, 剔除缺失样本数据后, 符合以上条件的有52家。

本文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为环境政策和目标、环保工艺、环保认证、环保风险、环保产品或专利、治污费、政府环保补助和环境损失等10个项目, 逐项评分。评分规则为:该项内容有披露得分为1, 无披露得分为0, 然后采用熵权法加权计算出综合值并换算为10分制得分, 作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计量指标 (EAID) 。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年度报告取自巨潮资讯网。

一、现状描述

1. 披露内容分析。

通过研究披露内容, 得出以下结论:国家环境政策有65.3%的企业予以披露;披露企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环境目标的有62%;披露绿化、三污、清洁治理等费用的有48.1%;披露节能和循环经济程序项目工艺的有43.1%;披露政府环保补助的有42.9%;披露环境认证的有27.7%;披露环保风险的有24%;披露环保类产品或专利的有8%;披露环境损失的有4.5%;披露环境会计报告形式的有1.9%。

上述十项指标中, 排在前两位的指标都属于非货币披露。可见, 大多数企业对非货币性披露方法利用率较高, 但常常对环保损失一笔带过, 不予详尽披露。而当企业获得正面的环保补助或其他环保收益时, 则又倾向于积极地以货币化形式予以披露。

2. 披露的地区差异分析。

根据EAID的计量均值, 可按披露水平和省份将样本分为四个等级, 在样本涉及的19个省级行政区域中, 第一级为最高级, 包括山东、山西、内蒙古和安徽, 以EAID综合指标满分10分为基准, 均值为5.5分以上;第二级包括江苏、浙江两省, 居于4~5分之间;第三级为河北、北京、广东、吉林和四川, 在2.0~4.0分之间;福建、湖南、陕西、辽宁、河南、湖北、黑龙江、宁夏为第四级, 居于2.0分以下。极大值出现在山东省和江苏省, 极小值出现在黑龙江和宁夏, 此统计结果不包括未列入表中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对年报的披露内容和企业所属地域进行分析, 得到如表1所示的统计结果。

根据表1分析可以得出, 总体上各省级行政区的重污染行业家族型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差异巨大。根据EAID均值, 从8.0到0分布不等, 极端值的出现与地区关系紧密。

由表1中的非货币性披露和货币性披露的频次统计结果可以得出, 非货币性披露水平是货币性披露水平的234%。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企业在响应国家治污环保号召的同时, 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 或者没有将之向公众予以披露。

对频次和EAID的均值进行分析得出, 山西、内蒙古、山东三省的家族型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排在19个地区的首位, 而黑龙江和宁夏对该类信息的披露几乎为零。此外, 湖北、河南、辽宁三省的披露水平也居于低位。再将样本按照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划分, 采用假设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东部地区的披露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 南北地区的披露差异则不显著。

3. 披露的样本上市年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上市年龄的样本公司进行比较分析, 可得到以下统计结果:除1994年上市的两家企业以外, 各年度上市的公司的EAID值以2000年为分界点, 有大幅提升。通过邹氏Breakpoint分析, EAID值在2000年前后差异显著;在1994年上市的两家企业的EAID值表现突出, 在剔除极值后不影响原结论。我国的低耗能产业在1997~2000年之间发展迅速, 政府作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者和主要实施者, 在2000年6月7日, 又发布了《关于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停止贷款的通知》, 从而得以解释此披露水平在2000年前后的显著差异。下图体现了样本的EAID值分布情况, 其中该年度不符合取样条件的样本被剔除。

通过横向的地域分析和纵向的上市年龄比较分析发现, 两者在EAID值的均值上有很大差异, 地区最大值为8.03, 而年度最大值为4.51。观察纵向分析的标准差, 发现其最大标准差在2006年达到了3.69, 总体标准差也有2.73;观察横向分析的标准差, 发现其标准差的最大值仅为3.4, 总体标准差为2.7。由此可以推断, 地域因素是影响EAID值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更关键的因素。

4. 环保补助分析。

企业环保收益主要来源于政府环保补助类款项, 如:环保专项补助基金、环保设备补助款、节能技术改造款、环保产品研发资金、循环经济试点补贴、环保奖励款、能源审计费、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等。

相关研究表明, 42.9%的企业因为环保表现积极而获得了政府的环保类补助。山东省、山西省和内蒙古的政府环保补助金额最高, 如内蒙古医药生物行业的“亿利能源” (交易代码:600277) 于2008年获得政府环保类补助5 100万元, 其中政府环保拨款100万元, 化学污水处理补偿款5 000万元;山东轻工制造行业的“太阳纸业” (交易代码:002078) 也获得该年度的政府补助2 080万元, 用途是污水治理。其次是江苏省、安徽省。再接着是广东省、浙江省和河北省。广东的“路翔股份” (交易代码:002192) 收到政府拨款的开发绿色溶剂乳油农药产品研发资金30万元, 广西“桂林三金” (交易代码:002275) 收到环保治理专项基金20万元。而其他11个地区并无任何一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明确披露环保类政府补助金额。下表列举了披露政府环保补助的公司及金额:

单位:万元

5. 环保损失披露统计。

另外, 通过对环保损失进行研究发现, 仅有4家企业披露了环保损失, 占比7.69%, 分别来自浙江和广东。2008年年报披露的最高环保损失额达1.8亿元人民币。浙江的联华科技是因环保意识不强造成爆炸事故, 引起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湖南的熊猫烟花因爆炸事故损失存货303.6万元。而广东的路翔股份在2007年底募集上市, 2008年披露由于专业沥青研究开发中心项目在选址及办理环保消防等报批手续方面的延误, 导致耗资1.049千万元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延迟, 项目投入资金只完成了计划的4.95%, 所幸其他项目未受延误, 得以顺利进行。另外一家遭受环保损失更严重的例子是医药行业的雷伊, 其在2006年建成普宁市造纸生产线, 并进行试生产, 但由于忽视了环保审批, 导致厂外市政排污配套工程没有及时完工, 而整条耗资3.8亿元的生产线陷入全面停产状态, 截至2008年底累计给该公司造成1.49亿元的账面亏损。

二、改进建议

1. 针对环境治理薄弱的地区制定合理的环保激励措施。

对地区分析的显著差异表明, 由于省级政府对企业环境治理立项的激励程度有所不同, 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绩效。因此, 为了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 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环保激励措施:如设立环境保护立项政府补助金、购买环保设备可获企业所得税返还、开发环保产品获得专项补助等。

2. 组织学习与培训。

我国企业目前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的比例远远高于定量披露的比例。因此, 应督促企业采用更多量化的方式, 结合环境会计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多元化的披露形式, 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为了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政府应加强环境会计的全方位教育, 组织企业家学习信息披露的多种形式, 增强企业家的环境披露意识, 从而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借助现有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行的会计软件中植入环境会计披露的会计科目和环境会计报告模板。

政府在年度报告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导和约束方面的法制建设比较薄弱, 没有明确的有关年度报告规范的标准性法规, 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年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而其他各国则有由SEC、CICA、ACCA、CEFIC等机构制定的年度报告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参考指南, 我国也应以相应规定明确指导性的披露内容和格式。

4. 建立大众监督网络, 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设立“大众监管信箱”协助政府部门监管。

研究者和投资者可以及时发现年度报告中的疑点和漏洞, 从而通过有效的渠道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使得相关问题得到及时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 2008;6

[2].张彦, 关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19

篇4: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国外研究综述

【摘要】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美国、欧盟和日本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研究,以及国际上关于环境绩效和环境审计研究情况的回顾和比较,从主导思想、披露内容、发展层次和研究薄弱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回顾人们对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的努力及其成果是必要的,因为这既是对探索者的尊重,又是继续进行研究的基础,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国外研究综述

由内容看,企业面向社会公开的环境信息至少应包括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两个方面,环境审计信息的提供又可进一步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的质量。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部分会计学者就提出了“环境污染会计”这一概念,认为企业会计应当计量由于其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环境污染的外在成本,并应当将这些外在成本内在化。以英国《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姆斯( F. A. Beams)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 T. Marlin)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环境会计虽源于社会会计,但最终独立于社会会计并产生了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审计等诸多分支。

不可否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在这些国家有关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报告中,对环境负债、环境费用与成本、环境收入收益等会计要素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会计实务中加以应用,为其他国家的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

近年来在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联合国各有关组织尤其是ISAR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全球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早在198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下设的ISAR在该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就开设了企业环境会计这一课题,首次对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全球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在1991年召开的第9次工作组会议上发表了《出于对政府及信息利用者考虑的结论》;在1994年就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在1995的第13次会议上,更是把环境会计问题作为会议的中心问题,最终在1997年12月发表了《企业层次的环境财务会计和报告》作为环境会计和报告的实务指南;在1998年第15次会议上,环境会计和报告成为会议的主题,会议讨论、修改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有关工作文件包括两部分重要内容:

1.《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1998年通过)。这是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系统的、完整的国际指南,文件中建议的披露项目明显超出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通常要求披露的内容,指出披露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是很重要的。有关披露内容可以包括在财务报表内,也可以列入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作为其他报告的组成部分。

2.《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标准化的方法》(2000年发布)。它主要分析了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相对于环境会计的局限性、目前一些企业在反映环境业绩方面采取的做法、在企业年报中披露环境业绩的建议以及环境业绩指标的分类。

(二)美国

北美的环境会计有两大特征:一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问题已经纳入环境会计领域;二是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会计有长足的发展。其中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是最早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西方国家之一。在美国,环境会计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是有关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关于环境负债。美国联邦环保署(EPA)从其性质角度将环境负债划分为六大类:服从性责任;补救性责任;罚款与处罚性责任;赔偿性责任;惩戒性责任以及自然资源损失责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同样可以适用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或有负债,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的合理估计》则是用于计量的指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也在制定关于环境会计、报告与审计方面的指南。

关于环境成本。对于如何记录环境支出, FASB至今已发布了《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和《环境负债会计》三个有关环境成本处理的公告。社会成本(外部成本)也进入了EPA的研究视野。1995年,EPA发布的环境成本表,不仅将潜在的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形象与关系成本归入环境成本,而且将传统成本和一部分社会环境成本也包含在内。EPA同年还出版了《作为企业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及术语》,为企业管理实务提供了技术指南。

关于环境信息报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解释公告和信件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遵守环境法律为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未决公诉以及环境风险和或有事项。SEC涉及证券上市公司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其他内容包括公司对有关环境法律的遵守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未决诉讼和指控及对资本支出、盈利和竞争地位的影响、对今后环保设备投资的说明等。美国会计学会(AAA)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企业应编制反映环境影响的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张报表。

关于环境绩效。美国管理会计学会(IMA)发表了第42号管理会计公告《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环境会计技术与工具》,主要用于指导管理会计师处理环境问题。2001年,EPA也发表了《贫乏的绿色供应链:一个为用具管理者和供应链管理者削减成本改进环境绩效的实务指南》。该指南对成本和废弃物两方面的削减、提高财务上和环境上的作业效率都作了重要阐述。

(三)欧洲

欧洲诸国之间在环境会计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研究和实践内部环境会计方面德国处于明显的优势。

欧盟(EU)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制订了1992~2000年行动计划。1992年发表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掀开了欧盟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和实践的序幕。欧盟下属的欧洲委员会(EC)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环境会计规划项目具体包括,环境管理会计(ECOMAC,代表着环境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体系)、企业环境报告以及财务会计的环境问题指导项目等。

欧盟还颁布了第1836条欧盟委员会条例《欧盟的环境政策和原则》,号召企业自觉建立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目标和计划,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系统,编制环境报表。此外,欧洲委员会和荷兰环境部还着手进行宏观统计目的和政策评价目的的环境成本定义的统一化。荷兰环境部将生命周期的效果评价作为研究课题。欧洲会计师联盟(FEE)也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保证业务的调查研究。以民间为主导的研究机构全球报告促进计划(GRI)则将环境会计报告书的编制和披露的准则制定作为研究目标,几乎包揽了环境会计的所有研究项目。由此看来,欧洲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已经扩展到相当宽广的领域。

(四)日本

自1999年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导以及企业和民众的关心,日本环境会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在亚洲已处于领先地位。

篇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在理论研究方面,环境会计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课题。

本文总结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篇6: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一)变量的选择

1.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

现金实力选择现金净利比;营运能力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偿债能力指标选择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为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社会责任报告,如果出具社会责任报告取值为1,否则取0;行业性质,如果上市公司属于重污染行业取值为1,否则取0;股东集权度,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2.模型的构建本研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其中:EDI=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A1=现金净利比;A2=资产负债率;A3=应收账款周转率;A4=固定资产所占比例;A5=是否出具社会责任报告;A6=行业性质;A7=股权集中度

二、假设的提出

假设H1:企业现金实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为正相关。假设H2:企业偿债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为正相关。假设H3:营运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为正相关。假设H4: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固定资产的比例负相关。假设H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正相关。假设H6: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假设H7:企业股权集中度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将整理后的的样本数据代入SPSS18.0,首先对变量进行总体特征的检验,即描述性统计检验。通过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五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DI最大值为0.83,而最小值为0,平均的披露指数仅为0.221,这说明了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较少,与最佳披露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其中现金净利比的最大值为83.008,最小值为-35.529,这说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之间的现金实力能力差距也较大,且总体现金实力较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营运能力指标,其最大值为43387.105,最小值为0.854,说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之间营运能力相差较大;另外,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中,最大值为219.814,而最小值为0.002,也说明了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之间的差距较大。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在7个指标上有三个指标(现金净利比、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所占比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较大,其他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不是很大,说明东部地区在这三个财务能力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

(二)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20的样本数据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将从年年报中统计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作为因变量,选定的7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代入模型进行回归,从2011年的模型回归系数表整体来看,显著性影响指标只有4个,而其中有3个指标与因变量之间是负向相关关系,剩余4个指标均与因变量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

(三)2011年样本数据的检验结果解释

1.内部效应分析

在2011年的检验结果中,现金净利比、出具社会责任报告、行业类型、股权集中度这4个指标对东部地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影响是显著的,说明企业现金实力、出具社会责任报告、重污染类企业和股权集中度对东部地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影响显著。现金实力指标在2011年影响是显著的,且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正向相关关系,支持原假设;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原有假设结果不一致;固定资产所占比例方面影响不显著,影响方向是负的,与原假设结果相符。

2.外部效应分析

社会责任报告:在2011年的检验结果中表现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正向影响关系,且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支持原假设H5。这证明了独立董事在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中的出具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会比较高。行业性质:在2011年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为显著,与预期假设相一致,即支持原假设H6,这说明重污染类行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会比较多。股权集中度:在2011年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支持原假设H7。

四、研究结论

篇7: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环境会计

(二)信息披露

三、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造纸行业上市公司发布披露情况

(二)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样本选择的相关状况

(三)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四)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四、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一)造纸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自主披露观念缺乏

(二)造纸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水平不高

(三)造纸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难以判断

(四)造纸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五、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造纸类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程度不足

(二)社会责任相关法律与监管机制弱化

(三)缺少一致的社会责任评估要求

(四)公司社会责任组织监管系统还未创建完成(五)缺少政府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六、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一)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二)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约束制度

(四)制定有效的环境信息披露奖罚制度

(五)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篇8: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目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一系列问题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自然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自然资源不仅要满足当前人类的需求,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正常需求,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大背景下,企业不能盲目的发展经济利益,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从会计角度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是为了方便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监督企业的在低碳环保的执行情况。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因此本论文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对24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建议,为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增强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述

1.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主要是指将环境信息纳入会计核算之中,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表达,全面且系统的向信息需求者展示企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既包含会计知识,又包含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学科,其对于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两者的平衡要求较高。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所有与环境相关的行为,以及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披露,将信息分享至信息需求者的过程。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1)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投资信息。主要包括对于环保设施的建设费用、购买设备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所有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2)环境保护成本信息。环境保护成本信息应包括对企业收取的污染物排放费用、对于环境进行绿化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废弃垃圾的处理费用以及支付给专业环保组织的专项费用等。(3)其他环保支出。主要包括企业因为环境问题所接收到的处罚款以及赔偿款,同时,因为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停止生产或不能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等内容。(4)环境负债。环境负债主要包括对负债项目的性质、时间和条件进行说明,当债务数额很难去判断的时候,需要对此进行解释说明。(5)环境收入。主要包括企业对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重复使用而带来的收入;企业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享受到的奖励;因环保工作而享受的税费减免等内容。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来自在深交所上市的368家广东省上市公司(截止至2015年9月9日),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为248家,占比67.39%(见图3.1),因此选用248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东方财富网和新浪财经网获得248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财务报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参考,从而进行分析。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统计分析

1.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187家企业选择在董事会报告中进行信息披露,占比75.40%,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有13家,占比5.24%,在附注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为185家,占比74.60%,在重要事项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为29家,占比11.69%,用招股说明书和社会责任报告方式的企业分别为140家和65家,分别占样本比例56.45%和26.21%。由此可知,大部分样本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取董事会报告或附注的方式呈现。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的样本中没有企业单独编制环境报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从248家企业的年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都属于文字描述,缺乏数据的支撑,基本上没有图标、列表形式的出现。由此可见,广东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实用性。

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关于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环境支出方面,其中环保投资占比最高,为70.97%;其次是环保拨款与补贴,其占比低于环保投资,为55.65%;而罚款占比最低,没有一家企业进行罚款项目的披露;同时,从248家企业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是自我肯定型的,例如企业为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措施实施后所获得的荣誉以及肯定等,企业在进行披露时有意识的隐瞒了不利于自身形象建设的负面信息。所以,这样的披露带有偏向性;且从查阅的报告中可发现,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时,主要表现为对企业过往一年的环境行为进行阐述,例如企业在过去一年中花费在排污和绿化中的费用等。仅有少数企业对未来可能因企业运作等原因所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这说明了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带有局限性;

3.环境信息披露缺少第三方审计认证。在查阅248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后可发现,这些报告中均没有提及关于环境披露等相关内容,同时,在查阅企业其他报告后也发现,在这些报告中均没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盖章以证明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由此说明,企业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权威的认证。

四、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1.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逐步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版)》(2008)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从会计的角度而言,这些法规都没有全面的规定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应遵守的内容。因此,为了让企业在披露时有准确的标准可以参照,应加强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

2.建立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我国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加强,但是,由于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需求较低,所以社会公众并不关心企业是否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同时,一旦企业的管理层环保意识比较薄弱,该企业就不会主动去关注环保问题和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向西方学习,引导公众去关注企业环境保护问题,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环境效益的重视程度。运用社会舆论的方式,利用各大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环境问题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当人人心中都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时,企业自然而然的会全面进行披露。

3.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加强政府的管制力度和监督力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从法律角度而言,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强制性的管理。第二,为了让企业审计报表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披露,可以借助政府之手,强化管理力度。企业的管理还可以使用一些经济方式,例如对进行披露的企业提供经费补贴,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行为进行收费等。

4.建立完善的环境审计体系。在我国发布的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中,环境审计所占的篇幅少之又少,因此,环境审计在实施时缺少法律依据。我们可以从立法方面入手,完善原有的审计体系,使得审计机关在执法中做到有法可依,促使环境审计的健康发展。

5.培养从事环境会计的财务人员。环境会计是一门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综合性学科,对从事环境会计的工作人员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培养从事环境会计的财务人员。第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在岗人员的环保意识,与时俱进。第二,让环境会计走入大学校园,在已经开展会计相关专业的高校课程中加入环境会计知识,让大学生在课校园中就开始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实践教学,以此培养出一批拥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实战型人才。

建立我国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企业内部管理者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环境信息披露管理体制。而企业外部人士应加强管制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完善环境审计体系,用法律来约束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2]董淑兰,陈美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3年第1期

上一篇:学习声乐的孩子不仅会唱歌下一篇: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