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观念

2024-05-31

物理观念(精选四篇)

物理观念 篇1

一、转变学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对于技校学生,首先要转变的是学习观念,正确的认识自己,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他们所面对的与高中不同,不存在升学的压力,所学知识已偏重于自己喜欢的或是面临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文化课所在比例相比高中少很多,所以每个升入技校的学生首先使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去学才能适应和立足于社会,就是学生的认知观念,没有正确的认知观念,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特别是对《物理》这门较难的学科,他们更是望而却步,不知从何下手入门,所以我们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以适应社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自我意识,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学生便会慢慢建立起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学习兴趣才能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才能增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践证明,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甚至对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中发生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热情帮助,尽力指出他的进步,使学生树立信心,看到光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同时还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有机地机地结合,使学生把动脑、动口、动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采用类比法能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扩大思维空间,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电流可以比作人流或水流,电压可以比作水压等等,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效融入课堂,对理解抽象知识非常有利,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学生学习电阻大小影响因素时就有同学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桥宽部队易通过阻碍就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横截面积增大阻碍就会减小,电阻就小,经过许多这样的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理解是否出现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四、授课中注重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技工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双证(毕业证、专业技术等级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技校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兴趣,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例如: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时,通过从实验演示——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偏转,闭合线圈与磁铁之间做相对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也发生偏转,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会产生感应感应电流。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对于一些合适的小实验,小制作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进门,还要不断给予思想上,方法上的正确指导,物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物理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讲解外,学生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记忆理解和分析物理的概念、公式、定律及现象,而这些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现代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更应该教会他们做人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学校里的学习不过是人生中较短的一段时间更多的还要靠自己走入社会后自学,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但要培养技校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真正体现物理教师应有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应从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灵活变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师生轻松愉快完成教学。

摘要:技校物理课是作为基础课开设的,它与专业课程有着极为密切联系,技校物理课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物理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物理,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物理比较难学,要想在物理课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提高技校物理课的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

物理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篇2

内容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物理课程,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需求……知识不等于智慧,只有对知识达到深层次理解,将其内化为能力、思想观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观念建构”的教学追求的是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自然观、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守恒观和物理价值观等物理基本观念,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特征和本质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自然观 物质观 时空观 运动观 守恒观 物理价值观

物理作为一门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物理课程,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物理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中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是记忆更多的物理知识,还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思想方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学习不是事实性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一、物理基本观念的涵义和特征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不可否认,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当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所渭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认识”。物理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在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物理的纵观性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主动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意识或思维。譬如,一个具备“物质观”的学生,当他察觉到某种物质的时候,他就会自觉地观察和思考这种物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如说导电性,硬度,导热性,密度,熔点……等等。

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记忆大量物理知识自发形成。这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学生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物理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典型物理模型;再者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水平。

物理基本观念来源于具体物理知识,又不同于具体物理知识,它是具体物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所涵盖的具体知识充实、发展着物理基本观念的内涵,它们是形成物理基本观念的基础和源泉。可以说,没有具体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就不会有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物理基本观念借助于具体的物理知识由浅入深地揭示出来,是具体物理知识提炼升华的产物;同时物理基本观念对物理知识具有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它赋予具体知识一定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若缺乏物理基本观念的引领,物理知识就难以发生有效的迁移和应用,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物理基本观念具有猎摄范围广、概括程度高的特征,它决定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宋心琦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学牛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物理观念,应当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物理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物理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物理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 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物理基本观念的内容体系

物理基本观念是学习者在反思体验和实践应用中,将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物理思想、观点、方法等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认识,是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过程、方法和结果在学习者头脑中整体的、概括的反映。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各种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包括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而科学地研究物质、应用规律,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则是物理科学的终极目的。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视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理科学形成了认识自然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概括起来,就是基本的自然观、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守恒观和物理价值观。这些基本观念不仅指导人们认识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也促进着物理科学的发展。

物理基本观念不仅是实践发展的产物,更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在学校教学中,这些物理基本观念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反思概括,主要形成知识类的基本观念,如自然观、物质观、时空观;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物理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主要形成方法类的基本观念,如运动观、守恒观;再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物理科学在社会生活中价值的认识和反思,主要形成物理情意类的基本观念——物理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物理基本观念这一有机整体。从内容来看,每一种物理基本观念都是对其所涵盖的事实、概念和原理等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更上位的认识,都有其具体的含义。这些含义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构成知识形态的物理观念,我们将其称为“基本理解”,它把原本处于意识形态的物理观念从字面意义上揭示出来,是物理基本观念的具体表达。我们将各物理基本观念的具体内容(亦即基本理解)表达如下。

1.自然观

自然观指的是人类对大自然最基本的看法,这是最基本的科学世界观。一个人崇尚的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直接由他的自然观决定。当然,自然观并非只属于物理科学的范畴,自然观包括各个自然科学中的看法。我们这里讨论物理范畴中的自然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宇宙是由物质和时空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自然哲学观。再通俗一步来解说,其实就是唯物主义观。例如,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以后,还认为世界上存在鬼神,那么可以说我们物理学对培养该学生的自然观的结果就是失败的。

2.物质观

化学里说的物质世界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而物理学中对于这一基本观念,不仅要告诉学生物质的宏观观念和微观观念,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物质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电场”,“引力场”等物质,他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却是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且这类物质并非实物,但是依然具有和普通物体一样的共通属性,例如“电场”依然有密度,质量等。在这种观念的培养当中,物理量的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学习一个新物理量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个物理量的含义。例如: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单位是“米每秒”,倘若学生理解了速度是描述物理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则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定义,而且在单位的选择上也远多于“米每秒”这一个国际单位。

3.时空观

物质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范畴的,离开这个范畴来研究则无意义。中学物理不要求学生具有三维以上的时空的观念,但是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则要求被理解。说起来并不难,但是具体到物理学科中的学习时,常发现学生在单位上出现错误,例如将体积的单位写成“平方米”,时间的单位写成“/s”等。对于这些错误,表面上是数学基础没过关,深层剖析,其实是物理观念没有深入自身的世界观中,缺乏对时间和空间的物理层面上的思考。

4.运动观

“世界上一切的物质都处于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之中,没有绝对的静止”,这就是物理学的运动观。理解相对运动才能理解相对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才能真正学懂运动学和动力学。除了宏观上运动的相对性这一观念外,中学物理更应让学生懂得分子的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应当被正确理解和解释。“运动”是一种现象,然而要形成一种观念,不仅要对宏观和微观上的物理现象加以细心分析,而且还要时刻运用动力学的基本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方法论,最终形成“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的孤立存在的”或者“事物都是相对的”这样的辩证哲学观点。

5.守恒观

物理学各个领域里有那么多定律和法则,但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层次的。例如,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热学中的物态方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是经验性的,仅在一定的参量范围内适用。这些是较低层次的规律。统帅整个经典力学的是牛顿定律,统帅整个电磁学的是麦克斯韦方程,他们都是物理学中整整一个领域中的基本规律,层次要高得多。超过了弹性限度胡克定律不成立,牛顿定律仍有效;对于晶体管,欧姆定律不适用,麦克斯韦方程组仍成立。是否还有凌驾于这些基本规律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法则?是的,守恒定律就是这样的法则,由时空对称性导出的能量、动量、角动量等守恒定律,是跨越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普遍法则。按照中学物理的教学大纲,我们应当培养学生能量守恒的观念,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珍惜能源,生成节约意识,增强循环利用意识等情感价值观。

6.物理价值观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物理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物理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倡导利用物理知识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物理科学的价值追求。

上述基本观念是物理学科观念体系中最基础的,深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以及形成更高层次物理学科观念(如量子观,统计观,对称观……等等)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此形成的物理学科观念也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物理基本观念从学科的角度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存在、发展、变化的哲学判断,丰富并加深了中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物理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的价值

简单地将物理基本观念的具体内容记住并不能有效地形成物理基本观念,只有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应用价值,感悟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观念。所谓“观念建构”教学是指在物理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概括和提升,促进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以下功能和价值。

1.“观念建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物理知识以具体事实、概念和原理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它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式获得。物理基本观念是物理知识背后的思想和观点,是对物理知识深层次的挖掘,具有体验性和内隐性,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得。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教学所带来的最大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从根本上对“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下的“接受式”学习的超越。只有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对具体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和具体应用,才能获得逐渐清晰的认识。

因此,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学习者展开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和付出持续的心志努力,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被动地记忆知识、贮存知识向主动地理解知识、建构观念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背诵记忆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观念建构”教学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相对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建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增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是因为,物理基本观念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而存在的物理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基本认识,它的形成是以对具体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在构建物理基本观念的过程中,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需要对学科领域中那些最具物理学科特征的事实、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使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达到高层次的抽象概括水平,以实现从具体事实中获得可迁移的概括性认识的目的。

在学习某一知识内容时,学生的思维不是停留在对具体知识的记忆和字面理解的水平上,而是要深入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规律,真正形成自己的见解。例如,上述讨论过的“时空观”的学习,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定义和公式或实验的操作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多少价值呢?有多少学生将来能在物理实验室中去工作呢?如果在学习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测量”背后的原理,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测量”的本质,那么必将增进学生对时间,空间的理解。

所以,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促进学习者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只有用基本观念来引领知识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知识本位”教学所带来的知识学习的短期效应,增进学生对知识深入、持久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3.“观念建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根本宗旨。物理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如果记忆物理知识结论、熟练解题思路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全部内容,那么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情还会存在吗?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既是认知性的,更是体验性的。如果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应用价值,感悟到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相信物理科学的种子一定会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因此,“观念建构”的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是回归物理科学本质的教学。

知识不等于智慧,只有对知识达到深层次理解,将其内化为能力、思想观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观念建构”的教学追求的是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自然观、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守恒观和物理价值观等物理基本观念,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特征和本质规律的认识。相信多年后,学生可能会遗忘许多具体的物理知识,但这些基本观念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并成为其认识物质、做出科学判断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这样学生从学校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活”了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宣小红《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1年第9期 【2】张弼《大学物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内部交流)2005年2月 【3】王泽良《欣赏物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作者单位:韶关市曲江区乌石中学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韶关市曲江区乌石中学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物理基本观念 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王珏

***

“STS”教育——物理教育新观念 篇3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行动意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会死啃书本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很好地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我们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与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到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个特殊的水壶,让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即让它出水就出水,不让它出水时即使将水壶倒过来也不出水。

其实像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将所学知识巧妙运用的结果,但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生活常识的话,我想,他是不可能想到压强知识还可这么用的。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将现代科技以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至于与时代发展脱节,同时又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十”于2013年6月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了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物理课。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大家,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动态,同时也感受一下太空物理的新奇和魅力。与此同时,作为物理教师,还可以及时将火箭升空的原理联系到动量、动量守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去,因为所有航天器的发射都借助于火箭技术,火箭飞行是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例。矗立在发射架上的火箭在发射前总动量为0,点火后燃气通过火箭的尾端喷管连续地向下高速喷射,火箭的箭身取得向上的巨大推力,从而克服自身重力,加速向空中升去。

最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够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之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现阶段实施“STS”教育,在各个年龄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有所不同。

小学阶段,应着重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尽可能采用比较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例如,讲到雷达时,可以将其讲成是一口大锅,有了它,电视台才能接收到卫星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信息,并以另一种形式传播出去,最终被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接收,形成了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各种画面。

初高中阶段,适当引导和启发他们认识物理与外界的联系,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知识又可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像初中物理书《乐音和噪声》这一节,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分类,一种定义为乐音,另一种被称为噪声。在人们的主观意识里总认为只要是噪声就是不好的,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可他们不知道,噪声同样有它的社会科学价值,比如噪声可以用来发电,可以用来除尘,可以干燥食品和除草作用。对高中生,可以以讲授和阅读为主,引导和启发他们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例如,关于核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它的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从而不受他国的威胁,捍卫国家主权,但另一方面核技术的滥用同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认识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把握物理、技术及社会的关系,为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物理科技活动,如进行科技小制作比赛,如制作“小孔成像”的简易装置:我们可以取可乐罐两个,把其中一个的盖截去,并在底部开一个直径为0.5mm的小孔,另一个可乐罐的两头都截去。然后在有底的这个可乐罐的顶盖处粘贴一张半透明的纸,并把两头都无盖的可乐罐套在其上就做成了“小孔成像”实验的一个小装置了。另外,像电视这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看电视会影响学生成绩的观念,从两个方面利用电视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另一方面,要通过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在目前情况下,具体进行“STS”教育,一般都是采用渗入模式,这是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而得到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教学,才能日趋完善,才能更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物理科学素质的培养。

物理观念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观念;问题探究;实验操作;开放环境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线物理教师过分地看重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导致很多学生在看不到物理学习价值的过程中沦为考试的机器。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也为了发挥物理课程的价值,在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进行

论述。

一、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科学观念

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基础,是锻炼学生探究能

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也就是说,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结合教材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做功了吗”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也为了锻炼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更为了确保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最大化的实现,在本节课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1)什么是做功?

(2)一个人推着一个重箱子移动了一段距离属于做功吗?

(3)一个人推一个重箱子,箱子没有移动,思考,这个人是否做功了?

(4)哑铃被举起来,请问是否有做功?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促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可见,在这样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进而确保高效物理课堂顺利实现。

二、在实验操作中培养科学观念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活动环节。但是,在应试教育下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采取的都是“背实验”的方法,导致绝大多数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的存在价值,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降低。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也为了发挥实验的价值,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教学“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展现实验的魅力和价值,也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电流做功的影响因素给出假设,比如:电压、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之后再组织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如:研究与电压有关时,学生可以选择“开关、电池组、小灯泡、电压表”等,引导学生自主连接电路,自主根据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来分析电流做功是否与电压有关,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的科学观念。

三、在开放环境中培养科学观念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来说的,开放的环境不仅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开放题的思考和练习以及开放问题的讨论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例如:在某实验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一些实验器材,如:小矿石和盐水、一小卷细铜线、一块不规则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细线、铅笔、烧杯、水槽(有水)、刻度尺、弹簧秤、铅笔。要求学生自选器材和物品,完成一项实验(用天平、弹簧秤测质量除外),并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器材、实验主要步骤、被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解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切记不能因为题目比较难而放弃解答,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灵活应用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锻炼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主动探究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4).

上一篇: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下一篇:森林游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