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

2024-06-17

森林环境(精选十篇)

森林环境 篇1

1 采伐作业对森林微生物的影响

森林微生物包括光、大气、水、土壤及其他生物等, 森林环境是这些微生物的生存家园。

1.1 采伐作业给森林树木光照强度造成的影响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微生物的存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挂钩, 光因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光因子既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又关系到微生物的生产环境、植物构造、植物特点及生长态势等;关于光合作用, 如果光线太强会损害叶绿素, 甚至造成树木因缺乏太多养分而干枯衰亡。人类的采伐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繁琐而复杂。

人类的采伐方式多种多样, 使光照也在不断的变化。多次实验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缓慢采伐树木, 这时光照强度的面积就会小于采伐区域内的光照面积。这种现象表明, 光照受到树叶面积、树高及林冠密集度等因素的影响。

间伐会对林内的光照强度产生影响, 间伐加大散射光、反射光和投射光等强度。如对楸木的实验表明, 在对其间伐一段时间后, 间伐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增加了1.62倍, 使森林内的透光率增加了1.64倍。相反, 其他区域的木梳因光照强度弱, 树木生长态势较慢, 枯枝只生长了1 m左右。

采伐不同使光照强度也不同, 如针对火力楠和马尾松的混合林用不同的采伐手段。结果表明, 混交林内的光照强度随着间伐处理力度的增大而增大, 由此看出, 合理间伐能够提高混交林的光照强度, 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序进行。

1.2 采伐作业给森林大气造成的影响

在光合作用的条件下, 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在呼吸作用的条件下, 吸收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使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系统保持平衡, 如果缺少了树木造氧和收集二氧化碳功能, 大气循环系统就会失去稳定性。森林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创造者, 对于维持大气循环系统十分必要。森林采伐作业使森林面积变少,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减弱,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不断增加。

1.3 采伐作业给林业内水造成的影响

与人类一样, 森林生存必要条件是水资源, 水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载体。采伐作业会打破原本的森林生态系统, 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诸多压力。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 直接造成森林面积极度变少, 损害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大气降水, 如雨季变短、旱季变长, 较为严重情况产生干旱灾害。例如, 1950年在湖南省武冈县, 原本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从未发生过含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人类对当地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 在1980年, 当地森林面积极具减少, 且常年发生旱灾洪灾, 影响洪灾的原因是对森林的过度采伐改变了原本正常的河流径流。主要表现为:土壤变化引起径流变化, 产生地表径流变大、下渗径流变小的现象;树木的蒸腾和截留功能下降, 致使径流加大;降水加大了对土壤的损害力度, 且制约了森林生态系统

1.4 采伐给林地土壤造成的影响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是树木的生长场所, 它为林木提供土壤、养分、能量等, 且吸附林木上的杂质, 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净化功能。

采伐作业改变土壤土质:森林遭到人类采伐后, 随着光照强度发生变化, 土壤土质也会发生变化。通常采伐力度越大, 土壤比表面温度加大。采伐机械、集材道路、土木工程会使土壤密度变大, 孔隙变小, 使土壤持水功能变弱, 进而制约森林生态进程。

采伐作业使土壤土质变得更为复杂, 其变化规律难以琢磨, 其变化形式主要有:迹地土壤土质p H值不固定;土壤土质有机含量减少;土壤土质养分成不断减少的趋势;土壤土质内造结构改变、肥力减少。

2 采伐作业给林内生产者造成的影响

林内生产者运用太阳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包括森林内的部门绿植, 如乔灌木、苔藓等。人类过度采伐, 造成森林内树木极具减少的现象, 给一些生命力脆弱的绿色植物产生了压力, 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人类这种不正确行为, 使大量林木减少, 甚至直接造成物种的灭亡, 使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损害。

在采伐作业过程中, 一些森林面积减少外, 更对其他树木造成了伤害, 如树皮刮伤、树枝断裂等, 这些现象会对土壤土质造成一定影响, 使根部流失一些养分, 降低树木本身的抵抗能力, 较为严重时, 直接造成树木死亡。

3 采伐作业给森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造成的影响

分解者就是将灭亡的动植物为食物, 将其中的有机成分解成无机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对其森林的生长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分解者在土壤土质中, 直接关系到肥力的高低和植物的生长态势。采伐作业损害了森林微生物的生存家园, 土壤有机质的流失、土壤土质弱酸性变化及能量流失等, 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人类的采伐作业要湿度, 多次实验表明, 具体范围内适当的间伐树木, 土壤土质中的有机含量增多、肥力提高, 使土壤更有活性, 促进了土壤的循环系统, 利于植物生长。

4 结语

森林采伐作业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能否良性循环, 在森林采伐作业过度的情况下, 要及时禁止人们乱砍乱伐的行为, 否则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森林采伐过程中, 每一个细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系统。因此, 人类采伐作业要适度进行, 运用合理有效的措施, 如做好对人们种树植树、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工作, 使森林资源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李学友.森林采伐作业对森林为环境的主要影响[J].森林工程, 2010 (7) .

作文:保护环境、保护森林 篇2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forests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us to protect the forests.First of all, we must start from ourselves.For example, we can asked friends around us to stop cutting down trees.Secondly, we can make some posters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that the animals are in danger and we must do our best to protect them.

森林火灾气象环境条件初探 篇3

关键词森林火灾;气候条件

中图分类号S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1-0218-01

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它的发生与天体演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凡是酿成大灾、造成巨大森林资源损失、或导致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森林火灾,都與天气及自然条件不可分割。同时,大多数森林火灾是人为引起的,没有人为火源,再干旱的条件、再高的火险,大多数地方是不会自燃的。因此,森林火灾具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双重性,而自然灾害的属性明显比重偏大。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掌握防火的主动权,有关部门根据气象条件变化的季节特点,规定了防火期,一般分春季防火期和秋季防火期。许多地方还依据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划分了森林火灾等级,并且在发布未来天气预报时,也发布森林防火预报。

本文通过对各地森林火灾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力图从气象和林业紧密联系的角度,分析研究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蔓延和熄灭过程的气象环境条件。对揭示森林火灾的成因及指导防火、灭火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1森林火灾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将黑河市嫩江县和绥化市庆安县近两次森林火灾按火源、过火面积、蔓延速度、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嫩江和逊克林区2001-2006年共发生过火面积大于100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7次。庆安林区01-08年发生重大森林火灾1次。2001年10月8—9日烧秸稞引起3处起火,导致重大火灾;2004年10月16—20日烧荒和点烧防火线引起重大火灾;2005年9月29—10月6日烧荒引起重大火灾;2006年5月21—31日雷击木着火引起特大森林火灾;2008年4月19—22日人为引起重大火灾。这说明烧火、烧荒易导致重大火灾,有极大危险性。烧火者、烧荒人等留下火苗,人已离去,待发现时已大火漫山。

1.1林火蔓延速度

林火蔓延速度分线速度、面积速度、周边长速度。根据王正非等人的研究结果,考虑初始蔓延速度,并据可燃物类型、可燃物含水率和对初始蔓延速度有影响的气象因子等,建立如下方程:

R0 =0.053T+0.048W-0.275

式中R0 是可燃物在无风时燃烧初始蔓延速度,T为每日14时气温,W是每日14时风力,0.048W项在无风时为零。分别算得2次林火过程初始蔓延速度如下:

T=25.5℃,R0 =1.08;

T=25.8℃,R0 =1.09;

上述数据表明,可燃物初始蔓延速度受气温影响较大,随着气温升高,初始蔓延速度迅速加快。

1.2晴雨状况

晴雨状况与森林可燃物含水量有密切关系。晴天时可燃物含水率低,连续晴天时可燃物含水率迅速降低;阴雨时可燃物含水率较大,随着降雨量增大可燃物含水率迅速增大,因而晴雨状况是森林火灾的重要因子。按我们东北林区计算方法,凡降雨量不足5毫米的日数,均属于连续干旱,连旱天数超过10天易发生森林火灾。从2001-2008年黑河和庆安发生的森林火灾中可以看出,林火发生前5-10天,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7成以上;林火发生前3-5天5次火灾中滴雨未降有3次,旱象严重,地被物极其干燥。

1.3风速状况

风是影响火灾蔓延的主要气象因子。当风速小于等于3.0m/s时,有利于着火,但不助火蔓延;风速大于3.0m/s时,火场蔓延扩大,危险性加大。风大加速了可燃物的水分蒸发,使可燃物变干易燃。同时,可不断补充燃烧区氧气,加速燃烧过程,使火越烧越旺。庆安从4月1日到22日大于5级风日数多达17天,风干物燥,可燃物增多,风大对大火大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414时的气温变化

地方时14时空气温度大致相当于一天中最高空气温度。林火发生前3-4天,平均每天升温2-3℃,一天最大升温11.4℃,4天最大升温为15.7℃。蔓延期一天最大升温6.9℃,4天最大升温为7.1℃。如庆安4月17-21日连续五天气温高达20℃以上;嫩江5月18日、20日、23日,气温分别为9.8℃、23.6℃、26.7℃,其中20日比18日高13.8℃,23日比20日高3.1℃,气温有8天大于25.0℃,升温幅度大,极值大。

1.514时的相对湿度变化

每日相对湿度与最高空气温度相似,这里采用的14时相对湿度大致相当于每天最小相对湿度。林火燃烧过程要素特征表明,林火发生前三四天相对湿度下降,一般在15%-45%之间,降雨日相对湿度偏大,蔓延相对湿度在20%-35%之间有1次,7%-21%之间有1次,没有明显季节变化。如2006年5月18日和21日,相对湿度分别为70%和13%,4天下降幅度为57%,可见空气极端干燥。

2结论

黑河和绥化林火要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除人为因素外,与气象因子关系极为密切。在气象条件中,空气湿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温度越高,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高温还会促使火势更加猛烈。降水量减少,无雨日较长,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将不断下降,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也随之增大。而风不仅能把植被吹干,而且在火灾发生后使可燃物加速燃烧,扩大火灾面积。所以,晴朗、高温、大风天气常使森林中可燃物含水量下降到40%以下,这时最易发生森林火灾。

参考文献

[1]文定元主编.森林防火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王贤祥,刘宪德.森林火蔓延方式与火强度及自然风场的关系[J].火灾科学,1996,5:1.

[3]王正非等.森林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宋志杰等.林火原理和林火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5]居恩德.林火蔓延[J].森林防火(黑龙江),1986,2:31-33,27.

作者简介

森林采伐的环境保护浅析 篇4

关键词:森林采伐,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但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 森林资源储备量已急剧下降, 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受到削弱, 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而机械采伐过程中森林植被、幼苗均会遭到破坏, 使个别地段出现水土流失、风沙等自然灾害。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应充分了解森林采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采取相应的对策, 将影响降到最低。

1 森林采伐与环境的关系

森林采伐是获取木材和各种林产品的主要方法, 可以不断的从中取得经济效益。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采伐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注意资源的再生, 采育结合, 维护林木的正常生长。只有在森林采伐的同时,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森林采伐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 实现良性循环, 才能扩大生产, 增加林产品的产量, 尽可能的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2 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2.1 森林采伐导致水土流失

由于人们在采伐过程中过多的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 致使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 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伐过程中严重破坏了森林的自然结构, 森林的减少使林地的表层温度升高, 枯枝落叶层分解加快进而减少, 森林对土壤的固定作用大大减弱, 同时林冠挡雨功能的消失使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加大, 更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外, 采伐施工作业会造成林地表层土壤的移动、碾压, 大量有机物质被破坏, 养分流失, 引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更降低了土壤的抵抗力, 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2.2 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

森林的生态系统十分复杂, 物种丰富。在采伐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树种逐渐单一, 容易发生虫害病害, 沙漠化、盐碱化的速度加快, 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种群萎缩甚至灭绝, 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系统简化、退化、甚至消失。此外, 对树木的滥采滥伐造成的林地沙漠化、沼泽化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3 保留树木受到损伤

在采伐时, 发到的树木砸伤、压伤其他的保留树木。伐木机械在工作时也会对保留木和幼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使其容易受到病害、虫害影响, 降低森林资源的更新速率和林产品质量, 对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都有不利影响。

2.4 影响林木更新与生长

采伐的树木倒下和大型采木机械的移动碾压会导致土壤被压实, 导致土壤的空隙间小, 透气性、透水性、空气容量下降, 影响了养分循环的速率, 降低土壤有效水分、养分的供应, 使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长, 致使产量下降。且伐木时树木倒下会砸伤周围树木, 导致保留树干被压, 产生折顶等现象。

2.5 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影响

采伐过程中消耗的油料、修筑道路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采伐所产生的碎屑会随雨水流入河流, 破坏了溪水的营养成分, 使溪流水质发生变化, 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增加, 造成河流的污染,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导致溪流生态平衡失调, 也会对周围居民的饮用水造成污染。

3 森林采伐的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

3.1 加强森林采伐的管理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充分发挥森林效益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采伐执行人员要熟悉《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采伐更新规程》等法律法规, 严格按规定办事, 严格限制采伐量, 控制消耗量, 杜绝超采乱采现象的发生, 保护未成年树木。各林业局要与林场签定森林限额采伐责任状, 做好任务的落实工作, 明确各部分责任, 使森林采伐有计划、有步骤的合法进行。也可采取凭证采伐、凭证收购、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的凭证作业制度, 加强对树木采伐的管理。

3.2 提高废材的利用率, 减少污染和浪费

要充分利用采伐后的废弃物,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木材缴库标准, 对尚有利用价值的枝丫材全部加工利用, 对没有价值的细小枝条进行清理, 可以免费打捆送给周围居民利用, 或将小枝条分散于树木周围, 有利于营养物质回归土壤, 避免资源的浪费,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 注意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对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红松等国家规定的珍贵树种的保护要尤为引起注意, 可实行禁伐等保护措施, 对椴树等实行限径、限额采伐, 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对重要经济价值的林木植物和动物巢穴等实施保护。对一般树种也要加强力度禁止滥砍滥伐, 以防止树木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提高操作技术, 采伐时把握控制好树倒方向, 减少对周围树木的损伤。

3.4 及时进行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保证原有的森林面积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森林采伐后必须在次年春天马上进行对采伐地进行及时补种, 并且要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防止出现生长跟不上采伐的现象出现。森林更新并不是一味的补充已采伐树木的空缺, 要有计划有安排的统一进行, 设计合理的森林结构, 尽快形成优越的森林环境, 产生生态效益。在树种更新中适当采取绿色消费的原则, 推广高效、清洁、安全无污染的高新技术, 控制和治理污染源。

3.5 改进集材机械和集材方式

可以结合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 通过改进作业机械和改变作业方式来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生态的影响。对伐区机械的选择要本着轻便、灵活、快速的原则。近年来, 我国在架空集材索道的结构和类型的完善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开始应用于实践。比如近年来东北林区倾向于使用牛马等畜力集材, 这种方式对土壤破坏小, 对幼树幼苗损伤小, 对空气污染程度也较小。伐区作业要尽量避开雨季, 在寒冷地带增加冬季作业的比重以充分利用冰雪道集材等, 这些措施都能减少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语:据统计, 陆地上约八成以上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各种自然和人类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也不可避免。森林采伐时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经营手段,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不仅收获木材, 还有利于树木生长、改善群落结构、促进天然更新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国天然森林资源极少加上不合理经营和严重破坏已导致森林可利用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 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受采伐干扰的影响及天然林资源恢复成为森林经营者和生态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伐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要在保障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才能将森林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金川, 王月英.绿竹高生长节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会刊, 2001, 7 (4) :51-62.[1]金川, 王月英.绿竹高生长节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会刊, 2001, 7 (4) :51-62.

森林环境 篇5

描写爱护环境的作文1000字: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网上相关新闻报道:从6月26日开始,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大范围高强度的一次降雨过程。湖南、贵州、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12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566千公顷,成灾243千公顷,受灾人口912万人,因灾死亡93人、失踪43人,倒塌房屋4万间(不含地震倒房),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洪灾造成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全球气候反常、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城镇座落地势低、当地防洪设施达不到防洪标准。

就在头个星期双休日,我们在周边植被保存完好的山区水库垂钓时,有一个现象使我思考了许久。星期五下午出门时,天气预报要下雨,但由于钓鱼兴趣正浓,到了水库后就干脆搭起帐蓬呆下来。星期六从早上开始,从小雨到大雨,大雨到中雨。到晚上,睡在帐蓬,有些不放心,半夜起来,察看水情,居然水面变化不大。直至星期日下午回来时,雨还在继续下,但水情依然变化不大。于是,我就思索,雨整整下两天,水库也不见混沌,若在其他地方可不是这样,混水早来了。是什么力量能有做到这一点?最后,钓友们得出一个结论:过去半月天气干燥,本来该水库平时不蓄水,更重要的是,这里植被好,两天的雨水被完好的植被吸走了部分,森林将雨水涵养起来了。

过去几年,由于天然林大量砍伐,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三峡电站建设之后,国家对中、上游及其流域的森林砍伐进行了禁伐,并在中、西部地区实行了退耕还林,几年下来,洪水造成的危害已逐步降低,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已没有过去那么严重。现在多数大小河流,下雨天,泥沙少了,水变清了。

谈起森林植被,又想起20云南西双版纳的一行,一路过去,除野象谷的植被保存较为完好,沿途看到山林也有被乱砍伐的现象,所到之处,不时看到滑坡,河里的水也是混沌的。其实,洪水灾害除气候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森林被肆意砍伐所致。在我印象中,云南应该是森林王国,世外桃园,哪知那里也有森林被破坏的问题,或许近年来好多了。

所幸的是,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是避免水土流失的有效办法,各地都相应采取了措施,效果正逐步显现。但过去多年的砍伐,还是给今天留下了祸根。现在我们除了提高防洪标准,保护自己的环境,已似乎别无他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森林调查设计适应环境保护的探索 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森林调查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44-2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森林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其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受地方局部利益的驱使,经济效益的价值有时最先受到关注,以牺牲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掘取森林的经济价值,我们要从这种扭曲的认识中摆脱出来。现以八家子林业局的资源变化情况为例,具体阐述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调查设计关系相协调的重要性。

1 八家子林业局资源概况

1.1 自然状况

八家子林业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7′15″-128°58′40″,北纬42°26′36″-42°51′24″,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46公里,八家子林区最高峰为先锋林场与和龙市林业局青山里林场的分界岭,海拔高度1500.1m,其次为老爷岭,海拔1457.5m,最低处为卧龙以下华集沟与蜂蜜沟汇合处,海拔仅410m。

1.2 资源概况

八家子林业局2009年底有林地面积14.6万hm2,蓄积2320万m3;其中:幼龄林面积1.4万hm2,蓄积71.7万m3;中龄林面积4.5万hm2,蓄积624万m3;近熟林面积3.9hm2,蓄积666.7万m3;成熟林面积4.3万hm2,蓄积866.9万m3;过熟林面积0.5万hm2,蓄积90.6 hm2;经济林面积61.2hm2。

1.3 资源状况分析

八家子林业局自1953年建局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掠夺式采伐,资源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自然结构遭到破坏,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重视林业的生态作用,林木采伐逐渐从以单纯取材的认识中有所改变,但森林的生态群落一旦遭到破坏,要想恢复到原始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现在部分林地已经不能发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2 森林结构变化导致的后果

由于长期过度采伐,森林生态环境遭遇到很大的破坏,部分林分已失去它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今年八家子林业局遭受的洪涝灾害就是最好的说明,由于多年来只重视林木的商品价值,而忽略了它的生态效益,部分森林已经失去了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作用,致使降雨量大时直接形成地表径流,汇聚成洪水,八家子林业局今年因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而要恢复森林的生态作用却要几十年的时间,教训是深刻的。

3 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3.1 提高认识,把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八家子林业局自建局以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把林业企业单纯的以采伐利用木材为主的指导方针转移到以从充分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如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尽管当期的经济状况比较好,但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遭受的损失远远超出了它的经济价值。

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不仅注重生态环境而要注重必要的经济效益,即在重视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价值,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3.2 提高设计队员的业务素质

利用生产淡季组织职工业务学习,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将保护森林与森林调查设计以及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使森林的各项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林业勘察设计设计工作者根据林木分布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勘察设计工作中结合现地实际,把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于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困难的林区,不设计采伐,对于这部分林分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林木管护和森林培育上,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对于老龄病腐木较多的林区,则应设计伐除这部分林木,充分发挥林木的经济价值,以促进下木的生长和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3.3 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

在森林调查设计工作中,要结合现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林分采伐方式,对幼龄林和中龄林,以培育森林为主,主要伐除一些弯曲木、病腐木、霸王树,本著间密留疏,伐劣留优的原则,从而利于林木的稳定生长。

对近熟林,以封山育林为主,分派专人巡护,主要为防火和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对成过树林林分,则要设计主伐,主要伐除达到成过熟和没有生长前途的林木,以利于保留木的健康生长。

3.4 加强管理,保证生产单位严格执行森林采伐设计文件

森林采伐设计文件形成后,生产单位如何正确执行是一个重要因素,生产单位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按设计文件采伐,甚至采伐不需采伐的林木、超强度采伐,这也是多年来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强林木采伐监督检查和奖惩力度,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采伐林木,兼顾发挥林木的经济价值。

3.5 大力开展造林护林工作

林业建设应坚持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把保护森林意识贯彻到每个林业职工的心中。

4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森林调查设计工作的关系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虽然林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它对环境保护和净化空气作用之巨大,以及再生过程中的长期性、复杂性,林木的生态群落一旦破坏,若要再达到原来自然生态群落,维护内部的生态平衡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在林业勘察设计工作中就要把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充分发挥上述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林木的经济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构建森林部队和谐基层人文环境 篇7

一、和谐的基层人文环境是官兵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层人文环境主要包括基层思想文化环境、基层人际环境、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基层营院环境等。

1.和谐的基层人际环境, 有利于密切内部关系

官兵是基层人际环境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团结和谐才出凝聚力、战斗力。在一个内部关系团结、人际环境和谐的集体里, 大家情同手足, 真诚相待, 就会心情舒畅, 士气高昂, 积极性、创造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哪个基层单位官兵和谐相处, 哪里就生气勃勃, 就出业绩、出人才。有了和谐的基层人际环境, 和谐的训练、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也就不难建立, 进而促进官兵之间内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2.和谐的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有利于激发官兵的士气

基层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无形的、潜在的,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却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它像一个磁场, 左右官兵的心理, 引导官兵的行为。和谐的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培育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是军事才能得以施展的摇篮, 能够激发官兵的集体士气, 促进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能够调节官兵集体心理的冲突, 促进基层部队内部的团结;能够协调官兵集体的人际关系, 形成积极进取, 团结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

3.和谐的基层营院环境, 有利于陶冶官兵的情操

营院环境是官兵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 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力量, 对官兵的意志品质和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赋有人文气息的营院环境里生活, 有利于官兵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甚至能启迪智慧、激发灵感, 对官兵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强烈的、持续的教育作用。

二、森林部队基层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与构建和谐警营要求相适应的森林部队和谐基层人文环境雏形正逐步形成, 但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限制和森林部队工作任务特点的影响, 基层人文环境的建设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1.思想文化环境受森林基层部队自身客观条件的影响

部分基层主官领导能力欠缺是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目前森林部队偏重于军事训练、完成灭火作战以及日常管理等任务, 导致思想文化建设人才稀缺, 忽视了思想文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少数单位主官对官兵思想了解不深, 在繁杂的军事训练、灭火作战中不懂得调节官兵情绪。有的基层干部也想把思想文化活动搞经常, 搞出特色, 但是能力有限, 平时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也只能望尘莫及。

驻地偏远影响官兵对思想文化的需求。森林部队多数基层单位驻守在偏远山区, 甚至少部分单位离县城较远, 导致基层官兵很难了解外界事物。通过调查发现, 基层战士获得外界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社会新闻, 但由于通信、交通等不利条件, 大多信息通常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官兵虽然渴望增强自身思想文化素质, 但是受客观条件限制, 很难满足读新书、看电影、听音乐的需求。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官兵选择放弃, 久而久之, 思想文化素养停滞不前, 影响部队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

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调试难度大, 制约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存在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相互混同的错误倾向。基层官兵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多数领导很难摸清基层官兵的想法。工作时, 有时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治, 则会小题大做, 无的放矢;有时把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 则造成“剪不断, 理还乱”, 结果“号脉不准, 药不对症”, 导致官兵斗志衰退, 理想信念动摇, 事业心责任感弱化, 在部队中产生恐惧、焦虑、寂寞、抑郁、傲慢等不正常情绪。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精通业务知识, 懂得指导方法的专 (兼) 职人员从事。但是, 目前基层部队健康教育医务人员, 对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浅显, 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捉襟见肘”。在一些基层单位, 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由基层指导员等“越俎代庖”, 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基层营院环境缺乏人文底蕴, 难以发挥应有育人功能

营院建设重生态环境, 忽视人文景观, 缺乏科学规划。近年来, 森林部队基层营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但是多数基层单位盲目追求花园式营区、绿色营区的建设, 逐渐轻视营区人文景观建设。这种重生态建设、轻人文关怀的规划思想是不科学的, 官兵虽然生活在鸟语花香之中, 但缺少人文环境底蕴的营院, 势必影响官兵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

驻景点单位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 影响部队吸引力。森林部队许多基层单位驻守在美丽的风景区, 少数单位在营院的规划上就忽视自身环境的建设, 甚至出现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新建营院, 缺乏合理规划, 训练场地与人文环境利用分配出现极大偏差, 造成自身环境建设与周围景点存在落差, 官兵往返于部队与执勤景点, 视觉冲击和心理失落感较大, 对部队的依赖感和归属感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影响了部队的吸引力。

三、构建森林部队和谐基层人文环境的主要途径

官兵的个人发展必须与森林部队的使命、任务相适应, 着眼官兵的特殊要求, 引导官兵自觉的把个人的发展和部队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1.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 营造催人奋进的基层思想文化环境

保持官兵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要以环境教育人、熏陶人、改造人, 营造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现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思想文化氛围, 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引导官兵对照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真正把官兵锻造成为合格的“四有”革命军人, 使官兵能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思想文化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领导能力, 健全体制机制。通过加强领导队伍能力建设, 健全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效机制, 可以使思想文化活动更加行之有效。各级领导和机关一定要把思想文化建设放在基层单位的主要工作环节来抓, 合理规划, 逐步实施。要立足本职, 坚持制度, 使基层的思想文化活动经常化, 做到寓教于乐、办出特色, 不断提高思想文化活动的品味和质量, 达到活跃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鼓舞士气, 凝聚军心的目的。

立足现有条件, 充分满足官兵思想文化需求。目前, 森林部队基层单位硬件设施都比较优越, 电化教学设施、文体活动器材、阅览室、警营网吧等逐步完善。针对这一情况, 要充分立足现有条件, 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娱体育和教学活动, 利用局域网等有效载体对当今新闻、影视、文化进行交流, 通过多媒体定期把时事信息传递给广大官兵, 营造一个活泼、健康、时尚的思想文化环境, 让官兵感觉到在部队不是封闭的, 是可以满足自身对外界事物的需求。

2.弘扬尊干爱兵光荣传统, 营造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

把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在公平正义的处事中得到有效的规范。实践证明, 只要领导在一件事、一个人身上不讲公道、失去原则, 就会失去说服力, 甚至引发诸多矛盾。尤其是基层官兵更加希望在平等条件下, 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自身价值。领导在处理涉及部属切身利益的问题时, 要不分亲疏, 严格按法规办事, 用公道、公正、公开、公平赢得人心, 促进和谐。风气好不好, 关键看领导;班子行不行, 就看前两名, 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同样如此。军政主官团结一心, 就能带出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有了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就会有一个整体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

提高法纪观念, 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抓住影响官兵关系的核心问题, 帮助干部骨干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以情带兵、以知识带兵、以人格带兵的正确态度。要采取有效措施, 克服官兵关系中的不良行为, 要认真解决官兵关系、兵兵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从严查处侵占士兵利益、官兵交往物质化方面的问题,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突出抓好基层主官和骨干的教育训练, 不断提高文明带兵的能力和素质。

3.重视心理教育与疏导, 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以制度作保证, 提高基层指挥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把基层指挥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考评机制, 不断强化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样在出现问题时, 才能更好的分析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思想状态、家庭背景、工作情况等, 不断的提高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要下大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重点的开展谈心活动进行心理交流, 讲授如何从心理上应对焦虑抑郁的心情、控制愤怒情绪的宣泄等内容, 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不良心理的外在表现、成因及危害, 消除其神秘感和陌生感, 提高官兵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引导官兵认识到一个人的健康除了身体因素以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会自我开导、自我保健、自我减压、自我调节等。努力形成烦恼有处倾诉、情绪有处宣泄、忧愁有人排解、困难有人帮助的良好氛围, 最大限度地缓解官兵的心理压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 构建森林部队和谐基层人文环境, 应以森林部队的自身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为基准点, 积极借鉴地方人文环境建设的先进经验, 深入研究森林基层部队的人文环境建设规律, 为促进森林部队的全面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孟然.构建和谐军营人文环境刍议.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 (5) .

[2]蔡明华, 马旦成, 宋航.军人心理学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1.

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及保障措施 篇8

1 森林与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 然而取之过度, 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 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 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000亿元, 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 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 损失无法估量。

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 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 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很大。每年我国发生的洪灾, 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受灾人口数亿人, 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费用, 经济支出的数额就更惊人了。

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 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 致使河床抬高, 库容减少, 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具有多重功能。

(1) 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 能对降水层层拦截, 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据调查, 一棵二十五年生天然树木可吸收降水150mm/h, 一棵二十二年生人工水源林可吸收降水300mm/h, 而裸露地仅吸收降水5mm/h。林地的降水约有65%为树冠截留或蒸发, 35%变为地下水。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森林在雨季能削弱洪峰流量, 延缓洪峰的到来时间;旱季则可增加枯水流量, 缩短枯水期, 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

(2) 森林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资料显示, 林地上层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 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泥沙流失量为50kg/hm2, 无林地为2 220kg/hm2, 相差44倍。20cm的表土被雨水冲净, 有林地需要5.7万年, 裸地仅为18年。可以看出, 植被得到保护, 就可以祖祖辈辈享受自然生态与人类的协调发展, 而一旦破坏了植被, 子子孙孙将会受害无穷。从我国的情况看,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1万平方千米, 占全流域总面积的91%, 每年长江进入三峡库区淤积泥沙近万吨, 减少库容3.5亿立方米。

(3)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方面的作用, 特别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都兰县来说, 大力营造和培育森林, 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 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是促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 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因此, 必须把森林资源保护好, 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3 保障措施

(1) 要科学编制林业规划, 把扩大林地面积, 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防洪保水能力作为规划重点, 因地制宜, 科学安排, 合理搭配树种结构。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乔、灌、草”结合, “片、带、网”齐用,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 进一步强化全民绿化意识, 把发展林业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来抓, 真正把“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干给一级看”的工作落到实处, 大力推行党政一把手工程, 形成一把手亲自抓,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 从而做到提前规划、地块落实、种苗健壮、技术到位、造林成片的保障措施。

(3) 制定优惠政策, 发挥政策威力, 鼓励全社会造林绿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谁栽谁有, 合造共有, 允许继承”。“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是党和国家发展林业的基本政策, 加快荒山绿化, 必须把党的林业政策交给群众, 放手把宜林荒山荒地交给群众经营, 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开发性造林;在四旁植树方面, 大力推进“树跟地走, 谁栽谁有”的政策。

(4)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实现依法治林目标。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坚持森林资源消耗全额管理、限额采伐, 实行森林消长目标管理和领导任期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使资源林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5) 广泛深入地宣传造林绿化事业, 加速推进生态林业建设。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 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 要大力宣传新时期造林绿化发展总体思路, 高举生态林业大旗, 全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围绕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 在抓好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 努力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增加广大绿化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增强信心, 调动积极性; (2) 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先进典型、先进经验; (3) 宣传工作要面向领导, 面向基层群众; (4) 把现代传播媒介与传统宣传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介, 要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

东江源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 篇9

东江源区位于江西省的寻乌、安远、定南三县, 流域面积3524km2, 是具涵养水源的国家特殊功能生态保护建设区。源区有林地面积43.42万hm2 (2004年) 活立木蓄积量1503万m3, 森林覆盖率80%, 高于江西16.9个百分点, 高于广东省23.3个百分点[1]。多年平均径流量47.67亿m3, 输入广东境内29.21亿m3, 其中11亿m3是香港居民的主要饮用水。因此, 保护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便成为流域内居民和受水区居民的义务和责任。

2 源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

源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 依据公式:

B净——森林净化环境价值

B41——森林吸收SO2的价值, S针、S阔——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面积, M0——治理SO2费用。 (0.6元/kg) 。

B42——森林吸收氟化物的价值, M1——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价格 (0.16元/kg) 。

B43——森林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 θ——吸收量, M2——排污收费价格 (1.34元/kg) 。

B44——森林阻滞降尘价值, 33.2 t/hm2、10.11 t/hm2分别为针叶林与阔叶林滞尘能力, M3——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 (0.56/kg) 。

B45——森林减少噪声价值, B46——森林灭菌价值, B47——森林制造负氧离子价值, M——活立木蓄积量, C1——造林成本的15%, C2——造林成本的20%, C3——造林成本的30%。

森林净化环境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有毒物质, 阻滞粉尘, 杀除细菌, 降低噪声及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烯物质。其价值一般是根据森林面积及森林对有害物质、噪声、辐射等减除能力及影子价格法计算。

2.1 森林吸收SO2的价值

面积—吸收能力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科研所编写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中的数据, 森林对SO2的吸收能力为:针叶树215.6 kg/hm2·年, 阔叶树88.65 kg/hm2·年[2], 灌木林吸收SO2的能力为18.19 kg/hm2。

根据《全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我国消减100t SO2的治理费用为:投资额为5万元, 每年运行1万元, 合计为6万元, 即SO2的治理费用为0.6元/kg。

源区针叶林面积159555.4 hm2, 其吸收SO2的价值为:159555.4×215.6×0.6=20640086.0元, 近似2064万元/年。

源区阔叶林面积105133.8 hm2, 其吸收SO2价值为:105133.8×88.65×0.6=5592066.7元, 近似559万元/年。

源区内针、阔叶林吸收SO2的总价值为2623万元/年。

源区内的竹林面积13319.3 hm2和经济林、未成造林、灌木林、薪碳林以及疏林地面积12414.4 hm2均未计算在内。

计算森林吸收SO2的方法还有阈值法, 叶干重结算法。

2.2 森林吸收氟化物的价值

源区阔叶林面积105133.8 hm2, 针叶林面积159555.4 hm2,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资料显示, 针叶树吸氟化物能力为0.5 kg/hm2。阔叶树中的葡萄、桃、苹果等树, 吸氟能力为1.68 kg/hm2, 而加杨、刺槐、白蜡等树的吸氟能力最高为4.65kg/hm2。因此, 取其平均数 (因为是南方林区) 即 (1.68+4.65) ÷2=3.165kg/hm2。其价值采用燃煤炉窑, 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为0.16元/kg。

则源区阔叶树吸氟能力为:105133.8×3.165×0.16=53239.76元, 近似为5.32万元;针叶树吸氟能力为:159555.4×0.5×0.16=12764.43元, 近似为1.28万元。

源区森林合计吸收氟化物的价值为6.60万元/年 (竹林、混交林、疏林地面积同样未计算在内) 。

2.3 森林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

国内对森林吸收氮氧化物的研究资料少见, 采用韩国科学技术处 (森林公益技能的计算化研究, 1993) , 当氮氧化物的发生量为1067000t时, 森林的吸收量为6.0kg/hm2, 可能吸收率为3.5%。

森林吸收氮氧化物的价格采用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的筹资型标准的平均值为1.34元/kg。

源区有林地面积303617 hm2, 其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为:303617×6.0×1.34=2441080.6元, 近似244万元/年。

2.4 森林阻滞降尘价值

据测定, 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t/hm2·年, 针叶林为33.2 t/hm2·年。阻滞降尘价格采用燃煤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污收费等筹资型标准的平均值为0.56元/kg (560元/t) 。

源区针叶林阻滞降尘能力价值为:159555.4 hm2×33.2t/hm2.年×560元/t=2966453996.8元, 近似29.66亿元/年。

源区阔叶林阻滞降尘能力价值为105133.8 hm2×10.11t/hm2.年×560元/t=595225522.08元。近似为5.95亿元/年。

源区内森林阻滞降尘能力总价值为35.61亿元/年。

2.5 森林降低噪声价值

森林降低噪声的价值, 是以森林杀灭病菌的费用来估算降噪价值。亦可用噪声危害造成的健康等危害的费用和噪声危害的治理费用之和来替代。但健康的损失费用和交通噪声那样大范围, 噪声的治理费用往往很难确定。

本次采用源区活立木蓄积量8963218m3, 乘以造林成本价240.03元/m3的15%, 得价值为3.23亿元/年 (王如松等, 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04, P.118) [2]。源区的造价成本不会高于海南省, 且气候条件相接近。

2.6 森林灭菌价值

森林的灭菌价值采用源区蓄积量8963218 m3和造价成本价240.03元/m3的20%相乘得到4.3亿元。

2.7 森林制造负氧离子的价值

一是源区内森林茂密, 溪流、瀑布、潭水四季不断, 在喷筒电效应和森林里的紫外线、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促使空气中负氧离子增加;二是森林覆盖土壤中放射性气体和土壤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逸至大气;三是植物叶表面在短波紫外线的作用下, 发生光电效应, 使空气中电荷增加, 负氧离子数增加;四是高山岩石多, 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强, 使负离子增加。上述种种原因, 促使源区的负氧离子含量在10000~70000个/cm3, 含量如此之多, 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道, 只能采用造林成本240.03元/m3的30%来计算, 得出价值为6.45亿元/年。

3 小结

源区森林净化环境的价值为49.88亿元/年。其中森林吸收SO2的价值为2623万元/年;森林吸收氟化物的价值为6.6万元/年;森林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为244万元/年;森林阻滞降尘价值为35.61亿元/年;森林减噪价值为3.23亿元/年;森林灭菌价值为4.3亿元/年;森林生态系统制造负氧离子价值为6.45亿元/年。

参考文献

[1]刘良源、曾新方, 李志萌等.东江源区生态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篇10

1 目前全球森林覆盖的现状

过去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是反映该国土地面积和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而当前则是一个国家生态环境优劣的判定标准。全球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 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4%。森林面积覆盖率最低的是非洲的埃及, 仅为其国土面积的十万分之一。亚洲各国中韩国约是61%、日本约是64%、中国则只有20.4%左右。提高我国森林面积的覆盖率, 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显得迫切而又必要。我国国土辽阔, 森林统计面积仅有1.75亿hm2, 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地区, 地域分布不均,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2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

2.1 净化空气

目前我国环境方面面临最多的是空气问题, 雾霾成了人们挥之不去又无可奈何的头疼问题。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并不是主要造成空气问题的主要原因, 还在于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 并未把森林等绿化植被的建设作为重点保护项目共同开展, 在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后, 并没有及时补充新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培育计划。森林中的植被经过光合作用, 吸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新鲜的氧气, 这个过程中只有二氧化碳被吸收的多, 释放氧气才能越多, 只有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才能实现。植被不光能吸收二氧化碳, 对于雾霾中一些有害物质也有吸附、沉淀的作用, 植被散发的特殊气味或者分泌的特殊物质还能消灭一些空气中的细菌, 因此, 森林在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是居于首位的。据统计, 每年每hm2光是常绿阔叶林就能释放15~20t的氧气量, 而针叶林更多可达30t。国内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地区, 空气质量一般都良好, 出现雾霾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2.2 保存和净化水资源, 促进大自然的水流动循环

我国人口众多, 水资源的污染也很严重, 迫切需要解决。森林里树木的种类繁多, 各自生长又相互依存, 属于一个封闭又开放的生态圈, 植被有发达的根系, 可以充分吸收雨水, 或者从土壤中吸收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 对其分解转换, 使大自然能把水资源留在地表, 并把经过净化的水源, 以河流、湖泊、小溪等形式滋润生态圈中的万物。

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不仅能保存和净化更多的水资源, 还能加快水资源参与大自然的生态循环过程。哪个地区森林植被多, 哪个地区相对的湿度就会越大, 湿度大就容易形成云团增加降水的频率, 一次降水便是一次水源的净化和保存, 对于整个生态圈的水循环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另外, 森林植被可从降水中吸取所需的生长物质, 对于自身发展也是有益的。

2.3 改善恶劣的气候

森林覆盖面积的退化, 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给地球环境带来破坏, 随之而来的还有变化无端的天气。例如疾风暴雨次数的增多, 酸雨或者化工雨的形成, 臭氧层的变化引发的太阳辐射强弱的现象等都是与气候相关的话题。因此各国积极推广退耕还林的措施, 最终是为改善恶劣的气候或者减少恶劣气候发生的概率。在森林面积覆盖较广的地域, 由于生态循环良好, 很少出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相反, 在森林退化严重的地区, 往往灾害和灾难伴随发生, 例如南美洲地区原始森林的锐减, 给整个大洲的居民带来的影响。太阳辐射引发物种灭亡速度加快、粮荒、传染病频发、作物减产或绝产、水资源匮乏等, 用“灾荒”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所以森林对于恶劣气候的形成上起阻碍屏蔽作用, 也足以看出对于气候改善上森林不可或缺的作用。

2.4 具有潜在的生态效益

整个的森林系统是一个独立又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圈, 不光能在环境效益上起到重大作用, 还对生态效益上有重大影响。森林的存在, 为物种提供了栖息和生存的场所, 使更多的物种在森林保护下得以繁衍, 每个物种经历过生存法则的优胜劣汰后对于大自然的价值都是独特的, 只不过有时候现有的知识层面破解不了更多的自然之谜。物种的多样性是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的改善终会让追求发展的人类发现其潜在的生态效益, 开发并加以利用, 为更好地认识大自然打下基础。

3 结语

森林对于自然环境的意义是非凡的, 一旦出现问题, 随之而来的便是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被淹没、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圈发生改变、空气污染等环境变化。因此, 通过保护和建设森林, 使人们认识到森林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不断探究各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摘要:森林是大自然的可再生资源, 对于大自然的生态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口的增加和发展需求, 造成了森林覆盖率的锐减, 空气、气候等问题一一出现,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通过介绍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森林对于环境的重要性, 呼吁人们保护和建设这“地球之肺”。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春娜.我国森林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上一篇:大学生文明宿舍建设下一篇:顶板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