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银行业

2024-06-06

竞争与银行业(精选十篇)

竞争与银行业 篇1

关键词:竞争格局,银行,分析

截止2011年6月,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经占到37家,在我国商业银行占比16.5%。虽然外资银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随着外资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先进的风险防范技术和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金融创新能力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将给我国内资银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一、竞争状况分析

大多认为,外资银行的竞争会造成国内银行业市场份额减少、客户流失、人才流失等。但从近几年数据结果显示,就下面三方面来说,由外资银行竞争造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一)市场占有率状况

中资银行市场份额变动不大。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分析,在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492.29亿元,同比增长0.33%,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而内资银行金融资产总额78.8万亿元。目前,内资银行中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5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其中,5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50.9%、15.0%,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比上一年,5大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分别下降0.13、0.48个百分点。

(二)外资银行客户结构状况

外资银行的客户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其客户仍主要集中在三资企业,以及与外资银行常年保持业务关系的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这些客户占有客户总数的50-60%,而中资客户只占到10-20%。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的贷款也比较少,有资料显示,2010年底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7%。

(三)中外银行展开对人才的争夺

随着中资银行薪酬及福利的提高,改革用人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提拔,并未出现高级人才大量流入外资银行,甚至还出现人才回流的现象。中外资银行都在人才引进上投入了较大成本,人才出现了双向流动。资料显示,有较多人才从国有行中流出,主要流向中资股份商业银行。

二、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点分析

(一)网上银行

中国银行拥有广泛的营业网点及固定的客户资源,利于其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对于外资银行来说,通过网上银行开展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外资银行较为容易地进入国内市场,避免了对国内市场不了解所带来的麻烦。而且网上银行的客户群体都是年轻一代,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客户群,因此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早在2002年底就推出针对中国客户的网上银行业务,是首批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截止2010年,获准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共有23家。

(二)信用卡

外资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涉足中国零售市场。根据国外经验,人均收入达到2000—5000美元的时期,是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时期,在国内一些社会群体,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因此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际上,在国内人民币零售业务完全开放前,外资银行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内银行合资形式发行信用卡。比如,汇丰银行通过与交行合资建立信用卡中心,从而获得了发行信用卡的便利;花旗银行也与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发行了印有两国银行标记的双币信用卡。

(三)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由于中国的加工贸易繁荣,带来了许多贸易融资及国际结算业务。外资银行拥有遍及全球的发达的网络,并且与许多跨国公司长期保持业务联系,因此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而这部分业务有很大的利润,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在国际结算方面占有国内市场40%的份额。

(四)股权投资业务

外资银行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既迅速地推广了其在中国市场业务范围,又获得了超额的回报。以2007年9月数据的保守估计,外资银行仅在参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四家银行中,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亿港元的利润。因此中国银行业在获取业务的许可后,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将是争夺焦点之一。

(五)金融衍生品服务

在资本市场操作方面,外资银行有着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金融衍生品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及品种多样性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我国银行业也必须加快争夺这个市场。截止2010年,已经有70家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获取了经营衍生品业务的许可。我国银行业已经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产品设计投入,推动国内衍生品业务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布局、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应该为中外资银行营造良好的竞争合作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亚, 杨大强, 张曙东.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 2009 (08) .

市场竞争与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篇2

中国的银行保险业从2000年开始迅速成为重要的保险分销渠道,截至2004年底银行保险保费已占国内总保费的26%。然而,与其重要性不相符的是中国银行保险的业务模式仍然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多数仍然为简单的普通代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渠道的优势。这一事实严重拖慢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如何找准价值创造点,推动银行保险业务模式向更高级演进,已经成为了众多保险公司需要直面的问题。

银行保险的业务模式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了多种形态迥异的业务模式。这些业务模式按照整合的程度,自低而高分为普通代理关系、排他代理关系、战略联盟、合资公司、控股集团五种。由于整合程度的差异,合作的双方对银保业务的关注程度与银保业务的可获利性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根据发达地区的历史经验,整合程度越高的业务模式能为保险公司和银行双方带来更大的收益。

普通代理关系是一种开放式的合作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合作协议或非正式的合作意向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这种途径建立的合作关系大部分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家银行同时和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对银行而言,这种模式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成本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手续费,既丰富了产品线又能获得账面上的收益。但是,由于仅仅是简单的代理关系,保险公司不愿意大幅的投资以提升业务的水平,合作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易售性及手续费的多寡。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品牌无法整合,更谈不上品牌效应的运用。

排他代理关系整合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两者的产品优势,在排他性合作协议的框架下,通过双方产品的互补性以及服务的多样性实现交叉销售。保险公司将愿意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支持,而银行则可以比普通代理关系得到更多的收益。但是,由于银行没有参与银保产品的开发,所以仍然无法区隔银行的顾客群;另外,由于只是代理关系,两者的品牌仍旧无法充分整合。

战略联盟正是为了解决专属产品和品牌整合这两个问题而形成的。战略联盟建立在排他协议之上,并且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双方在产品开发、品牌使用、银行职员培训等方面的安排落实。战略联盟可以有效地维持规模优势,实现高效的交叉销售,并且可以把银行网点初步建成金融超市。但是要战略联盟有效运作起来,必须从双方的高级管理层开始,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

合资公司指的是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出资成立一家银行保险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为银行保险,所以在产品开发上需要和母公司的银行进行交流,了解母公司银行的客户类型及潜在需求,从而开发出极具针对性的产品组合。另外,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同为股东,可以基于平等协作而共同决策,并且可以对参股的银行保险公司给与充分的支持。但是,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在销售上,仍然仅仅把母公司银行视为一般的渠道,导致沟通和参与力度和深度不足;母公司银行的职员也难以把保险业务视同他们的主要业务。

整合程度最高的业务模式是控股集团。控股集团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银行出资成立保险公司,第二类是由保险公司出资成立银行,最后一类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同为某一金融公司的子公司。采用这一业务模型的公司,由于利益高度一致,从而产生了比上述各种模型更多的交叉销售的机会,同时相互的交流和业务渗透度都非常高。主要的问题就是监管和法律是否允许采用该业务模型。

以上五类业务模型,整合程度越高的,所能产生的利润边际越大。在国际上,银行保险最发达的地区,采用的业务模型多为合资公司或控股集团。

如何找准价值创造点,升级银保业务模式

目前国内的银行保险市场远没有达到“相互渗透”、“一体化”的要求,仍然存在业务模式初级、竞争点过分密集的情况,要想摆脱这种困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跳出现有的市场竞争框架,建立全新的价值点,并且通过这些全新的价值点推动业务模式的主动升级。

一、创造新的竞争点,摆脱固有的竞争模式

固有的竞争模式是一种行业惯例,如果竞争主体默认了行业惯例,就意味着要么按照现有的规矩办事,要么失去市场。通常,竞争主体都会把行业惯例看成行业的运作方式予以接受。例如,一个行业目前的主要竞争集中在价格上,竞争主体就会认为若不进行价格战,就无法保持市场份额,从而加入到价格的竞争上。国内银行保险业也不例外,目前,竞争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收益率和网点的争夺上,众多的新进入者更是加剧了这两点上的竞争程度。尤为严重的是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为银行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由于采用的是开放式分销协议,保险公司不得不以比同业更为丰厚的佣金、更易于销售的产品吸引银行合作,导致银行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谁的佣金高就和谁合作,谁的产品好卖就卖谁的产品。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没有形成良性的合作气氛和经营文化。

不打破这种行业惯例就只能停留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上,就无法实现突破性增长。为此,保险公司应当避免沿用传统的战略逻辑,采用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否认市场竞争和发展的条件是给定的,否认战略思维应该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系;它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应该以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参照系,竞争的环境应该由竞争主体营造而非遵从。应用于银行保险业,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寻求价格和佣金以外,与双方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更为关键的价值点二、六大价值创造点,升级业务模式

总结银行保险业务运作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尚未被发现的价值点。首先,必须开发出适合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并根据产品和销售的特点对银行职员进行悉心培训;同时,要在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一套运作顺畅的行政管理系统,保证销售过程中以及随后的客户服务能够到位;当然,需要有足够的激励引导银行职员主动销售保险产品;最后,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共用品牌使得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已被开发的价值创造点有产品、培训、行政管理系统和激励,尚未被开发的有客户服务和品牌。我们通过扩展已开发的价值创造点的外延,以及赋予未开发价值点以内涵,来建立新的价值创造点。

产品应该针对银行客户的细分区隔进行开发,以达到与银行享有产品充分互补的效果。产品上的合作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自然是银行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把该银行特有的销售对象、销售习惯等特点融入产品特性中。这可以有效的实现产品的互补性。另外一层次是由保险公司根据银行普遍的销售对象,结合保险产品自身的区隔,细分出各类客户,从而针对的开发产品。虽然缺少银行的实际参与,缺少特定银行的针对性,但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培训,应该把握住银行建立“理财中心”的机遇,为银行职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知识的培训,并从中灌输保险公司自身的理念。这样的培训可以使得银行职员更全面掌握金融知识,同时由于认同保险公司的文化,在销售过程中更具主动性。

行政管理系统,除“银保通”等IT系统以外,保险公司和银行可以合作建立动态、持续的监控系统,定期评估销售的变化,把握市场机遇。这有助于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提高各自的业务运作水平。

激励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能推动销售,长期可能损害渠道发展。根据BCG的研究,一方面,下放到个人的佣金激励能较大程度上推动销售;但另一方面,浮动的佣金收入有别于银行固定的薪酬体系,会让银行职员感到不适应,并且让他们以为该业务并非银行的主要业务,而消沉他们的销售积极性。所以,在长期内,我们应该把激励与培训结合在一起,运用“软”激励,例如提供资助让业绩优异的银行职员参加高级金融课程,或者资助他们考取国际认证等,辅助他们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而非简单的给予金钱、旅游等“硬”激励。客户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购买银行保险的顾客,还包括合作银行。保险公司必须理解顾客的需求,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客户服务。保险公司还可以寻求与银行共享客户数据库,根据客户自身的状况制定综合理财产品计划,让客户享受真正“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协助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客户留存率。这有助于合作双方以及顾客实现三赢的结果。

品牌效应有助于推动销售、凝聚银行员工,但要求双方采用的业务模式的整合程度至少在战略同盟以上。初级的品牌策略可以是双方联名,例如保险公司与银行的联名信用卡;高级的品牌策略包括品牌联盟、专有品牌的产品等。

三、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主动升级业务模式

通过拓展原有价值点的外延,以及创造新的价值点,短期内可以分散竞争的集中度,为公司赢得时间来夯实基础,实现渠道的稳健发展;在长期,通过不断深入的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合作深化的结果就是导致业务模式的演进,从整合程度较低的模式发展到更为高层次的模式。在整合程度更高的模式下,保险公司依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公司整体战略,依循创造新价值点的战略,来分析相互合作过程中如何创造更新的价值点,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合作。

如何与行业巨头竞争 篇3

这是亚力杭德拉的第一次焦点小组会议。她之所以同意这样做,是因为索莱达和里卡多提出,Tela要在国际市场与美国披肩生产商Saira竞争,必须在营销上加把劲。

Tela的披肩在秘鲁使用本地环保材料制作,而Saira的“秘鲁设计”披肩则是用廉价材料在孟加拉国制作的。但Saira比Tela早几年开卖,早已迅速获得了此类产品在西欧和南北美市场60%的份额——除了秘鲁本国之外的所有南美国家都很流行Saira披肩。这样的成绩多半归功于Saira大力宣传的“买一捐一”商业模式:顾客购买一条披肩,Saira就会捐出一条披肩给有需要的人,就像鞋业品牌TOMS和眼镜电商Warby Parker一样。

Tela同样在践行社会使命,雇用传统织工,并且向底层女性提供编织培训。而且Tela披肩是纯正的秘鲁产品,售价仅40至70美元,Saira却要卖到60至100美元。可是Tela一直没能将这些优势宣传到国际市场,秘鲁国内市场又太小,无法提供继续增长的平台。

利马本地出身的里卡多以前是Saira的南美营销主管,从Saira圣保罗分公司跳槽过来帮助亚力杭德拉进行更好的品牌定位。能有这样一员干将,亚力杭德拉高兴极了,况且两人都热爱Tela披肩、热爱秘鲁。他们一同决定从微薄的营销预算中拨出一大部分,与索莱达合作制定市场营销信息,并在拓展业务的关键市场试行,比如英国。

负责主持讨论的英国女性向另外10个英国人发问:“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你们手中的披肩,你会说什么?”

“柔软。”一名染了红头发的女子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说:“秘鲁。”“真实。”一个戴鼻环的男人说。“我想问个问题,虽然不是一个词。”后排有人说,“这披肩跟Saira的一样吧?只不过换了个商标而已。”

“这可真伤人。”里卡多认为Saira的慈善捐助只不过是营销手段,目的是掩饰产品本身质量不值那么高价钱的事实。

“这也不是坏事。”米格尔不赞同他,“如果顾客觉得我们的产品跟Saira的差不多,而且还便宜,那我们很容易就能赢来一部分Saira的市场份额。”

Tela应当强调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正宗,还是价格实惠?里卡多和米格尔始终各执一词。亚力杭德拉一直坚持公司应当以社会使命为卖点。Saira抢先树立了披肩公司“为社会做好事”的正面形象,Tela毫无表现机会,亚力杭德拉为此十分生气。不过里卡多、米格尔和索莱达一致同意,公司应该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用来向全世界的顾客推销产品。Saira标榜“买一捐一”,Tela这个品牌应该提出什么主张呢?

亚力杭德拉抬手阻止两人争论。“我们不是来吵这些老问题的。”她看着屏幕,“听听他们要说什么吧。”

社会使命

索莱达和里卡多提出了4个可以尝试的概念。第一个是着重强调Tela支持当地企业家和员工,第二个强调秘鲁制造诚意满满,第三个强调价格优势,第四个则是把这三点综合起来。

主持人念出第一个概念的两条标语:“Tela不只关乎时尚,还关乎民生”,以及“我们的披肩温暖了你,也帮助了女性企业家”。小组成员纷纷点头。红发女子说自己尽量买“承担社会责任的”产品,还有一个年轻人也赞同说“回报社会”很重要。

亚力杭德拉笑了。“看吧,我跟你们说社会使命很重要。”

“别着急。”索莱达提醒她,“才刚说了第一个呢。”里卡多巴不得又绕回老问题:“可惜Saira早就在这方面捷足先登啦。”

“是这样没错,但我们也不差。”亚力杭德拉回答,“我建立这家公司就是为了让秘鲁人得到稳定高薪的工作,而且扶持一批本地企业家。”

“你不用非得让我相信我们做的事情比Saira更有用、更重要。”里卡多说,“他们是捐助,我们是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经济,没有高下之分。但他们先开始用社会使命来炒作,我们现在比不过了。我们这样就像在模仿,而且我们传达的信息又不如他们那么简洁明了。”

“你们可以借他们营销的东风。”索莱达说,“很多小公司刚开始都是借着其他大公司的势头宣传起来的。”

仿佛要印证他们的说法一样,之前提到Saira的人又开口了。“我敢说,为社会做好事正是Saira得以在英国发展壮大的原因。”他说,“你为自己买一条披肩,同时也帮助了别人。这很好理解。帮助织工和推动秘鲁经济这种事情我也不能说是不关心吧,但想想让穷孩子穿上保暖的衣服,明显感觉更好啊!”

产品正宗

主持人提出第二个概念,Tela生产“正宗秘鲁披肩”,强调返璞归真的秘鲁传统工艺。

听她读完标语,一个年轻姑娘开口了:“我不明白有什么区别。我知道超市里卖的山寨秘鲁披肩肯定不是秘鲁产的,但Saira的披肩是的呀。”“不是的!”里卡多大叫。

主持人解释了两家公司供应链的不同,里卡多兴奋起来了。“我跟你们讲,这是Saira的死穴。”他说,“大家买他们家披肩是想买真货,我那帮老同事可害怕了,就怕有人揭穿他们卖假货。”

米格尔摇着头说:“你真以为他们能浪费时间来担心我们?他们忙着主宰地球呢。你要建议我们继续攻击吗?起诉Saira盗用我们的文化元素?这样只会损害我们自己的品牌,根本动不了他们一根汗毛!”

亚力杭德拉示意他们噤声。那个喜欢Saira的男人又开口了,她简直怀疑他是Saira雇来的。“既然质量有保证,产地真的重要吗?而且你知道你买一条披肩就帮助了一个人啊。”他说。

“我觉得产地很重要啊。”戴鼻环的男人说。 “我不同意。”红发女子说,“而且Saira没有说谎,他们的披肩是秘鲁设计,孟加拉国制造。而且孟加拉国也需要提高就业率。”

竞争与银行业 篇4

关键词:竞争与银行业,稳定性关系,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竞争会促使银行体系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向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不断增进社会福利。但是,对金融业监管者而言,保证银行体系稳定似乎更为重要。事实上,长久以来银行业监管者坚持这样一个信条:竞争与银行业稳定之间存在着“权衡(Trade-off)关系”,过度竞争可能会导致诸如银行恐慌、银行破产等不良后果。因此,世界各国的银行业监管者通常会实施一些限制银行业竞争的强制措施与规则。那么,竞争、集中与银行业稳定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一、理论假说

近年来,全球银行业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引发了各国学者、政策制定者对银行业集中、竞争与稳定性关系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竞争与银行业稳定性关系的假说,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竞争脆弱”假说

竞争脆弱论认为,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将会侵蚀市场力量,导致银行利润减少,从而降低银行特许权价值和破产成本、激励银行承担多种风险,这将导致银行系统的不稳定性。如Keely(1990)认为,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会导致银行贷款利率、边际净利息率下降,伴随着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致使银行的特许经营权价值受到威胁,银行将会从事更多的风险行为,进而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Allen和Gale(2000)基于Keely(1990)的进一步研究认为,竞争加剧将会减弱银行的市场控制力,众所周知,均衡状态下银行利润将会收敛于零,因此只要利润大于零,银行就有承担风险行为的激励。Hellmannetal(2000)认为,较强的市场竞争可能削弱银行的审慎性,降低银行盈利能力与特许权价值,同时,在政府基于维护经济安全而实施“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的背景下,银行有激励采取道德风险行为,进而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

2.“竞争稳定”假说

竞争稳定论认为,由于拥有市场势力的银行相信“大而不倒”,认为自己会得到政府的庇护,因而向客户收取很高的贷款利率,这将导致更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因此,竞争程度不高或者垄断特征明显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更低。如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贷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将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垄断条件下的高利率将会提高贷款资产的风险:为应对高贷款利率,借款者将寻求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风险增加;相反,市场竞争通过较低的贷款利率来减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与银行的信用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Caminal和Matutes(2002)指出,竞争程度的下降可能导致信贷配给减少和贷款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贷款遭受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将增加。Boyd和De Nicolo(2005)认为,尽管垄断提升了银行的市场力量,银行能获得较高的贷款利率,但会诱使企业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与之相应,贷款的违约概率会增加,银行倒闭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3.“竞争稳定U型相关”假说

在“竞争稳定”假说和“竞争脆弱”假说的论争过程中,一些学者试图用折中方法调和这两种理论假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Martínez-Miera和Repullo(2008)认为,如果允许企业间存在“不完美”违约相关性,“竞争—稳定”或“竞争—脆弱”的单调关系可能会变成U型关系。因为在“不完美”违约相关性假设下,银行风险变化的效果会与边际收益提高的效果(这是由能够支付更高利率公司所提供的)之间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综合,因此根据企业间违约的相关程度和企业风险转移效应的强度,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存在一个银行风险下降的“临界点”,但如果银行数量继续增加,最终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也就是说,期初银行数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银行风险承担降低,但风险下降低到“临界点”之后,银行数量继续增加、市场竞争继续加剧,银行风险承担开始提升。

4.“竞争稳定无关”假说

一些学者对银行业竞争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持“无关论”的观点,认为集中、竞争的银行体系均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如Diamond和Dybvig(1983)认为,银行挤兑的发生可能仅仅源于存款者期望值的无合理解释的变化,即所谓“太阳黑子”假说。Matutes和Vives(1996)则认为,存款人得行为由其预期而外生决定,因此任何类型的银行业市场均存在不稳定性。Allen和Gale(2004)研究认为,市场竞争与银行稳定性之间可能存在多方面关系,仅仅考虑其中的交替关系是不全面的。如果金融市场和消费者、中介机构之间存在“完全合约”,那么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稳定从全社会角度来看是最优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如存在“存款保险”制度,或者因规模报酬递增而导致银行对存款采取竞争),则竞争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不确定的。Shy和Stenbacka(2004)认为,在面对“风险厌恶型”借款者时,无论有没有遭受竞争的威胁,银行宁愿放弃期望收益较高的高风险组合,而更偏好期望收益较低的低风险组合。因此,银行冒险动机并不会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而变化。Boydetal(2006)认为,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并不仅仅依赖于行业竞争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货币政策和银行业监管政策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二、经验证据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集中、竞争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不同的样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焦点集中于是否支持“竞争稳定”假说和“竞争脆弱”假说,或者“竞争稳定U型”假说,但实证结论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1.“竞争脆弱论”的证据

一些实证研究为“竞争脆弱论”提供了证据,如Keely(1990) 利用1970-1986 年间美国150 个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数据证实了“竞争脆弱”假说的基本观点,认为市场力量越大,清偿能力越高,银行倒闭风险越低。Sala和Saurina (2003) 对西班牙21 家上市银行1968-1998 年间330 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市场力量带来较高的清偿比率和较低的信用风险。Jimenezetal(2008) 使用1998-2003 年西班牙银行数据检验了竞争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贷款市场勒纳指数衡量的市场力量与银行风险程度负相关。Fungacova和Weill(2009) 对俄罗斯非国有银行2001-2007 年间季度数据的研究表明,高度的市场竞争增加了银行失败的概率。

一些跨国研究(如Beck,2006;Levy-Yeyati和Micco,2007;Agorakietal,2009;Behretal,2010)也对“竞争脆弱论”的观点给予了支持。另外,一些国内学者(如陈伟光和李隽,2007;王相宁和张志洋,2010;邹朋飞和欧阳青东,2011;冀志斌、周先平和董迪,2013;宋清华、宋一程和杨璐,2015;吴恒宇、吴俊和张宗益,2015)的实证研究也获得了大致相同的结论。

2.“竞争稳定论”的证据

国外学者关于“竞争稳定假说”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都使用跨国数据。De Nicolo (2000) 利用1988-1998 年间21 个工业化国家的826 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力量越大,未清偿风险越高,这首次证实了“竞争稳定论”的基本观点。Staikouras和Wood(2000)运用西班牙和希腊1982-1997 年间银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业竞争度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也高。Schaecketal(2009)基于Panzar-Rosse(1977)模型检验了日本、德国、中国等38 个国家的银行业竞争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1980-2003年间,竞争与系统性的银行脆弱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越竞争的系统中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越低。Uhde和Heimeshoff(2009) 对25 个欧洲国家2600 多家银行的研究表明:在1997-2005 年这一样本期内,市场集中度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的影响,且在东欧国家这种影响更大。

Boydetal(2009)以91 个国家1980-2002 年间的83 个危机样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银行竞争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和系统性危机之间显著正相关。Ariss(2010)研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中,竞争能力影响银行效率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虽然伴随着显著的成本效率损失,但银行竞争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银行业稳定性和改善其盈利能力。另外,Schaeck和Cikak(2007) 对10 个欧洲国家的2600 家银行、De Nicolo和Loukoianova (2011) 对133 个非工业化国家的2600 家银行、Soedarmonoetal(2013)对亚洲12 个国家(地区)的607 家银行的实证研究都支持“竞争—稳定”假说。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邹朋飞,2013;宋琴、吴芳琦和倪川川,2015)以中国银行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为“竞争稳定”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

3.“竞争稳定U型论”的证据

如果Martínez-Miera和Repullo(2008)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那么银行业竞争就应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支持“竞争稳定U型关系”假说。如陈雨露和马勇(2012)运用89 组跨国数据系统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和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集中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的银行业集中度区间(0.6,0.8);而当一国银行业集中度水平处于(0.8,0.9)时,银行体系稳定性最低,极易发生银行危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最优的银行业集中度区间内,银行业产业结构能较好地在适度竞争和盈利之间获得平衡,而隐藏在“最优银行业集中度之谜”背后的机制极有可能是“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再现。

高玮(2012)运用指数和勒纳指数衡量银行稳定性与市场竞争程度,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稳定性和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即在初期银行竞争有助于稳定性增强,而随着竞争程度的进一步上升稳定性有所下降。尚文程、刘勇和张蓓(2012)研究表明,当银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时,现有银行业的勒纳指数很高,对应的银行系统比较稳定、风险小;当银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时,现有银行的市场力量较小,勒纳指数较低,那么对应的银行系统也较稳定、风险不大;只有当银行业勒纳指数在0.4 附近时,银行系统面临的风险最大。刘晶和刘旸(2013)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与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已有研究中广泛争论的竞争性脆弱和竞争性稳定是倒U型关系的特例。适度竞争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由于不良贷款的潜在性,银行稳定性有突然逆转的可能。小型银行的稳定性较低,应为小型银行建立安全网和退出机制,预防竞争性脆弱。

4.“竞争稳定无关论”的证据

一些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为“竞争稳定无关”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Boyd和Graham(1996)考察了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概率,并检验了大型金融机构是否更容易倒闭,结果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大金融机构比小金融机构更易倒闭。但是,当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后,结论变得不统一:1971-1986 年大银行更易倒闭,但1987-1994 年则相反。Bergeretal(2009)使用1999-2005 年间23 个工业化国家8235 家银行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更高的市场集中度与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有关,从而支持了“竞争稳定”假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力量大的银行往往持有更大的资本,因此更高的市场集中度与减少银行破产风险有关,从而又支持“竞争脆弱”假说。由此可见,竞争脆弱假说和竞争稳定假说的预测并不一定相互冲突。Soedarmonoetal(2011)以2001-2007 年期间亚洲银行业为研究样本,认为尽管银行在低竞争市场上持有更多的资本,但更高的市场集中度与更高的银行体系不稳定性相关的,同时研究结果也强调了更高的经济增长是提高银行风险承担的诱因。

三、简要评价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业竞争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尚未取得权威的一致性结论。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研究样本的差异。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视角上的差异,导致在研究样本的选取上存在差异,有些研究使用的是微观样本,研究竞争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有的则利用宏观样本,研究竞争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还有的则使用跨国样本数据,试图考察这种相互关系可能存在的国别差异。

第二,银行业竞争、稳定性等变量度量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指标来度量银行业竞争程度,比如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SCP分析范式采用和等结构性指标;而近期的研究,则主要采用统计量和勒纳指数等非结构性指标。另外,不同学者对于银行稳定性或风险的度量同样存在差异,有些研究仅仅关注不良贷款率度量的信用风险,有些则考虑的是以指数度量的银行总体风险。

竞争与银行业 篇5

(一)、会议营销是什么

会议营销是以会场为销售阵地,在会议的过程中达成销售的一种营销模式。会议营销发展于九十年,都加速了会务营销在我国的实践推广,同时会务营销理论也日益成熟。

会议营销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个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也成就了很多产品和企业。营销是研究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创新的根源在于顾客尚未满足的或已细分化的需求,营销的实质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企业智慧的竞争,营销的过程就是克服消费者心理阻力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会销的关键点呢?很多会销产品和企业的案例告诉我们,会销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在于情感、关怀、近距离、互动、体验、新颖和公益性,会销要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就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动态、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

会议营销为什么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很多人会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换言之,在销售的过程中,传统的运作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了,如何快速地取得消费者的信赖,无疑成为各个经营企业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会销走出目前困境的关键所在。

1、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消费者购买的核心是利益,购买的前提是信任,购买的评价是性能价格比。会销作为本土自主创新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通过情感、价值、关怀、交流与互动,很容易取得目标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达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目标。只要会销企业加强自律、真心为消费者服务,会销这种营销模式,一定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非常辉煌的前途!

2、消费者,是一切营销的核心。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特点和动态,是所有营销工作的前提。左右脑博弈概念的提出,从生理学角度揭示了消费者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很新颖、很独特。

所以要站在个性化消费者的观点来看待品牌和服务,如果能够借此评估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生活和其他品牌的关联,那么就能浮现出不同于以往常识的新姿态

或欲望了。

人对于事物往往会采取完全相反的二种心态,对于品牌也是同样的,对于自己心目中的新品牌抱持着期待,同时也会感觉不安。虽然对于用惯的老品牌能够感到安心,但是却一直想要再拥有其他更好的东西,而一般的品牌,则是以期待与安心这种部分为主进行。但是,在不安与怀疑这个部分之中,却隐藏着新的需求。我们在分析研究消费者时,既要研究为什么会购买,也要研究消费者不购买的理由。

深度全面分析研究消费者是开展会议营销的前提,会议营销的创新也要围绕着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展开。一定要记住目标顾客的需求就是会议营销人员的机会。我们的工作就是揭示这种需求所在,帮助消费者怎样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他所要的需求。

会销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基本流程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有收集目标客户资源、沟通预热拜访邀约、会议现场、后续跟踪回访服务等环节。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会销是以经营顾客为营销主线展开的结论,新顾客——老顾客——满意顾客——忠诚顾客。实质上会销有三个环节,即:吸引顾客、创造留住顾客、顾客倍增顾客。

在市场成熟、消费者渐趋理智的今天,会销必须做到:

1、吸引顾客。

由发现目标顾客转变到以顾客目标来吸引顾客,前者致力于寻找顾客,后者用心于创造能吸引顾客的元素。

2、创造及留住顾客

由“推式”向“拉式”转变,由向顾客卖转为向顾客“卖”,以“交易达成”为中心转向注重建立长期关系。

营销组合有“推式”和“拉式”之分,以人员销售为主体的营销行为一般被归结为“推式”,即向消费者“卖”产品或服务,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变得更加聪明了,99%的消费者痛恨被推销,向拥有主导权,人员销售的推式思维行不通了。人员销售也必须专为“拉式”,以顾客为中心,将顾客拉向品牌和服务,由向顾客“卖”专为向顾客“买”,买顾客的满意度,买顾客的忠诚,销售人员需要付出有价值的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意见,付出真情,买回顾客的“爱”,与顾客建立长期相互信任的关系。

一位会销营销代表,如果是为了奖金而拜访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遇到聪明的顾客可就会碰壁了,如果他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顾客恢复健康,而建议顾客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方案,顾客接受的几率一定会比较高。

流程设计、气氛营造、风格树立均对联谊会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会销就是“细节营销”,会销的效果来源于对流程的精细策划、演练、执行、控制,包括:会场布置、迎宾、接待、登记、开场、讲座、游戏、发言、抽奖等各环节事无巨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会务营销有四大优势

会务营销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利润:与传统销售模式对比,节余了30%的渠道折扣和5%的渠道费用,会务费用须8%(含场地费、小食品费、顾客抽奖礼品费等),合计还多27%

2、低风险:只要顾客档案、顾客跟踪服务及先期策划准备工作做的好,形成销售是肯定的,而传统广告加渠道的销售方式,花了巨额费用,也不一定形成销售。

3、稳现流:现代企业制度中,衡量企业经验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现金流量的稳定。在会务营销的前期就可以预计会议销售,制定购货计划,会务营销是现场形成销售,现场收款,即使顾客没有带足钱也是送货上门,钱也会在几天内收回来,从而避免了商场滞留款或大经济不景气而压款、不返款的致命因素,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

4、目标顾客明确:“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浪费在那里”,会前分析顾客资料,邀约目标顾客;会中一个员工照顾几个顾客,抓住重点顾客,兼顾意向顾客,通过与顾客单独,有效,亲情化,举例式的沟通达成销售。会议营销的利弊

竞争与银行业 篇6

中国牙膏行业市场容量巨大,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牙膏规模可达40亿支。2004年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规模达到70个亿,其中牙膏产品实现销售35亿支(以65g/支的标准计算)。此外,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有三分之一人群没有良好的刷牙习惯(即未能每日早晚两次刷牙);在广大农村地区,约有57%的人不刷牙,而农村目标消费群人口基数在5亿以上。因此未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二、市场结构

从区域结构看,城市市场,牙膏产品进一步向高档化发展;农村市场,低价位产品销售量将快速上升。外资及合资强势品牌稳固占据城市市场后,营销重心开始大幅向农村倾斜。从价格结构看,外资品牌(高露洁、佳洁士、中华、黑人等)开始由高价位向低价位渗透,民族品牌(两面针、田七、黑妹、冷酸灵、蓝天等)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价位反攻。

三、产品趋向

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已经进入细分营销时代,产品多元化、多功能化是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国内习惯上将牙膏产品划分为普通牙膏、药物牙膏、中草药牙膏、脱敏牙膏四大类型。目前,就产品功效而言,洁白牙齿、气味适宜、有效防蛀、清洁牙齿依次为消费者关注的四大方面,城市消费者倾向于前两项,农村消费者更多关注后两项,需求差异较为明显。

四、价格体系

跨国企业向低端市场渗透,以打压二、三线竞争品牌生存空间。国内民族传统领军品牌与其它部分已有一定区域市场基础的二、三线品牌的牙膏产品,产品开始由低端向高端纵深挺进。 新锐外资品牌或国内市场新兴企业与产品,自始至终均以高价位产品盯牢部分细分市场与目标消费群。

五、品牌宣传

近年来,各主要口腔清洁用品生产企业都纷纷加大广告的投入。从媒体选择来看,国产品牌大部分相对比较集中在中央台,全国各省的投放面也相对松散,采取一网打尽的广告投放方式。外资品牌在广告投入和广告策划上都比国内品牌更胜一筹,中央、地方全面轰炸。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成为外资品牌吸引年轻消费者眼球的舞台,国内企业鲜有投入。软文广告也被部分牙膏产品(如黑妹、竹盐)娴熟运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竞争与银行业 篇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地对外放开, 国内银行的发展将面临着国际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而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所以银行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通过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发现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位置和薄弱环节, 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确定

(一) 评价方法的确立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维度相关性的大小对纬度进行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不同组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模型形式用向量表示为:X=A*F+ε

其中A是常数矩阵,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F是不可观测的向量, F称为X的公共因子;ε称为X的特殊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模型以F代替X, 从而达到简化变量维数的愿望。

(二) 评估指标的设计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 参照国内外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的方法, 从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持续发展性、金融创新性, 人力资源这五个方面, 秉承全面性、重要性、可得性的原则, 设计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指标如下:资产总额 (X1) 、存款总额 (X2) 、营业网点 (X3) 、净资产收益率 (X4) 、净利润增长率 (X5) 、成本收入比例 (X6) 、存贷款比例 (X7) 、不良贷款率 (X8) 、资本充足率 (X9) 、电子渠道替代率 (X10)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X11) 、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员工比重 (X12) 。

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本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 采用13家商业银行2012年的统计数据, 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估。

注:数据来源于各个银行2011年度报表

表1是本文据以研究的13家样本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正向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

(二) 因子分析的过程

首先运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通过因子分析法, 对标准化数据提取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 如表2所示。

选定特征值大于1作为公共因子, 可见有五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 则可提取五个公共因子, 这五个公共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94.043%。由此可以认为这五个因子基本上可以包括所有指标反映的内容, 符合选取标准。

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之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从表中可以得出, 第一因子在X7、X3和X2、X8、X1载荷较大, 可以概括为资产状况因子。第二因子在X5、X6和X9载荷较大, 可以概括为盈利性因子。第三因子在X4和X10载荷交大, 可以概括为持续发展性因子。第四个因子在X11上载荷较大, 可以概括为金融创新因子, 第五个因子在X12上载荷较大, 可以概括为人力资源因子。

根据因子得分矩阵, 得到各因子得分模型:

为了对所选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利用表4中的因子得分, 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求得各综合得分及排序。综合得分公式为:

计算得出反映商业银行绩效状况的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结果见表4。

(三) 实证结果的分析

1.就资产状况因子F1来看, 排名前四位的是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 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 存款总额都占有绝对优势。排名后三位的是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这三家银行的营业网点覆盖面较少, 存贷比偏高。股份制银行需增设营业网点, 继续增强其吸收存款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就盈利因子F2来看, 排名前四位的是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平分秋色。排名后三位的是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总体排名总体靠前, 但是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上升潜质。

3.就持续发展因子F3来看, 排名前三位的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 全部是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排名总体靠后, 其中招商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更是高达86.57%。电子银行的趋势不可避免, 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的提高既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 又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弥补了股份制银行网点较少的缺点, 是股金融份制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点。

Finance (Cumulativety NO.483) 4.就金融创新因子F4来看, 排名前四位的是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排名后三位的是农业银行, 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水平相当。农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力是四大国有银行中最低的, 浦发银行盈利主要源于其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的高低是金融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发展可以带动银行找到新的竞争点。

5.就人力资源因子F5来看, 排名前四位的是兴业银行, 光大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和浦发银行。而国有银行排名总体靠后。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 老员工较多。这一方面有着经验上的优势, 但在与时俱进, 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人才是各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人力资源是一个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银行应该积极引进新鲜血液, 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

6.最后看综合得分排名, 排名前四位的全部是四大国有银行。可见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明显强于股份制银行, 原因主要在于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优势。股份制银行中, 兴业银行, 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排名比较靠前, 这三家银行的竞争力较强主要体现在其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这几个方面。可见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的提高要继续在这些方面多做努力, 而四大国有银行如要继续保持其竞争力的优势地位, 也要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进行金融创新。

四、结束语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建立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对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2012年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影响上市银行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产状况因子、盈利因子、持续发展因子、金融创新因子和人力资源因子。通过分各个银行在各项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 找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有利于银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竞争力。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 从而找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有利于银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法,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

参考文献

[1]罗平.银行业评级方法:综述与监管借鉴[J].中国金融, 2008 (23) .

[2]赵彦云.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运用研究[J].金融研究, 2000 (8) .

[3]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8

笔者作为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人员, 在工作的过程中日益体会到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从银行内部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都已经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经营环境, 各种风险蜂拥而至, 注定了我国商业银行必将加入到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当中去, 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 我国商业银行所涉及的市场经济就离不开竞争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改变经营服务理念, 加快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使得银行的产品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和多元性, 以更具备科学、有效、积极的战略策略来不断培育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为更大开放, 更大竞争的全面竞争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概述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属于市场金融的范畴, 银行间的竞争体现了追求质性发展与量性发展的协调统一。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发展上的重要体现。为了夺取竞争胜利, 各竞争主体对金融商品和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使得银行间的竞争过程表现为一个周期性的动态过程。与市场金融一样, 商业银行竞争本身是中性的, 具有任何竞争经济制度下的一般性, 具有它的特殊性, 即必须与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相结合, 受该社会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影响。商业银行竞争是市场金融的一个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 市场金融体制的基本点,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在市场金融处于核心地位。作为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竞争来说, 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体系, 主要有两大类要素:一是结构性要素。显性构件与隐性构件的总称。其中, 显性构件主要包含了竞争主体结构要素, 竞争客体结构要素, 竞争空间结构要素, 时间结构要素。隐性构件主要指竞争规则和竞争文化以及竞争观念。二是功能性要素:商业银行竞争系统的功能性要素包括诸多有机联系的方面, 主要有竞争力量、竞争规律和竞争机制等三大要素。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要素之一的竞争力, 可以说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因而, 应该对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合适的评价与衡量。一般来说, 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与衡量指标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环境支持能力。反映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指标, 反映城市人口规模及其构成指标, 反映城市经济结构及服务功能水平指标, 反映城市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和邮电、信息业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二是商业银行自有竞争能力。盈利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 流动性指标。三是国际渗透能力。反映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 商业银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现状还具有较大的问题。从资本分析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远不如外资银行的经济实力, 筹融资与外资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盈利方面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比较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财务指标比较看,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需进一步地调整来保证银行的安全。应该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以及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过程中, 我们都应该看到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比如说,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是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健全的经营管理体制, 但是, 它们的竞争劣势是在中国缺少足够的营业网点等。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有很多竞争劣势, 比如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实力不强, 金融资产相对规模不大, 人均指标低。资本充足率低下, 抗风险能力弱。效益水平低下;竞争手段落后,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意识不强, 非价格竞争弱, 银行间竞争处于一种比较低的水平;竞争主体活力不足,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垄断力量较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竞争的企业基础薄弱, 企业状况不能强有力支撑银行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 成为银行竞争力成长的主要阻力因素;竞争机制不够完善, 银行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金融竞争立法滞后, 人才机制僵化,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应有超然的独立地位未能建立、金融监管存有不足地方。因而, 我们要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劣势, 并合理应用银行的竞争优势, 比如说, 我国商业银行具有更为坚实的政府基础, 与国内客户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等, 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网络系统等。然后, 结合以下几种措施来着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改变现有的竞争状况。具体来说:

第一, 我国商业银行要按照国际惯例经营发展, 提高资本充足率, 确保银行稳健经营。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资本数量提高资本充足率, 即实施分子策略, 壮大核心资本实力。银行还可以实施分母策略, 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维护公众信心, 防范银行风险。鉴于商业银行是具有经营风险的企业,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识别水平、风险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因而,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强化风险管理, 提高资产质量, 对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要做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虚心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来强化风险管理。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快产品创新, 拓宽业务渠道, 开展组织创新, 提高运行效率,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来切实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第二, 我国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外资银行的经营战略, 做到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应用, 重组业务流程,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体系, 更好的适应来自客户的需求, 迎接来自同行业竞争的全新挑战。严格执行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资本要求方面的相关规定, 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做到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监管原则、信贷客户监管原则、信贷内部稽审制度等要符合国际上的统一要求, 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银行还要意识到那些无形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 因为它们往往决定了银行竞争的成败与否。因而, 银行要积极倡导效益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落后的经营观念, 以全新的体制来塑造效益第一, 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此外, 银行要重视人才管理和培养, 加强与外资银行在产品, 不良资产处置以及内部重组顾问方面的合作, 并借鉴国外先进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方法, 创建适合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 利用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和科学的激励约束体制来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

第三, 由于商业银行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 因而, 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就应该根据市场秩序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来选择合适的商业银行竞争政策, 使得银行政策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和抑制功能, 进一步推进、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确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关系, 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又要适应本国金融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要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立法进程。在选择竞争模式的时候,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金融竞争的积极作用, 根据不同的规模经济效益、组合经济效益及技术进步与创新等因素来有意识的选择。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可选择的竞争模式有:完全竞争模式、效率竞争模式、自由竞争模式、寡头竞争模式。在选取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完全竞争模式不可取, 因为它使得竞争失去了客观存在的动态性质和刺激作用, 无法实际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寡头竞争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资源的市场配置方面也不是最优, 所以它不是一种很理想的竞争模式。垄断竞争模式与社会主义性质所要求的特殊制约因素不符, 也不是最佳竞争模式。因而,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的竞争模式应该是效率竞争模式, 它是建立在经济效率提高基础上的, 对刺激其它竞争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是有积极作用。此外, 银行还应该优化竞争环境, 使得经济环境优化, 促进竞争环境均等化, 优化银行竞争制度环境, 并认真分析识别竞争对手, 能够有效分清直接竞争对手, 相关竞争对手以及隐形竞争对手, 限制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 促进金融创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银行竞争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志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刍议——基于成本—收益权衡的经济学解读[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

[2].吉恩·德米内, 约瑟夫·F·比萨达, 资产负债管理———价值创造与风险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3].李元旭, 黄岩, 张向著.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 2000

[4].张勇, 周琼, 王静.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 2006

[5].赵瑞红.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评析与构建[J].统计与决策, 2002

竞争与银行业 篇9

一、农村合作银行的地位

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 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在经济较发达, 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 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的县市, 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农村合作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因此具有比农村信用社更强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 目前在农村金融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在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以及自身盈利中找到平衡点, 就需要深入挖掘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及特征

1. 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农村合作银行在市场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农村金融机构相比, 所具有的独特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及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为所辖地区居民提供比其竞争对手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服务, 为农村合作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 进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以下特征。首先, 既然是核心竞争力, 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其它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模仿的独特性。其次, 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存在政府、农村以及中小企业等多个要素, 系统中任何要素出现问题, 将会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 核心竞争力不是几个要素简单的累加和堆积, 而是各要素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再其次, 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区域性, 呈现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

三、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 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其中战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农村合作银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 因此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中区位因素占了重要的地位。在农村金融机构中,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规模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 基本没有是否盈利的压力。作为规模较小又自负盈亏的农村合作银行最主要优势则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产品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因此, 区位优势、业务拓展优势和营销优势是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3个支柱。农村金融市场既充满机遇又变化迅速。农村合作银行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地开发出针对所在区域客户的新的产品, 所以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力的关键。任何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区位优势、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的发挥。无论是银行的发展战略还是组织管理系统, 无疑有离不开银行的领导者—银行家能力这一关键要素。没有优秀的银行家, 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组织管理系统成为空谈, 或者混乱不堪。所以, 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概括为以创新能力为中心, 以区位优势、产品优势、营销优势为支撑, 以组织管理为纽带, 以银行家的领导能力为源头, 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共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能力系统。

四、提升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 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银行家。

银行家主要指银行的经营管理者, 具体就是指银行的干部或者高层管理者。企业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企业家长远谋略, 作为企业的银行也是如此。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处于积极探索改革方向的重要时期, 银行家的创造性工作对于整个银行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而这种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内外部环境构成。首先, 银行家的思想先进与否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快慢。当今农村合作银行处于改革的关键期, 银行家能否正确分析所处的优劣势的基础上, 找准市场定位, 发挥其区域优势决定着农村合作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银行家先进的思想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创新能力, 如果一个银行的行长是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的, 那么这个银行的员工创新积极性就容易被激发, 整个银行的业务领域会扩大或是业务会更人性化, 这样对银行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比如招商银行在其行长马蔚华的带领下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冲击, 在银行业率先推出了“一卡通”、“一网通”等知名金融品牌, 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这次革命性的变革, 不仅使商业银行获得盈利还使商业银行树立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社会形象。

培养德才兼备的银行家, 农村合作银行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银行家, 银行负责培训人员初选或确定报名范围, 高校负责培训, 培训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授课地点、学制和费用等由双方根据需求确定。除此之外, 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机制, 通过业绩从内部培养银行所需的银行家。

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升银行的创新能力。

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合作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 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与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尽管农村合作银行具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优势, 但储蓄卡业务起步较晚, 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弱。因此拓展适合客户的业务对于农村合作银行来说迫在眉睫。农村合作银行应做好中长期业务创新规划, 全面实施业务创新战略, 力求以快制慢, 以质取胜;要强化科技的支撑力来寻求自己的突破点, 加快自动转账、信用卡、网上银行等高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业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 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以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体系。

3. 找准市场定位, 发挥区位优势、业务拓展优势及营销优势。

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是服务“三农”为主, 兼顾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因此, 农村合作银行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金融业务发展的空间的同时, 也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确定重点服务对象。目前, 在完善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农村金融面临的信用环境有其特殊性并且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信誉度不高, 风险较大。因此, 要挖掘和培养并保持优质客户, 淘汰劣质客户, 充分估计风险, 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收益最大化, 加快业务拓展步伐, 办出自己的特色业务。根据农村合作银行自身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抓小放大”的经营理念, 积极开展零售业务, 争取零售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对中小企业开展资金需求情况调查, 信贷资金上做到合理安排, 把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良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根据企业的资产及经营情况确定一定的额度, 尽最大可能保证其对资金的需求。三是巩固现有市场, 发挥点多、面广、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推动农村信用向前发展, 在信用等级评定的范围内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全面开展农户联保贷款, 较好地解决了“三农”贷款难的问题, 有力地支持了可地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 努力拓展新的业务同时传统业务不能丢。四是下大力气解决经营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五是应对竞争对手要发挥比较优势, 知己知彼, 不断调整策略, 改进工作。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竞争与银行业 篇10

按照十七大提升保险行业竞争力的要求,保险公司也必须要强炼内功加强保险企业的核心工作——对可保风险的判断与选择能力,大力提高自身的经营与管理风险的能力。而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风险的核心是以识别、控制和把握标的风险为特点的核保基础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加强保险公司的核保管理工作。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现场核保人制度。

二、核保流程和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内容

(一)保险公司现行的核保流程

核保流程是保险公司保险经营的核心流程之一,掌控流程环节对于公司整体风险选择能力的管理与改善是非常关键的。核保基础流程通常如下:接受投保申请-->风险调查与评估-->承保决策-->复核签发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变更-->保险合同的解除。

在核保基础流程中最具核保基础及专业技术含量的是在风险调查与评估阶段。然而,现阶段国内保险公司核保管理通行的做法就是通过没有严格或专业的风险调查与评估,只让核保人根据投保申请内容得出对标的风险状况总的评价,加上凭借个人经验做出承保决策。这是很不科学及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传统的分类指导专业化型的核保管理流程。因为由于每个风险标的都是不一样,科学又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总是不断涌现,凭经验往往都是靠不住的、不科学的,因此必须经过实地调查才能做出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决策。要保证实地调查的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去规范、约束现场调查人员,同时让他们去判断承保条件与风险状况是否适应或匹配。这样放手让现场调查人员去核保,他们就是实际上的现场核保人。

(二)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内容

现场核保人制度是指将传统的核保流程“投保申请-->风险调查及评估-->承保决策-->复核签发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变更-->保险合同的解除”,改变为“(投保申请)风险调查及评估-->承保决策-->复核签发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变更-->保险合同的解除”核保流程,强调风险调查及评估的基础性及重要性,设立现场核保人对保险标的风险进行现场调查及评估。

现场核保人根据风险评估要求及指引对标的风险评估结果,参考投保人提供的以往损失记录,结合公司风险管理档案中的保险公司专业研究记录、以往类似标的及行业性记录、保险同业的经营记录资料等审核保险责任范围、保险金额(限额)、费率、免赔额度、缴费方式、费用等承保条件,做出科学承保决策,并做好决策记录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通过相应的组织、控制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制度,以确保保险公司核保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

(三)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实施,保险公司建立起以经现场核保人风险评估得来的企业风险状况数据及今后的理赔数据的数据库,以精算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创建一套企业风险评估体系,以此给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提高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率和贡献度。

其次,通过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实施,保险公司利用创建的一套企业风险评估体系,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历史灾害数据进一步细化业务政策,根据公司自身的财务和经营能力、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经营状况及市场情况,确定核保策略,从核保基础管理的源头保证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盈利提升能力,为进而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的组织—基于案例分析

首先明确现场核保人岗位职责:

1、协助制定并落实公司核保方面的政策、制度及实施细则,协助编写公司保险业务流程并监督落实;

2、组织调查投保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风险查勘和风险评估,审核确定承保条件及价格,协助落实再保合同的安排;

3、审批权限内的核保业务,提出明确意见或上报承保资料;

4、监督、指导、考核下级核保人员的核保工作,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并参与核保培训工作;

5、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为销售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6、参与编制保险新条款,参与新险种的开发与推广和保险单证的设计与现有保险条款的修订工作;

7、协助和指导业务数据统计,参与有关电脑业务系统的开发;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其次要从公司内部选拔和从外部招聘现场核保人,保证现场核保人的技能要求是全面的、专业的。最基本的技能有财务技能、驾驶技能、保险专业技能、各大行业的风险评估技能、归纳演绎技能、计算机技能、沟通技能等。最好是集经济师、工程师、工作多年以上的、性格外向的复合型人才为宜。

以某合资保险公司要求现场核保人资格为例:

其岗位要求如下:1、国家正规大学全日制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掌握财产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和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相关理论与实务操作有一定的研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原理,掌握核赔、再保等相关领域的业务流程和专业知识;3、从事财产保险相关工作三年以上;4、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对于现场核保人要求最重要的基础的工作是风险评估部分,必须切实根据风险评估要求及指引做好保险标的风险评估,夯实核保基础工作:

以财产保险为例,承保前,应根据所有的材料,实地查勘投保单位的周围环境、防灾措施、风险管理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财产保险的风险评估要求及指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明保险财产的占用性质,以便弄清可能存在的风险;查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及所使用的材料,确定建筑物等级;查清建筑物建造时间、建造质量、使用年限以及是否属于危险建筑;查清机器设备的座落位置,流动资产中存货存放地点;查清仓储物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存放标准,危险品存放地点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了解地域范围情况。

(3)了解防灾安全设施。查清供电、供热、供气、供油等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查清安全设施器材是否齐备有效,安全组织制度是否健全等。

(4)了解财产保险以往的损失情况。

(5)了解被保险人的道德情况。(6)划分危险单位。

(7)分析最大可能损失等。

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之后,要填具风险评估表或核保问卷,现场核保人再以此填写风险评估报告(案例)。

案例:东方木器制品厂,乡镇企业,要保总保险金额1000万,其中存货800万。现场核保纪要:

1、每个门口都有灭火器,合格期限以内;厂内每隔50米就有消防栓,消防栓供水正常。

2、留有消防安全通道,可以直达每幢建筑。

3、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都超过10米,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堆放有序。

4、烘房能源由电力供应,里面电风扇、电动机、配电柜等设施线路未老化,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5、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每天都有三人以上在工厂值班;禁止明火规定,不准吸烟规定,并有经济惩罚规定。

6、工厂周围环境良好,四周无企业,东面临河、西面靠河,南北两面围墙

7、新标准厂房,消防合格验收。

8、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仓库、生产车间,危险单位划分后,最大可能损失估计为R M B 3 0 0万。

9、以往8年无损失记录。

10、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符合现代财产管理制度,近8年毛利润率15%左右。

财产保险核保决策记录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

2、保险标的现场草图:包括画出消防通道、各仓库堆放物品分布状况等,四周环境等。

3、投保人书面提供的确认的以往损失记录。

4,本保险公司及其它保险公司以往承保同样标的情况。

5、保险标的该项行业自身的风险记录。

6、核保结论:盗窃风险低、水险风险低、道德风险低,由于属火灾高风险行业,建议按行业标准费率承保,并设置较高免赔额。

四、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的控制

从管理上要保证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到位。

根据管理学中的责任原理,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现场核保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首先,明确每个现场核保人的职责,并保证他们工作的独立性。

其次,职位设计和权限授予要合理,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及给予足够的利益,并保证现场核保人通过考核及培训有合格的能力。其中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如图4.1所示,权限、利益、能力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其中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应使得工作富挑战性,从而促使现场核保人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遇难题会积极主动与上级核保部门沟通汇报,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做好核保工作的动力。

再次,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做到严格奖惩,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参照责任原理,现场核保人制度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现场核保人定期分险种对本单位经过现场核保通过的保单的出险率、赔付率、承保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每季至少向上级核保部门提交报告,分析自己本阶段现场核保情况。

2、上级核保部门对现场核保人授权范围内业务出险率、赔付率考核。如果连续两个季度上述指标都高于全辖平均水平或本单位上两年同期平均水平,则降低授权标准。

3、抽查授权范围内业务承保质量。上级核保部门每季对各现场核保人的保单、风险评估材料等风险管理档案进行抽查打分,对风险调查报告、投保单、保险单等进行规范性检查,以备年终考核。

4、风险管理档案正规化。上级核保部门每季进行检查,并且登记好检查纪要,纪要主要内容是风险管理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装订的规范性、存档和调阅制度性及落实情况。

5、根据理赔案例复查现场核保的质量。上级核保公司根据客户服务中心或理赔中心反馈的信息,针对性进行复查,一旦复查发现是现场核保人渎职行为的,予以解聘直至通报开除。

6、上级核保部门对全年考核优秀的单位,下年度核保授权标准提升一档。全年综合考核成绩名列前三名的现场核保人给予年收入5%,3%,1%的奖励。

五、我国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国内保险公司都形成了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核保管理及风险评估体系,细节上各有特点,有的保险公司对重点大客户主要通过聘请风险评估专家或公估人为其作风险评估,有的保险公司只是下面有的分支机构通过成立自己专门的风险调查部门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该项服务。

但是,由于不是总公司的统一安排,没有相应的专家库和数据库的全面的技术支撑、专家支撑,再加上没有配备最强的骨干及经费等人力物力,导致实施起来出现许多问题。

其一,做出的风险评估及核保决策往往不是专业化的理想状态,只是因为客户有需求或为了争取客户,才做出的一种姿态性的风险评估工作,对客户的风险管理的指导达不到最优。

其二,由于保险公司没有将现场核保纳入管理体系,也没有形成制度,风险调查部门及核保部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两个部门形似重叠,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有些风险评估报告粗制滥造没有给予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风险管理上的理想的参考建议,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服务专业化的社会上知名度及美誉度就无法得到企业客户的推广。

六、完善我国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建议

只有实施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产保险具有了一定规模的财产保险公司才有实施现场核保人制度的基础。现场核保人制度应该建立在财产保险公司对核保人员的条线垂直管理上,工资及绩效由总公司及上级公司统一调配,尽量不受基层公司业务人员等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现场核保人的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实事求是,核保决策最大化的科学合理。另外,应该把人为风险,社会经济风险,国家法律法规风险,环保风险都将纳入企业风险评估体系考察。如果现场核保人制度实施成功,伴随中国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民营及外资企业的洪潮,一套科学合理、对核保具备指导意义的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指日可待,财产保险市场也将更加保持健康、繁荣,财产保险公司的行业竞争力也将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洪涛、王良, 保险核保与理赔.中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 .

[3]、吴定富, 发展中特色的保险业.中金融, 2007.11.20.

[4]、胡锦涛, 中共产党第十七次全代表大会报告, 2007.10.15.

[5]、务院, 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2006]23号, 2006.6.15.

上一篇:台湾人看大陆下一篇: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