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2024-04-18

脓毒血症护理措施(精选4篇)

篇1: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1例骨盆骨折并发脓毒血症高热的护理

摘要: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了1例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并发脓毒症高热的病人,经积极护理,退热疗效显著,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骨盆骨折脓毒血症高热护理

脓毒血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常伴持续性高热。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了1例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并发脓毒症高热的病人,经积极护理,退热疗效显著,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男性,39岁,于2012年2月26日乘坐摩托车时被水泥罐车撞倒,并辗压其髋部及双侧大腿,当时即感髋部及双大腿疼痛难忍,流血不止,不能活动,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急救处理(包扎及输液)后,转入我院经多科室行急诊手术后收入我科加护病房。两周后出现精神异常,高热,创面呈暗黑色,考虑脓毒血症。行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提示绿脓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我科护士前两日单纯行物理降温,体温下降不明显,且正值寒战时,用冰敷、酒精擦浴,患者主诉不能耐受,后又用安痛定+柴胡针肌注,仍不能解决高热问题,患者极为痛苦。第三日,第四日我们改用护理干预控制感染源和冰冻过的冰晶水垫降温,必要时加用安乃近滴鼻互相配合后患者降温显效,第五日患者体温<39℃,第六日体温<38.5℃,第七日体温逐降至正常。

2护理

2.1控制感染源。加强ICU病室的消毒与通风,安置患者于玻璃单间内,我科将配备的室内空气消毒机每1次/2小时,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每日床旁桌、病床、各种仪器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抹布擦拭1次,抹布应一床一桌一抹布,禁止跨床应用,以防交叉感染。地面用湿式清扫,每天3次,专用拖把(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床单被套三天一更换,被创面打湿或受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床单被套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此外,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或从患者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前用70%乙醇或洗必泰洗手。

2.2物理辅以药物降温。患者高热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度,我科在常规冰敷或温水擦浴基础上采用市场上出售的冰晶水垫冰冻后垫于降温部位,降温效果满意,方法为:准备两个冰晶水垫,放于2-8度的冰箱冷藏室20分钟后取出,置于臀部,背部,8小时后交替使用。若患者出现寒战,主诉全身发冷,表明体温已有升高,我们只需立刻停止冰敷或温水擦浴,将薄被单覆盖患者全身,进行保温。并遵医嘱用25%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具体方法为先用1ml注射器吸取药物,然后取下针头,换上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再用消毒好的无菌剪刀剪下针头及针管部分,留下3-5CM,将塑料管前端置于鼻腔内滴药即可[1]。30分钟后测体温下降1℃,2小时后体温降至37.5℃内。

3讨论

高热,是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达39度以上,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2]。脓毒血症常伴持续性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因此需要在采用降温措施上控制感染。临床上若单纯使用冰袋降温,由于冰袋与体表接触面积不多,降温速度不快,且需经常更换,往往短时间达不到降温效果。而常用的普通水垫,因原料为工业用制冷剂+80%左右的水,制冷效果差最多维持30分钟,且水垫反复受压时极易破裂漏水,加重患者不适感。我科现用冰晶水垫的原料是一种“相变恒温材料”,吸热量为相同重量水垫和凝胶垫的50倍以上。35度环境温度下,恒温时间6-8小时。在27度以下时,该材料又会自动放热结晶,可反复使用。给患者使用前将冰垫置于2-8冷藏室20分钟,体温枪测得表面温度为10度,置于患者臀部下吸收热量,10分钟后臀部皮温下降1度,30分钟后下降2度,两小时后,测得冰晶水垫表面温度为30度,可继续保持恒温。且厚度更薄,重量更轻,临床使用更便捷。

安乃近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解热、镇痛作用较氨基比林快而强。安乃近有口服、肌注、滴鼻三种途径,将安乃近滴鼻不仅减轻注射造成的痛苦,其退热作用较肌注更迅速,这是因为鼻腔粘膜血管丰富,吸收快。安乃近不良反应为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4小结

护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而常规的护理措施有时无法满足特殊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患者疾苦的办法,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亚玲.介绍一种安乃近滴鼻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50

[2]韩璇,曾??枚,陈书琴.两种物理降温方法对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8):101-102

篇2: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关键词: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干预

为了评价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在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中选取84例,按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性/女性比为28/1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2.94±9.21)岁,20例为原发性疾病,22例为继发性疾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男性/女性比为25/17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3.62±10.09)岁,18例为原发性疾病,24例为继发性疾病,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符合条件:①符合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配合度较高。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3],具体操作为:经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CRRT Prisma Flex机对患者展开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调整血流量。重症脓毒血症或者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流量参数设为200~250ml/min,置换液的流量参数设为3000~4000ml/h。通常情况下,在2h血液灌流后撤离,继续采用CVVH治疗1~4天。

1.2.2护理方法⑴常规护理:A.观察患者尿量改变情况,记录尿量,护士要多提示医师关于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的可能。严格记录患者的尿量及补液量,注意患者电解质和血气指标改变情况,以便随时通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B.持续心电监护,15~20分钟测量脉搏、血压,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⑵整体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A.根据病人体温调节置换液的温度,根据脉搏、血压调节血流量和超滤率;B.随时严密观测,保证血管通路通畅,防止双腔管留置导管出现贴壁、打折、脱落、渗血、管道阻塞等情况,避免通路出现阻塞。C.为患者加强营养。当连续血液净化时,体内水分、炎性物质、相关代谢产物在被清除的同时,一些营养物质也被清除,所以在连续血液净化时,要补足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由于病人均带有气管插管,不能自行进食,我们按医嘱给予胃管鼻饲流质或静脉高营养支持,预防因代谢紊乱。D.在血液净化过程中,要严格准确记录置换液、滤出液、尿液的总量,每天进行总结,保持患者液体量平衡。

1.2.3观察指标⑴评价标准:①显效: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水平恢复正常;②有效:生命体征比较稳定,肾功能明显改善,电解质水平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生命体征不稳定,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均未明显变化;其中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率统计范畴。⑵对比治疗前后的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以及动脉血气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详细记录去甲肾的使用量。⑶采用医院的自制量表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0~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17.0软件分析。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经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及多巴胺使用量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脓毒血症是危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发展,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性也会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4,5]。目前,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已经高达45%~70%,临床上主要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向体内输送大量的置换液,清除机体中有害的炎性物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不同的护理干预防方式会对该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状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血管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血管处于流通状态,能够避免出现血管阻塞和脱落现象的出现。

对照组总有效为34例,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为37例,总有效率为88.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及多巴胺使用量等均优于治疗前,前后各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则表示,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整体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

综合上述,脓毒血症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血气指标,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可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任志萍,李兰凤,刘学英,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重度脓毒血症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3,10(29):1584-1585.

[2]彭登高,卿国忠,李霖,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8(11):814-815.

[3]薛春利,李挺,徐俊赐.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25):147-148.

[4]刘宝利,刘清泉,郭玉红.肾衰灌肠液加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微炎症指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3(10):285-287.

[5]张婷婷,杨自力,苏伟,等.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21):72-74.

篇3:脓毒血症护理措施

关键词:重症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94-02

重症脓毒血症是一种由全身炎性反应引发的机体多组织和器官继发性损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连续性血压净化治疗该种疾病,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探讨了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现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92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平均分成综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4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6±1.6)岁。综合组46例患者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5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1.5)岁。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上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家属均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参与研究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没隔20~3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的血压和体温,根据患者的血压状况调节血液净化治疗血流量和超滤率,同时根据患者体温情况调节血液净化治疗置换液的温度。如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状况,应按照医嘱使用强心药。当患者血压唱过100/60mmHg时开始超滤[2]。

1.2.2维持循环稳定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常伴有高热症状,高热可导致患者心率增加,呼吸急促,加剧患者缺氧症状,引发低血压,加重对患者肾脏的损害[3]。因此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1.2.3血管通路护理

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要想确保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就要保证血管通路通畅无阻。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对血管通路和滤器进行冲洗,患者出现引流不畅的情况时,可调整患者体位,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留置导管是否出现打折、脱落、渗血和阻塞等情况,确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

1.2.4抗凝护理

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血管通路、血滤器和静脉壶等部位比较容易出现凝血。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静脉血压、滤器压、跨膜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如血液颜色变暗,提示血液循环存在隐血。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和实施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量表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代表生活质量为优,评分在70~89分之间为良,评分在50~69分之间为中,评分小于50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和百分比(%)表示,并分别采用t和x2对两者进行检验,P<0.05表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综合组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商旅为23.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比较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讨论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多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从体外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置换液,连续不断的将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直接、快速的清除,继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4]。临床研究发现对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5]。

我院对重症脓毒血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志萍,李兰凤,刘学英,李丽景.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重度脓毒血症的护理[J]. 河北医药,2013,10(12):1584-1585.

[2] 胡大军,柳永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04(8):373-375.

[3] 丁燕晶,陈甘海,李金庭.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14(3):16-17.

[4] 戴宁军,邓素红,王维红,沈雪美,左苑春,王海燕.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12(7):1146-1147.

篇4: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55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 所有病例符合SIRS的诊断标准, 且能证实细菌感染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排除标准:HIV感染者、妊娠妇女、器官移植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及8个月内行化疗或放疗者。

1.2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结局将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 (n=45) 与非存活组 (n=10) , 观察两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后第3天、第5天的血小板数量 (PL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血清白蛋白水平 (ALB)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评分) 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2、3。

由表2可见, 两组患者入住ICU第3天PLT、INR、ALB、APACHEⅡ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表3可见, 两组患者入住ICU第5天PLT、INR、ALB、APACHEⅡ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SIRS作为一种概念反映了紊乱的机体病理生理反应, 与危重病患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密切关系。脓毒血症是侵袭性感染导致的SIRS, 能激活全身广泛的多系统器官损害, 其具体发病机制和演变过程尚未完全明确, 是ICU危重病患死亡的主导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能早期识别SIRS恶化及预后不良的指征, 以便对其进行及时干预和评估。

本研究55例患者中, 大多数患者具有慢性基础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所有的病例都进行了血培养, 其中54.5% (30/55) 培养出致病菌;G-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 占32.7% (17/55) , 常见的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 G+菌感染比例占23.6% (13/55) 。大多数患者为混合感染及未能明确致病菌类型, 肺部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脓毒血症所产生的内毒素、TNF、IL-1、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血管通透因子、组织因子等释放入血, 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易诱发DIC的形成[2,3]。严重的脓毒血症、休克、缺氧等均可导致血小板损伤, 大量释放的炎症介质可诱发血小板的集聚和释放反应, 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凝血系统, 因此, 监测凝血功能对评估脓毒血症病情的转归有一定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与非存活组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第3天及第5天PLT大致在正常范围, 而非存活组PLT有不断减少趋势。尚不能明确PLT减少是因感染导致的血小板损伤, 还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使PLT消耗过多所致。任何一种参与凝血途径的因子缺乏均可导致APTT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非存活组APTT时间较存活组延长,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紊乱加剧预示着脓毒血症预后不良。

传统上血清白蛋白水平被用作评估营养和肝脏功能状况的指标, 但在急性创伤或炎症状态下, 血清白蛋白可急剧下降, 其原因可能为: (1) 血管通透性增高, 白蛋白从血液移向血管外组织, 以形成新的平衡; (2) 某些细胞因子的增加, 如IL-1、TNF和IL-6等, 抑制肝脏白蛋白的制造; (3) 白蛋白的分解代谢增加; (4) 因进食蛋白不足,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蛋白的合成。在纯消耗情况下, 人体白蛋白水平往往不会低于30 g·L-1。低白蛋白血症反映的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 而且是预后不佳的一个重要指标[4]。本研究中, 虽然两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 但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非存活组ALB均值低于30 g·L-1, 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治疗过程中发现, 补充人血白蛋白并不能有效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 而一旦疾病炎症因素改善, 血清白蛋白水平开始恢复, 并逐步提升至正常水平, 这提示血清ALB变化是脓毒血症预后的重要指标。

APACHEⅡ系统为1981年knaus等[5]提出, 自1985年以来就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预测预后, 是目前世界上最常应用的评分系统。本观察结果显示, 两组的APACHEⅡ评分于第3天、第5天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且非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均值超过25分, 验证了APACHEⅡ评分预测结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观察结果表明, 脓毒血症患者PLT减少、APTT时间延长和INR升高、血清ALB水平下降、APACHEⅡ评分超过25分均提示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1]HERZUMI, RENZ H.Inflammatory markers in SIRS, sepsis andseptic shock[J].Curr Med Chem, 2008, 15 (6) :581-587.

[2]IBA T, GANDO S, MURATA A, et al.Predicting the severity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ssociated coagulopathy with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and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markers[J].J Trauma, 2007, 63 (5) :1093-1098.

[3]PUGINJ.Dear SIRS, the concept of"alarmin"makes a lot ofsense[J].Intensive Care Med, 2008, 34 (2) :218-221.

[4]张强, 何静春, 刘君玲.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10) :933-935.

上一篇:按课文内容填空真下一篇:梦魇随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