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高中生物新课标改革后,倡导要着重培育学生理性思维。不可否认,在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时,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高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思路及方式教学,严重制约学生深入思维的发展以及生物成绩的提高。因此,本文就结合新课标视角,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助力高中生物教师扭转低效的生物教学现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应用趣味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能力的指标之一,如何让学生喜欢动手,愿意动手,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生物学的学习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趋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应用趣味教学。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对材料的收集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样课前对材料的收集就显得很有意义。比如在讲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我们可以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些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物理模型,还比如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材料(包括彩纸、剪刀和描线笔等)。课前还可以收集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照片等。

二、课堂中的把握

1、巧设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引导方法,注意唤醒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的内容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题设计得比较新奇。如在进行新课标的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我们可以把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进行演示实验并提示①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②为什么有的食物放在食盐中保存的时间会更长些?③萎焉的萝卜放在水里又会变硬?

通过对上述生物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巧妙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多样性、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舞蹈女明星,拒接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给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到:“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你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吗?”学生可能回答不一,也可能答不正确,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时再由浅入深,深层次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这样学生听来饶有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插图、板画、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直观教具,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这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还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较难掌握的《细胞增殖》时,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细胞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的物理模型,可设计制作《细胞增殖》FLASH课件,因为本节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用普通的教学手段很抽象、很枯燥,根本无法直观地体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配合课本插图,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系统、直观、完整地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连贯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以诗词、成语、谚语和俗语,增强学生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课堂伊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可运用优美的古诗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和收集,并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必修2《遗传和变异》时,可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谚语和俗语来引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5、通过实验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制作好一片临时装片,自己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结构,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旋转前进的草履虫,自身的血细胞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迁移到有关知识上来,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想方设法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还应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细胞吸收水分的实验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完成。

三、课后培养学生的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可激发他们的兴趣。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建立生物实验园地,自办生物小专栏,开展生物小实验,开展研究性课题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到森林、农田等观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春宝谈初中生物学的兴趣教学。生物学教学,2003,(28):25

[2]林素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教育评论,1999(2):66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作者:左雪伟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生物新课标改革后,倡导要着重培育学生理性思维。不可否认,在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时,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高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思路及方式教学,严重制约学生深入思维的发展以及生物成绩的提高。因此,本文就结合新课标视角,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助力高中生物教师扭转低效的生物教学现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传统教学制度不断改进,如若依旧以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生物,则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生物学习诉求。所以,就需要广大生物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主体地位,并大力培养学生生物理性思维,增强其生物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在生物学习这方面取得更多的造诣,为日后深入学习生物奠定基础。

一、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分析

(一)关于新课标认知不到位

在新课标改革后,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理念及教学方法,结合各种各样的生物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在生物学习时的主人翁意识。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清楚认知新课标相关知识,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生物内容,不能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导致高中生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生物教学内容把握度不足

如果要想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关键任务在于透彻理解教材。但是,大多生物教师并未牢牢抓住教材这一条主线,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后,越来越多新鲜的要素进入了生物教材中,丰富了生物教学内容。但是,在很多生物教学眼中来看,这些生物内容极其抽象,操作性偏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持续增强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能和新课标内容相匹配,无法发挥教材的辅助作用 [1]。

(三)生物教学条件待完善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存在大量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辅助下,能够进一步扎实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掌握更多全新的生物技能。所以,生物教师应增加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比例,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及条件,加上教师理念刻板,导致一些生物实验不能按部就班地落实下去,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理性思维。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对策分析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活求知欲望

于高中生来讲,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智能远不如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深层次剖析生物知识。只有学生具有浓厚的生物兴趣,才能自主接受来自生物教师传授的生物内容,进而增强自身学习生物的动机。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巧妙设置教学情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在学成对生物知识产生了好奇心之际,无需教师强制性要求,便能自主地进入生物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是真正调动学生好奇心以及学习胃口的有效方式。

比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相关知识时,相关教学资料中详细地描绘了克里克以及沃森的研究过程,并逐渐地展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特色。当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点后,教师便应指导学生观察图文并茂的素材,使用简洁语言描绘DNA分子结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只是在故事内容中添加了附加性知识,仅能令学生初步了解知识“历史”,教学效率非常低,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但是,若能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热点问题营造教学情境,则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接触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创造问题情景“为什么通过DNA便能鉴定两个人是否属于亲子关系呢?”“亲子鉴定主要是鉴定人体内哪一种物质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影视剧之际,经常能看到“DNA鉴定”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好奇,所以便会跟随教师脚步深入学习下去。

(二)联系新旧知识,建构生物观念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技能互相碰撞。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不断更新,逐步獲得更多技能及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以及技能,营造心学习情境,这不仅能充实学生生物知识结构,又能令学生建构新观念,并且完善学生原有知识经验[2]。

比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后习题,并向学生提问“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什么?”“每一分子脱氧核苷酸都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用什么字母能表示碱基的种类?”。结合这些问题,,发挥有效的牵引作用,令学生充分回味生物知识。接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富兰克林和鲍林搭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使用已有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素材,应用手中模型元件展开联想,并建构DNA分子结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联系了新旧知识,还发散了生物思维,生物学习效率因此得以提高。

(三)教师有效引导,展现学生主体

学生主体依靠教指导到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全面将学生心理状态调节至最佳状态,全方位激活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学习生物学科,在课堂上需要通过推测、对比、数据归纳等多种方法营造情境,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各种事物,最终提高综合能力,丰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3]。

比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各个小组针对模型展开交流,并向学生发问“一条链与一条链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两条链是怎么联系在一起呢?”。通过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进一步展示查哥夫DNA碱基分析数据,再次提问“在DNA分子中,包含了多少种碱基?”“生物体内DNA含量具有什么特色?”。通过逐层提问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总结以及归纳DNA结构的特征,并反复思考,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在生物教学时,教师使用新教学方法讲解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进行转化与整理,将其变为生物教学课堂上的关键部分,与生物教学内容加以整合,生成各种各样的探究问题以及起义问题,能令学生生物思维始终维持在活跃的状态中,持续扩展生物知识及生物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

(四)联系生物实验,增强应用能力

生物实验是提升学生生物感性认知的一种高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所以,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应高效使用学校实验室,带领学生参加生物实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物实验有机整合,从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令学生意识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激活内心求知欲望,提高生物知识应用能力[4]。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学急需改革。随着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尽快适应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跟随生物教学改革趋势,改变生物教学理念,加强对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探索,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展开总结,进而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素质及能力,保证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子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分析[J].高考,2021(29):53-54.

[2]丁艳丽,吕美仙.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24-25.

[3]刘才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J].新课程,2021(36):195.

[4]田应战.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与策略分析[J].高考,2017(15):20.

作者:邱云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摘 要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几点理性思考。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生物教学 认识误区

1 思考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改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但可能会有每课必探之势,结果却事与愿违,主要表现在探究内容不适宜和探究活动过于形式化。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照着课本分组探究半天,问题提出一大串,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场面热闹。但这种形式其实是避重就轻,未解决实质问题,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同时高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是不适合进行探究的。如“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抽象概念,初中虽然已经学过,但贵州很多初中很少开设生物课,学生初中生物知识基础很差,教师如果让学生探究的话,收效不大。这种无基础知识的探究,纯属浪费时间,并且还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教师讲解时更加费力。另外,可能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探究学习,如“内环境”一节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1) 内环境有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2) 比较三种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功能是什么?(3) 内环境有什么作用?然后据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为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结果把探究学习演变为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探究。其实,探究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它与解答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甚至有时可能会出现放羊式探究。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省力的好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认为这样既可减轻教师讲的负担,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其实,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要求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也不是让学生成为脱掉了缰绳的野马任其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的教育过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意义有所削弱,其实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啦!

2 思考二:课堂教学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实践中,有的教师会对此产生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要了,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领会,免得课后评课落个传统式教学的评价。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的结果是教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主导地位大大削弱。主要表现包括:① 在课堂上都尽量做到少讲,最多讲10 min左右。如有次公开课某教师总共讲了11 min,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读理解。结果该说的不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② 教师讲得不透彻。有时候由于讨论的时间过长,并延伸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浪费时间,教师在探讨时对场面控制力不够。如,某教师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对愈伤组织的变化这一关键问题提得很少,致使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结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③ 课堂练习多。在很多公开课上,常常看到教师认为多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匆匆讲完就抛出大量练习题,而且在课件设计时,练习题多而不精简。

新课改课堂教学并不淡化教师的讲授,恰恰重视教师的传授,关键是怎样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决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对重点难点疑点要讲深讲透,又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方法,启发引导,讲学生所需,讲练结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应当强化。

3 思考三:课堂教学过于新潮而华而不实

贵州省全面推进新课改以来,黔南州广大教师在州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新的教法,举办了多次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交流会中发现一些教法盲目追求潮流,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主要表现包括:① “满堂灌”。如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教师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认为多提问就是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于是一节课提问几十次。提问时两眼只盯着学习优秀生……总之,这样的提问不仅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会钝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效率更低。② 在“小组讨论”秀。有的教师认为多让学生分组讨论,就是体现课标要求,不管有无必要都让学生讨论一番,以显示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性。结果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耽误了重点内容的教学。③ 各种“武功”汇集一堂。这是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流行病,想在一堂课上就把新课程精神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如“水平衡”教学中,其重点内容是“机体水如何保持平衡”。有教师随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安排分组讨论:肾脏、泌尿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尿液是怎样形成的?还用多媒体课件投影:肾脏的动态图,尿的形成动态图……这堂课的活动确实很全面,但仔细分析安排的讨论,有的不需要,有的跨度太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难度较大,学生事倍功半,还冲淡了课堂主要内容的教学。结果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性,关键是看“疗效”(课堂教学实效性)

4 思考四:随便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无论在优质课还是公开课评选中,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大教学信息量,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出现的问题包括:① 在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一节课从头到尾,没有板书,板书的内容都搬上了屏幕。教师只按课件顺序播放,学生犹如看了一场人生如梦的电影。这样的教学方式喧宾夺主。② 用课件取代生物实验。有些教师把一些实验操作也搬上屏幕,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甚至把实验操作的录像当成一节的内容,在必修三中表现更为突出。但学生只看不接触实物,没通过实际操作和感知,实验能力提高不显著。还有的教师在上课时用课件代替了师生活动。有些教师用课件代替讲解,没有提问和讨论,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无需反馈交流,教和学基本上由课件来完成。③ 滥用视听效果。有些教师在课件中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致使学生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辅助教学应该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应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阻碍师生的互动交流;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不能滥用视听效果,造成对教学效果的不良影响;制作创新型课件,选择适合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从只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发展、探索意识的增强并重;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整学习内容,减少传统的知识,增加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生物学习的兴趣;要抓住实质,领会其内涵,结合学生与教学实情,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规律,彻底走出生物新课改的认识误区。

作者:赵俊

上一篇: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医院人才继续医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