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方案

2024-05-26

个税改革方案(精选6篇)

篇1:个税改革方案

10月24日至27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明年下半年召开十九届代表大会。市场认为,个税改革在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后,在“十九届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或将有新的进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目前财政部已经完成了个税改革方案的草案,但方案并未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前曾参与方案研讨的专家此次也并未看到内容。不过,对于个税改革关注的税率、扣除因素、家庭申报等内容,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热点。

今年两大会议期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按计划将于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今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还曾组织专家团队到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为个税全面开征的技术条件做调查。

技术征管准备

“尽管综合个税制度还需要很多配套,涉及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等难点,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随着改革的推进,个税的技术条件将得到保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早在制订“九五”计划时,国家就明确提出要“建立覆盖全部个人收入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之后,“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也都明确提出个税改革的`方向,并重申要努力推进这项改革。

然而,经历了四个“五年计划”后,个税虽几经修正调整,但却一直没有完成。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中,综合所得目前并未实现信息联网,给征管带来难题。“加快建立和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是实现全面征管的前提。”他说。

楼继伟也表示,综合所得中包含的专项扣除需要大量信息支撑,包括子女教育和职业教育,家庭赡养等因素都要考虑进来,改革需要分步到位。

据了解,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有11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张斌认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意味着税务机关要直接面对自然人收税,接受大量的个人申报纳税,在征管成本加大的同时,也对征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部门需要对纳税人的申报进行稽核和甄别。要建立和完善适用于自然人纳税人的征管机制,如自然人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纳税服务体系、与个人和家庭有关的涉税信息系统等”。

税收法定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的互联互通正在加速推进。

“《税收征管法》修订最大的阻力是‘涉税信息共享’。”参与《税收征管法》修订和讨论工作的施正文透露。

据悉,现行《税收征管法》于199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虽然在1995年和进行了部分修改,但始终没有增加“建立涉税信息管理制度”的内容,税务机关只能通过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间接手段获取信息,缺乏直接获取涉税信息的必要权力和手段。

不过,这一现象在去年得到了改善。

国务院办公厅底发布《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按照进度要求,将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对此,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表示,国务院法制办曾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公开征求意见,重点对纳税人识别号和第三方信息提供等内容进行讨论。

在他看来,纳税人识别号包含的各类收入、财产等信息,加上第三方提供的内容都汇集到税务机关,并最终在税务机关建立纳税人个人账户,为分类和综合计征提供了技术保障。

记者了解到,正在修订中的税收征管法已经明确建立自然人纳税识别号,这将归集个人工资、薪酬、证券、不动产、保险、银行存款信息,这成为个税改革中以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主的重要一环。

篇2:个税改革方案

无论是涉及每一个钱袋子的个税改革、承担减负重任的五险一金精简,到力图破解看病难题的新医改,备受关注的这三大改革不仅是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惠民新政,也是中国逐步绘就新年社会经济新蓝图的一个缩影。

个税改革或遇实质性突破

作为直接影响民众收入高低的税种之一,个税改革的一举一动都颇受瞩目。而在去年10月底,一则“年收入12万元以上属于高收入群体,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界的关切更是达到了顶点。

随后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肖捷明确表示,将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实际上,在两个月前财政部单独设立个税处之后,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就预测,今年个税改革可能会出现一些实质性突破,例如个税法的修订、个税配套制度的完善等。

不过纵观当前进度,从提高起征点、扩大综合征收范围,到逐步将房贷利息、教育支出等纳入抵扣范围,直至实现以家庭为单位课税,个税改革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分析普遍认为,在“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下,“扩中”也就是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将先行推进,月收入万元以下的个税税率有望调低,同时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或也将调低。

具体来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建议,可以将相应税率调整为月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以下,适用3%的税率;5000-1万元适用5%的税率;1万-5万元适用10%的税率;5万-10万元适用15%的税率;10万-20万元适用20%的税率;20万元以上适用25%的税率。

“回扣门”引爆医改“大动作”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当前社会难解的一大症结,而新近曝光的药价“回扣门”事件,又使得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针锋相对。

去年11月,中办、国办正式发文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随后披露,未来我国医改工作的重心之一,将是实施综合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压缩药品价格不合理空间,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把空间腾出来以后,为医务人员提供薪酬调整的`空间,“同时也将结合其他多种措施,可以实现民众看病负担不增加,医保基金也能承受”。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国务院印发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要在20基本破除“以药补医”,实现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据此,分析均期待今年的医改将有“大动作”。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在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轻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落实政府补偿存在难度,而要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则又陷入了行政调价的怪圈,这不仅将导致医疗用品定价不准,也很难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破除以药补医,绝不是简单的取消药品加成”,汪兆平直言,当医生服务价格过低、药品招标采购存短板以及大型公立医院长期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等行业痼疾难破,通过高压手段可以短时间见效,但要想长期切断以药补医的利益链,必须多政策共同推进,互为支撑。

近年来三项改革的重要节点

个税改革

●财政部税政司正式成立个税改革小组,专门研究个税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管办法

●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研究提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

●11月财政部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业界预计今年个税改革可能出现实质性突破

新医改

●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17年实现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

●20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并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社保制度改革

●2015年7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自当年10月1日起适当降低生育保险费率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篇3:以人为本,个税改革

——卡尔·马克思

“起征点”的提高一直是最近几年个税改革的主导方向, 但我国个税改革并不仅仅是一个提高“起征点”就能解决的问题。改革与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人”是一切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制度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个人所得税制度直接以个体的“人”为纳税主体, 更应当强调“以人为本”。但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却在很多方面没有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与纳税人之间的公平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 对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 尊重“人”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尚没有处理好纳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

(一) 整体制度设计上的不公平

从整体制度来看,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不同种类的所得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这一制度内含了不同种类所得之间的不公平。所得之间的不公平又进而导致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同样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取的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 两者的税收待遇却不同。一个月薪2000元的工人由于尚未超过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标准, 因此, 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一个没有工作, 靠打散工赚取劳务报酬的人在取得2000元劳务报酬时, 则需要缴纳240元的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于条件优越者 (有固定工作者) 施加了较轻的税收负担, 而对于处境艰难者 (打散工者) 反而施加了较重的税收负担。

我们仍然以劳务报酬和工薪所得为例, 来看看分类所得税制所导致的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一个月工资为10万元, 年薪120万元的白领, 需要缴纳大约34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而一个仅以劳务报酬为所得来源, 但劳务足够分散并且每次仅取得800元的纳税人, 取得120万的劳务报酬, 则有可能一分钱的个人所得税都不用缴。

古人云:“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个人所得税在制度设计时的一点点差异就有可能导致纳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以人为本”不仅应当以大多数人为本, 也应当以处境最不利者为本。

(二) 税法执行力度所导致的不公平

除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外, 税法执行力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个人所得税几乎全部依靠代扣代缴制度来征收, 也就是说, 向个人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于税务机关对于单位的控制力度较强, 而对于个人几乎没有控制能力, 因此, 凡是由单位支付的所得,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状况就比较好, 而凡是由个人向个人支付的款项,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状况就比较差。由于工薪阶层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工资, 而税务机关对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控制颇严, 因此, 工薪族偷逃税款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对于那些收入主要来自劳务报酬的人而言, 由于大部分都是现金支付, 而且税务机关对单位支付劳务报酬的监管远低于对支付工资的监管力度, 因此, 依法足额纳税的比例非常小。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实际税负的巨大差异。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 工薪所得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比例达到了55.5%。

从社会地位上来看, 仅靠工资吃饭的人是弱者, 而收入多元化的人是强者。税法执行效果的差异导致了弱者在实际上负担了更大比例的税款, 而强者则在实际上负担了较小比例的税款。且不说某集团董事长在被举报后补税2个亿这样的逃税大户, 仅就我们身边的高收入群体而言, 2007年个人所得超过12万的人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的仅162万人, 2008年仅212万人。这些数字是否远远低于现实生活中年所得超过12万的人数?

“以人为本”与纳税人自身的生存权

“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 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 如果连基本生存权都无法保障, 就没有“人”可言了, 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尚没有能够保障所有纳税人的基本生存权。

(一) 定额扣除与“抽象人”

“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当是具体的“人”, 而非抽象的“人”。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各项扣除标准中的定额与定率扣除, 恰恰是以“抽象人”为本的。

工资薪金所得, 不管男人、女人, 不管青年、中年、老年, 一律扣除2000元, 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等, 无论付出多少, 一律扣除800元或者20%。这种一刀切的制度是典型的“抽象人”理论。在个人所得税法中, 一小时挣1000元的教授与一个月挣1000元的苦力, 只要都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就缴纳相同的税, 丝毫不考虑劳动者为了取得该所得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与体力。靠流血流汗每月挣2000元劳务报酬的苦力与每月收取2000元房租的“公子哥”的扣除标准也是一样的, 丝毫不考虑“人”的差异。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 每个人都是标准化的人,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差异, “抽象人”的观念在个人所得税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 个人扣除与“孤立人”

“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当是社会的“人”, 而非孤立的“人”。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各项扣除标准是以“孤立人”为本的。

根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 仅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扣除个人的生计费用, 至于该个人的其他家庭成员的生计费用完全不在税法考虑的范围之内。一个典型的七口之家 (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养育一个孩子) 可能只有一个人在外工作, 一家人都要靠这一个人吃饭, 但个人所得税法在扣除费用时, 丝毫不考虑其余六个人的生计费用, 仿佛每个人都是“孤立人”, 身边没有老婆孩子需要养, 没有老人需要养。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 大部分人的生老病死主要靠家庭来保障。我们的制度一方面将养儿育女、养老送终的义务赋予成年人, 另一方面则又未考虑成年人的儿女和老人的生活费。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 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人, 人不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人与人之间没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无儿无女, 无老无小, “孤立人”的观念在个人所得税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为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了真正以“具体人”为本, 而非以“抽象人”为本, 为了真正以“社会人”为本, 而非以“孤立人”为本,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需要进行重大改革。

(一) 改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

综合所得税制不考虑所得的性质与来源, 都视为同一种性质的所得予以征税, 适用的税率和扣除标准都是相同的, 这样就排除了在制度设计之初对于不同种类所得的差别待遇, 从而也就避免对于取得不同种类所得的纳税人的差别待遇。

在综合所得税制下, 取得任何所得的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纳税人不会因为所得不同而存在差异, 仅存在所得多与少的差别。公平对待每种所得导致公平对待每位纳税人。公平对待每位纳税人就是对“人”的充分尊重, 就是真正“以人为本”。

(二) 改定额和定率扣除为个别扣除

综合所得税制下的扣除不是一刀切的定额或者定率扣除, 而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 也就是个别扣除, 每个人扣除的数额都是不同的。当然, 由于人与人并不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人均基本生活费的扣除可以相同。

综合所得税制下以个人或者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由纳税人自由选择。纳税人的费用扣除由基本生活费扣除和其他特别支出扣除组成。基本生活费可以保持目前的每月2000元水平或者适当降低。以家庭人数确定具体的扣除数额, 如标准的七口之家就每月扣除14000元, 而没有老人赡养的三口之家每月只扣除6000元。纳税人其他合理的必要开支, 只要有合法的凭据, 都应当作为特别支出予以扣除, 如医疗费、托儿费、学费、健身费、交通费、通讯费、房贷利息、公益捐赠等。

综合所得税制把人看成是社会人, 是需要赡养老人、养育儿女的人, 是丰富的、具体的和真实的“人”。

篇4:个税改革方案

对此,有决策部门表示,现在不会考虑有差别的个税政策,未来可能也不会考虑。但国家税务总局同时表示,为进一步鼓励上海金融业发展和适当减轻金融业税负,他们正拟订在上海进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方案,减轻税收负担。

“西部叫好,东部叫苦”

似乎没有什么税改政策会像个税改革这样引起国人的关注。截至5月17日,提交个税修正意见超过22万条。在这些意见中,要求个税改革“不能一刀切”、“要有所区别”的声音很多。

据报道,按新的个税法,宁夏自治区可能60%至70%的职工不用缴个税。但远隔几千公里的江苏省的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则认为,个税免征额和级距调整的确有些低,他们很多人建议不能全国一刀切。因为中西部生活成本差距如此之大,个税一刀切对东部省市的纳税人来说税负显得过重。

上海金融服务办副主任徐权就对媒体表示,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一些金融业高管认为上海的个税太高了,与香港、新加坡比没什么优势,吸引不了人才、企业的聚集。因此,部分金融界人士希望建立差异化的个税政策。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在深圳“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作演讲时也表示“个税3000元起征点全国一刀切不合适”。

李稻葵表示,同样3000元的收入,在深圳就很难养活一个家庭,但在贵州的某座小城生活可能就够了。因此,他觉得个税起征点至少应该划条线:比如说高生活成本的城市五六千元,中等生活成本的城市四五千元,低生活成本的城市三千元。“可能划得不合理,但比不划线强”。

同时,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在调研中也发现,低收入、高收入诉求不同,东部、西部诉求也不一样。

对此,财政部也强调,目前个税修正案草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是个税改革的第一步,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已经进入动态调整机制。本次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即是根据前3年居民消费支出变化调整的。

东西部还是一刀切

虽然在本次个税修改征求意见中,一些意见仍集中在个税免征额不应全国一刀切等内容上,但决策部门认为,中国作为法制统一国家,现在不会考虑有差别的个税政策,未来可能也不会考虑。

据报道,相关政策制定部门考虑地区间均衡发展认为,如果地区间税负不同,发达省市个税税率低,扣除额高,人才会进一步流向发达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仍吸引不到人才和资金。中西部纳税人虽然从个税改革中受惠,但同时当地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却会大幅减少。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5月21日在 “2011陆家嘴论坛”专题会场上也表示,个税修正案草案目前正在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其中并未考虑差异化的问题。

丛明表示,“正在审议的方案中没有考虑差异化的问题,还是全国统一的起征点”。他还表示,个税改革的立足点是要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不过,国税总局还在为进一步鼓励上海金融业发展和适当减轻金融业税负而特批新的政策。对此,丛明透露,国税总局正拟订在上海进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方案。

据报道,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就是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部分,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将来提取商业养老保险时再缴税。按照丛明的话说,上海试点个税养老保险递延纳税,普通人可享受到的好处是当期不用纳税,其实就是在减轻税收负担。“这是一个特殊的扶持政策,无论对于中等或是高等收入者都是好消息。”

起征点不宜再提高

同时,一些人对于个税起征点也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对此,多数专家提出,科学、合理的减除费用标准应当与有关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草案关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3000元的规定已经超出了合理比例,不宜再提高。

有专家分析,实践中除法定的减除费用外,“三险一金”已经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了,按照3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再加上“三险一金”的扣除,实际扣除额为3896元。从全国范围看,这一标准已经很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朱青也对媒体表示,发达国家减除费用标准相当于居民月平均工资的24%至40%,而按照草案的规定,我国的减除费用标准相当于月工资(约2800元)的10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同时也意味着个税的减收。丛明就表示,经过静态测算,个税改革后一年可减收1200亿元。与去年个税约4600亿元的征收总额相比,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

专家提出,一味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专家建议,应该推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改革。

篇5:期待个税改革调节收入差距

期待个税改革调节收入差距

-03-16 10:59:21 南方日报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建立并运行了20余年,为促进国家税收增长,调节和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适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

适当提高个税免征额,有利于调节和平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社会地区之间、家庭之间、劳动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收入上的两极分化,衍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这与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不符,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节。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则很难达到缩小上述收入差距的目的。如目前我国各地一律都实行20多年前规定的800元的个税免征额,将几乎所有地区的大部分劳动者都纳入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畴,这在表面上似乎体现了纳税平等,但实际上却不利于贫富差距的缩小。而个人所得税征缴上的分类制及按月征收方式,更是方便部分具有多元收入的纳税主体通过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的手法达到偷税逃税避税的目的,自然难以实现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调节。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改革,如适当提高个税免征额,改分类制征收为混合制征收,改按月征缴为按年征缴,等等。这些改革,将不仅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而且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下调过高的个税税率,有利于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从而积累和创造社会财富

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发展,发展需要民间财富的充分涌流。经验表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经济主体对未来收益的良好预期和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比率。目前,我国民间经济主体对投资的激情与能力仍显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现行个税法规定了过高的税率。实事求是地说,与国际社会相比,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平均水平是偏高的,特别是工薪收入部分的税率偏高,最高要达到45%.实行高税率表面看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从长远和本质来看却并非如此。因为过高的税率,往往会削弱民间投资的能力,并严重挫伤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而破坏社会和谐的根基。因此,全球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调低税率、拓宽税基。因为,随着个税税率的下调,民间投资的激情与能力大增,国家的税收也就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因此,我国要想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着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就有必要将过高的个人所得税率下调,其基本思路就是将原来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降低为五级,对收入在5000元或4000元以下的个人一律实行低税率,以达到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堵塞“黑洞”,有利于抑制个税领域的失信违法行为,实现公民依法诚信纳税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发生各种形式的.纳税人逃税、偷税、漏税等失信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削弱了国家发展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仔细分析纳税人失信违法行为的原因,除了有道德素质不高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我国的现行个税体制本身存在着便于纳税主体偷税、逃税、漏税的“黑洞”。如长期以来,我国的个税征收一直实行源泉的代扣代缴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只是被动缴税,而无主动纳税的记录,甚至没有个人纳税的申报和税票证明,这自然极不利于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的觉醒。又如征税单位“自由裁量权”的随意发挥,常常会给部分富人逃税、偷税和漏税留下可乘之机。再如纳税人权力体系的失落和征税人权力的不受限制,导致不少纳税人产生强烈逆反心理。还有,纳税法律责任事实上的缺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不少纳税人非法逃税的不良心理预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只有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个税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作者系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主任)(编辑:李美仪)

篇6:申论热点分析:个税改革

http://2011-10-27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背景链接】

4月25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25日。个税调整与每个人的钱袋子紧密联系,因此,该草案细节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标准表述】

[目标]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就是要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重要性]

市场经济需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

[问题]

个税改革,应在综合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仅仅调整宽免额对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目的意义不大,且会出现逆调节。

一方面,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已不低,低收入者已无税。

另一方面,如果目前大幅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受惠多的会是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得益少。

[不足]

我国“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和突出的矛盾,个人所得税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缺点和不足: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只有工资部分由企业代缴代扣,以高额累进的税率在征收。而《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部分征收得很少,甚至基本不征收。这使得个税征收范围过窄,甚至有人称现在的个税就是工资税。

其次,分类计征模式与无差别的宽免扣除制度,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无法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进而导致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最后,税率设计档次过多,最高边际税率过高,增大征管难度,效果不佳。

【措施】

专家总结以下措施:

第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纳税人包括中国居民或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征税范围包括中国居民所有境内外货币和非货币所得,以及外国人来源于境内的货币和非货币性所得。其中,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免税。

第二,除资本利得外,所有应税收入纳入综合范围,统一计征,以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第三,实行有差别的宽免额制度,即在基本宽免额基础上,按照个人具体支出情况,实行常规化调整,目前可纳入动态的常规调整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瞻养情况、大病医疗支出、消费信贷利息支出。基本宽免额设定为每人每年扣除20000元,以后随通货膨胀情况定期(可考虑3年左右)调整。这可以保证低收入者的上线或中等偏下收入者的下线以下的社会成员,免交个人所得税,而其它人员均纳税,保证宽税基原则的实现。

第四,税率方面应考虑在综合所得部分适用5档超额累进税率。

上一篇:旅游体验研究下一篇:6S管理培训测试题.doc-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