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行业竞争分析

2024-05-19

ems行业竞争分析(精选6篇)

篇1:ems行业竞争分析

1.Hon Hai Precision 鸿海精密集团(富士康)(台湾)

2.Flextronics 伟创力电子(新加坡)

3.Asustek 华硕科技(台湾)

4.Quanta Computer 广达电子(台湾)

5.Solectron 旭电(美国加州)

6.Sanmina-SCI 新美亚电子(美国加州)

7.Jabil 捷普科技(美国佛罗里达州)

8.Celestica 天弘电子(加拿大)

9.Inventec 英业达电脑(台湾)

10.TPV Technology 冠捷电子(香港)

11.Wistron 纬创资通(简称纬创)(台湾)

12.BenQ 明基(台湾)

13.Elcoteq 科泰(芬兰)

14.Benchmark Electronics 佰电科技(美国德克萨斯州

15.Cal-Comp Electronics 泰金宝电通集团(泰国)

16.Venture Corporation 万特电子(新加坡)

17.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环电(台湾)

18.Plexus 贝莱胜公司(美国)

19.SIIX 希克斯电子(日本)

20.Pemstar 鹏思特(美国明尼苏达州)

21.Nam Tai Electronics 南太电子(香港)

22.Jurong Technologies 裕廊科技工业(新加坡)

23.Viasystems Group 惠亚集团(美国)

24.Beyonics 超扬(新加坡)

25.Kimball Electronics Group 精博电子(日本)

26.Elite Industrial Group 亿利达电子集团(香港)

27.Alco Electronics(香港)

篇2:ems行业竞争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快递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国外物流巨头的逐步渗入及国内民营物流快递公司的飞速发展,我国邮政EMS市场份额持续降低,业务收入增长缓慢。适时调整和完善EMS发展策略,成为中国邮政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波特竞争模型分析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企业的战略分析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性分析架构”,如下图所示,即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行业现有竞争者,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顾客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着行业的盈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入状况,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这五种力量进行博弈分析,以期在竞争中最终成为优胜者。

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目前中国国内物流快递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中铁快运,民航快运等国有大型物流速递企业;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外资物流巨头;宅急送,顺丰等民营速递企业。

据悉,FeDEX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了近220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4-5年内再新增100个城市。UPS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物流和快递赞助商,并在深圳、青岛、厦门等20多个城市设立了代表处。TNT计划到2010年把分支机构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并为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DHL已覆盖中国318个城市,开设了50家分公司。虽然四大国际物流巨头的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和国际递送业务都处于优势,但在国内速递方面的网点建设还有待时日,而且目前国内速递服务整体价格相比还偏高。

以宅急送、顺丰等为代表一批民营速递企业近几年的异军突起,更是打破EMS市场占有率优势的直接因素。民营企业借助其组织形式灵活,人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以上海为例,民营速递企业占据了90%的同城快递业务。不过也正是因为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监管的不到位以及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使民营快递企业的信誉和满意度受到不少负面影响。

随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成立,EMS和中邮物流也基本实现了合并,使原本分开的物流和快递业务实现一体化经营,这有助于整合资源应对外资物流企业和国内民营物流企业的竞争。中铁快运和民航快递依托各自的铁路和航空资源,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对的优势。

2. 新加入者的威胁

目前,中国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有几十万家。其中参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约3万多家,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当分散,产业集中度很低。在这种过度竞争的情况下,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会被削薄,而新进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当前的威胁主要是现有民营物流企业间的整合,以及外资物流企业通过收购民营企业迅速在国内快速展开业务的情况。

3. 物流供应商

物流快递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是运输类和软件技术类,这两项也是物流快递企业的核心内容。软件技术提供对整个物流数据的录入、跟踪、查找和处理,通过必要的硬件技术和软件平台,实现对物流信息的集成式共享,优化物流配送以及质量评价。目前,包括EMS在内的国内外大型物流快递企业已经基本采用了运单条码和数据系统平台结合的技术,可以较方便的实现物流信息扫描录入。

运输是物流最基本的内容,物流快递业务最终要靠物的流动即由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转换来实现。邮政EMS同铁路和航空都有着长期深入的合作,新时速运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为邮政EMS提供着铁路和航空的运力支持,这也是EMS的优势。

4. 物流顾客

对顾客来说,价格和服务质量是其最关心的问题。民营快递的价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调整很快,同城快递价格范围仅在5-8元/千克;国内异地快递方面,江浙沪地区内一般以起价6-10元/千克接件,其余地区10-15元/千克。而邮政E M S则是全国统一起价20元/0.5千克基价加运单信封价格2-3元不等。在国际线路上,国际物流巨头们因为在资源、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优势,提供的价格比邮政EMS要低;甚至部分国内线路也已经出现了同民营快递相当的有竞争力的价格。

在服务质量方面考虑这样几个指标:上门收件及反应速度、员工服务质量、送达时间、送件范围、丢件率。国内速递平均来说,上门收件及反应速度,EMS略差;员工服务质量,整体趋于平衡;在送达时间上,EMS处于劣势;送达范围,EMS占优;丢件率,EMS较小。国际速递则EMS与外资巨头的差距较明显。

5. 替代品的威胁

目前物流快递业仍属于传统运输业的替代产业,本身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完整的取代传统运输业尚需时日,所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出现。

三、我国邮政EMS发展对策建议

保持差异化战略,确定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应该是现在邮政EMS的战略对策。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点以及顾客的认知度是邮政EMS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国家邮政局和邮政集团公司的分立也为邮政EMS的成本领先目标奠定了基础,使其能以独立企业的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根据上文对行业竞争状况的分析,我们从价格、质量、促销这三个方面讨论当前EMS的发展的策略。

1. 价格策略

由上文可知目前快递业内邮政EMS的定价较高,这也可以理解为价格差异化策略。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邮政EMS为扩大业务对大客户会有相当的折扣,甚至低至5折,这样的折后价格已经和民营快递基本持平。在一些地区,也有民营快递同时代理EMS业务的情形,并且是以低于标准价格出售EMS快递产品,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引起普通顾客的反感,长期来看对邮政EMS品牌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降低EMS标准价格。新标准价格的制定应该参考民营和外资物流公司快递的价格,同时在政企分开之后,也要更严谨的进行成本核算,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测算得出。新标准价格在保持利润率的同时要能体现出竞争力。

(2)规范化EMS产品的价格营销和代理价格。统一对外价格必须是一致的,不能存在几种价格,使顾客对E M S的定价产生疑惑,进而顾虑EMS的经营管理水平。

(3)推出价格在普邮和EMS之间的新产品,邮递速度也是略慢于E M S而快于普邮。目前已经推出的主要针对个人网络商家的EMS电子商务经济快递——e邮宝,就是一种取得了很好效果的产品。

2. 质量策略

对于E M S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重点应该是时效性。根据市场调查,在民营快递开通的地区内,E M S送抵平均时间要长于民营快递。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在递邮件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在快递的最后一步即投递到户的环节是亟须加强的,这里体现企业的细节管理能力,顾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多会由此处而来。

(2)从技术上提升企业物流水平,例如采用更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在电子标签上存储更多的信息,支持较远距离的扫描和数据传输,并可以同时识读多个标签信息,再辅以相应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可以加快邮件处理速度,从而达到邮件送达更准更快的效果。

3. 促销策略

长期依托国家邮政的认知度和网点众多的优势不足以保证E M S在快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继续领先,其龙头地位已经岌岌可危。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媒体广告等攻势,邮政EMS必须重视营销环节。

第一,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如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点和邮政11185热线的便捷,结合一定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扩大EMS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二,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要求E M S在传统的营销方式如电视和平面媒体广告等等之外,必须注重开展网络营销。具体可以使用门户网站广告,电子邮件宣传,与网络零售商合作等方式来进行这种创新营销。

四、小结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与邮政E M S竞争对手的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有针对的改进和完善,是运用波特竞争模型进行分析的目的。

摘要:目前,我国整体物流快递业持续快速增长,而中国邮政EMS快递业务市场份额持续萎缩。本文基于波特竞争模型对中国物流快递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EMS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行业环境,有针对的提出了EMS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波特竞争模型,EMS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9-10.

篇3:ems行业竞争分析

据说此次顺丰的融资,投资机构是以25倍的市盈率来对顺丰进行估值的。要知道世界快递业翘楚——美国联邦快递集团(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动态市盈率也不过22.04倍。由此观之,见惯大世面,以精明算计著称的金融投资机构,对顺丰和王卫可以说是信心爆棚。

一个坚持求稳求扎实,低调经营了二十年的独资民营企业,突然对一向敬而远之的PE敞开大门,融来80亿元的海量投资,这样的大手笔自然预示着王卫要下一盘很大的棋。

顺丰的野心

不容置疑的是,顺丰还要买飞机,而且会大批量、快节奏地购置全货运飞机。这主要是基于顺丰核心业务的发展需要。

自2003年开始,顺丰凭借包机和租赁客机腹舱资源的“轻资产”运营方式,很快在业内树立起“快”的品牌优势。2012年,国内1671个早航班中顺丰就包用了843个,超过50%,晚航班顺丰也用了将近40%(虽然午航班最多,但由于不符合快递“夜发早递”的时效效果,所以较少利用)。目前,顺丰包用2000多个航班的储藏资源进行快递的运转,形成一定规模的垄断优势。

为了进一步加大这一核心竞争优势,拥有更大的扩展自主性,顺丰又在2009年自组货运航空公司。截至2013年11月,顺丰拥有13架自有全货机,另外还租赁了19架全货机,形成了32架的机队规模。

截至2012年,顺丰的年度航空快件运输量超过60万吨。而按照民航局“十二五”的规划,2015年中国航空货运运输量900万吨,国内600万吨。也就是说,无论顺丰是从自身发展的经验判断,还是从国家规划的蓝图判断,航空快递(货运)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顺丰这样一个一无背景,二无资源,三无实力的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航空快递 (货运)领域取得耀眼瞩目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行业在中国发展太过滞后。可佐证的数据是,2011年全国竟然仅有99架全货机。

顺丰正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前瞻性的目光以及一贯低调的姿态,连续4年悄悄发力,不断壮大自己的机队规模。根据顺丰的内部规划,顺丰将在2015年前拥有69架全货机飞机。而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21年,整个行业将超过300架飞机,其中顺丰将拥有196架飞机,货运量超过600万吨。如果目标实现,顺丰有望成为占据中国航空快递(货运)三分之二市场份额的超级霸王。

面对顺丰抛出的“航空物流未来势力范围瓜分图”,那些从事,或有志于从事航空物流的老前辈、新贵、投资大佬,以及其他各路草莽英雄,都惊呆了。其中,有一个“皇叔级”的大佬人物更是坐立不安,那就是有着国家队背景的中邮速递。他一直将顺丰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邮速递的反击

2010年,中邮速递刚成立时,顺丰速递的全年营收仅有其一半,其竞争压力和危机感还不是很大。但就在中邮速递踌躇满志却又一波三折地筹备上市的三四年 (2010-2013) 中,顺丰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中邮速递凭借国家力量累积的多方优势,无论是运营规模、网点布局,还是航空运力、物流资产等方面,都在逐渐被顺丰全面赶超。

其实,中邮速递也深深明白,占据现在和未来快递市场的战略制高点是抢夺“制空权”。

自2001年开通邮政航线以来,中邮速递最引以为豪的核心资产、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便是自己拥有18架全货机的航空运力及自成体系的集散式航线网络。然而现在,顺丰控制的全货机数量和规模不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它,而且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邮速递也远远滞后。根据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5年机队规模仅达到46架,比顺丰的规划要少23架。

更让中邮速递紧张的是,自己拥有的18架全货机,基本是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而来的,其掌控能力和飞行效率远不如顺丰自有的全货机灵活和高效。这一点中邮速递已经在顺丰的强大竞争压力下猛然醒悟。2013年4月,中邮速递一口气从山东航空买下5架二手的波音737。还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邮速递招股说明书上的计划,募集近百亿的资金中,用于飞机购置的差不多有7个亿。也就是说,中邮速递还可能会购买15架二手飞机,再进行客改货。

此外,中邮速递还有一个动向耐人寻味,那就是它此前拥有的货机(包括新购进的5架)都以波音737为主,但在8月份,它突然与国货航签署了4架波音757货机包机协议(顺丰目前自主拥有7架波音757全货机)。

与波音737相比,波音757的载货量更大(前者可装 13个集装板,后者可装15个),航程更远,也更具规模效应。此外,波音757飞行性能非常优越,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所以一般航线网络中都会选用波音757来往气候较热和地势较高的目的地,如国内的青藏高原航线,或如拉美高海拔地区的墨西哥城等。就国际快递公司的成功经验而言,波音757型飞机也是最具经济性和适用性的首选货运飞机。联邦快递的机队结构,就是以波音757机队为主体,而且会在未来延续下去。考虑到中国地域面积的辽阔性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全球化的野心布局,顺丰选择波音757为主力机型,自然就比中邮速递高明许多。

当然,个中道理中邮速递不是不懂,只是一方面缘于视野和格局都太小气,颇以为十几架波音 737就足已满足业务需求,更何况小算盘也打得精,因为同一种机型的管理运营和飞行员的培训成本,自然要比混合几种机型要低许多;另一方面则缘于租赁性质的运营模式,使其在机型选择上要大大受制。还有个因素是,作为合作方的航空公司有自己的航空货运业务,自然会把更经济的货机留给己方使用。

由于一般客改货的成熟改装周期在75天至100天左右,推算下来,中邮速递2013年4月份购买的5架二手飞机,应该在2014年年底之前陆续交付使用。算上已有的18架波音737型和新租来的4架波音757型,届时中邮速递拥有的全货机将达到27架,接近目前顺丰30架的机队规模。由此预判,无论国内航线,还是国际航线,中邮速递都会与顺丰展开激烈的“空战”,全面争夺航空快递(货运)领域的老大位置和市场份额。

nlc202309040049

顺丰的未来猜想

或许正是中邮速递以国家队优势,裹挟巨大势能带来的市场冲击和竞争压力,促使或加速了顺丰在去年8月底完成巨额融资,为即将爆发的争霸战做好充分的资金储备。由此可以猜想,未来两年内,顺丰可能会购买30架甚至更多的飞机,从而快速拉大与中邮速递的竞争差距。而从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考虑,顺丰可能也会采取与中邮速递相似的策略,从国内航空公司购置大量退役的波音737-300型(国内共有106架)和757-200型(国内有56架)的二手客机,然后进行“客改货”。若按30架计算,飞机购置费和航材购置费(含改装费)加起来,应该不少于14亿元。

另外,就商业模式创新而言,笔者觉得顺丰除了购买全货机的大飞机之外,不妨考虑购置一批直升机,依托顺丰航空已有的渠道网络、管理基础和人才优势,同期组建一支快速反应的特别航空机队。

缘于中国高空域开放难度和规划的滞后性,顺丰也好,中邮速递也好,全货机的扩张计划可能都会在未来受到人为或政策的限制。相对而言,国内中低空空域的开放难度则要小一些,市场空间也会更大一些。如果顺丰趁早建立一支有一定规模,成网络布局的直升机航空分队,在华东、华南等城市群比较密集、经济发达、产业集中的地方开展区域间的“特种快递(物流)”业务,那么,顺丰可能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期待。

既然当下有商业老总愿意用直升机运送一碗馄饨,那么,那些特别紧急又保密性强的政府文件和商务信函,还有如贵重物品 (黄金、玉石、珠宝、文物、小型奢侈品等)、特殊医药 (包括移植器官等)、高端电子产品、特殊商业样品、精密仪器、汽车配件等行业领域,岂不有着更加巨大的潜在市场和需求?

当然,这支直升机队伍,还可在商务接待、节庆典礼、广告促销、私人婚庆、旅游观光、高空摄影等方面,展开多元而又丰富的租赁业务和定制服务。

高端、快捷和安全,是顺丰快递最核心的服务竞争力,如果不借此融资的机会,顺势扩展这一特种业务,抢占市场先机,丰富产品组合,那就实在可惜。需要说明的是,自2010年7月1日起,顺丰就已推出“顺丰特安”,为客户的高价值物品(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2013年7月保额上限提升至20万元)提供优质安全的快递服务。顺丰不提供更高价值物品以及易毁坏贵重物品的快递,主要是缘于传统陆路运输过程中的不可控风险。但如果有了直升机服务,并允许(或必须)客户跟送,那么,这个高端快递市场还是完全值得好好考虑的。

还可断定的是,顺丰若组建这样一支直升机队伍,必然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在紧急时刻,它也能成为政府展开应急指挥、公共救灾的借力工具和效率平台。若是顺丰再进一步,利用这支机队的天然聚焦力(在城市上空盘旋的直升机恐怕是这年头难得能引起万众瞩目的宣传载体吧),定期或适时做些爱心公益的活动或宣传,对于提升顺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具有极大的正面意义和促进作用。

篇4:ems行业竞争分析

一、EMS行业中对供应商不良料件分析过程管控的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的EMS企业中, 影响到顾客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的一个方面就是供应商不良料件的分析过程太长和有效性太差, 分析时间从30天到90天甚至更长, 分析结果也是令顾客不满意, 国内EMS企业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由于很大部分电子供应商在海外, 不良分析的周期更是较长甚至毫无结果, 具体面临的那些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现状, 本文从内部和外部来着手分析。

1. 内部人员的资质或设备能力不够对料件的误判。

在EMS企业中, 如果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或设备的能力不足, 都会对料件分析产生错误的判断, 这样也会导致供应商对料件分析的判断, 从而影响了整个分析周期和有效性, 使得企业的生产或客户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

内部人员的资质主要是指供应商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在线的工程人员的分析技能。他们是对料件直接判断者, 往往会有因技能的不足而对料件造成了误判, 就会影响整个过程的周期和有效性;如每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影响了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 也耽误了企业和客户的生产。

每个企业都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设备的资源安排的, 才会导致在购买分析设备时往往会降低级别, 这样在实际分析时会因为设备能力的不足从而也导致对料件的误判。

2. 内部的流程不畅导致时间延长。

企业内部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来规定所有必需的信息在送分析之前得到足够的提供, 从而延长了内部的周期, 在实际中, 主要是指料件失效信息提供不完整, 供应商没法做出有效判断, 从而也耽误了分析时间, 当然也跟人员对流程的不熟悉及人员的资质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

3. 供应商的分析周期过长。

供应商尤其是海外供应商收到不良样品后, 要排队等候前面的结束了才可以开始, 但有时候又取决于客户的大小和重要性及紧急性, 大的客户和重要且紧急的样品会优先分析,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缩短分析的周期, 但多数情况下是按照供应商内部一般流程来走的;同时, 也与料件的不良的复杂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越是复杂的问题分析起来更困难些, 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4. EMS企业对返回的料件验证时间过长。

在1.1.1中有讲过人员的技能会影响对料件不良的准确性判断, 供应商的料件分析结果是没有问题的时候, 需要返回EMS企业内部重新验证, 有时候比当初在厂内的确认变得更困难, 因为料件和线路板已分开, 要想重新验证, 必需把它重新放在线路板上进行系统测试验证才可, 重新焊接的技能, 内部的流程的安排, 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样是影响到内部再确认的周期的长短。

5. 缺乏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的上报机制。

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又没有一个完善的逐级上报机制, 就会使问题搁置而无人问津, 我们经常看到产线的同样问题一直存在而无任何的有效措施, 使得问题重复发生;对外部的供应商而言, 企业的供应商管理部门没有供应商的逐级上报的信息就会很被动, 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进展的情况, 最终会使整个不良料件分析周期的延长。

二、解决供应商不良分析周期长及有效性的思路及其对策

1. 内部人员的资质及技能的提高。

对企业内部的供应商管理部门人员来讲, 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包括供应商管理沟通方面的和技术技能方面的, 如可以建立各种类型料件的异常处理流程图, 并选一个典型的实际例子来代表, 健全本部门的培训手册, 培训计划;对工程测试人员来说, 要提高他们的验证技能及验证的有效性, 比如可以建立各种本部门的各种失效模式验证流程图,

2. 提供合理充分的有效信息。

简单地说, 就是建立一套信息足够供应商分析的系统, 这样才不致于无谓延长分析时间。EMS企业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更新内部料件不良信息追踪单及内部分析报告内容。第二、建立信息追踪系统, 由专人追踪所有料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使得相关人员得到最新的准确信息, 并及时作出处理。第三、建立不良料件分析的文件及内部的不良料件的分析要求和标准, 这同样适用于所有供应商。

3. 建立上报机制的资料库。

针对这一点, 主要是建立内部和外部的逐级上报流程及资料库, 以便有据可依和及时上报, 从而使得分析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4. 完善本企业实验室的分析能力。

以跨国大型EMS企业为例, 可借鉴供应商的实验室分析能力的设备清单及兄弟企业的实验室设备的分析能力表, 来决定本企业所需设备, 从而提高其分析和验证水平。

5. 建立与客户和供应商的沟通渠道。

经过供应商的分析后, 有些问题是与测试系统和应用方面有关, 而与料件及企业的工艺无关, 但需要与顾客、供应商进行沟通来解决, 仅靠企业本身肯定无法解决, 建立一个畅通的三方沟通渠道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保证。

三、结束语

EMS企业中的不良料件的分析过程控制难是很多企业的问题, 供应商不在国内, 又是客户指定的供应商, 很难管控。本文关于EMS企业中供应商的不良料件分析过程控制的论述, 是在走访了国内外多家著名的E M S企业后得出的普遍问题, 而本人在EMS中工作多年且参与了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而提出了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和对策。但同时我们看到:

1. 国内的EMS企业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复杂问题, 以上的思路和策略可供参考, 但需具体运用。我们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运用供应商管理、沟通管理等相关理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 EMS的行业特点决定更快速的反应机制, 客户及企业内部对供应商管理人员及供应商的要求也越高, 这就要求人员的素质及供应商的管理也越专业。

摘要:在电子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客户对交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产品会有不良, 这就要求从内部到外部供应商有很好的沟通协作, 来快速有效的解决不良料件的问题, 从而为企业内部和客户赢得市场, 通过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及与供应商、客户的有效沟通, 达到有效控制供应商不良料件分析的过程, 本文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EMS,供应商管理,沟通管理,分析周期,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ems行业竞争分析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 英文electrified Monorail System, EMS, 还叫做单轨电动输送系统。该系统是融合多种高科技的控制系统。其基本功能就是将生产或者仓储过程中的物资材料通过自行小车进行输送和搬运, 轨道是固定的, 事先设定好控制程序。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优点很多, 比如速度比较快, 定位比较准等。该系统EMS主要应用于超市、食品饮料业等输送量比较大的领域, 能够提高货物的输送速度, 提高输送效率。随着电动单轨小车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 该技术将应用到更多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在我国烟草行业的应用。

1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应用于烟草行业具有可行性

1.1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优势

1.1.1 速度比较快、场所要求较低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轨道速度能够达到每秒4米, 而且小车在岔口进行转轨的时候速度变化不大, 小车进行装卸托盘的时间大约为9秒左右, 所以后来到的小车不会等待太长时间。另一方面,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低, 可以将轨道安装在上方, 任何场地都能够安装电动单轨小车, 尤其是一些小场地,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 而且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小车都是悬空的, 方便对地面进行清洁, 保持卫生。

1.1.2 不经常发生故障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几乎没有, 而且可以通过预防措施, 加以维修和保养, 将故障率降低到最小。

1.1.3 维修较为方便

可以在需要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业务领域设立维修站, 专门对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小车进行维修, 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提高运行效率。

1.1.4 定位较准确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采用条码的方式, 每隔1.5米就会设置一个地址条码, 从而方便知道小车运行的位置。

1.1.5 增减停靠点更加快捷

在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轨道内部, 如果增加停靠点, 只需要简单地增加定位标识并且修改软件就可以达到目的。同理, 想要减少停靠点, 只需要减少定位标识就可以了。

1.1.6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安全距离比较科学, 小车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几乎为零。为了预防小车之间发生碰撞, 还专门在小车上安装了缓冲设备。

1.2 烟草行业中制丝物流的特点

烟草行业在我国经济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卷烟工艺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国家提出“中式卷烟”、“分类加工”等基本思想, 指引着卷烟工艺逐步向世界接轨。所以很多烟草企业都开始在制丝流水线中引入了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制丝物流的最新特点是:在生产流水线中加入了物流系统, 从而强化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从片烟配方库到切片到润叶到除杂到最后的卷包生产, 制丝新工艺流程比较合理, 即使物流系统出现了一些故障也能够及时进行修复。

2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在烟草行业应用中的优势

2.1 适应性更强

首先, 卷烟厂制丝物流系统中的片烟配方库需要同时满足入库和紧急情况下的补货需求, 而掺配叶丝库也需要满足多种需求, 在这种布局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如果场地较少则运输效率就会降低, 而电动单轨小车系统能够在场地较少的情况下具有很大优势, 所以在卷烟厂制丝物流中能够将工艺流程简化, 从而减少对空间和场地的占用, 节省投入成本, 提高经济收益。

其次, 卷烟厂的吞吐量一般都很大, 输送路线都很长, 一般的输送系统很难满足要求, 而电动单轨小车系统能够克服规模的限制, 适应输送线路较长的制丝物流。

2.2 操作更加稳定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中的一台小车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小车, 从而降低后来小车功能的发挥。通过预防措施, 可以降低小车的故障发生率, 从而保持系统运行的稳定。

2.3 维修更加方便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小车出现故障之后, 维修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本身的优势对小车进行维修, 非常快捷、方便。

3 结论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应用到烟草行业当中, 尤其是制丝物流中, 能够提高运输的效率, 节约投入成本, 保证工艺流程中的卫生达标。随着电动单轨小车系统的应用, 其在烟草行业当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摘要: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具有很多的优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在我国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以及在卷烟工艺当中应用的主要技术, 电动单轨小车系统在卷烟制丝物流中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电动单轨小车系统 (EMS) ,烟草行业,卷烟工艺,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明, 程永生.第3方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分析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9) .

[2]蒋长兵.城市物流系统模式的统计划分方法[J].物流科技, 2010 (07) .

[3]杜晶, 杨启成, 程哲, 齐宏伟.玉烟物流AGV系统改造实例[J].物流技术, 2010 (12) .

[4]刘启芳, 周刚.设施布置理论的应用[J].工程机械, 2009 (02) .

篇6: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关键词:银行业,竞争力,取胜途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金融业的竞争力对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我国, 金融业中最重要的是银行。今天的银行业面临着两大压力。对内, 银行业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银行业提供的服务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银行业成了改革的瓶颈, 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对外, 随着WTO协议的实施, 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强有力竞争。批发业务两年开放, 零售业务五年开放, 时间非常急迫, 实际上是背水一战。我国银行业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要想有效地支持国民经济的建设, 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

一、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般说来, 一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开放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银行业从业家数不断增多, 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 原来的高垄断度不断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 银行业已初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别是1998年以来, 在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方面,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央银行管理体制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 不断完善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和银行监管专业化水平。在垄断的打破、从业家数增多、竞争程度上升、银行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 以及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多元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建立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还远未达到其最终目的。从国内发展状况看,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较高, 资本充足率低, 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银行业垄断程度仍然较高, 在市场进入和业务经营上还有严格的管制, 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外开放度有限, 银行业的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也有许多欠缺;从国际比较看,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尚比较幼稚, 整体效率有待提高, 国际竞争力差, 缺乏有实力的超级跨国银行。

为了客观、科学地衡量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银行规模。

这一指标是通过统计位居资产排名世界前1000家之内的银行的数目, 来对一国的银行规模进行评价。在追求规模效益的银行界, 大的规模意味着大的市场份额, 这一指标充分反映了各家银行的规模和实力。每年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的评定结果于7月号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 这被世界各国视为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这里选择了1999—2002年美国花旗集团、美洲银行、J·P摩根集团、第一银行集团、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樱花银行、三和银行、住友银行, 欧洲的汇丰控股、瑞士联合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的几家上榜商业银行与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就一级资本而言, 1999—2002年, 美国几家银行一级资本平均为354.22亿美元, 欧洲几家银行一级资本平均为241.31亿美元, 日本几家银行一级资本平均为201.17亿美元, 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平均为162.37亿美元。就总资产而言, 1999—2002年, 美国几家银行总资产平均为5689.70亿美元, 欧洲几家银行平均为6430亿美元, 日本几家银行平均为4968.79亿美元, 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为3154.06亿美元。就银行排名来看,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一直排在百名之内。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国内银行业的总体实力与国际上大的商业银行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2. 经营能力与服务质量。

同国际大的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 金融产品单一。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大都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汇业务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 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为现代银行业务阶段, 特别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投资咨询、家庭理财等中间业务发展已成为国外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在华外资银行从目前只办理进出口结算, 扩展到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其他本外币结算业务, 其技术先进、迅速快捷, 能吸引走更多的结算业务。可见, 中国银行获利能力如何从传统金融服务走向现代金融服务, 这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的压力。此外, 我国银行业,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窄、资金调拨不够灵活、技术设备比较落后、金融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 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尽管如此, 在国内, 我国商业银行较外资银行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 (1)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计算机和远程网络技术, 将各分支机构连成一体, 使其在资金的地区间调剂、信息收集、国内结算的质量等方面有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2) 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 规模大, 对我国经济影响力大, 已基本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 国内居民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信心。在长期的合作中, 他们之间已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密切关联的关系。 (3) 我国商业银行比较了解中国国情, 知道怎样结合中国实际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质量上, 中国银行业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据某调查机构的一次样本上万份的问卷调查, 中国本地银行业服务已得到相当多的客户承认。在被调查的20个服务性行业中, 银行以高达44%的得票率被评为服务最好的行业。

3.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银行一定量的资本获得相应比例利润的能力, 是银行营运价值的核心指标, 体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而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最普遍的指标莫过于平均资产收益率及资本利润率。 (1) 平均资产收益率。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 银行运用较少的资本来推动较大资产的运转,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使银行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 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非常低, 平均在3%以下, 这一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获利能力。1999—2002年, 美国几家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54%, 欧洲几家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82%, 日本几家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14%,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18%。美国银行四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最高, 其次是欧洲, 日本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波动较大, 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只有0.2%左右, 只有美国银行的ljl4到lj7, 即营运同样一份资产, 美国银行可以产生7~14元的收入, 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只能产生1元的收人。由此可见, 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具有庞大的资产总额, 但质量差, 获利能力低。 (2) 资本收益率。这一指标反映资本获利能力的大小, 即每百元的资本金能获得多少利润, 实现的利润越多, 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资本利润率就越高。1999—2002年, 美国几家银行资本收益率平均为26.2%, 欧洲几家银行资本收益率平均为22.2%, 日本几家银行这4年资本收益率平均为-4.9%, 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为4.4%。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美国和欧洲银行的资本收益率相比相距甚远, 而且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仍主要以贷款收息为主要盈利渠道。近年来国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利润来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外业务收人占总收入的50%左右, 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比重仅为10%左右, 其余90%以上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 收入来源的单一化必然造成盈利能力减弱, 无法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总和竞争力。二是营业成本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手续费支出出现大幅下降, 利息支出小幅下降, 而营业费用却大幅增加。

4. 不良贷款比率。

银行不良资产指银行资产中比正常资产有较大损失可能性的资产。银行不良资产与正常资产的比例, 就是银行的不良资产率。1999—2002年, 美国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为1.44%, 欧洲平均为3.49%, 日本平均为5.40%, 中国平均为18.19%。不良资产对银行发展具有严重影响:一是不良资产比例越高, 回本收息就越少, 资产流动性就越差, 收支就会失衡, 严重的会导致支付危机;二是不良资产比例越高, 占用资金就越多, 贷款可用资金就会越少, 生息和利润来源就越少, 甚至出现亏损, 导致银行危机, 降低银行竞争能力。与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较大, 竞争能力较弱, 因此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5. 人力资源。

在现代竞争中, 经济组织内的人才优势和激励强度至关重要。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国银行业严重缺乏懂得金融工程学、熟悉各种资产定价模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层次人才的比重上, 国有商业银行中研究生比重还不到1%, 比较而言我国新兴商业银行的情况较好, 但同外国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 为开展业务, 他们往往以十分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员, 这些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率是难以估量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 产生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总量压力, 使其只可能以较低的平均待遇来平衡各方利益, 其结果必然是优秀人才流失。这就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我国加入WTO后, 银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高度的政策壁垒护佑之下, 对于加入WTO后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需要有个适应过程。虽然外国银行目前在华业务范围、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 今后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无疑会加快, 外国银行在技术、经营管理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会逐渐凸显出来, 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当然, 鉴于中国经济形势和有消费能力的市场尚未发育成熟,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还只是从战略发展的观点来考虑, 短期内并不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尽早认清形势, 抓住有利时机,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从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1. 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及早完成职能上的转变。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容易受到行政干预, 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 不良资产比率较高, 经营风险较大, 与资金雄厚、资产质量优良的外资银行相比, 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相对处于劣势。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早完成职能上的转变, 真正摆脱政策性银行的束缚,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2. 推进综合化经营, 增强整体盈利能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积极进行开拓创新, 拓展盈利来源, 改善结构, 增强整体盈利能力。一是大力开拓投资银行业务;二是加强与证券、保险等同业的深层次合作, 扩大业务领域;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外汇买卖、银行卡、综合理财、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等知识含量高、收益高、市场潜力大的高效益中间业务, 拓宽盈利渠道。逐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转换。混业经营是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需要, 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也是加入WTO后的现实选择。

3. 探索资本金补充渠道。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利润留成。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内部挖潜, 提高财务效益, 以利润留存积累, 通过法定程序转作资本金, 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呈下降趋势, 微薄的利润留成相对数额巨大的资本金缺口而言, 无异于杯水车薪。二是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三是从股票市场募集资本金。上市融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 特别是募集、增补资本金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我国, 在其他增补资本金渠道有限的情况下, 上市筹资提高资本充足率显然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规模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4. 加强对银行的风险控制, 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提高资产质量。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 银行经营将处于更多的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之中, 承受更多的风险。要通过多种途径, 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不良资产被冲销或转换成优良资产,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5. 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

经营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业务, 实现银行经营国际化, 是当前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目前, 我国银行业务要在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产品服务、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升级, 真正实现经营国际化, 才能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金碚.加入WTO的挑战[J].企业管理, 2000 (4)

[2].夏晓燕.中国金融业如何面对WTO[J].上海经济, 2000 (1)

[3].陈玉明.中国加入WTO各行业前景分析[J].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4].张幼文, 干杏娣.金融深化的国际进程[J].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5].张鹏.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J].财经研究, 1999 (2)

[6].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计量认证考核参考试题下一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