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2024-05-13

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共8篇)

篇1: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呈出蓬勃向上的展,但与国外似的庄园旅游相比,存在多需要改的方面,尤其是旅游品方面。本文通体旅游品思路的分析,合国内外展生庄园旅游的,提出了茶文化旅游体品的方法,即深入掘茶文化的相关主,围绕不同的主构筑茶文化体平台,建旅游基及合服施,打造不同的茶文化体景,开一系列的体品和体活,增我国茶文化旅游在国中的争力,促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内的播。

一、体验经济与茶文化旅游

所谓体验,就是企业借助有形的设施、商品、环境、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感受,让消费者形成深刻回忆的活动。目前,体验经济的经营模式,已经渗透到服务业、工业甚至农业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第四种主导型经济形态。典型如星巴克,将咖啡这种饮料融入现代化的休闲方式和剧院的氛围,并打造成跨国品牌,成为美国全球文化扩张有力的渠道。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认识到消费者不仅仅需要的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更有文化性、趣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种体验花费大大超过商品价值本身的费用。体验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消费方式。

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体验旅游迅速发展,集我国历史、茶道艺术、地方民俗与自然风光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更是与体验旅游的概念高度契合。茶作为商品仅仅是一种饮料,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和中国人独有的东方智慧赋予了茶极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其具有鲜明的体验经济特征。茶文化既有“理、敬、清、融”的茶道精神,又有茶禅一味、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既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也有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集养目、养心、养身、养性等多功能为一体,是中国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体现。茶文化旅游,既是人们在心灵深处对道法自然境界的追求,也是现代都市人渴望摆脱喧嚣、寻求心灵释放、向往自由的全新休闲方式。赏茶美、品茶香、采茶趣、养茶性,这些可以让游客可以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从而产生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

我国大多数茶园在发展旅游产品的时候,大都是让游客看看茶园景色,喝喝茶,再吃点农家饭了事,产品开发极其简单低级,甚至忽悠游客花高价买低质茶叶及相关产品,使得游客大呼上当,造成极差的旅游体验,回去之后加以传播,形成负面的口碑效应。这些现象与茶旅游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极不相符,甚至影响国人对中国茶产业的质疑。在体验旅游新模式的发展下,如何利用体验经济的基本方法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对中国传统的茶园和茶叶的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国内外农业庄园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借鉴

在体验经济下,游客越来越要求活动高参与性、知识高习得性和精神高融入性的旅游形式,希望通过旅游追求更高雅更休闲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旅游将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服务业紧密结合。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为深厚的茶文化和茶资源,但缺乏以茶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主题旅游休闲度假地。而国外,与茶文化类同或相类似的农业庄园旅游发展已初成规模和初见成效,比如日本著名的冈山后乐茶园,以及泰国、韩国、印度、肯尼亚,甚至新加坡都开辟观光旅游茶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们在产品开发上充分体现了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特点。

产品特色化。茶园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意发现和保持自己的优势,并且要充分分析当地的地脉和文脉再结合市场消费热点和时尚潮流,以打造独特的休闲产品。中国台湾嘉义县大埔乡的嘉义农场,是台湾最大的湖畔野营区。除了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还开发了很多休闲项目,比如大片草坪上的日光浴加野餐,晚上的观星观天象活动,还可以开展野炊、露营项目。农场还修建了花卉培育中心以及蝴蝶生态园,利用花卉和蝴蝶的共生发展鲜花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是台湾久负盛名的浪漫生态之地。嘉义农场合理地利用了当地的地理特质和农业资源,开发出符合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渴望回归大自然而又追求浪漫的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且将其转化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经营方式,值得茶园经营者们借鉴。

服务综合化。旅游体验产品是综合化的打包服务产品,产品开发不仅仅要做好项目设计,如何将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康乐养生等服务整合起来,甚至渗透到其他的行业,形成大产业联合,实现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是产品开发的重点。例如: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影视偶像剧市场发达,于是很多农场和茶园主动提出为偶像剧提供拍摄场地,跟摄制单位合作拍摄偶像剧,还安排一些场景让游客观看影视的现场拍摄,和明星偶像合照,体验群众演员的工作等等,通过这些新颖的运作方式,充分利用粉丝效应,吸引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前往,无形中扩大了农庄的客源群,还可形成口碑效应。与此同时,他们还提供给游客丰富的有形的消费产品和无形的精神享受,例如:通过不同的功能布局、建筑、服务设施和装修风格以及服务方式为游客提供或安静温馨或清新自然或浪漫有趣或热闹非凡的氛围等无形产品,也通过当地的时令水果蔬菜和特色茶宴、茶食、茶点心等给游客提供有形的消费产品,满足游客的味蕾。

景观设计化。茶园在核心的生产区域外,应从种植结构上做根本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大田生产格局,建立具有高生态稳定性和景观多样性的景观。比如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茶园占地约13.3万平方米,是日本三大名园之一。它除了有大片的茶叶生产基地外,还充分借鉴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将茶园和山水、亭台楼榭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最知名集生态和文化为一体的景观名园,充分体现了中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景哲学。它还吸取了日本很多传统文化精华,比如它利用日本江户时代的回廊式建筑将最美景观连成动线,在茶园最高处修建延养亭,可以远观冈山城和操山。将旭川水引流进园,设计成蜿蜒的小溪和大小不一的池塘,甚至还从高处引流出瀑布,再辅以假山、小径、花木、草坪,使得整个园区高低远近皆是美景,而且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游客围绕着池塘、园林中的步游道,既可以闻茶香赏美景,还可以产生体静心闲的人生乐趣,烘托出日本园林艺术的典雅。在茶叶种植上更是别出心裁,将园内茶树分行规律种植,并修剪成波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水面形成呼应,极大的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冈山后乐茶园的园林化设计每年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大大促进了日本茶叶消费和日本茶文化、茶道精神的传播。

体验全面化。所谓体验全面化,就是经营者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活动,通过对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使游客获得悦心悦目、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大韩宝城茶园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宝城郡,是韩国绿茶的主产地,也是韩国最著名的农业旅游生态庄园。日帝时代起这里就是茶叶的种植地,拥有不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茶园。茶园沿途除了有一片片的绿茶地还有一片片美丽的杉树道。杉树和茶园在生态上的共生为茶园的种植节约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茶园观赏的层次性。杉树有抵御风寒和防虫害的功能,加上杉树的生长使得当地气候潮湿多雾,茶叶得到了自然滋润,可以不用人工灌溉,如此独特的种植令宝城茶树茁壮成长。此外,茶园的路边、地边都种了百合,在绿绿葱葱的茶园中,穿插着白色、黄色、红色的百合,带来了更绚烂的视觉刺激。百合花还可以散发香气,配合茶园里的茶叶清香,令游人一进入景区就心旷神怡。宝城茶园里也有咖啡吧、商店、休息室,在夏日里,成群结队的人在这里纳凉,成为另一道风景。宝城茶园也是韩国许多连续剧和电影的拍摄景点,鉴于韩国影视在全亚洲的影响力,绿茶地间散布的场景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

活动休闲化。茶文化旅游体验除了传统的采摘、加工和品尝的活动外,还要借鉴国外农业庄园丰富多样的体验休闲活动。这个方面,国外的诸多葡萄酒庄园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开发经验。例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北的加州纳帕谷是美国最悠久也是旅游活动最丰富的葡萄酒旅游区。为吸引游客,纳帕谷提供超越品尝葡萄酒的旅游体验。它除了传统的品葡萄酒、品美食与体验当地特有的景观与人文氛围之外,还开发延伸出一系列的旅游休闲探险活动。比如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特色建筑和DiRosa保护区多达二千二百件的艺术收藏品,旺季时可以与酿酒师一起酿酒踩葡萄,吃当地名厨烹饪的美食大餐,参加当地举办的美食音乐节等庆典活动,在高尔夫球场打球,还可以在旅游区享受温泉度假做泥巴浴、做Spa。旅游区内还有景观火车、豪华轿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参观酒乡、有游艇在纳帕河观光、有七家热气球公司提供热气球空中之旅。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徒步、自行车、竹筏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围绕着葡萄酒开发出的文化活动更是花样繁多,游客在购买当地的葡萄酒时还可以接受到历史悠久的纳帕谷葡萄酒培训;哪怕是一个人也能参加旅游区开展的葡萄酒和烹饪艺术中心的研讨会、讲座,通过参加葡萄酒展览了解葡萄酒酿造的历史和艺术,这些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葡萄酒的文化内涵,促进了美国葡萄酒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而这些体验休闲活动在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其实同样可以开展。可惜我国大多数茶园旅游经营者还停留在赏茶品茶卖茶的产品开发层次上,缺乏对全球体验经济蔓延的认识。

三、茶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要点

茶文化的体验化设计就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旅游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以茶园及其环境作为布景、旅游服务作为舞台、商品作为道具,使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获得完美心理感受的一种旅游开发、设计过程(见图1)。其中最关键的是确定体验主题、构筑体验平台。

图1 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模式

1.茶文化体主题的设置

制定明确的主题是体验产品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一步。好的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基础,也是细化项目设计的指导性纲领。主题是将茶园的设施、景观、体验产品、服务及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形象的关键,缺乏主题的体验只能给旅游者带来杂乱无章和无特色的负面印象。主题的确定应充分分析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再结合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消费潮流,以自己的优势资源为基础,体现文化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意与周边强大竞争对手和旅游区形成差异化。再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体验设计,通过休闲化的产品体系和综合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主题景区、主题饭店、主题餐馆、主题购物等主题性体验场景。就茶文化体验旅游来说,主题性的体验应和主题茶文化相联系,这是最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品,是一种文化商品产业。因此,茶文化的提炼(见图2)成为体验式茶旅游产品的设计中首先解决的问题。通过主题文化的分析,可以分地域、分体验项目进行主题化设计,用茶文化进行包装,用体验旅游理论指导项目策划和产品设计。

图2 茶文化主题复合系统

2.构筑茶文化体平台,设计活动体验

按照设计的体验主题,茶园要能提供给游客不同的体验场景。庄园中除了茶园、茶叶加工厂、茶艺室、茶叶展览馆外,还可以根据其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附属功能区,比如公园、水景野餐区、度假区、山地探险区、剧场、商品零售区等。

除了固定的场景体验外,不同的体验环境的项目设计要全方位地构筑体验平台,通过参观、制作、讲解、研讨、品尝、运动、养生等活动,展示茶文化、茶情调,使游客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层面、多角度地获得一种整体统一的美好感受,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体验氛围的营造需要通过景观、人员、设施、服务、互动项目五个要素综合打造。茶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活动地点及方式见表1。

3.提供茶文化体验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中创新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使体验的存留时间变长,通过纪念品还可以将个人体验与他人分享,同时增加茶文化旅游区的经济效益。我国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已经比较丰富,但在产品设计上还是缺乏文化性和趣味性。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元素应取材于当地的旅游资源,其表现符号应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旅游纪念品要注重和旅游区体验主题的一致性,通过区域化的、特色化的设计,不但体现当地区域文化,而且强化茶文化的体验。此外还要加强对旅游者消费潮流的认识,产品本身要具有时尚性和艺术性。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与国外类似的农业庄园旅游相比,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本文通过对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思路的分析,结合国内外验,提出了设计茶文化旅游体验产品的方法,即深入发掘茶文化的相关主题,围绕不同的主题构筑茶文化体验平台,建设旅游基础及综合服务设施,打造不同的茶文化体验场景,开发一系列的体验产品和体验活动,增强我国茶文化旅游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希望借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消费者在茶园旅游中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让人们在茶文化体验中提升文化内涵和公民素质,在品茶、赏茶、识茶、制茶等休闲活动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篇2: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发布日期:2014-10-31

一、旅游项目简介

土地面积及地理位置: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 于1997年,是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洽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 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座三星级旅游饭店,总投入资金为1.2亿元,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

二、旅游项目的风格

它的本源来自为人民提供了最原始的居住场所的树木森林,而由此形成的木屋产品,就被赋予了“自然轮回,原始回归”的内涵,进一步形成了以“原生、本 色、舒适、健康、生态、时尚”等元素为支撑的“木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的具象表现,就是“世界木屋村”。结合木屋居住,注入多元文化特征及元素的“木文 化”。这就是“世界木屋村”品牌的灵魂核心。景区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会议、餐饮、住宿设施一应俱全,77栋风格各异的木屋别墅和豪 华套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民俗风情园分布着佤寨、苗寨、傣寨、蒙古寨、摩梭人家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可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 演。

三、旅游项目产品体系

1、以世界风情木屋作为载体,通过以体验休闲和会议度假为支撑,以多元文化体验及特色木屋生活方式为依托,以体验休闲、游乐运动和生态人居和会议度假为核心功能,打造一批精品木屋休闲度假项目。

2、千亩银杏园:一望无垠,气势壮观。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春季里漫山遍野,一片翠绿,处处生机勃发,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金秋时节,又是一片金黄,银杏硕果缀满枝头,给人丰收的喜庆。

3、特色林果园:方圆数百亩,郁郁葱葱,春华秋实。收获的季节,桃、梨、杨梅,硕果累累,鲜果飘香。游人在一路游玩观光之中,可以随时品尝到香甜嫩脆、味道各异的新鲜水果,使游人有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之乐趣。

4、恩龙民俗风情园:是世界木屋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环境优美。分布着蒙、苗、佤、傣、畲族及摩梭人家等民族村寨和异国风情表 演区,集中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歌舞、服饰文化、民族建筑风格,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在区内可欣赏到别具特色的蒙古摔跤、苗族绣球舞、芦 笙舞、傣族泼水、佤族剽牛、摩梭民歌等民族歌舞。还有一些互动性节目让游客参与进去其乐无穷,如苗族抢婚、苗族竹杆舞、蒙古射箭、高空溜索等。其中风情园 最具特色的项目有蜚声东南亚的泰国红艺人、飞车走壁、东北狗熊、海洋动物趣味表演,苗族上刀山下火海、斗牛表演、四川变脸喷火术等精彩刺 激。

5、木屋别墅群:77幢古朴典雅的木屋别墅群是世界木屋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苍松翠竹掩映下的一幢幢小木屋,全部采用皖南山区优质松木,纹理分明,原 始自然,内部设施高档,有标准间、三人间、四人间和商务套间,一次性可接待200人住宿。入住小木屋除享受优质温馨的服务外,更可呼吸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 的新鲜空气,有“天然氧吧”之称,使人身心愉悦,延年益寿。

6、水上乐园:蓄水180万立方米,游人可驾驶各种游艇,披波斩浪;更可在岸边垂钓,享受休闲乐趣。宁静幽深的落霞谷、雄伟神奇的白塔、悠闲自得的 水上垂钓等景点,天然和人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恩龙度假区的植物园还集中了不少名贵的观赏植物,妙笔生花,巧夺天工,让人产生强烈的艺术美感。如徽派盆 景中的珍品雀梅,惟妙惟肖,曾在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7、会议中心为完善木屋村服务功能,创建了“四星级”旅游饭店。木屋村投资1500万元建成环湖餐厅、会议中心综合楼及网球场、景观游泳池等。装饰一 新的会议中心,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大、中、小会议室3个,贵宾接待室1个,可同时接待400人;它拥有一流的5种语言同声翻译、会议专用音响、灯光 照明、数码投影、液晶视频系统等先进设施。环湖餐厅总面积3000平方米,幽雅舒适,设施高档豪华,一派富丽堂皇,由13个风格独特的豪华包厢和2个大型 宴会厅组成,一次性可为600人提供服务。康乐方面,舞厅、桑拿、KTV、足浴足疗、茶室、美容美发、棋牌室、网球场、景观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周 到,能满足不同层次宾客的需求。

为了全方位地服务广大游客,恩龙世界木屋村特增设了一日游、二日游服务项目,主要是徽文化之旅,包括黄山、江村、胡氏宗祠、青龙湾、鳄鱼湖等旅游景点,让每一位游客以有限的消费,游玩更多的景点,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旅游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世界木屋村建设伊始,曾经力邀赵本山等明星前来捧场,取得了好的效果。具有轰动性的人物营销必不可少,不仅从产品上带动品牌价值的提升,也从营销上加速品牌的增值过程。

木屋村建成后,恩龙集体董事长李谢恩他带领员工不断地完善与构想,让木屋村景观从最初的单一走向繁复,让来此度假的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此后,他采取与旅行社合作、与长三角旅游景点对接的方式,把世界木屋村向全国人民推介,越来越多的游客对这里赞不绝口。

篇3: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一)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的提出要早于体验经济,但在《体验经济》出版后,人们对旅游体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旅游的本质就是体验,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独特的、美好的情感,这和上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旅游体验的学者的看法是相反的。他们认为当时的游客并不是在追求以前那种真实的体验,而是人云亦云的流行性消费,是大众旅游的一种。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认为体验是难忘的,是独特的,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始于谢彦君教授(1999),他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研究的内核,通过这方面的探讨可以建立旅游学研究的独立的理论体系。2002年,《体验经济》在国内经翻译后出版,使旅游界的掀起了研究热潮。武虹剑,龙江智(2009)引入旅游场的概念,探讨了旅游者和旅游场之间的互动,即旅游体验生成途径的理论模型,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实施途径。

(二)生态旅游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 Lascurain),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一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带着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对没有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这种旅行活动,既包括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森林里的随意漫步,也包括在偏僻地区对独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研究。生态旅游具有五项基本特征:自然原始性、专业性、生态性、多样性和科教性。

(三)生态旅游景区

国外在对旅游景区概念的研究中,更习惯用“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来表述,主要强调“磁性”含义。国内研究中,对于旅游景区的使用尚处在笼统模糊的阶段中,许多论文著作中出现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混同的现象,甚至有些作者将旅游景区简化为旅游区,这使得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景区概念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统一性。邹统钎(2013)对旅游景区进行了如下定义:旅游景区是依托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区域。他认为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有明显的区别,旅游景区是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如果一个景点不能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则不能被称为旅游目的地。笔者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的讨论情况,对生态旅游景区作如下界定:相对于一般景区而言,那些没有受到人类活动过度干扰,可为游客提供休闲疗养、康乐科教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活动的区域和场所。

二、旅游体验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分析

(一)旅游体验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况

我国疆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为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探讨其发展基本概况时应进行分区。首先是东部地区,可以按照地理学中的界定进行,即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以东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分布着许多名山大川、江河湖泊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如长白山、泰山、黄山、黑龙江、黄河、长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其次是西北地区,该区域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和甘肃三区一省,因为气候原因,这里遍布草原、荒漠和引人入胜的绿洲,可以开展探险、科研等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而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盆地地区都是我国人为活动相对较少的区域。青藏高原以高寒景观著称,自然资源能保持较好的原始性,而且分布着一些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动植物种类繁多,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是本区域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据此,我国生态旅游类型较多,主要有:“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森林考察生态旅游、地貌奇景考察生态旅游、冰川探险生态旅游、漂流生态旅游、滑雪生态旅游、“香格里拉探秘”生态旅游、沙漠探险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保护环境生态之旅等。

在体验经济时代,追求个性化的体验之感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最终目标。目前各生态旅游景区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在不改变自然本真性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建设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体验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问题

1、生态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截止到2015年7月5日,中国已有48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数列意大利(51项)之后,超过西班牙(43项),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目前达到428个(2015年统计数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家(2013年统计数据)。但不能否认的是,与国际情况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地开发都是落后的,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旅游体验层面上,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还不能将其很好的融合到规划开发中。游客在生态旅游景区的活动还集中在休闲观光的层面,不能获得真正的“畅爽”之感。

2、景区生态环境承纳量过度

近几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景区经常出现游客爆满的情况。2013年十一黄金周,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影响颇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首先,过度的游客数量给生态旅游旅游景区环境和资源都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负担,而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即使可以凭借现代技术进行复制,其内涵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生态旅游景区应将其资源的空间承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之前的期望都比较大,但因景区人数过多而对旅游项目产生腻烦心理,可以参与到旅游项目中进行体验的游客也不能获得满意的服务,这就使得生态旅游景区丧失了本质上的意义,因此游客的心理承载量是生态旅游景区在规划开发中应特别注重的。

3、游客与社会居民矛盾加剧

生态旅游景区处在遗产型管理模式之下,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仍然主要依赖自身的经营来维持发展,因此造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通过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并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和难忘的体验式旅游意味着生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居民要与游客共享当地资源,并放弃原来那种“宰客”型的经营效益,这就使得二者之间矛盾愈演愈烈。

三、旅游体验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对策分析

(一)构建旅游体验论的生态旅游研究体系

自1999年谢彦君教授在国内率先详细的阐述“旅游体验”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对其研究渐入佳境,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理论也逐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来看并不如意,旅游规划的实施者在后期的操作中往往不能真正的将旅游体验理论与生态旅游贯穿融合。其次,国内的研究理论需要在实践的指导中得到验证,在“发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不断的补充完善,以期更好的为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游客的体验需求应与生态资源相结合

编制恰当合理、复合生态旅游景区实际发展的旅游规划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先行军。旅游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当今游客的体验要求,以人为本,追求个性化、定制性的服务,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旅游体验设施,保护性的开发现有的生态资源,无论是资源的空间承载量和游客的心理承载量都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三)生态旅游景区应实现利益分配主体多样化

相关政府部门应对生态旅游景区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旅游企业也应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化融资,以建设和完善旅游体验相关基础设备设施。更重要的一点是,生态旅游景区应着力打造和谐型的社区环境,缓解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应制定颁布的规定,建立听证会机制,实现景区的民主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分配主体多样化,以景区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结论

篇4: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关键词:体验;手工制瓷;旅游创意;产业开发

引言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消费。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景区和旅游纪念品雷同,文化内涵不高,缺乏游客体验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创意旅游是依靠创新等要素改变旅游的现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0年创意旅游的概念首次被 Grey Richards和Crispin Raymond提出。他们认为,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延伸或者反作用力。厉无畏、王慧敏等(2007)认为创意旅游是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锻造旅游产业链。赵玉宗、潘永涛等(2010)认为文化的体验是创意旅游者的原动力。王健(2012)分析景德镇手工制瓷现状,提出手工制瓷产业集群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活态传承景德镇手工制瓷。吕艳伟、郑耀星(2012) 在分析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对文化进行深层感知和获得畅爽体验是创意旅游者的动力和目标,得出了创意旅游视域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目前学者对旅游创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旅游和创意的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锻造产业链。本文试着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对景德镇手工制瓷创意旅游进行研究,在分析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提出线路整合,开发创意产品及空间策划的解决方法,为打造体验式景德镇文化旅游推波助澜。

一、景德镇手工制瓷现状及问题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以高岭土等原料,经制料、成型、装饰和烧成等主要工序制作加工瓷器的传统手工技艺,依靠师徒和家族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世代相传。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作坊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和产品档次参差不齐,配套能力差。其主要分布在位于城乡插花地带老鸦滩、“新厂老厂”和位于市中心的“十大瓷厂”以及景德镇城东南的三宝国际陶艺村。三宝国际陶艺村将休闲和制瓷结合打造度假中心,其他片区仍只是小作坊制瓷。这三个片区分布相对分散,缺乏布局性,而且陶瓷重复性、雷同性突出,特色不明显。

二、景德镇手工制瓷进行产业开发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景德镇拥有我国惟一的一所专门培养陶瓷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培养大量的手工制瓷的人才。其次景德镇具有非常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主要有瓷土( 瓷石、瓷土) 和高岭土两种,是手工制瓷的主要原料。千年制瓷史使得景德镇积淀了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城市知名度高。

2、劣势分析。手工制瓷产品的擂台性和品种单一以及外形、功能创新不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都是景德镇手工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的主要阻碍。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得景德镇手工制瓷这块金子招牌不仅没有发扬光大, 反而使其光环逐渐暗淡。

3、机遇分析。景德镇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手工制瓷技艺使得景德镇作坊式生产出的陶瓷产品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更具收藏价值。瓷博会已经成为了景德镇向世界展示其魅力的一个良好平台。

4、威胁分析

景德镇市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思想观念的落后, 管理方式的不当是制约景德镇手工制瓷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体验式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与陶瓷文化旅游空间策划

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灵魂,是景德镇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开发,打造体验式旅游,成为发展景德镇文化旅游的核心问题。

1、线路整合

初步体验。按照手工制瓷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景德镇手工制瓷的生产原料、原料加工过程、传统制瓷工艺流程、历史发展脉络,让游客有基本概念和初步印象。设高岭古瓷土矿遗址——绕南釉果生产区——三宝蓬瓷石矿——水坞口水碓——陶瓷文化博览区——湖田窑遗址——御窑厂遗址(官窑博物馆、御窑工艺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线路。

深度体验。与官窑博物馆、民窑博物馆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让游客清洗整理复原瓷片,以此加深游客对陶瓷御窑产品和民窑产品的感性认识。因为在清洗整理复原的过程中,一要经过眼睛的视觉对色阶、纹饰、器型结构的分析判断;二要经过手对胎体厚薄、釉面光滑度的分析判断。

2、创意陶瓷产品的拓展

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产品雷同性比较突出,针对这样的现象提出创意陶瓷开发的建议。手工制瓷的景区的创意开发:老鸦滩、“老厂”是活态传承的作坊,进行无景区旅游,在原有的资源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产业;非遗手工制瓷国家级生产示范基地相对集中,可以进行瓷器的分类开发; 十大瓷厂主要是以前的一些瓷厂的旧址,可以让大师进行陶瓷创意。这些景区内部的陶瓷产品选择景德镇传统特色的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瓷的其中一种瓷器进行生产,这样既避免了景区瓷器的重复性又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手工制瓷。

3、陶瓷文化空间的策划

活态传承区域:老厂区和老鸦滩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活态传承的基地,以老厂区和老鸦滩为中心区域,因势利导,做好老厂区和老鸦滩的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及规划,以老城区原陶瓷企业为基础,将近现代陶瓷工业生产空间、里弄生活空间与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构建雕塑瓷厂国际陶艺村、为民和宇宙瓷厂创意工场、艺术瓷厂红店民俗街、建国瓷厂明清窑遗存的四大板块,开展无景区旅游。游客在活态传承区可以亲自感受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活态传承和体验千年窑火不断的文化内涵。

景德镇陶瓷主题园区域:依托景德镇区域品牌在全国尤其是在国际上的巨大优势,建立景德镇陶瓷主题园。景德镇陶瓷主题园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大众化、休闲化、经济化、互动式文化旅游景区。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休闲旅游中心以陶瓷文化和手工制瓷为灵魂,民风、民俗作内容,将全方位集中展现陶瓷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景德镇陶瓷主题园主要分为陶瓷文化游乐园、陶艺体验园、陶瓷博览园、陶瓷文化贸易集散园、陶瓷文化度假休闲园,围绕陶瓷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加快陶瓷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将休闲娱乐和文化有机的结合。游客在景德镇陶瓷主题园区可以全面体验到景德镇千年来的文化遗留。

交流和休闲区域:以三宝国际交流中心为核心区域,以陶瓷文化为媒介进行国际交流。在这个区域增设世界名瓷展馆,使景德镇有一个全面展示自己、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精品的窗口。展馆分设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德国馆、英国馆、丹麦馆、阿拉伯馆等。游客在这里游览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瓷俗、古园林这些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为丰富独特的、最为完整的陶瓷文物遗存,感受陶瓷文化的神奇,从而对景德镇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又可以让游客在世界名瓷展馆观赏到世界各国陶瓷精品的风采,领会到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

四、结语

体验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创意开发景德镇手工制瓷,打造其体验旅游,成为景德镇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本文尝试从创意产品的拓展和陶瓷文化空间的策划,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化体验式旅游。(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2008(09)

[2]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06).

[3]杨颖.从业态多样性现象透视旅游业转型发展——以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融合为例[J].旅游论坛,2008(06).

[4]王健.基于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篇5:关于旅游文化创意的人才开发产业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政法系 公共事业管理 2010级1班 华美 20108202400

2政法系2010级学年论文201082024002

关于旅游文化创意的人才开发产业

华美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10级1班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 旅游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绿色朝阳产

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意性产业发展取决于创意型人才。旅游文化

本文在对我国旅游创意人才结构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能策划、有创意、会管理、懂营销的复合性应用型旅游人才.针对培

养目标分析了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途径,即:树立创意意识和激发创意思维,完善教学管理机

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与质量评价体系,培育创意氛围、注重实践能力.创意型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界、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撑和协作。

[关键词] 旅游创意人才 系统工程 培育途径

一、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界定

旅游文化创意人才,按照其在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创意的生产人才、创

意生产的引导人才和创意产品的经营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

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富于创造力

旅游文化创意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头脑灵活、异想天开,很少循规蹈矩,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勇于打破常规,拥有更多的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自信自主,敢于承担风险;喜欢独立思考,有时显得争强好胜。

(二)流动性强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庞杂,各门类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很大的交融与共生关系,这为各门

类之间的人员流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升期,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存在也为创意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并且,文化创意人才自身年轻、敢于创新的特点也使

他们具有流动的意愿。

(三)价值观独特

旅游文化创意人才追求一种工作(Laboring)、学习(Learning)、生活(Living)三位一体的“3L”生存方式。相比创造利润,他们更看重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更倾向于自我管理,而排斥传统科层制;更强调独立自我的表达和对差异的包容,而非集体一致性;更强调多面

于,而非专业。

(四)注重软激励

与传统观念中“更多考虑财务”、“前往发财机会最多或经济最有保障的地方”不同,旅游文化

创意人才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更热衷于具

------------------------------

[完成日期]2013-04-20

[作者简介]华美(1990-)女,陕西西安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全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更大于金钱与物质激励。

(五)工作与生活休闲化

旅游文化创意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领”、“金领”而是“无领”(Non-collar),穿T恤上班意味着他们更看重休闲,而非工作本身。他们总是“在该工作的时间玩耍,却在该休息的时间工作”。带有文化气息的户外休闲活动是旅游文化创意人才极为看重的生活内容。

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繁荣,文化创意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符合旅游发展的本质,是对我国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优化。因此,必须清楚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人才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升级的关键。

(一)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升级。借助依托于价值链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旅游产业也将融入新的知识密集型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传统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增强传统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吸引力。

(二)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促进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化、多元化的结构调整。满足多元需求的旅游要求,极大的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增效。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着力于产品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等文化底蕴,由此创造出来的文化旅游产品内涵深厚、回味无穷,弥补传统文化旅游乏于发展和创造的不足。

(三)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推荐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四)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视角。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发展性强的产业,但是,目前学术界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基本都是就旅游产业发展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视野仍显狭隘。为此,从系统角度出发,拓宽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视角,成为当务之急。

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的状况和不足方面

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政府的有效扶持,杭州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所做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在杭文化创意企业的法人单位数为9636个,就业总人数为21万多人,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旅游休闲,娱乐服务类行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2.5%.2008年,为了对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及时了解与把握,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浙江工业大学成立的联合课题组,以全市十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对象,对旅游文化创意人才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与问题:

(一)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

从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以年轻人为主,其中66%的创意人才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41岁及以上的创意人才仅占被调查者的5%。在教育背景方面,创意人才学历较高,其中85.5%的被调查者具有大学学历,调查对象没有初中及以下的人员。

(二)工作流动性较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工作时间方面,被调查者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达2年以上的达32.3%,但也有20.9%的被调查者不到半年。

(三)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调查结果来看,54.8%的人认为高端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其中认为复合经营型人才最为紧缺的占了38.7%,其次是研发设计人才,占27.4%,而对文化投融资人才的需求占到了21%。

(四)人才引进政策有待完善

在被调查者当中,有48.4%和40.3%的人员认为杭州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成本偏高和人力政策支持力度小。另外在其他因素中,有3.2%的调查者认为配套服务的不完善也是可能影响优秀人才引进的一个因素。

(五)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在旅游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59.7%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培养模式单

一、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培训投入不足及培训师资薄弱等问题也受到被调查者的关注。

四、提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过程中所遇问题的策略方法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发现,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方面的主要经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托高校资源,实施人才培养

在国外,旅游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经常依托当地的大学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有些大学开设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达80多种。这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系统成为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除正规专业院校的培养外,对旅游文化创意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如德国出版业的各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除正常培养学生外,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种培训班,这一系统为各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的中高级员工提供了重要的培训支撑。而在德国会展业,除大专院校外,AUMA(德国展览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内容,通过业务培训、调查实践、授予资格证书等方式全面提高德国展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这种正规、严格的人才培训机制为德国会展业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德国会展业始终处于世界发展的最前沿。而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于1999年就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制订项目方案,通过创意机构(电影院、电视工作室、艺术中心、历史建筑、图书馆、博物馆、网站设计组织等)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为5-18岁的学生提供时装设计、电视广播、互联网、舞蹈、电视和戏剧的指导与制作等新技能,从而为旅游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造就一大批潜在的产业人才。

(二)注重人才引进,提高队伍层次

引进专业人才同样是各国旅游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美国是其中的典范。据资料显示,仅1990-1991年间,美国仅从苏联就引进了3万多名各方面的旅游文化创意人士,其中著名人才就达1500多人。目前,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大力引进各种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至于行业内的高级专家,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更是成为各地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像纽约的SOHO区

就极为注重大量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引进,其中不乏如美国超写实派艺术大师查克·克劳斯等一批现代艺术大师。香港则专门颁布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通过“综合计分法”(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家庭背景进行综合评分)或“成就计分法”(获得例如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业内颁发终生成就奖等)连选优秀人才入境。自2003年7月实施该计划以来,截至2009年2月,已经招揽了包括郎朗、章子怡等各类人才886人。更早时间就开始大力引进人才的新加坡,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提供高薪与住房、政府资助培训等方式吸引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强调新加坡“博采东西之长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大力强化对创意产业领域的教育资源”来吸引年轻人到新加坡学习和从事创意产业工作。诸如设立了艺术设计和新媒体专业学习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和奖励创意,进一步发展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竞赛并开设了不同的奖项;每年举办大量各类的艺术活动、创意会展,并邀请很多国际知名艺术活动和艺术人物在临,等等。目前,新加坡已经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国际学生,他们为新加坡在艺术、信息、广告、设计、管理等多个创意产业领域积累了巨大的潜在力量。

(三)建立中介组织,促进人才开发

从国外旅游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看,行业协会或类似的服务组织往往成为人才引进、培养、培训、交流互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实施者。一般而言,这些协会和服务组织往往由该领域内受到大家一致尊崇的顶尖人才掌舵,这对于协会工作的前瞻性、权威性等方面尤其重要。而借助这些行业协会等组织,创意人才由分散的“人群”形成了“梯队”这极大地促进了人才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协助。如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美国好莱坞等早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备的专业人员行业协会

(四)完善文化设施,营造创意氛围

在国外各种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与经验中,通过营造丰富浓厚的文化生活氛围,从而淡化功能性的“商业气息”而强化“人文气息”和“多元文化气息”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典型做法包括:建立公共艺术空间(如影院、展览馆、美术馆、艺术画廊、公园、演唱馆和流行音乐中心、表演艺术中心等等)和兼具办公功能的休闲文化空间(如咖啡吧、书店等“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地‟”),设置众多定期和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如国际性的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Lovebytes数字艺术节等)。另外,为了让艺术文化与休闲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很多国家的政策中还非常强调街道艺术展示。如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平时Shopart项目会使得沿街的橱窗中处处展览艺术品和街景画,而到了每年一度的“开门艺术节”所有沿街住户、餐馆、办公室、商店或其他房屋都会敞开的大门,公开展示拥有的艺术品或进行表演。事实上,在一些高度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纽约SOHO区、百老汇、伦敦西区,这种街头艺术表演更是随处可见。

此外,还应引起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建设,这种文化的塑造往往难以取得赢利,如举办街区艺术展、设计各种室外艺术空间等等,因此商业性的基金和企业投资往往不愿介入或只介入其中的高端部分。所以政府投资就对这一领域格外重要。事实上,即使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政府也往往会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结论

高校教育作为“产学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应与社会教育形成有机整体,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设计教育的开展和引导。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目前我国旅游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目前亟待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加快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各地高校,政府,企业担负着为本地提供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重任,更应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育培训、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育文化旅游、设计创意、影视文艺等文化创意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4]席唤明.新编旅游统计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5]http://yyf19710108.blog.163.com/blog/static/***653676/ [6]李晓.旅游公共关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篇6: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体验经济下顺德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顺德的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它不仅在顺德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社会维系功能,而且为顺德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本文旨在休闲游、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几个层面探讨其旅游开发价值.

作 者:钟伟华 ZHONG Wei-hua  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广东,佛山,528333 刊 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UNDE POLYTECHNIC 年,卷(期): 4(2) 分类号:F592 关键词:体验经济   民俗文化   休闲游   生态游   乡村游  

篇7: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摘 要: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在我国许多省市广泛兴起。众所周知,杭州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以丰富的茶文化文明全国。本文将研究目光着眼于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深入剖析了相关背景、发展现状及现存的问题,旨在为杭州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一、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

(一)地理优势

中国可谓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的国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形成了内涵丰富、闻名中外的茶文化。我国共有四大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以丰富的绿茶资源著称,是我国产茶量最大的茶区。提到江南茶区,不能不提的是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一度被国人视作全国首屈一指的`产茶大市,每年茶总产量都十分可观,著名的西湖龙井便产自杭州。

(二)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杭州气候湿润,宜居养人,西湖龙井茶更是浸润了杭州的灵秀,色、香、味、形兼于一身。自古以来,不少骚人墨客都对西湖龙井赞誉不绝,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咏茶佳句,不少文人将茶与美人相比,由此流传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名句。陆羽茶经更是将杭州的茶文化发扬光大。杭州有许多茶文化风景名胜,如狮峰山、虎跑泉、灵隐寺、西湖等,这种集山水泉茶为一体的独特茶文化,令杭州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多样。除此之外,杭州地区还汇聚了许多国家级的茶产业研究单位,如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这些研究单位的汇集,能够为杭州地区的茶文化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科研力量与理论基础,有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长存发展。

(三)政府对当地茶旅一体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政府角度来看,杭州市政府给予了茶文化旅游开发高度的重视,相继制定了茶业名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西湖龙井茶推出国门,此外,还积极地引导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当地的茶文化与茶旅游融为一体,使得城市旅游业依托茶文化的发展更富生机,二零零五年,杭州获得了“茶都”的美称。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着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许多人都萌生了呼吸自然、愉悦身心的渴望,在这个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由于茶的独特特征与历史定位,许多人将其视作自然的象征。当游人漫步在茶香云绕的茶园之中,感受着自然的馨香,舌尖是清茶久久不散的韵味,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是当代旅游者都不能拒绝的境界。杭州当地政府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当前已经将茶楼业列为当地旅游规划的十大特色行业之一。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现存的问题

尽管杭州拥有着茶文化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当地政府的引导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综合来看,杭州茶文化旅游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茶文化游客稀少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坐落于历史古都杭州,是一所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但是当前该馆门可罗雀,不仅游客稀少,连工作人员也寥寥可数。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面的问题,即当地政府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杭州曾经举办过多次茶事活动,但是由于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从而导致了杭州茶文化仅仅在旅游节的时候昙花一现,平常则无人问津。此外,并没有将茶文化的深度内涵充分发掘,从而导致游客对茶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将其等同于高雅的“解渴”,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茶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也是导致杭州茶文化旅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独立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不足

杭州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产茶地,该地的茶文化具有着源远的历史印记,较其他产茶地具有着极为独特的先天优势。但是纵观当前杭州的茶文化旅游绿线开发,可以发现尚未形成独立的茶文化专项旅游线路,这一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此外,当地开展的龙井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过于单一,仅仅靠茶品购物、采茶炒茶与品茶观艺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当前杭州茶文化并未形成自身独特的卖点,没有深入发掘当地特色与旅游优势,从而导致茶文化资源的浪费。

(三)缺少高素质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篇8: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开发

一、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在这个体验经济时期, 旅游带给人的, 主要是以精神愉悦为特征的心理满足。所以, 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集中体现在体验化进程上, 这不仅是旅游市场的需求, 也是旅游产品自然提升的需要。因此, 笔者以为, 基于体验层面的旅游产品开发需遵循以下原则:

1. 突出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 合适的主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持久记忆, 是游客获得体验极为关键的一步。主题的确定必须突出地方特色与资源特色, 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 突显个性, 避免与周边地区同类旅游产品雷同, 通过每一个细节来强化主题。

2. 增加文化体验。

在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者的需求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升华, 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 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旅游产品。而文化体验的设计通过“软包装”, 打造诉诸游客感官系统的体验场景;同时也深入发掘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 塑造令人难忘的意象, 诱发深层体验, 引起游客心理上的共鸣。

3. 强调顾客的参与性。

基于产生的背景角度分析, 体验可分为简单观察或深入参与, 主动创造或被动参与, 深入参与以及主动参与能给消费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要求企业在旅游活动中让顾客有自主的活动空间, 自由享受各种服务设施, 体验参与产品设计的真实感受。当参与过程结束时, 游客的记忆将会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

4. 适度开展“挑战性”体验。

适度的挑战性活动能使游客真正忘却自我, 发挥自己的潜力超越心理障碍。在克服种种困难后, 游客有一种成就和舒畅的愉悦体验。为了使游客在挑战中获得最优的体验, 旅游企业在设计体验项目时应注重对“度”的把握。挑战性太低会缺乏吸引力, 而太高又容易产生挫败感, 影响体验质量。

二、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饮食文化旅游是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 以品尝美食、了解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 以游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的特色旅游。目前, 我国饮食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开发经历了三个层次:风味美食游、药膳保健游、饮食文化游。在现阶段, 从体验角度看, 很多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三个重要问题:

1. 盲目跟风, 产品主题不强。

很多餐厅盲目地追求多、杂、全, 必然导致口味的不地道, 可以说使旅游资源在无形中被转移和破坏。由于家家仿照, 就难以把握原汁原味, 使各大菜系纷纷串味, 失去了原来的风味特色, 失去了我国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 这也是对我国饮食文化的一种直接破坏。

2. 品尝旅游为主, 文化体验不足。

目前,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 而深厚的几千年饮食文化传统的却被忽视。旅游者所看到的往往是菜肴的色、香、味、形, 用完菜后, 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 并没有对一道菜有个根本了解。

3. 以享受为主, 参与性体验不强。

品尝美食能令人身心舒服, 这主要体现在生理上的享受;而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则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们的满足感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上的愉悦。遗憾的是, 目前国内很多饮食旅游产品端到旅游者面前的往往是已经加工完毕的食物成品。

三、基于体验层面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思考

尽管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很理想, 但从长远看, 这个市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大市场, 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体验旅游角度考虑, 笔者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一点见解。

1. 明确产品主题性, 营造文化体验氛围。

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主题”不仅能调整人的现实感受, 增强体验感觉, 而且提高产品的品位和吸引力。在设计主题时, 应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有文化, 分析本土因素能否体现当地的精神和符合旅游者的需求。

2. 增强参与性体验。

对于饮食文化的参与性, 不仅能激发旅游者的乐趣, 更可以让旅游者从中感受到饮食文化的内蕴, 并且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陶冶。这一点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产品开发中很重视。2 0 0 5年1 1月, 在韩国釜山举行的“韩国宫廷饮食特别展”上, 推出了包括电视剧《大长今》出现的2 0余种宫廷料理的多种韩国传统食品, 充分展示了韩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在展会上参观者不仅可以品尝美味佳肴, 还有机会亲自参与制作。一名记者在做“花三瓶饼”时说, “饼好吃, 制作更有趣。”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很多。

3. 增加挑战性体验。

适度的挑战性饮食文化旅游能使游客忘却自我, 在挑战中追求刺激, 获得极佳的旅游体验。瑞士苏黎世的“概念餐厅”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让游客体验盲人的黑暗世界, 生意异常火爆。顾客进入餐厅后戴上遮光眼罩, 小心翼翼地体验盲人的感觉, 除了吃饭时找不着食物、衣服弄脏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外, 有的甚至在结账时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这一点, 国内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还较少, 可以深入挖掘挑战性体验;同时也可开发不同等级的项目。

参考文献

[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7

上一篇:公司提档函下一篇:党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的方式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