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2024-07-03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精选十篇)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1

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较多,并且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各省市间引导自主创新发展进步的因素也有所区别。例如,泛长三角区域中的江苏经济基础良好、外商直接投资充裕,所以其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而言较强,而位置偏中部的安徽、江西则略显不足。文章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影响泛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同时分析不同因素在地区内作用的差异,指出区域内各省市实现自主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促进泛长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文献综述

自熊彼特在1950年提出“创新”概念后,有关创新经济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多数研究主要围绕国家及地区自主创新的投入和影响因素展开。

英国学者Cook等(2000)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基本取决于两大方面,即: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因而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较为深远地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1];陶长琪(2007)、邓路和高连水(2009)等从供给的角度分析研发投入对于我国省域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通过面板数据分析证实研发投入经费和人员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3]。戴魁早(2008)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地区经济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据此建议促进技术吸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4]。李蕊(2008)使用中国大陆1998—2005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5];薄文广(2007)利用1995—2004年省级层面数据定量评估,分析认为FDI流入会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6]。Patrick Ronde和Caroline Hussler对法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劳动力和大学教育资源是区域创新体系创建的必要条件[7];刘晓敏、郭海、胡延平(2009)通过构建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关系理论模型,分析论证了人力资本对于自主创新的影响[8]。石英华(2009)指出财政税收政策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9];孙晓峰(2008)指出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财政对自主创新支持的薄弱环节并给出对策 [10],可见,政府财政税收方面的支出对于区域内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同样有一定引导作用。

孙斐、黄卉、辛江龙(2009)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政府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以及R&D经费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应用SPSS因子分析支持其提出的研究假设[11]。

2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2.1变量选取

本文在上述国内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宏观经济因素等7项指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泛长三角区域内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因素间的作用差异,并分析因素间存在作用差异的原因。

宏观经济因素(GDP)。宏观的政策环境、区域对外开放及区域间合作程度等都将对地区内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是区域自主创新的外部约束力。

固定资产投资(FC)。自主创新需要相匹配的研发设施,尤其在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先进设备、核心零部件等是提升研发及自主创新档次的首要制约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FDI)。上世纪中国经济起步初期,外商直接投资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国内的技术创新也大多建立在引进外国技术基础之上。

贸易出口(EX)。泛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贸易出口活动较为活跃的区域,地区内拥有大量出口型民营企业,出口自然也就成为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人力资本(HR)。科技人才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国际经验表明,人口教育水平越高、科技人才数量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研发支出(RD)。R&D经费支出是地区内对于创新、研发活动支持程度的直接表现。

政府财政支持(PF)。财政政策的支持直接体现了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撑力度和响应程度,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导向。

各变量所代表经济含义见表 1。

2.2模型设定

在设定面板数据模型时,考虑为投入—产出型函数模型,故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原型,设定以下模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2003—2010)。

P=At×GDPundefined×FCundefined (1)

模型中P为专利申请量,GDP为宏观经济因素,此处选取指标为各省GDP,FC为各省市固定资产的投入[12]。同时,由于本文差异化对比的需要,再结合方法二可知应设定固定效应模型。但仍需解决是否应当另外再设立混合效应模型,可以通过在固定效应下的Wald-F检验来考察,输出结果见表2。

注:***表示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综上,在建模时只需考虑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即可。为避免不同地区的截面异方差性,对固定效应模型采取截面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即首先对方程参数进行无约束估计,然后根据估计结果的方程间方差来确定权重。同时对模型系数协方差形式选用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方法获取稳健的标准误差。

3.2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应用面板数据分析之前,对已有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和稳定性。模型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 3。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5%置信水平下显著。

面板数据的3种单位根检验均给出平稳结论,因此面板数据可以被用来做进一步的模型分析或是协整检验。

3.3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在经过模型类型选取和面板单位根检验后,可以根据现有泛长三角区域相关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截面加权回归后得到模型中各省市的固定效应值见表4。

安徽和江西固定效应系数明显为负数,而江苏、浙江、上海均为正数,并且以上海效应最大。说明由于安徽、江西位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较弱。而苏浙沪三地则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借力环境优势大量引入先进技术、理念等,加强其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分析泛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差异时将中部的安徽、江西与苏浙沪分别列示,进一步找出二者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所在。结果见表5。

注:括号内为相应变量的t统计量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置信水平下统计量显著。

3.4区域间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及对比

各省市在创新的基础条件及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表5中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找出各因素对于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差异。

3.4.1 宏观经济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无论在面板数据或分地区回归中,宏观经济因素对于区域内各省市自主创新的影响都未达到10%的置信要求。这主要是由于泛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已十分接近,并且宏观经济因素只为区域自主创新营造条件,并不从根本上促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3.4.2 固定资产投资因素

模型中苏浙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弹性1.3061,无论从泛长三角还是苏浙沪地区统计显著性看,固定资产投资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皆有较明显作用。一方面,苏浙沪地区拥有充裕的资金供给来满足地区内自主创新的硬件需求;另一方面,安徽、江西两省由于目前研发水平较低,创新的完成多建立在已有设备等基础条件上,故此项对两省的影响相对较弱。

3.4.3 FDI因素

进入新世纪,泛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工业自主研发实力逐步增强,苏浙沪地区更多的创新成果来源于自主研发和探索,而不再过度依赖FDI的“技术外溢”,模型中苏浙沪FDI弹性系数为-0.3069,表现为FDI对该地区自主创新的负面挤出效应。因此,虽然在整体上FDI对泛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仍有一定影响,但这种作用正在削弱。

3.4.4 贸易出口因素

面板模型分析中三地贸易回归系数皆为负数,主要在于地区内出口产品的共性是技术含量较低而资源消耗十分严重,短期效益倾向明显,虽以此能换来经济效益,但一方面阻碍了地区内自主创新的发展,打消企业求创新、谋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环境也遭到相应破坏,无益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4.5 人力资本因素

泛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厚的研究与教学资源,加之该地区生源充足,所以研究型人才数量较多,为该地区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通过政府引导,地区内产学研项目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上升,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用性。整体上,人力资本显著地提升泛长三角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

3.4.6 R&D支出因素

泛长三角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企业研发动力强劲。因此,区域内企业包括研究机构和高校等R&D投入十分充足,加之区域内人力资本和地理位置等优势,造就了泛长三角区域内整体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苏浙沪地区R&D经费投入弹性0.9584,显著地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和进步,提升自主创新实力。

3.4.7 财政支持因素

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财政支出更加侧重于成熟产业以及新兴战略规划产业的扶持,相对而言,对于风险较大的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小。如此一来,泛长三角地区在财政政策的引导下趋于稳定、成熟产品生产,而放弃不确定性较大的自主创新活动。因而,财政政策因素在地区自主创新过程中其实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4泛长三角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对泛长三角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及地区间差异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支持该地区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4.1增加苏浙沪地区固定资产及R&D经费投入

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来看,苏浙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R&D经费投入对于专利数的弹性分别为1.3061和0.9584,说明苏浙沪地区每增加1%的研发固定资产和R&D经费投入,专利产出数将大致增加1.3061%和0.9584%,增加该地区内研发投入可以显著提升自主创新产出量。考虑适当放宽对该地域的投资限制,鼓励内资企业不断追加研发资金投入,相应地扩大研发和创新的规模和涉及领域。对于地区内研发创新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租赁等行为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激发地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而中部两省则不应盲目进行固定资产设备投资,首要任务就是技术的学习和既有制度、理念的变革。

4.2提高江西、安徽两省吸引外资能力

江西、安徽同处中部地区,虽已被列入泛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但是自身经济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分析结论指出FDI对于增加赣皖两地自主创新成果有较显著的效果。由于两省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创新水平仍十分有限,而引入FDI无疑可以利用其“技术外溢”效应增强自主研发能力,进而巩固经济基础的同时,为随后的自主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政府还应采取适当措施引导FDI的流向,鼓励其流入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不至于使其大规模进入普通制造业,从而导致本土制造行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本土自主创新的资金缺口。

4.3适当调整中部省份贸易出口产品结构

中部两省贸易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应适当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品出口,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从而在获取出口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对地区内自主创新的激励;另外,适当调整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优惠政策,加强此类产品的免抵退金额及比例,扩大招商规模,主动引进国际高新科技产品采购商进入安徽、江西两省,营造良好国际市场氛围来刺激两省的自主创新活动。

4.4转变政府财政支持方向,推动区域自主创新

泛长三角地区现有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活动的开展,基于此,首先,地方各级部门应当积极调查、熟知当地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体情况,制定有关制度规章来保护地方自主创新活动的进行;其次,在预算范围内转变财政支出的投向,更多支持地方创新活动,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最后,考虑与商业金融机构联合设立创新研发的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创新风险分散机制,促成企业放心、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整体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Cook P,Boekholt P,Tdtling F.Th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inEurope:regional perspective 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M].Lon-don:Pinter,2000:37.

[2]陶长琪,齐亚伟.中国省域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协整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11):25-29.

[3]邓路,高连水.研发投入、行业内R&D溢出与自主创新效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1999—2007)[J].财贸研究,2009(5):9-14.

[4]戴魁早.中国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吸收能力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8(6):627-632.

[5]李蕊.FDI与中国工业自主创新: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2):15-21.

[6]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7(6):4-16.

[7]Patrick Ronde,Caroline Hussler.Innovation in regions:what doesreally matter?[J].Research Policy,2005(8):1150-1170.

[8]刘晓敏,郭海,胡延平.知识吸收与企业家导向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126-131.

[9]石英华.提升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J].经济纵横,2009(8):93-95.

[10]孙晓峰.自主创新财政支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6):78-84.

[11]孙斐,黄卉,辛江龙.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2-15.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2

发布时间:2009-6-4信息来源: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多世纪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中小企业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也占企业总数的99.5%强。其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全国出口总额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对指导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障碍依然存在,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中小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20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小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管理模式、管理历年、方式与方法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改革开放,技术引进使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我国在关键技术上和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二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三是在专利技术方面与国际标准明显滞后。四是基础研究费用普遍不足。基础研究经费的长期不足,导致自主创新缺少应有的后劲。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二是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三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缺少优惠政策、创新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支持。四是市场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中小企业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发动。

2.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中小企业内部,且具普遍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无个性,促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来自:一是20多年改革开放中由集体创建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通常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原中小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或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往往局限于经营管理的某个环节;三是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个体工商业者,经营管理者数量最多,也

是最缺乏系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群体;四是近几年一批有抱负、有志向,具有较强拼搏精神的青年,但其所占比例极低,创业时间极短,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尚需积累。因此,目前的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仍未从家庭经济中脱出来,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疏于确立本中小企业的个性、灵魂与理念。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早已深入人心。但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是很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科学技术进入经济、进入中小企业的途径和制度上存有严重缺失和不足。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立。

3.经济全球化及管理创新趋势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全球性经济疲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发生变化时,真正可以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短期内,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育和建设中小企业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适应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是中小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它的有效开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中小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上的独立。目前,国外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卖给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中国,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局势及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手,中国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合法拥有能力及管理能力。否则在对外合作中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和学费。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于自主品牌。品牌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存亡兴衰。“现在我们有些中小企业在品牌方面也有一些误区,认为经济全球化,品牌也是全球的。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一些人不主张讲品牌,说品牌不是知识产权,这是错误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广泛的市场被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外国中小企业所主导,丰厚的利润在诸多的环节流失,所以中国不能创建和打响自己的自主品牌,将逐渐失去国际和国内市场的财富优先分配权。

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时代呼唤管理创新。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者如何应对挑战?首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创造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决定竞争力强大与否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下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把创新渗透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

创新、市场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而实现组织价值和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传统的管理理念下组织内部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扼制了创新,带来的是组织的僵化、封闭和停滞,严重地制约了组织作为生命有机体功能的发挥。所以,中小企业管理组织必须创新。用现代的“扁平化”的“互动式知识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他控式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使命将是围绕着知识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和体制的安排,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舆论氛围,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把知识改变组织命运的理念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上“以知识开发知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要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具有其他各类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不同中小企业要按各自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定位,按照自身发展目标和技术研发实施计划,努力在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企业家精神使之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中小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中小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即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作为跨入新世纪的管理人员,必须懂得如何对更具创新性的项目团队运用各项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小企业家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创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源泉的中小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家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中小企业中无立身之处。中小企业成功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是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他们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灵魂。中小企业要是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生存发展,更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众多老牌中小企业和名牌商品,现在多数被淘汰,原因就是经营思想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例如尊奉权威,害怕出头,追求中庸,讲究平均等等。因此,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其中,尤其要突出“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无论国家还是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也必须依靠人才,多方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文化。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仍然缺乏良好的经营创新环境,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开办难,手续繁杂,开办成本太高;社会负担重。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中小企业文化。因此,中小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人才环境。“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高度概括了具有经济文化性质的中小企业文化的功能,中小企业实施科学的中小企业管理,需要中小企业文化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苗雨君李青山:企业经营创新探析.《发明与革新》(长沙)2001,(3):22~23

[2]姜宪利:论变革时代的管理创新.《经济论坛》(石家庄),2001.21.4~7,25

[3]苗雨君崔振洪:企业经营创新的设计与实践.《企业活力》2003(4):18~19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策略 篇3

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体制和创新政策存在缺陷

制度和政策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撑。但我国自主创新的制度和政策还存在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⑴全民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我国的全民创新机制建设还存在众多不足,包括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对创新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而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假冒产品生产行为却普遍存在宽容心态,这种情况必然会对创新行为形成巨大的负面压力。⑵创新激励不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不完善和不配套,是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调查表明,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国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力度较弱。

(二)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创新管理落后

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问题和自主创新问题是关系民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性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以及创新管理落后,是民营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题。主要表现在:⑴人才供给数量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高质量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⑵人才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偏低,缺乏明确的人事管理目标。调查表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状况不容乐观。例如,绝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知之甚少;⑶尚未普遍建立与创新需要相吻合的用人机制。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适应创新需要的用人机制。任人唯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现象比较普遍,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

(三)企业间创新协作与交流不足

对一个企业来说,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仅通过内部交流和生产协作等方式是无法满足企业创新与快速发展要求的。因此,企业还必须着力拓展与外部的交流、协作。目前,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仍面临许多困难,从而也严重影响着企业创新的展开。具体表现在:⑴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尚未建立起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以及民营企业与其他相关创新机构之间协作与交流的平台;⑵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协作交流手段与理念等的限制,民营企业还很难与外部创新关联方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协作关系和机制。

二、提升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从政府的视角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1.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发挥“两个导向”的作用

纵观工业化国家的企业自主创新,都与国家创新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结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践,建立健全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发挥“两个导向”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发挥“两个导向”的作用,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通过市场选择创新主体,借助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发展和完善符合市场内在要求的创新机制,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要改进和完善政府政策,更好地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创新收益。要重视民营企业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改革现行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2.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很不完善。很多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土地批租、进行行政垄断、实行地区保护,甚至干预司法,掌握了大量创新资源配置权,从根本上妨碍和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影响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因此,打破包括行政性垄断在内的各种垄断,营造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打破垄断,首先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消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切实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用地用电、银行信贷、外经外贸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国民待遇,在技术改造、科技进步、人才引进、新产品申报和试制、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资质评估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有效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3.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鼓励和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知识产权易受侵害,是目前我国创新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大难题。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既要从制度抓起,又要从体制入手,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保护与打击体系,同时要加大政府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及惩罚力度,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动上,不以所有制作为区分标准。不论是国有、集体、民营,还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只要是侵犯了知识产权,都要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和经济上的打击。除此以外,政府还要进一步指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本人知识产权的氛围和环境。

4.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自主创新战略

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自主创新战略,是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选择。首先要考虑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由于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起点较低,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起点。因此,在自主创新战略选择上应更侧重于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待积累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经验后,再进一步考虑选择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而对于已经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企业,由于已经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创新条件,企业的技术起点较高。因此,更多地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或委托研发、与国内外同行搞横向一体化合资合作研发,重点进行原始创新,就可能是一种更为经济和有效的选择。对于那些在国内已有品牌基础、市场基础、制造技术基础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则可以考虑到国际市场寻求开展经济技术合资合作与开发技术创新伙伴,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原始创新战略,以此来大幅度提升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从社会的视角支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

1.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努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产权服务体系;最后,要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创新风尚,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2.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社会整个创新链的整体突破。一方面应从社会科研资源的整合、科技成果的转让,交易市场、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市场等多方面,倡导社会资源进入自主创新的体系。另一方面应充分整合有利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各方面资源,搭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立面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诊断、咨询、培训、项目评估、科技人才、项目投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技术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技术创新服务。

(三)从企业的视角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为重点,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战略性职能,它不仅要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过程,还要通过制订和调整人力资源计划来帮助企业贯彻与执行战略。民营企业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当做一个核心的职能部门来看待,使人力资源管理在定位上确实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职能。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有利于员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

建立有利于员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员工能够心情愉快地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要积极推动知识共享,在企业中建立一种知识共享环境和机制,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可以消除企业内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习惯,可以推动企业员工的自主创新;建设鼓励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研究环境。专业和生产细化,常常使观点雷同的人聚集在同一企业或部门,不利于员工形成创新性思维方式,长此以往,整个企业就可能是一潭死水。在知识型企业或产业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应积极鼓励广泛的跨学科与跨部门的合作与信息沟通。

3.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一是确定人力资源的组成。民营企业要根据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按照不同专业的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来满足创新需求。第二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自觉地完成任务。第三是正确激励。创新性人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是一种自我激励性人才。应采取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方式。第四是加强人才培训。对各类人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是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随企业特点、原有水平、培训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4.充分利用国内外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推动民营企业加大同国内外优势科技人力资源合作创新的力度,增强企业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研发意识,调动企业合作研发的积极性。具体说就是,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建立密切的技术依托关系;以科技合作项目为龙头、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股份制技术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到发达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实现“借智”发展。其次,要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现与国内外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后,要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加快智力资源向民营企业流动。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4

小米科技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 是一家专注于i Phone、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与热点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的公司。米聊、MIUI、小米手机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1]。小米科技目前已推出小米手机的第二代产品 (小米2) 。

小米手机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 将全球最顶尖的移动终端技术与元器件运用到每款新品。由于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和用户的要求完美契合, 并且成功地运用一系列营销模式, 小米手机自上市以来备受热捧, 使以前只有在苹果手机首次发售时才会产生的哄抢局面首次在国产机上演, 并催生了像“果粉”一样狂热的手机发烧友——“米粉”, 小米科技也因这款产品一跃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翘楚。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小米手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差异化战略。通过对小米手机的差异化战略进行分析, 有助于揭示小米科技辉煌背后的秘诀。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科学地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管理, 是小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从小米科技的差异化战略和创新管理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 小米手机的差异化战略

所谓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 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2]。

小米手机的差异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品差异化战略

在产品质量方面, 小米手机质量好、性价比高, 定位于中档机市场, 价格向下看、配置向高端机上靠齐甚至领先。并且, 小米手机上搭载的基于Android系统深入优化开发的MIUI系统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2.2 营销差异化战略

在市场营销方面, 相对于一般手机厂家采用的诸如电视宣传、户外广告等常见营销方式, 小米手机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 综合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

(1) 口碑营销。小米手机以高配置、低价格, 留住了相当多的消费者, 并创造了良好的口碑, 吸引了众多“米粉”口口相传,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并为公司节省了大笔的广告费用。

(2) 事件营销。小米手机的宣传非常成功, 会在每次新品推向市场前召开发布会, 利用小米手机的高配低价吸引媒体关注。并且, 关于小米手机的信息一经发布, 就窜至各大网站手机版块的头条。

(3) 微博营销。由于小米团队是先做系统后做手机, 在做手机之前已经拥有百万客户, 这些客户是小米手机的潜在客户。小米科技通过微博、论坛等新型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宣传小米手机, 并让这些客户参与了小米手机的开发环节, 为小米手机的开发提出了大量中肯的意见。

(4) 饥饿营销。尽管董事长雷军否认小米采用类似于苹果的饥饿营销, 解释其定期开放购买的原因是产能不足。但实际上, 小米科技通过这种销售方式赢得了国内市场。

2.3 服务差异化战略

在客户服务上, 小米力争离客户近一点, 服务更细一点, 体现了其“为用户省一点心”的服务理念。小米现在采用的是互联网销售模式, 其绝大部分商品使用凡客诚品如风达的配送体系进行配送, 在如风达不能到达的偏远地区则通过顺丰或EMS, 让广大客户放心购买。并且, 各大论坛及微博为网友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客户可以及时反馈意见, 让小米的服务尽量做到完美。

2.4 人员差异化战略

人员差异化战略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小米科技是由微软、Google、摩托罗拉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优秀软件工程师组建的, 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 小米的员工中大多为具有十年经验的工程师, 同时也吸纳了少数刚毕业的研究生, 因此小米是一个既有经验又有活力的团队, 怀揣一颗创业的梦想是这个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特点。正式凭借这样一班人马, 小米科技在创业当初从软件优势切入, 打造了有口皆碑的MIUI系统;然后选择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欲完成从软件到硬件的华丽转身。

2.5 情感差异化策略

情感差异化策略是从不同的消费人群的不同情感出发提供产品的策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当一个人买一件产品时往往除了理性, 还有情感控制。很多时候个人的情绪会影响是否去购买产品。因此, 小米通过微博、论坛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了解消费者的不同情感, 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6 竞争者的差异化策略

竞争者的差异化策略是针对不同的竞争者采取的不同竞争策略。苹果手机更强调的是功能增加后带来的新体验, 诺基亚则强调精湛的工艺和优越的品质, 通过“米聊”和MIUI锁定顾客群则是小米的差异化竞争手段。小米通过统一“米聊”和MIUI的账户, 吸引原“米聊”和MIUI的使用者了解和购买小米手机。

并且, 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混合的模式也体现了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小米所有Android开发的竞争对手都不是其做手机的竞争对手, 所有做手机的竞争对手又都不是其做Android开发的竞争对手。而且就算是竞争对手模仿跟进, 将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相对于竞争对手, 小米的另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批关联公司 (金山、多玩、凡客、乐淘等) 。只要小米和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 就有了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成本低、效率高、整合速度快, 可以形成一个以小米手机为纽带的移动互联网帝国。

3 小米手机的创新管理策略

一个好的改进创意, 只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小米科技在成立之初, 注重以低价位、高配置打开市场, 我们可以理解小米的零专利现象。虽然目前小米科技没有卷入任何专利诉讼, 但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扩大, 难免会引来竞争对手的关注。苹果公司曾对国内手机商魅族因为发起知识产权诉讼, 魅族被迫甚至一度关闭M8生产线, 这是血的教训。小米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防御不够, 最终将很可能重蹈魅族的覆辙。

去年和今年, 小米科技逐渐重视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略。截至2012年年底, 小米科技累计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9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7项。小米科技成立以来每年各项专利的申请量如图1所示[4]。

“三流企业卖苦力, 二流企业卖产品, 一流企业卖技术, 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一项技术, 只有申请了专利, 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一项专利, 一旦上升成为标准, 将会为企业赢得巨大的竞争力。摩托拉罗公司正是因为掌握了无线通讯行业的大量专利, 当这些专利被写入标准后, 公司每年可以坐收其他手机生产厂家的专利使用费。但是, 小米拥有的专利技术并不多, 这就意味着小米每生产一部手机, 都得向专利技术的拥有者支付一定的报酬, 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小米的盈利空间。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 这是不少跨国巨头走向辉煌的终南捷径。要想成为一家优秀的互联网行业和通信设备行业巨头, 小米科技任重而道远。小米必须持续加强研发工作, 并积极申请专利, 使自己的每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 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小米也应该着手对其核心技术提出PCT申请, 使知识产权在海外受到保护。另外, 小米还应积极参与到本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中, 努力使自己的专利技术上升到标准的层面, 为公司赢得竞争力。

4 结语

小米手机是2011年小米科技重磅推出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手机。本文就小米手机的差异化战略及创新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小米手机成功的背后是全方位的差异化战略, 它提供了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目前, 小米科技正处在快速成长期, 发展势头良好;但从长远来看, 小米科技还应积极探索如何将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为专利和标准,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014476.htm.

[2]梁文光.现代市场营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丁利民, 孙丁力.浅析小米手机营销策略[J].河北企业, 2012, (8) .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5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河南省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方式自主创新的策略问题。首先,通过分类研究和归纳研究分析了河南省企业融资的现状;其次,重点分析了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成因;最后,结合河南省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宏观基本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河南省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方式自主创新的可靠途径和可行方式。研究发现,若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快小微银行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该研究对于加快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策略;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9-0113-03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大、融资门槛高已经成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体系及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案,对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为了找到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策略,先要理清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脉络及特点。

1.1 传统的融资渠道及特点

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类。

1.1.1 银行贷款

属于间接融资方式,该方式融资限制条件多,需要还本付息,融资时间短,且具有嫌贫爱富的特点。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融资实力强,中小型企业的的融资机会较少。

1.1.2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指融资主体通过私募或者公开市场出让企业所有权的方式募集资金。该方式具有无需还本付息的特点,但是需要与新股东共享企业的盈利与增长,即需要分散管理控制权。其中私募方式募集资金数额有限,而公开市场发售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数额大,但是限制条件多,筹资费率高。

1.1.3 债券融资

属于直接融资,是融资主体通过发行债券,直接在市场上募集所需资金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具有募集资金成本低、手续费率低、固定还款期、不分散管理控制权等优点,但是同时具有还款风险高,融资额度有限、融资限制条件多等特点。由于发行公司债券的门槛较高,融资限制条件较多,因此,中小型企业很容易被挡在债券融资的大门外。

1.1.4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企业已实现的内部留存收益转投资的一种融资方式。该方式融资成本最低,无需依附于外界条件,但是融资数额最为有限。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极为有限。

1.1.5 政策性融资

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申请政策性融资资金,政策性融资一般利率较低,或者无利率,但是一般要求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础条件。该融资方式的特点是融资成本低,融资风险小,但是适用范围小,操作程序复杂,限制条件较多。

1.2 河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河南省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对经济贡献和缓解社会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但是其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抵御外部经济危机的能力弱,外加中小企业经济灵活性的要求,其融资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多倾向于债权融资且对内源融资依赖性更强。而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又出现范围小、周期短的显著特征。同时,中小企业也依靠企业之间的诚信、租赁、抵押等方式来实现融资。相比之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较少、融资额度小及融资门槛高等特点。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与否,是决定河南省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现有的融资方式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那么我们必须要改进融资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甚至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自主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河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

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能够触及到的融资手段或融资模式,主要有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和贸易融资等。

1.3.1 债券融资

债权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民间借贷,信用担保。然而,银行贷款严重依赖信用级别,发行公司债的门槛较高,民间借贷成本较高,信用担保功能不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常见的债权融资模式又有点高不可攀。

1.3.2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模式主要有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产权交易,杠杆收购,风险投资,发行股票上市,借壳或买壳上市等。遗憾的是,中小企业股权转让流通难,产权少,而杠杆收购只适用于短期行为,风险投资数量往往又不足,上市门槛较高,买壳或借壳的成本大。

1.3.3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留存收益,票据贴现和资产典当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留存收益额度较小,票据贴现成本较高。资产典当对于中小企业资产较少的情况并不适用。

1.3.4 贸易融资

此外,通过贸易融资的难处在于商业信用不易评估。

由此可见,尽管河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看似很多,实际上,却由于种种限制,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窘境。关键是众多融资手段的门槛高,操作难度大,一旦落实到中小企业身上,就变得可行性差、适用场景少,成本高或者收效不大。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核心原因。

2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河南省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境分析

2.1.1 严重依赖外部市场

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河南省中小企业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出口率大幅降低,出口型中小企业也转向国内市场,形成了混战局面。由于大量的中小型商贸企业的销量受阻,进而导致上游生产商开工不足,产量降低,下游消费品市场萎缩。

另外,房地产价格泡沫诱发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了诸多房地产项目,而众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房地产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产业链条的断裂将意味中小企业市场的消失。

2.1.2 产品缺乏差异化

规模小、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只能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进入壁垒低导致恶性模仿、同质化严重,缺乏品质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利润率本来就很低,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中小企业又走上价格混战的道路,结果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生存危机,被市场淘汰。

2.1.3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中小企业的股东大多依靠商机淘到第一桶金,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大量中小企业仍处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中发展,管理不规范,公司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河南省中小企业的成长。

2.2 河南省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困境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和融资实践可知,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仍然这么困难,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2.1 银行贷款比重低

银行贷款的投资去向主要集中于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抵押房贷,对河南省中小企业的投资比重只占到20%左右。

2.2.2 资本市场门槛高

由于资本市场门槛高,河南省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小,河南省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总共只有30家上市公司。应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建更多的三板和柜台买卖平台,尤其是促进民间借贷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2.2.3 缺乏优质抵押物

商业贷款一般要求提供优质抵押物,例如房产、车辆、贵金属等,而中小企业恰恰缺乏这些优质的抵押物,因此融资贷款受限。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个复杂而艰巨额工作,既有经济环境的外因,也有其自身的内因,解决当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若要创新融资方式,更要中小企业苦练内功。

3 应对策略

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是有融资成本的,中小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练好内功,其次,再思考外源融资。有效的外源融资必须以资金需求量和资金结构的测算为前提,避免盲目融资,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3.1 开拓思路避开融资误区

河南省中小企业面对融资需求,往往容易陷入误区,认为融资就是向银行借款。

另外,存在喜好自食其力,忽略其他融资渠道,缺乏融资规划,不重视融资成本测算以及多头融资、盲目乐观等错误认识。基于此,为有效提高河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企业要提前做好规划,开拓融资思路,避开融资误区。

3.2 全面做好融资准备

3.2.1 融资谈判前期准备

做好融资谈判前期准备对于提高融资成功率很有帮助,如果有必要最好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融资前策划,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并可以通过虚拟问答场景的方式锻炼应答能力,以便给投资方或合作者留一个好印象。

3.2.2 融资谈判中期准备

融资谈判中期要随时准备好应对投资人的查验。例如,要为投资人提供一定的证据,以证实自己的业绩。证据包括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单据凭证、资质证书、重要科研成果、研发成果等。

3.2.3 融资谈判后期准备

融资谈判后期也要准备好妥协或者放弃,因为投资与融资就是做生意,并不是每一次谈判都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要接受谈判的结果,如果确实谈不拢要做好妥协或者放弃的准备。

3.3 搭建平台实现融资方式自主创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逐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自主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搭建融资平台实现融资方式的自主创新。

3.3.1 加快小微银行的快速发展

虽然融资渠道很多,但是中小企业获取的有效融资额中占比最大的仍然是银行贷款。所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源问题,聚焦在如何使银行向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研究银行的改造方向,若能大力发展小微银行,增加银行数量,将资本化整为零,充分利用银行间的竞争机制,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3.2 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市场中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门槛偏高,为了更好的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及金融调节作用,应该加强优化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充分发挥创业板和中小板证券市场的作用,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获取融资和发展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股市优化资本配置的功能。

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仅可以为证券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出路,进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自主创新才能正式拉开帷幕。

4 研究结论

河南省甚至全国的主流金融机构,主要是根据企业“已取得的成绩”判断是否应该贷款,而对企业“将要做的事情”缺乏预测分析,欠缺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竞争,长期垄断发展造成的弊端。这种缺乏竞争意识的发展思路只注重风险规避而缺乏业务创新,既关了别人发展道路的一扇门,也阻碍了自己的业务拓展。

因此,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小微银行的快速发展,并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是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质和量的大幅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Michalski G.Agency Costs in Small and Medium Wood Industry Enterprises with Full Operating Cycle and Cash Level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34).

[2] 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 经济学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12,(7).

[3] 陈曦,卞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中国物价,2016,(3).

[4] 石天唯,安亚人.美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J].税务与经 济,2016,(2).

刍议物理自主创新的教学策略 篇6

一、解放思想,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的思想才趋于开放, 师生交往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子才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学生自主探究的大门才能被启开, 创新潜能才得以开发。例如, 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 我先设计了一个“硬币跳高比赛”的活动。向学生说明活动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 待学生准备好后, 开始比赛活动。活动虽小虽短, 但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启开封闭学生自主学习的锁, 为学生进入自主探索铺路。在教学“物体质量的称量”、“测物质的密度”时, 我同样采用让学生称一称、量一量、议一议,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和谐气氛中, 通过自己的体验, 把抽象的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 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这些引人入胜的奇妙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 学生通过动手, 认知规律。例如, 在讲“惯性”时, 我给学生演示这样的实验, 在盛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个硬纸片, 把鸡蛋放在硬纸片上, 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 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 我让学生先做实验, 使学生观察到浮力大小的变化及排开水的多少,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设计出适合他们的问题情景,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三、创造条件, 大胆质疑

中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强,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结构的建立。而且, 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 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能拘泥于教条化的师生问答中, 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条件, 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 去研究问题, 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前, 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 口朝下倒过来, 小试管上升, 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都非常惊奇, 原以为会掉下来的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 到底是什么力使小试管上升呢?同学们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接着引导大家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 小试管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 而现在的小试管正在向上运动, 说明小试管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是谁施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同学们互相讨论, 我们没看见施力物体, 那么是不是我们看不见的空气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如果空气是施力物体, 那么它一定能给其它的物体也施加类似的力。按照以上的猜想, 学生根据老师的启发做了不少实验: (1) 用注射器吸水实验; (2) 吸管吸饮料实验; (3)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将两个带吸盘的挂衣钩对齐并用手捏紧各处, 然后两个同学拉挂钩; (4) 在杯中装满水, 盖上一个硬纸片, 把杯倒过来, 纸片不往下掉实验; (5) 瓶口吞蛋实验; (6) 拔火罐的实验等等。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和压力存在。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 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 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诱导发散, 拓宽思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将思维局限于模式化的框框中, 导致知识的负迁移或是形成思维惯性, 这会影响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 要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注意比较法的运用和变式问题训练, 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比较、多角度思考和广泛联系的思维习惯, 加深对问题本质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问多解的发散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灵活性。例如, 一个30欧的电阻和一个60欧的电阻串联在9伏的电路中, 求这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让学生结合欧姆定律解题, 也可以利用串联电阻具有分压的作用解题, 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多种解法。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 思路更加宽广, 自主创新的灵活性更强。

五、动手操作实践, 促进自主创新的发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下展开想象的翅膀, 不仅可以补充知识的不足, 而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功”这一章时, 学生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 谁的功率最大, 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三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 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 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教师在课堂自己演示, 枯燥讲解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 只有教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动手动脑, 也就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就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标新立异。总之,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自主参与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才能造就适合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创造条件,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 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探讨促进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策略 篇7

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设计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鼓励员工通过创新技术提升绩效。二是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随着员工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 精神激励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对部分管理技术人员来说, 职位、成就、荣誉等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激励的作用更大、更持久。三是确保激励的公平性, 任何不公平的激励都会影响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准确把握激励时机。激励在不同时间进行, 其作用与效果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 及时激励比延时激励效果好;不定期的正激励会给员工带来意外的惊喜;定期的负激励则能消除员工的侥幸心理。五是注意激励对象的差异性和变化性。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条件下的需求也会不同, 因此要增强激励方式方法的针对性。

建立沟通渠道

建立沟通渠道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 因为只有沟通才能增进企业全员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从而为创新营造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有要求对自己面对的情况更为了解的心理需要, 对于必要信息的充分了解可以增强其信心, 提升其努力程度。因此, 企业在实施开发或引进新技术计划时, 应该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渠道, 使员工了解实施这一计划的原因、期望收益以及对他们的影响, 进而发挥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改进管理方式

一是实施参与式管理。创新型员工一般都追求工作的自主性, 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 不习惯被指挥、被操纵、被控制。企业应针对这一特点, 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相关决策、管理和研讨活动,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被信任感。二是倡导员工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一种自律、自觉和自为的管理方式, 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 它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如果没有自主管理, 单靠外部监督, 就不可能有创新潜能的释放。因此, 企业应通过培训提升员工自主管理的能力, 并建立起扬善抑恶的机制, 形成员工自主管理的组织风气。另外, 还可对研发人员实施弹性工作制, 给他们支配时间的自主权, 这会大大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建立“伙伴关系”

所谓“伙伴关系”, 是指在共同目标驱动下建立起的平等合作的关系。如果企业能以“伙伴关系”的思路运作管理, 就可以跳出传统的单向控制型模式。在单向控制型管理中, 员工是被动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 企业中还往往潜伏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对立。在“伙伴关系”式的管理中,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处在沟通与共识、信任与承诺、合作与支援、授权与赋能的互动之中。在管理者的支持帮助下, 员工的业绩会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大步推进;在员工的支持帮助下, 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升。过去企业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时, 常采取“发现问题——予以处罚”的简单方式, 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但也极易导致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 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更糟。因此, 这种监管方式要尽量少用、慎用, 用时也要追求激发积极性的效果, 而不是为了“杀鸡给猴看”。管理者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现场指导服务上, 让员工感到管理者是来帮助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的, 是来帮助自己提高技能、改进工作、提高业绩的。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伙伴关系”的建立, 也容易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营造人文环境

当前, 企业员工队伍的构成日益多元化。这一方面丰富了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思想文化不和谐的可能。因此, 管理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是当今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 要鼓励相互包容、尊重个性, 鼓励相互信任、自主开展工作, 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合作, 大力倡导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 从事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报酬, 也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可以使员工得到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同事关系中, 上下级关系对员工的满意度有极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 员工对直接主管的期望是善解人意, 及时表扬突出的绩效, 并能宽容一时的失误或失败。尤其对创新失败的宽容, 这是对创新的一种正强化, 其作用并不亚于对成功的奖励。而求全责备则是一种负强化, 将增加员工心理负担, 以至抵制创新能力的发挥。另外, 还要努力创造一种文明舒适的工作环境。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显示, 工作环境与员工的工作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对工作环境进行一番整治美化, 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灵感。

构建学习型组织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8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障碍依然存在,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 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中小企业、国内大型企业, 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20多年, 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小企业的无个性, 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 产品重合度奇高, 造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中小企业, 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管理模式、管理历年、方式与方法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 消费需求不足, 导致竞争白热化, 制约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改革开放, 技术引进使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我国在关键技术上和自给率低, 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 0%以上;二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三是在专利技术方面与国际标准明显滞后。四是基础研究费用普遍不足。基础研究经费的长期不足, 导致自主创新缺少应有的后劲。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二是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三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缺少优惠政策、创新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支持。四是市场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目前, 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中小企业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负面作用越来越大, 同时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发动。

2. 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 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中小企业内部, 且具普遍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 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无个性, 促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来自:一是20多年改革开放中由集体创建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通常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原中小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或管理人员, 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往往局限于经营管理的某个环节;三是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个体工商业者, 经营管理者数量最多, 也是最缺乏系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群体;四是近几年一批有抱负、有志向, 具有较强拼搏精神的青年, 但其所占比例极低, 创业时间极短, 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尚需积累。因此, 目前的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仍未从家庭经济中脱出来, 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 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 疏于确立本中小企业的个性、灵魂与理念。在我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早已深入人心。但从总体上看, 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是很理想,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科学技术进入经济、进入中小企业的途径和制度上存有严重缺失和不足。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 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 要冒很大的风险, 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 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 热衷于搞政绩工程, 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 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 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 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立。

3. 经济全球化及管理创新趋势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 世界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 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 全球性经济疲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当市场发生变化时, 真正可以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 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短期内, 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随着中国加入W T O, 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培育和建设中小企业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适应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 是中小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 它的有效开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中小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 实现科技上的独立。目前, 国外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卖给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中国, 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局势及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手, 中国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合法拥有能力及管理能力。否则在对外合作中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和学费。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于自主品牌。品牌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存亡兴衰。“现在我们有些中小企业在品牌方面也有一些误区, 认为经济全球化, 品牌也是全球的。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一些人不主张讲品牌, 说品牌不是知识产权, 这是错误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 广泛的市场被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外国中小企业所主导, 丰厚的利润在诸多的环节流失, 所以中国不能创建和打响自己的自主品牌, 将逐渐失去国际和国内市场的财富优先分配权。

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时代呼唤管理创新。因此, 传统的管理理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者如何应对挑战?首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创造核心能力的基础, 是决定竞争力强大与否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下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把创新渗透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进而实现组织价值和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传统的管理理念下组织内部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扼制了创新, 带来的是组织的僵化、封闭和停滞, 严重地制约了组织作为生命有机体功能的发挥。所以, 中小企业管理组织必须创新。用现代的“扁平化”的“互动式知识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他控式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使命将是围绕着知识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和体制的安排, 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舆论氛围, 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共享, 把知识改变组织命运的理念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理念上“以知识开发知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要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 中小企业具有其他各类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不同中小企业要按各自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定位, 按照自身发展目标和技术研发实施计划, 努力在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企业家精神使之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中小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中小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 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 即运用集体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作为跨入新世纪的管理人员, 必须懂得如何对更具创新性的项目团队运用各项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小企业家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创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源泉的中小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家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 时时想创新, 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 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中小企业中无立身之处。中小企业成功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是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他们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

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灵魂。中小企业要是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观念, 就不可能生存发展, 更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众多老牌中小企业和名牌商品, 现在多数被淘汰, 原因就是经营思想因循守旧, 没有创新。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 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 例如尊奉权威, 害怕出头, 追求中庸, 讲究平均等等。因此, 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 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其中, 尤其要突出“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无论国家还是中小企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 也必须依靠人才, 多方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文化。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 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 没有环境, 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 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仍然缺乏良好的经营创新环境,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开办难, 手续繁杂, 开办成本太高;社会负担重。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 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困难;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 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 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 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中小企业文化。因此, 中小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就需要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人才环境。“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这句富有哲理的话, 高度概括了具有经济文化性质的中小企业文化的功能, 中小企业实施科学的中小企业管理, 需要中小企业文化的支撑。

摘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 制约了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及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对策以及如何设计与实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雨君李青山:企业经营创新探析.《发明与革新 (》长沙) 2001, (3) :22~23

[2]姜宪利:论变革时代的管理创新.《经济论坛》 (石家庄) , 2001.21.4~7, 25

[3]苗雨君崔振洪:企业经营创新的设计与实践.《企业活力》2003 (4) :18~19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9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必要性

(1) 自主学习的含义。有的认为,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教师,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果, 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国, 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 相关教育部门极为重视“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探讨的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定义为“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学习, 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并能够自主学习。

(2)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自制力, 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而将学习抛在脑后, 出现较多的逃课现象。即使有些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但没有主动进行再学习的意识, 更不会自己去扩大知识面。例如, 对政治和历史课程的学习, 一些学生只会阅读教材, 而不主动去阅读其他与课程有关的书籍和资料, 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走上了高速的信息化道路, 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必须具备应变各种信息的能力。而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则能够有效应对这些变化, 对学生一生都大有裨益。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1) 转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要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成为主导学习的力量。作为高中一线教学老师, 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在讲解一节新课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的讲解。这种先自主学习再讲课的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进行提问, 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当, 问题的类型应多样化, 在提出问题之后, 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寻找和发现答案, 这一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 要鼓励学生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 对于教师讲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2)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科知识难度有所加大, 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考验。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 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独自学习, 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沟通和交流, 不会的问题可以集体讨论, 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既可以解决疑难问题, 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极好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多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 能够使知识共享,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阻碍, 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3) 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教育市场大为开阔,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如多媒体设备、电脑操作室等。教学所使用的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 因此,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学习资源。例如, 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 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新的习题, 并进行练习。此外, 要鼓励学生多去校内的图书馆, 从那里查找学习的相关资料, 并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扩大自己的视野,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

(4) 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自我评价, 学生能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要鼓励学生多看到自己的优点, 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 提高对自己采用的学习策略的认识, 并思考将来做得更好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 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再畏惧,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既需要教师地位的转变, 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明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并学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总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持续不断努力。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策略,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然而, 目前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 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中生

参考文献

[1]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旭东, 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 .

差异化自主创新策略 篇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迈上全面全新的转型之路。从物本经济逐渐向人本经济转型,从引进吸收形态向复合创新形态转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面对全球竞争焦点转移,在强调国家创新能力的今天,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

中国经济曾经以市场换技术,但没能使我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出现了“引进——消化——落后——再引进”的怪圈[1]。自主创新的定义应当强调创新的持续性,强调创新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认为自主创新的定义应该如下:自主创新是企业为了掌握或形成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培育持续的创新能力,以自我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创新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持续的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对于社会的,即不断有小企业投入到风险创新活动中,进行各个领域、各个方向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保持社会的创新活力;对于正在进行或已经取得创新成果的中小企业,在已有基础上深化创新,不断巩固并强化优势,从而壮大发展自己。

2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技术创新领域近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总体说来,中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2.1 创新意识淡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产薄弱,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较差,因而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风险采取尽可能回避的态度,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投资风险创新的意愿和意识,因而,缺少基于新技术为目标而进入风险创新领域的小企业。

2.2 政府支持乏力

由于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补偿,在获得创新资源和能力方面又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但实施效果不理想:政策制定和实施成效不佳;政策功能的偏离和组织异化;政策或法规内容的泛化以及组织实施的行政化;政府行政推进体系尚未有效建立[2]。

2.3 缺乏健全的人才机制

中小企业往往对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中小企业员工频繁跳槽,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和技术秘密外泄;另外,当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新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即使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忠于雇主,也缺乏足够的创新条件和环境[3]。

2.4 融资渠道狭窄

有关研究表明,企业要生存下去,其R&D支出至少应占营业额的2%~4%。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活动,介中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获得方面与大企业比较有先天不足:银行信贷政策大都偏向大企业;对于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还贷能力风险较大;当前资本市场不利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进入;缺乏通畅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影响创投资金的投入;现有的中小企业板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3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3.1 增强自主创新动力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在揭示创新动力要素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和对策[4]。

3.1.1 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支持,通常有以下措施:(1)建立引导和保护机制,加大需求牵引力。创新风险攸关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较大量的创新投入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回报,很可能是企业惨淡的经营或倒闭。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创新产品的市场推介渠道,减少同行业优势企业(如跨国公司)对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打压和干扰,消除其“挤出”或“挤垮”效应,必要时可实行政府采购,使创新投入资金回笼,刺激并引导市场需求。(2)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从事前扶持为主转向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相结合。(3)制定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扶持政策。(4)政府应该构建风险创业投资的平台,以高风险但可能的高回报率聚集民间资本为这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新进入技术行业的小企业创新欲望、意识和风险都很高。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类企业的创新风险很高,却使社会付出的创新成本是最低。因为较高的淘汰率,可使真正有前景和价值的创新种子茁壮成长。

3.1.2 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必须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浸染,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学习与合作,培养竞合和创新意识,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把学习力作为创新文化的一种特质进行培育,个体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契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3.2 完善自主创新资源整合

完善自主创新资源整合,主要从自主创新和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两方面着手。(1)建设高效的自主创新平台。自主创新平台由顶层构建,基层实现,涉及中小企业的内部各方面,涉及规划决策、人才、组织激励机制、技术状态、研发目标、研发条件及流程、资金保障等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积聚和运行,通过统筹协调,建立以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为目的R&D制度。(2)构建风险创新投资和人才支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应建立牢固的资金支撑,也需要特定的专业人才。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既具有劣势,也具有优势。劣势是风险创新资金的获得较为困难,渠道不多,数额有限,企业本身对于特定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大,较难留住人。但这些劣势,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优势,因为其成长性无法预测,一旦成功回报率无比巨大,给风险投资者提供了足额的吸引力;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小企业,人才聚集往往不是高薪或优厚的工作条件,而是事业愿景的共同抱负和信念,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表现得往往比大型企业更为活跃和执着。

3.3 推进自主创新市场化

3.3.1 推进自主创新市场化的企业策略

实现市场化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唯有创新,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有使自主创新目标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成功实现创新成果市场化的迫切愿望。在我国,科技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拥有的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分别为52%、28%和15%,而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比例远高于我国,以日本为例,其研发人员的分布结构分别是5%、27%和65%。受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虽然创新资源丰富,但普遍重论文轻专利,重研发轻转化。根据国家科技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在授予企业、个人、高校等科研院所的专利数量中,授予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专利数量远低于前两者的数量,比例不足7%。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科技人员等核心创新资源与企业相分离的状况,大力充实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5]。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并购或行业联盟等形式组建大的企业集团,通过纵向一体化为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内部找到市场。国际上著名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都是实行纵向一体化,在企业集团内部创造市场的成功企业。埃克森石油公司在独立之初只拥有一些销售网络,基本没有上游业务,没有自己掌握的石油储量,之后通过兼并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石油资源,才得以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我国中石油也是实行纵向一体化在集团内部成功开拓市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日本、韩国大企业发展新技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6]。

3.3.2 推进自主创新市场化的政府策略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是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的,提供一个能够激励与扶持的市场环境是政府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完善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交流的市场交易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成果交易的系列制度,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列制度,降低创新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其次,培育有效激励自主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打破垄断,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技术竞争市场。通过市场体制建设,创造理想的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和竞争模式,以市场的外在力量来推动自主创新。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为本国企业创造市场,缓解技术商业化的“后来者劣势”问题,这一措施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是不会被高估的,Cusumano教授(1985)的论述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日本)政府官员对轿车工业的影响比对钢铁、造船和电子工业的影响要小,但是一项政策——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企业——就使得一项原本肯定会失败的事业变成了一项利润非常高的事业[7]。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显但非常关键的关系:虽然日本政府的政策没有直接增强日本轿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日本轿车工业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的保护。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引进外资、开放国内市场要适度,要以不损害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为前提;通过严格的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为企业创造市场。这一规定原则上可以延伸到用财政拨款购车的单位(如学校、研究所。当年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带头坐国产车,今天更应当这样做。领导人带头,群众才有积极性购买国产车[8]。

4 结论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变化,转型是变化的过程,创新是变化的动力。企业将在转型与创新中持续前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着中国企业整体的发展,关乎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实现不断发展,不断获得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也会最终带来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中国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嬗变”。

摘要:中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对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自主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市场化三个方面对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春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实现路径[J].消费导刊,2009,(11):82.

[2]李智彬,胡琳.提升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4-36.

[3]郭立田,和丽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战略提升[J].中国商贸.

[4]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43-44,46-47.

[5]吕政.怎样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J].决策管理,2004,(17):17-18.

[6]Dertouzos M.L.,R.K.Lester R.M.Solow and the MIT Commission onIndustrial Performance.Made in America:Regaining the Productive Edg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89.

[7]Cusumano M.A.The Japanese Automobile Industry:Technology andManagement at Nissan and Toyota[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85.

上一篇:高考优惠下一篇:纳米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