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转化风险

2024-06-17

价值转化风险(精选三篇)

价值转化风险 篇1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概念

科技成果是在对某一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之后,所取得的十分有影响力,在现实中具有指导作用、充满理论与现实价值的创造性智力成果,该智力成果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和实践检验,充满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在高校中生产的智力成果投入市场当中,在市场中实现成果的商品化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其转化主体是高校,生产主体是高校的教师或学生,面向的是市场和社会需求。高校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跨越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习惯,将教与学、学与创有机融合为一体,将理论和实践、课堂和现实、高校和社会充分的联合起来。

科技成果走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进行转化构成了一套新型的模式和体系,对于培育卓越企业、培育优秀企业家,激活区域产业、创造新型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创造就业机会,打造区域产业基础的有效举措,更是推动高校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学以致用的新型制度设计。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价值

1、塑造教学对象的双创精神

创业、创新是经济新常态条件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法宝。作为即将走向社会融入中国经济并承担发展重任的天之骄子而言,在教育活动中注入“双创”精神锤炼创造创新的品格尤为关键。创业一方面指善于灵活的寻找机会,善于运营组织资源,为市场和社会提供价值,满足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指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事物,表现为创新的个性。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小型创业组织的萌芽成长,为社会提供更为健全、灵活的服务。

2、扎实推动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机构的建设,为高校科技成果和学生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硬件支持,这种平台覆盖企业的生长、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完整的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为各个环节提供了全面的硬件设施,在人才、技术、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整合配置,有效的链接了社会资源的投入,充分将各类优势资源以技术和人才为中心汇聚在一起。通过对资本运营、运作的体制机制的设计,将为高校教育中学生和老师的智力创造提供坚固的试验平台。

3、深化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教育,立足点在于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载体,高等教育的财力、物力及各方面资源的投入和配置都围绕着学科建设来设置,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高等教育必须牢牢立足学科建设的中心,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变革突破口,以科技成果转化来助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优势学科的突破性进展来提升师资队伍和学科全面发展。

4、提升高等教育办学的开放性

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整体上而言并不平衡。许多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多种多样瓶颈和限制因素。能否在创新中实现突破、推动发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决要素。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大学为主要代表的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实现自身功能和发展的变革调整。就当前发展而言,高等教育在知识输出功能日益减弱,而创造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在引领风尚、促进融合,多元包容方面的复合型功能不断突出。

5、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模式和规模日益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利于强化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化。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必将使高校与更多的企业结缘,促进产学研结合,进而拓展高校的办学资源。同时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必将催生各类科技型企业,更好地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从而提升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即是促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更是带动高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繁荣科学技术,注入城市活力的有力抓手,必须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中,在高校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中把握核心要素,大力开展高校间的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徐鹏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J].经济导刊,2010,(9):42~43

热带农业科技转化风险研究论文 篇2

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受让方成果转化的预期效益。而成果转化的预期效益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从大量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热带农业生产周期长,相当一部分承担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用户,由于前期投资大、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而难以为继,有的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1.2素质风险

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面向热区企业和农民,而热区大都属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严重滞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包括文化知识素质和生产经营的能力素质等一般偏低,特别是风险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先天不足。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不能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或者对相关生产术语理解上有偏差,从而使成果转化用户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1.3环境风险

热带农业主要集中在海南全省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的南部地区,以及四川攀枝花、贵州干热河谷地带。热带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易受气候条件(如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制约。例如海南省易受台风的影响,广西、广东、福建、四川、贵州易受寒害的影响,云南易受旱灾、地震的影响等。因此,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容易受外部环境的改变而给成果转化双方带来影响,特别是用户方造成难以预测的困难和损失。

2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的风险因素分析

2.1热带农业科技成果“沉睡”的风险

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普及率和成功率,是一个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不少成果和专利处于“沉睡”状态,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员普遍重视与其待遇紧密联系的职称,而职称评定主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等指标,对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则没有科学合理的衡量指标。这就从客观上使得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发表论文上而较少考虑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和实用性,结果容易造成科研选题脱离实际,要么低水平重复,要么成果未能及时赶上市场变化而被淘汰。

2.2热带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应不足的风险

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都是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参与人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的级别和数量等来确定,市场价值的缺失造成科技成果的有效供应不足。热带地区大多属于贫困地区,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最终主体是农民,因此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经济实力。另外,热带地区由于相对靠近珠三角,许多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一般都外出打工或弃农从商,从事热带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等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他们对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与实际应用能力不高。这从根本上影响农民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3.1资金风险

成果转化是一个再研发、再创造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用来集中精力搞研究,另一方面用来进行技术推广。此外成果转化中的资金风险很大,一是投资体系不健全,相对而言,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较多,而对成果转化的投入较少;二是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使得很多质量高,社会很受欢迎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一些已艰难上马的成果转化项目,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三是有的成果转化项目,因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益差,甚至血本无归。

3.2市场风险

成果转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市场化的过程。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因而存在着许多不稳定性,市场风险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断甚至失败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与涉农企业是否能够准确把握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力,二是消费者对购买新产品的期望。

3.3合同风险

包括合同订立前的风险、合同订立时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法律风险意识淡薄的原因,合同违约、合同纠纷的问题时有发生。例如,目前发展比较多的订单农业,也还存在着合同签订后,公司或者农户仍然以各种借口不准时履行订单农业的约定,使公司或者农户蒙受损失。

3.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在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法律因素给热带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热带农业的发展与大农业一样,都是依靠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热带农业科技成果也依赖于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农业法》、《专利法》、《成果转化法》、《技术合同法》等,因此法律环境是否有利于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对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与否十分重要,是成果能否转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有利的政策、合理的机制等都将有利的促进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4结语

综上所述,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其风险是多方面的,且贯穿整个转化过程,涉及所有参与方,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转化风险的大小。同时,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又是可防可控的。只有及时、全面、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防范和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从而提高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现代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助力热带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参考文献

[1]吴向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与途径[J].经济纵横,2008(2):24.

[2]谢克昌.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5(2):46.

[3]张悦,胡朝阳.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J].科技与经济,2006(3):9.

[4]马杨.科技成果转化的阻滞分析及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4):21.

[5]孙进群.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9(4):72.

[6]谭华,刘学文.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9(9):133.

[7]张春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11(3):122.

[8]韩长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0):30.

价值转化风险 篇3

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开展学雷锋活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有利于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对于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品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就是将雷锋精神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精神的全过程。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 主要指企业职工共享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这是由中国企业的政治性、主体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等特性所决定的。一是从政治性看, 雷锋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通过大力宣传雷锋精神, 做好党在新时期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从主体性看, 职工在企业中处于主体地位, 企业内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都是平等独立的, 企业文化应当提倡“互助友爱、和睦相助”的雷锋精神, 尤其要强调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三是从科学性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 社会文化建设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本质是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也首先体现在尊重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 保障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创造职工平等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从时代性看, 把雷锋精神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积极拓展活动内容, 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要与时俱进, 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成果, 吸收、融合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积极因素, 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努力建设责任、人本、和谐的医药流通企业文化, 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 在企业职工中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努力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

学雷锋活动是深入各行各业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创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是偏离生产经营而独立开展的活动。将雷锋精神引入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就是以学雷锋活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让雷锋精神成为企业文化之魂。

(一) 是创建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战略, 构建组织责任和制度保障体系,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营造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构建起“责任、人本、和谐”为核心价值观、以浓郁雷锋精神为底蕴的企业文化。结合企业实际, 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企业服务性工作单位, 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使之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在干部职工中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的风气。

(二) 是创建适应企业营销活动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以企业发展为目标, 确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 以制定发展战略为突破口, 齐心协力, 塑造和平药房品牌形象, 同时, 通过推动企业诚信建设, 培育职工“用户至上、市场至上、服务至上”的市场经济理念, 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经营理念。建立逐级关系清晰、责任明确的高效率的目标个人负责制文化和组织体系, 即在组织指挥决策文化上建立起目标个人负责制的绩效文化, 几年来, 坚持“稳定、发展、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 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呈现蓬勃生机。

(三) 是创建全员管理、科学决策的企业文化。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因此企业核心价值观必然涉及职工参与管理及决策。重庆医药职工以雷锋的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和工作参与度, 增强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基本方式有坚持职代会制度、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献计献策等。职工在参与管理、决策的沟通过程中, 能够得到尊重、认同、成长、提高和发展。

(四) 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创新无止境, 创新生动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重庆医药企业文化注重学习、培训投入、经营空间扩展、营销渠道延伸, 通过创新方法思路, 改进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在推进学雷锋活动中, 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 使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 近年来, 开展分层次分类的大规模培训, 选送4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到清华、厦大、重大等高校读EM BA、MBA;每年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和派遣参加等培训方式为干部、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对关键特殊工种岗位持证上岗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坚持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培训, 近5年共计组织各类培训39277人次。重庆医药把下属的医药经贸学校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为药房培训门店经理和具有药学中专学历的营业员;同时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办药学专业大专班、本科班, 培养高中级药学专业人才。引导职工把学习的活动和成果体现到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去, 不断培育职工终身学习意识, 突出职工持续创新的作用, 不断焕发企业的生机活力。

(五) 是创建和谐向上、遵章守纪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只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 严格规范契约行为, 就能切实保障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行为准则, 使企业制度、规范与职责能够体现和反映出企业价值观, 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纪律和制度是维持企业正规性、正常性、秩序性最根本的保证。实现管理者和职工平等沟通、同甘共苦, 共同发展。

三、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建设责任企业, 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一)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营造先进文化氛围

企业核心价值观源于职工先进的群体意识, 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 一旦得到职工的认同和参与, 就能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重庆医药肩负“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让百姓吃上放心药”的使命,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打造重庆医药“责任企业”即:“股东放心、员工自豪、客户满意、百姓信赖、政府省心”。构建起以“责任、人本、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企业报刊、0A网、墙报等宣传载体, 广泛宣传诠释企业核心价值观, 加强文化引领的作用, 营造浓厚的企业先进文化氛围。对内宣传增强内部和谐度, 对外提升企业美誉度, 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好典型宣传, 大力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典型案例, 制作宣传片, 宣传推广先进典型, 弘扬劳模精神, 用代表时代主流的“当代雷锋”精神激励、熏陶职工, 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永不懈怠的浓厚氛围。做好形势任务政策宣传, 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发展形势, 坚定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士气、增添干劲、凝聚力量。

(二) 加强队伍建设, 营造提神鼓劲氛围

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 以雷锋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的干部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引导党员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文化武装头脑,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选拔机制, 近几年, 重庆医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采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对外引进等形式拓宽用人渠道, 8批112名中层干部的选拔,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改善。建立100多人的后备人才储备库。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按照“面向基层、服务一线、融入管理、贴近员工”的要求, 做好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及时处理好各方关系,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市场形势、质量安全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效益意识, 努力把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 让员工自豪, 营造敬业奉献氛围

注重作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营造和谐融洽、充满友爱、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培养职工热爱企业、忠诚企业、奉献企业之情,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注重发挥干部的示范作用, 大力宣贯廉洁文化价值观, 引领提升职工的士气。重庆医药在让员工自豪方面出狠招、新招, 推进公开招聘、择优上岗机制, 不断改革和完善薪酬福利体系, 提高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充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重庆医药积极为政府分忧, 在没有新增一名下岗人员的情况下, 主动安排原有下岗、待岗职工逐步上岗。近年来, 重庆医药实行了全面的功效挂钩管理, 在兼顾公司效益的基础上, 建立了员工收入的增长机制。5年来, 重庆医药员工人均年工资额增长136%。2010年开始, 每年开展职工健康体检, 形成制度化, 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四) 勇担社会责任, 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氛围

重庆医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活动全过程。大力宣传诚信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 努力营造融洽的内外部氛围。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主题活动, 创造性地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挖掘职工潜能, 使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达到职工价值体现与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服务回馈社会, 积极开展对口扶贫工作, 修建希望小学, 开展帮扶助学活动, 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300万元。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圆满完成中央和重庆市政府下达的储备调运任务, 荣获重庆市工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 在重庆城口锰矿“喷炉”事故、武隆山体垮塌事故发生时……在接到指令后, 重庆医药都在第一时间, 保质、保量完成药品、器械的调运任务, 履行了社会责任, 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上一篇:消费决策过程下一篇:英语课程问题改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