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2024-05-23

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共8篇)

篇1: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离散数学

2^m*n

一、选择题(2*10)

1.令P:今天下雨了,Q:我没带伞,则命题“虽然今天下雨了,但是我没带伞”可符号化为((A)P→Q(C)P∧Q)。

(B)P∨Q(D)P∧Q

2.下列命题公式为永真蕴含式的是()。

(A)Q→(P∧Q)(B)P→(P∧Q)(C)(P∧Q)→P(D)(P∨Q)→Q

3、命题“存在一些人是大学生”的否定是(A),而命题“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的否定是()。

(A)所有人都不是大学生,有些人不会死(B)所有人不都是大学生,所有人都不会死(C)存在一些人不是大学生,有些人不会死(D)所有人都不是大学生,所有人都不会死

4、永真式的否定是()。

(A)永真式(B)永假式

(C)可满足式(D)以上均有可能

5、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0= Ø

(B)0  Ø

(C)0∈Ø

(D)0∉Ø

6、以下哪个不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的性质?()

(A)自反性

(B)有限性

(C)对称性

(D)传递性

7、集合A={1,2,…,10}上的关系R={|x+y=10,x,y∈A},则R的性质为()。

(A)自反的

(B)对称的

(C)传递的,对称的(D)传递的

8.设D=为有向图,V={a, b, c, d, e, f}, E={, , , , }是()。

(A)强连通图(B)单向连通图(C)弱连通图(D)不连通图

9、具有6个顶点,12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中,每个面都是由()条边围成?

(A)

2(B)4

(C)(D)5 10.连通图G是一棵树,当且仅当G中()。

(A)有些边不是割边(B)每条边都是割边(C)无割边集

(D)每条边都不是割边

二、填空题(2*10)

1、命题“2是偶数或-3是负数”的否定是________。

2、设全体域D是正整数集合,则命题xy(xy=y)的真值是______。

3、令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则命题“并非每个实数都是有理数”的符号化表示为________。

4、公式(PQ)(PQ)化简为________。

5、设A∩B=A∩C,A∩B=A∩C,则B________C。

6、设A={2,4,6},A上的二元运算*定义为:a*b=max{a,b},则在独异点中,单位元是________,零元是________。

7、任一有向图中,度数为奇数的结点有________(奇数/偶数)个。8.如下无向图割点是________,割边是________。

三、(10分)设A、B和C是三个集合,则AB(BA)。

四、(15分)某项工作需要派A、B、C和D 4个人中的2个人去完成,按下面3个条件,有几种派法?如何派?(1)若A去,则C和D中要去1个人;(2)B和C不能都去;(3)若C去,则D留下

五、(15分)设A={1,2,3},写出下列图示关系的关系矩阵,并讨论它们的性质:

六、(20分)画一个图使它分别满足:(1)有欧拉回路和哈密尔顿回路;(2)有欧拉回路,但无条哈密尔顿回路;(3)无欧拉回路,但有哈密尔顿回路;(4)既无欧拉回路,又无哈密尔顿回路。

A C

B A C

B A C B 答案:

一、选择题:

2、C

7、B

3、A

8、C

4、B

9、C

5、D

10、B

1、D

6、B

二、填空: 1、2不是偶数且-3不是负数

2、F

3、x(R(x)Q(x))

4、P

5、等于 6、2,6

7、偶数

8、d,e5

三、证明:

ABx(x∈A→x∈B)∧x(x∈B∧xA)x(xA∨x∈B)∧x(x∈B∧xA)x(x∈A∧xB)∧x(xB∨x∈A)x(x∈A∧xB)∨x(x∈A∨xB)(x(x∈A∧xB)∧x(x∈A∨xB))(x(x∈A∧xB)∧x(x∈B→x∈A))(BA)。

四、解

设A:A去工作;B:B去工作;C:C去工作;D:D去工作。则根据题意应有:ACD,(B∧C),CD必须同时成立。因此(ACD)∧(B∧C)∧(CD)(A∨(C∧ D)∨(C∧D))∧(B∨C)∧(C∨D)(A∨(C∧ D)∨(C∧D))∧((B∧C)∨(B∧D)∨C∨(C∧D))(A∧B∧C)∨(A∧B∧D)∨(A∧C)∨(A∧C∧D)∨(C∧ D∧B∧C)∨(C∧ D∧B∧D)∨(C∧ D∧C)∨(C∧ D∧C∧D)∨(C∧D∧B∧C)∨(C∧D∧B∧D)∨(C∧D∧C)∨(C∧D∧C∧D)F∨F∨(A∧C)∨F∨F∨(C∧ D∧B)∨F∨F∨(C∧D∧B)∨F∨(C∧D)∨F (A∧C)∨(B∧C∧ D)∨(C∧D∧B)∨(C∧D)(A∧C)∨(B∧C∧ D)∨(C∧D)T 故有三种派法:B∧D,A∧C,A∧D。

五、000(1)R={<2,1>,<3,1>,<2,3>};MR=101;它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

100011(2)R={<1,2>,<2,1>,<1,3>,<3,1>,<2,3>,<3,2>};MR=101;它是反自反的、110对称的;

011(3)R={<1,2>,<2,1>,<1,3>,<3,3>};MR=100;它既不是自反的、反自反的、001也不是对称的、反对称的、传递的。

六、

篇2: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 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

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 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3 问答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化是:1加工应力消失,2强度、硬度下降,3塑性、韧性提高

4.何谓临界变形度?为什么生产上应尽量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这一范围内加工变形?

当变形度稍有增加时,增至大约2%~10%范围内,经再结晶退火后,晶粒急剧长大的形变度叫做临界形变度。避免在临界形变度范围内加工是因为在临界形变度的范围内进行塑性形变是,金属中只有部分晶粒发生形变,形变极不均匀,再结晶时的生核数目很少,所以长成大晶粒。

5.什么叫冷变形和热变形?指出它们各自变形特点和应用范围? 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形变加工为冷加工,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形变加工为热加工。热加工的变形抗力小,塑性大,而且不会产生变形强化。故适用于界面尺寸、变形量较大的金属制品毛坯及半成品,以及那些在室温下硬度高,脆性大的金属材料的变形。冷加工形变抗力较大,塑性较小,而且会产生变形强化。适用于塑性好、截面小、要尺寸加工尺寸精确和表面比较光洁的金属制品。

6.已知铁的熔点为1534℃,铜的熔点为1083℃,试估算铁和铜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选定其再结晶退火温度。T铁再=0.4T铁熔=0.4*(273+1534)-273=450 T铁退=600 T铜再=0.4T铜熔=0.4*(1083+273)-273=269 T铜退=400 7.有人说:热加工与冷加工主要区别的本质是产不产生加工硬化。此话对吗?为什么? 不对,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第四章

1解释下列名词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相:在物质中,凡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固溶体: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称为…..共晶:成分为e的液相Le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皆不相同的固相αc及βd,此转变称为共晶转变 2.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结构和性能有何特点?

固溶体和化合物两种。结构上固溶体只发生了晶格畸变,而晶格并未完全改变,性能上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结构上化合物的晶格不同于任一组元,性能上化合物能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但是塑性和韧性有所降低。

3.何谓固溶强化?它和加工硬化有何区别?置换原子和间隙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哪个大些,为什么? 固溶强化是指溶质原子是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固溶强化晶格发生畸变而加工硬化的晶格未发生改变。间隙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大些。因为间隙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大。4.常见的 金属化合物有几种?其性能特点如何?

常见的金属化合物有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脆性。电子化合物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但是塑性差。间隙化合物的熔点和硬度豆很高。5.什么叫共晶反应,共析反应?

成分为e的也想Le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皆不相同的固相αc及βd,这种转变称为共晶反应。从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成分和晶体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新固相的转变叫做共析反应

第五章

1.画出Fe-Fe3C相图,指出图中S、E、GS、SE、PQ、PSK和ECF各点线的含义,并标注各区域的相组成物或组织组成物。

S点是共晶点,E点是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S代表该过程中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SE代表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PQ代表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PSK三相区包括液相、奥氏体和渗碳体,代表共析反应。ECF三相区包括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代表共晶反应。2.何谓铁素体(F)、奥氏体(A)、渗碳体(cm)、珠光体(P)?

铁素体是指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是指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是指C与Fe的化合物(Fe3C)珠光体是指共晶反应的产物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3.在Fe-Fe3C相图上,指出碳在α-Fe和γ-Fe中的溶解度曲线,并指出它们的溶碳范围。

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曲线为PQ,溶解碳的范围0~0.0218%。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曲线为ES,溶解碳的范围0.77%~2.11% 4.分别画出含碳为0.45%、0.77%、和1.0%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5.计算下列问题

(1)0.6%C钢中的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P%=(0.6-0)÷0.77=77.922% F%=(0.77-0.6)÷0.77=22.078%(2)1.2%C钢中的珠光体和渗碳体(二次)各占多少? P%=(6.69-1.2)/(6.69-0.77)=92.7% Fe3CⅡ%=(1.2-0.77)/(6.69-0.77)=7.3% 6.某钢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珠光体占40%,铁素体占60%,试问这是什么成分的钢? 设是x%的钢(x-0)/(0.77-0)=40% 得x=0.308 7.写出下列牌号钢材所属种类,含碳量和主要用途:45、50、T8、T12A。

45号钢:含碳量0.45%是中碳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构件和零件 50号钢:含碳量0.50%是中碳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构件和零件 T8号钢:含碳量0.8%的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T12A号钢:含碳量1.2%的A级工具钢S、P含量低于0.035%,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8.解释下列名词

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相与铁素:碳在α相中的间隙固溶体 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Fe γ相与奥氏体:碳在γ相中的间隙固溶体

第六章

2、试述奥氏体的形成过程。1奥氏体的形核和长大2残余渗碳体的溶解3奥氏体的均匀化

3、奥氏体晶粒大小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对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奥氏体晶粒越细,热处理后得到的组织就越细,钢的强度就越细,韧性和塑性就越好

4、解释下列名词

(1)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

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是指钢进行加热时,当珠光体刚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奥氏体的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是指钢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实际获得奥氏体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是指钢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2)连续冷却和等温冷却;

连续冷却是指在不同冷却速度的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转变过程 等温冷却是指把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到A1以下不同温度保温的钢的转变过程

(4)片间距:珠光体的层片间的距离

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相间的片层状组织 索氏体:片间距较小的细珠光体组织 托氏体:片间距更小的极细珠光体组织(5)临界冷却速度VK:

保证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发生分解而全部过冷到马氏体区的最小冷却速度(6)贝氏体:奥氏体在550C~Ms点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时,将转变为贝氏体组织 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上贝氏体550~350下贝氏体350~Ms(7)马氏体:奥氏体冷却到Ms以下,冷却曲线不与C曲线相遇将形成马氏体组织 位错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位错马氏体的碳含量<0.2%,孪晶马氏体的碳含量>1%

5、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它们在组织和性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板条状和片状两种基本形态。板条状马氏体的含碳量为0.2%以下,每个板条内有高密度的位错,片状马氏体的含碳量在1%以上,每个针片内存在大量的孪晶。性能上片状马氏体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而脆性大,而板条状马氏体有较高的强韧性。

7、工具钢为什么要采用球化退火?

因为工具钢是过共析钢,其中存在网状二次渗碳体,在切削加工时,对刀具的磨损很大

第七章

1、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合金元素在钢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Mn、Si、Cr、Mo、W、V、Ti、Nb、Zr、Ni、RE 主要以合金铁素体、合金渗碳体以及合金碳化物的形式存在。

2、合金碳化物有哪几种基本类型?性能、特点如何?

合金化合物和间隙相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稳定性都很高熔点和硬度很高。性能方面,它们能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增加,耐磨性提高,而塑韧性降低。

4、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0外)在生产上有何实际意义? 加入这些元素可以减慢奥氏体分解能力,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

5、试述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 影响及其实际意义。

影响:1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2产生二次硬化3可以消除钢的回火脆性。

实际意义:1同一回火温度时,合金钢的一度和强度高:回火至同一强度时,合金钢的内应力消除的较彻底,塑韧性好。2二次硬化可以提高钢的硬度3可以提高钢的冲击韧度

9、对比分析GCr15和20CrMnTi中各元素的作用,并说明20CrMnTi的热处理特点。GCr15:G代表滚动轴承钢,Cr代表掺入的元素是铬,15代表该钢中含有1.5%的碳 20CrMnTi:20代表含碳量2.0%,掺入的CrMnTi三种元素的含量都在1.5%以下。

14、总结Si、Mn、Ni、Mo、W、V、Ti在合金钢中的 应用。

16、解释下列名词

弥散硬化:指合金中的元素形成碳化物,弥散分布在合金中,使得合金的强度硬度提、耐磨性提高,塑韧性降低。

篇3: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问题一:知识模糊,概念不清。

指的是对物理学中的知识点、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印象不深,对物理概念、定律等记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具体体现在:看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填空题就不知道填什么;对由某些概念派生出来的判断题识别不了对错;对概念性选择题拿不准答案。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在解题前要理清知识结构,认清知识体系,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关于运动员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没在做功

误解:认为只要用了力,就一定会做功。因此认为运动员在这两个阶段都做了功,选C。错误原因:没有理解功的概念。虽然用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是“劳而无功”。正确答案B。

问题二:基础不实,联系不上。

是指物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有些学生不能把题目中的实际事例、常见现象跟物理知识对号入座,解释不了常见的物理现象。要懂得物理基础知识是解答物理试题的“支撑点”,渗透在所有的物理题中,我们应该把物理知识学活学透学实。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中寻找出蕴含的物理知识内容。

例如: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

C.植被破坏,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误解:认为“沙尘暴”是分子运动产生的,选B。错误原因: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理解不深,不能把“沙尘暴”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正确答案C。

问题三:理解不深,疏漏条件。

是指在分析物理试题时,对题意和试题中的物理知识理解不透,解题时漏掉了关键性的条件,具体体现在某些学生在分析时丢三落四,某些条件没用上或错用了条件而出现错解。因此,我们在解答物理题时一定要细心谨慎,学会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找齐涉及分析、判断、推理的所有条件,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例如:一位同学水平向前推停在平地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此时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A.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力

B.人推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车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D.车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

误解:认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选A、D。错误原因:疏漏了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先决条件,正确思路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逐项分析找出答案。正确答案为B、C。

问题四:不求甚解,胡猜乱想。

面对条件较为复杂的试题和动态试题,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只凭主观想象来解答,叫做不求甚解,胡猜乱想。在解答复杂问题时,首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复杂问题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再依据这个规律求出正确答案,在解动态试题点击时要仔细探讨物理量变化的方向及由此带来的结果,千万不要胡猜乱想。

例如: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A.逐渐增大

B.不变

C.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可能等于入射角

误解:认为折射角永远小于入射角,选C。错误原因:疏忽了入射角等于0°的特殊情况,是不求甚解的表现。正确思路: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如果折射角减小到0°时,则折射光线跟水面垂直,此时折射光线方向跟入射光线完全一致,折射角也为0°,故答案为D。

问题五:思维紊乱、表达疏漏。

指的是在回答问题时由于思路不清晰,对答题要点叙述不完整。具体体现在回答物理简答题时,只答简单几个字,说理不够充分,叙述不够完整,因此,我们在回答物理简答题时,要抓住问题的要害,组织表达的内容,安排好表达顺序,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点明显,避免叙述粗简、表达疏漏、条理不清的现象出现,达到准确答题、完整表述的境界。

例如:白炽灯泡的灯丝断了,搭上后为什么比原来更亮?

误解:灯丝搭上后,长度变短,所以更亮。错误原因: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没有从电功率变化上找原因。正确思路:灯丝搭上后,长度发生的变化就引起了电阻变化,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就引起了电功率变化。答案为:灯丝断了搭上后,灯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而灯丝两端电压不变,由P=U2/R可知灯泡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灯丝断了搭上后比原来更亮。

问题六:思维不畅,有碍创新。

指的是在分析、综合、判断时出现思维障碍,寻找不到创新的切入点,把握不准创新的方向。设计实验题和某些知识应用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根据试题的特征和要求搜寻大脑储存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在原实验、原应用的基础上创新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力求思维顺畅、逻辑严密、设计合理、条理清楚明白。

例如:油工在油漆地板前,需要估计出所用油的质量。请说出一种估测方法并说明依据。

误解:找不到估测方法。错误原因:没有想到从油漆质量和油漆地板面积的关系入手。思路不畅,创新受阻。正确思路:因为油漆厚度几乎是均匀的,可先刷1m2的地板记下所用油漆的质量m0,再估测出地板的总面积S,算出需要的总质量m=Sm0即可。

问题七:草率粗心,盲目冲动。

有些选择题,学生看了非常面熟,认为试题很简单没有做深入分析,看到某个答案有些相像,就立即填上,结果出现错误。有些基础试题,看来似曾相识,部分学生不认真读题、识图,提笔就答,结果答非所问。究其原因就是草率粗心,盲目冲动。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A.一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B.一段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顺着磁感线运动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误解:认为切割磁感线就有感应电流。选B。错误原因:由于粗心,看到B项中有“切割”二字就选上了B项,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不清。正确思路:要得到感应电流, (1) 电流必须闭合;(2)电路中的部分导体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二者缺一不可。故答案为D。

问题八:惧怕难题,心慌意乱。

面对考试中的难题,产生焦急情绪,还未做题就慌了神,越怕,思维越是放不开,越想做好,心理压抑越重。正确解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学会变通,不要过分苛求,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它,做到静下心来分析,甩开包袱做题。

摘要:本文指出了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方法。

篇4: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1.32016除以100的余数是.

2.复数z1,z2满足z1=2,z2=3,z1+z2=4,则z1z2=.

3.用S(A)表示集合A的所有元素之和,且A{1,2,3,4,5,6,7,8},S(A)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5整除,则符合条件的非空集合A的个数是.

4.已知△ABC中,sinA+2sinBcosC=0,则

tanA的最大值是.

5.若对任意实数x都有2x-a+3x-2a≥a2,则a的取值范围是.

6.若a∈π4,π2,b∈(0,1),

x=(sina)logbsina,y=(cosa)logbcosa,则x y(填>,=,或<).

7.在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交于P1,过P1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Q1,AQ1交BD于P2,过P2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Q2,….若AB=a,CD=b,则PnQn= (用a,b,n表示).

8.在数列{an}中,an是与n最接近的整数,则∑2016n=11an=.

二、解答题(第9小题满分16分,第10、11小题满分18分)

9.已知a,b,c>0,a+b+c=3,求证:a2a+bc+b2b+ca+c2c+ab≥32.

10.求所有函数f:N*→N*,使得对任意正整数x≠y,0<|f(x)-f(y)|<2|x-y|.

11.求方程2x-5y·7z=1的所有非负整数解(x,y,z).

参考答案

1.21.由32016=91008=(-1+10)1008≡(-1)1008+C11008(-1)1007·10≡-79≡21(mod100)可得答案.

2.16±156i.复数z1z2的模z1z2=z1z2=23,接下来求其幅角.

图1如图1所示,设复数z1,z2,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是A,B,C,得OACB.

在△OAC中应用余弦定理,可求得cosA=22+32-422·2·3=-14.

所以cos∠AOB=14,进而可得

z1z2=2314±154i=16±156i

3.70.将集合{1,2,3,4,5,6,7,8}划分为A1={1,4,7},A2={2,5,8},A3={3,6}.

于是,使得S(A)能被3整除的非空集合A的个数是[(C03+C33)2+(C13)2+(C23)2]·22-1=87.

接下来,考虑S(A)能被15整除的非空集合A的个数,此时S(A)=15或30.

当S(A)=15时,按集合A的最大元素分别为8,7,6,5分类,可得分别有5,4,3,1个,此时共计13个.

当S(A)=30时,共有4个.

综上所述,可得答案是87-13-4=70.

4.33.由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及题设可得tanC=-3tanB,所以由均值不等式,可得

tanA=-tan(B+C)=tanB+tanCtanBtanC-1=2tanB3tan2B+1=23tanB+1tanB≤33

进而可得:当且仅当tanB=13即(A,B,C)=π6,π6,2π3时,(tanA)max=33.

5.-13,13.由零点讨论法可得,当且仅当x=2a3时,(2x-a+3x-2a)min=a3.

所以题设即a3≥a2,进而可得答案.

6.>.可得lnx=ln2sinalnb,lny=ln2cosalnb.

由a∈π4,π2,可得0

又由b∈(0,1),可得lnb<0,所以lnx>lny,x>y.

图27.aba+bn.如图2所示,设PnQn=xn(n∈N),其中P0Q0=x0=CD=b.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证得

1xn+1=1xn+1a.

所以1xn=1x0+na.

PnQn=xn=aba+bn.

8.888.设k是与n最接近的整数,得k=n+12,得k≤n+12

k2-k+14≤n

所以数列a1,a2,…,a2016

即1,12个,2,2,2,24个,…,k,k,…,k2k个,44,44,…,4488个,45,45,…,4536个

进而可得

∑2016n=11an=∑44k=11k·2k+145·36=88.8

9.由三元柯西不等式,可得

2a22a+b+c+2b2a+2b+c+2c2a+b+2c·4(a+b+c)=(2a)22a+b+c+(2b)2a+2b+c+(2c)2a+b+2c[(2a+b+c)+(a+2b+c)+(a+b+2c)]≥(2a+2b+2c)2=2(a+b+c)2.

所以2a22a+b+c+2b2a+2b+c+2c2a+b+2c≥a+b+c2=32.

再由二元均值不等式,可得

a2a+bc+b2b+ca+c2c+ab≥2a22a+b+c+2b2a+2b+c+2c2a+b+2c≥32.

10.在题设所给的不等式中,可令y=x+1(x∈N*),得0

即f(x+1)-f(x)=1.

由对任意正整数x≠y,0

因为象的集合为N*,所以f(x+1)-f(x)≡1.进而可得,f(n)=n+f(1)-1,其中f(1)∈N*.

11.由题设,可得

(-1)x-(-1)y≡1(mod3),

所以x为奇数,y为为偶数.

可设x=2m+1,y=2n(m,n∈N),得原方程即2·4m-25n·7z=1.

若n∈N*,可得2(-1)m=-2≡1(mod5),这不可能!所以n=0,y=0.

又得原方程即2·4m-7z=1.

(1)当z=0时,得m=0,此时的解为(x,y,z)=(1,0,0).

(2)当z∈N*时,得-(-1)z≡1(mod4),所以z为正奇数,设z=2p+1(p∈N).

再得原方程即2·4m-7·49p=1.

①当p=0时,得m=1,此时的解为(x,y,z)=(3,0,1).

②当p∈N*时,得m≥4,所以-7·1p≡1(mod16),这不可能!

综上所述,可得原方程的所有非负整数解(x,y,z)=(1,0,0),或(3,0,1).

篇5:多媒体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1、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

(1)远程教育

(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B、(1)(2)(3)C、(2)(3)(4)D、全部 2、要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正确的做法是:()

①屏幕抓图 ②用Photoshop加工 ③用数码相机拍摄 ④用扫描仪扫描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全部

3、两分钟双声道,16位采样位数,22.05kHz采样频率的WAV文件的数据约为:()A、5.05MB B、10.58MB C、10.35MB D、10.09MB 4、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是()。

(1)压缩比(2)算法复杂度(3)恢复效果(4)标准化

(A)(1)(3)(B)(1)(2)(3)(C)(1)(3)(4)(D)全部

5、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

A、多样性

B、非线性

C、集成性

D、交互性

6、FLASH动画制作中,要将一只青蛙变成王子,需要采用的制作方法是:()A、设置运动动画 B、设置变形动画 C、逐帧动画 D、增加图层 7、要想提高流媒体文件播放的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

A、采用宽带网 B、更换播放器 C、用超级解霸 D、自行转换文件格式 8、MPEG2压缩标准的文件格式是()

A、AVI B、JPG C、MPEG D、DAT

9、MIDI音频文件是()

A、一种波形文件 B、一种采用PCM压缩的波形文件

C、是MP3的一种格式

D、是一种符号化的音频信号,记录的是一种指令序列。10、关于文件的压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文本文件与图形图像都可以采用有损压缩 B、文本文件与图形图像都不可以采用有损压缩 C、文本文件可以采用有损压缩,图形图像不可以 D、图形图像可以采用有损压缩,文本文件不可以

11、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

A、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

B、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

C、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 D、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12、用于加工声音的软件是()。

A、FLASH

B、premirer C、cooledit D、winamp 13、以下可用于多媒体作品集成的软件是()。

A、Powerpoint B、windows media player C、Acdsee D、我形我速 14、想制作一首大约一分半钟的个人单曲,具体步骤是()

①设置电脑的麦克风录音②在COOLEDIT软件中录制人声③从网上搜索伴奏音乐④在COOLEDIT软件中合成人声与伴奏 ⑤在“附件”的“录音机”中录制人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⑤③④

D、③①⑤④

15、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可更快捷和有效地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以下属于文本加工软件的是()A、WPS B、搜索引擎 C、Windows move maker D、IE浏览器

16、要从一部电影视频中剪取一段,可用的软件是()。

A、Goldwave B、Real player C、超级解霸

D、authorware 17、一同学运用photoshop加工自己的照片,照片未能加工完毕,他准备下次接着做,他最好将照片保存成()格式。

A、bmp B、swf C、psd D、gif 18、下图为矢量图文件格式的是:()A、MCS

B、JPG

C、GIF

D、BMP 19、视频加工可以完成以下制作:

①将两个视频片断连在一起 ②为影片添加字幕

③为影片另配声音 ④为场景中的人物重新设计动作。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 ③ D、全部 20、一幅彩色静态图像(RGB),设分辨率为256×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彩色静态图像的数据量为()。A、.512×512×3×8bit B、256×512×3×8bit C、256×256×3×8bit D 512×512×3×8×25bit

二、判断题:

21、计算机只能加工数字信息,因此,所有的多媒体信息都必须转换成数字信息,再由计算机处理(√)22、媒体信息数字化以后,体积减少了,信息量也减少了。(×)23、制作多媒体作品首先要写出脚本设计,然后画出规划图。(×)24、BMP转换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基本不变。(×)25、能播放声音的软件都是声音加工软件(×)。

26、Flash制作动画时,时间轴上的5、10、15„„等表示的是时间,单位为秒。(×)27、计算机对文件采用有损压缩,可以将文件压缩的更小,减少存储空间。(√)28、视频卡就是显卡。(×)

29、Word、wps、frontpage都是多媒体集成软件。(×)

30、如果自己的作品中部分引用了别人多媒体作品中的内容,不必考虑版权问题。(×)

1.B

2.C

3.A

4.A

5.D

6.B

7.A

8.D

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A

篇6: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1.若正数a,b满足2+log2a3log3blog6(ab),则11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解:设2+log2a3log3blog6(ab)=m

2m2

a

则3m3b6mab

4a27bab

1

a1

篇7: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 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

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

全部用

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 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

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

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 和

或从

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

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值,这些情况需在 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

处理,再用

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

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

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 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可用

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降水量除外”,即风向、风速缺测时

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得。

对于湿度记录的内插,应考虑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一致,按如下情况处理: ① 人工观测站湿球温度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求得时,此时湿球温度仍记为

,不必进行内插; ② 当湿度记录有缺测时,先用

求得

,再用气温(也可是内插值)与内插求得的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9当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时,如何处理?

极值时间出现在正点,而极值与该时正点的值不 一致的现象。处理方法:

① 若极值出现时间出现在上一时次00分,则将极值出现时间改为上1次时

分。② 若极值出现时间不在上一时次00分至该时次时间内时,如该时极值正常,则该时出现时间按

处理,如果分析该时极值有明显偏差,则该

均按缺测处理; ③ 若极值时间在正点,但极值与该时次相应值不一致,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极值

该时正点值,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例: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4,对应风向为240,则将10分钟平均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6,对应风向为240,则将该时最大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只是风向不一致,则以

的风向为准修改极值的风向。上述情况可

。时极值处理正常后,则不会出现日极值不正常的情况。

10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分钟、小时降水量如何进行处理? ① 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蚂蚁、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

该时段内的 降水量。该情况在 中说明。② 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

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

。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③ 出现漏斗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相当,则按

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

④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

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⑤ 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

。该情况在 中说明。

11文件中,哪些站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6)的规定,只有编发

次天气报且报文中编发海平面气压的气象站才录入海平面气压。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A文件中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的站,需在台站参数中将“

”中的“海平面气压”选上,其它台站该项则不必选中。

12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的风的记录会有差别,应以何记录来记录大风天气现象?在期间,大风天气现象按人工站、自动站分别记录,自动站转入单轨运行后,则以

的极大风速判断记录。

13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时间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自动站采集正常时,可按

记录的内容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由于现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无法存储大风记录,FJ.txt文件的数据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SAWSS)从每分钟采集的数据中判断写入的,若SAWSS因故关闭或采集不正常,都会造成FJ.txt记录不正常,所以FJ.txt文件不能作为大风天气现象的 依据。

① 若自动站日极大风速≥17.0m/s,FJ.txt中无大风记录,可从

文件中的 极大风速尽可能的判断记录,或通过随OSSMO 2004一并下发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

”功能获取。② 部分厂家的自动站,有时会出现从采集器读取的每分钟 数据中的出现时间与实际时间有偏差,致使写入FJ.txt文件中的时间与正点写入Z文件中的出现时间有时相差1分钟,此时若开始时间还迟于Z文件中≥17.0m/s的极大风速出现时间,则以

的极大风速时间为准。例如:3日FJ.txt记录为“200501031557 113 174”,而该月Z文件中,16时的极大风速为174,其出现时间为1556,则此时大风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由15时

分改为15时

分。在上述记录处理中,若影响重要天气报和航空天气报告,可

错情,但需在 中详细说明。为尽量避免漏记大风天气现象和漏发大风危险天气、重要天气报,观测员必须随时注意实时监测大风数据。

14地温观测中遇最高温度示度超出刻度范围,如何观测、记录与订正?新《规范》去掉了原规范中对温度表超出刻度的处理,这是因为不允许台站使用不在本站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的温度表。若确有此情况出现,可用

估计读数,并用该仪器检定证中的最高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此种情况在 注明。

15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且气温可能低于-10.0℃时,湿度记录如何人工补测? 当湿敏电容测得的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① 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经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

求得;②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需同时观测

温度,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此时不用考虑干球温度是否<-10.0℃。

16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时间不一致,定时观测中是否允许相互之间不匹配?。

17何理解A文件规定中“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的情况?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4)的规定处理,即对于连续一天或几天的一次积冰过程,也只抄录一次最大的直径、厚度和重量。因此,现行规定

出现“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

18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能见度小于1.0千米,是否必须加记视程障碍现象?。

19自动气象站的记录有时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A文件格检审核中,有时会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这是由于自动气象站采集形成的数据

造成,即厂家使用的计算公式的精度所致。若海平面气压、水汽压差值在 hPa,露点温度差值在 ℃或,则不必进行处理,否则应重新计算正确值。在现行软件中,已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即写入Z文件的水汽压、露点温度是重新计算后的值,海平面气压在定时观测编报或“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形成。

20自动气象站本站气压缺测,若水银气压表和气压传感器高度不一致,用人工补测时,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应如何处理?应将

的本站气压订正到

气压传感器的高度上来,再以此计算海平面气压。软件处理方法是:输入气压表读数值时,在其后加“ ”,即所计算得到的本站气压即是经过两个感应器高度差订正后的值。

21在夏季时,冻土器、电线积冰架等收后,或积雪不出现,A文件中冻土、电线积冰、雪深雪压的方式位应为何值?

答:在A文件中,用A、G、Z 表示观测未出现。只有台站无该项观测任务,才直接在要素标识符后加“ ”。在OSSMO中,台站参数的“观测项目”中的相应项仍应。

22某日24次平均没有缺测,4次平均缺测时是否可用24次平均值代替?。

23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

正点时该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时的分钟数据有误

正点值代替。

24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缺测,可否用正点前后10分钟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 若能获取非正点的分钟数据,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在作不正常记录处理中,优先考虑用

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具体作法是:若正点前10分钟内有数据,则用正点前10分钟

正点的记录代替;若正点前10分钟内的分钟数据也缺测,则用

10分钟内

正点的记录(除

外)代替。

25在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文件中,风是何时间的平均值? 若台站使用的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不具备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若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能够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

26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应如何记录? 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 时00分,其它要素记录

时00分和

时00分均可。

27在质量控制段中,若某记录缺测,台站进行质量控制后,其对应的质量控制码应为何值? 应为。

28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的时值有缺测时,日总量值应该如何处理? 自动站或自记雨量观测的降水量、自记日照时值有缺测,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辐射曝辐量和日照时数的时值缺测连续

时,日总量按

处理。当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时值有缺测,使日总量值缺测时,可用

观测的日蒸发量代替,此时人工观测的日蒸发量记录在时,在A文件中,其它时次用“

”代替。

29如何填写“年报”中“现用仪器”栏? 应按照“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格式”6.6.5“现用仪器”要求,对年内作

篇8:区域发展类试题解答技巧

例1 (2014·海南地理卷) 棉花耐旱、耐盐碱, 喜光照。近年来, 阿拉善高原 (位置见图1) 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 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 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

(2) 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 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 一些问题。其中, 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

【解析】本组试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 、地形、土壤和水源, 并且这些因素也都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但影响棉花早熟的只有热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夏季热量、光照充足 (决定棉花品质) , 早熟的先决条件为热量, 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 才会提前收获。

(2) 决定农业生产类型与规模的是市场因素, 只有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该区域农业才能得到发展。与传统棉花相比, 彩色棉和有机棉市场需求量大, 并且在棉花市场上有竞争力。种植棉花需要运输, 会消耗水源, 并且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 地广人稀, 而棉花种植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 (1) A

(2) D

(3) B

例2 (2014·海南地理卷)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 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2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 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 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

(3) 在图示模式中, 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D.市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和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

(1) 一般来说, 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 而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从图中可以看出, 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 还有其他工厂;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 因为愈靠近产品加工环节, 利润越少。

(2) 金属冶炼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汽车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 但技术含量较高, 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 适合采用图示生产模式。

(3) 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 制造工厂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转移。产业转入地区, 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成本也会上升, 制造工厂又会向其他地区转移。所以, 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工人工资。

【答案】 (1) D

(2) A

(3) C

例3 (2014·安徽文综卷) 根据材料和图3,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 有的喜阴, 有的喜光, 有的喜湿, 有的耐寒, 有的耐旱, 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 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 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 依托中药材, 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 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 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生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

(2) 主要从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 和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历史、劳动力、交通、政策和市场) 两个方面回答。

(3) 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 三个方面 回答。工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总体来说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

【答案】 (1) 大致位于32°N~43°N, 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 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 地区重要 的交通和 经济走廊 (“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 ,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 处于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 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 中药材用途扩大, 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 引导, 推动中药材种植。

(3) 有利于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 调整种植业结构, 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中药材附加值, 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收入水平, 实现脱贫致富, 弘扬传统医药文化,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归纳

从试题的设问角度, 可以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类试题分为特征类、成因类、措施类、比较类、评价类等类型。

特征描述类: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的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成因类:命题形式上, 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 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 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 (自然或社会) 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措施类:设问中常见词有“措施”“治理 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问题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农业与工业发展方向问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等。

比较类: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 (不同或异同) ”“分析……和……的共同特点 (问题) ”“说明图中……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评价类: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 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 (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各种区位因素, 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 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 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 逐个分析, 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例如, 湿润、半湿润地 区一般可 发展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 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 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其次,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分析适宜的自然条件。

(2) 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综合分析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很大, 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选择农业区位时, 学生要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 地价的高低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 距城镇越近, 地价越高, 其农业成本较高, 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作物或禽畜品种。再如, 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 应靠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线分布。

2.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一是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 包括评价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条件等。分析此类问题, 学生一般应从多方面进行: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从多角度分 析利弊。二是给出限制性条件, 比如“与……相比, 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问题, 学生要抓住限定词, 明确是评价利还是弊, 是否属于对比分析, 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 缩小答题范围。回答“与……相比, 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类问题时, 学生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 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从……方面进行评价”对评价限定了条 件, 学生只能 从某一方 面进行分析。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的角度:对某工业区位的评价, 既要考虑自然因素, 又要考虑 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地、水源、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 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虑。同时, 学生还要分析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开阔, 水源充足,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且廉价, 科技发达,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等。不利条件包括地形崎岖, 水源不足, 能源短缺, 劳动力不足, 交通不便, 环境污染严重等。

3.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区域资源开发的一般思路:先分析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 一般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然后分析区域开发的具体措施;最后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解答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类试题时, 学生可通过空间定位确定题目所给区域, 根据问题考虑和教材案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对于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以借用教材案例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地方, 则要根据区域 实际情况, 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归纳分析。如晋陕蒙地区与山西能源基地有差异, 其中晋陕蒙地区气候比较干旱, 缺水更严重, 生态更脆弱, 因此在开发上就不能一味进行深加工和产业结构多元化, 这样可能加剧该地区的生态破坏。

三、强化训练

新疆哈 (密) 罗 (布泊) 铁路已经建成通车, 从此“死亡之海”罗布泊告别了不通火车的历史。罗布泊地下钾盐储量全国第一。该地目前还不允许私自进入, 铁路部门也暂无开通旅游客运列车的计划。读图4, 回答1~2题。

1.新疆哈 (密) 罗 (布泊) 铁路 ()

A.穿越了地势的两级阶梯

B.铁路沿线大力植树防风沙

C.桥涵成为野骆驼迁徙的通道

D.穿越地区气候干旱, 无需泄洪通道

2.新疆哈 (密) 罗 (布泊) 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

A.到罗布泊区域的游客数量大增

B.相对减小了兰新铁路的运输压力

C.缩小了哈密市的辐射范围

D.有利于我国钾肥资源的开发

车厘子 (樱桃 ) 是喜光、喜温、喜湿、喜 肥的果树, 适合在年均气 温10~12℃, 年降水量600 ~700mm的气候条 件下生长。图5为山东省某地培育的优质“大樱桃”。读图回答3~4题。

3.山东省某地培育的优质“大樱桃”, 与该区域普通樱桃相比, 具有外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 果实富含糖、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的特点。形成该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小气候差异显著

B.交通运输便利

C.科技投入量大

D.水源丰富

4.每年春节前后, 我国水果市场上依然有新鲜车厘子销售的根本原因是 ()

A.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

D.气候的时空差异

2014年3月6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对“十二五”中期 (即2011~2012年) 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 山西省处于下游区 (第23位)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 但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据此完成5~6题。

5.山 西 省 发 展 重 化 工 业 的 优 势 条 件有 ()

1水源充足2矿产资源丰富3交通便利4科技力量雄厚

A.123B.23

C.1234D.234

6.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 ()

A.原煤是主导产业

B.加大原煤的外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C.山西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D.原料工业 逐步超过 采掘业并 占主体地位

7.读毛里求斯岛及其附近区域示意图 (图7) 和相关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毛里求斯岛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 目前形成了以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三大支柱的经济格局, 2013年, 金融服务业已成为该地经济第四大支柱。

(1) 说明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 说明毛里求斯大力加强港口和机场建设的原因。

(3) 毛里求斯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于甘蔗, 根据材料, 请你为该地经济发展提一点建议。

8.根据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喜温喜湿, 要求光照适中;年平均温度18~25℃;雨量平均, 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 不能太强, 也不能太弱。

(1) 近年来, 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的茶树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并且向西南地区转移。分析云南和贵州 两省承接 东茶西移 的优势自 然条件。

(2)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部通道通过的主要地区, 分析两省水电工业发展的条件。

(3) 简述近年来云南省航空运输大力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读图可知, 新疆哈 (密) 罗 (布泊) 铁路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由于铁路沿线气候干旱, 降水少, 风沙危害严重, 可以设置护路防沙障, 但大力植树不适宜;桥涵保障了野骆驼东西向的迁徙和种群基因交换;天山山麓地带春、夏季冰川融水量大, 铁路线附近要有泄洪通道。

2.D由于目 前罗布泊 还不允许 私自进入, 铁路部门也暂无开通旅游客运列车的计划, 到罗布泊区域的游客数量不会大增;由于沿线煤炭资源、地下钾盐的开发, 兰新铁路的运输压力会增加;铁路的修建扩大了哈密市的辐射范围, 使哈密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修建铁路能加快钾盐的开发, 缓解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的问题。

3.C优质“大樱桃”与该区域普通樱桃相比主要是科技投入量大, 对品种进行了改良。

4.D春节前后, 我国水果市场上仍然有新鲜车厘子销售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分布的时间与空间差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是我国水果市场上有新鲜车厘子销售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根本原因。

5.B读图可知, 山西省煤、铁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多条铁路经过, 交通便利。

6.D能源工业是山西的主导工业。山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化结构, 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业而占主体地位, 但仍以重工业为主。

7. (1) 气候高温多雨、土壤 (火山灰) 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国际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等。

(2) 加强国际联系,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该国进出口物质都是依赖海洋运输, 加强港口建设有利于甘蔗种植业、制糖业、出口加工的发展;加强机场建 设有利于 旅游业和 金融业的发展。

(3) 大力发展糖业和出口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8. (1) 云南和贵州位于云贵高原, 多高山、丘陵地形, 适宜种茶的坡地多;地处低纬高原, 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 空气湿度大, 光照适中。

(2) 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 河流众多, 落差大;降水丰富, 径流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有建设水电站的坝址条件;邻近珠江三角 洲, 市场广阔。不利条件:地质与地形复杂, 建设难度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发电量不稳定, 需要建设配套火电站。

上一篇:其他民主管理形式下一篇:自我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