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2024-05-11

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共8篇)

篇1: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客观评价了本次报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 评价报告

一、报告出台背景

(一)股市背景

为了刺激低迷的股市和规范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中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应大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满足信息使用者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促进股市朝着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2013年11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随着股市的反弹和日益规范化,连续关闭了14个月的IPO于2014年1月再次重启。沉寂了一年多的中国股市再次复苏,各大企业争先递交新股发行的申请材料,而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则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现实背景

2013年,雾霾天气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霾是一种有害物质,在进入人的呼吸道后会严重危害机体,更有甚者可能导致中毒死亡,故它又形象地被人们被誉为“健康杀手”。雾霾产生的三大来源之一就是企业制造出的二次污染,这使社会各界特别是监管部门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加之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污染事件,从紫金矿业污染汀江,到哈药集团 “污染门”事件以及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e重大事故,这些威胁民生、涉及上市公司的污染事件开始受到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三)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新要求,早自2011年11月,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就联合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开展了由民间第三方独立组织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评价活动,这次活动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表现。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趋于国际标准的报告指标体系,指导中国企业发布更多更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旨在激励广大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更好更自觉地履行各自的环境责任。

二、报告启示

通过对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分析和对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剖析,可以看到:

(一)《评价报告》评价门槛高

此次《评价报告》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采取较严格的评价门槛,对评价期间出现负面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采取“一票否决”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需求增加且态度严谨,我们在褒奖履行环境责任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的同时,也绝不纵容威胁民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可见社会公众对企业在环保措施方面做出的努力提出了严要求。

(二)分散的披露模式逐步趋于独立报告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补充报告的模式;另一种是独立报告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大都选择发布环境报告书来披露环境信息。企业环境报告书是承载企业环境信息的独立载体。企业公开向社会公众报告其环境信息是为了利用公共压力建立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最终形成完整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体系。独立报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也将是今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

(三)评价指标体系――中西合璧

此次《评价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参照联合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上市企业现阶段信息发布的实际状况。既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努力的下一步是逐步向国际靠拢,但在此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过渡,切忌不能生搬硬套急于求成,一定要在参考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环境信息披露地区差异明显

在《评价报告》中,综合得分和排名靠前的都是明确提出环境文化的企业。首都北京作为一线城市,上市公司云集,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自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位于北京的上市公司比起其他地区更多的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在此次参与评比的617家上市公司中,北京市有82家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成为披露环境信息企业最多的城市,广东省以微弱差距排在第二位。相比之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份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仅为个位数。由此可见,东南沿海地区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目明显多于内陆地区。

(五)具体披露指标仍有不足

对各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在具体资源利用方面,企业披露的详细指标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第一、二产业,很多企业忽视了碳核算指标,该项指标得分只有0.17(满分2.78);第三产业在“气候变化”和“行业影响”这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都不到4%。这些数据说明目前整体上企业都能够把环保理念添加到企业文化中,公布的环境报告能够大致反映企业的环境信息,但所做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对具体指标的涉及还不够,披露还不够明确。另外企业在具体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方面所做的努力仍亟待加强。

(六)环境信息披露主动性仍不够

《评价报告》显示,此次参与评比的617家上市公司中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仅有18家。在过去的三年里,虽然上市公司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企业数量从7家上升到18家,但可以看到上升趋势相当缓慢,与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书》相比,企业发布《环境责任报告书》的比例很小,企业积极性不高。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已然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不仅是遵守国家法律的表现,同时也满足公众以及社会舆论对企业环保方面的关注,有助于整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真实性无法测量

《评价报告》是针对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做出的整体评价,但现阶段对于企业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却无法验证。企业是否存在“报喜不报忧”或对负面消息“闪烁其词”?这就要求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客观公正地鉴证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同时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以道德为准绳,同时具备自我监督的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加大相关评估细则的审查力度,用道德和制度双重保障共同约束企业环保行为。

(八)政府措施强制力不够

到2010年,我国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可以说基本形成了环境法律。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约束规定却迟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是导致现阶段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不重视或披露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应完善环境法律制度,用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更多更具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能迫使更多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率。

(九)环境信息披露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待健全

环境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之间却几乎没有相互涉及,单纯性的依靠环境法律法规或会计法规都无法起到强制作用。因此,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建立专门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财政部和国家环保部门应通力配合,制定出的准则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内容、模式做出统一的规定。并且,需要在技术性规定中规定具体指标的数据,进一步细化环境会计的指标,量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使得公众、舆论和执法监管部门有据可依。

三、报告评价

现实意义:由独立的民间第三方组织的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评级体系,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的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以提高企业在环境、供应链、员工、公益等方面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虽然此次《评价报告》对企业披露出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考量,但值得我们肯定的是,首届《评价报告》是一个探索和创新性的尝试,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评价体系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就是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扩大《评价报告》的适用范围,从上市公司逐步延伸到拟上市公司和规模型企业,最后推广至所有企业。《评价报告》扮演着一个激励物的角色,实事求是的公开评比结果,得分高的企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样就能激励得分较低的企业提高环境责任意识,更好履行环境责任,争取迎头赶上。最终让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渗透到企业的竞争中,成为评价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更多的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让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设走进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为一个透明的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J

参考文献:

1.刘建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0,(10下).2.中国新闻网.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4_01/09/32875431_0.shtml.3.解放网.http://data.jfdaily.com/a/7358776.htm.4.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2).5.李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作者简介:

李青,女,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篇2: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失真 思考

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英国,其核心内容是证券发行公司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办理有关发行审核手续,将其财务资料及其公司重大事件足以引起投资人决策重视的情报公诸于众。其目的在于减少因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不真实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失真行为普遍存在,这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所经历的“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过程有关。

一、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

1.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无法有效的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我国在融资体制改革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上海、深圳两地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成立证券交易所,而当时的大部分上市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未完成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加之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证券市场处于培育阶段,企业仍延用以前国企的老一套办法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披露失真。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如《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仍有一些缺陷:(1)法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大都被动、消极的“堵窟窿”,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2)法律、法规条文笼统粗糙,缺乏可操作性;(3)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有不少漏洞,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国企改制而上市的,国家作为出资人,持有绝对控股权,造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股权结构势必造成大小股东群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往往利用掌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鲸吞小股东利益,而小股东作为弱势群体则只能跟风,最终导致利益受损。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使其失去在二级市场流通合法获利的机会,往往利用内幕消息或制造虚假信息,配合庄家炒作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取利益。

3.重融资、轻改制,导致缺乏监督与制约。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获得上市资格便是终极目标,意味着融资渠道建成,有了“圈钱”的资格。而对于上市前承诺的“五独立”、“完整”等改制工作不大重视,往往会造成公司内部和外部社会监督不完善,形成了上市公司“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的怪圈,同时也导致了信息披露的失真和虚假。

二、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

1.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出台与其配套的实施细则,便于规范和操作。如把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融资条例法规和做法全方位引进,借以杜绝信息失真和虐假现象的发生。

2.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于投资者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失真,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于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安排。完善的法人结构应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促使经营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是股权分散,消除“一股独大”带来的弊端,增加中小股东的比例,形成上市公司内外部完整的监督体系。

3.加大监管力度。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诉讼案件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管理层对信息编报权的约束。可尝试由监管部门采取竞标方式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所需资金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来解决,把监督权、审计权、资金使用权相分离,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避免“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可采用审计轮换制和审计报告终身负责制作为补充。

4.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可实行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等制度,对独立董事和经营者的诚信分为等级,建立数据库,便于社会监督。

篇3: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2010年9月, 环保部出台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征求意见稿) , 要求火电、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发布年度环境报告, 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但是企业加强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国家保护环境和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 当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Y表示披露或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N表示未披露或未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二、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一) 样本的选取

煤炭行业属于我国的重污染行业, 对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 对煤炭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煤炭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分析其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状况。截至2011年12月31日, 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共有39家, 其中沪市有29家, 深市有10家。在39家上市企业中, ST贤成属于ST类上市公司, 故将其剔除, 因此共有3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上述3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均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 比例达100%, 总体上较为乐观。然而, 这些企业在披露详细程度、方式、内容以及表述形式上又各有不同。

1. 披露方式分析。

通过阅读样本企业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 笔者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三种:财务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 并且很多企业会同时在多个项目中进行披露。具体的披露方式为:94.74%的上市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42.11%的企业独立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 并在其中单独成一章节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13.16%企业选择在重要事项中披露;5.26%的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

2. 披露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年度财务报告, 笔者发现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影响, 即国家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环保计划, 即企业为了实现绿色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环保投资, 即企业在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环保费用, 即企业用于环境污染防治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环保补助与奖励, 即政府为鼓励企业的环保行为而给予的资金补助与奖金;环保罚款, 即政府为处罚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规而收取的罚金;环保绩效, 即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概括;环保荣誉与认证, 即企业因为环保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的荣誉称号或通过的认证。

通过对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进行分析与统计, 笔者发现披露最多的是环保费用, 披露比例达到81.58%, 包括排污费、绿化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补偿费、土地塌陷补偿费等, 这些费用一般计入在管理费用中。68.42%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节能专项资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环保补助、环保奖励、技术研发补贴等信息, 一般反映在“营业外收入”一级科目下的“政府补助”明细科目。西山煤电这一家企业还披露了环保罚款信息, 其他样本企业皆未提及。关于政策影响, 披露的企业数量有17家 (占比44.74%) , 这些企业纷纷表明国家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将增加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和生产成本。此外, 兰花科创、盘江股份、上海能源等11家样本企业披露了环保计划, 它们都在董事会报告中明确会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努力实现企业绿色发展;金瑞矿业、靖远煤电、云维股份等11家样本企业披露了环保投资, 如兰花科创2011年全年投入环保资金4 943万元, 重点实施了废水氨氮自动监控系统等50多项环保工程项目。环保绩效方面的信息, 披露的企业数量比例为31.58%, 内容包括节能降耗情况、“三废”治理情况、植树造林情况等。昊华能源、煤气化和国投新集这3家企业披露了环保荣誉与认证方面的信息。

笔者通过分析上述16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 发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其他方式而言更详细, 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环保理念到环保投资、环保措施、环保绩效以及环保荣誉与认证都有所涉及。具体的披露内容见表2。

从表2可知, 社会责任报告中样本企业披露最多的是环保绩效、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投资, 比例均达到80%以上。环保荣誉与认证披露的企业也较多, 例如露天煤业2011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煤能源被评为“2011年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等。此外, 环保宣传教育方面, 露天煤业和云维股份有所涉及, 这两家企业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为促进低碳经济做贡献。

3. 披露形式分析。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形式有三种, 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或者货币与非货币形式相结合。样本企业在不同的项目中披露的形式不同, 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 在董事会报告中, 2/3的企业选择采用非货币形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内容大多为环境政策影响、环保计划以及环保绩效等信息;其余1/3企业虽然涉及了货币信息, 但也只是蜻蜓点水, 只有煤气化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较为详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所有企业都采用货币形式披露, 内容大多为环保补助与奖励、环保费用等。在重大事项中, 大部分企业也是采用非货币形式进行披露, 即表明本企业是否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或者是否存在重大环保问题;平庄能源这一家样本企业较为特殊, 在重要事项中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详细披露。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也是采用非货币形式披露。在社会责任报告中, 由于披露的环境信息较为详尽, 因此均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

三、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

通过分析年度财务报表和社会责任报告, 能够详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少, 仅14家样本企业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披露, 还不到40%。靖远煤电、国投新集等部分企业涉及的环境信息只有寥寥数语, 而且都以披露非货币性信息为主。此外, 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流于形式, 对于信息使用者缺乏实质意义。例如, 很多企业都提到“国家提高环保标准, 将会增大本公司的生产成本”或者“公司本年度不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等, 这些信息都是公众容易获得的。而对于那些必须披露的环境信息及可能对公司不利的负面信息却很少披露, 使得披露的信息具有片面性, 不够完整。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

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多种多样。部分企业在财务报告附注或者董事会报告中做单一披露, 有的则选择在多个项目中进行披露。对于同一类环境会计信息, 不同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披露, 例如对于“企业是否被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以及“是否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的披露, 冀中能源、靖远煤电等通过董事会报告;而平庄能源、新大洲A等则通过重要事项来进行披露。另外, 对于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的选择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各种披露形式混杂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三)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第三方鉴证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 仅中煤能源说明年报中关于环境会计的信息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 但也有数据是源于统计, 这就缺乏了可信度。此外, 笔者发现, 几乎所有企业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都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鉴证, 其可靠性很难保证。

四、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 企业自身应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 该部门的职能应包括: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制度, 熟悉国家的相关环保法规, 针对公司排污情况, 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制定污染投资及费用的预算, 制定环保达标考核标准并且定期对各部门的环保达标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等。此外, 企业需要加强煤炭类上市企业高管、会计等人员的环保意识, 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 随着内部环境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开展, 会计人员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也能够得到加强。

(二) 学术界应深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保障, 当然这个制度的建立需要有较为深厚的环境会计理论作为基础。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规定披露方式、披露内容、披露形式以及披露时间等, 以方便上市公司在公开信息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西方国家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 研究较为深入, 已经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由于我国起步较晚, 学术界更应该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确保上市公司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三) 政府机构应积极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

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 只要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活动, 企业就可能为达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 因而, 这些企业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因此,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和监督作用, 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特别应该重点针对重污染行业, 尽快出台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法规, 同时加强执行力度, 严格要求重污染上市公司遵守规定, 重罚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 提高其违法成本。另外, 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 对其进行监管可能需要国家审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共同合作, 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来执行。

五、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之一。环境会计信息公开是继“直接管理手段”与“经济手段”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的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计分析, 揭示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希望我国的环境会计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实质性进步,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和实务取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淑芳, 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 2005, (3) .

[2].赛那.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沪深两市上市能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 2011, (4) .

篇4: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定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组织对其在一段时间发生环境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信息,通过某种形式,以物质量化或货币化的形式在报表、社会责任报告、各类网站等地方中公布出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信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会计工作的一个最终成果就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理论基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决策有用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

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强调维持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要求企业做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理性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只有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实现企业、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可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反应和解决企业经济活动和环境效益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2、决策有用性理论。“决策有用性”理论认为,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并且可靠的信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对于使用者做出决策应该是有用的。美国投资者中的75%在做出是否投资决策时,都会考虑公司是否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会计信息),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所以可以以决策有用性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利益相关者理论。Freeman and Reed(1983)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是任何能够影响组织实现目标或者受其目标实现影响的可辨认的团队和个人。企业的环境活动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会相互影响。该理论突出了相关者(政府、消费者和公众等)利益,要求企业应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起一定的责任,促使企业不断追求包括利益相关者在内的整体利益,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除以上3种重要的理论外,还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环境价值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的项目有限,信息片面。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大部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只对有限的项目进行,披露的信息很空泛,区别不大,缺乏使用者真正需要的信息。且披露的信息以定性化描述占大多数,只有极少公司披露定量化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过于单一,内容匮乏,只局限与形式。企业对某些重要的环境事项并没有进行必要的阐述。免于责罚是很多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披露的方式不固定,随意性较强。现阶段,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予以规范,绝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自行选择,因此,大多数具有随意性,不够充分和规范,表述不真实且不具有个性,缺乏固定、统一、规范的方式。

(三)信息披露的口径不统一,可比性较低。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口径不统一,要么不予披露,要么五花八门披露不全,缺乏固定、规范的形式,信息不具备可比性。

(四)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差,误导使用者现象严重。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会尽量仅选择正面信息,回避对自身不利的信息。有失公正,参考价值低,并且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验证,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因此环境会计信息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意识还是较差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不高,很少有企业真正的积极主动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信息披露只注重企业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中只开设了如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与会计相关的课程,与环境会计相关的课程还没有开设,因此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不是复合型人才,只对所学的知识熟悉,对环境、生物等方面知识了解就很少。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很零乱,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相关的实践探索。蒋麟凤(2009)通过研究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四)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环境污染给自身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但是却不够重视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对这方面的信息关注度不够,即使关注也不能充分理解企业披露的信息。

四、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采取的对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高关注。肖淑芳(2004),李连华(2007),认为企业有环境保护组织压力、公众压力。“仅有不到10%的企业自愿的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如果想让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由强制性披露转化为自愿披露,需要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环境意识。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应更加全面:必须要改进传统的会计知识体系才可以满足环境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所以需要改变会计人员的教育方式,培養复合型环境会计人才。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的对策。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与法规:对环境会计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条文的形式来进行规范,可以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使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提升企业对环境信息的重视程度,对环境会计信息积极主动地披露,处罚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的企业。

加强外部监管:如果政府监管不到位,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形同虚设,要想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政府就必须加强监管的力度。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奖惩制度政府应该积极制定,为了更好的调动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积极性,就必须做到赏罚分明。

(三)社会公众应采取的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并对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继续深入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我国环境审计相对于国外起步比较晚,为了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必须积极主动的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与先进技术。

社会媒体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有关的宣传应大力加强:社会媒体应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教育有关的知识,企业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对环境会计信息积极主动的披露是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蔡荣芳,尹玲燕.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财会经济,2004,(1):219

[2]郭洁.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研究—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例[D].长安大学.2013

[3]蒋麟凤.企业价值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0,2:4~10

[4]肖淑芳,胡伟.我国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会计研究,2005,3:9~11

篇5: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规模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样本,对其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程度比较低,其中组织资本信息的披露程度最高,其次是顾客资本信息,最后是人力资本信息;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程度的行业差异比较明显,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公司的披露程度较高,而电力等传统行业公司的披露程度较低。

【关键词】智力资本;自愿披露;内容分析法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与智力资本相关的信息,智力资本不仅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且也是其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关键所在。Lev and Zarowin 通过分析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相关性,证明过去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已经降低。普华永道2001年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发现,在投资者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只有三种属于财务信息(现金流、利润、毛利率),剩下的七种信息中有两种源于内部数据(战略方向和竞争格局),余下的五种均是无形的信息,包括市场增长、管理团队的素质、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拓展;投资者认为中等重要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顾客(分销渠道、品牌、客户周转率)、雇员(智力资本、雇员保留率和每名雇员的收入)和创新(新产品收入、新产品的成功率、研发支出和产品开发周期)。这些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重要的信息几乎都属于智力资本,然而多数没有被管理层披露,因而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的自愿披露行为,对于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自愿披露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会计界致力于研究外部报告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Healey and Palepu, 2001)。Botosan(1997)发现提高信息披露程度能降低资本成本;Sengupta()证明提高披露能降低债务成本;Healey et al. (1999)则发现提高披露能增加每股业绩,但与当期及预期盈余无关;Gelb and Zarowin (2000)发现披露水平高的公司,其股价与未来收益的相关性越高。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许多国家呼吁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程度,丹麦还编制了专门的智力资本披露指南。基于智力资本开发领域取得的成就,一批先驱企业率先开始对智力资本报告的探索,首开先河的是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公司——斯堪迪亚(Skandia),他们于1994年设计了导航仪模型,系统化地解释了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19,丹麦组织一批企业从事智力资本开发,这些企业陆续公布了智力资本报告,随后亚洲、欧洲、中东地区的一些企业在智力资本披露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对智力资本披露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最后几年,起步较晚,大部分停留在介绍国外的报告模式,并提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其研究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加与智力资本有关的账户并在表内披露,非财务信息在表外披露(谭劲松,2001;梁莱歆、官小春,2004);另一种是单独编制智力资本报告,如徐程兴()提出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主表和附表及报表附注所组成的报告框架。张炳发、万威武(2004)提出的企业知识资本报告,从知识资本投资、知识资本积累和知识资本绩效三大方面对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报告。对智力资本披露的实践研究涉及较少,张丹()以中国社科院公司治理中心评出的上市公司100强中在A股上市的49家企业2001年至2005年的226份年度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客户资本等构成的智力资本披露内容已经存在,且披露内容逐年增加;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市价影响显著;智力资本披露具有行业差异。冉秋红等()对我国2005年223家上市公司年报公开披露的非货币计量智力资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对以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进行估算,实证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组织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以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对资本市场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非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未得到明显体现,同时,这些发现存在行业差异。

然而,由于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的度量采用内容分析法,其重现性比较差,因而很有必要扩大样本容量,对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状况进行持续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公司智力资本披露的特征,为我国建立智力资本披露指南、有效指导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20规模居前的10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样本,选择了可以减少规模效应影响的规模较大的公司。已有文献指出,智力资本披露程度与公司规模相关(Bozzolan et al.,;张丹,2008)。虽然Striukova et al.(2008)的实证结果指出,年度报告并不是研究智力资本披露程度最好的载体,然而大部分文献还是选择年报为分析样本(Abeysekera and Guthrie,2005;Bozzolan et al.,2006;Guthrie et al.,2007),而且除了年报外,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信息如网络信息、新闻发布会等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分析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样本公司所属行业如表1所示,主要行业的划分依据CSRC的行业分类。

(二)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的度量

由于年报中的智力资本信息多为文字和图表形式,为了辨别和比较不同企业披露的智力资本信息,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文献均采用内容分析法(Beattie and Thomson, 2007; Guthrie and Abeysekera, 2006; Guthrie and Petty, 2000; Guthrie et al., 2004)。然而此方法近年来颇受批评,譬如Beattie and Thomson(2007)认为,由于没有提供详细的编码规则,智力资本要素的概念边界不清,读者很难判断智力资本要素的类别。因此本文将详细论述智力资本的分类以及各要素的涵义、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计量方法。

1.智力资本分类及要素的涵义

虽然目前没有公认的智力资本定义,智力资本报告的形式也各式各样,但包含的内容是相似的,主要是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即“H-S-C”结构。Guthrie and Petty(2000)提出三类24要素的智力资本披露框架,人力资本包含6要素,即Know-how、教育、职业资格、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创新精神;组织资本包含9要素,即版权、专利、商标、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信息系统、网络系统、财务关系;顾客资本包含9要素,即品牌、客户、顾客满意度、企业声誉、分销渠道、业务合作、许可合约、有利的契约、特许权合约。此框架被Brennan(2001)和April et al.(2003)所采用。Bozzolan et al.(2003)删减掉管理哲学、财务关系和创新精神三个要素,加入研究项目要素后形成22要素的分析框架。Abeysekera and Guthrie(2005)对智力资本要素进一步优化,并对各要素的内涵进行了说明。基于该结构,同时考虑我国目前智力资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年报的内容结构,笔者将企业智力资本类别即要素结构设置为3类17个要素。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的总和,包括培训与发展、创新精神、雇员安全、雇员关系、雇员福利以及雇员状况6个要素。培训与发展指Know-how、职业资格和培训;创新精神指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和创新决心;雇员安全指企业采取的安全措施、安全认证等;雇员关系指工会举办活动、雇员参与社会活动;雇员福利指雇员和管理层的报酬、雇员福利、雇员持股计划;雇员状况包括雇员人数、专业构成、教育水平、专家资历、雇员年龄以及人事变动等。

(2)组织资本。组织资本是企业的基本构架,是将人力资本组织起来的机制和流程,包括智力资产、管理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企业文化、财务关系、研发6个要素。智力资本包括版权、商标和专利;管理过程指管理方法与运作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是保障智力资本有效运转的技术保障,主要指公司的信息系统,譬如内联网、信息密集度、资讯科技能力等;企业文化是公司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与投资者、银行以及其他融资者的关系;研发是指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研究。

(3)顾客资本。顾客资本包括品牌与公司形象、顾客忠诚度、业务合作、分销渠道以及市场份额5个要素。品牌与公司形象包括品牌、质量标准和公司美誉;顾客忠诚度包括顾客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客户拥有量、客户保持、客户服务等;业务合作包括商业合作、许可协议和特许经营协议;分销渠道包括销售、零售、经销权和网络等;市场份额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

2.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程度的度量方法

依据前人的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度量公司的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程度。内容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披露的次数或频率越高,表明该问题越重要。一些文献根据相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的长度来计量要素披露的次数,而一些文献仅仅只计量字词出现的次数,不论其长度(Beattie and Thomson,2007)。如果限制年度报告的篇幅,那么要素所占的长度越大,则该要素越重要,如果年报没有篇幅限制,由于没有额外成本,增加要素披露的长度可能并不能提供额外信息。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没有篇幅限制,报告长度参差不齐,长的超过200页,短的不到100页,因此本文选择只计数、不计长度的方法来度量智力资本披露的程度。参照Bozzolan et al.(2003)的计数法,本文选择段落作为分析单位来计量智力资本要素自愿披露的次数,判断的依据主要是段落的意思,而不仅仅是特定的词汇。如果智力资本信息框架中的任一要素在某段被披露,则该要素披露记数1,如果没有披露,则记数0,如果某要素信息在年报中重复披露,则仅记录一次。年报分析完后进行分类汇总,即可得该公司智力资本信息中每一种类每一要素的自愿披露程度。

篇6: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对于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废水、工业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而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产生于企业的生产。所以,环境污染既然是由企业造成的,那么,治理污染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就应当由企业所承担。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而且有关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也特别侧重于关注企业披露的相关环境会计信息,在做出理性的决策之前,利益相关者需要参考企业如实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鉴于社会责任、外部压力以及市场动机的强烈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任务成为必定的要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新兴的领域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环保高潮的来临,由此,国外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专门研究幵始出现。Buhr和Freedman选取美国及加拿大的部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了自1988年至1994年六年期间这部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渠道(单独的环境报告、年报与按照证交所要求制订的报告)之后,发现通过单独的环境报告来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日益增加;随后,对于在企业网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Isenmann等()和 Patten等()都展开了相关研究。有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定性披露、定量非货币性披露、货币性披露三种。早期的研究,如Ness和Mirza(1991)对英国企业的研究表明,定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占绝大比重;类似的研究还有Niskala和Pretes(1995)关于芬兰企业1987与1992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一些学者(如Petroni、 Inclan和AUFekrat,)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具体有关内容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财务和会计、环境诉讼、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方面;G. Kreuze等(1996)将企业环境信息分为十二项,包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企业“三废”回收与利用及节能情况、企业现在与未来环境义务、企业的环境成本与构成、有关法规、与环境相关的诉讼、企业有关的环保节能计划与策略、环境事故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保险赔偿、企业的环境责任与影响、企业获得的环境奖励、管理层制订的有关环境监控的制度与实施情况;企业环保负责人员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等。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根据现有研究,有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所受影响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特征(如企业绩效、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企业股权性质、财务杠杆)等因素,外部因素涉及到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法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有关企业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多使用的变量包括企业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以及企业CEO两职合一的状况等变量。Y.T.Mak等 (2003)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企业,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也比较高。企业所存在的行业类型对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着较大的影响,企业规模与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如公用事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会更多一些。Lacina和Karim等()选取了美国五年内有关上市公司的10-K报告和年报附注里所披露出来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及企业的规模大小等因素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程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但是企业绩效对于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水平的影响中,其不确定性比较大。在公司治理方面,ShunWong,Simon等(2001)研究发现,企业独立董事占据的比例与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之间,二者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对于那些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机构的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如实反映和披露更多更透明的相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程辉、沈洪涛()对至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在年报中进行披露,而企业编制的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或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虽然近年来日益增加,但是其所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却不高;肖淑芳、胡伟等()认为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定性的描述,而且信息披露的大部分是历史信息,而非面向未来的信息,而环境会计信息所要求的可比性、全面性以及连续性却较差;王珍义等()研究表明:非货币性计量仍然是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状况分析

( 1)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将冶金,化工,煤炭,石化,电力,造纸,酿造等7个行业列为重污染行业。截至底,这7个行业共有上市公司502家,笔者随机抽取样本数264家。因行业性质不同与环境的相关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重污染行业中不同类别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占比例大为不同。近年来我国重污染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重污染行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有203家,与和相比,有较小的增加。行业内披露比例也从20的71.21%上升到年的76.90%。在重污染行业中,化工行业的披露比例比其他行业的比例高,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较为理想。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都在50%以上。究其理由,主要在于国家环保局的强制力,政策要求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对其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是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特征。

(2)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上述264家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涵盖有关环保投资、绿化费等。由此可见:我国重污染行业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用于揭示环境会计的全貌还不够全面,也达不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标准。国家给予企业的环保拨款与补贴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表明国家对环保理由非常重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并且协助企业处理好环境理由。

( 3)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 环境会计信息可以以货币形式或者非货币形式。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形式,主要采取货币形式来披露资源费、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绿化费等内容;与以上内容相比较很难用量化指标定位的环境会计信息、环境相关认证、政策影响等内容用非货币形式披露;排污费、资源费、资源补偿费、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等信息则是由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形式披露。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我国重污染行业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披露价值形式。

( 4)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重要事项中反映的主要涉及公司当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项,此外,其他方式几乎很少采用。采用“独立报告”方式披露的只有一家公司,理由在于这家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所以其年报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个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分析,无法提供实用性的定量信息。

三、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理由与成因分析

( 一 )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理由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一项或几项内容上,并没有按照有关《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企业缺少自愿披露的公开环境会计信息,这就导致披露内容不建全面。此外,具体细节不够完善,如环境相关的资产、成本、负债等内容,我国上市公司还没有建立独立并相应的会计账户进行反映,部分公司仅限于在会计科目中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做简单说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还不够完整和全面,对于信息使用者没有实质性作用。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因有的公司披露内容较多,有的披露较少,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就会不同,这些披露方式很难对不同性质公司的环保情况进行正确比较,并且很难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策。披露方式多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对外披露,缺乏固定且规范的形式,企业很难找到适合的披露方式进行披露,行业间可比性较低。

(3)自愿性披露的企业少。主观因素决定公司自愿与非自愿的披露模式。因此,判断公司是否出于真正的自愿披露很难下定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能是因国家环保要求较大的压力,也可能出于社会公众对环保较高的关注,还可能出于自身环保责任的考虑。在环保法规中,除了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国家仅仅是鼓励普通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我国其他法律法规中更加没有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以,大部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都是非自愿性披露。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占比例很小,而自愿性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见,其所占比例就更加小了。

( 二 )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理由的成因分析

(1)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和会计法规方面,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界定较模糊,只有环境保护法规对相应的公司与行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只是对环境信息的规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并不适用。会计法规中对环境信息的规定比较零散,无规律可循。环境会计是是一个比较冷门性的学科,简单的环境法律法规或者是会计方面的法规不能达到强制性规范的效果,因而必须建立专门对重污染行业进行强制性披露的法律法规。

(2)会计规范方面缺少有关环境会计的规定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既需要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还需要有相应的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信息也属于会计信息,它的披露需要标的形式,而要使信息使用者方便并快速找到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统一的披露形式,所以必定要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目前在我国很难找到会计规范对环境信息的要求,公司根本没有规范可以参考,是否披露、怎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只能由公司自己来选择。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相应的会计规范。

(3)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愿望。公司通常以营利为目的,很多公司只关注短期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忽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忽视公司和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从而也丧失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自愿披露的公司随之越来越少。

(4)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管制度。环境会计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缺少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环境审计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善地开展,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政府的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多个部门参与管理一个事件,但是出现环境相关事故需要负责时,各个部门之间急于相互推托,无人愿意负责。这样,往往使局面变得更加糟糕,到最后会变成谁都不想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

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善的策略

(1)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把焦点放到实务操作中,推动更多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与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一样,应当考虑适时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形式制定环境会计的相应地位和作用,使公司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以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规范统一的标准。

( 2 )构建环境数据报告资源库 借助各种新闻媒体或者网络对外发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对其环境会计信息的管理效果影响尤为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要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就有关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加大力度加强管理,明确规定发布该行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标准指标数据。同时,为了满足外部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降低决策风险的需要,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个性化,从而实现有效地披露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使得众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 3 )设立相关审计监督机构 加大力度设立相关的审计监督机构,针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与完整性进行积极有效的鉴定和监督。作为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审计鉴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告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必要条件,经过审计的企业会计报告如果有造假现象的发生,就会挫伤广大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并且使其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把牢这个关卡是必须的。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处理环境会计相关业务的水平不够标准,造成披露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状况不甚理想。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技能。

( 4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在披露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于企业各级管理层以及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影响颇大。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和证券监管机制,从而降低管理层违法违规的可能性,正确披露企业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行业中,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指标、企业各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于非财务信息的详细分析等,这些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关注的因素。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在招股说明书或者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公司网站或在各地政府官方的网站发布。由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比较多,可以先作为试用点,等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行业。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陈世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略探》,《财会通讯》20第1期。

[2]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3]肖淑芳、胡伟:《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目前状况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第5期。

[4]何少娟:《环境会计的确认与报告初探》,《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

[5]肖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全集》。

[6]李建发、肖华:《论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报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7]焦若静、耿建新:《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第1期。

[8]张白玲:《环境核算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9]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徐泓:《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11]于玉林:《现代会计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篇7: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市公司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但目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却有待提高,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内容,并对其披露方式进行了探讨。

篇8: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

一、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及理论基础

(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 环境保护发生的正常成本、与保护环境相关的非经常性、非正常性的支出和环境收入。 (1)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投资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可以看出企业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对环境保护法规的遵守情况, 也可以看出企业在保护环境能力方面近几年的变化。因此, 对于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 其相配套的环境保护实施的建设和投资的相关信息都应该囊括在新项目的整体规划之中。环保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设施的设计费、购置费、人力资本费用、管理费、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企业都应进行披露。 (2) 环境成本信息。企业主要发生的环境成本信息 (经常性环保支出) 有:排污费;企业对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的支出;污染治理费;企业绿化设施建造和维护的支出;设立专业的环保机构的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摊销的土地损失赔偿费;因恢复环境费用计入的预计负债;绿色产品和环境保护等环境认证所发生的费用;环境设施折旧费;因环保设备减值所计入的资产减值损失;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环保设施日常运行的维持所需要的物料费用等。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这些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 直接将其纳入管理费用等其他成本费用科目, 这使得利益相关者不能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得知环保支出的具体内容。 (3) 非经常性和非正常性环保支出。非经常性、非正常性环保支出主要包括因破坏周边环境而对社区居民进行的相应赔偿;因排放物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 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处罚;以及因环境问题导致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下令限期改造或者停止生产、关闭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4) 环境收入。环境收入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收入, 一种是间接收入。环境收入具体包括:废物的循环利用带来的收入;环境保护中产生的副产品带来的收入;实施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机会收入;企业因遵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而得到的奖励;因环境保护对税收的优惠政策所带来的税费减免;环境保护工程的支出与未建设这个工程而必须缴纳的排污费之间的差额。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含以下理论基础: (1) 可持续的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 从本质上讲就是限制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各种行为, 要求人类既注重当代人经济发展需求, 又能保护环境, 不会威胁下代人满足经济需求。制止了盲目生产而破坏环境的各种不良行为, 使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经济发展的同时, 全社会都共同面对环境破坏这个大问题。为了人类继续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加大环境投入, 树立环保意识。随着可持续战略的提出, 加上我国民众的大力宣传, 在全社会引起共鸣, 得到公众支持, 营造了环保的积极氛围。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各类企业, 企业自然应该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 起到模范作用。企业在国家法律制度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得共同监督下, 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并自觉地定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使外界能及时了解企业环境治理状况。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 以其为基础, 按其提供的方向决定所应披露的相关内容。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构建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 与其相关的政治、环境相关理论还能为我国环境信息体系提供先进经验, 起到借鉴作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能全面指导我国环境保护的进行。 (2) 双方获取信息不对称。每一个人学习能力与社会经历的不同, 导致了社会上对同一相关信息, 每个人掌握的程度出现偏差, 并不具有绝对的对称性。掌握信息比较全面的相对人, 自然能较容易解决问题;而信息了解较少的人, 在解决问题时自然比较困难, 既费时又费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卖方对自己的产品、服务等信息了解清楚, 而买方对相关信息却无从得知, 在交易活动中就会处于弱势地位。基于公平正义理论, 优势方就必须告知相关信息, 以达到双方信息基本对称。对于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 公司管理者最能全面了解, 为了公司某些利益, 管理者可能会对外隐瞒公司相关环境状况。管理者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外界的质疑, 影响企业竞争力, 加大企业信任危机, 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投资者盲目对那些存在重污染现象的企业进行投资, 这些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 进而对环境造成更多的破坏, 最终还是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国家对企业进行强制, 要求企业定期披露信息, 使企业投资者也能了解企业在治理污染上积极做法, 了解企业能较好履行社会责任, 能使外界减少对企业环境状况的质疑,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生存与发展。 (3) 利益主体多元理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与企业内部多数人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间的相互竞争程度与日俱增, 不断面临国内国外无数企业的挑战, 企业要想在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整合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要求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 为企业发展献谋献策。企业各方主体的加入, 能为企业筹措资金, 分散经营风险, 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也会对利益主体的权益造成影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会引起多方利益主体的关注, 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处理, 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都与该部分人群利益相关, 一旦处理不善, 就会引起不满。利益主体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防止企业行为侵害自身利益, 会要求企业披露环保信息, 企业迫于压力, 会尽量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环保信息需求,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利益主体才愿意继续与企业合作。 (4) 社会责任履行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责任, 即企业要不断发展经济, 还必须发展慈善, 保护环境, 遵守商业公共道德, 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相应的法律与道德方面的责任。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 是由于在经营活动中, 对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企业必须加以弥补。在我国理论界,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范围也有深入的研究。传统学说认为, 企业仅需对股东负责, 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需求。近几年学者都认识到企业还需对社会大众负责, 履行环境污染治理等义务, 向社会披露企业环境情况。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规范及现状

(一) 现行环境会计信息规定

到现在为止, 我国有关环境会计制度并不十分完整, 而且对企业也没有要求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由于没有建立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我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也只是文字描述加上一些非会计基础型数据, 对相关指标定量描述欠缺。因此, 现行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 增加了环境会计信息相关的内容, 特别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具体准则中, 更加明确的将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生物资产定义为公益性生物资产, 并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收获、处置和披露做了明确的规定。虽然这一具体准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的披露, 范围也仅限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 但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第一次提及了“环保资产”概念, 并详细的规定了其确认、计量、披露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制度主要从企业排污费的处理要求和对加强污染防治的鼓励两个方面对企业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约束。企业排污费的处理要求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环境污染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此外, 国务院还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此条例具体规定了对处罚的收费标准和基金提取的标准。在鼓励加强污染防治方面, 《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 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规定, 在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提供的有专有技术的企业减征、免征对其收取的使用费。

(二) 现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 披露格式不规范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数反映在财务报表附注

和董事会报告中, 缺乏规范、统一的格式, 从而导致可比性和可靠性的缺乏, 不利于连续反映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更不利于投资者查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 (2) 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动性和实用性。现阶段我国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 导致多数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问题上呈现一种被动性, 只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出选择性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较为空洞, 对信息使用者而言用处不大, 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3) 披露内容不独立且不完整。在相关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中, 大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只是对相关会计科目中涉及的环境信息做简要文字说明, 并没有在将环境信息独立的环境项目中进行反映。披露的项目内容也不完整, 主要在环保投资、绿化费、节能减排、环境相关认证等内容进行反映, 而没有按照《指引》要求, 披露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 没能体现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

(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从微观上看, 企业出于对其经济利益的保护而忽视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很多的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环境信息披露与其在社会责任履行上的“双刃剑”作用。因为相当多的企业在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 往往以实现经济利益为主, 若非强制通常不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原因可认为是政府相关环保机关的强制要求, 或为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或因为外国母公司的环境政策、或迫于社会公众或环保组织的压力和迫于投资者的压力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宏观上看,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缺乏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约束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各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条例, 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如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只在总则中提到应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又如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的“企业环境信息”一章中鼓励企业自愿披露有关年度资源消耗总量等方面的信息, 而对重污染企业则做了强制披露规定, 但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具体披露的形式、指标等则未做具体说明。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不够, 导致缺乏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约束力, 所以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各行其是, 就算披露,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其信息量也相当不足、不全面, 而且不规范, 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 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没有充分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就可能会“忘记”环境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的加速增长, 造成大量资源耗用和环境污染的恶果, 不可避免地造成宏观经济的恶性循环。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善的对策

(一) 遵循相关原则

从宏观层面来看, 要确保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制度不偏离方向, 并能有序健康发展, 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国外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 已经产生了很多理论成果, 我国在完善该项制度时, 可以对国外的相关先进经验加以借鉴;另外, 环境会计的发展, 还可以借鉴先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吸取其中先进的思想和方法, 并运用到构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中来。在借鉴的同时, 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时还必须有所创新。环境会计作为具有独立特点的学科, 有些传统的会计学理论并不能适用于环境会计的发展。企业环境会计必须勇于创新, 形成独特的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实务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 自觉性披露原则。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不够高, 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披露过程中往往心存侥幸, 披露不真实信心或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对此, 我国应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 以及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制定标准, 规定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和最低数量。对于不自觉披露的企业, 一旦发现就给予处罚, 处罚方式可以通过加重企业税收, 或对企业处以行政罚款, 来对企业起到威慑作用。而对于那些自觉履行披露义务的企业, 则可进行激励, 如颁发锦旗和证书等, 给予企业荣誉。通过采取强制措施, 让各企业都能自觉披露环保信息, 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3) 理论操作性强原则。理论的完善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 如果得出的理论结果与实践毫无联系, 不能指导实践, 该理论则毫无价值。这就要求我国在完善企业会计披露过程中, 必须立足企业实情, 深入企业进行调查, 记录调查结果, 不断进行考证研究, 争取构建出最能解决环境问题, 最能方便我国企业适用的新型披露制度。

(二) 丰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存在很多问题, 如信息比较零散等, 针对这些缺陷,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对环境会计信息中大量的非财务性的内容进行反映。 (1) 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可以分为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及其相关会计报表附注三种。其中, 环境利润表, 能较好地揭示企业在控制污染和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 让信息获取者能清楚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成绩。环境利润表中利润计算有其特定方式。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 包括环境直接收入与取得的间接收入;环境费用则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环境费用=环境直接费用+间接环境费用+环境负担的期间费用。环境资产负债表能直观反映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 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能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关系。会计报表附注主要起补充解释作用, 能解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依据及项目。目前很多企业利用附注来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附注应披露如下信息:显示上市公司环保投入状况;环境会计方法主体等方面的变更, 企业治理污染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等。 (2) 编制环境报告。环境报告能清晰展现企业环境的工作, 使信息接受者能深入了解企业环境的行为。美国、英国等国家早就要求企业编制环境报告, 我国也开始尝试编制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应包括企业环境质量情况, 企业能否全面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污染处理能力等内容。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编作环境报告, 使企业之间环保绩效能进行集中比较。编制环境报告的方式可以采用文字、表格等简明扼要的形式, 操作简单、直观。政府有权要求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 主动将环境报告公开于众。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 必须定期编制环境报告, 及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让社会公众随时监督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

(三) 建立和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立法较多, 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多。现存的极少法律法规也仅限于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一些规范文件。而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是数量不多, 而且对于企业应披露的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项目、方式也仅仅是提及, 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可谓是管中窥豹。我国企业, 特别是上市公司未能充分、规范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由于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标准。鉴于这种情况, 现阶段大力加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要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否则就会使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上有一定的难度。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上, 我国财务、证券法规制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还无法达到满足上市公司进行规范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为了保证环境会计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实行, 仅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规还不够,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考虑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详细准则内容。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应在会计准则中增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性规定和方式, 以提高披露的可操作性。

(四) 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1)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是我国从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工作的三个政府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企业的环境管理责任, 督促企业进行有效的循环经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与证监会联合执法, 敦促企业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减少资源的一次性耗费、降低能耗, 环境会计记录循环使用资源的经济效益, 规范环境政策、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绩效等方面的披露, 加大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环境风险, 使环境法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 (2) 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由于环境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所以在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力度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由全社会的人来共同监督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让公司的生产经营更加适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公司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 如果其环境责任履行的不好或是没有履行, 往往会披露虚假的环境会计信息, 这对投资者十分不利。此时, 社会公众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若社会公众做出一些向企业施加压力的行为, 企业不得不认真履行应尽的环境责任, 从而可以真实的对外披露其良好的环境会计信息, 树立自身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藏可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8期。

[2]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 《会计研究》1998年第5期。

上一篇:41走进化学实验室下一篇:热工班组第二季度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