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体验研究

2024-05-26

旅游体验研究(共6篇)

篇1:旅游体验研究

御鑫造园http:///

乡村体验旅游的定义

美国的威廉.L.史密斯博士在2005年提出体验旅游(Experientialtourism)的概念,他认为体验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体验旅游与大众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是相联系的,体验旅游是旅游业最重要的变化等观念。

国内学者对乡村体验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占.随着体闲的需求及其形式的不断变化,城市居民的旅游形态明显向滞留型、体验型和家庭中心型方面转变,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保护环境的问题。而农业开始从单纯的生产型方式向生产加销售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式转变。

这些转变,为旅游和农业的相互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口益促进乡村旅游体验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形成乡村体验旅游。乡村体验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定义:乡村体验旅游是以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场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闲、习作、购物、度假,以创造游客美好回忆为核心需求的,提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购、娱、游等感官和情感需求的“剧情”,并参与传统和新型农业技术实践活动的乡村体验旅游形式。

综上所述,乡村体验旅游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地点发生在乡间;借助的是乡村广泛的资源,而不仅仅是田园风光的美丽,其中民族文化遗存、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等无形的资源是体验旅游的重要内容;全程旅游体验发生在某个乡村地域场所的所有生产和生活的真实过程。乡村体验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是一种被包含关系,特点都是以乡土本真风光为核心,充分利用城乡差异,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御鑫造园http:///

乡村体验旅游与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别乡村体验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是通过进行体验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她将乡村体验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空间,旅游者以较长的时间充分参与乡村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进行心灵体验,体会城乡差异和乡村文化,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旅游过程。

乡村体验旅游的功能主要有娱乐教育、审美、逃避现实等。具体表现在体闲、观光、度假、科学、教育、购物等多种活动中。乡村体验旅游不仅有观光游览项目,更包含了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甚至无为等功能。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相比,乡村体验旅游具有不同的特色,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发展规模 中国现代的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目前正处于成长期阶段。但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十分强烈,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如雨后春笋,在中华大地大量涌现。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测算,我国乡村旅游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己经超过三亿人次,直接旅游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截止到2007 年,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己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形态。每年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把乡村旅游作为目的地的人数比例约占总人数的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己经成为旅游业新的亮点。其中,贵州、江西等省份开展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己经使近百万人摆脱了贫困。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口或节假口到附近的目标市

御鑫造园http:///

场旅行,以一口游为主,通常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自驾车出游,自主性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进入到自觉阶段。

空间布局①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有都市郊区型、景郊型、老少边穷型、特色村寨型和交通中心型。都市郊区型:这类旅游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最普遍、最成熟、最具市场潜力的一类。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这种旅游依托大、中城市,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定位是都市居民提供体闲游憩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化城市截然迥异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以及采摘、捕钓、品尝等活动,吸引都市居民去度假、体憩,给市民提供短暂的体闲、度假旅游产品。但开发中人工雕琢的痕迹较多。

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推出的“城湾人家”、“沙龙湾”、“梅港渔村”等一批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景郊型: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里,观光旅游可以向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周缘的乡村旅游。这种景区周缘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产物,是旅游者在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派生游赏。

这类旅游依托某一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生状态。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也多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展较早的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鸟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老少边穷型:国家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这些地区开发旅游的优惠政策,由旅游部门结合本地区的乡土特色,指导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旅游。

这些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多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地区大多为山区,既缺少发展第一、二产业常规经济的基本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优势。而且,大多

御鑫造园http:///

没有受到工业文明辐射到或感受极微弱。正因如此,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近乎原生态而秀丽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浓郁的乡土风俗。如广西桂林的阳朔渔村等。

特色村寨型: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历史凝固和宝贵遗迹。游客在与城市风格截然不同的乡野田园风光中,观看到极富风格的特色建筑和独特的房屋构造,也了解到当地富有特色的民风习俗。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轨迹表明,特色村寨的旅游产品己经不局限于独特的建筑群,蕴涵在特色村寨中的特色生活民俗逐渐被重视开发。如位于浙江省给云县的河阳村,在开发丰富的古祠堂、寺庵、牌坊、石桥等古文化遗存的同时,逐渐渗透浓厚的宗法文化与特色的耕读文化于旅游经历中。

交通中心型:乡村旅游既不依托城市,也不依托景区,而是依托连接两个或多个城市或景区的便利交通,利用自己交通中心的地位,设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浙江省永定县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开发,正是利用自己处在福建厦、江西瑞金和广东梅州三城市中心地的区位优势。

御鑫造园http:///

篇2:旅游体验研究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要求旅游交通具备舒适性、安全性、和观赏性。在此背景下,景区交通作为旅游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多是理论、规划等方面,而在旅游交通体验方面的研究虽有涉及,但主要是关于大中尺度的外部交通的研究,对微观尺度的景区交通中关于游客体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华山景区为研究区域,其景区内部交通有步行、索道及公路交通三种交通方式。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游客在游览景区后关于景区交通的体验状况,然后总结归纳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特征调查;第二部分为游客游览概况,了解游客的上下山方式;第三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让游客对华山景区交通的基础设施、便捷度等作出评价;第四部分为游客对景区的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对游客的问题反馈进行分析,归纳出主要问题,为景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二、样本分析

(一)游客人口特征

第一,性别。在所调查的50个游客中,男性游客多于女性游客,分别占60%和40%。

第二,年龄。从调查结果来看,华山景区的旅游市场以中年轻人为主,占所有游客的80%。

第三,客源地。在此次调研中华山景区的游客主要来源于河南、陕西、宁夏和四川等省份,主要为陕西周围的游客,空间距离较远省份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

(二)游客游览情况

游客的游览情况包括上下山方式,上下山方式主要包括上下山均为步行、上下山均为索道、上山乘索道下山步行和上山步行下山乘索道几种。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游客乘坐索道上下山,若是加上单程乘坐索道的游客,体验过景区索道交通的游客比例达到80%,由此可见,索道交通在景区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是游客上下山的主要方式。

(三)游客评价

问卷的第三部分采用了李克特量表法,让各位游客分别对华山景区的交通设施、便捷度,以及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游客对各指标的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三个指标的得分别为3.06、3.1、3.1,由此可以看出各项的得分刚刚超过3。这表明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交通便捷度,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仅能满足游客基本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令游客满意的水平,这样则很难为游客提供畅爽的旅游体验。

(四)游客意见

在此部分,游客给出了关于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态度、旅游区管理等各个方面,而关于交通方面,游客提到频率最高的问题集中于景区内的交通成本高、交通状况差两方面。

首先,交通成本。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在景区中?票、乘坐大巴、索道等项目均需时间不等的排队,过长时间的排队延长了游客的游览时间,增加了游客的疲乏感,减少了游客观赏风景的精力,影响了游客的游览质量以及体验,很难让游客达到畅爽的旅游状态。另外,景区内的交通成本也超过了游客的预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游客来自省外,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花费,再加上景区内的交通费,对于大多数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人来说,超出了其预期花费。因此,交通成本太高也会影响游客的游览质量。

其次,交通状况。对于旅游业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旺季明显,且由于我国的假期制度使得一年中游客选择出游的时间比较集中,大都是选择小长假出游,“十一黄金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这使得景区的游客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旅游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华山景区这样的山岳型景区来说,景区内的空间有限,交通的承载力也有限,很容易形成景区内的拥堵现象。这一方面会增加游客游览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从游客角度来看,其他游客与景区共同构成了服务场景,环境嘈杂、交通状况差的服务环境仅仅能勉强能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不能令游客真正地感受美好的景色,甚至是享受整个旅游过程。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本文根据游客的反馈总结出华山景区交通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即游客的交通成本过高,景区内交通状况不佳,主要是交通拥挤。导致存在这两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假期制度使景区游客数量激增。华山景区内能够容纳大量游客的空旷场地很少,景区内的道路成为主要的容纳场所,这势必会影响游客的游览进程,因此,景区可以开辟多种交通方式,从而缓解特定交通方式的运客压力。另外,还应该加强核心景区与边缘景区的联系,边缘景区一方面可以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边缘景区的发展,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

旅游交通对旅游业至关重要,景区内的交通是整个景区的骨架,将景区的各个部分有效串联起来。目前游客越来越强调对旅游过程的体验,这是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表现,但我国的景区交通还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景区内的交通在整个景区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仅能满足游客空间位移的需求,因此,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景区交通的规划与设计还应与景致相结合,与景区的主题一致。另外,还要具备美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甚至是畅爽的旅游体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景区还需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中找到合适的、独特的发展路线,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3:体验经济下海南体验旅游发展研究

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都是夏季旅游资源丰富,冬季旅游资源稀缺,但海南却具有得天独厚的冬季旅游资源。旅游业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转变,打造体验旅游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海南要依托冬季不冷、亚热带森林这些独特的资源,挖掘特色,塑造独特文化理念,打造出一系列的体验游旅游产品,采取以体育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体育的发展方式,将海南发展成为体验游的“中国第一省”。

1 体验式旅游内涵

1.1 体验式旅游的概念

2008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指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并且,当体验展示者的工作消失时,体验的价值却弥留延续。当企业有意识地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依托,使消费者融入其中时,体验经济也就产生了。”[1]目前对体验旅游的基本概念尚无统一说法,但普遍接受的表述是:体验式旅游是在体验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

体验旅游的逻辑起点是在现代社会个性化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偏向定制化的消费偏好,强调体验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改变了传统旅游活动强调以观光为直接目的,转而强调获得美好感觉。它并非是一种新事物,而是已经存在的旅游类型,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是对同质化、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超越,是高端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现代服务业,其实质是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消费者对体验旅游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个人收入水平和学历都密切相关。

1.2 体验式旅游的作用

海南发展体验旅游,一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海南而言,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主要差距不再是基础设施,而是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低碳节能的意识。所以,海南发展体验旅游能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旅游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提高文明素养。二是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当前,为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海南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旅游环境的建设上,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起很大作用,旅游产业的经济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为缓解全国养老设施不足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而且老龄人口的比例还在增加。

总之,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端形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将成为未来的主导经济产出类型。体验旅游是市场经济走向完备的标志,将成为未来的主导旅游类型,有助于降低旅游成本,深化劳动分工,实现对传统旅游服务业的改造。海南正面临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关键时期,体验旅游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2 海南体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2.1 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海南体验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良好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休闲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等等,都为体验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从中国消费者消费轨迹的变迁看,消费者行为和价值创造源泉都在发生变化。按照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小于30%,消费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物质消费比重下降,文化精神消费比重上升,服务性消费比重超过40%。“十一五”时期,中国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200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消费品质不断提高,为发展体验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旅游者对消费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发展体验经济实现消费升级换代。

2.2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资本

2.2.1蜿蜒海岸带景观为游客提供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体验机会:在海南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2]。自琼山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

2.2.2亚热带热带原始森林为游客提供探险的场所:海南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着热带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另外,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岸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体验探险价值。[3]目前,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3 海南体验旅游开发的措施

体验旅游开发要具有当地特色。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中,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征,这也正是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特色的体现。离开了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的特色性就会完全变化,所以每一处体验旅游开发都要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体现出当地特色,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源发挥自身最大吸引力。

3.1 寻访原始黎寨体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就已定居海南岛,直到明代,黎族仍分布于全岛各地。宋元明清各代,随着内地汉族大量迁入海南,岛内民族同化和民族迁徙现象日渐加剧,岛北黎族少量南迁,大部同化于汉族之中,今天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一半以上[4]。人口203.79万,占海南岛总人口的1/3。

俄查村是目前海南黎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聚居的村落。船形屋,黎族代表性的住宅,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因屋形似覆舟而得名,有高架式和铺地式两种,是黎族最古老的住宅建筑。黎锦,是驰名于世的纺织工艺品。文身,黎族文身历经数千年,是黎族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5]船形屋静卧山边,让人仿如误入明清或更早的岁月,淳朴好客的黎族人、金黄色的山兰旱稻、与世隔绝的幽谧,连起自然与人文,与天边的山岭遥呼相应。

寻访湖心岛原始黎寨,探秘水底村庄,捕鱼,野餐,露营,品尝山兰米酒及风味竹筒饭,体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可以用碓窝子、小磨,让客人亲手把谷子舂成米,在小磨上磨合渣等,体验农事活动。在僻静地带设计了一个草木火塘,让客人在这里烧芋头、红苕,用瓦罐煮米饭,体验劳动的快乐;还可以把多家农户联合起来,把他们分成几大类:种鲜菜的,种水果的,养鱼、养鸡的等等,搞专行种植或养殖,客人来后既可以到农田里去体验种庄稼,又可以去摘菜、捉鸡、钓鱼,还可以亲手制作鲜嫩的佳肴。黎族人民诚实守信、勤劳俭朴、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传统,对内是一种振奋民族精神的动力,对外是一种保持良好形象、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品质,是黎族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这个放大的家庭、浓缩的民族,带着对远古直立人神秘的窥探和对黎族人生产生活的体验,一定会让更多的游人沉醉。

3.2 开发亚热带原始森林体验原生态的浪漫

海南在自然休养林中建设基本的自然、干净的设施以及可以享受山林浴和丛林文化体验的天然学习场等。由于自然休闲林地处幽静地带,住宿的人相对较少,环境幽雅又富有情调,如果住宿费用低廉,人气一定会很旺。

总之,居高临下,俯瞰绵延群山、浩瀚的南中国海、聆听鸟叫虫鸣,呼吸无比清新的负氧离子空气,体验入住原始森林的感觉和穿行于热带雨林中的快乐,舒筋健骨,涤荡身心。特别警告,置身于热带雨林中,对于那些没有基本热带雨林知识而又惧怕小动物(蜘蛛、蚂蚁、壁虎…)的人们是不适合的,因害怕和恐惧所以对大自然中,人与动植物之间美好、相互依赖生存的事物存在偏见。

3.3 感受野外生存的乐趣

充分挑战野外生存的本领,就要深入到人迹罕至的险境之中。没有路的“路”、浓密的森林、多变的气候……海南千榕谷位于保亭县毛感乡,浓郁的热带原始森林,幽径腾蔓缠绕,古木参天,其间隐藏多年前的战备通道,与五指山蜿蜒相通,随着日月流逝,道路早已淹没在荒草中。谷中多条山溪穿行其间,峡谷、瀑布、石林、洞穴户外运动资源尤为丰富,因为远离市区,海水清澈温和,漫步海滩,听窸窣海浪,享受别样风情外在天然氧吧,感受大自然的爱。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奇美的风景,然而要一睹芳容,必须拿出十足的冒险精神,还要具备坚韧的耐力和体力。因此,设置野外生存体验的最好地方。

3.4 体验海上渔民的生活

海南儋州市峨蔓镇海滨有龙门山,屹立于海岸,山高不过数十米,山上怪石嶙峋,绵延起伏,十分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北风吹来,卷起巨浪,撞击石门,犹如击鼓,响彻十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6]在这里,可以听涛,可以赶海,还可以体验海上渔民的生活。渔事体验区可以分布在水产区和水产湖的部分精养鱼塘。将在水产湖半个湖面栽水草,营造若干个“迷宫”,分隔若干个鱼虾蟹类的小区,并建设木栈道,植入景点,进行美化、亮化,同时,在河岸建设“休闲屋”。游客可根据渔业文化博物馆里渔具、渔法,在渔园的渔具市场租用或购买渔具到体验区捕鱼,然后在餐饮区自己烹饪,感受渔家之乐。

总之,海南政府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快体验设施建设步伐。体验设施为全省人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接受环境教育的基地,应该当做一项公共服务设施来建设,并为全省人民提供低价高效服务,对于困难群众还需要采取免费的政策。

4 海南体验旅游开发的不足———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海南体验设施缺乏,仅停留在爬山登顶的初级阶段。海南对森林的认识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森林只有严格保护起来才能成材。为了防火,森林里面根本不许开展野炊、烧烤等活动,轻视了森林的休闲、体验、教育功能。海南至今还没有在自然休闲林中则有划出供人们野炊、烧烤和餐饮的特定区域,森林的社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了。另外,资金不足,相关体验设施还不完善[7]。

5 总结

海南发展体验经济的物质条件和消费环境逐渐成熟,海南旅游产品的开发处于加速体验环节和体验要素的阶段。在体验式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海南可以在体验理念的指导下对旅游项目规划、设计、营销等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从体验经济学的角度对体验式旅游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研究,尽快架构起体验式旅游体系,为从提供体验型旅游产品向提供旅游体验转变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学英.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85-88.

[2]海南年鉴编委会.海南年鉴2007[M].海南年鉴社,2007:3-25,160-164,382-383.

[3]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8-40.

[4]陈亚俊,鲍明晓,张林等.海南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R].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9.

[5]苏英博,韦经照,梁定基等.中国黎族大辞典[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6-38-418.

[6]陆志远.全力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N].海南日报理论版,2008-12-16.

篇4: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研究

关键词:旅游;酒店;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是旅游酒店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但是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特点进行相应分析,明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强化完善。

一、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特征

旅游酒店体验营销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使游客不断得到满足。这种营销方式需要确认游客的感觉,丰富游客的情感,影响游客的思维。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需要理性的对待游客的消费行为,为游客提供感性的服务。游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注重体验感觉。而体验营销正是满足了游客的这种消费心理。体验营销利用游客对于感性信息的接受终于理论分析的过程中这一特点,直接的影响着游客的消费行为。这样能够最终实现游客消费,增加经济效益。

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注重强调游客的感性认识,将游客效果过程中给的理性进行弱化,促使游客进行感性消费。这是开展体验营销的重点内容。在传统营销的过程中游客是一种理性的存在,是否购买产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物品的价格与质量。对于游客感性消费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而促进游客进行消费的就是感性影响下进行的。因此,针对游客的这一特点开展体验营销能够提升游客的感性消费能力,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模式

(一)感官营销

通过不断的满足游客的感觉,刺激游客的幸福指数。在感官上给予游客美好的回忆,使游客在体验营销中的刺激越来越多,不断的形成难忘的记忆。游客进行感官营销将会对旅游酒店产生直接的评价体会。因此在体验营销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对酒店外在环境进行包装,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旅游酒店内部环境。

(二)行为营销

行为营销能够为游客的生活提供最为直接的感受。不断丰富游客的生活,增加游客的幸福指数。这种营销方式需要服务人员对游客进行观察,明确游客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

(三)联系营销

联系营销是将游客与社会体系建立的一种关系。是将游客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融入到旅游酒店体验营销中。制定以游客喜好为主的体验营销,培养游客对于品牌的喜欢。这样就能够拥有大量的游客作为旅游酒店的品牌价值基础。

三、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在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旅游酒店的发展。

(一)宣传方式效果较差

我国旅游酒店在进行体验营销的过程中主要的宣传方式是采用广告策略,这种营销方式较为单一,受众面较窄。旅游酒店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会根据游客不同的需求,设计大量的广告进行宣传活动的开展。这种广告宣传能够使更多的游客体验到旅游酒店。但是这种宣传方式对于体验营销效果的提升还存在一定的影响。不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旅游酒店产品、空间环境的设计水平。

(二)缺乏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缺乏是我国旅游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酒店的管理发展不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于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足,直接的影响了旅游酒店品牌的建立。缺乏品牌效益的旅游酒店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不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与其他酒店的差距。自身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品牌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大量游客的流失。

四、完善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的措施

(一)完善旅游酒店网络信息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的推动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宣传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的重要措施。因此,旅游酒店应该深化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网络信息体系,为游客的交流提供网络平台。同时能够根据游客反映的问题,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强化酒店与游客之间的交流

旅游酒店体验营销能够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的机会。使游客参与到服务中去,这是体验营销最为明显的特征。体验营销是酒店与游客之间参与互动的重要模式。旅游酒店体验营销通过游客参与服务体验实现价值。因此,游客不参与到服务体验将会不实现体验营销的价值。旅游酒店只有满足游客的需求,明确游客的信息搜集游客的需求才能够将信息转换为优质的服务。

五、结束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型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发展起来,在服务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旅游酒店体验营销能够使游客享受到最为优质的服务,进一步的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化创新完善体验营销。因此,对旅游酒店体验营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推广旅游酒店体验营销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潇潇.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研究[D].西北大学, 2010,6,1.

[2]杨永鹤.浅析我国旅游酒店体验营销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4,5,10.

[3]晁辉.旅游酒店体验营销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8,20.

[4]余晓岚.关于旅游酒店体验营销浅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2,23.

篇5: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整体培养,在思想、理论、动手能力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学上的知识进行感同身受。本文从体验式教学法出发,分析其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89850.htm

近年来,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实践性和实用性是旅游管理专业较为突出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

合素质的提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体验式教学是较好的一种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把体验式教学法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十分有必要。

一、体验式教学法简介

本文所探讨的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承认人体自然规律、尊重学生认知实际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内容教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主要理念在于,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入进行知识的接触、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增进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从而深入进行以身传教,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让体验更为深入和升华。由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综合上述阐释,本文将体验式教学

法的特征概括如下:第一,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第三,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第四,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符合体验式教学的模式

从中职学生的年龄段特征来看,由于该阶段的学生都属于年轻人的范畴,因而整体偏好于新颖的、创新的事物,自然而然对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过时的教学模式产生抵触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教学模式不能保持先进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难以发挥其在教学当中的价值和作用,或者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处于中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心智都还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如果对其进行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吸收和消化。

在当今时代环境下,体验式教学方

法就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创新的教学方法,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更大的收获,在非专业知识上也能得到锻炼。

除此之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需要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仅靠理论的学习,而不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无法成功培养出好的学生的。对于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专业知识学习到位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扎实,将专业知识学到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认为,判定一种教学模式是好是坏,其主要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选择上,都未能做到对学生的精神、心

理、实践能力的科学培养,致使优秀的人才输出量很少。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便是,仅仅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的。只有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共同发展,才能让学生既能学得一身本领,又能做到报效国家。所以,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激发。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体验式教学法的本质来看,其核心点就在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随着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始不适应,出现各类问题。比如,学校规划的学生实践环节,一般规定的时间都是数月之内,实习期一结束,就又完全回归到理论学习中,即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是完全

分开的。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但效果不理想。

另外,实习阶段通常缺少理论教学的辅助,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因而实习期不能视为一次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实践机会。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过程真正满足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实践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效用,充分体现实践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具�w而言,体验式教学模式所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课堂情景教学、实地演练、组团考察、合作学习等,都属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范畴。通过设计和参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有所获。除此之外,如今就业市场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想要收

获一份满意的offer,就必须要有优秀的实习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从而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工作岗位的需要,也让学校输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另外,学校还应当考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也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即针对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具体应用形式。比如,在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如果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就可以考虑多结合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法等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通过

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是如何应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

一般来说,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偏向于旅游的管理,其就业方向也主要是服务业。因此,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服务水平。另外,通过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升合作能力、处理问题以及应变的能力。所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较容易地培养出高超的管理能力。

五、体验式教学法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情况。由此一来,课堂氛围也不活跃、学生听课也不积极。相对而言,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作为辅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协助学生开动脑筋,解决专业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如果片面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很难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而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几乎占据了学生学习的所有部分,使得教学活动单一化、片面化,从而致使学生的实践成为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进而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高、竞争力缺乏。而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情景教学、丰富的实践,感

受到知识的活学活用,从而能够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六、结语

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实践证明其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更是优势明显。近些年,随着旅游管理专业要求的提高,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意义越发突显。

篇6:旅游体验研究

关键词:宗教旅游; 游客心境; 行为意向

0引言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18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名胜占80处;第一批、第二批8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涉及宗教的有53个,占63%(陈宇,2009;倪月犁,2013)。宗教旅游的目的也逐步呈现朝觐、观光、疗养、修学以及科研等多元化趋势,“宗教旅游热”持续升温。2011年中秋3天假期期间,杭州灵隐寺游客接待量达5.24万人次,居各大收费公园客流“榜首”①,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四川乐山大佛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②。这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和思考。

宗教旅游的特质就是借助神圣、庄严、神秘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对游客的心境与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从而使宗教启人心智、使人净心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阎莉等,2013)。国外学者较早关注宗教旅游者的研究,如学者cohen(1979)对宗教旅游者的动机以及宗教旅游者与普通大众旅游者的行为差异进行详细探讨;shuo(2009)等人分析了台湾地区妈祖庙游客的个体特征,以及影响游客出行的限制因素、出游的动机等。国内学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与宗教旅游文化等方面(朱德亮,2013;高科,2014),鲜有学者对宗教旅游者的体验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宗教游客分为3类进行分析(下文均以a、b、c分别代表3种游客类型):a.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和香客;b.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c.兼有以上两种目的(即在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并以佛教南禅三大祖庭之广东韶关南华寺、广东新兴国恩寺以及广东广州光孝寺游客为调研对象,将心理学的心境概念引入宗教旅游体验模型中,基于相关理论提出概念模型,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索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境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与路径。

1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宗教旅游体验

对宗教旅游的界定,目前主要是从动机和目的地两方面展开(高科,2010)。基于动机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宗教旅游是由宗教朝拜等宗教原因引起的旅游活动(保继刚,等,1996);另一种认为,宗教旅游动机不仅包括朝圣,还应包括普通游客的观光、休闲旅游活动,朝圣与旅游难分“圣俗”,且非泾渭分明的关系,两者互有彼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张进福,2013)。基于目的地的概念界定普遍认为,只要是到宗教旅游景区、景点的信徒或非信徒游客,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都可称为宗教旅游者(郑嬗婷,等,2004;张贵桥,孙浩然,2008;高科,2014)。本文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宗教旅游,包含宗教信仰者(信徒和香客群体)以宗教信仰为主要动机,到宗教场所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或者在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同时兼具游览、观光等旅游活动,以及非宗教信仰者(大众游客群体)到宗教旅游景点(区)进行观光、疗养、求知等旅游活动,包括皈依的信徒朝拜、香客的定期进香以及大众旅游者的普通观光、疗养、求知、游览等活动。

国外学术界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尤其体现在对宗教旅游者的研究方面,包括旅游者动机,旅游者类型划分、行为特征、影响因素、感知价值以及满意度等(shuo,et al.,2009)。而国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宗教旅游文化,宗教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宗教与旅游关系,宗教旅游的概念、特征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多为描述性的质性分析方法,鲜有学者对宗教旅游者体验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高科,佘晶晶,2010)。

旅游体验的概念是由boorstin(1964)首次提出的,他强调,旅游其实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消费行为,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人们所收获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感觉,以及对旅游活动的整体性评判和观点。cohen(1979)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感受,旅游体验就是旅游者主体与多种远方中心“center”之间的某种关系,而旅游体验的价值则来源于旅游者个体的世界观,其体验结果对旅游者主体而言具有较深层次的价值。国内研究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的核心部分,本质是心理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感知愉悦与否的过程,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通过疗养、游览、观光、交往以及消费等方式所体验到的愉悦心情、奇特经历与心理快感(谢彦君,2005;黄向,2014)。

pine等(1999)提出旅游体验分为4种类型,即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逃避现实)体验和审美体验。schmitt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战略体验模块理论(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sem),指出,顾客体验是顾客对某项刺激产生的个别化感受;并将体验营销应用到旅游体验的研究中,认为,旅游体验由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和关联(relate)等5个体验模块构成(schmitt,1999)。在此基础上,沈鹏熠(2012)研究了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倾向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在宗教旅游体验的维度划分中采用schmitt的五维度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并根据宗教旅游体验的情境,对具体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做了修正(见表1)。1.2游客心境

研究表明,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会使一个人的心境变得积极,即心境与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brandstatter,1983),参加体验活动会使人们的心境产生变化,增加心情的愉悦度(黄志剑,等,1995;吕薇,等,2010)。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遵循快乐原则,旅游体验的结果是使旅游体验者的心理上产生变化,就其本质来说,其实是旅游体验者主观上的感触(richard,et al.,1998;谢彦君,2005)。而宗教具有借助超人间的力量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情感上抚慰的功能(王乐,2014)。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感官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情感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思考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d:行动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e:关联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游客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bi),也可表述为行为倾向与意图、行为意愿等,是把消费者与其未来的行为意愿连接起来的一种陈述,是消费者在将来采取某种行为的一种意图和意愿(peter,olson,1996)。一些研究认为,行为意向是消费者在体验之后,对于体验的相关产品、服务或者企业可能采取的再购行为、向他人推荐的意愿、交易意愿的可能性与倾向性(陈帘仔,2004;樊玲玲,2009)。sunghyup等(2011)在研究酒店游客时提出,游客行为意向包括正面评价、向别人推荐以及再次入住三方面。刘静艳等(2009)对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中,从再次购买、推荐和支付更多三方面来计量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本研究采用推荐、重游、分享三方面来测量游客行为意向。

h2:游客心境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感官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情感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c:思考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d:行动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e:关联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概念模型(见图1)。

2研究方法

2.1量表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于2014年5月2至6日期间,根据设计的访谈提纲,分别访谈23位近1年内到过以上3个宗教旅游景点(区)的游客及8位宗教方相关负责人。结合已有研究,设计开发了针对本研究的相关构念的测量指标,并通过专家意见、小组讨论以及前测cronbach’s α值等方式,对测量指标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测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见表2)。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游客甄别部分,目的之一是了解被调研者是否去过本研究所选定的3个调研目的地;目的之二是对去过以上3个宗教旅游景区(点)的游客进行分类,以便在之后的模型验证中对3类游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设置了是否有宗教信仰等题项作为控制变量。第二部分测量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游客心境、行为意向以及游客对宗教相关文化的认知度。第三部分为人口统计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月收入等指标。所有测项均采用7点式李克特量表测量,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

2.2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以及佛教禅宗对现实与人生的关怀。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多次碰撞和交融,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众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日常用语、民间风俗以及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艺术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范能船,1990;洪修平,陈红兵,2011)。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六祖慧能被视为禅宗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佛教的始祖,主张中国化“顿悟”,把佛教智慧从寺庙推广到普通大众(冯达文,郭齐勇,2004)。因此,本研究选择佛教南禅“三大祖庭”中的广东韶关南华寺、广东新兴国恩寺以及广东广州光孝寺作为调研的宗教旅游目的地,以到访之游客为调研对象。在上述3个宗教旅游景点(区),分别于2014年5月13至15日、2014年6月1至2日期间,通过游客拦截的方式发放问卷1600份,并在问卷发放时对3种游客类型和3个案例地均做了1∶1∶1的配额控制,共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93.4%。为了均衡3个调研目的地的问卷配比,笔者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了填写不完整和没有合理识别问卷中反向问题的问卷,每个调研目的地分别选取了450份有效问卷,共选取有效问卷1350份,有效回收率为84.4%(见表3)。

3数据分析

3.1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5就意味着测量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choi,et al.,1999)。本研究,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各测量项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81~0.93之间,表明本研究量表具备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达到了信度要求。

针对宗教旅游体验情境,本文在已有成熟量表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在效度检验上,一方面,通过专家意见、小组讨论以及试测等方式使其内容效度有保障;另一方面,在构念效度检验上,主要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宗教旅游体验量表的kmo=0.91,卡方近似值为166617.05,sig.=0.000,游客心境量表的kmo=0.88,卡方近似值为3876.50,sig.=0.000,游客行为意向的kmo=0.71,卡方近似值为1347.91,sig.=0.000,游客认知度的kmo=0.89,卡方近似值为9388.64,sig.=0.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指标cfi=0.98,ifi=0.98,gfi=0.96,nfi=0.97,resea=0.03,χ2/df=2.23,模型拟合良好(见表4)。

分析结果中:(1)各题项标准因子载荷在0.71~0.92之间,均大于0.7且达到显著(p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境及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证了宗教旅游情境下,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理的调节与抚慰作用,也为richard(1998)和谢彦君(2005)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但游客类型不同,其心境的中介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针对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香客和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这两种类型的游客,除了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之外,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其余各维度与行为意向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而针对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情感体验、关联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宗教旅游体验中,不同类型游客的体验重点有差异。在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香客和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这两种类型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中,由于这两类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动机主要是宗教信仰,而且这两类游客均是宗教信徒或香客,因此,较之于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类型来说,他们对宗教相关文化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更加注重心理感受和虔诚信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发挥的较好(阮氏桃,2007),因此,游客心境在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相对于其他几项体验,他们对于感官体验则不十分注重。在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类型的宗教旅游体验中,由于这类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动机主要是观光与游览,同时也想到宗教旅游景点(区)让自己静心、暂时逃离俗世纷扰,或者想通过宗教的智慧来化解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顿,因此,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于情感体验与关联体验则不十分注重,与陈才(2009)的理论研究吻合。

在宗教旅游景点(区)的经营管理与产品开发中,首先,应重视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关注那些对游客心境起积极作用的方面,如宗教旅游体验庄严、肃静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宗教音乐的开发、使人哲悟与净心的宗教文化的深度挖掘等;其次,有助于经营者在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因人制宜,对宗教游客进行类型细分,进而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对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体验诉求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游客类型,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不同的体验产品。产品设计多样化,文化挖掘丰富化,进而增加各类型游客的重游率与口碑宣传率。

4.2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上一篇:基建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个税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