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技法试题

2024-05-17

油画技法试题(精选8篇)

篇1:油画技法试题

油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素描试题库之一

1.教学课题: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掌握素描的不同表现技法

质量要求:方法正确,作业完整,符合作业质量要求。数量要求:1幅作业,四开

评分标准:学习体会应有感而发和理论高度,技能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2.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深入理解形体、结构、透视、解剖、动态、线条、明暗等基本要素。

质量要求:造型准确,表现生动 数量要求:1幅作业,对开

评分标准:理论及技能考核标准同作业质量要求

二、油画人像试题库之二

1.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人物头像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2.教学课题:古典主义人物肖像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3.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4.教学课题:高级人物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毕业创作设计外出考察采风素材收集、综合媒介创作、展览和图式研究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三、油画人体试题库之三

1.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人体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教学课题:古典主义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把握人体画基本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古典人体油画技能特点和观念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教学课题:表现性倾向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绘画与摄影研究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教学课题:高级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毕业创作设计外出考察

采风素材整理、综合媒介创作、展览和图式研究

质量要求:形成一定个人面貌、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四、油画风景试题库

1.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静物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教学课题:古典主义风景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教学课题:表现性倾向风景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绘画与摄影研究

质量要求:创意新颖、色彩协调、体现一定油画品格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教学课题:以静物为题材完成油画创作

质量要求:创意新颖、色彩协调、体现个人油画品格 数量要求:创作至少一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五、油画静物试题库之一 1.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准确,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造型生动,有条件色关系

2.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色调协调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造型生动,有一定的光色效果

3.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准确,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气歆生动,形式特征明显

4.教学课题:以静物为题材完成油画创作

质量要求:画面完整,并具有一定的表现性 数量要求:1幅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六、色彩试题库之二

1.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静物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原理、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12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人物、风景色彩写生、复杂静物色调组合练习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人物、人体色彩写生、风格比较创作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具艺术表现力、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教学课题:色彩高级理论和人物、人体色彩写生、综合媒介创作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具艺术表现力、色彩协调,个人风格形成。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七、中外油画史试题库

1.教学课题:由外国油画史和中国油画史两部分组成

质量要求:答案应显示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量要求:书面考卷1份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八、油画鉴赏试题库

1.教学课题:中外油画名作赏析

质量要求:答案应显示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量要求:书面考卷1份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九、绘画美学试题库

1.教学课题:美学基本原理,中西美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质量要求:概念明确,论之有据,说理充分,结合实际。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评分标准:言之有物,说理明晰。

2.教学课题:中西方美学专题考察

质量要求:概念明确,论之有据,说理充分,结合实际。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评分标准:言之有物,说理明晰。

3.教学课题:中国美学思想史

质量要求:问题意识强,思考深入,见解深刻,符合学术规范。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选题恰切,论证充分,寓于启发性、前瞻性。

4.教学课题:西方美术美学史概论

质量要求: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求异求创。数量要求:论文一篇,1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以基础知识为根本,对西方美术美学史有较为明晰的把握。

十、解剖学试题库之一

1.教学课题:基本艺用解剖学

质量要求:能够指认默画出基本骨点和肌肉。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评分标准:见考试试卷评卷标准

篇2:油画技法试题

1. 蓝色产生于大自然,这是由于在人们的眼睛也黑色或深色之间存在着稀薄,无色的水蒸气。

2. 梅姆林和扬帆艾克完善了用干性油直接混合亚麻籽油胡桃油在木板上进行绘画的方法。3. 乔尔乔尼画出了第一幅在帆布撒谎能够的 威尼斯油画,但西班牙委拉斯贵支仍被看做是 第一位位看帆布上独立使用油画材料的 人。4. 威尼斯画派主要关注点事 丰富而生动,有 一层层构建而成的整体色彩调子,对于素描的强调则体现在绘画的过程中。

特性:

1. 干性油例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婴栗油是 油画中颜料的结合剂,但最常用的结合剂是亚麻籽油。婴栗油是颜色最浅的,泛黄程度低于亚麻籽油所以他用来制作白色颜料特别好,而且他比亚麻籽油和核桃油干得慢很多

2. 三者的干燥速度:从快到慢,亚麻籽油、核桃油、婴栗油

3. 间接画法:是局部色彩是各中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暖色和暗部的透明罩染也冷白色或接近白色的薄涂层次系统的交替运用所建立起来的。这技法叫透明罩染,4. 无论暖色还是冷色,当他罩染在 白色或接近白色的色彩上,会产生暖色调。白色或接近白色的颜料涂在深色调上回创造出相对冷的色调。这种技法,有透明罩染又有薄涂画法。

5. 在用油作画时。“肥盖瘦”的原则须时常牢记,是这含有多油的颜料成运用到含油少而缺少柔性的底层上。如果反过来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后作品会开裂。瘦的颜料覆盖无法适应底层颜料由于温度和大气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6. 在白垩分钟加入还 带温度的 胶液,使其形成厚奶油状。待混和物冷却后,加入三分之一的聚合亚麻油或稠。亚麻油,开始是需要一滴一滴地把油加进去,同时用玻璃棒不停的搅动,逐步增加油的量。

7. 每一种色粉都有其各自的特性,需要不同量的油进行调和。有些颜料可加入蜂蜡、树脂或其他原料的添加剂来增加其表现力。

8. 绝大部分的色粉都可以跟油调和,但也有例外:氧化铁褐色,红玄武士、锰黑、石墨和巴黎蓝。9. 低质量的油画颜料填充剂往往比色粉还要多。10..制作颜料:一份的冷榨亚麻油和调和三分干的色粉。有玻璃匙或调色到吧色粉取出,放在准备好的 玻璃调色盘上。要注意,游戏色粉是很细腻和很难控制的,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避免色粉到处飞扬,我们 可以加入适量的牛胆汁,有调色刀调至糊状。

1.慢慢的把油加进色粉中,有 调色刀调成硬糊状,一般要研磨二十分钟。

2要注意的是 尽量用少的油研磨(加入过多的油会引起画面发黄、开裂、起皱),假如在使用 颜料是 觉得太干了或呈粉状的话,课加入适量的油。同理油多可加色粉 3.已调好的颜料应放进有盖得玻璃瓶力保存。拧上盖子前,在色膏撒谎能够覆盖一张塑料膜以防因为干燥在表面形成一层皮膜。

11.透明底子:其是在底子涂层上涂成的薄涂层,对于画的保存、亮度、寿命和各种颜色的效果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由于明亮的白色底子涂层的光学反射性能,为了下一步的油画创作提供一个朦胧的空间

12.油画底的制作:把色料和溶剂油或胶溶剂混合就能制作透明底子。使用胶溶剂的方法,画面在几个小时就能干燥而且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发黄。用玻璃棒研磨一分色料和十五分的溶剂油或胶溶剂充分研磨

油画底必须透明,这样可以是光线通过透明的颜色层透射到画布后利用底子的亮度将色彩反射出来,产生具有深度的、,表面透明光亮的色彩效果。

13底稿:铅笔不可以和覆盖的颜料融合。石墨铅笔中的金属成分会使他在完成的油画创作中留下明显的痕迹。所以一般用木炭或粉笔。

14.底色层:可以用底色白的颜料来绘制,把一份含油画地的白色油画颜料(铅白)和一份同等比例和坦培拉白颜料(1:1的蒸馏水和蛋黄混合)充分混合,形成高浓度奶状色浆。15:亮部肯定要比你预期的按,而暗部则比最后效果浅。

16:局部罩染;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间接画法的核心是在较深的底子上做白色的底层塑造。色彩是通过透明的深色罩染和有白色或接近白色的半不透明色薄涂所产生的。商品颜料中包含了太多的油,我们可以在开始步骤中挤出一些颜料在纸巾上以滤去过多的油。将不含溶剂油或含油的 纯油画颜料有刷子或 软布涂开做深色的 透明罩染,被罩染部分的表面应该是干的。

例如;你 画的 是 一幅风景画的 画,可以使用深土绿这样的 深透明底色。为了创造书一个明暗调调子并且建立起画面色彩结构。用白色进行 的 底层塑造时,把透明底色作为最深的调子。在 中间调部分铺开的白色是 十分薄得,而最亮处则稍厚一些。

17.纯油性媒介剂:为了加速干燥,可以使用亲氧化锰颜料催化剂,那是一种用于亚麻油的 干燥剂,但不好的地方是会后复杂的 后果,例如画面开裂。

18.为了 防止深颜色被另外深颜色吸收,深的透明色罩染应该始终在相对比较浅的 区域进行。偶尔也可以用少量白色加入透明的深色中来代替。

19.在使用油画间接技法是 如果作画时油添加得太快的画,那么清澈、透明的 效果可能 会由于皂化和分离消失。

篇3:试论油画技法对油画风格的影响

一、油画技法内涵阐述

(一) 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油画工具及材料多种多样, 不同工具所形成的画面效果也各具特点, 每位油画创作者都可能有自身的使用习惯, 或者惯用的风格设计。从工具方面来说, 画笔有软毛和硬毛, 画纸有细腻和粗糙, 软毛的画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与画面是偏柔和的, 所描绘出来的形体状态也是偏于蓬松的;同样硬毛画笔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更加有力、干脆, 表现出的平面效果或立体形体也比较厚实;画纸也会影响画面所要表现的效果, 细腻的画纸能够将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色彩准确的表现出来, 因此其所反映的画面也是非常精细的;粗糙的画纸由于对线条、画面的精准度还原性差, 所以表达一些粗犷的事物风格比较适用。

在材料的选择上通过对颜料的不同控制与使用方法, 就能够使颜色表现力形成扩张。例如, 一些艺术家将油画颜料的油用吸油纸吸干, 使颜料更干, 色彩更浑厚, 再加上工具的使用, 最终表现出来的色彩效果就会非常厚重、粗糙或者产生闪烁的色彩效果, 这在表现一些特定风格的油画作品时是非常好的颜料手法;有的艺术家就更偏好于使用油多的油画颜料, 这样在表现人物细节上能够呈现更好的立体感以及皮肤的纹理。另外,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还有许多能够发展与创新的手法, 只要确定了风格塑造需求, 然后根据工具的变化性与创造性条件进行有效创作, 就能够用丰富的工具和材料来诠释各种不同风格。

(二) 观察法的运用

油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是创作者的思想, 更可能是观赏者所特有的对作品的理解角度, 因此在一部油画作品的创作技法中, 就包括最根本的对所要描绘事物的观察。只有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审视创作对象的细节, 然后再通过绘画艺术手法体现在作品当中, 才能使油画更具风格性。而不同的观察法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风格, 如利用图绘式观察法对创作元素或对象进行观察来完成的油画作品创作, 其观察角度由于比较重视画面效果, 因此所创作出的作品画面感就更强, 比较偏于给人的直观效果和视觉体验。线描式观察法主要是着重于对线条的观察与创作, 这种视角下的创作作品线条更加细致, 表现的事物更加明确和精细。此外, 通过不同观察法所进行的油画创作, 其在作品着色上的风格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注重线条的线描式观察法则比较关注于色彩之间的明确界限划分;而注重画面效果的图绘式观察法则更偏向于利用不同色彩之间的渐变、晕染等效果来体现画面效果。

(三) 形象边缘的处理

形象边缘处理是西方油画创作中所运用的基本手法, 也是区别于我国传统绘画手法的最明显因素。形象边缘处理是指在油画作品中不出现直接区分事物边缘的线条, 而是将色彩直接将线条覆盖住, 将事物色彩与形状体现在色彩的过渡或不同色块上, 通过在形象边缘处理上的不同手法, 来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与风格, 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油画创作风格。有的作品能够将形象边缘处理手法运用到细致入微, 每一点细小的变化都用不同的色彩运用手法表现出来, 在绘画手法上追求精细和笔触的圆润;而有的作品在形象边缘设计上, 采用一些非常粗线条的颜色设计, 边缘处的色彩过渡明显、干脆, 即使没有线条也能够明显的体现出事物明确的棱角, 进而形成不同形象边缘设计形成的不同作品风格。

二、形象边缘处理中不同油画风格

(一) 形象边缘中色彩透视处理

色彩透视主要是通过颜色的过渡、深浅、虚实来表现立体化和空间化的事物, 边缘色彩处理中的透视手法。首先, 要以空间的实际颜色深浅为基础, 然后加入一定的艺术创作元素, 对色彩的处理保持与现实统一的基础上, 利用一定的变化性来体现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作品风格。例如, 描绘一些比较柔和、宁静的场景, 形象边缘的色彩透视就要流畅、过渡性良好, 并保持其整体性色彩的统一。

(二) 形象边缘中色阶处理

色阶处理主要是指光线的明暗、光影对比等, 这主要是指在一些人物作品或静物作品的创作中, 所要运用和注重的形象边缘处理方法。由于人物肖像或静物创作主体比较明显, 因此对光线的明暗和光影对比要求比较严格, 在这种创作需求下, 边缘色阶处理就要重视在颜色把握的同时, 将每一个线条都作为物体的一部分, 最终做到与人物或静物融为一体, 每一笔都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 形象边缘处理中情感处理

形象边缘的处理也是对创作情感或风格的主要体现。改变事物原本的状态或形状, 就是对情感表达的最直接体现, 比如将整齐的事物扭曲化创作, 明显表达作者内心纠结、抑郁等情绪, 原本有条理的内心和思想就如作品的扭曲一样, 没有明确的方向。同样将原本清晰化的边缘事物运用模糊的形象边缘处理手法, 也是表达作者内心思想零乱或意识模糊的直接体现。

油画风格与作者的创作思路分不开, 但同时也由绘画技法所决定。仅仅有了好的创作想法或思路, 而技法运用不恰当是无法实现预期的油画作品风格设计的, 因此在油画创作之间应当首先明确油画风格, 及所运用的绘画技法, 使两者都能够完美的配合个人想法, 最终完成优秀的油画作品。此外, 颜色的搭配和处理也是作品与设计风格相符的基本条件之一, 除了在技法使用上针对创作选择相应的绘画技法之外, 更要加重对色彩搭配合理性的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到欣赏者的立场与不同审美观点, 方可将个人的艺术创作初衷完好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廉一明.形象边缘处理对油画风格的影响[J].艺术教育, 2013 (2) .

篇4:油画技法试题

关键词:技法语言 油画本体 关系 油画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15-01

1 油画技法语言

1.1 什么是技法语言

所谓绘画技法语言,是作者以表达某种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纵观国内外传统的油画,技法语言承载着作品最直观的面貌,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幅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成就。因此,在油画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绘画语言技巧的运用与创新,以此来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作品内涵、革新艺术主张、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时代感。

前辈大师,虽处于不同的流派,但在表现同一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尽管语言风格大相径庭,而且在传达思想观念方面却有着等量齐观的张力与表现力。他们在技法上有着类似的基础,而且在绘画品质上又有着与个人气质和情绪相吻合的风格倾向,这种风格倾向,往往更生动、更容易打动人心。因为,油画语言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形而下的基本技法的娴熟掌握与应用。在向前辈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敢于突破传统,不要一味的模仿。

1.2 技法语言的重要性

(1)决定作品艺术水平。

掌握油画材料技法是驾驭油画语言的先期准备,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必要条件。技法往往承载着绘画的样式与面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高度和水准。因此,我们在探究传统绘画的艺术成就时,常常首先会为他的绘画技法的娴熟叹为观止。所以,我们可以说,绘画大师首先应该是一位技法大师。

(2)促进作品风格、流派的创新。

一种风格或流派的出现,首先,表现为技法的变革和创新。以中国油画为例,在我国,油画在保留了传统技法语言的优点同时,与中国的笔墨技法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技法语言,使我国的油画作品具备独特的韵味与意境。由此可见,技巧语言的创新,推动着作品风格与流派的创新。

(3)体现作品思想与主题。

从古至今,作为油画直接载体的技法语言始终和表现主题交织在一起,并且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契合着不同的样式,由于,技法和思想的自然成一体,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永恒的魅力。好的技巧语言,能够很好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作品风格、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体现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故事。在中国,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在中国真正发展的时间不长,而我们对于油画技法语言的了解和掌握还远远不够,所以要想画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对油画技法语言进行研究,并把它与研究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结合起来。毕竟“油画民族化”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

2 油画本体

“本体”是一个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实在之物,实在的宇宙之物。而绘画本体,是指绘画本身的实在之物,是绘画作为艺术本有的、自发的核心性质。通俗一点来说,油画本体指的是通过油画特有的的本体语言所创造出的油画作品,本身具备的内容、特征和风格,以及传达给大家的审美感受、思想和讯息。其中,油画的本体语言包括色彩、笔触、造型、趣味。油画创作者通过在作品中对色彩、笔触、造型和趣味的完美融合,体现了画家个性化的的技法、想法和对美的追求。因此,人们都把油画本体语言看作是油画创作的根基和灵魂。

3 油画技法语言和本体的关系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油画的技法语言就像人们的身上穿的衣服,马儿背上的马鞍子,对内在的体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穿的衣服可以让我们本身得到更好的体现,更能体现内在的气质和优点;同样,油画语言和油画本体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锤炼油画的技法语言,又要注重体现油画的本体。如果,我们单纯的把油画技法简化为教条,实际上就是剥离了技法语言和油画艺术的血脉联系,其结果必然匠气十足,犹如工匠熟练的掌握了几个招式之后,便在重复劳动中机械复制着同一类产品,复制的所谓的艺术品,个个简单而完整,但是沒有生机也看不到探索的创造;如果我们放弃了对油画技法的追求与研究,则等于失去了油画创作的基础与命脉,对于作品的色彩、笔触、造型和趣味就无法做到合理的掌握和运用,会导致画作丧失个性、美感和生命力,很难形象生动的表现创作者的思想内涵。这就好比再优秀的音乐家,如果完全摒弃了高低音转换等音乐技巧,也无法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进行完美的演绎。

由此可见,油画本体和技法语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应该在作品中完美融合,共同为作品服务。探究技法语言是为了油画本体的表现,材料的运用、肌理与笔法的表现等等构成了表现的风格。高质量的本体品格的油画是必然结合着高明的技法运用。技法运用体现了作者的绘画基础和能力,油画本体体现了作者的个人修养、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富有感染力和时代感的油画作品必然具备个性化的特征和风格。在实际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技法,使技法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又要不断提高画作的思想高度、主题深度和人文层次,让技法与本体完美融合,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4 结语

结合以上的观点,在油画创作过程时,必须将油画技法语言和油画本体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技法语言的进步与发展,就无法实现油画本体的创新;没有油画本体的拓展与延伸,就无法促进技法语言的完善与提高。只有二者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展现油画作品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神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个人乃至整体油画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五力.从技法语言到绘画品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5).

[2]杨胜军.浅析油画技法和鉴赏的认识[J],安徽文学,2010(8).

[3]李天慈.走向本体—— 当代江苏油画的16人巡展[J].上海艺术家,2007(6).

篇5:浅议油画技法的表象论文

摘要:油画艺术不但有着写实入微的优秀传统,还同样有着与中国画艺术的“笔墨”概念相同的审美意趣,通过素描、色彩、调子、肌理等造型手段,形成了独特的油画语言。油画作品的色彩丰富,技法多样,对表现作品主体,烘托气氛,表达意境,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长期的艺术实践,使油画艺术的表现力日趋完善,更具魅力,油画语言更加成熟。

关键词:油画;视觉;语言

通常人们对自己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习以为常,往往不太容易引起语言上的注意,而艺术作品中丰富微妙的光影变幻、生动真实的光影效果却可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甚至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唤起人们对语言的某种思考与探索。事实证明,语言是油画的主要艺术之一,大至油画创作的全过程,小到极其细微小节的处理,都受着语言的影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由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油画在视觉上给人较强的真实感,主要表现于所描绘的物象的质感、体积感、空间感、光感等方面,有着其它画种所不能及的独特能力。油画作品在表现灿烂的阳光、通红的炉火、闪光的水面以及各种厚重或突出的物体,表现人体与人身上不同肌理、不同质料、不同性质的服装饰物的时候,都具有优于其它画种的能力。油画艺术的色彩与绘画性作为油画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便是要将这种优越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色彩在发挥这种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像色彩的浓淡、冷暖、厚薄、用笔的轻重,刚柔、虚实,对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具有关键的意义,通过质感的表现,从而展示了油画艺术语言独特的美。

油画在西方国家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画家在发展油画色彩的表现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像世界油画大师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画家都强调色彩的表现意义;与古典派不同,法国印象派研究外光,到室外画天光下的真实、自然的色彩,他们探索不同物象的不同时间、不同光线照射下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为油画艺术的色彩表现开拓出崭新的境界。油画家莫奈有时甚至采用未经调和的纯净颜料,以提高色彩的鲜明度,使画面的调子更加明亮。在那些见不出光线照射的绘画风格中,黑暗与光明的象征作用和表现作用,是通过物体自身的种种内在特征体现出来的。丢勒的雕刻画《患优郁症的人》是说明上述情况的一个富有指导性的例子。在使用传统手法描绘一个患优郁症的人时其脸色大都被涂成灰黑色,这种处理方法好就好在,既合乎情理地赋予被表现物体一定的亮度,又不会损害这一物体的客观形象既可以把一件白色的物体画成黑色的,又可以暗示出这个物体本身并不是黑色的。

丰富的油画语言是发展油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欧洲的油画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后大都采用透明覆色画法和不透明覆色法。所谓的透明覆色画法,即只是用调色油将颜料稀释,不使用白色颜料,然后进行多层次的描绘,每一层干透后再画下一层。由于每一层的颜色都比较稀薄,下层的颜色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如在紫罗兰的色层上涂上桔黄的颜色,就会产生紫中透黄、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而这种色调在调色上是很难调出来的,描绘人体肌肤的细腻的色彩变化尤为精妙。

在人物画的光影技巧中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可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纪,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卡拉瓦乔把光与影的因素、明暗变化的效果,作为一种更重要的揭示空间感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别开生面。他通常把主体人物安置在深暗的背景前,让一束精心设置的光线,闯人物像中间,使他的绘画产生了一种令人兴奋的视觉现象,唤起观者种种真切温暖的体验,他在《召唤圣马太》中采用明暗对比的方法来处理这幕“戏剧”。 “不透明覆色画法”,则是油画家先用单色大致将物象形体的大概面貌画出来,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地塑造物象,画面的暗部往往画得比较薄,亮部与中间调子层层厚涂、覆盖。由于颜色的厚薄不一,可以显示出色彩的丰富韵味和肌理效果。当然这两种画法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截然分别,在一幅画中也可以综合运用。也有油画家,在暗部使用透明的颜色,亮部则用稠密的颜料,以豪放的笔触覆盖,然后用画笔小心巧妙地处理明暗交界的部位,使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相接,这需要画家有深厚的功底。荷兰画家维米尔更喜欢让他的人物靠近窗口,让柔和的室外冷光鲜明地照亮他的人物之后,渐次地消溶在色彩温暖的室内空间之中。他并不追求戏剧的效果,而是用光创造出一个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的天地。他把一些鲜艳娇嫩的光亮色编织在这个夭地中,从而给它添加了几分娇媚的风致,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

语言是油画艺术的灵魂,光影直接参与了绘画的构思构图、形象造型、气氛供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它能制造各种各样的气氛以及变化,从而引导人们进人“情节”,画家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功能要求进行构思,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光线、色彩、亮度和反差,大胆地在光线造型中突破用光上的概念化和格式化,通过合理的布光构思、设计,创造性地再现气氛,唤起人们对画中所表达的意境的联想。

油画作为美术作品,和彩色照片同是姊妹艺术,同样都是彩色画面,甚至有人认为色彩照片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可以同油画媲美。但是,如果将彩色照片和油画作品相比较,油画作品的厚重、含蓄,色彩的丰富,以及作为艺术作品存在的艺术想象力,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都是彩色照片万万不可替代的。这恰恰也正是油画艺术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所在。艺术技巧本无定律,所有的表现手段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油画家们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油画艺术的表现力日趋完善,也日益丰富,油画艺术语言也更加成熟。中国化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和表现题材也更加宽广多样,从而使得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正在被我国油画艺术家们不断地创造性地发展和利用,也更多地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

综上所述,语言对油画艺术的具大表现力,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构成视觉艺术的各因素中,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油画艺术中,画家根据主题需要,可以用浓黑的阴影去吞噬、覆盖画面线条与多余影像的瑕疵,构成具有某种含蓄韵致的景观也可以用高光消隐掉某些繁枝缚节,获取浮雕、版画式的格调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艺术作品中,适当而巧妙的艺术语言的处理,可以简洁明快地传达画面形象中细腻幽微的心理意蕴,表现种种情感情绪及其深层心理的空间深度,从而产生出更多的、震憾人心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袁林,张晓凌。古典风油画[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2]江丰。应该也大力提倡油画[J]。文艺研究,1981

篇6:油画技法试题

2010~2011

学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

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

学 时 学 分

72学时

专 业 班 级

08美术教育

授 课 教 师

油画教研室

2010–2011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学时:72 课程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教授计划:

一、课前备课内容:

1、理论讲授方面:(1)绘画综合材料媒介的美学特征和历史演变。

起始与变革—形式与空---观念与背景

(2)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的应用 a东方传统绘画材料媒介 b西方现代绘画材料媒介

达达 超现实主义 非具象 波普(3)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基底的材质与制作

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4)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5)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2、写生实践方面:(1)综合材料作品制作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作品立意--材料选择--制作基底--材料处理-

-画面制作--整体调整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创意、素描、构图 主题表达 形式表达

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3、优秀作品赏析:优秀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讲解,从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中体会其中的形式和规律。

4、教学示范作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制作教学范画,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二、教学内容的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三、教学实践过程:

1、使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尽可能的扩大本次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

2、本课程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的整体讲授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为主,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相应图片资料,必要时示范演示,并辅以教师课堂示范作品。辅导过程中要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结合。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

3、在统一要求下,注意发现与爱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及艺术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布置课外相关作业,以达到课内外互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进行作品实验练习,尽可能快地丰富课程内容的实践经验。

5、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安排座谈和讨论。

6、课程结束举办作业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现代油画材料与技法(理论讲授)

(2课时)第三节

静物绘画写生与创作实践(实践练习)

(32课时)

第二章

综合材料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综合材料与媒介的应用(理论讲授)

(2课时)第二节

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实践练习)

(34课时)

2010 –2011 学第一学期教学教案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尊重传统油画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新技法进行探索,来研究油画艺术在现代的表达与发展,寻找油画语言更适于时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从而拓展油画创作的领域,提供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观念。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与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方面的内容。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课程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本质、材料的美学、新材料、材料的并置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通过本次课程,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

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二、教授计划:

(一)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方面要注重实例,鲜活生动。准备相关课程内容方面的图片深入讲析,加强课程内容的可视化教学。

要求学生阅读本次课程内容县官的理论书籍、画册,用以丰富课程内容,扩大教学内容范围。

(二)课堂实践

每个学生对材料媒介的选择、理解、把握、运用、组合、想象完全是

自由的,有个人爱好和理解所决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作品实验,尽可能快地丰富实践经验。

综合材料在绘画上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架上、平面形式,但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还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试验,所以课堂实践的范围重点在于依托于平面基底的综合才料媒介绘画作品实践。

(三)作业辅导

指导学生按步骤要求对所选择的材料媒介进行思考和感受,在选择过 程中形成创作冲动与构思。随着创作的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恰当处理材料与主体的关系,深刻表达创作主题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综合材料媒介(理论讲授)

1、起始与变革

古代,综合媒材在艺术创作中合理的运用,其重要原因是缘于古人与自然密切亲和的关系,人们的艺术创作与构思过程是以自然、朴素、本质、易得的媒材为主要轴心进行思考并创作的。

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艺术观念的变革必然导致材料媒介的变革。

2、形式与空间

艺术的创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二是形式上的创造。20世纪初,立体派首先开始了绘画观念的变革,并且首先使用了现成品与综合媒介。立体派沿用了塞尚的“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和表现自然”的观念,但是它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艺术家对空间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是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之一。立体派颠覆了古典焦点透视的原则,随心所欲的改变视点,打破再现和制造空间的透视术,不再模仿与再现什么,使艺术回到了它自身,完全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地观看方式。

3、观念与背景

艺术观念和创作的背景是人们理解、欣赏艺术时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作品承载着人们关于世界和生活的“观念”,也同样反映了人们对 待艺术 的价值和态度,即艺术观念。一部艺术史可以是说是一个“观念”的演变历史。不同的艺术观念往往是造成艺术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4、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1)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与媒介

彩陶装饰绘画;岩画;漆画;壁画;卷、轴、绢、纸、与笔、墨。

(2)西方现代艺术对综合材料的运用

A 达达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从立体主义开始在作品中引入综合材料及现成品之后,从达达开始,综合材料和现成品的使用便日益广泛地加以运用。他们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美、规则、秩序、基础等,他们幻想、幽默,对现实生活深感荒诞、失望,于是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把现成品当作绘画工具和颜料等同看待,借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的疑虑和不满。例:杜尚的《泉》、《加上两撇小胡子的蒙娜丽莎》。B 超现实主义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达达对综合媒材的运用主要是在二维、三维的层面上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与自由,而超现实艺术则以发展出了一种“整体艺术”(即装置)。例:达利的《一个女人的脸部》。

C 非具象——二十世纪中期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非具象”一书探讨艺术本身的规则,使艺术本身更为纯粹。“不定形艺术”是重要代表。塔皮埃斯的艺术强调过程、行动、自发、偶然等,其本质是不待任何愿望也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控制而进行创作。例:丰塔那、杜不菲。

D 波普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波普艺术不仅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更重要的事,他们创造性的赋予这些媒材以文化和社会含义,它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想象,使普通的东西变得意味深长,艺术日益贴近并影响着大众生活。例: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沃霍尔的《二十五个梦露》。

5、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1)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A 纸的人文背景与社会信息

纸作为材料的一种,具有相当特殊的质地和性能。他给人感觉温暖、亲切,它轻柔、易碎。纸在文明中诞生,留下人类生存的印记。B 纸在平面与空间上的表现力(a)纸的平面构成

(b)纸的半立面、立面构成(2)基底的制作与材质

由于任何一种材料总是有其特殊的质感和肌理,所以,基地制作也要有相应的质感与肌理。

肌理制作的三个原则:

一、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

二、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

三、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

(a)丙烯材料与塑型膏(b)厚重基底的制作

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钛白粉、石膏粉、荒沙、水泥、细石子、大理石粉。

(c)常用基底的制作与材料

6、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1)自然材料(2)现成品与特殊材料(3)材料的人文背景(4)材质错位与时空错位

(二)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1、创意、素描、构图

2、主题表达

主体的确立,通常有三个方面因素:

(1)取决于个人爱好于兴趣和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2)取决于个人的擅长。

(3)取决于个人对艺术种类、材料媒介、形式语言的熟悉、了解程度。

3、形式表达

在创作实验课程中,强调结合多种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形式思考探索。

4、材料的选择

(1)从个人爱好和感受出发(2)从艺术观念出发(3)从艺术的形式出发

5、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1)平面意象(2)有机构成(3)纹理组织

(4)构成分析(5)意象构成(6)形体变异

6、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1)绘涂表现(2)拓印表现(3)拼贴表现(4)压揉表现(5)喷洒表现(6)烧烤表现(7)渲染表现(8)流淌表现(9)刻印表现

7、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综合绘画中,正是对材料媒介的感受,在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创作构思与冲动。随着创作步骤地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适当处理材料媒介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层层展开,反复思考、比较,最后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实践过程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二)教学实践过程计划安排:

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相关资料。提供教学用范画,并在上课过程中做好示范作品。深入到学生中间,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讲评作业,解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使整个课程有条理,有秩序,学习内容循序渐进。

做好课程的结课总结工作,明确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办法,9

要求学生坚持课下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高。举办结课展览,检查教学效果,听取意见。留存优秀学生作业。

1、作业安排

2、作业考试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材料与艺术设计》

青岛出版社

2、《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 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心懋 著

3、《塔皮埃斯》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撰文

4、《解读材料》 上海书画出版社 周长江 著

5、《艺术材料的遐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元 赵扬 著

六、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七、作业考试评定

本次课程采取随堂考试的方法,以学生的课堂写生作业为主,结合学生平时课内外的学习态度和课外作业情况、上课考勤纪律等,对本次课程所授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材料媒介运用合理,有选择性,有目的性。(20分)

2、画面制作步骤明确,技法运用合理。(20分)

3、画面主题表达明确,突出了真实感受。(20分)

篇7:油画技法试题

一、教材分析:

油画棒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使用非常简便,你可以直接在画上画画,或用混色、层涂、刮除、分层等技法丰富它的效果。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技法,你可以画出你自己的风格。与油画颜料和水彩颜料不同,油画棒是一种固体颜料,无须那些混色或调色的准备工作。一旦有绘画冲动,你就可以立刻开始创作。油性蜡笔一般有软硬两种。如果画棒太软,会粘在你的手指上难以使用,这种软质的油蜡笔适合用来厚涂,但他们无法达到混合、层涂所需的细微效果。通常软蜡笔的“油”会弄脏纸面或把纸弄透。然而油画棒是一种具有完美硬度的油蜡笔,软硬适中,构成合理。没有软蜡笔的缺点。很适合用于美术第二课堂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学掌握油画棒的技法。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自然的崇高情感,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油画棒的各种技法。

四、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技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

五、教学工具:

1、基本材料:油画棒和纸

2、辅材料: 酒精、不透明胶带、剪刀、美工刀、调色板、画笔、画刀、黏土具、面巾(湿巾)、纸头(擦笔)

六、教学过程:

每2课时教学一种油画棒的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根据物体的形状及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由深至浅地涂在画纸上。

2、薄涂法、厚涂法

薄涂法,多用油画棒的侧锋轻轻地在纸上平涂或圈涂,露出些纸的白色,等于降低了色彩的纯度;厚涂法,多用油画棒的中锋在纸上重重地平涂、圈涂或勾边,表现色彩的本相。通常,主体用厚涂法,背景用薄涂法,反之亦然。以使主次分明,假如主体和背景都采用厚涂法的话,则主体与背景的色相一定要有较大的区别,才能达到主次分明的效果。

3、色彩叠加法(混色法)

先涂一种颜色后,在上面再涂上一种色彩,两种色彩相互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即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接不分混合。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照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者应在冷暖相同的同类色中选色练习。

4、色彩并置法(点彩法)

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或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 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中的点彩法。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于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5、色彩渐变法

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如苹果由绿到黄,荷花、桃子有粉红到深红的变化,花瓣的深浅变化,树叶由淡绿到翠绿的变化,都能通过色彩渐变的变化来变现。

6、刮除法(用具:画刀、针、梳子、黏土具)

通过刮去平涂的不同的油画棒色,可以产生一种简明而独特的效果。如果最后一层颜色是深色,效果更明显。试着用画刀、针、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涂的颜色越多,刮后显露的色彩越丰富。

7、厚涂法(用具:调色板、画刀)

使用柔软的油画棒,可以产生类似油画的厚涂效果。制作柔和的油画棒肌理: 紧贴画纸反复擦拭油画棒,很快形成黏土状。用画刀或手指蘸上这种油彩作画。厚涂技法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法完成,即把油画棒用力挤压在纸上,在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颜色。

8、模版作画法(用具:纸模、美工刀)

剪切一块纸板制作模版,放置模版在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空白处填色,移开模版,会产生一个分明、厚实、不透明的图案。相似但相

反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把从模版上切出的部分放在纸上,用油画棒沿边上色,可以画出一个中空的图案。另外一种模版制图的技法是:在纸模的边上上色,然后用手指沿边向内擦拭,可以产生淡淡的透明色彩。不同的油画棒用量带来从厚、不透明到浅、透明色的多种效果。

9、遮挡法(用具:不透明胶带、美工刀)

这种技法能产生有趣的图形和层次。把模面或制好的胶带置于纸上,然后用油画棒在胶带和纸面上上色,移去胶带,就产生轮廓清晰的线条。要画曲线,先用美工刀把胶带切成曲状,依照上面的程序即可制作弯曲的线条和图案。

10、铺盖表面法(用具:美工刀、粉彩棒、画笔)

把粉彩棒一类的硬蜡笔用在油画棒画面上,可以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首先需用美工刀把粉彩棒刮成粉状,用指尖或画笔清涂粉彩棒粉,色粉轻轻地粘在油画棒画的油性表面,产生粗糙的表面效果。使用荧光和珠光粉彩棒效果更好。图例显示了把粉彩棒粉涂在纸模覆盖的画面上的基本过程。

11、油水分离法(用具:调色板、水彩、画笔)

在油画棒绘制的 画面上刷上水彩,产生明显的油水分离效果。由于油画棒以油和蜡为基料,水彩“抗拒”与之混合,一种独特的油水分离效果达到了。

12、酒精的使用法(用具:酒精、画笔、针、棉布)酒精可以用来擦去油画棒色或溶解油画棒使之象油漆一样刷写。一块酒精浸透的棉

布用于擦去油画棒色,或混合多种油画棒颜色,用针刮油画棒色覆盖的表面,再用酒精擦拭可以产生蚀刻效果。

七、教学总结

八、课外延展

篇8:油画肌理表现技法研究

一、坦培拉绘画的特殊技法——画面肌理制作的 方法

第一,在没有上色的画面上,用绘画工具蘸上颜料, 根据需要运用各种手法,制作出需要的肌理效果,待画面颜色干透,再进行上色,就得到了特殊肌理效果。第二,拿出画面,拿起画笔或者刷子,蘸上稀释过的颜料, 在画面所需要的地方,拨弄刷子,画面上瞬间溅射上去的颜色点就可以形成或密集或稀疏的肌理效果。第三, 在绘画动物、人物毛发,花草树木,或者特殊的精细绘画物体时,使用刮刀或者其他坚硬物体的尖锐部分进行刻画,画面不宜太厚且最好是在已经干了的画面上进行创作,但要注意画面的需要以及线条的粗细和密疏变化。第四,滚刷上蘸上不太湿的颜料,在画面上进行滚刷, 刷过的画面上就会形成特殊的有韵味的肌理质感。第五, 利用海绵的吸水性,吸上调好的颜色,颜色或干或湿, 可根据需要来调和,拿上这个海绵在画面需要的地方进行挤压上色,或者随着画者的手法需要,或轻拿轻点, 或重度按压,都会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

二、肌理的延伸

中国画种的技法以及肌理制作是否有着和油画技法相通的地方呢?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画重视的是内在神韵,而油画重视的是外在形似, 但艺术是相通的。中国画的肌理制作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揉纸法,将画纸揉皱,然后上色,就会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不仅仅是中国画,还有水彩画、漆画等等,各种绘画形式都会运用到肌理的制作。其实肌理的形成不是墨守成规地就那几种方法,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形成画面的肌理。肌理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必然的,也可以是偶然的,自然形成的肌理也许是最美的。当然,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画者有着出色的基本功和别具一格的想法上。只有了解并学习了各种肌理制作的方法, 才可能做到自然而然地流露。油画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延伸到其他的画种,作为画面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无论是何种绘画形式,都可以运用肌理的制作来为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肌理与内心

肌理的制作是油画创作的一种手段,肌理本身表达了画者的内心想法,或愤怒,或高兴,或平静。肌理的运用能够给定义画面主题,营造画面意境。如《暴风雪》这幅作品,使用枯笔,各种颜色混合,让人分不清颜色的界限在哪里,给人一种狂乱的气势,显示出了暴风雪来临时候的压抑与黑色。画者抛开了所有的技巧,单纯地表达想要表达的东西,产生了良好的肌理效果,让欣赏者看到这幅作品笔画之间流淌的感情,以及整幅画面的美好的意境。最好的沟通是面对面的交流,作品是画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桥梁,构建这座桥梁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肌理的制作。肌理代表了作者的内心使人更好地感受到画面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

四、肌理的创新发展

油画是一个被全世界所接受的、流传广泛的画种,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十五世纪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成功创作出油画到现在,油画的技法被画家们不断地创新运用,从而使油画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油画肌理作为表现技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创新能够带给油画创作带来很大的艺术价值,能够支持油画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进入21世纪,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在改变和更新,因此我们所需要的画面肌理效果制作也需要创新和发展。肌理是油画的艺术语言,是画家情感的表达, 予以需要认真的思考。

学习油画创作,运用肌理效果会使我们的画面更富有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画面意境、作品主题,准确找到适合的肌理制作方法。而且,我们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必须创造出符合现代精神的油画肌理表现技法,这是每个油画创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摘要:油画肌理作为艺术家们进行油画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历来为艺术家们所钟爱。学习、借鉴和创新油画肌理的表现技法,加深对肌理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上一篇:2024年度银行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2010年春学期教技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