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2024-05-16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通用11篇)

篇1: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实施中,高中音乐课堂也逐步的将器乐引进了课堂教学。而民族器乐教学的引进,更是给学生更加充分的春天文化学习探究机会。通过器乐的引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于高中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隐玉人素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真正的将音乐知识加以运用,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但是在民族器乐引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与传统单一音乐课堂教学相碰撞的部分,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做到器乐教学的更好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表推进的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实施的意义分析及其具体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新课标改革 民族器乐教学 实践与探究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学生自主的进行实践和探究,进而在具体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而通过民族器乐教学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加与时俱进的自主探究机会,通过学生的实践获得对于传统音乐的感知和深入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鉴能力。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实施的意义分析

(一)新课标教育理念落实的需要

在新课标改革中,需要我们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进行实践,进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学习。而近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值得我们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通过民族器乐教学的引入,为学生们构建了更加广阔的自主探究平台与空间。

(二)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作为主导,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这对于音乐这类艺术学科的教学来说,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和创造构建了更大的阻碍和限制。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需要打破陈规,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来进行实践,进而更好的进行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和个人艺术素养的构建。

(三)学生个人音乐素养提升的需要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对于音乐课堂学习的需要不再仅仅是对于歌曲的学习和单纯的欣赏,而更多的是对于音乐拥有更加深入的鉴赏和专业的技巧的学习。而这些更加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进行深度的理解和领悟。器乐教学的引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革新的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和贯彻,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得到了不断地革新和改变。而民族器乐教学的引入,更是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感知和领悟,进而获得个人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的民族教学的深入呢?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阐述几个可选的策略:

(一)民族器乐教学中器乐的选择

民族器乐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存在很多常见的民族器乐,如古筝,二胡等等,也存在很多不太常见的器乐,如板胡,柳琴等等。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使器乐教学能够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就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器乐,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选择较为简易,容易快速上手的民族器乐,例如,二胡,葫芦丝,学生可以快速的得到反馈,而需要繁琐的前期准备,以保证学生不用拥有较为厚实的器乐基础也可以快速进行实践和探究。而对于较为深奥的器乐,可以由拥有基础的学生或是教师进行演示。

(二)创设多样化民族器乐教学模式

在民族器乐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自主的进行探究和思考,通过实践来对于民族器乐进行感知。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机会就需要教师进行教?W模式的革新和深化,以结合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民族器乐学习。例如,在学习琵琶相关的课程时,可以结合高中学生语文课程中学习到的琵琶行,引导学生进行背景的探究并加以讨论,进而获得琵琶背景的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构建高中民族器乐实践活动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来对于民族器乐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通过民主器乐实践活动的构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来运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民族器乐的教学更是需要学生能够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才可以得到更加深层次的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结合古琴的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于民族器乐得到了解,再通过实践对于器乐拥有更加深入的学习,进而获得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和鉴赏能力的构建。

本文在新课标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明确了当今高中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引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正确的器乐选择,高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器乐实践活动的构建,达到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民族器乐教学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娇然.新课标下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5.[2]谢莉.论新课标理念下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1).(作者单位:淄博中学)

篇2: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论文摘要: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篇3: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一、新课标下整合教材的尝试

1. 研究课标、对比教材, 察看不足

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人教版)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一步发展有叙述, 但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发展叙述很少, 教材的缺陷是: (1) 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叙述零散, 不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史实。 (2) 对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教材只提到“两座大山”, 但标题中又有“三座大山”, 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 (3) 教材中最大的问题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没有涉及, 留下空白。 (4) 该简略未简略。

2. 大胆编排、取舍教材, 选择教法

(举例如上) : (1) 补充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 (2) 补上本国封建势力这座大山的压制内容, 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3) 重点讲授解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这个问题。 (4) 全面讲授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及民族资本在旧中国的地位及作用, 使学生摆脱旧思维定势, 全面、客观、整体地理解在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3. 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应注意导入教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创意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利用网上查询、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强烈探索历史真相的渴望, 还可利用直观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利用数据转换成每一年的增长率, 按主要历史时期分期计算出当时几个重要阶段的年平均增长率, 然后用简明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给学生, 调动学生好奇心去思考当时工业发展时快时慢的原因,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察, 其落脚点大都在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 试题的答案渗透了大量引伸出的知识和观点,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学生的要求, 教师只有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对教材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掘, 把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 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和社会的挑战。

(1) 根据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提出的教学设想和思路是:“点、线、面”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加强型知识传授。“点”即基础知识, 没有这个“点”, 则学生学习成绩无疑于“缘木求鱼”。“线”即历史上类似点 (如事件的性质、时间、原因、结果等) 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线往往构成一个“专题性”课题, 这是现代高考试题的热点, 如土地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面”即点线组成的图形, 在历史课本中则表现为:同一问题的各种不同形式。点线结合而成的“面”, 可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做学生的心理教师。 (3)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等。 (4) 创新实验, 以学生为主体, 以“同样一节课, 我的学生更喜欢”为宗旨, 经常换“口味”组织教学。 (5) 注重教师的引导, 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题, 彼此交流探讨, 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学生雄辩的口才, 让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 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三、依托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1. 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考查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 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 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介绍, 后者却在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 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了解和高度概括, 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例如对“民主革命”这一概念的外延、内涵、属性关系、定义的讲述就属于这一类型。

2. 追根溯源, 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现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知识编排顺序等缘故, 有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得不够全面, 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分析原因。原因的分析可依据具体的历史事件, 首先确定是寻找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还是内因与外因。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内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 一般要看与该事件相关的根本矛盾;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与外因, 是影响事件发生的客观因素, 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去寻找, 其次再分析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内容。

3. 透过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本质。

历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 深入细致的分析,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定后, 出现外国资本主义对华输出增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现象, 揭示本质, 即帝国主义侵略才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永远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4. 挖掘思想教育素材,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 教材上体现思想教育的素材很多, 但大部分是隐性的, 这就要靠教师去挖掘,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时机实施, 但在教育过程中, 如果方法简单机械, 不仅收不到教学效果, 反而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 在确定某一历史事件为思想教育的素材, 拟定和实施思想教育时, 应注意把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作为载体, 以感情培养为目标, 例如, 爱国主义教育 (红军长征、郑和下西洋) 、情感培养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

篇4: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体会

高中历史教学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考的影响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导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点仍然普遍存在。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应当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大胆改革,探索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材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主体作用,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使得素质教育的宗旨得以贯彻和实施。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灌输教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也主要以讲授和回答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纯粹是一种机械性的教学方式。但在新课标的带动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课堂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鼓励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给予意见和指点,让他们能快乐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优化教学内容,营造精彩、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主要分为这几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化教学内容就成了实现这几大部分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死的、机械化的,学生在学习时只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课堂也会随之变得沉闷、无吸引力。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发现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优化和具体化,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述历史事件、人物。将教学内容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加强问题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提出问题,我们将这种做法称之为“问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以探索和实践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灵活的掌握与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应当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和肤浅,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难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学生对一历史问题进行评价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对历史现象、人物、思想和制度等相关信息的了解,并能对其做出判定。比如提出“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中国能否照搬美国的民主?”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会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问题尺度的把握,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此可见,在提问时不能总是针对少数几个学生,也不能总是提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四、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中的历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这个阶段,还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对教材进行挖掘,对学生实行生动、实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时,可以将国共两党的做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习,会使学生对共产党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相反,对国名当蒋介石的反动集团做法感到憎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一切拥护人民的、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人民必将拥护它;相反,背弃国家、民族,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人民必然憎恶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和行动上接纳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五、立足学生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标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在调动学生活动的意识方面有所增强。能够自觉的将其融入到教学评价体系当中。美中不足的是,有时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应当注意的是,教学评价不能只是片面的去追求学生的活动热情,而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能够反应学生的问题,且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功能、主体、内容和方法上。具体做法为:评价的功能应当侧重选拔转变为激励和发展;评价的主体应当多元化,由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家长的交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当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当腔调方式的多样化。总之,对评价的对象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尤其注重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环境下,教师应当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不断的深化和优化新课标的理念,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自我创新,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初探

篇5: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学反思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1 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2 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1.3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1 主动性学习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有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

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2.2 合作互动性学习

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还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进行。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来完成。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改进评价方式

3.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数学学习的定性评价要体现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既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也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定量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一张数学试卷、一个量化的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评价。从定量到定性,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数学教育评价的进步,是发

展性的优化评价。

3.2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接受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的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进行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篇6: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摘 要】音乐教育是高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但事实上,音乐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成为当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流行歌曲;方法与策略;心理特点

音乐,是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手段,罗曼罗兰说过,只有音乐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保存着艺术生命的鲜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人高尚优雅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如今高中的学生背负着高考压力,有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很容易忽略掉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教学相关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与改革,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兴趣,也会对其今后的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特征

想要对于高中的音乐教学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所教对象即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高中学生处于最有活力,经历最旺盛的青少年时期,此时的他们已经告别了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冲动的感性时期,而进入能够独立思考,对于所接触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理性判断的时期。在婴幼儿到高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地进步,生活的经历,老师家长的教育,通过外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知识,让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于音乐的独属于自己的欣赏态度,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反应,想要表达个性,表达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所以在音乐欣赏的时候,他们也更倾向于通俗流行的、感情强烈、具有强烈个性化标签的音乐作品,以往那些古典的、民俗的、表现宏大叙事主题等较为严肃传统的音乐逐渐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一方面,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高考的竞争压力,繁重的作业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课堂上走神,甚至许多学生会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方面,由于高考成绩不包括对音乐素质的考察,所以高中音乐老师没有升学率的压力,对于学生的音乐教学只是敷衍了事,不会去专心钻研。此外,高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也存在很大缺陷,不仅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所教音乐也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于音乐的需求。形成高中学生既喜欢听音乐,又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悖论。

三、音乐教学的课程特点

高中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时,想要更加合理有效,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1.给高中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

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在一本音乐教科书里,没有给学生太大的想象空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不要千篇一律,应当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和兴趣爱好。

2.学生应当有一定的音乐鉴别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应当是开放性的,吸纳性的接受表达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而不拘泥于某几种音乐,这样学生才能欣赏到不同的音乐作品,并通过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鉴别出好的,能够净化人心的音乐。

3.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期,已经具备能够独立思考,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所以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拓展性能力的提升,即提升他们的音乐文化修养。

4.音乐课程要多元化,国际化

高中音乐课程在设置的时候,不要只选择国内的音乐作品,而应当接触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经典音乐。音乐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音乐,就能够加深对于这个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能让学生有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音乐在世界音乐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能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方法

新课标要求中提到,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并注重音乐在实践中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时,应该依照此要求进行方法与策略的改进。

1.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以往,学生普遍反映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方法,同时辅以各种新兴的多媒体高科技教学手段,以此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不要只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还可以联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音乐资源更加丰富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发达的媒介技术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球村”,各种信息,各种资源都唾手可得,音乐资源也比以前要丰富许多。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便捷快速的媒介技术,在教学时展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音乐作品,音乐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进行音乐的自主性学习,拓展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3.建立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往的音乐教学通常采取的是单向的传播方式,老师一直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并不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会使师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建立起一种平等平和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的标准来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素养方面更好的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祖旭东.改变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用音乐净化学生心灵[J].新课程,2013(8):144

[2]王燕.有关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3(1):87

篇7: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关注,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地理作为高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 在新课标下, 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 地理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学习, 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地理偏向理科, 对于文科生而言, 难免会有挑战。因此, 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知识点巧妙转变为易理解的知识, 让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 这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 学生在下面听, 学生很难参与教学,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 所以, 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 无法进行自我思考, 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当存在问题时, 多数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另外, 在课堂上, 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枯燥无味, 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开展教学活动, 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方法很多, 教师可采用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 或是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等。在吸引学生的众多方法中, 情境法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教师创造出一个情境,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将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 运用到课堂上, 采用地理知识对这些常见事物、现象做解释, 让学生相互讨论, 各抒己见, 这样课堂气氛立即变得活跃起来。例如, 在上地理课之前, 教师可开展地理信息发布会, 在课程结束之后, 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地理学习小组,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属于情境创设。此外, 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营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 可通过视频、图片等来帮助自己理解知识, 这样即使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被吸引, 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采用情境法教学, 可使无聊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更重要的是, 学生能主动参与, 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地理教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二) 巧妙降低知识难度

对于多数文科生而言, 地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学科, 很多文科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 有些学生甚至是产生了要放弃地理学习的念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新课标下, 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 将地理知识理解难度降低, 让学生能透彻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标下,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教学目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 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组中互相讨论, 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再派出代表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 向全班同学汇报。在听完学生的汇报之后,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即使学生出现错误, 教师也不可立刻否定, 更不可打击学生, 要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质疑。例如, 在学习天气系统中的冷锋和暖锋这一课程时,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观察两个锋面存在的差异, 然后再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奥秘, 这样学生便可掌握知识。

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把知识难度降低, 学生可更好地理解, 这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 而且可帮助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 与同学、教师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三) 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 地理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很多改动, 教师不可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因为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不管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哪些调整, 教师都要进行因材施教, 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除了丰富教材内容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和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绩, 必须要参与实践, 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 地理教师在备课时, 要增加实践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参与实践, 自己动手、动脑, 全面提高实践能力。例如, 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自己收集资料, 有条件的学生可制作成PPT, 交给老师, 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 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地理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在新课标指导下,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知识简易化,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确, 《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贵州教育》, 2010, 11

[2].姜红丽,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方法浅探》[J], 《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篇8: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51-0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的实施,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的内容和任务,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这是由情感的内涵、功能及语文学习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一、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和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消极被动的情感就会阻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丧失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语文成绩滑坡。

因此,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中教材中篇目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字句之间,融入感情。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帮助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感线索。通过对整篇文章情感线索的把握,引导学生对字句品读,从而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节中,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对话。达到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因此,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的教学和散文教学最适宜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

教学杜甫《蜀相》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是多么美好的景色,可是在这寂寞荒凉的地方,碧草春色为谁而绿,黄鹂好音有谁能听感物怀人之意渗透纸背。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寄寓于其中的深情。从具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到了“亲朋无一字”,自己又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困窘处境,诗人仍然能以“有孤舟”自慰,而他更关心的则是“戎马关山北”的时局。通过解读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细细体验诗人那种飘零孤苦仍不忘国事的令人景仰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注重情感体验的教学,更易于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思想教育。

2、因文解道,感悟人生

语文学科的人格教育是隐形的道德教育,其内容必须从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挖掘、提炼,并随教学运转过程点滴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得共鸣、获启示,并且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德行操守。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让学生感悟课文传递出来的信息,感悟文中的优美情思,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感情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文学作品,作家在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高尚情操,《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而坚定斗争的信念,《记念刘和珍》中宣泄着对黑暗社会的愤概与仇视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努力运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实感情,引导学生与高尚的灵魂对话,与智慧的生命碰撞,与丰富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人格就能日趋完善,从而成为不仅适应而且能够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一代新人。

4、合理评价,升华情感

在语文情感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修养,这样才能在上课的时候,调动学生的感情,营造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也激起自己的教学热情。

例如作品《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从江南的晚秋写到闽粤的暖冬,从鸟雀、冬雪写到读书,漫步郊外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在细碎的微微绵雨中,树林、村庄、远阜,这一切就好像是在画中一般。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的追求和向往。文章中无处不传递着那种闲适宁静的氛围。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之后逐个的让学生说说对文章的理解,探讨下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够有助于学生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学生总结之后,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灵活的将学生的理解和正确性的语言相结合。当然,老师评价的语言要富有诗意,这样能让学生享受其中,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丰富了积累语句丰富词汇,提高了表达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丰富自己情感,在学习的同时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以语文教学为媒介,在对学生情感关注的过程中,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达到形成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实现情感渗透,有各式各样的途径。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制定适合情感渗透的方法,不用过于刻意就能让学生融入到需要渗透的情感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最终达到对自我文学造诣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行为也会有差异。同时,它也会导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礼仪,以下简单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东西方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1.标准称谓:讲英语的人对这些家庭成员或亲属直呼其名,有些孩子甚至用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总之,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经常使用的称呼方式。但是,在汉语中,称呼长辈家庭成员或亲属的名字是犯忌的,不能直接用名字来称呼自己的祖父母、伯、叔、婶、姨。在称陌生人时,中国人常用“同志”、“师傅”、“小姐”、“先生”等称呼语,但在英语中,用来称呼陌生人的称呼语是很少的。

2.赞语与应答: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人们经常会听到妇女赞扬自己的丈夫工作多么地努力,在事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妇女也会夸奖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好,在做事情时如何积极主动等。而在中国,这样做会被认为爱炫耀自己。

3.社交礼仪:英语中的“please”比汉语中的“请”用得更经常,更广泛。如:下列例句中都含有“please”一词:“Sit down,pleas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the nearest bank”等。汉语中使用“请”相对来说就少一些了,像“尊姓大名”、“贵府”、“令堂”等,这些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尊敬。

4.禁忌:按照英语的文化习俗,任何涉及隐私或个人问题,都属于禁忌的范围,例如:年龄,收入,婚姻、政治、宗教信仰等都被认为是个人问题,不可谈论。因此,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记住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不要将这一做法照搬到英语中使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都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渗透中西方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交际冲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冲突

1 .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跨文化教学入手,通过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挖掘教材,精心备好课 ,通过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进行新课标英语必修3的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了解不同的西方节日,第二天进行5分钟的总结交流,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在课外阅读中。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简易读本,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等),同时,在闲暇之余,观看原声英文电影,看CCTV-9的英语节目等,提醒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留心积累有关中西方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三、结束语

篇10: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質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篇11:论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民族器乐教学

一、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受, 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音乐课在学生的眼中的地位, 不会超过主课, 更不会超过他们在学校外学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等所谓的专业课。对学生而言, 学校的音乐课是玩乐课、放松课, 是可上可不上的课。所以, 学生上课时非常不认真, 甚至在欣赏课上胡闹。学生在学校外面所学的专业课, 谱子是规范的, 谱例、术语和记号是准确完整的, 给他们的感觉是严谨、毫不含糊。所以, 学生学起来很认真, 很刻苦。谱例、术语和记号的完整, 能使学生对歌 (乐) 曲有直观和大致的了解, 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用眼睛直接可以观察到谱面的强弱和术语的清晰, 学生很自然就会有感情的流露。我们课本中的谱例不完整, 术语表达有误, 记号使用不规范, 直接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如果我们课本中使用的谱例完整、规范, 记号准确, 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态度。谱子这种客观存在的实物, 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漂亮和清新的。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可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喜欢学习。这是因为学生能看到谱面上的知识, 而且用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起知识来更容易, 教师的课也会更好上。否则, 我们的教育初衷是好的, 结果不会令人满意。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还给学生一种认认真真做事情的印象, 在学生当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进而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这门课程。

二、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有利于教师对整个乐曲的分析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讲课最头痛的是没有资料, 没有设备。现在很多学校给音乐教师配备了设备, 但又出现了资料不全的情况, 还是使得教师无法上好课。如欣赏课只给所要欣赏乐曲中的部分乐章、部分主题、部分段落、部分术语、个别的谱例记号, 这样不完整的谱子是没有说服力的。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见到乐谱, 第一步就是想要透彻地了解分析, 但不完整的乐谱浇灭了学生对本首乐曲的激情, 使得学生不再愿意学习。让学生喜欢乐曲, 让学生对所学的乐曲有个严谨的学习态度, 首先必须要给学生完整的乐谱, 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对乐谱、乐曲的感情投入的机会, 使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不然让学生分析乐曲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再说, 教师没有了完整的乐谱怎么教学生呢?现在我国大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有限的, 会唱歌对乐器基本不精通, 会乐器的对唱歌的正确发声基本不会, 这些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讲课时, 由于对音乐作品理解不透彻, 再加上音乐教材中没有完整的谱例和表情记号, 使得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 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总也说不到点子上,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收获。所以, 我们既不能把教师看成全才, 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 也要给教师提供更完整的曲谱。所以说, 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相当重要, 是教师对整首歌 (乐) 曲进行全面了解、理解、分析的前提, 也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

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由于没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前就无法更好地研究教材, 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 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补充。但这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偏远地区, 没有网络, 教师上网查资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大部分资料是来源于教师上大学时的教科书, 使得谱例的寻找相当困难。城市学校的教师虽上网方便, 但由于教学时间紧, 任务重, 使得教师来不及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存在查不到资料的可能, 这使得很多好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教学, 教师也只能无奈地放弃本次课的教学。因此, 音乐教材中具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是教师讲课生动、精彩、具有说服力的源泉。只有具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教师才能节省下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更好地进行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对乐谱资料的保存和收藏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小学生, 有部分学生半学期还没有读完, 音乐教材就破损了, 考试过后音乐教材就被随便丢弃了。整个中小学上下来, 音乐教材或被学生折了纸飞机, 或当作破烂纸卖掉了, 学生能将音乐教材保存好的, 很罕见, 更不用说能拿出课本来经常看一看了。由此可见, 音乐教材的保存情况令人堪忧。然后, 精美的音乐教材, 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对教师而言, 是一种财富, 是资料的来源地;对学生来说, 是知识的宝库, 是获得发展的奠基石, 因此它具有保存和收藏的价值。所以, 我由衷地希望音乐教材编写部门在编写教材时, 要保留完整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 从而使音乐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 有利于教师, 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方向上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摘要:在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上, 我国新课程改革施教区的学校, 有的使用的是中央教科所编辑的全国统一使用的音乐教材, 而有的则使用的是当地自己编辑的音乐教材。其中, 这些当地自己编辑的音乐教材在音乐欣赏这一环节中的谱例、术语和记号的完整性情况令人担忧。谱例、术语和记号的不完整, 既影响教师的教学, 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笔者现对此提出些建议, 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新教师培训报道下一篇:2016年仓库管理专业简历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