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游憩

2024-05-31

森林游憩(精选五篇)

森林游憩 篇1

据《中国森林旅游学》 (董志勇2002) , 我国的森林旅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追溯到尧舜禹时候。古代的游憩大致上可分为三类:统治阶级驰骋射猎的野游, 士人阶层游历山川、寄情山水的森林游憩和平民百姓参加佛寺道观等宗教活动的游憩活动。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110年间, 由于国民经济没有多大的发展, 使得人民群众没有能力参加旅游和森林游憩。而现代森林游憩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在其后的10年, 我国森林游憩业的建设和理论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3]。

从1995年5月1日起, 我国实行了每周工作40h, 即每天工作8h, 每周2天休息日制度。同时, “十一”国庆节、春节形成的长假,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每年大量的法定假日, 加上带薪休假, 就意味着城市工作人口中每年有1/3的时间处于假日状态就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4]此外, 人们退休年龄也不断提前, 这一系列政策增加了人们闲暇的时间, 从而带动休闲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时间用于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 消除压力和烦恼, 达到情感交流,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在城市郊区范围内以农业文明、完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积淀为特色地域景观而开展的区域性旅游活动备受青睐[5]。

目前我国的平均工作时间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据Maddision, 自1991年起,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作时间减少了11%, 法国减少了10%, 德国、英国减少了6%, 韩国减少了5%。[6]世界上森林游憩业以发达国家最为昌盛, 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森林游憩业最发达的国家。近百年来, 世界各国陆续兴起的森林游憩业或多或少受到美国的影响。在陶伟、黎碧茵关于国外游憩需求研究20年的一文中[7], 提到游憩需求方面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旅游发展状况成正相关关系。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研究的较多, 美国则是该领域研究的中心。

由于城市内部的森林景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且城郊森林景观存在很多的人为痕迹等问题, 因此改造城市周围的森林, 发挥其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及提供人们野外游憩、娱乐等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好的森林景观, 要以森林美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林相改造、封山育林、景象抚育等措施改造森林景观, 要力争做到: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或借景抒情, 从而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满足大众游憩需求的森林必须具备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组合。不但能给游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而且还能激发游人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如何利用景观美学原理, 营造森林景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8]

参考文献

[1]陈红.大城市郊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哈尔滨阿城区为例[J].科学决策, 2009, (4) :75-77.

[2]张晓萍.风景游憩林的营造技术和可持续经营[J].福州植物园研究, 2006:50-56.

[3]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8:133-140.

[4]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8:58-59.

[5]王成, 詹明勋.城市森林与居民健康[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6:187-191.

[6]Maddision.A.Dynamic forces in capitalistic development:a long-runcomparative view[J].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1.

[7]陶伟, 黎碧茵.国外游憩需求研究20年——《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所反映的学术态势[J].热带地理, 2005, 25 (2) :128-13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介绍 篇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旅游、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地理学、森林资源保护、旅游管理和森林游憩资源评价与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森林游憩业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公众教育、森林游憩市场运营与分析、游憩资源经营管理和协调森林游憩与森林资源关系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地理学、林学、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及评价、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法、森林游憩产业市场动态分析方法; 4.具有监测森林资源、协调森林游憩与森林资源关系,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游憩导游和森林生态公众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国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旅游及森林游憩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森林游憩、森林资源保护、旅游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

生态学、林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景观生态学、森林环境学、地质地貌学基础、旅游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狩猎学、保护生物学原理、有害生物防治学、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森林游憩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

林学 森林资源与保护游憩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开设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北京农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浙江林学院 北京农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长江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大学等。

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梧州城市森林游憩开发初探 篇3

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森林游憩,梧州

一、城市森林游憩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和完善, 城市作为区域旅游的中心地位日益加强。旅游者不再单纯追求参观游览景区的数量, 而是以城市为中心在其周边展开游憩活动, 并在这样的游憩中, 体会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事实上, 外来游客与市民在城郊地区的行为特征并无实质区别, 因此把他们的环城活动称为游憩比旅游更加贴切。出现在各种城市森林的游憩者既包括城市居民, 也包括外来游客, 但前者是主体。基于以上认识, 梅燕认为城市森林游憩是指人们 (包括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 在闲暇时间内, 依托城市森林资源进行的所有户外游憩活动的总和。

城市森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 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名词。自1965年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rik.Jorgensen教授首先提出了“城市林业”的概念以来, 北美、欧洲乃至全球掀起了对城市森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潮。

我国城市森林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出版了《都市森林》一书, 与此同时, 城市森林的有关概念引人国内。1992年举行第一次城市林业研讨会, 1994年林学会成立了城市林业专业委员会。继而, 许多学者对城市森林开展了研究工作。城市森林游憩是城市森林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森林游憩的利用价值是森林资源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的游憩利用价值, 即人们为了获得森林游憩服务愿意付出的费用, 它有类似市场交换的“替代市场” (surrogatemarket) 和“影子价格” (proxyprice)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森林游憩每公顷年均效益量为2.0元/ (hm2·a) 。目前城市森林游憩已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认可, 并相继对城市森林游憩进行了开发实践。

本文选取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岭南古城梧州为研究对象, 对其开发城市森林游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提出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下, 合理开发城市森林游憩的策略。

二、梧州及城市森林旅游资源概况

(一) 梧州简介

梧州是广西的东面门户, 紧邻粤港澳, 背靠大西南, 扼浔江、桂江、西江之总汇, 故梧州又称“水都”、广西“水上门户”;梧州古称苍梧, 历史渊远流长, 文化沉淀深厚, 为岭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地理、历史、文化之积聚, 使得梧州市蕴育了类型多样、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资源。全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国家2A级景区1处, 国家森林公园2处, 自治区森林公园2处, 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处,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3处, 市 (县) 文物保护单位92处。2002年, 梧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二) 梧州森林旅游资源概况

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年平均气温21℃) ,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 , 日照充足 (年平均日照1800小时) , 自然条件优越, 享有“山城水都”的美誉。全市森林蓄积量达3093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70.7%, 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色。市区绿化覆盖率37.5%, 人均绿地面积6.5平方米, 已超过国家城市绿化标准, 为发展森林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 梧州境内的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吸引力强。如藤县北部的狮山, 1988年被定为区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间密布常绿针叶林、阔叶林和各种奇花异草;岑溪天龙顶公园,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山地公园, 也是广西汽车旅游营地, 拥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溪谷瀑布群、海拔1000米之上的高山草甸和丹霞山峰、绵延数十公里的断层崖壁等;滕县石表山, 山上森林植被丰富, 2007年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岑溪黄华河竹林带的风景林, 以分布广、面积大著称, 成片的竹林沿河绵延数公里, 宛若绿色长廊;梧州市区东北面的白云山以森林公园著称, 于1984年成为第一批广西区级风景名胜, 是著名的亚热带雨林公园, 有280个树种, 40万株观赏乔灌木, 营造了春繁、夏丽、秋红、冬青的自然景观, 景区的茶花园环境清幽, 是梧州市第一个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色彩艳丽的原生态茶花专类园, 极具观赏性;梧州河东城区的圣文园, 园内的热带雨林景观、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保持完好, 是梧州城内空气最好的一块“绿肺”, 园内山清水秀, 古木参天, 北回归线穿园而过。这种独特的气候使得景区内植物品种十分丰富:有冠为“植物活化石”之称、最远古侏罗纪时代便出现的蕨科植物群, 有世界十大名木之一的格木, 有三十余米高, 几人环抱的稀有大树品种。荷兰、日本及国内苏州、中科大、自治区旅游局等有关专家考察后认为, 该园离市区如此之近、环境植被如此之好, 在世界上甚为罕见。市区内北山、白鹤山、火山、观音山 (珠投岭) 等各山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森林覆盖率都在50%以上, 点缀城区自然生态环境, 除火山外都已辟为公园。

此外, 梧州还拥有众多古树名木及珍稀树种, 如永安古榕、玉兰古树、古铁力木树等, 极具科研与观赏价值。

三、梧州发展城市森林游憩的可行性分析

(一) 梧州旅游发展潜力大、势头好

近年来,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两广无障碍旅游的稳步发展为梧州旅游注入了活力。梧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接待游客人次数和旅游收入都持续增长, 由2003年的166.69万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558.6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也由6.62亿元增加到34.2亿元。这种良好的发展状况还应归因于历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的成功召开。自2004年第一届国际宝石节成功举办以来, 梧州浓郁的岭南历史文化底蕴和山城水都的美丽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连续六年到梧州进行商务活动和游览观光的旅游者不断增加, 从而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12月7日,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梧州建设为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要求, 更给梧州旅游业未来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梧州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 于2009年3月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 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全体市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倡议, 纷纷通过植树、捐赠名贵树种等各种实际行动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热潮。2010年3月7日, 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写的《梧州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和《梧州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来自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等有关专家、学者的评审, 标志着开发梧州城市森林游憩项目有了更坚实的环境保障。

(三) 客源市场充足

城市森林游憩的主要客源是本地市民和近程游客。据统计, 2007年末, 梧州市常住人口为310.15万人 (男性164.62万人, 女性145.53万人) , 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如2009年, 梧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 为实现短途休闲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增大, 对回归自然、愉悦身心和短期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强, 给城市郊区发展森林游憩提供了丰富的客源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假日制度的实施, 城市居民在周末、“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日以城市郊区为旅游目的地的短程旅游增长迅速, 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间, 出游量更为集中。据调查, 城市居民有强烈的森林游憩意愿, 并倾向于到城郊尤其是城区边缘区生态环境好的森林集中分布区域 (如白云山、石表山、蝴蝶谷、圣文园等) 进行森林游憩活动。据梧州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梧州市近几年黄金周期间一日游、两日游游客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比例均在70%以上, 表明以城市森林游憩为主的近程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出游的主体。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梧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特征, 广东客源市场占绝对优势。据市旅游局统计, 有60%以上的游客来自经济发达、出游意愿强烈的广东省。这些近程游客的旅游需求也是梧州开发城市森林游憩项目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四、梧州开发城市森林游憩的策略

发展城市森林游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各方面的努力和统筹规划。要使梧州市城市森林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旅游者的游憩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发展。

(一) 遵循“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开发理念

森林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改善污染物降解、木材生产等综合效益, 其生态系统一旦遭损坏, 要想恢复极难。因此,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在开发森林游憩项目时应贯彻始终, 了解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森林的主要功能。首先, 应该保证发挥城市森林主要功能的同时, 兼顾城市森林的游憩功能。同时, 充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 如山体、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 发挥其游憩资源价值, 在与城市森林协同建设的过程中, 实现1+1>2, 提升城市森林游憩功能。第三, 加强社会调查, 掌握市民游憩意愿, 基于城市森林游憩资源, 安排适宜的游憩活动内容。

(二) 政府主导, 分圈层发展

梧州城市森林游憩的发展,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由政府制订统一的产业政策, 引导城市森林游憩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梧州城市森林游憩带各圈层与市区间距离有远近之分, 在资源分布、资源层次、发展水平上也各有不同, 因此各圈层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第一圈层以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需求为导向, 发展开放式游乐带, 持公益性游憩设施的比例, 多发展类似“白云山”式的开放式免费森林公园;第二圈层为梧州市城乡结合区域, 应该结合乡村景观, 发展环城森林休闲游憩, 打造休闲娱乐带;第三圈层为梧州远郊区, 如狮山、石表山、天龙顶公园聚集了一批高层次的森林旅游资源。该圈层在保持观光游的基础上, 可重点开发森林探险、漂流、攀岩、野营、滑草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娱乐项目, 提升产品层次, 开发远郊度假带。

(三) 优化游憩交通网络

交通状况对人们的游憩活动影响重大, 直接影响到人们游憩动机的产生和游憩目的地的选择。环城森林游憩带的优化发展必然是以交通网络的优化为前提的。应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森林之间的干道建设, 增加快速通道的数量, 降低中心城区与外围间的时间距离和交通成本, 将快速干道与绕城公路等一起构成城市便捷的“环状+放射”的快速路网体系。

(四) 改善游憩软环境

开发城市森林游憩功能不仅需要完善城市森林的硬件建设, 也需要培育适宜开展游憩活动的软环境, 培育人们爱绿、护绿、养绿的意识和文明游憩的好习惯。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人们大都偏爱环境清洁、行为文明的游憩环境, 而不愿意光顾一个充满社会冲突和滋生犯罪的场所。良好游憩软环境的形成需要加强舆论监督、鼓励社区参与, 使城市居民与政府官员都认识到建设城市森林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梅燕.城市森林游憩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8)

[2]李锋, 刘旭升, 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生态学, 2003, 22 (4) :55-59

[3]李海梅, 何兴元, 陈玮, 等.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 2004, 23 (2) :55-59

[4]周晓峰.黑龙江省森林效益计量与评价[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9

森林游憩 篇4

国外游憩体验评价的研究,基本上采用游憩满意度作为游憩体验质量的衡量标准,偏重于主观评价,而对建立实用性的评价模型关注较少;国内学者们对游憩体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上,相关研究偏重于心理体验的感性层面,不重视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文以重庆市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公园旅游者游憩体验质量进行研究,以期为合理规划和建设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改进和完善森林游憩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主城西北部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镇,紧邻嘉陵江,距重庆市中心16公里,总面积51km2,是城市西部的绿色屏障。其自然景观以山、水、林、泉、洞、云、雾为主,现有林地1.8万亩,水面500多亩,溶洞6处,泉眼2处,以“清丽、幽深、古朴、旷达”的风格被誉为“山城绿宝石”。 以苍翠、清凉的森林风貌和绿色景观环境成为城市的保护屏障和市民休闲避暑胜地,被称为还评为了“主城区两片肺叶之一”。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同年还被评为了中国第一座森林体育公园。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的合理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即游憩者的基本资料和游憩者的游憩体验和质量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结果与分析

(一)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性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表1),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性55%高于男性45%;从年龄构成来看,主要以中青年者20-40居多(86.86%);从职业构成来看,主要以学生(51%)居多、其次为职员或工人(12%)、离退休人员(8%)及个体经营者(8%),可能是沙坪坝区学校较多的原因;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主要以本科(63%)最多,学历与其森林公园的认知、审美能力和参与度有直接关系;从个人平均月收入来看,月薪在1500—3500元的比例最高(38.36%),其次为1500元以下(35.35%)可见歌乐山森林公园的主要客源是一些中低收入旅游者;从地区来源来看,主要以重庆主城区居多(40%);从游憩目的来看,主要以度假游玩者居多(28.28%)。

(二)信息来源

宣传渠道的选择是旅游企业进行促销的关键环节[5],“口碑效应”有利于提高歌乐山森林公园的吸引力。城市森林公园信息首要来源为旅行社或者朋友家人推荐(63%),一部分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的广告或报道与介绍(14%)和网络(13%)获取,通过旅游手册、宣传画(5%)及旅游博览会(4%)获取信息较少,选择其他(1%)的游憩者主要通过户外媒体等获取信息。

(三)出游同行者

通过调查发现,歌乐山森林公园旅游者选择与朋友出行最多(41.24%),其次为陪同家人出游(22.68%),班级组织同学出游也占较大比例(19.59%),选择与同事(5.15%)及独自一人(8.25%)的较少。

(四)旅游者对景区各种定价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旅游者认为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各种定价普遍认为适中。门票价格定价普遍认为适中(44.44%)与较贵(23.23%);认为餐饮价格较贵(37.63%)与适中(34.41%),另有(23.66%)旅游者觉得太贵;认为旅游纪念品价格适中(39.78%),另有(32.26%)觉得较贵。

(五)旅游者对公园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旅游者对歌乐山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质量总体评价一般。对景点(41.67%)和交通(39.36%)的评价很好,对导游服务(57.73%)、餐饮(52.13%)、娱乐(44.21%)、购物(47.37%)评价一般。根据分析统计每人在景区消费10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57.14%,景区应增加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项目。

(六)旅游者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

旅游者对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一般(50%),33.67%比较满意,6.12%的游客比较不满意,主要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服务质量低和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不满。

(七)歌乐山景区内的各种标识评价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各种标识评价满意度较高,60.82%旅游者认为还行,标识清楚,基本能找到景点,但一些景点容易错过;有22.68%认为很好,标识很清楚,找景点很容易。但旅游者在接受访谈时提到的牌示信息量不够大,内容有特色但更新维修不足,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八)旅游者重游率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游率较高。47.47%的旅游者表示有可能重游,但会在有兴趣的地方多留一会儿;有34%的游客是第一次来游玩,超过一半的游客大于2次甚至经常来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九)旅游者认为公园需改进的环节

多数旅游者希望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设施得以改善(27.84%),希望接待服务质量、餐饮、住宿设施得以改善的旅游者分别占20.62%、15.46%、13.4%。经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公园内山上旅游服务设施相对缺乏且档次较低,主要以普通旅馆、农家乐为主,接待能力较差。

(十)旅游者对公园特色建设感知度

旅游者认为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特色建设一般(61.86%),歌乐山步道人生名言提示牌具有特色,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所设置的游憩活动项目与其他森林公园具有极强同质性,许多旅游产品的开发属跟风行为,特色不是很突出。

四、发展建议

(一)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调查显示,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信息首要来源为旅行社或者朋友家人推荐(63%),主要依靠“口碑效应”,宣传方式较单一。应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公交、地铁、户外广告牌等新型媒体;加强官方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增加与游客的网络互动;可在旅游淡季时举办一些宗教文化方面的活动;也可利用地处沙坪坝学校多的优势,吸引众多高校来公园举办活动,比赛等,提高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拓宽客源市场。

(二)加强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旅游者对景点(41.67%)和交通(39.36%)的评价很好,27.84%的旅游者希望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设施得以改善。建议歌乐山森林公园在不损害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对配套设施服务的投入力度,让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6]。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对通往景区的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修建,尽量减少行驶难度,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设置安全提示牌、减速带、防护栏等、提高安全性。提高餐饮、住宿等接待质量。

(三)景区旅游产品应以中低档为主

调查显示,歌乐山森林公园的主要客源是一些中低收入旅游者,(月薪在1500—3500元的比例占38.36%,游客的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每人每天平均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57.14%),而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一定时期(3~5年)内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应重点开发中、低端旅游产品,以适应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满足旅游者游憩需求,游憩项目应强调特色而非档次,体现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城市森林公园应突出人文关怀,以提供回归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方向[7]。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结合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的特点,明确自身定位,设置具有特色的游憩项目。

(四)新颖、科学设置标识系统,创新游程

60.82%的旅游者认为景区的标识系统还行,标识清楚,基本能找到景点,但一些景点容易错过,景区应定时更新标识牌,设置方便找寻的标识系统,提高游客逗留率。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创新制定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游程,如健身类:歌乐山步道,瑜伽台;度假疗养类:别墅区,网球场;探险类:攀岩,森林摩托。

(五)注重旅游产品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重游率较高,接近50%左右,这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截然不同。到景区的游客大都是重复访问,对景区旅游产品质量有切身的认识,加之出游信息来源渠道主要为口碑(大约63%左右),这就要求景区必须注重旅游产品质量,提高游客的忠诚度。通过调查,游客希望提高景区设施、接待服务质量、旅游交通等方面,旅游经验者要特别注意提高旅游产品这些方面的质量,形成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

森林游憩 篇5

1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历程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我国在1999年在大学设置的新专业, 是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该专业是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为了满足旅游业对生态旅游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2002年已经有包括北京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至2006年已经能够有近2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一门新学科, 是在多个学科交叉基础上出现的新学科。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各地的农学院、林学院等等, 这一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知识, 还要掌握旅游和相关的生态知识, 运用这些森林和旅游的生态知识来为生态旅游业以及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服务。

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该专业是在多种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 森林资源保护属于自然科学类, 而游憩类属于人文科学类。所以该专业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把自然科学的课程与人文科学的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使我国开设这一专业的近20所高校中, 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学科发展前景规划等却各有不同。因此, 由于对这一专业的发展和规划的不合理以及学生对这一专业的不熟悉不了解, 因此造成了学这一专业的人数偏低, 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是很理想。

因此,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并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一专业的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 这在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新的挑战。因此,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要把“生态”二字作为核心, 注重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进行有效的专业规划, 及时进行课程的设置和调整, 为森林旅游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3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下所提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战略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的专业定位

准确科学的专业定位对专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十分重要, 学校教学计划也是以专业定位作为主要依据, 学生选择专业时也把专业定位作为报考的参考点。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发展成果, 我国的森林旅游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森林旅游业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并且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每年进行生态旅游的人数都在增多, 森林生态旅游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发挥的十分重大的作用。现如今, 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持、住、行、游、购、娱”等配套的服务体系。杨晓云、欧晓红等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7%的人认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生态旅游方向有发展前途[1]。这也说明, 培养生态旅游的优秀是这一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划分这一专业的具体专业方向时, 基本上应该划分成3个方向:生态旅游、景区规划、森灵保护。

3.2 科学地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 加大对该专业的投入力度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这些信息和资料很大一部分都要求本人亲近参加实践才能获得。同时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又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个专业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等多个产业部门, 同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部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又是一门地域性很强的学科, 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 各地会有不同的旅游资源, 所以教学过程中也必然涉及到当地的旅游资源。因此, 作为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针对这样的专业特点, 学校应该尽量结合实际情况, 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员优越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

例如, 可以增加图书音像资料的订购, 中国的旅游资源分布广阔, 教师在课堂是讲解很受局限, 学生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也是不够的, 通过图书以及音像等资料, 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各司不同的信息, 这样可以使学生则内部就可以了解到各地的信息;还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形式多样的旅游网站, 各个大型网站还开设旅游专栏, 并且新型的微博、博客上也有大量的旅游信息, “学生通过在电子阅览室中从网上下载声音、图片播放、文字等资料, 可以将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2]此外, 还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因此,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与相关的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 可以选择的单位有:高级饭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加强实践环节, 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森林游憩教育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教育, 培养的人才要面向旅游业的各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 具有强的操作能力。”[3]因此, 除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通识教育之外, 还要加强对学员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获得的, 所以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员可以到生态旅游部门参与管理, 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实践中。也可以在旅游区去开展实践教学, 把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统一起来, 这样可以尽早尽快的使学员适应专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学员的专业素质, 职业道德, 沟通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

4 结束语

通过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学科相关问题的分析, 希望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可以在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上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云, 欧晓红, 罗明灿, 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0 (18) .[1]杨晓云, 欧晓红, 罗明灿, 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0 (18) .

[2]周永斌, 宋薇, 谷晓萍, 马发旺, 张智, 魏大勇, 张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特色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11) .[2]周永斌, 宋薇, 谷晓萍, 马发旺, 张智, 魏大勇, 张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特色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11) .

上一篇:物理观念下一篇: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