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研究计划1孟伟发过来的

2024-05-09

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研究计划1孟伟发过来的(精选2篇)

篇1: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研究计划1孟伟发过来的

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研究计划

一、背景及立项

(一)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评价弊端重重

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秀,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常。长期以来,重定量测试、轻定性评价;重考试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显性的常量、轻隐性的变量。这样,评价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评价中的失败者。英语学习更是如此,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

单一的量化评价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态的丰富性则泯灭其中。可以说,单一的量化评价“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种评价方式追求的是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试题的客观性和量化,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师生的主体性、需求和创造性由此被湮灭。

2、新的教学评价呈多元化趋势

既然传统教学评价已经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教学评价将逐步趋向多元化:

(1)评价标准的多元化。(2)评价对象的多元化。(3)评价者的多元化。(4)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5)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3、我县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

自2002年起,我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对于从小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的农村学生,必须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激励他们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学习就形成浓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能。

基于以上背景,我校决定在英语学科开展形成性(档案袋)评价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来分析农村小学当前的英语教学评价现状,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评价概念模糊,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

2、教学评价目标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

3、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仍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往往被前者取代。

4、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形式单一,评价者单一。

5、评价心态存在问题。被动接受外部评价,盲目相信分数指标,用两级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要么坏)通过课题研究旨在改变以上不良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评价、积极主动的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预期达到以下目的:

1、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系统设置。

2、有完善的评价机制。

3、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4、用多维度的评价代替单维度的评价。

5、用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代替评价结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中相关理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能力,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形成性评价的有关理论

形成性评价属于过程评价法,它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斯克里文。他强调评价的重要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在斯克里文之后,相当多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补充。

3、档案袋评价的有关理论(1)、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档案袋,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权威的定义是“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汇集。”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档案袋的第一功能:“袋”的功能──材料汇集;第二功能:显示过程的记录──在反思和鼓励中成长;第三功能:丰富的内容──综合性评价的依据。

(2)档案袋评价的理念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一评价理念就是档案袋评价的指导理念,是档案袋评价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能较好的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4、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任何一种评价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评价活动注意目的的设置。(2)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

(3)现实性。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在制作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收集上,不搞花架子。

(4)多元性。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使评价不再是完全由教师支配的过程。(5)易操作性。评价活动的开展应简单易行,便于学生掌握与操作,便于教师开展工作。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指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2、调查研究法

对实验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五、研究的步骤 1.早期准备阶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得失,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前期实施阶段

⑴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我校的“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课题研究实验,形成了实验指导小组——课题实施小组的一条龙管理体例,确保了实验的有效开展。

课题组组长:孟伟

实施小组:张丽娟

宣志英

田秀艳

彭艳凤

刘占国 我们实验小组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教育刊物,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提高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需要学习,要真正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基于以上两点,理论学习在本课题研究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学习:一是利用例会或学术沙龙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双周三下午);二是课题组老师必须每周看一篇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并要写下心得体会;三是定期进行相互听课的研讨活动(单周三下午),并定期整理总结课题材料,交流课题实施体会。

每学期开始,实验教师拟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学期过程中,完成“四个一”任务(一份专题研究方案,一份研究教案,一节研究汇报课,一份高质量的阶段性实验总结)。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后记,教师研究行为的管理,教师研究绩效的管理,学生变量的分析与管理,确保课题实验各环节的到位。

⑵建立学生档案袋评价。

学习档案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在各年级、各学科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价方式,能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我们在实验班建立档案袋评价方式。

学生是建立和充实学习档案的主体,教师只是为他们提出要求并予以指导,学生可自主选择档案内容(如我的名片,我的自画像,我的家人„„)并进行筛选或重组。这个过程,既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具体来说,我们设计的学习档案除了学生自我评价的部分外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①“我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课堂上,课后,课外活动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内,一个人的成绩与他目标抱负成正比。目标就如人的一个内驱器,驱使人为达到目标而作出相应程度的努力。因此,通过自定目标,为学生自己努力方向提供索引。

②“同学(老师、家长)”对我说:(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评价,用笑脸等符号表示。)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变单纯的教师评价为多主体参与评价,从多角度反映学习过程的情况。

③“爸爸妈妈听我说(唱)”:把学校的信息向家长反馈,把表现英语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家长了解到学生们学到什么。

④“我的采蜜集”“(把身边有趣的英语记录或剪辑下来)。培养学生多留意身边的英语,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⑤“我的优秀作品展”:让学生展示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作业作品,剪贴下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⑥“我”的成功“小秘笈”。通过写出学习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互相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⑦“老师,我想对您说„„”:向老师提议或说出心里话,通过真情的表白,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在设计学习档案时,以激励为主,根据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处处让学生感到“我能行”,让学生体验成功,诱发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通过对照和自我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⑶创新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除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亲切友好的赞美语言,使学生充满自信,能够大胆地尝试用不很标准的英语展示自我。除了用激励性的语言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得奖者发一个小星星、一张笑脸,或一张小贴画等等。评价孩子们听、说、唱、做、玩、演(评价标准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等方面的能力,有机地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目标的整合。如“模仿秀”奖,不仅能使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而且能使孩子们的语音带上“洋味”;“创意奖”就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练习中,能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或选学部分知识进行创意性表演;“纪律奖”和“参与奖”正是孩子们学习情感、策略和态度的充分体现。并将包含带书、读书、纪律、听力、表演、对话、英语书法、积极参与等组成的课堂学习评价表装进档案袋,作到一课一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现欲望强烈,自尊心很强,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莫大的动力,使老师们更加重视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课堂上、实验教师除了采用常用的符号记录法、等级记录法、文字描述法等评价方法外,探索使用小图章这种既直观又简便易操作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便于评价,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让科代表和小组长协助完成。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为了便于检查,小组人数一般是4人,这样组长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检查完毕,减轻了学生负担,避免了厌倦情绪。组长由学生自我推荐和小组成员民主评选产生。哪一组参与积极、纪律好、表现好的可得集体奖。根据所学内容更换比赛组的名称,如,中国队、美国队;苹果队、橘子队;panda队和rabbit队;另外还有hamburger和French Fries;boy和girl队。

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英语任务,然后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这就将符号评价、动作评价等表层评价转化为深层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拓展课外活动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英语编写(黑板报、手抄报)、英语角、英语走廊、文艺演出、手工制作和展览活动分阶段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英语素质有手抄报、精品册、手工制作和精彩的文艺表演,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多种英语学习的评价内容和形式。这些评价内容都收集在学生的档案袋中。

4、改革终结性评价 对于学生终结性评价,摒弃以往一张试卷定能力的做法,而是将期末的考试分数变为等级评价,并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平时成绩,即形成性评价;一部分是学生的期末笔试或听力测试;另一部分则是学生的期末口试成绩。具体做法如下:(1)口试评价。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学生语言的熟练程度。口试的重点主要落在语言的标准、语调的自然、语速的流利及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即兴反应上。在这一部分中,或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一具体情景中,用英语交际完成各部分任务,亦可称任务评定法;或是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由学生随意抽取卡片进行答题。根据学生所处年段,具体确定答题类型及难易程度,灵活掌握口试内容,最大限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口试评价,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有成就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口试可分为听、做、说、读、唱、玩几个模块。(2)笔试评价。因小学英语大纲的要求是听说领先,所以笔试的形式应以听说为主,题型主要适合儿童心理,简单易懂且花样又多。

最后根据下面的比例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附:小学英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3.深入研究阶段

展开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地反馈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

4.总结提高阶段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总结出适合年级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评价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策略,探索较为简便可行的小学英语学习评价方案。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篇2:小学英语形成性(档案袋)评价研究计划1孟伟发过来的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终结性评估,一般指期末考试,在英语教学评估中占主导地位。它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但不能提供全面的、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发展等情况。而形成性评价则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言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加之,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持续性相对较差,将形成性评价机制引入教学评价显得尤其有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等级考试要求设置多项评价板块,以“1+N”的模式作为形成性评价机制,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把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跟踪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状态、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适时地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逐渐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1+N”模式的具体做法

本校《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一学年,即两个学期。根据学生英语高考入学成绩按专业分成A、B两个等级层面教学。B班学生不仅卷面分数相对较低,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欠缺,在终结性评估(纯粹的期末卷面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挫败感强,如何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现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性,学习的有效性,变得格外重要。根据大纲,第二学期平时常规评价比重占总评的50%。基于这点,笔者评分板块进行细化,运用“1+N”的评价模式以试点。“1”代表学生个人单独展示或参与活动,“N”代表学生以小组 (一般建议4人)合作学习与展示,内容如下所示:

1.“1”模块的主要构成:即个人板块,由五项内容构成,每项内容占10%,共计50%。具体如下:

(1)朗读升级单元。第一学期的段落朗读升级为一分钟演讲,要求演讲内容取自A级或CET-4作文或翻译,以演讲评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积累表达法与语段,为等级考试准备。要求演讲者提前准备电子文稿,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其他同学观看,演讲者则需脱稿完成演讲内容。根据演讲材料的选取、演讲者的语音面貌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

(2)词汇提升单元。词汇部分由第一学期的词形拓展与朗读升级为词汇的听写。听写内容为主题课的词汇表单词或等级考试的大纲词汇,每次听写学生互评,记录,最终这个板块的分数以平均分计。

(3)问答深化单元。课堂问答或其他形式的语言实践(包括小组展示参与)则采用“正”字的记录方式,即课堂上每次用英语参与课堂任何环节的,均可记一次,依次累计,由学生与班级负责人共同记录完成。学期末总结获取“正”字较多者表明课堂参与活跃,可获得满分。

(4)笔记优化单元。笔记部分包含课文讲解的课堂笔记、课后练习,更注重课外资料的收集(包括等级备考的错题、难题记录及备考试卷模拟)。笔记认真,内容丰富的可得满分,实现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5)自主修课单元。要求选修由清华大学创设的学堂在线中《宇宙中心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或其他英语类课程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拿到结业证书均可得满分。这个板块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考核学习的有效性。

2.“N”模块的主要构成:即让学生4-5人(一般建议4人)成组,合作学习,参与语言实践,由小组课内讨论、主题课展示两块内容构成,占40%。

(1)讨论合作模块。课内讨论主要针对教师在课堂内设置的任务,如视频、课本篇章理解和课后练习反馈,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反映小组的语言实践能力。参与次数以“正”字记录。最终根据“正”字多少评分。

(2)主题合作模块。主题展示课考核小组成员课外收集、组织材料,课内展示成果的能力。每个主题单元均设置一堂主题展示课,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在课外分工合作,以任意形式在课堂中现场展现。依据材料的可观性和展示的方式由教师评讲,学生互评、自评三块构成。每个主题课上,各展示小组均可获取一次参与基础分,评价颇高的组均可另获额外分值,旨在鼓励创新。“N”部分由各班负责人记录与小组成员分别记录,最后汇总公示于班级。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和学习成绩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方面,它提供给教师及时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估方式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突出其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肯定与点拨,增强学习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可以及时、有效地跟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并适时做出评价。笔者根据本校大学英语课程和学生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运用“1+N”模式的贯穿于教学评价,促进教与学。

上一篇:坚持才是最可贵的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毕业错字、成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