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转化

2024-06-04

合理转化(精选三篇)

合理转化 篇1

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 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转化思想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转化思想, 浅谈进行转化的方法。

方法一:转化语义, 加深理解

众所周知, 数学是抽象的, 符号化、形式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运算律、面积计算公式等都被符号化、形式化地表示, 而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说“乘法分配律”, 用文字语言表达: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分别把这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 再把两个积相加。学生在实际解题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怎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呢?

1. 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

比喻法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运用形象的、直观的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 使学生理解明白, 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例1某校张老师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学部分内容。

请仿写这一句话:

我和奶奶都喜欢吃油条, 就是我喜欢吃油条, 奶奶也喜欢吃油条。

学生仿写, 交流。

仿写等式 (3+6) ×2=3×2+6×2。

请用图形或符号仿写 (3+6) ×2=3×2+6×2这个等式。

(我+奶奶) ×油条=我×油条+奶奶×油条。

教师可以比较一下这些式子,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42×64+42×36=42× (64+36) 中, 我、奶奶、油条分别指哪个数字?

乘法分配律这个学习内容非常重要, 应用十分广泛, 而学生往往不理解分配的意思, 容易出现“ (a+b) ×c=a×c+b”类似的问题。因为张老师运用了比喻法的转化, 学生对于“我和奶奶都喜欢吃油条, 即我喜欢吃油条, 奶奶喜欢吃油条”理解到位, 所以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掌握得比较好。

2.适时对比——异中求同得结论

对比法是在两个或两类事物间进行对比, 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后, 猜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 并做出某种判断的推理方法。对比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知目标, 寻找和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2某校钱老师执教“乘法分配律”教学部分内容。

谈话引入, A队和B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回合两队分别计算第 (1) 组题, 结果B队大胜, A队不服气。

第二回合两队分别计算第 (2) 组题, 又是B队大胜。

第三回合还是B队大胜。

这时两队都在注视三组题目, 心里在问为什么?

第四组题, 两队差不多, 而且A队还赛过了B队。

A队一同学说出了:“两组算式是有联系的, 它们的结果相同。我是在算B队这边的题目, 所以算得快了。”

“请同学们看一看, 想一想这6组题目, 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新的探索征程又迈开了脚步。

钱老师设计的“乘法分配律”从学生的计算比赛开始, 学生在比赛中产生疑惑, 从而自主地进行探究, 在对比中发现了规律。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发现”, 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示范语义的转换, 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 尝试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提出“你能换个说法吗?”“能用不同的观点表述这个问题吗?”等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语义转化。

方法二:化难为易, 实现转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化陌生为熟悉

我们解决问题时, 熟悉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可是遇到陌生的问题, 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有时还不能正确解答。所以将陌生的问题合理转化成熟悉的, 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还能够形成一种解题的策略。

因为题目中出现了分数, 所以一部分学生就不知道用乘法还是除法来列式了。

因为都是整数的数据, 3时行54千米, 一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很容易列式:54÷3。

如果是2小时行54千米, 一时行多少千米?列式:54÷2。

在六年级学习圆面积时, 教材将圆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研究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 将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从而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是这种“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 帮助我们解决了有关圆、圆柱的许多数学问题。

2. 化复杂为简单

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学生往往理不清思路, 几个数据胡乱用加减乘除一凑, 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如果在分析问题过程中, 抓住关键句, 及时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语言、数学算式, 题目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解题的正确率就会提高。

例4水果店共有梨和苹果450千克, 梨卖出75%, 苹果卖出80%, 剩下的梨和苹果正好相等。梨原来有多少千克?

方法三:数形结合, 实现转化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转化, 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直观性, 使问题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数形结合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

例5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 “鸡兔同笼, 上有10个头, 下有28条腿, 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有的从1只鸡, 9只兔的列表枚举开始;有的先假定5只鸡, 5只兔, 然后再调整, 最后求出了鸡6只, 兔4只。

师:像这种类型的题目除了列表枚举、调整法后,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画图。

师:画图?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来试一试吧?

先画10个圆圈代表头, 给每一个圆圈配2条腿, 这样用了20条腿, 然后把余下的8条腿2条2条的添上, 添完为止。得到6只鸡, 4只兔。

师:画图的方法与枚举法有什么不同?

生:画图很简单, 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是呀, 像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用图来画一画, 很方便、很直观地解决了。你们这种方法真棒, 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这就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转化:图形—文字—符号, 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化;符号—文字—图形, 实现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

合理运用转化,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 由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运用, 大大拓宽了解题思路,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曹培英.数学是什么:学科教育视野中的数学[J].小学数学教与学, 2012 (4) .

[3]钱希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8.

合理转化 篇2

【关键词】高中 潜能生 合作学习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3-02

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在学习和其他各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即潜能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上暂时不够理想,平日里缺少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感,往往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能否做好这些同学的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学风和荣誉、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目前,学界对潜能生及潜能生的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潜能生如何界定仍存在争议。在潜能生转化方面,更多地是关注如何在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对潜能生进行教育,潜能生被动接受“改造”,没有从潜能生本身出发,把潜能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来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潜能生转化的现状和特点,从合作学习方面探讨潜能生转化问题。籍此抛砖引玉,向学界前辈、同仁讨教。

一、潜能生的定义

对于潜能生,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代表性的定义大约可以概括为两种:其一,认为潜能生是指潜在的智能没有正常发挥,或者品行有瑕疵而没有得到很好矫正的那部分学生,过去习惯地称为“双差生”,“后进生”。其二,认为潜能生是指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在单位教育体系中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

笔者认为,潜能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潜能生应包括全部的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受教育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智力、体力、技能等方面的缺陷,而这些缺陷,恰好就是一种巨大的潜能。狭义的潜能生是指目前在学习上、心理上、技能上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暂时落后于同一年龄、同一智力水平同学的学生,包括中等生和后进生。本文所述的潜能生,是指狭义的潜能生。

二、潜能生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潜能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潜能生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导致潜能生成为教育教学的盲点

班级授课制目前仍然是我国中小学采取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机会比较少。潜能生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思维能力发展相对缓慢,往往羞于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怯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在这种课堂中,潜能生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同学的赞赏,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形成封闭心理,学习效果不理想。

2.潜能生自我效能感差

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的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容易形成一定的自我形象,会给自己在集体中定位。潜能生不像优秀生那样出类拔萃,很难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宠儿,也很少赢得同学的赞赏和掌声,甚至还会被同学看作班级的“负担”;他们往往会陷入心理困境,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怀疑和否定。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潜能生自我效能感的恶化。

3.潜能生在合作学习中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被许多学校和教师乐此不彼地使用着。然而,潜能生在小组学习中却并没有成为主体。由于在学习能力、心理、兴趣等方面与优秀生的差距,使得潜能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占有的参与机会大打折扣,加入有效的讨论的机会减少,提出质疑的能力欠缺,有时发言又无法切中要害,因此,他们很难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和赞许。这些都使得潜能生渐渐成为课堂的“倾听者”、小组学习成果的“简单复制者”、甚至成为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的“旁观者”。

三、合作学习在转化潜能生中的合理应用

合作学习的大部分研究者都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合作学习既可以大规模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的常用方式。优秀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受益者。一个班级最大的进步空间其实来自于辅潜工作,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在合作学习中转化潜能生,使潜能生获得巨大的进步。要做到这上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分组,营造潜能生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分组这个问题上,不少研究者倾向于构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即在班级中将4~6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基本把优秀生、潜能生按一定比例搭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这种分组办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过于简单化、公式化。笔者认为,分组过程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观念需求、心理特征、生活志趣的相似性,以及学生优势科目的互补性,同时还要考虑组内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及男女性别比例。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打破优秀生、潜能生的比例,从而增强潜能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认同感和合作学习的默契,使潜能生能与其他成员在民主氛围中平等地学习、自由地对话、有效地讨论、积极地合作,在共同进步中增强潜能生的自我效能感。

2.任务分层,提高潜能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其求知欲,发挥其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对优秀学生,教师应给予“发散”和“探索”难度的学习任务。对潜能生,教师不妨暂时放低要求,将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让潜能生去完成,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信心,激励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3.多元评价,增强潜能生的自我效能感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发挥积极作用,又能产生一些消积影响。我国目前虽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但学业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在合作学习中对潜能生的评价,应淡化学业成绩评价,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应淡化个体性评价,强化群体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增强归属感);应淡化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应淡化他比法,强化自比法(即侧重于学生自身成绩的纵向比较)。现在的教育理念还要求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法,记录潜能生的进步过程。可以将老师对潜能生的激励性评价,群体伙伴对潜能生的赞赏,家长对潜能生的期许写进潜能生成长档案袋,并及时反馈给潜能生,以增强潜能生的自我效能感。

潜能生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虽然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我改革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创造了发展空间。在合作学习中辅导潜能生,转化潜能生,推动潜能生的全面发展,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吴化群.略论潜能生的发挥[J].安徽文学,2008(7)

[2]张海峰.潜能生:走向优秀还是沦为落后[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

[3]李坤凤.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J].教学与管理,2011,(1)

[4]蒋波,谭顶良.合作学习对中等生学业成绩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新课改环境下培优辅潜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CJJ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志亮(1980- )男,湖南郴州人,郴州市二中教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潜能生转化问题。

合理转化 篇3

华东师范大学沈烈敏博士在《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一书中对学业不良生进行了界定:学业不良生指由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 智力正常但有一般学习问题, 存在认知技能缺陷与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 学业成绩低下或智力与学习成绩差距较大, 随自身意识的变化和教育教学的干预能够使其学习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变的学习异质群体。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我认为, 学业不良生存在的问题经过及时的补救一定能取得一些效果, 因为初中英语, 尤其是初一和初二前期, 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并且系统, 就我所执教的《新目标》英语而言,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交际话题, 并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只要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掌握学习方法, 扎实地落实在行动上, 就很容易出效果。

一、运用情感原理, 树立学生信心,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 都有培养价值, 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 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就英语学习而言, 确实存在语言学习技能稍弱的学生, 但是初中英语知识比较简单, 应该说只要智力正常, 以母语为依托, 就都能学好。学业不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暂时的, 教师应转变观念, 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 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 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 这是做好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与学生的心理交流, 倾听学生的需求, 和学生成为朋友,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期待。如果我们每次给学生布置完任务都加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每一次在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 都先夸夸他们的优点, 然后指出不足, 效果会怎样呢?作为教师,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相信他们有学好英语的潜力,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很多研究表明, 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一门学科的教师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所以在情感上赢得学生的喜欢, 有助于学业不良的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帮助转化其不良的学业。

二、实施生命教育,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生命教育是一种领悟生命本质、体味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重大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 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 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将它们放大,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也能转化提高其英语的学习动力。有不少学生虽然英语学习不好, 但是其他功课优秀, 或在音体美等方面有特长, 教师可以先肯定他们, 进而帮他们分析学好英语的必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改进方法和手段, 提升课堂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很大一部分学业不良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 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对新鲜事物敏感、好奇, 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 根据这种心理, 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 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 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教师,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业不良生学习的自觉性, 最终达到转化学业不良生的目的。

现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在讲授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制作生动的课件, 下载和教学内容配套的动画内容, 使学生对上英语课有兴趣和期待。例如, 我经常利用李阳的《疯狂说英语》等让学生练习口语, 利用课外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 巧借时机迁移到课本的学习中。

四、实施分层教学, 尝试成功教育,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业不良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和能力, 将学生分为A、B、C三组, 实施分层教学。如单词的听写、对话和文章的背诵等, 给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完成的期限。小组完全是开放式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挑战目标和学习状态晋级, 在此分层教学过程中只涉及个人竞争, 没有学生间的竞争, 完全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给学业不良的学生创设成功教育的情境, 让他们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他们完成给任务的时候, 教师要对他们加以肯定和鼓励, 并为他们设置一个更高一些的最近发展区。因为每个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自我价值保护, 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 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进而感到经过努力, 自己完全可以学好英语, 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达到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五、家校联手, 运用合理媒介,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语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 我们要动员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来, 让家长参与对孩子单词的听写、课文对话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等家庭作业的监督, 这样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能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 并且学生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 也会更加努力地准备, 成绩自然会进步。

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我在教学中为他们设置《任务过关跟踪表》,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任务, 包括单词的听写、对话的背诵、课文的朗读、词组的掌握都有一个进度表, 根据学生程度不同, 过关时间要求不同, 这样既克服了学生的惰性, 又使很大一部分的学困生成绩得到了提高。我还建立英语学困生转化档案, 记录他们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合理搭配优、中、差学生, 成立英语互助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和帮带活动, 优秀的学生在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的时候, 自己也能有提高, 而学业不良的学生在与优秀的同学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向榜样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当然, 转化学业不良的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 因为这不仅对学生本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作用, 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 还能体现一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怎样改变初中生因非生理问题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的问题。本文从运用情感原理, 树立学生信心;实施生命教育,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改进方法和手段, 提升课堂吸引力;实施分层教学, 尝试成功教育;家校联手, 运用合理媒介等五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进行了论述, 认为多数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 教师和家长施以不懈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 定能取得满意的进步。

关键词:学业不良,转化,方法

参考文献

[1]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业务应用接入下一篇:栽培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