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设计

2024-06-17

观念设计(精选十篇)

观念设计 篇1

一、现代广告设计的功能

现代广告设计应以消费者和用户为中心, 以企业整体营销活动为有机组成部分, 综合传播学、市场学、心理学、设计学、社会学、文学、美学和语言学等, 有效地传递商品的和服务的信息, 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 刺激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欲望, 引导消费者, 给人以审美享受。现代广告的重要特征是创造“需要”, 创造“形象”, 创造“个性”。

二、现代广告设计的原理

广告是市场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广告不能独立存在, 必须与其它营销手段协调一致。因此, 广告的前提和基础是广告策划。首先必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趋势。

现在的受众天天处在众多的广告包围之中, 受众和消费群体变得很难掌控。他们显然是被媒体和商家宠坏了, 由于选择良多, 常常见异思迁。了解消费者消费心理, 追求时尚潮流, 追求商品的娱乐化消费情趣, 是现代广告的特质。

在产品的设计推广上可以看到, 产品的跨界设计端倪渐显, 消费者买的不是单纯的商品, 而是时尚的潮流。Nike与苹果ipod广告战役曾获得克里奥等多项大奖。其产品以镶嵌在Nike慢跑鞋底的传感器为纽带, 让消费者在脚蹬Nike跑鞋的同时, 佩戴上可以传感跑步数据的ipod, 与“跑友”在网络社区进行交流, 使产品的使用功能与音乐运动等时尚精神相统一。

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广告绝不是纯艺术, 更不等同于绘画艺术。广告设计美的价值在于实用, 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广告设计重要的美学特征在于达意, 同时, 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作品和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具有审美价值, 同时依靠艺术的处理, 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广告形象和语言, 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从而实现其促销的宗旨。

广告设计离不开形象思维和艺术想象。广告设计的创作过程, 就是以形象思维为框架, 展开各种艺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现代广告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创作需要一种艺术化的诗意价值。例如瑞典绝对伏特加设计, 在它诸多的广告中, 无论是建筑还是海洋, 天空或者大地, 总能找到隐藏其中的著名的瓶子造型, 把瓶子融入到不同的地域文化, 体现了极高的审美趣味。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简约化, 是现代广告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的必然趋势, 强调适度设计, 健康设计、人物关怀的绿色设计概念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审美的变化。近年来亚洲风格设计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的关注。富含东方美学的设计, 手绘、水墨、文字, 追求自然、纯净、简约的创意风格正在受到广泛的欢迎。

三、现代广告设计的主题和题材

广告主题是广告作品的中心, 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表达的基本概念, 是广告诉求的核心, 是贯穿整个广告最具有支配力的要素, 是主宰广告作品的灵魂。好的广告主题是设计师经过对广告以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的种种因素的观察、分析、思考而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广告主题可以是与心理有关的主题, 与购买有关的主题, 与企业形象有关的主题, 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主题。广告主题的确立要注意主题的鲜明、新颖和深刻。

题材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 是主题确定的基础。同一个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来表现。广告主题需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 如对食物的欲望、对安全的欲望、爱美的欲望和被人赞赏的欲望等等。当人们的欲望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能获得满足时, 必然会去寻求满足欲望的对象与方法, 这便成了消费者的一种潜在动机。这个原理有助于广告设计人员去寻求题材, 因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广告创意应该从“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中去开拓和发展自己的思路。为确保广告有说服力, 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今日的广告设计题材较之以往更为圆滑成熟, 精致灵活, 而且更为复杂深奥, 更加让人难以抵御它的进攻。

四、现代广告设计技法的丰富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 广告也在向多元化、纵深性方向发展。现代广告设计涉及多媒体、影视、界面、动画等多个领域, 以数字为载体, 能通过电子看板、PDA、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创造出新颖、独特、奇异性的震撼效果。现代广告为提高广告的识别性, 常将广告的元素重新组合, 通过或明或暗的设计主线, 将这些知识碎片贯穿其中, 以便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新的概念拼图。但是, 广告的跨度变化也常使得广告匪夷所思, 使得广告的边缘模糊。如飞利浦家庭影院广告《木马篇》, 就是以凝固的瞬间, 定格在与警匪枪战的刹那间, 有如标本一般, 与以往的影视广告作品相比, 既得益于技术, 也得益于观念, 源于电影, 而终于广告。再如宝马汽车在网络上疯传的小电影, 使受众已经分不清是在看广告还是在玩。

五、现代广告创意是广告是否成功的关键

广告和创意息息相关。好的广告会勾起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愿望, 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保障。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有成功的广告。对一个广告来说, 建立品牌, 并达到企业市场营销的效果, 才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现代广告创意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倾向。随着消费者品位的提高, 好的广告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博取受众一笑, 而是要注意多方面的元素, 例如创意, 版式, 色彩, 音乐效果等。这些元素都具备了, 且完美组合在一起, 才会体现出广告完美的效果。如悍马广告, 设计师在其中加入了如现代舞蹈、独立电影等元素, 便使广告更具艺术感染力。

新媒体的创意和介入, 将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单一的只靠包装、海报、平面广告这种视觉传达来服务于市场的企业营销手段。例如龙玺广告大奖作品《潮·声·骚》, 就是把商场定位为新媒体艺术的策展人, 用艺术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的互动与参与, 从而达到了营销的目的。

进入后广告时代之后, 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和制作创意的崛起, 广告已经不再以传统的教科书上广告的经典定义来衡量, 很多龙玺奖的作品如“诺基亚N96李小龙乒乓篇”,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网络事件拓展了传统广告的外延。它是对传统广告形式的一种挑战。

六、现代广告的未来

在新营销时代, 广告不应该只是“创造故事”而应该是“讲述故事”, 才能迅速抓住现在越来越难以捉摸的观众。营销应该是“有效的”而不是“广而告之的”, 所以创意人的角色应该更像是某种全新产品的开发人员, 而不是娱乐节目演员。从前, 广告活动都会推出一些光鲜亮丽、打动人心的完美的概念, 观众坐在某个遥远的地方, 等待着被它俘获。现在, 数码营销是渐进的、实验的、不断改进的 (参见互联网中的各种“测试版”) , 而且永远永远没有“完美版本”。“数码变革会颠覆你们公司的盈利方式、雇佣方式和报价方式。”广告的全新观念会不断地被更先进的观念颠覆掉。

未来广告已经把传统广告流水线作业模式中仅存的一点“艺术”彻底商品化, 生产广告不再是一件昂贵的, 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 如今2千美元一台的摄录机, 拍出的画质已经能够满足广告的需求。“互联网广告拥有无限多的投放空间, 所以很难再让分析师进行媒体策划了, 所有的都用软件来搞定。”新型公司越来越多运用数字科技来完成业务, 传统广告公司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一些公司正在竞相提供数字化媒介购买平台;把品牌规划简化为一套运算, 5分钟就能产生几套符合需求的品牌logo;在观众数据管理库里, 能够追踪广告投入的每一分钱是否花得正确有效。

阅读作文题的设计观念 篇2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本次考试的阅读材料文风朴实,贴近学生,注重文本的思想性和启迪作用。如《舒卷的粉墙》不只是简单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某种精神,更应是通过物质性来研究精神性,教给考生一种新眼光和新方法,这与二期课改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五篇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相应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机整合成为一种“正能量”的`引导,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滋养。

二、阅读试题的编制

今年的试卷全面均衡地设置测量目标,精心设计试题,做到题干表达清晰,要求明确,减少其他因素对考生答题及评卷的影响和干扰,以更准确地考查某测量目标。如题21要求考生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主人公的“主要”品质,“一个”和“主要”两词的限制,使本题与以往同类试题相比,能更准确地考查考生抓住“主要”内容、加以高度概括的能力,在评卷时,也可以规避考生写很多词语、以面盖点来获得分数的应试技巧效应。在评分标准方面,今年还为部分试题编制了评分量表,有利于评分的准确科学。

三、作文试题的设计

设计服务——当代设计观念的转变 篇3

关 键 词:设计观念 设计行为 设计服务

1.概述

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劳动生产活动,总是依循着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法则,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特征来进行。

设计行为,也是一种劳动生产活动。本文在在探讨设计观念的转变,也是在探讨这种人类活动的转变,因此不只局限于设计专业领域本身,而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大的经济环境中来分析、探讨。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寻求到符合国情特色、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有发展眼光的设计观。

强调设计服务是当代设计观念转变的一个要点,也符合我国设计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将通过时代背景、专业发展的沿革、当前设计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就当代设计观念转变的必须性和必然性进行阐述。

2. 设计观念发展影响因素

2.1时代及社会特征

纵观近现代及当代的生产力发展史,时代特征对于设计观念的影响深远。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在蒸汽机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工业社会,产品实现批量生产,设计与制造开始出现分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运用及内燃机的发明,进一步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便造出多种新产品,电灯、汽车、飞机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多种设计思潮,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学派、包豪斯学派等。他们都倡导着西方文明的价值观。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了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原子能应用、生物技术应用等。特别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产生的数字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深远地影响了全人类。目前人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最深刻的变化在于:这是一个虚拟与现实并重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的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几次由于生产力变革引发的产业革命,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影响着着设计的理论及观点。

2.2国家发展方略的支持

但凡设计业发达的国家,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上,都非常关注设计作为社会大生产中的一个产业部分,并强调其价值,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扶持与鼓励。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支持,对设计行业的发展促进是影响巨大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将设计的地位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核心层面:美国提出“设计美国”的口号,日本实施“设计立国”的战略,新加坡进行“设计新加坡”的计划,韩国成立设计振兴院(KIDP)等。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层面对设计的重视,上述国家的设计行业蓬勃发展,其设计理念及实践的更新也更为积极,为本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2.3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

在新技术支持下的设计成果,不仅比以往更关注成品的物质实用性,而且通过新兴科技,实现着比以往更包含着人性化的趣味与人文关怀思想设计方案,特别是虚拟与现实交互,网络应用等方面。设计行业开始与其他学科比如心理、信息学、社会学等产生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设计专业也呈现出越为越明显的跨学科性质。

3.为什么强调“设计服务”?

通过上一章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设计理念发展的各项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基础上,科技日新月异,国家政策积极扶持,为设计理念插上与时俱进的翅膀。当下强调设计行为中的“设计服务”,也是基于对当前社会生产力及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基本认识。

3.1 正确认识“设计”

设计行为,伴随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但现代设计,在清末民初,才被中国人开始了解。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发端,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别重视“工艺美术”,以换取外汇积累国家资本,而改革开放后,则越来越重视“设计”对于产品副加值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行业发展脉络,使人们容易将“设计”理解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隶属于“艺术”的门下。而近三十年的高考按艺术类招收设计专业,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在本文的“设计服务”中,“设计”一词,主要是指现代设计,包括如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及规划设计等,但在论述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外延与扩展。

设计行为与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天然区别,虽然二者都有创作,但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设计服务”中的设计,是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如同艺术创作一样需要运用专业训练的技法以及独特的想像力,但其基本动机却是为最终端的用户服务,提供包括使用适宜及精神愉悦等一系列功用。

设计事实上一种劳动生产行为。

3.2 强调设计服务的原因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许多大专院校所设立的设计学院大都依附在“艺术”这个光环之下,从而模糊了艺术与设计的界限,也阻碍了我们对于设计在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中所处角色的认识。

强调设计服务,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从我们思维的角度以及设计创意时的立足点出发,明确设计的服务性,将自己的设计行为与纯艺术创作区别开来 ,从而脚踏实地作出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从古希腊的哲学开始,人类就在探求真、善、美的真谛,并积极从实践到理论,验证及寻求与之有关的知识,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与理论。

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起,对于工业化时代的设计探索与追求就一直伴随着时代发展进行着。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资源。可以说,除开当时尚未出现的表现形式,能够进行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理论、资源、技术几乎都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备,那当前的设计,还能做些什么样的探索呢?我们还能有何突破?简单的说,就是——整合。

以何种依据来整合呢?本文提出就是以设计服务为主导观念,进行整合,以满足当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这既符合设计行为本身的属性,也符合当前设计行为的最终导向。

3.3我国设计行业的处境

我国大中城市生活中,人们生活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快速消费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在大设计领域中,各门类的设计从业者也正因此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远离自然,被包围在人造物的环境中,而所有的“人造物”都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设计作品,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

设计专业院校众多,设计从业人员也成为了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但设计行业的发展及处境,却存在低水平重复、创造力匮乏以及未能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表现出足够的重要性等问题。从设计行业在目前社会生产中的事实地位来看,当代的设计行为,已经不再是指简单的、附加性的装饰与美化,或者追求纯美学形态上的表达 ,它是社会经济这个巨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一员。

4.“设计服务”观念所包含的内容

4.1明确设计行为的服务本质,与艺术创作相区别

设计与艺术创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区别。从人的创造力层面来讲,设计行为与艺术创作是有共同之处的。设计与艺术创作都强调这一行为的实施者——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由这种创造性而产生的经济价值。正因为这种共同点以及艺术在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力,使得我国当前的设计专业,在历史发展的客观限制之下,形成了一种曾经“寄居”在艺术创作之下的专业,这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普通民众对于设计的理解,更限制了设计的健康发展。

本章论述 “设计服务”所包含的内容,虽然前文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区别已作较多论述,但在阐述“设计服务”这一观念时,从思想观念层面,仍然要强调“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形成这一区别的关键点,就在于“设计服务”,即强调设计行为作为劳动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所具有的服务性。

4.2“设计服务”的重要属性

在探讨“设计”在当前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之前,有必要了解两个相关概念:“创意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在现实中,设计行为兼具着“创意”与“服务”的双重属性。

1)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这一提法最早源自英国,在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了创意经济的概念,之后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还对创意产业进行过定义,界定为其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产业结构划分方式,已经无法描述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类型,创意产业正在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围绕这一新兴产业所进行的研究也在各种思潮的涌现中发展壮大。

2)现代服务业

“设计服务”这一观念中的“设计”,在当前的社会化大生产格局中,扮演着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角色,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0%左右,而“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70%,其增长速度超出了服务业增长速度的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的提出,在我国最早见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说法,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服务业的称谓有很多种,如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高增值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创新服务业等。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表述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服务业”一些基本属性与当前设计服务是具体运作模式是吻合的。因此,设计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从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体实践,是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的。

4.3 “设计服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定位

从实践性质上看,“设计服务”具有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主要属性,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当前经济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显示出来。

联合国《2008创意经济报告》曾指出,创意产业是世界贸易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过去的5年里,其产品和服务交易额年平均增长8.7%,世界创意产品的出口总额从1996年的227.5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424.4亿美元,保持了8.8%的增长率 。创意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推动力。之后,在2010年底,联合国又发布《2010创意经济报告》,这一轮报告提出,创意产品需求的增加将有助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全球衰退中尽快恢复;如果能得到政府积极地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将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报告数据显示,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剧减,国际贸易额减少了12%。然而,对音乐、动漫、电影、手工艺品、多媒体以及广告等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却在这一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世界出口额达到了59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创意产业促进了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也是目前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但相比较而言,中国2008年的创意经济服务业出口值仅为约4亿美元,而美国却以140亿美元领先世界。由此可见,类似“设计服务”这一类型的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力度还明显不够,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设计服务”需要发挥作用的领域很广阔,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国内的一些关于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显示,当前的设计服务的生产实践越来越体现出系统性、知识密集性、高技术性等特征,与传统服务业具有明显区别。它不再是由单一的个人或企业所提供的简单活动,而是由多个企业的协同服务环节所构成的复杂产业链,是具有高度协同和分布特性的复杂行为构成的社会化系统。而产业集群的模式,使得设计服务更加趋向于结构化、标准化、集成化,通过集群的模式,使得创新能力聚集,提升区域竞争力。

综上所述,设计服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定位,可以描述成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创造高附加值的法宝以及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4.4将“设计服务”的观念贯彻始终

笔者认为,只有将“设计服务”的观念贯彻始终,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效益。这个贯彻始终,是一种整体观,它将设计服务系统化,不仅在产品开发设计环节中体现设计服务观念,包括整个设计流程的管理,产品推向市场以后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专业的学科设置中,加大对“设计服务”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将“感性工学”等与设计服务理念相关度高的理论知识,作为设计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或者加强针对性的研究等。

从联合国发布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即使创意产品的产值位居世界前列,创意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却明显不如发达国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一历程中,我们并不缺人才,也不缺技术,而是需要一种符合当前创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观念作为指导,在笔者看来,设计服务无疑是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种设计观念。

在论述设计服务这一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时,整体观和系统论是不能忽略的,要从全局视野把握,强调这一观念的贯彻。

5.结论

设计行为自古以来就是强调应用,强调为劳动生产服务的,当然其本身也是一种生产行为。在设计理论及相前研究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结合我国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将“设计服务”这一概念明确化,作为指导当前服务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因为现代设计比以往设计行为相比,更强调系统性和创造性,而产品在创造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关注用户体验,而一种“服务”的心态,可以使得设计行为更加贴进现实需求,并通过对相关理论如“感性工学”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对已有的技术和信息进行功能集成、重构和体系再造,创新性地满足市场及农户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设计的价值。

目前全国各地区都在响应国家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创意产业,而只有在“设计服务”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设计人员和设计实体,才能结合现实,与相关工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等相匹配和协调,逐步增加产品的设计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生产方式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需求结构的改变,真正的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星.创意经济方兴未艾[EB/OL]. http://szw.wuxi.gov.cn/xyyd/xxth/2547837.shtml/2011-5-26

[2] 程建刚.现代服务业可重构服务包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 姚恒美. 世界创意产业发展动态 [EB/OL].http://www.hyqb.sh.cn/publish/portal0/tab132/info4396. htm/2009-12-01

[4] 王大军,杨正.论工业设计中的创新[C]. 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2-55

[5] 安静,路由,杨正. 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的思考——急待改进的教育[C] . 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42-644

[6] 关长海.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7] 李永锋, 朱丽萍.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08 (11):112-114

小康住宅标准厨卫设计新观念 篇4

1 厨卫设计遵循的原则

1)交流性。厨房不应仅是一个家务劳动的工作空间,还应具有社会交流性,即厨房的操作者应易于与来客和家庭其他成员交流,以消除孤独感。餐室应能促进家庭团聚和睦的气氛,起到款客、联络感情的作用;卫生间同样是对宾客开放,显示高水平居住质量的场所。2)舒适感。厨房应和其他居室一样整洁、美观、明亮,应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有足够的储存空间,合理的操作流程,可适应不同情况的进餐和家庭宴会。卫生间除需齐备的卫生洁具和洗浴设施外,还要充分体现健康、健身功能,使之成为解除疲劳的舒适场所。3)自动化。厨房更应追求自动化与省力化,与烹饪、备餐有关的电器化厨具、设备应集中到厨房内,尽可能缩短操作流程。同时应考虑设备的更换与增加应有的发展空间,家具的选型及材料易于卫生管理,以减轻清扫等劳动强度与时间。卫生间的自动化设施主要体现在浴室便溺方面,如电脑马桶、按摩洗浴等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应用。4)多功能。厨房餐室应具有多功能性,除基本功能外,还可兼有接待客人、照顾儿童、接电话、看电视、读书等多种功能。卫生间的多功能体现在兼有健身的场所。5)多样化。厨房平面形状,洞口尺寸,管线出口,电器插座等,设计时要考虑便于合理安排,布置家具、设备要留有变化、调节的余地;柜体、台面规格要统一,形式多样,有互换性和协调性,以适应不同家庭和不同生活习惯的要求。

2 面积标准

2.1 厨房

厨房面积适当是改善厨房使用条件的重要前提,其决定因素是炊事行为所需的空间大小和家具、设备、排管的空间尺寸。长度:按小康型厨房的设计,台案(操作面)长度Ⅰ型最小不应低于2.70 m;Ⅱ型最小不应低于3.0 m。宽度:小康住宅厨房建设宽度尺寸以1.8 m为低限,这一尺寸比较符合重复利用空间的要求。案台宽度和人体操作最大宽度为1.2 m,余下0.6 m至少可安放搁置台,若宽度增加到2.1 m以上,则可搁置小型餐桌,可提供少口之家日常用餐条件,空间尺寸的利用是充分和经济的。

综上分析:小康Ⅰ型最低面积应不小于2.7×1.8=4.86 m2(净),Ⅱ型厨房最低面积应为3.0×1.8=5.4 m2(净),DK型厨房最低面积为3.0×2.1=6.3 m2,一般应为(3.0×2.4)~(3.3×2.4)=7.2 m2~7.92 m2。理想:(3.3×2.7)~(3.3×3.3)=8.91 m2~10.89 m2。

2.2 卫生间

影响卫生间面积的主要因素是空间分隔问题。卫生间的洗浴、便溺、洗面化妆和洗衣4个功能,在使用上的交叉矛盾多于相互间的联系,适当的分隔可以减少使用上的交叉,提高使用率。分析后认为最基本的分间方式是将便溺独立设置。洗衣机放在干燥通风的开敞或半开敞空间内。这样将卫生间分割成2个~3个小空间。使用面积标准按两个以上使用空间来要求,其中卫生间(设淋浴)低限面积标准为:Ⅰ型:1.3×2.7=3.5 m2,Ⅱ型:1.5×2.7=4.05 m2,一般水平为:2.4×2.1=5.04 m2。

2.3 厨卫在套型中所占面积比

小康住宅标准使用面积分为4个类别:1类42 m2~48 m2,2类53 m2~60 m2,3类64 m2~71 m2,4类75 m2~90 m2,上述厨卫面积与小康住宅4种不同使用面积对应,1 m2,2 m2面积标准Ⅰ型取下限,即厨房取4.86 m2,卫生间取3.5 m2;3类,4类面积标准Ⅱ型取下限,即厨房取5.4 m2,卫生间取4.05 m2~5.04 m2,其比值见表1。

厨卫在套型面积中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厨卫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讲,套型面积大,厨卫面积也大,但两者的增减并不成比例关系,上述取值基本上符合客观情况。表1中小康标准厨房面积与套型面积之比一般为0.09~0.15,卫生间为0.07~0.09。可以说小康住宅标准厨卫面积的增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居住文明程度,改善了居住环境。

3 影响厨卫功能的相关因素

1)排除有害气体。

厨房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飘尘及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有害。为此应进行通风设计排除有害气体。厨房通风包含排油烟机和换气两个部分,寒冷地区冬季不能开窗进行自然通风,接竖向通风道的排油烟机,应采取措施,以防泄漏煤气串入居室。无竖向风道的厨房,应在外墙上开设专用通气装置。横向排气管道应设置排气口装置,避免室外空气串入。

2)电器装置。

随着厨房设备配置的成套化,在吊柜底部,排油烟机下沿安装隐蔽的局部光源,使操作台面无阴影,随着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烤箱、电饭锅等进入厨房,理想型厨房需要配置不少于3组电源插座,一般应不少于2组,最低为3个电源插座,位置在距地面1 300 mm~1 500 mm适当的墙面处。

3)垃圾处理。

在小康住房十条新标准中要求垃圾袋装化,因此,在管理完善的住宅区内,推行集中垃圾站,取消垃圾箱,推行塑料袋装的办法。

4)管道区。

厨房中管道、三表以暗藏隐蔽为原则,一般应集中设置管井,设立水平管道区。水平管道区宜在橱柜台案下部,尺寸不小于120 mm×120 mm,安置上水和煤气等管道。集中管井内设置竖管和电表、水表、煤气表,具备供热条件的还应有热量表,集中管井一般在楼梯间内,以方便户外抄表。

5)产品开发。

小康住房标准厨房面积的增加,为厨房设备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厨房设备是消费的热点之一,应及早开发更加先进的成套厨房设备。

6)除湿通风。

洗浴、洗面产生的大量湿气及厕所臭气需及时排除,暗卫生间宜采用机械通风,当卫生间为一个以上封闭空间时,可考虑水平风道连通,分别装设或共用一个通风机。排气采用横向直排和竖向风道两种。横向排气管道应设置排气口装置。

7)采暖。

卫生间采暖应满足冬季洗浴需要,洗浴间应不低于21 ℃。为节省占地面积,宜采用钢片散热器。散热器亦可做成毛巾架式,以便挂毛巾。

8)电器配置。

为满足洗浴、便溺、洗面、洗衣功能要求,卫生间应不少于3个电源插座,一般水平为2组,理想水平为3组插座。装置高度为1 300 mm~1 500 mm。理想的卫生间进水处为防水型插座,浴室的排风扇用延时型开关,以便排除湿气后自动关闭。

9)产品开发。

卫生间功能的日益完备为卫生间设备的配置创造了条件,应及早开发成套卫生设备,包括洗面柜、淋浴底盘、洗衣机盘及其线型排水口。

总之,在适当的面积内,通过上述诸方面厨卫功能的改善,把住宅建筑真正推向小康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舒秋华.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於崇根,潘延平,石国强,等.住宅工程创元质量通病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冯美宇.建筑设计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观念设计 篇5

摘要:在“电解池”教学中,围绕电解池的核心概念,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核心概念,发展认识,落实三维目标。

关键词:核心概念;电解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2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装置中发生的电解反应,介绍了电解的基本概念――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离子放电顺序和电极反应,从而揭示了电解的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以氯碱工业、电镀、铜的精炼、电冶金为例,介绍电解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节教学的重心是第一部分电解原理,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贯穿全章的主线。在原电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节的核心概念是“通过电解池使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电解池如何形成闭合回路,这些知识是电解原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对电解水有了一定认识。必修1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掌握了氧化剂还原剂的相互关系以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等知识。必修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对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进行过归纳总结,学生对得失电子难易有一定基础,但对于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仍然存在困难。选修4原电池的学习让学生对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知识。由于电解的概念多、理论性强,特别是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学生也易将二者混淆,它们对应的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等分辨不清楚。因此,通过复习电解水,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电解NaCl溶液的过程,列举电冶金工业中金属Na的制取方法等实例,帮助学生建构电解池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探究实验,知道电解池装置的基本构造,能够从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转化、反应驱动力等方面认识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书写简单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总式。

能够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电极特点,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判断电解产物,并形成分析判断电极产物的一般思路:电极材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的运动方向→分析得失电子的能力判断→写出电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在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电解NaCl溶液的实验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综合运用微粒观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电解池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录像等方式了解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电解原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对戴维及其成就的介绍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史的关注,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池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解池工作原理

五、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第1课时)

1.化学史引入,提出问题

复习旧知:以2H2+O2■2H2O为例复习原电池原理,分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的方法,总结原电池的核心概念,为构建电解池的核心概念做好知识储备。那么对于反应2H2O■2H2↑+O2↑如何实现?反应过程中能量如何转换?该反应学生很熟悉,容易想到高温和电解实现水的分解,反应中伴随能量的转换,有助于学生能量观的建构,初步认识到“电解是最强的氧化还原手段”。

化学史引入,提出问题: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水电解为H2和O2是在1799年伏打电池诞生后。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神奇变化,好奇心驱使人们进行各种尝试。英国化学家戴维用他发明的电解法相继发现了K、Na、Ca、Sr、Ba、Mg 等元素,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化学家。他的研究思路是水通电生成H2和O2,那么物质的水溶液通电时,物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设计意图:把原电池原理和本节要学习的电解池原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展示了电解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化学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建立认识

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为在蒸发皿中进行(如图),学生思考并回答: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该实验用到的仪器和药品有什么?猜想通电时在阳极和阴极的产物可能是什么?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认识: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外接直流电源作用下发生,反应过程中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构建学生的能量观,并根据实验总结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3.分析研讨,建立概念

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观察、归纳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思考讨论:①Cu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②在接通直流电源时,离子如何运动?③如何书写电极方程式?

实验现象:阴极有红色的固体;阳极有气体产生,并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分析:CuCl2溶液在接通直流电源时,电子从电源负极出发流入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Cu2+向阴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Cu单质;Cl-向阳极移动失去电子生成Cl2,电子流回电源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总结:电解池相关概念

①电解:使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

②电解池:把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装置。

③电极名称及判断: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该实验是理解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极表面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电解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对溶液中微粒的分析,使学生对电解的认识从宏观上物质的变化上升到微观上微粒的变化,进而认识电解池的功能是实现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的装置,认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的过程,即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4.实验探究,完善概念

提出问题: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回到由化学史引入的问题:戴维是如何发现金属钠的?

设置台阶:电解CuCl2溶液得到单质Cu,如果戴维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电解NaCl溶液,能否也得到金属Na?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他们积极思考,看他们能否联想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新知识。

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学生猜想阴阳极的产物。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观察、归纳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思考讨论:①饱和食盐水中有哪些离子?②通电后,溶液中的离子如何移动?③如何书写电极方程式?

总结:

①离子放电顺序:阳离子Cu2+>H+>Na+(联系金属活动顺序表),阴离子Cl->OH-;

②分析判断电极产物的一般思路:电极材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的运动方向→分析得失电子的能力判断→写出电极产物。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巩固学生对电解池装置的认识,并通过获得的产物及物质变化的原理分析,理解体系中多种离子存在竞争放电时,离子放电顺序就是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体会研究水溶液电解产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5.应用评价,落实概念

问题①: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结果,回扣开始导入的问题: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电解氯化钠溶液得不到金属Na,那么戴维应该如何从NaCl中成功制取了Na?

问题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用纯水,反应速率是非常慢的,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而又不影响电解产物,可以加入哪些物质?

设计意图: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原理进行解释、预测,巩固、内化新原理,利用结论解决问题,落实知识,掌握完整的电解池概念。

6.归纳总结,建构核心概念

作业:本节涉及的概念有电解、电解池、电能、化学能、阳极、阴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请画出这些概念间的思维导图,并用一句话概括对电解和电解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组织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的网络化结构,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学生用自己的理解高度概括本节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外加电源的装置使其发生,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五、反思总结

观念设计 篇6

关键词:优化;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分层设计

今天,需要教师们认真审视的是: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作业?教师如何去布置作业才能突显作业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人为本,不求数量,重在质量

学生的作业把老师忙得焦头烂额,把家长弄得苦不堪言,把学生累得身心疲惫,而教辅资料商却是笑逐颜开,不亦乐乎。然而,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着眼,少布置一点,精选一些,讲求作业的质量,不追求作业的数量,师生喜欢,家长放心,不是更好吗?

二、自主探究,阅读感悟,重视体验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吸纳外在信息,生成新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是积极去完成作业的。但是现在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强制性的,老师们布置作业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从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状况,尤其是到考试前夕,让学生反复地抄、默,累得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作业的过程只是一个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重复。试想,这样的作业何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呢?

教是为了不教,做作业则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基于这样的设想,我认为学生作业不仅仅是巩固,而更应该是自主探究和自我感悟,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形成新的体验,这是作业的上上之策。因此,今天的作业不能只停留在巩固的表层,还应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体验过程上想办法。

三、关注差异,分层设计,自我检测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具有不同特点的智能结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所倾向的学习类型、工作方式和气质性格。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存在着合理的独特的差异,这是真实的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弹性作业、分层设计分层完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作业,是一个恒久而又有挖掘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

要广大教师用辩证、超前、创新的态度方法去研究去论证,才会在作业中突显出它的效益最优最大化来!

细部设计观念对国内建筑细部的影响 篇7

1细部设计的内容

细部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材料设计与构造设计两个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在细部设计中, 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连接、组装的工艺技术, 对建筑细部的完成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秦佑国教授认为, 如果在详图中详细标明材料的尺寸、物理性能等信息, 则是“构造图”;仅表明清水砖墙的砌筑方式和图案是“细部设计”。[1]即两者概念不同。作者认为, 细部设计与构造设计不仅概念不同, 而且应该是包含关系。细部设计既包括材料设计, 也包括构造设计。相对于构造设计来说, 细部设计更具有综合性。

1.1材料设计

材料设计主要是研究材料自身的处理方式, 包括: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或部件, 考虑材料相应的图案、质感 (主要是人工质感) 、触感、规格和划分等方面的加工方式等。赖特认为“每一种不同的材料要求不同的处理, 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材料本身都有特别适合其性质的使用可能, 适用于某种材料的设计不一定适于其他材料。”[2]材料设计会产生不同的细部效果。例如, 混凝土的不同质感处理会造成或粗糙, 或细腻的感觉。 (图1-1)

1.2构造设计

构造设计主要是研究材料之间的组合原理和处理方式, 包括:材料的搭配、排布、连接、组装方式等,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物理力学性能、技术经济、艺术造型等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 并用图纸和设计说明的方式 (必要时配以模型) 来加以表达。

构造设计决定了建筑细部的最终形态和精致程度。不同的构造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细部效果。例如, 砖过梁的不同砌筑方法, 虽然都是采用同样的砖, 但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1-2)

构造设计也决定着细部的施工难易程度。以干挂石材幕墙为例, 燕尾式挂件由于切槽尺寸偏差, 容易造成上、下两块石材表面错槎, 导致平整度不足。幕墙在使用结构胶填缝后, 极难修整, 也难以更换。[3]若选用L形挂件固定石材, 则可增加墙面平整度, 并实现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面板的目的。 (图1-3)

1-1丨 各种不同的混凝土材料设计图片来源:褚智勇, 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21

1.3材料设计与构造设计的关系

在设计中, 为了获得精致而坚固的细部效果, 材料设计与构造设计是需要同时兼顾的。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和材料加工技术的提高, 现代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材料出现很多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为材料的规格和性能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建筑维护结构不再由单一材料来构成。这使细部设计的重点也有所变化。表面上, 由于材料规格、性能的提高, 建筑中由构造所形成的细部在逐渐减少, 对材料本身的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传统建筑的窗户由木料和纸 (或纱) 组成, 由于物理性能较差, 细部设计更重视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 (构造) 。近代以来, 玻璃制品的规格不断扩大, 性能不断提高, 窗户的尺度逐渐增大, 由构造形成的建筑细部不断减少, 对玻璃材料本身的处理逐渐受到重视。但是, 由于现代建筑维护结构由多种材料组成, 各材料的功能作用不同, 各层材料之间构造问题成为建筑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1-4) 因此, 细部设计中显性的材料设计越来越为人关注, 而隐性的构造设计与以前相比也更加重要。

1-2丨砖过梁的不同砌法图片来源:左图:作者自摄;右图:www.zhulong.com

1-3丨 燕尾式挂件与L形挂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4丨 某建筑墙体多层维护结构构造图图片来源: (美) 琳达·布劳克著, 张园, 包红霏译, 外墙设计,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53

2-1丨 传统建筑中的彩画图片来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294

2、细部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

2.1功能性细部与装饰性细部的概念

按是否具有实用性, 建筑细部可分为:功能性细部和装饰性细部。功能性细部是指出于功能性考虑而出现的细部, 主要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 如:楼梯的扶手、墙体上为防止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分割缝等。装饰性细部主要是指建筑中出于美观考虑而形成的细部, 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 如:西方建筑中的柱式、山花、雕塑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各种石雕、木雕、砖雕、彩画等也属于此类。

2.2功能性细部和装饰性细部的关系

建筑细部大多既有功能性又有装饰性。如果我们仅将建筑细部的功能性和装饰性看作细部的基础和在此之上所添加的附属物, 则两者之间有相当清晰的区别。但是, 心理学家则指出, 人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区别是很难加以证明的。[4]建筑细部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在表现细部设计意图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个好的细部必然同时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两种属性。如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彩画既具有防潮、防腐、防蛀功能, 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精神追求。 (图2-1)

2.3功能性细部与装饰性细部的转化

功能性细部与装饰性细部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两者存在转化的关系。建筑细部往往起源于纯粹功能的要求, 或者是建造工艺所必需, 但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细部的功能逐渐退化, 而细部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形成的精神性或文化性却没有随之弱化, 反而日益完善和丰富, 最终失去功能性要求的细部会演化成为纯装饰要素。[5]这种转化在传统建筑中屡见不鲜, 有些功能性细部在转化过程中完全失去其原有的功能作用, 最明显的例子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 经历了长期的变化到清朝时期已经完全失去原始的支撑作用, 而变为纯装饰性的部件。西方建筑中的壁柱也是这样的例子。大多数细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 既保留了其功能性作用, 又逐渐增加了装饰作用, 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从中国传统建筑发展来看, 其细部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装饰性, 特别是在成熟时期的建筑中, 建筑细部的装饰性愈加明显, 其功能性则退居次要位置。

3细部设计观念对国内建筑细部的影响

首先, 国内建筑师长期以来一直把建筑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筑风格上, 而将建筑技术作为相对次要的工作。在细部设计中, 较重视细部形式设计, 忽视其构造设计。很多建筑师常常表现出对细部构造缺乏应有的敏感性, 满足于“表现性”细部。例如:进入新世纪以来, 表皮理论在国内受到热炒, 表皮的机能、构造和表现力受到重视, 材料表面的处理手法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向。但是很多建筑师只看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的结果, 却没有细究其背后的构造设计。介绍建筑材料创新运用的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其细部形式, 却很少有专门的文章研究形成这些建筑细部的构造方法。所以, 国内很多新建筑运用了很多新的材料设计手法, 但是近看却显得十分粗糙。

其次, 国内建筑细部中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是割裂的——大量的功能性细部缺少一定的装饰性, 显得粗糙、劣质;而一些建筑师引以为豪的细部则完全没有功能, 成为纯粹的装饰细部。这些现象主要与建筑师缺少两者兼顾的细部设计观念有关。一方面, 建筑中大量的功能性细部不受建筑师重视, 往往处理的非常粗糙。特别是在与设备协调方面, 设计的成分更少。另一方面, 大量的“细部设计”仅仅是为了形式美, 而很少考虑其实际功能作用, 成为纯粹的装饰细部。充斥设计市场的“结构美”既没有任何功能, 在结构上也不合理;仿国外的细部, 徒有形式而缺少实质内容。

4结论

精致的细部设计体现了建筑的品质和建筑师的品味。只有深刻理解构造设计与材料设计的内容, 辨析装饰性细部与功能性细部的关系, 提高对细部设计的认识, 才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建筑设计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改变国内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现状。

摘要:细部设计观念影响着建筑师对建筑细部的处理。通过对细部设计的内容、细部的装饰性及功能性的分析, 文章认为国内建筑师对细部设计存在认识偏差, 并进而影响国内建筑细部的精致性。

关键词:细部设计观念,材料设计,构造设计,装饰性,功能性

参考文献

[1]秦佑国, 细部设计概论_兼论工艺技术, 建筑创作, 2010 (01) :176-179

[2]项秉仁, 赖特,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3]马英锋, 苏建华, 论石材幕墙施工对深化设计的要求_兼谈相关规范改进的方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07) :138-141

[4]鲁道夫·阿恩海姆 (美) , 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96

观念设计 篇8

1.1 生态化居住区的内涵及特征

生态小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相结合, 实现人与自然完美融合, 以改善提升居住条件的城市居住区。

生态居住区的基本特征: (1) 可持续发展性。可持续发展性要求满足人们居住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充分利用小区内的各项资源, 使居住区的废弃物排放量降到最低。 (2) 亲近自然性。人们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与居住环境相融合, 营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环境, 体现了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与诉求。 (3) 经济高效性。生态住宅小区内部的各项资源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而且配备有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垃圾处理站等设施, 不仅降低了对资源的依赖性, 也实现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1.2 居住区水景的生态化功能

(1) 景观美化功能。居住区的水景可以依靠植被、溪流等方式架构居住区景观空间, 使空间形态具有明晰的理性与秩序。比如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技术, 充分发挥各群落的形体、色彩等自然美特征进行创作, 可以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植物群落。水景具有可塑性、趣味性和多变性的有点, 既分割了空间, 又保留了视线的通透性, 缓解了空间的压抑感, 不会使居住环境显得单调、乏味。

(2) 气候微调功能。城市水景观, 如大型喷泉、人工湖等, 能够增加空气的湿润度, 影响城市的微气候。比如, 在炎热的夏季, 人们可以在喷泉周围戏水降暑或在湖边乘凉等。城市植被有着植物蒸发、冷却通风、成荫性等天然功能, 通过科学选择植被物种, 合理规划栽植区域, 就能够对城市微气候起到十分有效的调节作用。比如, 通过植被栽植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3) 健康促进功能。居住地拥有各种花草树木, 能够亲近大自然, 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很容易使居住者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绿色植物不仅作为一种景观而存在, 还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减少空气中病原物的数量,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传播;溪流、瀑布等景观能够提供负离子氧, 人体吸入之后, 能够起到镇定、降低血压的功效, 等等。

1.3 生态化居住区水景设计原则

(1) 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要求城市居住区的水景建设, 要注意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 注重合理保护、利用居住区原有的水土资源和良性的生态资源;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建设, 保证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使其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以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

(2) 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水景观的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应当与其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因此, 居住区在规划设计时, 应把水景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进行管理, 注重水景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做到统一考虑小区规划。

(3) 地域性原则。居住区能高度体现一个地域的地方特色, 居住区的水景应当彰显本地的风土人情。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气候、文化等情况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 在城市居住区进行水景设计时, 应当对当地的具体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 做到因地制宜。

(4) 以人为本原则。居住区水景生态化建设主要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原则, 也是其客观的要求。生态型水景建设为居住着提供最舒适的居住环境, 不仅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也极大满足了居住者对精神享受的需求。

2 城市居住区生态化水景建设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生态化水景发展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商品房迅速发展, 房地产产业化步伐加快, 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使得房地产市场逐渐趋向成熟化。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因此, 当前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化、人性化, 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水景逐渐发展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体现了现代都市人们依水而居的诉求, 基于这种需求水景景观在设计方向上越来越注重生态性。然而,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水景观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水景观的优质资料大多由外国引入, 由于这些资料缺乏系统性, 导致缺乏专业的水景观设计人才, 水景设计成功应用于城市建筑受阻。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 在水景观建设中很少考虑建造场地的生态学环境, 没有遵循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导致当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2 生态化水景建设存在问题

(1) 对生态概念认识不清。现阶段, 房产开发商对居住区生态化建设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 在建设生态型居住小区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 在居住区景观规划流程方面, 缺少前期对所购基地的勘测, 只是一味地先确定建筑规划布局, 然后再进行景观设计建造, 很难做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另一方面, 片面认为生态性就是高绿化率, 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 大量购买、种植名贵树种, 不仅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也忽视了居住者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2) 水景用水问题。当前很多城市居住区建造的人工水景, 所需水源都是依靠城市的自来水, 水资源消耗量很大, 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水景观, 如大型喷泉、人工湖等, 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 水资源二次利用率很低, 很多城市的水景用水在一次利用后就直接进入下水道, 没有坚持可持续性的观念, 将之用于城市植被浇灌、公路洒水等方面, 不仅使得水景观用水量越来越多, 而且加重了城市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

(3) 过于重视形式。房产开发商太看重水景观的形式, 缺少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现阶段, 我国很多城市的居住小区在水景设计上, 通常情况下都是建一个池塘, 配一个假山, 然后再用花草树木加以点缀, 不仅缺乏地域特色, 体现不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严重降低了水景的空间艺术美感, 对那些购房者缺乏吸引力。

(4) 新技术开发应用滞后。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小区生态化建设需要借助于雨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设施, 实现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 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以及小区废弃物的排放。然而, 配备这样的设施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需要大量的研发基金投入, 这对于那些资金力量薄弱的房产开放商来说, 实现难度大。

3 基于生态观念城市居住小区水景设计策略

3.1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水景建设

在城市居住区的水景建设前期规划设计阶段, 应当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民俗文化等方面有所了解, 做到因地制宜, 提高水景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在建造成本问题上, 要考虑到水景建成之后居住者承担的物业费用, 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科学合理确定各种水景的造价。在水景布置方面, 要结合居住区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习惯, 比如活动广场中心一般人口比较密集, 是人们主要的活动娱乐场所, 在这里建设水景应当满足人们亲水性的要求, 拉近人们与水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这里设计建造戏水池、旱喷泉等公众娱乐水景。而在一些僻静的区域, 应当注重水景观的外部造型新颖独特性, 使人们能够驻足欣赏。另外, 在静态水景的设计上, 要突出其趣味性, 宜采用小面积水池, 增加其吸引度。还要尽量保证池壁的高度与座椅高度相近, 以便于人们坐下来休息。

3.2 开源节水, 缓解水景用水问题

现阶段, 我国大多数城市居住区景观用水都是取自自来水, 挤占了城市生活用水的空间, 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居住区水景建设应发展城市生态水景。首先, 在水景用水方面拓展水源供给渠道, 比如利用雨水。充分收集利用城市雨水, 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 同时也能够调节城市气候,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开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景观, 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生态格局, 以建筑群为单位建立雨水收集水景观系统, 减少雨水调蓄设备。其次, 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上尽量小而巧, 降低用水量, 并在内部建造水循环系统,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水景用水问题。

3.3 合理设计, 丰富居住空间类型

城市居住区的水景设计倾向于“多景、小面”, 即尽量建设面积较小的水景, 如小型喷泉、水池等, 这样不仅具有亲水性, 也降低了水景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点、线式水景的相互组合, 能够很好的将空间分隔开来, 丰富空间的类型。点式水景相对较独立, 且具有焦点性, 居住者更容易亲近, 因此, 设计时应选好最佳位置, 配以造型独特的水景观。另外, 要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具有增加水体含氧量、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 不仅具有观赏性, 对生态也有益处。选取的植物应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不要过于单一, 通过对这些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 达到丰富空间的目的。比如浮萍、凤眼莲等漂浮性植物的设计上, 可将其作为静水面的点缀植物, 以增加水面曲折变化, 营造起伏错落的画面美感。

3.4 技术应用, 更加注重生态保护

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提倡低碳化生活。现代城市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建造既继承了传统的理论与方法, 也应用了一些现代技术, 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现代的水景设计使得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房产开发商逐渐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水景建设中, 比如音控喷泉、太阳能水处理系统等。在景观建造材料方面, 也要具有环保性能。比如发泡性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发泡性混凝土不仅具有轻质、防水性能强的特点, 而且泡沫混凝土以水泥和植物蛋白发泡剂为原料, 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 具有环保的优点。水景景观作为城市居住区的一大亮点, 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房产开发商应不断研发新技术, 应用新技术, 提高水景观的整体性能。

4 结语

总之, 基于生态观念的城市居住小区水景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这是广大居民追求的美好目标与愿望, 因此, 在城市居住小区水景设计中, 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注重水景的生态功能, 设计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小区。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愈来愈注重对居住条件的改善。城市居住小区生态化水景的建设能够增强居住的舒适感, 给人以美的享受,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从分析生态型居住区的概念及功能入手, 并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生态化水景建设现状, 基于生态化视角对水景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生态观念,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胡荣桂.环境生态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刘钊.浅析现代景观设计[J].建筑与设备, 2010.

[3]杨坤, 黄涛, 董英魁, 等.浅析居住区水景生态设计[J].北方园艺, 2011.

[4]卢丽敏.浅谈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

观念设计 篇9

一、承认差异,让学生优化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差异,所有相同的方式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决定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准确面对差别,将差别当作一种财富来看待。 教师要整体研究每位学生,重视学生差异,吸引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敢于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绝对不可以使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学生,应该让学生在发展水平与素养结构上出现差别。 教师要营造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发展学生个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学习手段,让学生努力加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进而得到有差别的成长。

所以,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形分别安排,指出不一样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学习上的进步。可以在同一个学习时期内,让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要处理的知识,可以在自己已经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质疑问题得到新知识的体悟,得到提升。

二、重视趣味,使学生自主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有的学科都应该可以有效地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借由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完成语文任务;借由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评论,可以让学生喜欢完成语文作业,并且乐于写语文作业。

小学生的行为手段受心情的影响较多,越感兴趣的就越是积极对待,反之亦然。 趣味性作业设计就是满足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它弥补了以前作业呆板、无聊的遗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热情,可以说,及时的记笔记、背诵古诗词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是,做事总要有个度,同样题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学生的热情与创新能力也就慢慢消失了。

有了热情,所有事情都不可能变成负担,语文作业也是这样。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细心设计语文作业,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不错的情感环境下做好作业,语文作业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还会成为一种学习的热情。学生不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且还节省了很多时间,将它们做得独特,能够将写作业当作乐趣。

有趣的语文作业和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与完成作业的热情,还会让学生在写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写作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让作业变得充满趣味,可以在语文作业和方式方面进行优化。

三、放开束缚,使学生自由发展

加德纳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积极建立开放的作业新方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 开放的语文练习能将学生从以往语文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融合到家庭、社会、学校中去发展、联系,完成课内外交流、学科间沟通。 这不仅有助于培育个体的主体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自主研究的良好心理暗示。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能够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布置语文作业的内容开放,个体可以自由挑选语文作业;(2)完成作业的方式开放,学生可以自己挑选学习方式,突破以前的书面作业模式;(3)作业结果与内容的开放,作业的过程不是统一的、死板的, 这样可以比较好的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极大地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开拓他们的认识空间,培育他们的创造能力与操作水平,发扬个性,进而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学生在做完这类作业时,不仅可以认真学习与掌握书本知识,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与学习方式,还可以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社会知识。

生活是有趣的,把生活落实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能给语文作业输入新鲜的血液,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做好符合自己学习能力、与自己生活氛围有联系的语文作业。认可学生挑选做作业的方法,能够在和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做好,也能够与小伙伴一起认真做好。

观念设计 篇10

戴维·佧尔逊 (David Carson, 1957—) 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富颠覆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实验设计家之一, 在视觉版式规划和印刷领域的大胆革新, 使他成为美国设计界先锋人物及自由版式设计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他不仅为微软、耐克、索尼等国际企业及亚特兰大奥运会提供设计, 并为达利博物馆设计形象, 同时又在好莱坞电影《沉溺于爱》中担任艺术总监。他在设计和策划领域赢得近200个奖项, 其著作《印刷的终结》为全球畅销书。20世纪末, 他在伦敦、威尼斯、纽约等地举行过个展。其设计观念是:“设计工作是没有尽头的, 总会有更新的语言产生。”[1]

一、戴维·佧尔逊设计创作的背景

佧尔逊生于美国的德州, 他的设计艺术创作与自身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少年时期是在西方世界起伏跌宕中度过。当时, 通货膨胀、失业不断、战争阴霾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向盖棺定论的传统、体制、观念等提出强烈质疑的激进思潮正逐步笼罩着西方意识形态领域, 文学与艺术等领域自然都不能例外。西方的巨变导致社会处在动荡时期, 此时佧尔逊的心灵也处在一个空白边缘, 这对于他的日后设计影响很大。

1983年是佧尔逊设计生涯的起点, 当时正值西方社会由对民权、反战等问题的关注, 转向对个体存在多样化的聚焦。因此, 佧尔逊的设计重心是关注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市场的不同诉求。他通过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设计来传达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关注, 这为他日后的设计风格奠定了基调。当西方进入传媒社会和商业化后,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设计领域, 以先锋艺术为代表的前卫思想冲击着正统的设计观念, 掀起了一股反主流文化的浪潮。此时, 迎来了以佧尔逊为代表的自由版式体系的诞生。首先, 科技进步的强势——激光照排技术的逐渐普及为自由版式的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其次, 受到“解构主义”、“极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是以结构的统一性和量化来驾驭非理性因素, 那么“自由版式”设计对非理性的认同则意味着反固定化, 它消解了绝对的本体论上的所指, 迈向前所未有的多元化阶段。再次, 与朋克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朋克精神所表现的摇滚乐及朋克青年的反叛、愤世嫉俗、无政府主义的精神世界, 成为佧尔逊设计语言的灵感来源之一。

与美国杰出的图形设计师“纽约平面设计派”奠基人保罗·兰德不同的是:佧尔逊拥有社会学博士的深厚学术背景和心理学、社会学的丰富授课经验, 他驾驭了以社会学、心理学视角来审视他人社会生活与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佧尔逊的特殊知识背景, 使得他的作品跨界从宏观结构至微观行为的整合研究, 包括民族、阶级、个人社会关系等方面。他强调直觉与经验的并行, 鼓励问题先行是把社会学的研究引向纵深的设计实践活动, 在问题争论之中去领会设计理论以及视觉设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并通过自身实验去构建实际存在的并且时刻发生改变的社会多样性。

佧尔逊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做近距离地深入解读, 是由于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官体验, 而且还烘托了与当代主题相关联的文化气氛。其视觉语汇常以匪夷所思的图像为主体, 并运用凝练、残缺的点、线、面及夸张的色彩打破时空界限。他将作品中的解构主义植根于美国背景土壤之中, 无论在新观念传达上还是新材料运用上, 都走在当时美国平面设计界的最前沿。他巧妙地设了一个局, 然后一切都往局的反方向发展与思考。他也很少刻意使用高超的技法, 而只是本真地对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元素、材料做平民化、人性化、差异性的设计, 这就使读者感到亲切并产生强烈的参与性, 观众感受到自己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通过对佧尔逊的设计创作背景探讨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近30年以来佧尔逊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和突破精神, 佧尔逊的设计创作观念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学思想之中, 一直非常警惕地避开后现代设计资源表面化泛用的倾向。

二、戴维·佧尔逊实验设计的具体特征与表现形式

从多元化文化世界观角度来对其作进一步深入探究, 我们发现, 佧尔逊设计思想的来源非常复杂:他对西方的杜尚艺术思想、维特根斯坦哲学、索绪尔的符号学、表现主义和未来派以及POP风格等都有所涉及;对构成主义、波普艺术等语汇进行了嫁接;并借鉴了勒曼·雷纳基的光感抽象诗意摄影、哈特菲尔德的摄影蒙太奇手法。

通过对这些流派风格的吸收与消化, 佧尔逊的自由版式设计既糅合了传统视觉语汇, 又与传统设计法则背道而驰。佧尔逊这棵实验之树是嫁接上述的综合体:其社会学思想的主干, 西方后现代设计艺术的枝叶。这样的思考角度和视觉化表现, 讲究的是心理和形式的契合。

作为美国自由版式设计的缔造着和传播者, 佧尔逊对版式设计语言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丰富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当代的形式和内涵。我们认为, 佧尔逊实验设计的具体特征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 时空交错的融合化。

时空交错的融合化是其作品基本特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沿用至今。即打破了电脑系统化的设定, 通过自由表现挑战视觉传达艺术讯息的极限, 利用蒙太奇的叠加交错等方式, 使字体和图像在空间中具有非凡的默契感, 并借助肌理、色彩、光影等形成自身的差异化视觉形式语言, 使其字体和图形经常“越轨”和“出轨”。例如, 其20世纪90年代初代表作品《射枪》系列。佧尔逊凭借其深厚的社会学背景, 剑指当时传统的视觉语言与风格, 并准确地表达了地下青年对世界呐喊的自我心声。由他开创的视觉风格吸引了当时多数“潮人”的密切关注, 当时的“潮人”甘愿在佧尔逊所营造的文字和图像的迷宫中寻觅自己的复杂情感。该杂志采用划时代排版理念:时间与存在;警醒与自省;矛盾与追忆都通过时空融合化赋予了页面空间无限延展性和奇异的时间凝固感, 版面跨越空间与视觉元素布局结构相联系。时空交错的融合化风格彻底瓦解了网格设计和古典版式设计的框架束缚, 把能够识别的文字信息转化成了可以令人愉悦的文字, 时空交错的融合化的设计风格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和即兴色彩。佧尔逊把在雕版和油印时代令人诟病的误差视为另类的美:被切割的字体;模糊失焦的影像;被油墨侵蚀的页面等, 都是他不可替代的重要视觉语汇。通过时空交错赋予页面以新生, 其豪迈霸气的字体和版面风格具有一种锐不可挡的穿透力和渗透力。《射枪》毫无疑问地一跃成为当时深爱青年人欢迎的时尚概念风格杂志, 而佧尔逊的设计也为20世纪末杂志设计定下了基调, 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出版物前卫设计的典范。

(二) 时间与空间的解构性。

时空解构也是佧尔逊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运用了冲突的点、线、面等视觉要素和被意象化的文化元素去重构多元的时空排版的样式, 对以理性为基础的排版基本规律进行全面的支解, 使“跳跃的灵魂”跃然纸上。例如, 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印刷的终结》中就有大量的实验性作品。通过解构化使观众的视觉心理游走于微观与宏观之间, 佧尔逊从被人们遗弃的物品元素中找寻关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线索。一种以谜为主题的悬念设置, 让人们去联想看似不相关联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 实际上他在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的解构化就是一道谜题, 充满了对设计时空和阅读方式的不断深入提问。书中他会将人的瞳孔解构后重组做杂志的封面;把人脸挖空后重构并置入随手涂鸦;把原有图像局部夸张且上下颠倒,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使版式的合理的结构和基础的秩序感得到瓦解, 文字无序拼合等各种方式结合。表面上这些视觉构成元素被支解的支离破碎, 作品阅读的识别性被完全减弱, 但实质上篇章、段落、词汇等符号在佧尔逊的巧妙布局及解构下跨页翩翩起舞, 并且完全地点燃了读者的新视域。《印刷的终结》的解构化特征奠定了佧尔逊在国际设计界的稳固地位, 也为印刷媒介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开辟了新天地。佧尔逊在作品中的解构性理念, 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受到当时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的重大影响, 并融会贯通了建筑中解构主义的精髓。

佧尔逊的风格曾一度饱受争议, 他被指责无视设计标准, 并完全误导了青年人和设计师的设计方向, 是一场极其危险性的设计游戏, 尽管有评论家把佧尔逊风格定义为前沿设计。但我们认为佧尔逊设计是承前启后的, 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了“流动的时空节奏”, 他是一位在时间与空间中游走的舞者, 一位能够把内心世界用混合视像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视觉拓荒者。他打破了传统对于设计的束缚, 他所倡导的观念中充满了平民文化和人文精神。他的人文理想对现实世界的冲击, 既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平民符号, 又继承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的精髓, 从现实境遇和历史文脉之中寻找支点、并将时间的痕迹、个人的观念融于其中。他将不同时代的生活体验和审美元素相融合, 无论其精神内核还是表现形式, 都充分体现出他对当代社会中视觉心理的驾驭能力。

总之, 佧尔逊的艺术设计观念仍在不断地突破, 因此关于他的“最终定论”或许为时尚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佧尔逊别开天地的自由版式设计是20世纪末人们多视点思考问题的体现, 他引领了新世纪印刷版式设计和前卫视觉的趋势, 不断对现代设计提出挑战、并加以补充, 特别是对未来亚洲年青设计师的影响和启发, 从而引起了这个时代的共鸣。如果说, 书籍的历史被印刷术的发明所改写, 那么佧尔逊的自由版式设计的出现则开辟了设计视觉艺术的新天地, 版式设计形成了独特的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美]史蒂文·海勒, 伊利诺·派提特.平面设计编年史[M].忻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3]陈放.特尔纳瓦国际海报三年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4][美]约翰·福斯特.21世纪大师级招贴设计[M].梵非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下一篇:宋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