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2024-06-25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精选十篇)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篇1

2011年4月以来, 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人们惊讶于温州民间借贷规模之庞大, 牵扯范围之广的同时, 也引发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 外源融资比例较低。许伟、朱未萍 (2012) 通过对比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发现:中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占比达60%, 而美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30%左右, 显著低于中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 (2) 从外源融资结构中看,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 直接融资比例极低。许伟、朱未萍 (2012) 发现, 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 而美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达23%, 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二、中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 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2011年7月27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发布了《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 浙江小企业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 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为什么银行不愿意将贷款贷于中小企业?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 放贷风险高。

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 有其自身局限性。 (1) 中小企业一般资产规模较小,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运作不规范, 收益不稳定, 具有“高出生率, 低存活率, 低利润率”特点, 经营风险较大, 易受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因此银行不敢向它们放款。 (2)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息披露度低, 导致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对贷款缺乏信心。 (3) 中小企业规模小, 信用状况不佳, 很难找到贷款担保公司, 也缺乏能够被银行接受的抵押品和担保, 而没有可以抵押的不动产, 就难以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 (4) 从温州老板纷纷“跑路”的现象来看, 中小企业的信用文化缺失严重, 信用水平较低, 也加大了银行的放贷风险。

2. 放贷成本高, 效率低。

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Strahan和Weston (1996) 证实银行规模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有很强的负相关性。Peek和Rosengren (1996) 通过对银行合并的研究发现银行合并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减少。因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规模不同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规模小、频率高、时效性强, 而大型金融机构希望每一笔贷款都能达到一定规模, 因为当一笔贷款规模小时, 其分摊的固定成本就高, 银行从中获利就少, 但中小企业通常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而且从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 手续繁琐, 等贷款审批下来, 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资金使用期, 因此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

(二) 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1.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晚, 发展不完善, 所以国家对企业发行股票融资有着十分严格的上市条件, 尽管现在有了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中小板和创业板, 但严苛的条件还是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挡在股权融资的门外。

2.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还远不如股票市场, 尽管近几年, 国家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 但是债券发行门槛过高、品种单一、融资成本过高、监管混乱等问题使中小企业也很难从债券市场上得到融资支持。

(三) 缺乏其他有效融资渠道和政府支持

1. 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1)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一批中小金融机构, 但由于国家长期不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因此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监管机制。 (2) 贷款市场的高度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 (3) 各级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经营上的不恰当干预, 使得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经营混乱, 不能为中小企业很好地服务。 (4)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尚未健全, 担保机构普遍实力较弱,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2. 政府缺乏支持鼓励政策及法律支持。

政府对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政策, 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积极性。2004年8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八届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自此政府才开始通过颁布立法和相关政策措施, 将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问题提上日程 (蔡根女、鲁德银, 2005) 。但到目前为止, 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层级还很低, 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很难对中小企业做出法律保护和约束。此外执法环境不佳, 特别是企业和个人信息造假的低成本高收益使得造假问题严重, 造成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三、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对策研究

(一) 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减少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财政部于2011年10月下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供了依据。 (1) 中小企业应该在遵守准则的同时, 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和内部授信制度等信用管理制度, 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3) 中小企业还必须要加强诚信意识, 培养企业家的信用品质, 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这样能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加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 大力发展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时, 中小金融机构比大型金融机构更有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 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为地方性金融机构, 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 对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资信状况和企业家素质比较了解, 这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 中小金融机构只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专业化程度高, 管理层次少, 运营成本低, 效率比较高, 适合中小企业“规模小、频率高、时效性强”的融资特点。因此, 基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优势, 我国政府可以在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民间资本,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逐渐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中坚力量。

(三)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信用评价体系

1.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自2004年以来, 我国各地方政府已经有了不少新的探索成果。例如温州地区的“信用担保, 再担保”融资支持模式, 上海财政担保基金模式, 安徽分层次再担保模式等等。由于中国的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善, 担保机构普遍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差, 限制了其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因此政府在加强担保法律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的同时, 可以建立一家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 并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信贷担保机构, 共同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之间的信用合作, 合作组织之间的小企业会主动实施自我监督, 这种监督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

2. 以市级政府为主导, 建立完善的区域内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以市政府为主导, 将其范围内中小企业资信状况包括其纳税、贷款、工商年检等信息收录整理, 建立区域内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这些信息, 以供银行参考。对诚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 例如财政补贴、较低的贷款利率或是政府担保等。而对于信用低劣的企业建立“黑名单”, 限制这些企业取得政府的鼓励政策, 做到赏罚分明, 逐渐引导中小企业重视诚信, 以诚信为本。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能够督促企业重合同、守信用, 同时也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

(四)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鼓励其他非主流融资模式的应用

1. 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IBM、微软、雅虎等知名的跨国企业在设立初期都是风险投资的受益者。美国政府向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补助, 使得风险投资的融资成本低。完善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为风险投资资金的筹集、运作及顺利退出提供法律保障。在我国, 风险投资发展初期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 专门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服务。以后逐渐过渡到以企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制定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从业资格管理, 探索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退出机制, 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2. 鼓励融资租赁业务和典当融资业务的发展。

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长期资本筹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它适合资金规模小, 但单台设备价值高的中小企业, 具有融资成本低, 风险小, 方式灵活的特点, 可以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典当融资是企业获得短期资金支持的手段之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对于有季节性、应急性资金需求的企业, 典当融资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它具有融资手续简便快捷、融资条件限制少, 时效性强等特点, 很适合在较短的时间内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深入剖析, 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不敢也不愿意放款给中小企业。除了银行, 中小企业找不到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 因此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建设, 减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评价体系, 为中小金融机构敢于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障, 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为中小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政府还可以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业务和典当业务, 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J) .经济研究, 2001 (1) .

[2]杨宗昌, 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J) .会计研究, 2001 (1) .

[3]许伟, 朱未萍.中小企业融资与场外交易市场建设 (J) .财会月刊, 2012 (3) .

[4]罗敏, 章振东.常德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J) .财会研究, 2012 (5) .

[5]汤丽春.风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J) .投资论坛, 2007 (3) .

[6]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 (J) .经济研究, 2002 (9) .

民营企业融资瓶颈探析论文 篇2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新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还是政府官员都把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近年来,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出发,针对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安阳市经济发展中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民营经济产权分明、运营机制灵活等特点,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一支不小的民营经济队伍。全市生产总值1672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7.8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1682亿元,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4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128元和12382元,均增长8%[1]。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安阳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安阳市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民营经济底子薄,总量小,很难一下子发展壮大,再加上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烈冲击。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客观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规律,为政府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日益成为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1安阳市民营经济融资现状

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始终是阻碍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1.1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银行贷款是民营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从银行方面来说,由于银企对接差距大,社会经济信息不透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经营的真实性难以判断,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银行很难筛选出守信的企业,银行在短期内难以决策,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另一方面,银企沟通不畅,企业很难找到对应的银行,而银行放贷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便出现“招不进、放不出”的现象。其次,银行坏账呆账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银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2]。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有关调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近年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系统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于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证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99%都给了国有企业,当然这一数字有一定水分,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弱势地位却是普遍认可的。

1.2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渠道少,而且路途艰难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1.3非法集资等不正常融资加剧了民营企业经营的.风险

民营经济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创业者个人资金,或是由批发商和代理商帮助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是资金使用的成本偏高,风险较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吸纳个人资金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这种民间融资体现的是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容易引起民事纠纷[3]。

2解决民营经济融资瓶颈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有效地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康持续的发展。诸如,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着力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资金等“瓶颈”制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

2.1逐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融资难成为制约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要拓宽融资渠道,必须加强安阳市民营经济的资金使用能力,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实现民营经济的贷款能力与民营经济占安阳市GDP比重相匹配。

一是完善银行信贷政策,合理配置民营经济的信贷资源。国有商业银行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对市场前景好、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予以支持,在放贷规模、银行汇兑等方面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应该适当的简化贷款程序,减少相应的审批环节,既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又能建立相应的信贷激厉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

二是允许民营企业以房产、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作抵押取得贷款。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上市条件、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要按照统一标准核准各类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

三是尽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鉴于我市财力紧张的实际,通过财政、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本金注入,风险资金补偿、损失分担等项制度,鼓励民间投资、社会募集、会员风险保证金等多渠道来筹集资金,筹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资本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信用相互担保的机制。鼓励形成社会资金为主,政府引导相关资金为辅的民营经济融资机制。针对担保难问题,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促其提高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及专业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使得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能够准确客观的反映民营企业的信誉,也可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满足银行业机构和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信用信息需求[4]。例如企业可以从开业始终在同一家银行进行结算,以方便银行实时了解企业资金动向,以提高其信用等级,另也可制定实施民营企业信用奖罚制度,鼓励支持成立民间信用协会,引导、约束和激励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五是在市级商业银行和信用联社中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基金,放宽金融信贷政策,取消一些过高的融资门槛,畅通融资渠道。六是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制定奖励政策,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协助企业尽早上市。

2.2完善安阳市税收政策

应针对安阳市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法对民营企业征税,对一些发展情况较好的民营企业应采取保护性税收政策,切不可以用杀鸡取卵的方法和方式对民营企业进行以罚代税,使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后继乏力的地步;针对安阳市民营企业中发展情况不太好和刚刚起步的企业,要对企业进行税法宣传,争取这部分企业自觉地依法纳税或对刚起步的企业采取限期免缴或缓缴税的政策,给这些民营企业以一个喘气的机会,利于这部分企业今后的发展,保护安阳市未来的税收源头。

作者:郝俊华 单位:安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新伟.政府工zuo报告;2月17日在安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安阳日报,-02-23(1).

[2]刘淑珍.浅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与革新[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23-24.

[3]王赣华,李卫红.工商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37.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破解对策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对策

面对融资难问题,政府和银行虽然在政策和市场方面都分别做出努力和尝试,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原因而使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具有传统,目前虽然各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和得以实施,但融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瓶颈突出,首先是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制约,其次是因为自身缺陷所致,第三才是对融资的错误认识和非理性操作造成。通过对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状况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对融资难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企业要在竞争的日趋激烈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拓展服务渠道和空间,进行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这就必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国家虽然已制定资金调控的宏观政策,各大商业银行也已相继出台稳健的信贷措施,但对于企业而言融资仍然是棘手的难题。那么,中小企业的融资到底难在哪里,它的瓶颈又是什么呢,本文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1.政策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我国的中小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走出,目前虽然已处于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但计划体制痕迹还很明显,它与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矛盾甚至格格不入,这样就使得它们的融资认识和操作在老路上徘徊,这是融资形成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1)金融体制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我国的金融系统原来具有事业或行政性质,其主要功能是承担政府职责,其企业功能不但不能完全彰显反而被削弱或被剥夺,然而企业的融资认识仍然处于政府保护的基础上,由于认识偏向导致操作失误,融资的质量不高。

(2)企业体制存在计划经济痕迹。我国的企业形式和性质原来只有国营和集体两种,自20世纪70年代后民营经济开始出现。过去,国家一直将重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投入,因而银行的投资对象是国营和集体企业,当时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虽然开始出现和活跃,但国家却将它们排挤在金融支持、计划销售和原材料供应的政策扶持体系之外。中小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形式,虽然有地方政策的强力保护,但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后很难得到作为企业的银行支持,它们有些尽管发展态势良好但因缺乏自身的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而使得自身的发展后劲不足,这是银行支持乏力的主要原因,因此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受政策限制的程度较大,这也是他们难以融资的瓶颈所在。而乡镇等其它经济成分的企业,由于没有政策庇护而得不到银行支持,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最终也难逃体制束缚和资金短缺的厄运。

2.自身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还是自身因素所造成。面对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和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融资难受自身因素制约的主要方面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管理弊端。中小企业由于普遍内控制度不严,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且不对称,因而银行由于担心对其真实情况不了解而不轻易发放贷款,这是受自身影响而难以贷款的第一个主要原因。第二是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粗放、市场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和产品竞争力差,这些自身的弱点导致抵抗风险的能力削弱,甚至造成亏损而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作为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资金安全,就会担心贷款无法收回而对中小企业不敢轻易放贷。据调查,湖南衡阳市90%的工业企业申请破产,逃废和悬空债务形成不良贷款的企业占全市不良贷款总额的85%。

3.社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社会的诚信缺乏和信用环境污染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改制频繁,领导班子不稳定,“后任不认前任账”现象普遍存在,这是造成银行不敢对中小企业放款的一个社会因素。此外,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搞项目时拍脑壳,借贷款时拍胸脯,贷款后拍屁股”,由于它们偿还银行欠款的积极性不高,还款责任心不强,久而久之造成社会信用环境被污染,这也是导致贷款难的又一大社会因素。

4.市场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所謂市场就是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完全依靠自身实力走向市场,其主要特征是资金筹措和产品销售的市场化,就是围绕市场提供服务和生产产品。融资作为企业运行的关键环节,资本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企业要提供服务和生产产品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势强劲。尽管我国在构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上层建筑体系下中小企业体制虽然已有改变,但企业的体制距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国政府和银行无时无刻不在为企业提供宽松合理的贷款环境而努力,但由于受政策原因和银行目前业务开展范围所限制,导致企业的融资手段不得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对策

当前,融资难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要对症下药,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破解融资瓶颈。

1.明晰产权注重自身发展。中小企业要加快改组、改制步伐,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让政企分开,真正“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不做政府的“附属物”。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发展自身实力,壮大自身规模和增强自身活力。要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和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主动与大集团、大公司配套生产,争取政府的指导和协调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

2.讲究信用树立诚信形象。中小企业要真正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主动配合当地政府与银行、财政、税务、工商、司法等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争取银行的信任。要把自身的信用状况及时全程地向银行公布,争取银行的支持和投放资金。要采取针对措施主动与银行沟通积极偿还贷款,可充分利用金融优惠政策积极改制,减轻负担轻装上阵。

3.开拓市场争取信贷额度。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不断开拓市场加强营销力度。要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要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扩大服务范围,争取银行贷款投入额度。

4.提高运行质量强化融资。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提高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只有加强管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样就容易靠自身实力赢得银行支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每一次经营行为都应谨慎而行,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投放都应科学论证,对于每一笔资金都要严格管理。只有切实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才能规范融资行为和科学决策。

5.打造品牌规范资金管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而且自身必需建立取信于社会的对等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环境需要金融支持进行资金投放增量,因此依靠政策措施促进自身信用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信用的建立来自于资金的规范管理,因为严格科学的资金管理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十分必要。

6.搞好市场定位发展银企关系。产品是企业博击市场的利器,因此搞好产品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融资不无裨益。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而企业要拓展市场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这样融资就成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政策只鼓励金融业向大型的垄断性产业倾斜,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工艺条件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企业就必须做市场的强者,只有把服务项目和生产的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才有充分的发展后劲,也容易获得银行的眷顾。

三、结论

当然,企业的融资方法很多,主要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和性质采取措施。在融资实践中,首先要搞好产品定位。一是要充分对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要对所开发产品进行包装定位;三是要加强营销力量发展营销网络,四是要搞好售后服务,五要加强产品更新换代。搞好产品定位是企业是提高自身信用度进而发展良好银企关系的重要内容。

国家虽然已制定政策支持并号召银行支持中小型企业,但仅限于流通资金短缺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应紧跟政策调整方案和采取对策。随着担保融资形式的出现,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只有从自身意识上摒除融资的错误认识,才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融资运作对策。

参考文献:

[1]谭凤山:《资源价格制约内地中小企业发展》.《东莞经济》,2006年,(3)

[2]谭明首先茂:《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方略初探》.《经贸时代》,2002年,(4)

[3]李艳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国经济参考》,2004年,(10)

小企业融资瓶颈突破分析 篇4

实践证明,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主观认识风险高、综合收益水平低, 而又缺乏有利的融资政策保证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 特别是商业银行, 都存在对小企业惜贷现象。例如, 在2009年上半年的7.37万亿新增贷款中, 大型企业得到了其中的47%, 中型企业得到了44%, 而小企业才得了8.5%。在2009年12月上旬召开的政治局分析研究明年经济的工作会议上, 积极支持小企业发展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小企业发展对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格外重要, 而帮助它们缓解融资难就成了当务之急。

1 影响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1 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影响

(1) 政策支持不到位。近几年, 针对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 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 致使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和影响。加之国家宏观政策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多次实施优惠政策, 外资实行减免税收、设立保税区等“超国民待遇”, 国企实施的与中小企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不同的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银行贷款融资条件等“国民待遇”, 使得以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只能享受“亚国民待遇”, 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不利地位, 严重挤压了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 但这些政策偏重于指导, 可操作性不强, 亟待呼吁出台一些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可行的措施, 从根本上赋予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

(2) 金融结构缺位。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 缺乏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 因此迫切需要与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小企业金融机构。曹成喜 (2004) 认为, 我国的委托投资制度不完善, 缺乏一种好的投资机制, 使得巨额的社会资金只能留在银行和个人手中, 形成了奇特的项目与资金长期对峙而不得转化的怪现象。一方面, 商业银行片面求大、求强, 所谓“嫌贫爱富”居多, 锦上添花地支持大型实力强的企业, 而对本该是雪中送炭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置之不理;另一方面, 我国还没有成立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性银行和各类基金组织, 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在金融市场上出现缺失。

1.2 小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1) 小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缺失, 系统性风险较大。据调查, 多数小企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股东人数为2人或3~5人的居多, 股东之间的关系多为家庭血缘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股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管理者, 形成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监督自己和自己激励自己的局面, 则谁来制约小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因此, 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小企业的高级管理者 (股东) 受到的直接激励和约束来自于其对小企业的投资即股权, 公司制度的执行全靠自己的自觉。此种治理结构, 使得管理者 (股东) 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的同时, 可能损害债权人、职工、政府的利益和逃避社会责任, 治理结构的缺陷加大了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2) 小企业管理者文化素质大多较低, 经验管理占主流, 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 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小企业不多。小企业管理者对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发展政策的理解不透, 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长、短期发展规划, 凭“拍脑袋”决策来管理企业, 使得企业的运营一波三折, 一旦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大的变化, 小企业来不及应变即告夭折。比如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 导致大量中国小企业的破产就是明证。因此, 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使得小企业中、长期融资困难或者融资成本高。

(3) 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 基础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由于小企业的管理表现出“重人情, 轻制度”的特点, 任人唯亲现象较普遍, 非亲非故的优秀人才难以留任, 人才稀缺。管理的“人情化”, 使得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欠科学合理, 关键内部控制点缺失或者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小企业在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呈现管理随意化特征, 执行力大打折扣, 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难以赢得资源供给者的信任, 致使小企业融资较难。

2 突破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思路

造成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融资的有利条件, 克服不利条件, 在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 以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局面。

2.1 政府积极推动, 形成良好的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

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的精神, 完善小企业融资政策, 形成支撑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体系。 (1) 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性激励, 引导现有国有大、中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地方便小企业融资。 (2) 完善、优化金融机构的构成, 形成各种风险偏好下的资金提供方。为此大力发展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小型金融机构, 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 为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贷款服务。形

摘要:目前, 学界很少有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在我国小企业适度发展与融资难的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外因复杂,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小企业融资的种种因素, 试图为突破小企业融资瓶颈提供政策性建议,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 2002, (40) :28~30.

[2]曹成喜.中小企业融资窘境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5) :77~78.

[3]马尔霍特拉.扩展融资渠道——适合微型及中小型企业范例及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篇5

给“干饭”

更要给救命的“稀饭”

“动辄百亿千亿的授信额度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是企业目前更需要实实在在到手的贷款,尽管数量少些,但那是可以救命的稀饭。”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杨南昌,谈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有感触。2008年,该行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385亿元,有效缓解近四千家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

金融危机的扩散,已对部分企业的生存造成严峻考验。佛山市一家粘胶制品企业负责人朱先生说,2008年10月是经营上的拐点,近期1/3产能已经停工。意外的是,金融危机后美国吃方便面的人多了,急需配套的塑料制品。企业及时拿到工行的贷款,新设了一条方便面配套塑料制品的生产线,如今成为企业的主要支撑点。

一些企业在危机中寻觅机遇,也需要资金支持。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亮说,勤上光电从2004年开始从传统照明向半导体照明升级,目前成为半导体照明国家标准制订承担单位,企业逆市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底接到3亿多元的订单,得到了中外不少风险投资机构和银行资金的青睐。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广东金融机构通过倾斜资源、创新产品等方式,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记者从广东银监局了解到,2008年前三季度,广东超过16万户的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其中广东工行第三季度对中小企业投放贷款近百亿元,比二季度增长52%.

老说银行“惜贷”

业内人士“有话说”

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所有的贷款需求。面对一些银行“惜贷”的社会舆论,不少业内人士“叫冤”。

广东银监局有关人士表示,2008年以来其辖内银行机构并不存在惜贷问题,相反不少商业银行反映,银行的经营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只要符合银行贷款标准、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贷款,银行都会尽力给予支持。

以市场份额最大的广东工行为例,该行专门成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二部。该部副总经理夏国杰,从2008年10月开始就基本不在广州总部办公,他长期驻点在中山市帮助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在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东莞市,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副行长陈景新说,“无小不稳、无大不强”,中小企业是银行业务的血肉。截至2008年11月末,该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14亿元,是当地金融机构中支持力度最大的。

曾在佛山工作多年的杜东龙,每天都在关注中小企业贷款的进展情况。杜东龙说,从市场经营来说,中小企业就应是银行发展的主要客户。佛山市约有29万家企业,98%都是中小企业,不做中小企业业务做什么呢?

“加减乘除”

探索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巨大的社会压力,也是发展动力。2009年,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需注意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风险。

杨南昌说,该行将运用“加减乘除”法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法”是指加大力度对基本面好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专项保证。“减法”是指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减少贷款审批流程,进一步将信贷审批权下放到信用环境好的县级支行。“乘法”是指发挥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的乘数效应。“除法”是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从信贷候选名单上剔除掉。

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同时,银行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的需求极为迫切。广东银监局局长彭志坚说,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坚持有保有压、结构调整,坚持风险可控、发展持续;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确保中小企业贷款户数和贷款额有较多增加。杨南昌建议,彻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打击各种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各级政府应继续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些企业提出,银行应主动满足企业需求,开发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李旭亮认为,以勤上光电的大功率LED(半导体照明)路灯替代原来的高压钠灯,可以节能60%以上。但节能灯价格较高,路灯项目投资大,建议银行与政府、企业携手,开发出可以实现“分期付款”的金融解决方案,推动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篇6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 学者李扬、王松奇等 (2008) 认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载体, 风险资本能够为该类企业的发展提供股权融资渠道, 同时并与之形成较高匹配度[3]。赵昌文 (2003) 通过构建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及价值的评价方法, 对企业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投资主体准确判定未来投资价值提供主要依据, 同时指出风险投资是该类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和有效路径[4]。钟家坤、钱艳英 (2001) 认为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资金短缺, 解决融资障碍是关键。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股权融资的效率要高于债务融资[5]。学者王竞天等 (2001) 则认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融资制度低效, 深层次原因表现为融资体系不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投入, 高风险, 高成长。其融资具有资金需求的持续性较强, 融资频率相对较高, 融资需求的时效性较强等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在逐渐改善, 融资渠道不断扩宽, 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阶段, 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加速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是我国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也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式之一, 是激发城市与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天津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天津市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企业数量和质量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 天津市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 当年共认定该类企业12466家;到2011年末, 累计认定21305家, 较上年增长71%;2012年末, 累计认定33614家, 较上年年末增长了58%[6]。

1.2发展环境良好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条例和法规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发展空间。2012年为了更好的出尽中小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 (行动) 计划 (2013-2015) 》 (津政发〔2012〕21号) (简称《行动计划》) 和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津政发 〔2012〕22号) , 2014年政府颁布实施了《天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1.3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

从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来看,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小巨人”企业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全市保增长、促转型的主力军。仅2014年一年, 天津市工业“小巨人”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4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3.9%;实现利润总额904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3%[7]。

1.4 “小巨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2015年天津市科技工作会议有关数据显示, 自2010年实施科技 “小巨人”成长计划以来,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 企业总数已经达到6.8万家, 其中, 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3300家[8]。

1.5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和结构不断优化转型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9月底, 共有30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突破”, 成功转型为科技型企业, 截至2013年9月底, 天津市企业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总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65%和70%。 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于八大优势产业, 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内, 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了总量的47.2%。

2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制约因素

当前, 国内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000万家, 占企业总数的99. 8%, 对GDP的贡献超60%, 税收超过50%, 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 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以及66%的发明专利, 82%的新产品开发[9]。 但是, 中小企业的融资却普遍出现融资困难。 国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来进行发展和扩张, 只有相对很少的一部分在发展的前几年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这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上和它们在金融体系中的融资情况很不匹配。

当前,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本身自筹资金, 外部融资则是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首先, 自筹资金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融资渠道,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该融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大规模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 必须拓宽、寻找其它融资渠道。其次, 目前阶段,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如2010年, 天津市政府在政策、财政两个方面均对科技 “小巨人”成长计划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1年天津市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投入约45亿元, 投入量全国排名第11位。

当前阶段, 尽管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若获得进一步提速发展, 克服主要因素阻碍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融资困难依然突出

融资困难突出表现在企业获得贷款方面。 2011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户数共计1581户, 获得贷款的企业数量仅占该类企业总数的7.26%;贷款余额共计369亿元, 仅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3%。

2.2法律条文不完善

虽然现在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条例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是很多的法律条文却是, 体系不完善, 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强大的法律基础。

2.3贷款渠道狭窄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大都是自筹资金, 虽然政府要求银行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放贷, 但从最终获得贷款的总量来看仍然很少,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提速发展。

2.4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规范, 但是根本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还不够, 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3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与国内相比, 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自然宽松的创业环境, 经营自主性强, 较为稳健, 创新能力强, 可以与大企业形成一种分工协调的关系。 其融资特点是虽然成本较高, 但风险较小[10]。

通过分析中外合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在发展过程的问题, 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并结合现实中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重视企业的科研能力

任何企业的发展并不能只依靠物质输出, 重要的还要增强自身的科技能力。 企业的科研能力是企业能够走得更远, 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注重企业的科研咨询服务方面, 并聘请有名的教授和讲师担任企业的科研顾问以推动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 把科研机构、人才和技术相结合, 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11]。

3.2结构逐渐转型和鼓励、支持技术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企业不能只依靠劳动型的企业结构发展, 要想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转型依赖技术创新和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使企业在日益地竞争中存活、发展、壮大。

3.3完善政府的职能,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推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吸引投资者, 引导社会透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落实政府出台的政策, 建立信用保障体制,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交易市场, 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规范、协调市场机制,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要加强金融体系的创新, 把优秀的企业和项目积极推荐给相关的组织和基金会。政府设立相关的监督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先进经验, 针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瓶颈, 可通过考虑以下对策予以解决。

4.1完善相关法律条文, 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严格落实,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坚实的法律基础,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4.2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 完善企业的融资体系

为了很好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发展前景差等问题, 政府可以建立以政府或国有企业为基础的担保体系, 完善政府的职能和服务平台, 完善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体系, 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风险应对政策, 吸引投资者, 从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12]。

4.3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融资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首先树立自我融资的观念, 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 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 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长远的融资渠道、方式, 以确保实现企业长期待发展战略和融资策略。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 要充分发挥自我融资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从而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3]。

4.4推进产学研结合, 提高科研能力

坚持技术创新人才“外引内培”, 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力支撑。 企业应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 持续提高科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平台,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14]。

4.5加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有关政策的引导作用,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资金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 致力于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为融资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 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优势、聚集优势, 健全服务体系, 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变成实际行动。

4.6健全企业融资服务体制

健全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管理机制和银行贷款及各项配套制度。 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等内在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扩大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的深度、范围,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对于加速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融资现状和制约因素, 总结了国外先进中小企业成功的经验, 提出了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相应对策。

刍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篇7

1、筹资管理效率低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 经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他们没有掌握系统的预测方法, 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做出合理的预测。对于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最佳时机, 也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 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到足够的资金, 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投资收益较低

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投资了不少新项目, 但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 凭经验办事, 投资决策草率。由于对新项目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 对其可行性研究不充分, 加之自身技术不到位, 债务负担过重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 最终导致了投资失败。

3、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 资信水平低, 难以满足企业发展

首先是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 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其次是在中小企业获得担保难, 抵押难。多数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 而向机构借款也相当困难, 一般银行对大中型企业争相放贷, 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 主要因为中小企业效益低、风险高、企业诚信度低, 致使很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4、营运资金运转不畅

(1) 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 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充足的资金, 都希望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 这是非常困难的。企业一定时期没有利润也许能够勉强维持正常运转, 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若没有货币资金则不能正常运转。一方面, 企业的项目占用了太多的资金, 应收的资金又无法收回;另一方面, 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入不敷出, 特别是对于一些必须立即支付的款项难以支付, 对随手可得的商机也因缺钱而白白流失。于是资金短缺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 最后导致企业走向死亡。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货币资金越多越好, 不愿意进行投资, 保留大量的库存现金, 造成了大量的闲置资金, 大大地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2) 应收账款回收困难, 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赊销无疑成为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手段, 但是若一味的强调损益表上的收入和利润, 就可能使企业不得不动用有限的资金垫付由赊销造成的各种税款和费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太小, 没有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 很难建立一套科学的赊销政策, 而在没有科学的赊销政策的情况下, 要么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 要么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不能兑现, 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账、坏账, 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

(3) 存货控制薄弱, 造成资金呆滞。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采购、保管、领发等环节经常缺乏必要的预测和控制。导致存货采购、生产、储存的品种、数量不一定能符合销售的需要, 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调转。部分中小企业在投产前, 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 只是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的目前销售比较旺, 就认为这种产品一定可以赚钱。实际上, 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可能已进入成熟期, 但企业经过一番准备, 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时, 该种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 造成了大量的存货积压。还有些企业生产规模小, 担心接到订单后来不及生产, 事先进行投产, 其结果是在订单落空后, 存货大量积压, 从而影响资金的运营能力, 更有甚者可能造成资金链中断, 造成企业停产、破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 信息观念淡漠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 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 抵御风险能力差, 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 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 信用观念淡漠, 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 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信息缺乏客观性和透明性。此外, 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 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 造成信贷资金流失, 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它与资金的使用者 (中小企业)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 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 因此, 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 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 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 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我国《公司法》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 上市公司股东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 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等, 这些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 并且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担保, 不允许企业私募发行, 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4、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 长期以来, 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 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 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 而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

1、深化中小企业改革,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是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深化体制改革, 提高经营者素质及管理者水平是融资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 应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产权结构,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应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制度特征, 采取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形式, 促进中小企业的优化组织, 对于部分效益较差, 没有市场的企业加速淘汰, 对于有前途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 加快中小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 调整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 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要创立自己的品牌, 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力, 在产品的服务上要尽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以便自己在发展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再次, 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知识水平,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小企业用工及分配制度等, 积极吸收专业的管理人才, 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 中小企业应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财务制度, 提高信用水平。建立内部信用管理部门, 对档案、授信决策、应收账款等进行管理, 从而有效的解决信用问题, 只有这样融资难等问题才有望彻底解决。

2、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

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要想顺利发展, 并且顺利取得资金的融通, 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 因而应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首先, 应规范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 将其成为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法律力度的基础。其次, 国家要出台有关法律法规, 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但规模还不大, 功能还不完善, 限制也比较多。因此, 应当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创造条件开设二级市场, 组建风险投资基金, 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的融资环境。

3、完善金融体制, 加快金融机构的创新

(1) 激励中小商业银行向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加快金融创新。一是商业银行要真正转变思路, 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作为贷款标准的认识误区, 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 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二是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三是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可在信贷政策上做一些调整, 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利率浮动区间, 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 可考虑实行诸如冲销坏账或补贴资本金等措施, 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 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如将收益融资的一部分转化为权益融资, 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带来的利益, 也可降低信贷融资的整体风险。

(2) 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权限, 风险较大的可以适当向上级集中, 而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 权限应适当下调。

(3) 改善和健全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 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要克服国有独资银行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病。国有独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符合国有独资银行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 重视市、县支行机构。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存款总量很大的市、县, 其市、县支行可以改组为各国有银行共同持股、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在大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城市保留国有银行分支机构, 形成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一批新的商业银行, 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5) 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 降低贷款风险是许多国家和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应借签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由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多方出资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执行管理, 具体运作, 由政府管理部门加以监控。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次的由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地方政府为主, 中央政府实行统一标准和办法, 统筹安排、扶持重点, 并负责对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本地特点, 确定地区扶持重点, 共同引导、调动民间机构, 充分发挥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 扩大担保面, 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鼓励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 担保基金按商业化运作, 操作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 并用科学指标评价企业, 注重未来价值和现金流量, 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做了详尽的剖析。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篇8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 缺乏股权融资渠道

目前, 国内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进行股权融资的渠道, 二板市场尚在拟议之中, 沪深股市的门槛又设的很高, 基本以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为主。

2. 债务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实现投资增长, 然而作为商业银行其必须要考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 而当银行在经济增长乏力时, 必将缩减信贷规模来规避金融风险, 从而影响到对企业的信贷投资, 这也势必影响到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放。再有, 目前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不足, 而国有商业银行把大量信贷资源投入到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 减少了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最后,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还存在缺陷, 发育程度不高, 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很早, 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 甚至在1 9 8 8年~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基本停止。加上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程度不高, 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货币工具进行短期融资在目前情况下也具有难度。

3. 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缺失

由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问题, 导致中国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私人产权缺乏保护, 大量资源通过政府控制和分配, 自然难以确保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信用普遍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股本投资不足, 信用担保机制又严重缺乏, 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抵押、担保又要求严格, 因此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债务融资信用不足的问题。目前, 各级政府财政资金都不充裕, 能够拿出用做设立担保基金的资金非常有限, 同时政府主办的担保基金是一种政策性机构, 收益性和营利性并非其首要目标, 这一限制使得企业或投资商不愿意拿出资金参与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是担保基金规模扩大的一个重大约束, 而规模太小的担保基金又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纯粹的商业性或民间担保机构由于其对资金的安全性和营利性的考虑, 关注的对象不会是普通的中小企业。而且目前的担保体系无法覆盖县及县以下的9 0%以上的中小企业, 而中小金融机构缺乏, 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控制方式和手段的约束及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高成本, 即使信用担保问题得到解决, 他们也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顾及。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1. 逐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现有信用担保体系覆盖范围太小。从世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践看, 通过信用担保解决的银行贷款一般都不超过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1 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最成功的日本也仅为8%。而四大商业行, 他们在考虑其经营成本的同时不会更多地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贷款。而担保基金放大的倍数又会给银行带来信贷风险, 可能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出现风险必然要发生代偿, 如何有效控制担保风险、如何建立再担保体系及信用担保的补偿机制都是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2. 发展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还应考虑发展能够适应中小企业成长特性、融资特性的灵活的中小型非国有金融机构。我国有1 0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县及县以下地区, 有200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在这一地域从事经营活动。然而, 县域内的金融体系却在总体上呈现收缩的态势。四大商业银行的逐步撤离、分支机构的减少, 贷款额度的下降, 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 农村信用社又无法真正担当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发展中小型、地方性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3. 发展分级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两个过度, 一是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二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这两点决定了未来中小企业不可能再将银行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因而, 在中国发展分级资本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之一。中国曾出现过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 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设立, 是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它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开辟了直接股权融资的渠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过去的经验表明, 发展分级资本市场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我国曾经出现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 几乎都是中小企业的股票, 即使在沪深市场急速扩张之后, 仍然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这表明, 不同“级别”的场内交易, 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服务功能, 难以互相替代, 却可以互相补充。因此, 发展分级资本市场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 加快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N A S D A Q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 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 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 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 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N A S D A Q巨大的示范作用下, 世界各大资本市场也开始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市场。1995年6月, 伦敦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Aim;1996年2月14日, 法国设立了新市场Le Nouveau March;1999年11月, 香港创业板正式成立。从国外的情况看, 创业板市场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 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 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等等, 这些规定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创新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撑;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有价值、高成长性的企业;在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里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 推出创业板市场, 增加供应能够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因此, 应加快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5. 寻求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有很多选择, 如纳斯达克、纽约、新加坡、香港等等, 选择上市地点要看你所要上市的市场的盘子总共有多大, 还有就是基金的关注度——是不是有国际的基金关注这个市场, 是不是有很多跟企业有关的基金在里面。不同的层次和规模适合不同的企业, 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求来决定。现在的融资环境对中国企业到海外资本融资很有利。虽然纳斯达克市场中有5 0%的上市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 但仍有另一半是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国的传统企业同样也受到纳斯达克的欢迎。从全球范围来说, 纳斯达克市场是筹资成本最低的, 筹资量是最大的。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 纳斯达克在美国以及全球经济中, 尤其是在新经济领域举足轻重。企业选择上市地点, 涉及上市公司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定位, 应当是在综合考虑上市所可能获得的筹集资本、市场声誉等方面的收益、和需要支付的上市费用、维持挂牌所需要付出的资源等之间进行理性权衡的结果。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 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对不同的交易所的比较优势进行评估。对于当前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 香港、纽约、伦敦和法兰克福都是值得重点考虑的主要的海外市场。

三、海外上市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途径

1. 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动因分析

选择象美国资本市场那样成熟、开放、自由且能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不同层次需要的海外市场上市, 是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出于市场战略、财务战略方面的考虑, 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最佳选择。以美国为例, 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国家级”上市企业的证券。其中, 美国证券交易所通常是纽约交易所的预备阶梯, 即那些没有条件一下子到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可以先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试试身手。在全国性交易所之下, 是区域性证券交易所, 主要交易区域范围内企业的证券, 同时也交易在全国性资本市场上市的本地企业的证券。再下面一层, 是所谓“未经注册的交易所”, 即由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依法豁免办理注册的小型的地方证券交易所。此外, 与交易所集中交易并列的, 有各种“场外交易”, 包括柜台交易、第三方市场、第四方市场和N A S D A Q。这表明, 美国分层资本市场结构适应于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 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集。

2. 赴美国上市是我国中小企业理想的战略选择

首先, 中小企业赴美国上市融资效益高。上市地点能够增加企业在该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并有利于市场推广, 在美国上市可以增加全球品牌知名度, 有利于企业的永续发展。中小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所筹集到的资金, 没有偿还时限的压力, 可以让企业无忧无虑地扩展业务, 还替企业带来人才与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公司的人事制度、会计制度甚至进销存货系统, 都可以获得改善, 让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和透明度的评级都得到相对提升。其次, 可以给中小企业后续融资带来诸多便利。海外上市让中小企业适时得到资金, 有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机会, 尤其是科技产业, 由于产品市场的淘汰周期短, 新产品抢占市场与新产品的积极研发, 都需要适时的资金投入, 如果速度不够快, 可能就遭到淘汰。海外上市可以为中小企业筹集到便宜的资金, 不用付利息, 也没有偿还时限的压力。海外上市的出发点是融资, 融资的难易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 愈大规模的企业, 融资能力通常愈强, 因此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应不断把企业做大, 让公司的影响力变大, 以期获得更多的融资。

四、我国中小企业可选择在美国上市的资本市场

在美国, 同时存在有全国交易所市场、地区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其中场外交易市场又包括三个市场:纳斯达克、OTCBB和粉红单市场。纳斯达克又分为NASDAQ全国市场、NASDAQ小型资本市场。不同市场的挂牌上市标准不同,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交易市场进行股票发行、挂牌交易。

1. NASDAQ全国市场

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对于无论是赢利的公司还是尚未获利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均采取开放的政策。它对上市公司挂牌的财务标准要求如表:

2. NASDAQ小型资本市场

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 除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外, 其余的公司组成了纳斯达克的小型资本市场。它对上市企业的财务要求如表:

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开放、自由, 且能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出于市场战略、财务战略方面的考虑, 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已经通过反向收购成功取得了美国上市公司的资格, 并在美国资本市场大展财技。

3. OTCBB市场

OTCBB市场是证券市场较为原始、较松散的证券交易市场, 它主要面向证券发行数量相对较少、价格相对较低、流通性较差、风险较大的小型企业。与主板市场相比, O T C B B板块零散、规模小、上市程序简单、操作费用较低、风险较高。对于证券发行企业, OTCBB的管理并不严格, 这对中小企业无疑是件好事。OTCBB对于上市公司没有资格限制, 手续简便;公司在O T C B B上市的申请条件较低, 没有财务上的规定;企业无需在O T C B B登记, 只在S E C登记即可;费用较低, 即每月只需支付6美元的报价费等等, 这些都比较适合于中国小企业上市。

4. 粉红单市场

粉红单市场是一个别具特色的证券交易市场, 在这里有着不同的个人或者称投机者进行着每天的交易。粉红单市场没有上市的财务要求, 如果某家公司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做市商公开进行交易的, 那么它就会自动进入粉红单市场并记入粉红色交易表中。公司的管理层有责任为公司股票寻找合适的做市商及经纪商。

5.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美国O T C B B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中国企业有中贸网 (I M O T.OB) 、蓝点LINUX (BLPT.OB) 、世纪永联 (FRLK.OB) 、易博软件协作网 (ESFB.OB) 、深圳明华、GSL、力兴电源、得益电讯等十多家企业。联通和U T斯达康分别在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前者的市值至少是后者的1 0倍, 但是成交量并不比后者多多少, 这说明了一只股票流动性的差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如搜狐、中华网、新浪等, 表现都相当不错。

摘要: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有待于资金的支持, 而缺乏股权融资渠道、债务融资渠道单一、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缺失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对后续资金的需要, 选择象美国资本市场那样成熟、开放、自由且能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不同层次需要的海外市场上市, 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海外上市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应对举措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在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融资现状不容乐观。

(一) 内源融资不足, 外源融资依赖性强

我国中小企业在设立、运营及发展过程中, 真正依靠企业自身资本积累所取得的内源资金严重不足, 大部分运营资金依靠外源资金的支持, 造成内、外源融资比例严重失调, 一旦资金链条断裂, 将导致中小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

(二)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偏大, 融资成本过高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 自有经济资源资产少, 面临相对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在借款时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 而且要支付更多浮动利息, 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 融资渠道狭窄

从直接融资方式看, 由于我国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有严格限制, 大部分中小企业因缺乏上市条件和政策环境支持而不能上市, 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从间接融资方式看, 我国中小企业仍以从传统的融资机构贷款为主, 但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 偏高的融资成本及第三方担保的缺失使间接融资方式很难满足其融资需求。

(四) 融资结构单一, 风险投资不发达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风险高和单位资金收益不高的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过程中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无法综合利用各种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造成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普遍较高, 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十分复杂, 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国家政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密切相关。

(一)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财务制度、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财务信息不透明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不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状况, 因而难以快速准确评估企业资产价值, 无法通过资产抵押形式提供抵押贷款, 增大了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放款难度;许多中小企业延续了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 其信息公开程度和真实程度较低, 使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更没有条件通过股票融资。

2、信用观念淡漠, 担保责任难落实

普遍低下的管理水平影响了中小企业良好融资信用的建立, 增加了资金提供者的资金损失风险, 使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不大, 且大多陈旧落后、变现率低, 满足不了银行资产保全的需要, 易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很难落实抵押、担保责任, 导致贷款担保责任空缺, 严重损害企业信誉形象, 破坏银企关系。

(二) 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对中小企业筹资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不足, 尤其是在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各种配套措施的契合度不够, 缺乏配套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优惠政策, 妨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缺少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虽然我国政府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 但是还是缺少强有力的专门管理机构来负责中小企业的发展, 无法保障许多原本有效的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3、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政府已设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 但担保机构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 且担保范围较窄、担保实力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单位, 无法使信用担保真正发挥应有的保证作用, 影响了银行贷款及时进入中小企业。

(三) 金融体系方面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 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缺少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监管部门制定的贷款政策严重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 易使商业银行倾向风险小、利润高的产业;不健全的银行法人治理机构, 使其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挫伤了其放贷的积极性。

2、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中小企业对融资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元化的, 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 很少有面对中小企业的独特的金融服务品种和融资渠道, 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受到束缚和影响。

3、资本市场不到位, 直接融资受制约

目前我国缺乏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的服务重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 导致主板市场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场外交易市场的缺位必然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不畅。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

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从主、客观方面共同采取措施。

(一)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及信用制度建设, 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真正树立起诚实守信的市场意识, 通过加强金融管理, 尽量按时还本付息, 保全银行债权,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以诚信的企业形象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2、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财务收支治理和财务监督机制, 有助于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增强企业的经营透明度和可信度。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进一步推动其产权制度的多元化进程, 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

3、调整中小企业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在筹资决策中, 应依据企业收益能力、经营风险、偿债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 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 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1、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应转变职能, 考虑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 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融资优惠, 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2、加强中小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体系

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金融扶持制度, 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从法律上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创业资本;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地方性银行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的优势, 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通过财政拿出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与政府政策性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共同组成有限责任公司,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3、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

通过创建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企业和银行四方共同参与的、分层次的、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建立地区性信用管理与评价体系, 加强地区银行间的信息交换, 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良好的信用关系, 降低银行的贷款信息成本, 使中小企业贷款渠道更加畅通。

(三)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深化商业银行改革, 完善金融制度改革

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 完善退出机制,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以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信贷办事机构, 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 把审批权下放到基层行, 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难度。

2、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在现行金融机构下, 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民间中小银行, 如创建“小额贷款机构”, 不断探索与中小企业新的合作方式, 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可以细分出准入要求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消除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 方便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需要相关各方的协调、配合, 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信状况, 更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理引导。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是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 从企业自身、政府和金融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举措

参考文献

[1]、叶陈毅, 叶陈云, 裴富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透析与应对举措[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2]、邱希梅.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8.

[3]、刘勃.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体系建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篇10

从理论角度分析,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有两个:资金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管理上的激励不相容。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两个难题正在出现有解的可能。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正在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渠道优势与数据挖掘所蕴含的核心竞争力,尝试突破束缚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与成本枷锁,一定程度上扭转信贷资源分配的不对称格局。

通过大数据降低信息搜寻成本,银行传统经营的“二八定律”正在逐步被颠覆

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的信息结构存在显著不同。大企业经营规范,信息披露较充分且可信度高,信息质量审核相对容易,因此适用于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与抵押资产质量的信贷审核方法;而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差异性较大,市场上信息披露较少,况且我国很多小微企业缺乏合规的、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硬信息”无法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审核小微企业资质、搜寻小微企业信息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很多银行都提出了很多创新的办法,例如,看小微企业的“三表”(水表、电表、纳税表)等。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需要设计新的信贷契约结构,以区分小微企业的优劣、控制风险因素。如果不改善信息结构,可覆盖风险的有效途径只剩下提高利率与要求抵押担保。在当前利率非完全市场化与抵押担保品欠缺的情况下,采用传统信贷技术从事小微金融,需付出的边际成本与服务大企业相差不大,在信贷供给资源仍显稀缺的情形之下,银行具有提高授信门槛以迫使高风险客户退出信贷市场的动机,这就是“二八定律”和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实施信贷配给的背后原因。银行服务80%低端客户所带来的利润微乎其微,还不如将这部分客户赶出市场,全力支持20%的高端客户。

大数据正在尝试打破这种成本与收益难以均衡的僵局。大数据与信贷业务结合的核心优势在于重塑信息结构,削减业务成本。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化网络的发展积累了海量数据,对网络大数据进行挖掘所得到的逻辑与规律信息,要比现实中发布的企业数据更具真实性,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大数据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催生出的新产业——互联网金融——完全不同于信用中介模式,甚至从匹配资金供需的效率的角度来说已超越了信用中介模式。以阿里金融为例,囊括了平台商户的历史交易数据、信用记录、客户评价等内部数据,以及纳税记录、海关记录等外部数据的“大数据”,颠覆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信用评级与贷后管理完全由量化模型自动分析完成,大数据经过云计算后得到动态的风险定价和违约概率分析结果,将风险管理的成本降至最低。信息结构的改善令金融机构可清晰地甄别出企业的资质,金融机构有激励为优质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因此信贷配给发生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运算能力强大的电子系统将客户拓展的边际成本削减至几乎为零,“二八定律”成立的前提也随之消失,在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有机会从80%的低端客户身上获取不菲的价值。

通过大数据的支撑,正在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有效、激励相容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我国传统金融机构中,现阶段还存在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在风险管理上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在银行业不断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信用风险的约束机制,但与其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却没有相应建立,具体体现在风险控制方面实行新增贷款“零风险”控制,贷款质量终身追究制等,客户经理在风险控制的责任与收益上严重不对称,因此客户经理普遍存在“贷不如不贷,多贷不如少贷”的“惜贷”心理。不仅如此,由于贷后持续监督的成本过高,客户经理缺乏有效的显性激励来控制风险,因此很多高风险项目并未得到及时剔除,导致小微企业贷款的社会总体违约率整体上升,相应地给予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违约风险大的不良预期,再加上担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银行会选择收紧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造成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不均衡。

大数据时代里,信息结构的改变,直接驱动风险控制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是要求补偿覆盖风险损失(无论是高利率还是抵押担保要求),现在变为持续考核与监控企业稳健经营、创造现金并还款的能力;原来集中考察“硬信息”(资产负债表等),现在变为重点考察“软信息”(经营和交易数据、单据等)。从依赖人力转变到依赖电子系统,风险管理的激励不相容问题不再成为制约小微金融发展的桎梏。在传统的信贷理论中,企业抵押资产额、资产质量与获贷可能性、授信金额成正比,但是由于贷后管理过程中持续性监管的能力不足、风险暴发后抵押品变现的难度大、折价幅度大,这种风险补偿手段往往不能为金融机构避免损失。同时,对于越来越“轻”的小微企业来说,足额的担保和抵押几乎是不可求的。因此,信贷理念的变化契合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思路。不仅如此,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系统处理与实时监控显著缩短了业务流程,提升了信贷业务效率,具有符合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频、快”特点的灵活性。例如阿里金融推出的“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信贷产品,依托信息技术的强大保障,既解决了客户的短期资金需求,又有效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通过金融创新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培育良好的“数据生态”是未来小微融资发展的必要条件

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征,美国在这方面已先人一步。2009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Data.gov上线,向公众开放政府拥有的所有公共数据。截至2011年12月,Data.Gov共开放原始数据3721项、地理数据386429项。我国潜在的大数据资源非常丰富,从电信、金融、社保、房地产、医疗、征信体系等部门,到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站等,覆盖广泛。打破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格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社会信息来支撑。然而现阶段我国所披露的数据仅仅是局部的、碎片化的,尤其是对评估小微企业信用至关重要的社会征信体系,仍旧是区域割裂、透明度较低。由于不再仰仗人力,互联网金融机构严重依赖公开信息的获取,因此获取信息的高成本无疑扼住了小微金融发展的咽喉。以典型的P2P模式为例,借助后发优势,我国P2P借贷平台的交易流程与机制完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然而在信用评估时经常面临公开信息不足的窘境。有健全、完善、公开的征信系统以及成熟的信用评级市场作保障,美国P2P平台能够将信用评估模块完全外包。信息生态是决定P2P机构在未来能有多大施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社会信息的归集联网、公开分享工作,由于其统筹的复杂性,必须由政府机构来主导实施。大数据时代里公共数据应该被作为公共资源向公众开放,只有如此才能让数据中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数据的可得性是大数据得以应用的前提,而数据的真实性同样具有关键意义。在我国现行税制背景下,小微企业为了规避税费或争取优惠政策而有意不真实反映经营和财务状况,以致企业无帐可查,一个企业两套帐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此形成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形成强烈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如此,投机性的财务造假在信贷市场上起到了“劣币驱除良币”效应,造假企业往往愿意承担贷款的高利率以最大化投机收益,这就将财务状况良好、诚信经营的企业逐渐挤出市场。这种无效数据的大量生产与无序流动严重扰乱了大数据时代的正常秩序,也对数据挖掘产生了恶劣影响。因此,创建一个有利于企业生产真实数据的生态环境,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从政府层面来看,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属当务之急;从市场角度来看,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市场监督、提高其伪造数据的成本,也是可行的改进方向。总之,以政府带动市场,优化小微企业生存的生态环境,鼓励真实数据的生产,将是大数据时代里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必经路径。

“大数据+金融”模式同已有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诸多途径在本质上是类似的,都是为了创造一个低成本的、信息完全对称的市场结构。从一个“泛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联保、互保模式,还是社交网、商圈概念,这些已经过市场验证对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有帮助的关系型信息,都可以纳入到大数据的动态仓库中并从中提炼对信用评估有价值的实质内容。扁平化的网络世界与大数据掌控客户的强大能力,令信贷资源不再稀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直到社会公共数据信息真正实现联网、开放与共享,鼓励真实数据生产的体制、机制真正得以建立,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才能拥有较适宜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真正迈入金融“大众化”时代与大数据时代。

上一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一篇: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