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20

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精选8篇)

篇1: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也已同步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因素,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地域、经济的差距,很多农村小学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对于信息化教学知之甚少,没有使用信息化多媒体上课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最基本的计算的使用都有

难度。在省教育现代化创建进行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快速提升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研究如何让提升这部分群体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该能力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计划纲要》出台以后,信息技术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教学迅速席卷校园,来势汹汹。这是一次信息技术由上到下的普及,是信息化教学的全面覆盖。为响应此趋势,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自2013年初正式步入省教育现代化创建的高潮阶段,从市区实验学校到偏远农村学校所有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备都一步到位,那么应用多媒体主要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教学就成了当前摆在中老年教师面前的最大的任务。众所周知,电脑自普及开来真正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也仅仅不到二十年,而且是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从高学段到低学段缓慢过度的。而由于经济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小学多数是中老年教师留守,所以在省教育现代化正式延伸至农村小学的今天,中老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彻底面临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一台电脑,一件投影机”的本质转变。所以如何提升农村小学中老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为教育现代化普及所要解决的首大问题。

二、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1.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

我国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主要集中在45-53岁,第一学历主要集中在中师和大专层次,还有一些是非专业的代课老师出身。调查表明,我校中老年教师群体中,第一学历专科的教师占69.2%,有30.8%的老师曾是代课老师;目前这个教师群体中通过函授学习获得本科学历的老师占92.3%。

这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只有利用完善的知识结构,把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现代化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都让农村小学教师意识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信息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性。但是,偏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落后,中老年缺少与年轻教师同等的学习机会,再加上本身安于现状的惰性心理,导致他们逐渐脱离新形势下的新教学,难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2.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经过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我校84.6%的中老年教师已经认识到终身学习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只有23.0%的中老年教师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其余15.4%中老年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而传统的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或者确切的说行为表现普遍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3.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调查显示,92.3%的农村教师最缺乏的教学技能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84.6%的中老年对于信息化教学最核心的设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极度匮乏,尽管部分农村教师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只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制作与教学相关的文档课件资源;甚至有23.1%的农村中老年教师连基本的开关电脑都有问题。尤其又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缺乏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的信息化教学时代,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进度令人堪忧。

4.农村小学中来年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

科研状况

信息化教学的大面积开展和新课程改革贯彻实施使得基础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小学教师应不断反思并提升自身研究教学实践的能力,从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调查表明,30.8%的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认为教师应针对信息化教学实践开展教育科研,但仅有7.7%的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建立教学案例,并对

之进行反思和研究;30.8%的农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反思和研究信息化教学实践对提高现代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是否开展教育科研并不重要。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已经从思想上意识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是为了解决现代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上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一直处在低水平层次上,无法保证信息化教学的全面高效开展。

三、提升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策略

农村小学种种现实因素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村小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低则是首大障碍。几乎100%的村小老师都反映:现在不会电脑是关键,过了这一关,什么都好说。所以针对阻碍教育信息化的这个主要矛盾,我校经过一段时期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和受培训教师的问题反馈分析,初步总结了提升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硬件配备必须到位

其实,到2012年为止,江苏省基所有的村级小学也只能说配备有电脑机房,基本上没有用于正常学科教学的多媒体教室,而且即便是机房的电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得到保证,有的村小根本不足以为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就我自己所在的学校来说,2012年是建校之初,曾经的旧电脑基本已全部作废,新电脑迟迟没有配备到位,所以,一学年学生没法上信息技术课,而正常学科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凭借一本手写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2013年我区正式进入如火如荼的省教育现代化创建时期,村级小学的教室多媒体、机房设备和校园网络等一系列教学相关信息化设备全部配备到位,为响应创建工作,老师也每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现代化教学。

2.注重培养村小教师信息化素养

如果说农村小学信息化设备短缺是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因素,那么教师信息化素养则决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信息素养的定义包括以下几点: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能清楚的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2]。现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经被全世界接受和重视,并逐步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思想。而拥有信息化素养正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问卷调查显示,我校中老年教师群体13人中仅有1人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能够独立自主学习,将网络上有用的信息筛选、整合、并应用与教学和正常的交流中。其他教师根本缺乏独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多数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意识和处理能力,而且心理还对现代信息化教学极度不适应;二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精。他们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的不断发展,这部分教师群体越来越停滞不前。所以在校园网络也已通行的今天,首先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这就需要各校跟军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制度,从心理层面到能力方面逐步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

3.加快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要想快速应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并熟练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性指导,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或缺。当前国内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有的不具备信息化教学条件,有的即使达到要求,也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各学科当中,计算机学科无疑被认为是所谓的“副科”,需求不高,不受重视,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基本上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主科教师中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兼职,所以缺乏专业性指导。当前要想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先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以小群体带动大群体,系统的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家算计应用教学能力。

我校目前教师总数23人,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仅有1人,为响应省教育现代化创建,信息技术既要教师要负责现代化档案材料创建、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任务。目前我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集中在城市初、高级中学,农村小学本科计算机教师微乎其微。所以,政府领导应该为农村小学大力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并积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相关专业的在职研究生,以达到不断提高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教学能力,真正实现个人发展带动群体发展。

4.加强信息化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指导

目前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所面临的是首要问题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太低,满足不了实际的教学需要,这无疑需要制定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培训计划,由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牵头,进行系统的实践培训教学。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不能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实践操作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3]。当然,农村小学的中老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他们所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也并非完全盲目,但就他们第一阶段计算机培训实践操作效果来看,仅注重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却没能掌握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也是影响他们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

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就三大办公软件,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是课件(ppt)制作技术,因此有必要在进行计算机全面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给他们更详细地提供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根据这批教师专业成长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理论扎实与否,既影响教师学习相关技术的态度、动机以及应用技术的能力、方法,也将反过来影响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影响他们信息化教学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因此培训、研究人员认为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培训。

5.互帮互助,相互影响,创造整体性发展趋势

为了快速提升村级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首先通过让他们观摩和研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案例,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其次,针对农村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的状况,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实际及其教育教学实践,精心制定中老年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基于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校本培训体系,使农村小学教师在电脑知识培训的过程中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习的同时,结合他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引导老教师在学习、自我反思、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农村教师要主动应用和反思信息化教学,并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不断进行学习,在懂得使用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案例交流、网上论坛发帖、互动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讨论等多种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切磋合作,提高自身利用电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及有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真正促进自身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针对培训,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反馈机制,因为培训也是出于摸索阶段,我们要不断为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群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日常教学的能力。

6.实施奖励机制,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村小中老年教师很少有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而92.3%的老教师认为针对中老年教师这个特定的群体开展的多媒体赛课活动将能大大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产生动力。外在设施到位了,教师的内在需求也就产生了。我区经常会有学校教师到其它学校参加各种校际交流活动,而且校内也会定期举办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赛课活动,但以年轻教师教师居多,少数中老年教师参与也都相对处于劣势,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学习发展。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为村小中老年教师群体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可以让他们的所学尽力发挥展现。从我们周身边的环境来说,集体备课,教师间课程的互动交流,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学习,学校的的学科教学研讨会,示范课,公开课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完成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外来说,校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更能激发他们拼搏的斗志,创造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共同和整体发展。而伴以一定的奖励机制,将能都大大催生这些教师心中的积极正能量,这些教师们在这些活动能够中互相学习,分享成功教学的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已逐步接近尾声,正面临全面验收,对于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这个群体应如何快速提升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以彻底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通过对我校中老年教师群体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分析、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反馈得出如下研究结论:首先要保证基础信息化硬件设备配备到位,这是保障和前提,其次再针对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短缺不足的地方进行填补,最主要的是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最后针对中老年教师心理发展特征提出采取有效学习竞争方式,整体上对于提升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很大提升促进作用。

对于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我区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这个群体,抓住特殊地区特殊时候影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进行有效研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地方法。在接下来的教育现代化验收工作中,我区村级小学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将会以新的姿态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廖龙龙.农村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8,2005,08

[2]郭力.浅谈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J].民风·期刊1671-1297(2008)07-093-01

[3]赵国平.论实践教学足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篇2: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网络所带来的庞大的信息流、和强大的共享资源、超乎想象的跨时空交互性,可以营造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环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本课题所必需的网络资源环境和技术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是互动教学策略研究的坚实基础。

3、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来看,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形成了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的模式:(1)问题讨论模式(2)基于项目的分组合作模式它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基教司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桑新民 3.《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研究》 桑新民 4.《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李克东

5.《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 祝智庭 6.《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 何克抗 7.《信息技术课程导论》 董玉琦

8.《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主编朱慕菊 9.《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魏国栋 吕达主编

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本次课题研究老师来自各科,如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大部分都取得小教高级职称,都是经验丰富的乡村一线骨干教师,部分教师教龄高达40年。

(1)从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的专业结构方面看,主要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的专业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

(2)从课题组教师技能看:这些教师长期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上有较高的能力和经验,能有效地保证该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3)从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的研究经验看:课题小组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获得过许多奖项,在以前的课题研究中,他们表现出来较强的合作精神与个人修养,有良好的相关研究的基础。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硬件设施有保障。我校在近几年多次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校。有藏书众多的图书室、阅览室,并有收藏丰富的电子书,方便学生阅读。学校现有一个微机室,十个一体机,并联通了宽带互联网,为学生、教师的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理论研究有保障。聘请专家指导指导课题组修订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理论辅导、师资培训,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结的评价、成果总结等。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加强培训,向教师推荐和提供相关的理论书籍,要求教师每年必须阅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相当价值的教学论文。

3.学校制度有保障。学校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例》,《奖励科研教师的办法》等规章制度鼓励学校的科研工作,并将教师开展科研的时间纳入工作量,对在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重奖,并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加强过程监控。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型的校内研讨会。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课堂中去,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4、课题经费有保障。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专项资金,还经常派教师到各处听课学习经验。

篇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教学能力概念界定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运用教学媒介能力[2]。 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关于国外教师培养模式的大量资料,概括起来,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培养模式:职前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模式。

二、高校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局限和不足,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高校教师的晋升、工资与职称密切相关,这样大部分教师更重视科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学研究工作,而轻视个人教学工作。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核心, 这一重科研轻教学的普遍现象如何完成培养人才的重任呢?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呢? 不得不深入思考。 (2)部分高校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尚不重视, 政策性导向存在问题,把关注点转移到出大成果、大项目上,忽视在一线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奖励制度上倾斜于科研成果,对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贯彻执行不到位。 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明显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就本地区的市属高校近几年的招聘计划来看, 大多都是引进博士、 海归等优秀人才, 非师范专业的没有经过足够的职前培养,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方面都显得不尽如人意。 阶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更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从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 (3)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全面,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对评估结果重视不够,评估指标不很合理等方面。 (4)在职培训方面,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

三、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策略

(一 )重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有所突破,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无疑是重要方向。 为适应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界定为教材转化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及反思能力、科研教学转化能力六个方面:

1.教材转化能力 ,即教材分析与转化能力 。 根据大学生心理接受特点和所传递知识的性质,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做到深入浅出,将教材的知识灵活转化为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整合能力 ,是一种活动或规划性活动过程 。 根据事先选择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整合教学目标和内容,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呈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良好沟通等,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技术的整合。

3.教学研究能力 ,指偏重教学实践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 ,是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师成为研究者”在国外蔚然成风。

4.教学创新能力 , 指教师在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 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能力。 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强调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作为学生成才的引导者,实践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更重要的。

5.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 。 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影响教学有效性[3]。 广义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及对自己教的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自我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反思是促进教学的开始,有效的教学评价,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6.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内容。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基础。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在教学中从事共同提高科研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 )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重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在职培训。 一是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职前培训显得很重要。 职前培训的重点在于基础的学习,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 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优秀教师、退休名师等就教育理念、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等多方面做专题讲座;另外,所在二级学院可以积极组织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给予新入职教师全程指导;加强青年教师自主学习,从听课制度入手,规定青年教师完成听新老教师的课,学习积累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是在职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对骨干人才进行分层次的系统培养,逐步搭建“金字塔”式的骨干人才培养梯队,保证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针对性地实施“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遴选”工作、青年教师“三种经历”锻炼工作;实施“教师海外进修计划”,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讲座,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开拓教师的国际理念;实施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开展英语专题培训,提高专业课程英语授课的比例;实施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帮助新进教师、新转岗教师等尽快站稳讲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拓宽教师培训的覆盖面。

(三 )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

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必须具备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在教师培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强教学能力评估功能, 建构有效评估机制和操作性的评价体系[4]。 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还有督导、同行和教师本人的多元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指标, 教学指标集中体现在教学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指标权重,权重值越大,说明该值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越大,从而体现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 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及学生, 教师对评价结果有知情权和申诉权,了解自己的教学评价排名,有利于促进教师分析产生不佳结果的原因,认识到自身差距,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 学生有知晓评价结果的权利,提高评价能力,同时调动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才会使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能力评价,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高校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重构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训体系、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向洪.哈佛理念[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25-32.

[2]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EB/OL].http://www.pgzx.swust.edu.cn/s/83/t/854/a/35096/info.htm.2012-12-05.

[3]张自泰.以深入的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6):174-174.

篇4: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幼儿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㈠语言史宇应用水平不高

调查对象中有39.1%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甲等;提笔忘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语法使用错误、汉字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在幼儿教师中普遍存在。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欠佳

目前幼儿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虽然提高了,但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反而有下降趋势。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教学用语、教育用语、交际用语缺乏必要的训练,对请假条、教案书写、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了解不多,经常参加语言文字知识相关培训的幼儿教师比例仅为22.4%。调查、访谈中,幼儿教师普遍反映,开展普通话知识、汉字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培训很有必要。

(三)语言文字应用环境有恶化趋势

当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有扩大趋势,网络语言的滥用已严重冲击到了幼儿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一些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和交际交流中大量使用网络用语或不规范用语。有些幼儿园虽然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相关要求,但并未将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教学语言,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与同事交流,甚至在与幼儿交流时,常常是普通话与方言混用。语言文字环境令人堪忧,亟待改善。

二、提升幼儿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增强规范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要求,“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继续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领域和范围,同时还要加强规范、提高质量。《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为落实十八大精神,将“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确定为七项任务之一,“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成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鲜明特点。

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是个人的小事,更是职业需求。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幼儿教师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组织培训,加强应用实践

一是语言文字法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应组织幼儿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普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使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其自觉遵守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语言文字运用力求规范准确。

二是语言文字知识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语言文字知识纳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语言文字知识培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音变规律、词的构造、词义、现代汉语语法等;《通用规范汉字表》《汉语拼音方案》提供规范用语用字的参照,也应纳入培训内容。

三是职业口语应用培训。幼儿教师多数时间是运用口语表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幼儿教师应准确把握职业口语的特点,掌握口语表达技巧,加强对职业口语(教育用语、教学用语)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职业口语应用能力。

总之,组织培训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遣词造句能力、表意准确能力,还能提高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同事沟通的能力等。

(三)开展测试,检验训练成果

在幼儿教师中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检验培训学习结果,以测促训,促使幼儿教师更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但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为参加测试而测试,不要为单求一纸合格证书而测试。

(四)营造环境,保障规范使用

篇5: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以某地方性本科高校为例,从调查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入手,分析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借鉴某些发达国家在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一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规模扩张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全国各高校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但这些没有教师教育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是关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知识却十分有限。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但不重视教学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高校教师远不如中小学老师那样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改进和运用”。“多项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敬业精神缺乏,教育教学知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弱,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借用斯坦福大学的唐纳德·肯尼迪的话“不管怎么样,教学是重要任务,是重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说明现在是该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时候了。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某高校有专任教师623人,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1人,在校生13000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1.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在学校教务处,通过学院现有的网络教学评估平台,对该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容乐观,具体数据见表1。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四个选项中,除第三项(该校为应用型高校)外,教师能力素质的优良率是低于中差率的。把选项中的内容对应于教师的各个教学能力,可以得知目前该高校青年教师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教学方法设计的能力、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缺乏的。

同时,可以知道该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与当前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现在的高校教学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更主要的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复合型的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着作用“。

2.教师价值取向失衡,重视科研,教学热情不高

通过对401位青年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仅有23.5%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很积极,一大半的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样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大,表现主要为:不少教师回避教学,认为教学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这都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师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那么青年教师选择教师的职业追求是什么呢,根据访谈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平常最津津乐道的是谁又获得了什么科研奖励、拿到了什么项目、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对教学成就几乎无人问津。同时,有82. 4%的青年教师或多或少的从事兼职工作,仅仅只有23. 5%的青年教师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总结、反省自己做得不够的,琢磨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很有效的措施。

3.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内容无层次

现在学校在青年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

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调查中发现18. 3%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培训考虑到了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64.2%的老师认为学校是没有做到的;17. 5%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教学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办;只有23. 5%的老师或多或少的进行过专门的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16.1%的老师没有经历过,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以系部或专业为单位,大家一起来,没有体现层次性。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师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可想而知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怎样。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评课激励机制

目前该校对青年教师的评课除了教学督导团就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的教育督导对教师的评课、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课,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只“督”不“导”,过于注重评定(或判定)等级,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师很少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另一个是通过一堂课的讲学比赛来评定等级,其中的等级评定往往带有某种照顾(评职称需要)的主观因素,却没有对教师授课有效的评议和反馈,基本起不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5.相关其他现状

在调查中还发现其他令人担忧的现状:(1)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2)学校重视外部引用轻视内部培养,与这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的“一掷千金”相比,他们对校内在职教师的培养却缺乏热情,在这方面投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明显不足。(3)政策保障没力度,不仅该校就是目前的教师法中都看不到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条例。(4)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容乐观。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问题很多,再加上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影响最大的是青年教师。这就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更别说致力于教学能力提高了。

二、发达国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验启示

1.重视教育立法,培训制度法律化

二战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例如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资助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用于继续教育,使未达到规定学历标准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达到标准等。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根据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重新修订了教师的培训计划,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具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给以支持。总之,这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等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参加在职培训作为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加强了高等学校的终身在职教育。我国虽然也颁布了关于教师在职培训的法规,但是针对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

2.注重职前教学能力,能力培养一体化

国外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高校教师的职前教学能力。以美国为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和研究生院委员会共同发起实施了“未来教师培训计划”,旨在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为能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未来选择教师职业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在我国,这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够的,青年教师职前教学能力几乎为零,这也使得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延长,不利于教学。

3.拓宽培训果道,培训形式多元化

针对高等学校不同层次水平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发达国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英国设有“高校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作为国家级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设有“培训联合会”

作为地方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在高校则普遍设立了“培训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美国的高校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教学交流活动。校方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总之,这些国家都普遍采用多元式的培训形式,组织高校在职教师进修,构建了开放型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目前我国的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培训途径和培训方式还不尽如人意。 4.注重激励机制,教师培训主动化

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从而使得教师培训主动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资助培训经费,经济上大力支持。各国采取了诸如带薪进修、有偿进修、国家补贴、学校补助等办法。如英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优秀教学和学习中心”,在未来五年,先后会有3.巧亿英镑用于70多个学习中心的建设。第二,培训与聘任、评估相结合。国外大学,教学在聘用、职称晋升和终身制的获得中都占有很重的分量。亚力桑那大学的教师晋升和终身制决策越来越考虑教师的教学表现;布朗大学在每年的教师评议中,教学质量评价和研究成就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匹兹堡大学则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有相关教学表现的明确记录,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的决策都直接受这些记录的影响。同时,高校对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很高的荣誉,甚至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等等。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1.完善师资培训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成立“教学考培中心”,专门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研究教学规律,定期举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讲座、研讨会,在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帮助。中心按照工作分为几个部分:一是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当“青年教师导师”,导师通过“传帮带”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程序,掌握教学技巧,并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青年教师,使其加深对职业道德的感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依赖教研室的团体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加深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三是依靠教学督导和教学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教学督导一方面敦促青年教师遵守教学规范,另一方面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四是设有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规律研究,除了对青年教师进行职前培训,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并对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2.自主发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包括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有个人师德建设。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好专业知识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和本专业前沿保持同步,才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确立坚定的师德信念。只有拥有了崇高的道德信念,青年教师才会根据自己的师德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后是教学反思,它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反思包括很多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反思,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评价、反馈与调节。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写反思日记;二是观摩教学;三是讨论教学;四是开展行动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育教学反思的指向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教师应侧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反思。

3.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大多高校考核出现明显偏向科研的倾向,导致出现青年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

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考核内容应该具体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创新等。青年教师的教学表现应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等级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

4.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随着岁月的积累,我国教师的薪金确实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与频率并不尽人意。所以一段时间内,不少教师纷纷跳槽、改行。要改变这一状况,建立一套优于其他行业的升职提薪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西方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教师管理政策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职业的社会待遇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素质状况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吸引那些拥有教师必备能力的人进人教师行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改善”。当教师的社会待遇提高时,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角色形象就比较高,也容易吸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就能够得以很大的改善,多数素质高的教师也乐于从教。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待遇的提高,为他们解决切实的后顾之忧,也能使他们安心工作,不会总想着兼职赚钱,这对于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有着直接作用的。解决高校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并承担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到这一点,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的队伍,并保证高校教师能安心从教,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5.修改和完善相关法规

篇6: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02-011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教育,师资是关键一环,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有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高校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教师培训的现状

毋庸置疑,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师的治学根本,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光有理论不重实践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许多地方教师接受的培训过分按照学科逻辑确定培训内容,这种培训内容面面俱到,往往学科意识较强,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规划,培训内容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理论要是不与实际相结合的话,教学也便成为了一味地填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学历型转向全能实用型。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被拒之门外,那些在校的大学生,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从教师这个环节上想对策,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用自身的实践能力来熏染和影响学生,在理论中严谨地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脉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去,这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青年教师能更为快速地与社会接轨,想法设法地让青年教师下去实践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社会考察调研活动,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一)社会实践

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社会实践经历,鼓励、支持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青年教师评聘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多年来,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几年来,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改革方案精神及辽宁省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设立10个学科为校级建设学科,即:“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五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语言文学”三个学科为重点扶植学科,“凝聚态物理”“文艺学”两个学科为一般建设学科;设立5个学科为院系共建学科,即“企业管理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教育训练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设立3个学科为系级建设学科,即“新闻学”“音乐学”“会计学”。而这些专业的建设极易与社会各行业相结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门径。

(二)校内实践

仍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鼓励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与校内管理实践,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到机关兼职锻炼或开展学校管理项目合作研究。落实《关于加强综合导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两年兼职辅导员工作经历的规定。

(三)校外挂职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5~6名担任副处级或正科级教学科研管理岗位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岗位挂职,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拓宽管理视野和思维模式,丰富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丰富感性知识,开阔教师视野,很多活动内容直接成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7:教师计算机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普及,电子化教学也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教学”是我们目前应该大胆探索的教学路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化教学方面,我有计算机基础较好,学习意愿和创新主观努力较强等优势。但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将计算机和教学结合的基础较差,而且农村孩子在接受信息化教学方面也需要适应,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库也有待改善。综上,我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能力方面需继续提高。

二、发展目标。

熟悉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逐渐适应、理解并喜爱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共同提高,真正发挥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培训,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让多媒体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三、研修计划。

任何新事物都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我会将努力学习作为提高自己的重要举措,认真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能力,排除万难,争取成功。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篇8: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望”诊——课堂观察, 让听课评课更有效

课堂观察是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即“望”“问”“切”的第一步:“望”。“望”要望得仔细, 望得全面, 要放出眼光来“望”, 才能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 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使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那么“望”什么?怎样“望”呢?

1.有备而“望”, 有的放矢。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 大力开展听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 笔者发现, 在很多听课、教学观摩活动中, 很多老师仅仅是“听课者”, 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 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 (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 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 ;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 教师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 革新听课、评课活动。

2.“望”教态, 观学情, 由“望”而“融”。根据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 作为听课者, 在听课时, 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 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 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 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 如何引导学生巩固复习、回顾什么。

(3) 新课如何导入, 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4) 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 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5) 设计哪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 (设计活动步骤) 。

(6) 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7) 安排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 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8) 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听课者应该关注:

(1)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

(4)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 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 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二、“问”诊——与同行问道, 与学生问惑

1.谦逊低调, 请教同伴。对一所学校来说, 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同课异构等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也特别强调学生合作学习, 那么教师率先要有合作精神, 进行合作探究, 以便发挥整体的最大优势, 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 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通过师师之间的合作互动, 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 使原有的观念和实践更加科学和完善, 促进教师的发展。

备课的专题可以是某一种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如:在教学中如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如何发挥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可以是一个典型的语境, 一篇具体的文章或一个单元的教材。也可以是具体的专项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语法教学、翻译或习作教学等。还可以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如多媒体的运用, 教育资源的整合, 以及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校本课程等等。

2.不耻下问, 相辅相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问卷调查, 清楚教学的哪些内容和方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自己弄明白的, 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点拨才能弄明白的, 哪些问题是学生目前无法解决的。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 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上课不单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当今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趋多样化,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 在自己不擅长不熟悉而学生可能擅长熟悉的知识领域, 虚心向学生请教, 以学习促发展, 相辅相成, 共同成长。

三、“切”诊——反观教学, 把脉课堂, 切心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是的, 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师的进步。教学中, 只要做一个有心人, 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现问题, 什么时候都可以思考问题, 什么时候都可以记录一笔, 这就有了原始的材料积累, 这将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1.切心琢磨, 豁然开朗。在教学结束后, 我们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 这种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 更能带动教师对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学中出现的亮点,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怎么会不尽人意?问题在哪里?”通过反复思考, 细心琢磨, 就会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我们又应该将这些思想的过程“写”下来, “写”使思想得以物质化, 交流得以广泛化。

2.切近实际, 优化结构。当然, 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 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根据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的研究, 一个专业人士在他的专业工作中, 并不是单纯地应用过去在他的专业训练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行中思”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针对不同的语言情景采用了切合语境的语言表达, 通过反思锤炼语言。同时,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用简单、恰当的措辞, 或在热情中给予表扬, 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态度亲切, 话语殷切。课堂行动指令尽可能采用建议式, 少用命令式, 当发现学生上课有些倦怠时, 多用幽默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同时, 也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结束语

“问渠那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教师来说, 真正的源头活水是来自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完美课堂的追求。教师通过“问诊”课堂,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望教态, 观学情, 虚心向同伴学习, 业余时间多读多查专业类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并且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反思,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提升教学能力。“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高境界, 而我们正在追求的路上, 风雨兼程, 无怨无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江苏省“五严”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愈加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教学能力。笔者认为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问诊”法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通过望、问、切, 厚积基底, 丰富灵动的教学内容及教法。本文中, 笔者阐述了“问诊”法听课、备课、反思这三个关键教学环节的应用。探索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拓宽眼界和理念, 在集体备课中取长补短, 在教学反思中顿悟。借助“问诊”, 真真切切地分析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小”问题、“真”问题,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调整课堂结构, 锤炼教学语言, 提高教学微技能, 优化教学艺术, 切实提升教学能力。

关键词:问诊法,听课,备课,反思,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康美华.巧用英文报刊优化阅读教学[M].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2]邓计国.巧用信息技术魅力构建高效英语课堂[J].中学生英语.2004.

[3]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乳品企业营销与品牌建设下一篇:用WinMount实现文件的瞬时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