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2024-05-25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通用11篇)

篇1: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积累运用】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尊君在不()..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 5

(1)舍 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2)不 尊君在不()不一状()(3)是 则是无信()是知也()(4)若 未若柳絮因风起()坊若者()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尊君在不? ...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合作探究】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精读精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 5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词语: 日中: 舍去: 无礼: 引之:

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5.“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6.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7.元方入门之后,友人会怎样?

【主题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主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窘迫)。

1.标题是选用文中谁的话?其中“了了”是什么意思?

/ 5

2.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什么?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大未必佳(大:

(2)韪大踧踖)))

(大:

(3)人以其语语之(语:(4)诣门者(诣:

语:))(5)奕世为通好(奕世:

(6)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4.译文:(1)莫不奇之。)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5.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6.孔融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7.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能力提升】

1、名句填空

(1)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2)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名著阅读

(1)《三国演义》中,“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 5

(2)《水浒传》中,“浑身雪练也一身白肉,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 5

篇2: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总编号:NO.6 七年级语文组

刘均卓

任晓丽

何峥

备课组长:任晓丽

主备人:刘均卓

审批:

咏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累积常见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学习难点:文中两个比喻的比较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义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作者,朝宋彭城人(现江苏徐州),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自读教材:(结合注释,完成下列小题,时间3分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骤()絮()奕()韫()......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内集: ⑵讲论文义: ......⑶俄而: ⑷差可拟: .....⑸未若: ⑹因: ...

三、小组交流,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

1、⑴朗读课文,同学评议。⑵小组齐读。

2、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8分钟)

3、翻译词句: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4、翻译全文(提示:组内合作,共同完成翻译,要求文白对照,字字落实。)

5、再次朗读(提示: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四、交流展示(10分钟)

⑴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⑵“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⑶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五、当堂反馈(5分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兄女曰:“。” 公大笑乐。

2、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3、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

答:

六、总结提升(5分钟)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累积常见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感悟古人的智慧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一、预习检测 解释加点字

⑴期行:

⑵期日中: .....⑶舍去: ⑷乃至: ....⑸尊君在否: ⑹相委而去: ..⑺下车引之: ⑻入门不顾: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⑴朗读课文,同学评议。⑵齐读。

2、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3、翻译词句:

⑴待君久不至,已去。⑵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翻译全文

5、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0分钟)

1、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主要人物有几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

2、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4、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

5、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四、当堂反馈(8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⑴尊君在否()

友人惭()

..2语段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五、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篇3:《世说新语》两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从伯王导出于政事需要结援太尉郗鉴,郗氏遂以婚姻固结王导,遣门生前往求婚。来人一一察看王家子弟,看罢向郗鉴回禀说:“王家的男儿长得都不错,但一听到是郗公择婿,便忸怩作态,紧张起来,唯独一人仍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吃东西,仿佛听而不闻,毫不介意。”郗鉴听了说道:“此人正是我的女婿。”访之,乃羲之也,于是以女妻之。

【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用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篇4: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预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

2、掌握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道韫 陈寔 尊君在不

3、《咏雪》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3、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5、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1、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2、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3、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解释加粗的词: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

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撒盐空中差可拟()()

2、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水很活泼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对,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对:“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别人看懂,□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这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天天一脸不解,问:“为什么?”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对于“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活泼”,刻画的是水的泼动 C.“水很活泼”不规范

D.“水很活泼”是作者的心情的反映

2.“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这句话意思是()A.“水很活泼”就是一句诗 B.“水很活泼”诗意还不够浓 C.“水很活泼”是散文的语言

D.“水很活泼”形象、生动、有创意

3.“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我”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事情很复杂 B.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是病句

C.书本上没有这样的句子 D.保住考试的好成绩 4.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5.“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回归到何处恰当?

答: 6.文中有两处“□”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A.既……又

B.不但……而且 C.又……又

D.并……并

7.文中有一处画波纹线“

篇5:12《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课型:新授 制作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日期:__ 第8周第2课时 制作人:李德法 班级:___姓名:___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掌握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

2、概括文中无弈女和元方的事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3、颂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起事。《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1、学生自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注音:

谢太傅

何所似

差可拟

无奕女

尊君在不

2、疏通文义

(1)解释:

俄而

欣然

未若 期行

乃至

因风起

相委而去

(2)翻译: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____ _______小说的代表作.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的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何不同?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5、“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的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6、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咏雪》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2、《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3、《陈太丘与友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从文中的小人物身上你感悟到了一种怎样的心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可不可以整理一段小文字?

初一语文教学学案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课型:新授 制作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日期:__ 第8周第3课时 制作人:李德法 班级:___姓名:___ 学习目标:

1、巩固学习上一堂课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文言词句; 学习重点:

2、在练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何所似.()..差可拟.()..无奕.女()尊君在不.()..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尊君在不.?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三、用文中的词句填空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指出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六、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____ _______小说的代表作.2、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3、《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4、为什么 “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参考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到:“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快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答案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去:离开。乃:才

5、期:约定。委:舍弃

6、引:拉。顾:回头看

7、“不”通“否”

8、集:集会

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篇6:七年语文上 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难点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

咏 雪

课前预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骤 ..③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课文研讨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好?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陈太丘与友期

课前预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去后乃至 .②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 .④入门不顾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③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课文研讨

1、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拓展延伸

1.请写出四句有关“雪”的诗句

篇7:《世说新语》两则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继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②藉卉:坐在草地上。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④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译:

可至作楚囚相对!

译:

2,请找出描写周侯和王丞相神情的语句。

3短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

4,士族们面对现实形成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呢?

5,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元帝的侍从官。②幽、厉之君:“厉”指周厉王,是西周时代的君主,在位时暴虐无道,滥施杀伐,最终被国人流放。“幽”指周幽王,是厉王的孙子,在位时宠幸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后来外族入侵,他被杀死。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1,“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京房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京房劝谏很善于抓住时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

3,京房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对君主劝谏的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4,“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这句话道出了怎样的问题?

5,“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1)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禾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2)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2,周侯:“坐而叹”“相视流泪”;王丞相:“愀然变色”。

3,通过描绘过江诸人在新亭饮宴的场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们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

4,一种是感伤颓废,以周侯为代表;一种是慷慨陈词,奋发图强。表现了爱国思想,以王丞相为代表。

5,运用含蓄简洁、精练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周侯的庸懦颓废,王丞相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和一句话来表现的。生动传神,精练扼要。

1,引出议论的话题,为劝谏作准备。

2,论事时趁机提出问题,在汉元帝回答“岂知不忠而任之”时,抓住机会借幽、厉二君之亡来向汉元帝进谏。

3,希望君主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4,亡国之君昏庸,不了解自己的大臣,容易用错人。

篇8: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内集,儿女,俄而,欣然”等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 课时:2课时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第一课时 《咏雪》 【自学】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俄()而 骤()无奕()谢道韫()差可拟()3.看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内集()讲论文义()4.结合注视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自测】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自结】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

一、我是急先锋

1、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

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期

古:

今:

太丘舍去

古:

今:

下车引之

古:

今:

入门不顾

古:

5、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一、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2)家君:

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自测】

发挥想象,续故事

我来当作家。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自结】

【练习】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期.日中: 今:

3)尊君:()5.尊君在不: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五、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篇9:《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比不上柳絮乘着大风飘起。”太傅大笑,非常高兴。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芳:“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陈太丘的朋友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陈太丘的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径自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3.主题鉴赏: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通过写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对雪的比喻,表现了谢道韫突出的文采。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记叙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

1.《咏雪》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比不上柳絮乘着大风飘起。”太傅大笑,非常高兴。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芳:“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陈太丘的朋友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陈太丘的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径自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3.主题鉴赏: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通过写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对雪的比喻,表现了谢道韫突出的文采。

篇10:8、《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咏雪》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入: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善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七岁辨李的王戎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中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公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不上。

4、复述课文。先小组内复述,在推选一人在全班复述,其他同学补充。

三、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c.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教师小结过度]:

a.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b.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为了暗示,表明作者赞赏她的才华。(主题)c.“柳絮”一喻好,有意象,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还可用鹅毛、棉花、梨花等来比喻雪。

四、作业:朗读并背诵《咏雪》,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已学知识,进入《陈太丘与友期》的学习:

朗读《咏雪》,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分角色朗读。

2、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期行、舍去、乃至、在不、相委而去、引之不顾。补充注释:门外戏——游戏,玩耍。

3、口头翻译。

使用加字法、换字法;要弄清并补出省略成分。

三、自主、合作探究。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说“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

元方指出了父亲朋友的无信、无礼。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可自由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可能有点同学认为是元方的无礼,既然别人认错了,就应该给他机会改正,得饶人处且饶人。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元方是对的,对这样无信无礼的人就应该给他以教训。总之,学生应该明白做人要讲仁义礼智信的道理。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做法。

四、作业

篇11:《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猜谜语导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谜底:雪花)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1)介绍刘义庆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则是无信 :信用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上一篇:有关于水粉的解析及造句下一篇:宾馆申报三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