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法

2024-06-09

中考作文技法(精选七篇)

中考作文技法 篇1

一.精题材———挑好衣装展个性

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躯体。所以, 如果想更好的表现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 就必须在选材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考场作文, 是与他人竞争之作, 要胜人一筹, 选材必须做到新颖丰富。我们在弄清题意确立主题后, 脑中会浮现许多材料, 这时不妨在草稿纸上把想到的材料简单罗列出来, 接着逐个审查一遍, 好中选优。选取那些真实的、有典型意义的、新颖的材料, 这样作文内容就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 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作为一名中学生, 要把搜集材料的触角伸向日常生活的热点问题里, 关注生活的每一份热情, 把握时代跳动的每一条脉搏, 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从而展示文章特有的个性。另外, 也要从别人不曾留意的方面或很少用到的材料来写, 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要新颖, 材料是关键。因此, 考生在选取题材上尽可能着眼当代热点事物、潮流。用炽热的新潮去展示文章主题, 用个性的衣装去吸引阅卷教师眼球。

二.深立意———独辟蹊径靓主题

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说的意就是立意, 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 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 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 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虽然每年的中考作文中都涌现出很多名篇佳构, 但我们所看到的普遍情况是:许多学生四平八稳但求无过的作文, 宿构和套作比比皆是, 没有什么新意, 立意不高。要使学生的作文立意出新, 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让表现的主题与当今主流合拍, 要与当代人的意愿情趣符合, 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客观事物, 去捕捉问题, 阐述观点, 表达想法, 就算有新意了。一篇深邃隽永的文章都有高远新颖的立意, 要使考场作文立意深远, 可以用小题大作、角度标新、反面着笔等方法, 不管怎样, 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 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 探求事物的本质, 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三.炫开头——巧使凤头夺声势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小巧、亮丽、引人注目, 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开头要有利于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想, 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一篇文章不管如何开头, 作者都要想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内容, 为正文作自然的辅垫。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 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怎样才能做到这几点呢?先看这两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声音如花》开头:“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 如同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只有有心人才能采撷得到。”《我的视线》开头:“穿梭在大城市中的我, 总把视线停留在过往人群中, 而这次我的视线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一个淳朴的小山村。”因此, 写好开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如趣用比拟, 可使文章别开生面;拟用博喻, 可使文章形象开阔;巧用设问, 可使文章引人深思。

四.炼语言———精妙之处巧点缀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篇2

第一节 推敲词语法

技法讲解

推敲词语法就是寻找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想法以生动、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认为,对表现一个动作或事物来说,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好的作家就最善于找到这个词语。他写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推敲每一个字句,可谓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中国古代诗人吟诗作赋时更是在推敲词语上殚思竭虑、绞尽脑汁。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曾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诸君若不赏,归卧荒山丘。”可见其在词语推敲上所花费的工夫。

推敲词语的过程犹如一位银匠殚精竭虑地打造一件银器。他必须精密构想、仔细推敲、反复摩擦,哪怕“拈断数茎须”、“熬白一夜头”。他必须分毫不差、杜绝失手,让词语从旧的轮廓中产生出其不意的好模样,使词语焕然一新。

推敲词语法的实质就是锤炼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词语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提“看”,可想到的两字词有:观看、瞻仰、俯视、仰望、鸟瞰、环顾;可想到的四字词有:仰之弥高、极目远眺、高瞻远瞩、望眼欲穿。在不同环境下,选用不同的词,表达效果决然不一样。

首先推敲词语的语法功能。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让人一看就明了;动词表示动作,给人动态感,不同的动作要选用不同的词,来突出不同的状态和心理;而形容词多描摹色彩,再现场景,通过颜色的描绘来表现情状的变化,衬托人物的喜怒哀乐。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作文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其次推敲词语的适用范围。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文章意思、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细致、准确、严密,避免语句的单调、重复,使文章生动、活泼。但是同义词越多,越要注意准确选择恰当的同义词。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给人以对比鲜明的印象,把事物特点表达的更充分。很多词语具有感情色彩,能表达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表示赞美要用褒义词,表示厌恶可用贬义词,但为了灵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既可以“褒词贬用”,也可以“贬词褒用”;可以“大词小用”,也可以“小词大用”„„词语的活用改变了词语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词语的表现力,显示出语言的灵动。至于文白相间,古今贯通,更能显示作者知识底蕴的丰厚。

再次推敲词语的表意功能。一要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二是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先择恰当的同义词。三要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四要借用、仿用词语。写作中可巧妙借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词语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浪漫的李白诗,豪放的东坡词,关于民间疾苦的杜甫诗,婉约的李清照词„„无论诗家的、词家的,前人的、今人的,你都可以综合列举、重新调配、再度审美,把它们纳入文中,以充实内容,增加文采。中考经典 快乐之歌

快乐是什么?大自然一时众说纷纭—— 小鸟说:“自由就是快乐。” 百花说:“开放就是快乐。” 高山说:“向上就是快乐。” 小溪说:“奔流就是快乐。” 春风说:“轻柔就是快乐。” 暴雨说:“尽情就是快乐。”

自由、开放是快乐,向上、奔流也是快乐,轻柔、尽情还是快乐,但它们绝不是快乐本身。快乐是物我两忘,万物皆不在心中; 快乐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快乐是众志成城,心与力合为一体; 快乐是自然而然,尽识庐山真面目„„

“快乐它往往在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而来。”这是苏格拉底的快乐。“它是一种智慧的寻找,是独辟蹊径者的发现和创造。”这是以林夕为代表的学者型教师的快乐。“能以乐观的态度,在身处逆境时,把苦难变成赏心悦目事。”这是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会给你最大的享受。”这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快乐。“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解放军战士的快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共产党人的快乐„„

没有乐观的心情,就没有快乐;没有崇高的目标,就没有快乐;没有顽强的毅力,就没有快乐;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快乐„„ 快乐需要追求,不懈的脚步勾画出快乐之轨迹;快乐需要付出,物质和精神的汗水浇灌出快乐之花朵;快乐需要发现,敏锐的目光、灵智的大脑会和机遇之电碰撞出快乐的火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快乐在你过去的追求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快乐在你今天的奋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在你明天的憧憬中„„ 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 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 快乐是妈妈轻声的呼唤; 快乐是老师默默的认同; 快乐是家人温馨的牵挂; 快乐是他人无声的赞许; 快乐是自己不息的脚步„„

你追求,所以你快乐;你自信,所以你快乐;你奉献,所以你快乐。只要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因为我们都在唱着快乐之歌!

文采点评:本文语言流畅,考生在词语的推敲上下了很多功夫,这符合一类卷语言的要求:准确、生动、传神。其特色之处在于很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也符合加分的要求:语言有独特之处可加1~4分。首先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写出了快乐的实质,勾画出考生认识成熟的轨迹。如开头写自然界对快乐的认识,用了“自由”、“开放”、“轻柔”、“尽情”等形容词,与认识者的身份相等,也写出了他们对快乐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结尾运用了“呼唤”、“认同”、“牵挂”、“赞许”等动词,与奉献者的行动相符,也写出了妈妈老师家人等人对快乐的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突出快乐不只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其次,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来美化语言。如“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运用比喻把“快乐”比做“芳菲”、“鼓槌”,加上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多重修饰,在准确的基础上,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至于借助排比,一气呵成,那就属于修辞角度了。第二节 选用句式法

技法讲解

汉语句子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不更好地突出想强调的东西,这就是选用句式法。它是打破语言呆板枯燥、使语言臻于生动,使句意更明解,使语气更流畅,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文时应如何选用句式呢?

1、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能使文章显得条理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能为文章增添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2、骈散并举,生动活泼。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流畅,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组成,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3、肯否相间,感情强烈。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强调是施动还是被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起强调作用,又能表达强烈感情。结合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

运用选用句式法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准确把握。不同的句式表意的特点不同,使用的范围也不同,我们平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常用的几种句式的特点,这是灵活选用句式的基础。第二,合理选用。要根据语序、语气、语义的一致性,根据句子结构的一致性,根据句子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等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句式。第三,灵活搭配。同一篇文章里可选用几种不同的句式,长短并用、骈散共举,文白相间„„以丰富语言节奏,使文章语言变化多姿,舒卷自如。中考经典

假如我能反转地球

公元2007年,我站在天台眺望,似乎在寻觅着夜空中的神机,恍惚间,佛从天边出现,佛曰:“夜深人静,施主为何不早点休息?”我说:“佛,您可不可以让我拥有反转地球的法术?”

佛曰:“施主乃大彻大悟之人,也罢。不过,一日后我便将它收回,施主好自为之„„” 一阵清风,佛隐去。

反转地球一 春秋——东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琅琅的读书声中,孔夫子踱步而至,他说:“这是我心目中的社会,即为‘大同’。”举目四顾,男耕女织,外户不闭,民风古朴,一片祥和。如果我能将这一刻凝固,带回千万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又将会怎样?迷惘之中,我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反转地球二 南朝——北魏

在地球停止的一刹那,我就被眼前的人们吸引住了。几个书生扮相的青年人正在寓情山水。看,那花丛中飞蝶翩翩起舞的身影;听,枝头上早莺嘤嘤成韵的歌喉,让人不由想起“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飞悬的瀑布下,急流冲荡着山间的细石,好鸟相互鸣叫应和,婉转动听。在这山水之间,有一儒生,正在拨动着古琴,悠扬的琴声自是为这景色注入了说不出的韵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他身边一人正出神地吟诵着。是啊,这般美景曾引得无数仁人志士退隐泉林。可如果回到现在,又有几人会抛下功名利禄?摇摇头,我带着三分淡然和七分惆怅离开了这片净土。反转地球三 唐朝——宋朝

真是再没有更美的景色了。天空中飞鸟流连,池塘中游鱼嬉戏,岸上文梓 楠豫樟郁郁葱忽,清新的树荫下,魏征和唐太宗正在共商国家大计,制订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制度。到了贞观九年,处处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回想起如今疮痍满目的地球,我感到了撕心裂肺的痛楚。

反转地球四 梦回现实(天台)正要举步,佛再次降临。

我刚从山清水秀的世界中走出来,回想着安谧、恬静还有世间纯洁善良的人们,又踏入了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科技时代的进步,带来的竟是世界倒退吗?我要去理论!我要去追求!可我一人能行吗?

佛(意味深长)曰:“神机的奥秘就在于其不可说,芸芸众生,你既已走过了世纪的轮回,也应有所领悟。法力的有无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至于你该怎样做,全靠你自己定夺。”说完,慢慢随风而去。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站立于天台,我向佛消失的地方望去。孔夫子,你在哪里?大同,过了黄河,就能看到吗?突然,前面飘来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世外桃源”。你的选择,我的奉献„„

文采点评:文章开头运用设问句提出问题,揭示事情的起因,既自然引出下文,又引起读者思考。“反转地球一”部分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暗示时间变化之大,引用的语句是骈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与白话结合,语言灵动多样;“反转地球二”部分多用长句,细致地描写了隐士们品酒论诗的悠闲景象,透过长长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与深深的思索;“反转地球三”部分多用四字句,显得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最后又多用短句,以疑问、感叹的语气来表情达意。总之,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相结合的方式,穿插引用了整句和骈句,加上虚构的佛语,句式灵活多变,气势贯通,避免了单调,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各种不好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对祥和、融洽、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第三节 比喻增色法

技法讲解

比喻是指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以求使文章生动形象的修辞方式。精妙的比喻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艰深为浅显,化抽象为鲜活,化静止为灵动,为文章增色添彩。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比喻为文章增色呢?

首先,喻体要贴切、准确。用甲事物来比喻乙事物,首先要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者是外在的相似,或者是内在的相似,总之要“像”,不“像”的比喻不是好比喻。

其次,喻体要新颖、别致。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有人说,第一个把姑娘比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比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材了。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蠢材”,而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新鲜的、别人没用过的比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为比喻而比喻,也常常会造成比喻不当、弄巧成拙。

最后,喻体要通俗、形象。我们一般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的联想。”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生活知识,“然后到写作的时候,才能把不相干的东西联想到一处,而创出顶好的比喻。”这是老舍之所以能创造出精辟恰当、新奇传神的比喻的根本原因所在。他这一成功的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场合使用比喻。比喻喻景,能令人如临其境,如《济南的冬天》;比喻喻人,能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看戏》;比喻抒情,能使不尽之情融于形象之中,如《春》的结尾运用三个比喻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比喻说理,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论求知》。名篇如此,中考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中考经典

感受幸福 离交卷还有40分钟,刚才阅读的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却仍旧印在我的脑海,像那温馨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像那哲人的话语引人深思。

幸福一如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你刻意追寻;有的人为之奋斗了一生,到头来却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自己走来的路上,而自己却无法享受幸福,恰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人,其实幸福如影随形,时刻伴随着你。

每天的早晨,白色的窗帘在随风飘荡,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到你的身上,这时候你翻身下床。打开窗户,看着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享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门的一刹那,妈妈说“路上慢点,放学早点回来”,你是否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如影随形,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校园里见到同学那如花的笑容,课堂上听到老师如水的柔情话语,操场上进行着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幸福之中呢?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你一个甜甜的笑容,有人给你一双有力的大手,有人给你一个胜利的手势,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中呢?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它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时候它就是一杯热好的牛奶;有时候它就是一句深深的叮咛;有时候它就是一个会意的眼神;有时候它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真实。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简单得像一杯清凉的白开水,朴实得像路边悄悄盛开的小花,普通得像你走路时的身影,但可以温馨得像轻柔的春风。请记住:幸福如一颗种子,撒播在你的心间,只要你愿意,它便会为你开花结果。幸福是口渴时的一杯凉水,饥饿时的一碗热粥,寒冷时的一层暖被,失落时的一言鼓励,伤心时的一句安慰„„

学会感受幸福吧,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敞开自己的心灵,仔细体味,仔细品尝,幸福就像阳光,幸福就像空气,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会享受到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心境。有的人因为身体健康感到幸福;有的人为取得成绩而感到幸福;有的人为自己称心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而有的人甚至为自己经历的苦难而感到幸福——其实,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含义,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用你那敏感而善良的心去感悟幸福,享受幸福吧!因为幸福就藏在我们的心中。

文采点评:文章从读《提醒幸福》的感受出发,写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幸福的内涵到底如何呢?恰当的比喻,把“幸福”描绘得具体而形象。在文章细致地描绘了幸福的“画面”后,用化虚为实的比喻对“幸福”做了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的阐释。看,幸福是“阳光”、“牛奶”、“叮咛”、“眼神”、“空气”等,这些词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幸福”使人温暖快乐充实,既有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鼓励,还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有思想上的成熟。幸福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作者的这些比喻就让幸福“色、香、味、形”俱全了,文章的成功多半是靠成功的比喻取得的。第四节 排比铺陈法

技法讲解

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辞格就是排比。文章中如能用排比来铺陈观点,不仅能增强文章方正齐整的形式美、张弛有度的节奏美以及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美,而且还能增添文章的气韵,使得文章内涵厚重、神采飞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透彻周详;用来叙事,可以叙述得条理分明,细致入微;用来状物,可以把事物刻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用来抒情,可以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感情充沛。因此有人形象地将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句的几个“点”,即从不同的角度来铺开,尽可能不雷同。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一、运用排比,必须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排比的形式而生拼硬凑。例如:“爱踢足球的他,身体是那样的强壮,那样的健壮,那样的强健,那样的结实。”“强壮”、“健壮”、“强健”、“结实”是一组同义词,硬拼凑成排比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二、各排比项必须处于一个相对的平行面,不能互相包容。例如:“爷爷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缺这少那,缺吃少穿,缺行少用。”各排比项互相包容,概念混知己,起不到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三、恰当地选择排比性的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例如:“没有一条鱼能离得开水,没有一朵花能离开枝头,没有一个人能离得了社会。”用“没有”作提示语统领三个句子,语意连贯,气势畅达。

排比的构成方式比较灵活,结构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词组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段落的排比等几种形式。

词组的排比,如:“鲁迅是在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句子的排比,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用这个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符合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至于段落的排比,其用于叙事,可以使文章语意畅达,层次分明;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中考经典

从此不再迷茫

“时髦的服饰,丰润的容颜,乌黑的头发,靓丽的双眼,这就是青春的美丽吗?”处于青春迷茫中的我不停地追问着自己。这时天空中传为了一个肃穆的声音:“不只是这些,青春还是真正美丽东西。”“那会是什么呢?”我赶忙问道,只听那声音更大了:“由你自己去寻觅、感悟吧!”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寻觅真正青春的旅程。

我飞向蓝天,遇见一只雄鹰,我悄声问它:“潇洒的鹰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那吗?雄鹰扑腾了一下翅膀,略有所思地说道:“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受吧!”于是,我随着雄鹰舞动着刚劲的羽翅,时而直击蓝天,在白云间翻飞;时而俯冲大地,在田野上飞翔;时而追击雷电,在风雨中穿梭。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去翱翔蓝天,青春就是去搏击流云,青春就是去战胜风雨!“ 我爬上高山,遇见一颗青松,我亲切地问它:“年轻的松树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好吗?”松树点了点头,便开了口:“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悟吧!”于是,我与青松一起生活了下来。春天来了,我们抽出新芽,神采焕发;夏天来了,烈日当空,我们岿然不动;秋天来了,霜染红叶,我们硕果累累;冬天来了,严寒盖顶,我们坚韧挺拔。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生机活力,青春就是顽强不屈,青春就是汗水收获,青春就是信念坚定!

在山涧,小溪轻轻吟唱:“雨季呀,快点到来,我要流淌,我要向前!”她用歌声告诉我,青春就是载歌载舞,奔腾不息。在田间,禾苗轻轻摇摆:“丰收呀,快点到来,我要付出,我要播种!”她用微笑告诉我,青春就是充实自我,奉献所有。在原野,花木轻轻拂动:“春天呀,快点到来,我要饱满,我要开花!”她用芳香告诉我,青春就是繁花似锦,朝气蓬发。啊,在我的这段旅程中,我终于明白了青春真正美丽的所在。是的,从此,我对青春将不再迷茫!

文采点评:写作时恰当地使用排比铺陈法,能使文章有一种别样的美。本文就是一个例证。文章开头用了一组词语排比,充分地写出了自己面对青春时困惑迷茫的心理;之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寻求青春为线索,从蓝天、高山、山涧、田间、原野等方面设置相同段落,构成了排比段,使青春的内涵在一气呵成中给人留下整体印象,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张驰有序。总之,无论是在段落中还是在段与段之间,都可以找得到排比的语句,这些灵活多变的语句成了本文的一大亮点,它使得文章气势充沛,并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美丽青春的赞美之情。

第五节 旁征博引法

技法讲解

“旁征博引法”又叫“引用法”,就是在作文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句、名人名言,箴言谚语,典型故事、有代表性的看法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为文章增色添彩的一种方法。巧妙地运用旁征博引法,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现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更显魅力。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笑貌千钧任翕张”引用我们都会,关键是我们引用要恰当,要能在合适的地方用恰当的引用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只要是生活、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就可以发现写作时可供引用的素材是很多的。那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那传播面广、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的流行语俗语谚语;那缤纷绚烂、意蕴悠远的诗词;那语言明快、具有丰富内涵和饱满情感的歌词;那具有想象力、折射社会现象的神话传说哲理故事哪永不过时令人百读不厌的经典名著情节;那平常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美句等等,都是我们写作时引用的对象。

一篇文章中,可引用的地方是很多的。用作标题,深刻题目;用作题记,先声夺人;用在开头,引题自然;用作论据,雄辩服人;用于文中,彰显文采;用在结尾,余味绵延。引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引用,就是在文章中直接抄录诗文原句,这是最常见的引用形式;可以交融引用,就是将引用的内容和自己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可以概述引用,就是不把人物事件的详细经过写出来,而是抽取最有效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可以仿制引用,就是取用引用对象的形式或仿制其部分内容;可以翻新引用,就是根据需要,对要引用的句子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意思、感情色彩发生较大变化,形变意也变。

旁征博引,是写作时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要恰当地引用,首先当然是重视积累,最好把平时学习时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经典名句、诗句等,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脑海中,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其次要正确理解原句,引用要准确贴切,特别是在化用和翻新名句时,一定要慎重,要化得妙,翻得巧,不能乱化用乱翻新;最后在作文中要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最恰当的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引用,让引用成为整篇文章中的颗颗珍珠,从而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眸。

中考经典

树枝·理想·心中歌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给我那一截截树枝,我将为了理想上下而求索。——题记

理想是一首永恒的歌,我多想扬起歌喉把它唱响,可惜我没有音乐细胞,也无名师指点,我为之梦想,为之悲哀,为之惆怅。无意中从报刊看到《心底的那截树枝》的故事,我的心怦然而动„„

有一种小鸟,它可以用一截树枝支持丰自己的生命,它是那么的弱小,那样不禁风雨,然而它却可以凭借一截小小的树枝,成功地飞越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小鸟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飞越太平洋的信念;老鹰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搏击长空的勇气;小草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染绿大地的志向;小溪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一往无前的毅力;腊梅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散发清香的追求„„

面对着具有温馨提示事的方格试卷,我罗列着拥有过的“那截树枝”——

“孩子,两眼平视,双脚匀蹬。”父亲指点我学骑自行车。一次,两次,摔倒,爬起,如今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会了驾驶摩托,至于上网聊天上台演讲,当堂作文,那更不在话下了。原来我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就是勇气,一个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别人之前迈出第一步的;禁不起波浪的鱼儿永远不能跃出水面;只会躲在安乐窝中的雏鹰终究无法在茫茫的天际中任意翱翔。

“××,你背一下《水滴石穿的故事》好吗?”四年级时沉默寡言的我好不容易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背完了课文。“不错,可要坚持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相信你也能飞上蓝天。”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毅力是成功的基石,有了毅力,就有了飞向成功的翅膀;有了毅力,就有了喜迎明日朝阳的希望。一如梅花,香自苦寒;一如宝剑,锋出磨砺;宛如小草,春风吹又生;宛如燕子,秋去春又回。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风儿每时都不停息,有了毅力,八年抗战终于赶跑了日寇;有了毅力,常败将军威灵顿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我思索着,寻找着,到底哪个才是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世界处富比尔·盖茨放弃了大学深造,在软件领域独树一帜,学会放弃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雷锋时时为他人着想,从小事做起,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立足现实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还有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岳飞“重整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原来,理想因人而异,因时因地有别,实现理想靠什么呢?是勇气,是毅力,是选择,是心中有我有他人,更有祖国和世界。朋友们,为了你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采点评:运用旁征博引法,化辊人的语言为自己的文采。如题记中化用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下半句,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批准书。开头引述寓方,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既抓住了要领,又引出了话题。中间引述了父亲和老师的话,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师长所起的巨大作用。结尾暗引诗词名句,为揭示哲理增色,同时增强了文化底蕴。语言朴实形象,生活化,情感化,诗意化,既得益于旁征博引法,也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文章妙语多多,行文中多有精彩之笔,从中可看出考生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六节 情景再现法

技法讲解

情景再现法就是我们的直接生活情景或来源于书籍、诗文等间接生活经验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这画面带有我们的感受、态度、感情,这时的“情景”是在原来的“画面”基础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把这个“映象”由叙述或描写的笔法展现出来,就是情景再现法。情景再现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达。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换句话说,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表达技巧,需要具备三种能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下面是三种能力的详细讲解。

一、积极丰富的感受力。感受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各种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才能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展现出鲜明而富有主观情感的生活情景。

二、精确具体的想象力。展现生活情景必须具体精确。在注重形象感受的同时,还不可忽略逻辑感受。材料是想象的原型,要做到形象、有血有肉,就必须具体,把握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意细节上的精确。

三、表现力是指熟练运用情景再现法的能力。

第一步,设身处地。要把书本中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产生“我就在”的感觉,通过深入感受获得理性认知。

第二步,触景生情。当某种生活图象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说一个具体的“景”,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

第三步,理清头绪。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会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哪里是重点的特定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心中有数,要有自己的主观评价,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第四步,“现身说法”。既然“我”就在材料情景中,那么,把这一情景再现的过程描述出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生活图景,只要符合主题的统率,就能打造出精美的文章。中考经典

带着微笑出发

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眼前是一杯茶,透过烟气,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微笑,然而夜是孤寂的,无法驱走我的愁思。

一、仰望银杏

突然回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那条小路上,仰望一棵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儿像一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颤动,叶片上还闪着亮光,一阵微风从耳边掠过,我仿佛还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要不是树干粗壮虬曲,要不是树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一株已近百年的古树。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在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的溅打他的叶片,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微笑挺了过来,成为了参天大树。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我仿佛听到银杏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那晶莹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四处弥漫,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出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3 是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信心吧。然而她的绽放足以证明她是不需要喝彩的。她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拼尽在这一刻绽放。那般从容,那般美丽。

只因她带着微笑出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

人生旅途就是这样,有漫长也有短暂,有挫折也有收获。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文采点评:小作者描绘了两幅场景,一是银杏树在阳光下微笑着生长,描写形象,作者由此想到了它百年间如何战胜风雨,认识到人应“带着微笑出发”。一是昙花在晚风里翩翩起舞,猝然开放,散发清香的情景,作者重在描写感触,评论昙花,揭示了它开得从容,开得悄无声息,说明了它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给人联想和启迪。最后借助两个场景展开议论,找出其共同点,阐发生活的哲理,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七节 浓墨重彩法

技法讲解

浓墨重彩的意思是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浓墨重彩法就是在文章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物、自然环境作细致的描摹,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睹其物的感觉和体验。巧妙运用浓墨重彩法,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或凸现人物品质,或强调事物特征,或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更加鲜明清晰,倍增感染力量;也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厚重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浓墨重彩法其实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用得好,就会显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语言魅力。在写作上,无论是写人物,叙事件,还是描景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写人物,典型的像乐府民歌《陌上桑》,作者为了表现主人公罗敷之美,对行者、耕者、锄者、使君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而烘托出了罗敷的绰约风姿;如叙事件,典型的像《口技》,作者为了展现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对宾客的神态、动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烘托出口技艺人的表演已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境界;如描景物,典型的像《小石潭记》,作者为了强调潭水的清澈,对鱼的数量、情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那么,在文章中如何使用浓墨重彩法呢? 首先,浓墨重彩要有明确的目的。描写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也不是为了给文章增加一些装饰,而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浓墨重彩要么表现主题,要么推动情节发展,要么表现人物性格等,总之,必须是为文章服务的,否则就不用。

其次,浓墨重彩要善于捕捉对象的特征。描写,不可过滥,也不可泛泛,要突出有代表性的方面,用少量的笔墨再现事物的神韵。

再次,浓墨重彩要见微知著。该精雕细刻的地方要不厌其烦,要笔酣墨饱,写深写透。

最后,浓墨重彩要融入情感。要伴随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便使读者能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 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明艳欢笑,多少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 水

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人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 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技法实例(一)善用修辞放异彩 ◆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

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为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一考生《倾听在心底永驻》节选)

文采点评:是散文还是诗?文章的彩得益于语言有文采,要使语言有文采,最好像本段这样善用修辞放异彩。倾听是一种什么形象?正面是难以描写,那就像《老山界》中半夜醒来的情景来描写声响吧!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倾听比作“清风”、“流星”、“花朵”、“嫩草”、“凉风”,在细致的描写中,突出倾听能带给人信心、希望、信任,可消除烦恼、忧愁、悲伤和彷徨,显得生动形象。在描写倾听的对象时,运用拟人手法,显得亲切自然。为了突出倾听的意义,作者以“当……时,……能给你……”的句式列举了三种情形,突出无处不需要倾听。最后文末的反诘强调了倾听对我们的重要性:“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使我们不禁迷恋倾听!总之,大量排比句式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及恰当比喻的生动效果,增强了本文的语言魅力,不愧为考场满分作文片段!

(二)画面定格震人心◆他站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江边,一轮残月缓缓地下沉。这个吟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吗?为何任凭秋风刮过他布满皱纹的双颊,任凭浪头拍打他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任凭余晖刺痛他看透朝野浑浊的双眼?他静静地转身,望着远处的国都:“别了,祖国!”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与执著,美在精神的纯洁与崇高。(一考生《告别之美》节选)文采点评:画面定格是突然固定或有意延缓人物的动作.使读者产生心灵震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这个画面中,作者对屈原采用了定格法.对定格的画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既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还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三)细节描绘显真情◆春天来了。饭前午后,桑园成了我们的娱乐园。或坐或立,或躺或半倚着桑树,哼唱着跑了调的歌谣。动情之时,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不时惊飞了枝头的鸟;倒是那些花蝴蝶不怕嗓门走调,还来凑热闹,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伙伴们一时性起,跳起来,钻过去,前腿弓,后腿蹬,左手攥,右手捉,一不留神,它便钻出掌心,逃之天天(选自文晋散文)

文采点评:选段采用细节描写,细腻入微,有伙伴之间尽情的玩耍,如“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也有花蝴蝶与人的嬉戏,如“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等,一个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活学活用 请你以“秋”为话题,运用浓墨重彩法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体裁不限,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秋 云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可看水中腾雾;你要住在崖下,可观石上生云;你要住在林间,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吟……

倘是雨天,也只是雨毛毛呀毛毛雨,那淅淅沥沥的清琴丽韵声中,眼见那秋草湿得沉重,眼见那落叶流金溢彩,眼见那苍苔上的地软肥圆鼓胀,你就感叹在如今的浮躁世界之外,居然有这样一方清心宁神的净土,实在是人们的福分。

这里的雨说停就停。路也不泥泞,山道也不滑脚,偶有一石如杌,你可以稍停坐上去,不用衬什么手绢,那石质只是凉爽;看山谷起了雾,先是一丝一缕,从鸣若佩环的潭边,从别墅楼宇的红瓦顶上,从松林晚照的亮隙间,从老枯肥硕的草窝子里,拉丝一般,纺线一般,抽穗一般,织锦一般,那雾的条条绺绺就弥接起来,在屋顶盘旋,在树梢缠绕,如透薄的丝织品,人就疑心是七仙女在晾晒她新裁的天帛;可一眨眼的工夫,这些淡的薄的雾气就蒸腾起来,在低空,粘连,凝聚,浓缩,成白生生的一团棉,一团面,旋转着上升,边沿也越来越光滑,就出落成一朵漂亮的云;沟边,崖边,林边,一团一朵的云就这么生长着,升腾着,从你的脚下升到高空去,在湛蓝的天幕上排列、行走,演绎高秋的万千景象。

你的心一时空阔起来,胸中可以撑船,脑中可以盛山,你认定这一趟不虚此行。哞然一声牛叫,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儿上的风景,你自己也成了风景,你的乌发红裙早被摄人对面山上的长镜头,你一个人的休闲成全了那些创作者。当他的作品给万千欣赏者带来美丽与喜悦的时候,你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另一重意义。

浅谈中考作文技法指导 篇3

【关键词】中考作文高分技巧由易至难亮点突出

十年寒窗,上下求索,中考就这么悄然而至。作为初三的学生来讲,语文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仁慈善良,普度众生,没有太多的读写障碍;恨他的“精于工计”“巧于文笔”,高分作文实在难得。作文——这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让多少考生止步于理想学校的门前。那么,对于作文,初三学生就只能“谈文色变”了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应该有自己的长处,没有灼目的太阳,至少也应该有点闪耀的星光。那么怎么样才能自成一家,夺人眼球呢?下面我想从易至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从态度上尊重作文

1. 书写认真、打好基础。炎炎夏日,蝉声聒噪。漫长而艰辛的阅卷工作如火如荼,怎么样的试卷能够挽留住阅卷老师的眼睛呢?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不难想象虽然每位老师主观上都有不同的喜好标准,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喜欢阅览书写认真态度端正的文章。众所周知,由于阅卷的特殊性,阅卷老师一篇作文的停留时间最多不会超过90秒。试想一下,一篇书写工整、间架合理的文字犹如夏日的一股清泉让阅卷老师的眼睛喝饱了水,带来了美的享受;而另一篇满是涂改、行文潦草的文字更像是一块抹之不去的阴影堵塞心头,难以忍受。第一印象就高下鲜明,最后的分值就显而易见了。

2. 字数不够、损失惨重。《中考作文评分细则》明确规定,字数少于50字以上,每50字扣一分,错别字达10个以上扣1—2分。在评分过程中,对字数不够或者没有写完的作文,一般得分都在35分以下。在考场上,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字数不够的现象比比皆是,应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其实作文纸上都是有字数标志的,只要考生不做“大马虎”,做个有心人,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达到规定的字数,不留硬伤是可以做到的。

3. 思想健康、切忌庸俗。《考试大纲》强调考生作文应该“积极健康”,不应该“思想庸俗”,回顾历年中考,不少学生在这里碰了“高压线”。有些考上一味的表决心、说大话,胡编乱造、随意拼凑,博人眼球,其实这样只能降低阅卷老师的好感。有的学生一叶障目、目光短浅,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有的只是一些哗众取宠的一己私愤。总之,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是中考作文的一个明确方向。

二、 从技法上重视作文

1. 审题清晰、中心明确。中考作文要想取得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考生只有精准地把握住作文题目的要求,才能避免偏题、跑题的厄运。首先要认真读题,明确大致的方向。要仔细区分是以“某某”为题还是为话题,如果是材料作文还需要考生自己提炼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拟题目。其次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扣住“文眼”,搞清楚重点。比如“渐渐明白”(2012上海卷)中要抓住“渐渐”二字,要写清楚一个明白的发展过程;如“心灵深处的歌”(2012甘肃卷)则要抓住“深处”二字,抒写一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人或者事情;如“闲对风光独自游”(2014扬州卷)中既要注意“闲”字表现出内心的悠闲自在,同时也要紧扣“独自”二字,避免偏离文意。最后要仔细审读导语,激发写作的灵感。比如2012重庆卷“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导语其实已经为考生点明了“成全”的内涵——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成全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每个题目都有的要求也应该遵守,这些要求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问题类别、写作禁忌等。这些要求每个考生都应该严格遵守,不能我行我素。

2. 选材精准、重点突出。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写道:“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真实性、丰富性,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方式获得材料”“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综上所述,考生选择的材料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感受深刻的,或者是独特新颖的,也可以是有丰富想象的。如“那些的日子”(2013年合肥卷),一位考生就写了当今中国家庭中常见的事情——养宠物。家长的心思过多地倾注在了宠物的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表现了“优遇的狗”“无聊的妈妈”“孤独的我”这个中心。因为亲身经历,他的文章就更加的真实、诚恳、严肃。又如“从脚下出发”(2013年无锡卷),同样写爬山,小作者带着200斤的体重去爬山,爬得更艰辛,付出得更多,收获得就更多,看到的景色也就更多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如“我与的亲密接触”(2013年河北卷)就写了自己作为旗手的独特经历,这样的经历不是人人都拥有的,小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让阅卷老师感受新颖。再如“给的一封信”(2013年淄博卷)作者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跟齐天大圣孙悟空来了次亲密对话。

3. 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大学问家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形文字,俱以意为主。”这句话直接得阐述了“立意”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立意,狭义的来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于人、事、物的态度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考生该如何下手呢?首先,正确、鲜明。正确就是指文章的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鲜明,是指确立的主题旗帜鲜明。如“一份相逢一份暖”(2015南通卷),大多数考生就是通过写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相知来表达人与人间的真诚的情感。其次,主题要深刻。比如“沿途的风景”(2012湖北黄石卷)考生以一辆自行车为切入点,写了“我与母亲”“母亲与外婆”“我与我的将来”这一路的生命延续、亲情延续。最后,立意要集中、专一。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2012常州卷),一考生通过对桃花的一次偶尔的观察,透过现象看见了本质,内容和主旨“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结合,然后导出一个中心:生盛放,死无悔。立意专一、集中。

三、 从亮点上战胜作文

1. 小题大做显真情。初三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们往往渴望能在做文章中面面俱到的展现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想写,那也想说。但是到头来却是这也说不清,那也道不明。或者是贪大求新,胡编乱造,写父母则表现表现他们牺牲一切,写英雄不是救火就是救人,写老师不是谆谆教导就是蜡烛精神。一个小时的时间真是不够发挥。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抓住其中的一处进行描写,吐露真情,表达感受,同样也可以很精彩。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最好的例子。《背影》的主题是父子间的深情,作者舍弃了所谓的“大事件”,偏偏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加以细节的展示,不仅让作者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因此,作为考场作文来讲,这些儿“小事”如果能“做一做”,往往会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走过”(2015年宁夏卷)一考生拟题“走过十六个春夏”,精选了父亲教我读诗和母亲晾晒被子两个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场景,加以生动的词语进行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幸福长在,时光不老”这个主题,令人感动。再如“深处”(2014浙江宁波卷),一考生叙写自己记忆深处看的一场木偶戏,结束后发现表演木偶的老人所用木偶虽有两年的历史,但是却崭新锃亮,狐疑之际,老人道出原委:老人心中,木偶是有生命的,是美的。其实,“小题”并不难寻,难得是如何用自己的能力进行“大做”,这就提醒考生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感悟生活的灵魂。

2. 巧添波澜扣心弦。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也可以讲故事。但是要委婉曲折娓娓动听,就要看技巧了。叶圣陶在《文心.二十》中说的好:“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而“波澜起伏”的文章更能吸引人的好奇。清代大家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就说说写作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指故事情节不断出现波折和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就是一波三折的很好的典范,文章在“送孩子”这个关键情节上巧设波澜,前后一共四次换孩子到最后全部要回一个不给,使得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明白这对父母的伟大的心灵。如“成长的秘密”(中考优秀作文)一文讲述“我”和同事受另一同事嘱托买朋友女儿的莲蓬的故事。故事着重展现了小姑娘从“眼巴巴”到“失望”到“充满的期待”到“喜出望外”的心理变化,虽然表面起伏不大,但情节错综复杂,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佳作。

第二,设置悬念。悬念俗称卖关子,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故意隐藏了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的一种写作技巧。从人物角度来说,多设置为第三人称贯穿全文,结尾揭开悬念。再从故事本身来说,一直不点明故事发生在哪里、因何而起、最后的结果等,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揭示。猎奇是人的天性,叙事中你越是隐藏,读者就越想知道。课文《甜甜的泥土》就是一篇吸引读者的文章。文章开篇出现的那个“疯狂”女人是谁?她为什么找王小亮?王小亮知道她是谁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读者的脑海里,虽然结尾处没有直接揭示谜底,但是读者心中已经心知肚明。如“一个夏日的早晨”(2014山东济南卷),小作者就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叙事技巧:开篇的“我”是谁?好像不是人类。“水泥山”是什么呢?“木山”又是什么呢?文章开头写蚂蚁去寻找早餐又有什么意义呢?看到结尾“原来是地沟油害死了蚂蚁”,一切豁然开朗。作者的悬念使得文章波澜迭起,富有趣味。

中考作文技法 篇4

一、标题魅力四射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 魅力四射, 使人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作文时, 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本文的实际, 或者以题显旨, 或者推陈出新, 或者巧用修辞, 或者点石成金。

如中考辽宁大连卷作文题:

打磨, 是指摩擦器物表面, 使之光滑。打磨可以使璞玉玲珑剔透, 打磨可以使珍珠晶莹圆润。人生要想日趋完美, 同样也需要打磨。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打磨, 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种打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一种打磨……

请以“打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自拟题目; (2) 自己立意; (3) 自选文体, 但要文体明确; (4) 全文不少于600字, 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5) 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 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 小王、小李、小赵、小刘代替。

有位考生根据这一材料, 拟出的题目是“打磨友谊的春天”。这一标题, 题目富于文学色彩, 吸引了阅卷教师的目光。

二、开头新颖别致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 要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所以, 开头应尽力写得新颖、别致一些。一个好的题记用起来那可是屡试不爽呢。名人名言, 古典诗词, 甚至自己兴之所至产生的思想火花, 拿来都成。不过, 最好不要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用僻典, 引生句, 那能表示你的知识视野宽, 书卷气息浓呢。

如中考广东广州市一考生《奖励自己》一文, 开头写道:“悲伤, 是自己奖励给自己的心灵释放;快乐, 是自己奖励给自己的肯定赞同;反思, 是自己奖励给自己的自我认识。”

开篇简洁, 突现神采, 醒人耳目。

三、主体耀眼闪烁

写好主体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断来, 或浓墨重彩, 精工细描, 或饱含深情, 抒发感慨, 或画龙点睛, 揭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 但“磁力”大, 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 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中考北京考生《凝聚》一文的主体部分写道:

“曾记否?那绿肥红瘦。

灯光下一缕银丝是那样的醒目, 我们知道那凝聚了您的多少心血。窗外修竹身影婆娑, 她应该记得吧?您是比太阳起得早的人, 当第一缕晨晖照进校园, 您已经在教室等着我们。当繁星缀满天空, 您才伴着星光上路。是晨晖, 是星光染白您的双鬓;是我们劳累了您的身心。当我们将要走向考场时, 校园里恰好芳草萋萋;当我们向您说声珍重时, 枝头落红已化春泥。我们记得, 是化作春泥的落红, 让那芳草萋萋。

曾记否?那灯火阑珊人未眠。

明亮的灯光彻照着四壁, 我们知道这灯光中凝聚的是太阳的事业。每当我们看到这温馨的灯光, 心中便有丝丝暖意流遍全身。这灯光如同妈妈的眼睛在深切地凝视。教室的门轻轻打开了, 教室里响起了您春风般的话语:‘真不听话, 看, 都几点了, 赶快去休息!明天还要上课呢!’同学们都不舍地起身, 走出教室。‘啪!’宿舍的灯熄了, 走廊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我们知道当我们都进入梦乡时, 您也许又是整夜无眠, 第二天那精彩的课堂就是您昨夜辛勤耕耘的见证。夜色蒙蒙, 灯火阑珊, 今夜我们注定无眠。

曾记否?那雨急风骤。

刚才还骄阳如火, 可老天骤然翻脸。一阵狂风过后, 好像把下午刮没了, 一下仿佛到了黑夜, 教室里亮起了灯。雨随着风来了, 虽不密集, 却很大, 打在窗上, 啪啪响。‘千万别来, 老师!您不来上课, 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门, 开了, 您走了进来, 用灰头土脸来形容您一点不为过。头发再不是平时的‘顺民’, 变得七扭八拧。身上一层灰土, 有的地方落上了雨, 泥泞一片。您知道吗?我们当时都想哭。可您却像没事人一样, 一挥手, ‘上课!’管它雨急风骤, 教室内只有您朗朗的话语。”

全文主体部分用“曾记否”引领出三年的往事, 选取“绿肥红瘦”“灯火阑珊”“雨急风骤”极富有代表性的三个场景刻画主题, 匠心独运, 件件流溢离别泪, 桩桩凝聚师生情。

四、文句高人一筹

文章要有文采, 文句除了要通顺外, 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 长短变化, 错落有致。为此, 写作时应力求做到使抽象材料形象化, 形象材料具体化, 具体事理哲理化。同时, 还应该适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 使用各种特殊句式 (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倒装句、独词句) 。在句式的选用上, 为了不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 使语言富有文采, 还应该做到整散结合、繁简结合、文白结合、长短结合、雅俗共赏。此外, 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 也能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筹。

如中考福建厦门考生《漫步书林》一文写道: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我打开文学这扇窗, 畅想字里行间。慨叹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悲叹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的愁思。我打开文学这扇窗, 听到了保尔·柯察金面对困难不畏惧的高歌, 读到了林妹妹凄清葬花的悲凉, 明白了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忠节……他们犹如琴弦上跳跃的音符, 唱响了人世间最动人的乐章, 滋润着我、感动着我、影响着我。”

这段文字, 作者运用抒情性语言, 巧用修辞, 文采飞扬, 目的是要告诉读者, 漫步书林, 作者为之而喜欢, 而陶醉。

五、结尾精彩有力

俗话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文章的结尾, 应该精心设计。好的文章结尾或巧, 或俏, 或翘。巧者, 精警凝练之美。俏者, 生动形象之美;翘者, 含蓄深远之美。

如中考江苏南京考生《我作主》一文结尾写道:

“我作主, 我成长;我作主, 我快乐;我作主, 我收获!”

这一结尾, 气势磅礴, 凝练有力, 给人留下无穷回味。

六、文面顺眼亮眼

中考话题作文拟题技法 篇5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中的“三自”,而其中的“题目自拟”又是最直接的体现。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个展示才华的绝好机会。遗憾的是,这个机会常常被一些考生主动放弃了,要么直接用试题中的“话题”作为题目,要么草草拟一个题目了事。这恰恰是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

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具体说来,拟题应该注意“三要”:一要贴切鲜明,新颖生动。题目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但又不能陈芝麻烂谷子,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二是简洁凝炼。恩格斯曾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这主要是因为短小的标题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应当辩证地看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就不如《文凭与水平》简洁凝炼,具有吸引力。三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即要求标题含义丰富,富于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带来一连串联想。

有人把作文的题目比做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

标题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这里,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标题创新的技巧。

基本方法:扩展话题,由大化小。

即在所给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添加新词法。

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诚信,为人的底线》、《我们需要诚信》、《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在幸福之前可以加新词语构成《珍惜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题;在幸福一词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幸福时光》、《幸福的日子》、《幸福无忧》、《幸福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大观园

创新方法:

一、修辞法

1、比喻。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

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

2000年杭州中考加试卷作文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

2001年杭州“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反问。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5、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我创新,我生存》

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8、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二、引用法

1、引用诗句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2、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3、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三、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以生活“为话题——《幸好没减肥》《金色的苦难》

四、符号法

1、数学符号

以“游戏”为话题——《7+1 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素质》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五、点铁法(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以“童年”为话题——《水中的童年》《与樱木花道一起成长》

以“父亲”为话题——《从头开始》——作为理发师的父亲

以“帮助”为话题——《“人”字是支撑的结构》——护送残疾同学上

六、设置悬念法

1.“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

2.“素质教育”话题——《考试魔鬼定律》

3.“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4.“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5.“人与自然” 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6.“人与自然” 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

7.“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8.“网络与生活”话题——《网络江湖选美大赛》

七、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1.“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

2.“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3.“足迹”话题——《红舞鞋•蓝精灵》

4.“机遇”话题——《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

5.“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6.“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

7.“时空”话题——《恋恋风尘恋恋情》

8.“时光”话题——《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附:100个创意作文题

1、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2、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3、为感情喝彩

4、将奉献进行到底

5、品味遗憾

6、预习青春

7、遗忘教你洒脱

8、皈依自然

9、不能向生活称臣

10、揣好梦想上路

11、我最重要

12、守候心灵的春天

13、勤俭,从这里开始

14、与往事干杯

15、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16、作别失去

17、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18、爱,是这样炼成的

19、深爱无痕

20、心灵的储蓄

21、倾听心灵的钟声

22、月若有情月长吟

23、心星点灯

24、与诚信同行

25、带着“诚信”上路

26、生命的出口

27、点一盏心灯

28、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29、期待诚信

30、打开“第三只眼”

31、一花一世界

32、我是谁?

3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4、横看成岭侧成峰

35、雏凤清于老凤声

36、月是故乡明

37、问渠哪得清如许

38、为有源头活水来

39、勿以善小而不为

40、一笑而过

41、未来的主人翁

42、一千零一个愿望

43、我的未来不是梦

44、让我们荡起双桨

45、请把我的情感留下

46、救救孩子

47、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8、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49、有梦才有远方

50、世界有了我们更美丽

51、大爱无声

52、不经意的美丽

53、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54、最好的风景

55、人生需要装饰

56、千里共婵娟

57、山外青山楼外楼

58、此时无声胜有声

59、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60、无限风光在险峰

61、守住心灵的契约

62、若为人生故 诚信不可抛

63、出色人生的定义

64、望生塔上的歌

65、我思想,我美丽

66、一地梨花

67、得失寸心知

68、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

69、学会放弃

70、近水楼台“贤”得月

71、孔雀东南飞

72、诚以养德 信以修身

73、一句话,一辈子

74、道德,为人的底线

75、明明白白我的心

76、生命的高度

77、“英雄”偏到“无用武之地

78、”英雄“岂可到”无用武之地”

79、祸患常积于忽微

80、良心无价

81、走出呵护 展翅蓝天

82、该出手的不出手

83、亲情永不下岗

84、该出手的不出手

85、摸一摸猴子屁股

8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87、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

88、呼唤晴朗的天空

89、不要“心太软”

90、小心这把双刃剑

91、擦干泪,不用怕

92、落霞与孤鹜齐飞

93、秋水共长天一色

94、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95、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96、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97、脚比路长

98、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99、一枝红杏出墙来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 篇6

【解题技法】

仿写题并不是单纯地仿造句,它有着需要遵循的规则和解题技巧。从解题步骤上看:首先要审清题型,明确答题方向;其次要认真研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领会所给语言材料蕴含的思想内容;再次是仔细分析例句特点、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所用的修辞手法等。落实到组织语言进行仿写时,要展开合理想象,让仿写句与例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锤炼语句,使其与例句达到和谐、照应。

从解题技巧上看,解答仿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上的统一性,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文脉相通。②结构上的一致性,仿句要与例句的短语类型、单句成分、复句关系等,句式一致,字数相近。③修辞上的一致性,要求与例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符合句子的语境。④语意上的协调性,要求与例句前后语意连贯,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风格协调一致。⑤联想想象的创造性,要求仿写的句子除了做到前面的四点,还应做到创新、有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

【题型扫描】

考点一:续写式仿写题

(2013山东临沂卷)请你仿照画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续写式仿写题。解答这类题要结合语境,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既要注意句式结构和语意的限定,又要同时兼顾修辞手法、前后连贯及整体的语言风格。原句中出现“可以使……变得……”的句式和“软弱”与“坚强”的反义词语,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能突出“读书的作用”这一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示例: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考点二:开放式仿写题

(2013四川乐山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开放式仿写题。这种题一般只提供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仿写句在句式和修辞上的要求,不必顾及仿写的对象和内容,但要兼顾整体的语义关联。例句中出现“无论……还是……都是……”的条件句式和“高深莫测”与“不值一提”的对举词语以及比喻辞格,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条件复句”“对比”以及“比喻”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做到前后的语意相关。

[参考答案]示例一:无论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还是清澈见底的漓江,都是大自然慷慨大方的馈赠品。示例二:无论是济世兴邦的梦想,还是瑰丽无比的幻想,都是青年人勇往直前的助推剂。示例三: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成功,还是灰心丧气的失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考点三:补充式仿写题

(2013福建莆田卷)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莆田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兴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至暝(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补充式仿写题。这种题中的仿写句,往往嵌于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之中。补写的要求有的明显,有的隐含在语境之中。该题隐含的要求是必须结合本地有关的传统节日习俗,并揭示出它的寓意;明确的要求是句式要与语境中的句子一致,并且与之构成排比句。

[参考答案]示例: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

考点四:话题式仿写题

(2013天津卷)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话题式仿写题。即命题人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和可供模仿的例句,给一个关键词作为写作对象,要求学生以这个关键词为话题进行仿写。该题的隐性要求是仿写句应为比喻句,并能突显读书的作用;明确要求是围绕“读书”话题来写,仿句与例句的句式要一致。

[参考答案]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考点五:套用式仿写题

(2013重庆卷)仿照下面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 ;我会因为梦想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套用式仿写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的写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因果句,从内容上看,写“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因此,仿句也应套用因果句式,凸显怀揣梦想便能拥有巨大力量的中心意旨。

[参考答案]重庆会因为梦想而在两江环绕中扬帆起航,傲视群雄;我会因为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执着前行。endprint

【拓展演练】

1. 仿写句子。

豁达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不要因为被别人误会而心怀怨恨,重要的是澄清误会;不要因为小事与父母吵得不可开交,重要的是真心交流; , 。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3.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4.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仿句: 。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

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

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参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7.“人”字形体很简单,但内容十分复杂,请看一些人生体验:

A.一撇是男人,一捺是女人,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

B.一撇是理智,一捺是情感,理智应该置于情感之上;

C.一撇是误会,一捺是谅解,人世间既有误会也有谅解。

请依照这种思路和句式仿写出D句。

有些同学做出了下列仿写,请选出这四个句子中最合乎要求的句子( )

①一撇是太阳,一捺是月亮,太阳和月亮都能发出光亮。

②一撇是亲情,一捺是友情,人世间既有亲情也有友情。

③一撇是失败,一捺是成功,人们往往经历了失败才会获得成功。

④一撇是阳刚,一捺是阴柔,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成为一个性情完美的人。

8.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整理如下,布置了“重温经典”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中考作文技法 篇7

因为感到没有什么可写, 不少同学都以为写作议论文很难。其实议论文写作跟所有文体的写作一样, 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之处。只是议论文的写作和其他文体式样的写作在风格和特点上略有不同, 加上大家练习的机会不多, 所以有一种畏惧的感觉而已。一旦我们稍加训练, 掌握其写作技巧 , 你就会发现原来议论文是最方便写作的一种文体。为什么?因为议论文的一大特色就是有感而发, 言之成理, 有理有据, 辅以辞采。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是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 起统率作用。写议论文时必须提出一个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论点。论点是需要论据来证明的, 如果论据选择不当、运用不当, 论点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力量。有的同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 不仅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把握标准, 就是在运用论据时也不够认真。要想写好议论文, 论据选用应力求准确、典型、适量、新颖、关联。

技巧之一:论据要准确。论据要准确, 是由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的。人所共知, 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 讲究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服人”?怎样才能“有说服力”?那就是“摆事实”。显然, 这里说的“准确”有两个含义:从选择论据的角度来看, 要求我们选择的论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可信的、没有虚假成分的;从运用论据的角度来看, 要求我们尊重事实真相, 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就只能写成什么样子, 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因素。

技巧之二:论据要典型。“典型”就是有代表性, 而不是个别情况, 用个别的、例外的、“侧流的”事实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主流和大方向的。

技巧之三:论据要适量。一篇文章选择几个论据来论证最好, 是不好做出统一规定的, 选择和运用论据数量的多少, 一要看论题的重要程度, 二要看人们对论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们说“论据要适量”, 其中含有根据论证的需要来确定论据的数量的意思。

技巧之四:论据要新颖。新颖就是新鲜, 就是别人还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那么, 新颖的论据从哪里来呢?渠道很多。除了日常生活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 这就要看你是不是认真观察、认真学习、认真积累了。对于一些“旧论据”, 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 也同样能开掘出新的东西来, 像“近墨者未必黑”、“酒香也怕巷子深”、“弄斧必须到班门”等。

技巧之五:论据要关联。选择的论据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 在行文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这种联系揭示出来, 如果所选的论据与论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即使它再准确、再典型、再适量、再新颖也是毫无用处的。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由论据能“推导”出论点来, 论据是“因”, 论点是“果”;其二, 论据与论点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技法例文】

生命需要清点

⊙董宁

想生活得精致, 就要勤于清点。算算这一生中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于是在一个个白日里, 我们就变得吝啬了, 在生活面前, 精打细算起来。因为生命的时间太过短暂, 谁也不想虚度年华, 看朱颜辞镜。

生活的确需要清点。这大概是人类的本能。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和妈妈讨价还价, 我不要那个娃娃和小火车了, 我要电子琴。虽然有些孩子心性在里面, 但我在那般年纪, 就开始明白取舍之道了。我们总希望在生活中, 惊喜多一些, 平淡少一点;回报多一些, 付出少一点。这些并不来自于上帝的安排, 大都源于我们的选择。人生变化无常, 我们会面临一个又一个关隘, 若个个都不闯, 样样浅尝辄止, 等你懊悔了, 想说一声让我重新来过, 可又到哪里去找那已经流逝的时光。所以, 当我们有机会选择, 我们要毅然取舍, 当我们一旦选择了, 我们要忠于自己的选择。生活便自然而然少了些失望。

生活需要勇气来清点。这就如同打扫房间, 坐在一堆旧物之中, 翻翻拣拣, 也许每样都有些来历, 有点故事, 但总是要咬咬牙, 丢了出去, 房间也焕然一新了。在这一丢一掷间, 就需要一份放弃的勇气。人生应该执着, 但不能处处执着。清点需要澄清一些错误认识。经常地果断地清点、舍弃一些事情, 并不等于轻言放弃。敢于果断地清点, 放弃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是明智之举。常常听人赞叹成功是因为矢志不移, 其实不仅如此, 在矢志不移之前, 他已经舍弃了普通人安逸、闲适的生活, 舍弃了逛街游园的雅兴。如果你想得到一件珍贵的东西, 那你就必须舍弃一件几乎与它同样珍贵的东西。虽然有些无奈, 可这就是生活的原味。生活需要精心清点, 对于我们心中那些许久以来挥之不去的放弃, 淡然一笑吧, 因为那是生活的代价。

多一分负担就少一分轻松, 多一分欲望就少一分快乐, 无休止的欲望总让人疲惫不堪, 只有有限空间的心房, 不要什么都往里面放, 要知道什么该放弃, 什么该珍藏。

聪明人不会让过去的事情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 只有愚人才会沉迷于过去无法自拔, 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把心灵清点。

满意生活, 才能享受人生;清点生活, 才能美化人生。生活属于自己, 所以要勤于清点。

【技法点评】

作者紧紧抓住“清点”二字去写, 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清点”, 而过多地关注追求;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舍弃与不舍弃的边缘徘徊。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放出眼光果断地舍弃, 清点生活, 美化人生。全文娓娓道来, 手法新鲜, 主题鲜明。全文语言老练, 优美简洁。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话, 使全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优美文段积累】

因此, 我们不能说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 就像被广为看好的勤奋也可能成为发展的绊脚石一样;被广为摒弃的“偷懒”也可能成为发展的原动力。许多科学家正是将勤奋与“偷懒”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才为人类创造了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起初也离不开“偷懒”的愿望, 但在研制飞机的过程中他们却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经我常常为作业太多而备感烦恼, “偷懒”的想法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积极想办法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成了我的唯一途径。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终于为业余爱好节省了必要的时间。

(李梦《发展也要靠“偷懒”》)

要想成功, 就要从小事做起, 从基础做起, 因为这是成功的关键。

在19世纪末, 人们都以为对空气的了解已经够详尽了。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对空气做过上千次分析, 都一致表明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灰尘、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 除此之外, 空气中不再含有别的成分。然而, 1892年,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却发现, 体积相同的纯氮气总比空气中得到的氮轻0.0064克——6.4毫克。正是这小小的6.4毫克, 促使他对空气做了重新认识, 发现了氩气, 从而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 人们把氩气的发现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

可见, 小联系着大, 甚至决定着大。一件小事, 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上一篇:财政科技资金下一篇:中职语文阅读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