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认识

2024-07-02

观念认识(精选十篇)

观念认识 篇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 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创新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步履维艰, 收效甚微。许多学校依然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 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 笔者认为, 当前, 要把素质教育尽快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观念和评价观念的转变。

一、管理观念的转变

受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现在许多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人员依然认为, 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学校便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 并逐级量化考核, 由学校到年级, 由年级到班级, 由班级到小组的管理细则也相应而生。大到学生的学习, 小到学生的吃饭、睡觉都有一系列清规戒律, 学生这也不能做, 那也不许做, 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循规蹈矩, 俯首帖耳。这种严管态势在许多学校大行其道, 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封闭式管理学校 (尤其是私立学校) 便是明证。不能否认,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少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 集中精力学习, 但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吗?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强求整齐划一, 应该正视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 那种用同一标准进行的严格管理只会培养学生的奴性, 而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根植于个性发展的土壤里, 个性发展的土壤肥沃, 创新精神才能发展。因此,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应当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 解除“捆绑学生的绳索”, 给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 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1. 摆正管理者的位置。

不要板起面孔当“警察”或“监工”, 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引导学生发展特长, 鼓励学生表现自我, 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展健康体魄、彰显个性思维的机会。

2. 不能封闭学生的视听, 不要限制学生的脚步。

学校是社会人才成长和储备的场所,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服务社会, 所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是必要的。让学生了解社会阳光灿烂的一面, 也了解社会黑暗腐败的一面, 让学生接受这种事实和现象, 并加以正确引导, 培养其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能力。

3. 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十全十美, 对学生求全责备。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能力, 就得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实践证明, 发展过程中没有缺点、没有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 所以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才能从思想上宽容学生。

二、评价观念的转变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模版) 篇2

——赴银川培训学习心得 泾源三小 禹永强

11月7日—9日,涉足教务工作不久的我有幸参加了宣明会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参观了银川十六小、湖畔小学、兴庆区回民二小、参与了这三所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第二课堂、校本培训等方面所搞的活动。通过短短两天半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下边我从我的收获及我的思考两方面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我的收获:

1、精细化的管理出成绩。无论是兴庆区回民二小、湖畔小学,还是银川十六小都在全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三所学校都在教师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坚持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设置前置性作业、集体备课等,有力提升了教学质量。我认为学校教务处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订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案,在争取学校最大限度的支持下,并努力去实践,我相信我们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校园处处是文化。

走近这几所学校,你会发现:无论是湖畔小学的长廊橱窗,植物园旁的生物园地,还是十六小的大课间活动等都集中体现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乐园、花园”三园式学校的构建,在这三所学校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学校是新建学校,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学校内外布置上是不是可以体现我县的民族文化。

3、教师,必须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是湖畔小学的阅读沙龙活动、兴庆区回民二小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准确性”沙龙活动,还是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展示无疑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如何才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呢?我认为以下途径都是好办法,可供老师参考。(1)鼓励老师们进行网络学习。因种种原因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因而老师们的教学观念陈旧也在所难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网上学习是很好的一种手段。我校所有的教师都拥有了家庭电脑,上网学习也方便。网上的知识容量大,只要每天能挤出点时间进行学习,我们的大脑便会得到充实,教学经验便会不断地得以增多。

(2)走出去学习他人经验。要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走出去学习他人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只要有机会,学校领导就派老师参加培训。我们的校长很重视对老师们的培养,建校一年半以来,只有是培训,我们的校长想办法都让教师参加。

(3)鼓励老师们(也包括我自己)要多看书,了解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千万不能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不能穿着新鞋还走着老路。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教导主任要做到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引领者。

4、教学,必须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这次培训看了7节课(2节语文,2节数学,两节音乐,1节美术)每节课除了看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反射出一个信息,就是他们的教师都想方设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十六小马月芳老师的《孔子拜师》、回民二小四年级的数学课《观察物体》都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二、我的思考:

没有走出去,自我感觉还良好,但通过学习,观摩先进的学校的发展,就发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

(一)当教导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说句让人见笑的话,我虽当过几年教务主任,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我对教务处这份工作还很陌生。它使我懂得了新时代教导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与时俱进的品质;(2)开拓创新的品质;(3)高尚的道德品质;(4)做学习的典范;(5)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6)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当好纽带。

(二)教务主任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2)要和老师们坦诚相见、友善相处。老师们都是有感情的,你对他能真诚相待,在工作上老师们再有情绪,他也不会置工作不顾。(3)要热情接待家长、消除老师与家长的隔阂矛盾。

(三)教导主任该怎样做?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加强。因此,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导主任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教学观念的转变;(2)是教学过程的管理;(3)是教学质量的提高;(4)是教学管理的策略。

关于化学观念的一些认识 篇3

关键词:化学观念;含义;种类;构建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化学观念的含义

基于化学观念的教学在最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了解化学观念的含义,我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和拜读了在《化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杨梓生、吴菊华老师的“试析《化学1》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观念”相关文章。我认为化学观念不同于具体的化学知识。具體的化学知识在一段时间后将会遗忘,而化学观念是在学习者头脑留存在意识里的对于化学知识的概括提升,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尽管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化学具体知识会遗忘,但是对于应用化学观念去解决问题的潜意识不会忘记。通俗点说就是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他们对具体化学知识的记忆随着时间逐渐变淡甚至遗忘,但是头脑中剩下的遇到相关问题能从化学学科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

二、化学观念的种类

化学观念是以具体化学知识为基础,并在学习者反思与抽取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同的人可能对于化学观念的描述不一样,但其涵盖的内涵体系是基本相同的。经过整理发现,化学观念可以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类化学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二是方法类化学观念,如分类观、计量观、实验观、守恒观等;三是情感类化学观念,如科学价值观等。

下面是我对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化学观念的一些见解。

(一)分类观

分类是将具有某一种或几种共性特征的一类事物与其他特征的事物区分开来的方法。物质分类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鲁科版《化学1》的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中学习者通过学习掌握“交叉分类”与“树状分类”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根据一定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提高学习者统领知识的能力。

(二)转化观

宏观与微观中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化学变化包括物质转化、能量转化(熵变、焓变)等。

比如“以强制弱观”,活泼金属可以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Zn+CuSO4 === Cu+ZnSO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这就很好的解释了物质的转化,又因为断裂键与形成涉及到能量的变化。

(三)价态观

复习氧化还原部分知识要学会站在化合价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比如很多题目中都有“酸性高锰酸钾”,为什么里面的酸用的是硫酸而不是盐酸?因为盐酸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锰就能氧化浓盐酸制氯气,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化合价比二氧化锰的高)。从化合价角度能很好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四)结构观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同时物质的性质又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它在自然界中存在状态及用途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学习有机物时,学习者可以发现有机物中含有羧基的物质均有酸性、均能和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同时也可以发现有相同性质的有机物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五)平衡观

化学平衡、电离、水解、溶解等平衡可以解决很多化学问题。对于大部分动态平衡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对于涉及数据计算及比较的较复杂的平衡问题用平衡常数来解释。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不能只考虑反应速率,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及化学平衡,从而分析出实验条件的控制。

(六)守恒观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过程有可能发生离子的重新组合、电子的得失或者偏移,这些变化过程都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

三、化学观念的构建方法

化学教学中化学观念的构建就是通过具体知识的教与学,将客观存在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的化学观念。化学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事实和核心概念,教师在引导构建核心观念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对知识的先行选择。教师在教学前先对本章节知识进行观念性的理解才能把具体的知识教学与对应的化学观念联系起来。教师从学科角度对本课程在整个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地位有明确的判读,并确定本课程知识中包含的化学观念,将其确定为学生学习的观念目标,为学生课程学习指出了方向。确定了化学观念目标后,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学情将化学观念目标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具体表达。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观念的构建和形成。比如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活动中去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并在与同学、老师交流等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化学观念。

四、化学观念的意义

没有化学观念统领的化学学习只是记忆性的学习,学习者只是将具体知识形成记忆,一旦脱离了相应知识,头脑中所剩无几。有人将没有化学观念统领的化学学习比喻成“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学”。形成化学观念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化学观念”构建为主题的化学课堂,让学习者进行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习者形成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理解科学过程与技术和生活、生产及环境的密切关系。并且在若干年后,学习者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记忆中的具体化学知识可能所剩不多,但是能利用化学观念思考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化学教育的真正核心意思坐在。

参考文献

[1] 杨梓生,吴菊华.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二堂必修课.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88-106.

[2] 王磊.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 “新世纪”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 (必修) 》 第2章第1 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J]. 化学教育, 2005, 26 (1).

技术即观念版画当代性再认识 篇4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由一个个当下的在场构成,这与佛教中有关世界的本质有类似的看法, 我们只存在于刹那瞬间,每个瞬间造成下一个瞬间的存在,又构成下一个瞬间存在。由此推演,整部版画史其实都由一个个特定的“当代版画”在场片段构成。

尽管最初的“印刷出版物”和后来所谓的“版画”有文化功能上的本质差异,但丝毫不影响“版画”艺术由古及今奔腾而来的活力。而驱动这股活力的引擎是人们对“版画”观念的变化要求以及由此派生激荡出的技术创新。版画创作观念的表达与技术的运用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观念表达诉求,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技术。

“版画”最初源于人们对图像复数传播的要求。和抽象的文字相比, 图像信息更适于多数文盲的平民阶层。 宗教是一种最具社会广泛性的人类精神活动,为使广大民众接受教义,传教者通过大量印制的宗教故事图画, 将深奥教义以看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达到最佳传播效应。公元4世纪,中国人借助印章捺印的原始印刷方式实现了同一图像的自我复制(如从敦煌出土东晋时期以捺印方式印制的《千佛名经》),从而获得了图像传播的路径与文化影响力。这些最初的“版画”虽然仅是画面形象的简朴呈现,很难与同时期绘画相媲,但其巨大的复数性传播力却是单一绘画难以相比的。想象一下,在手抄本尚未流行的远古,市面突然出现大量印制的佛像给人们心里的撼动不亚于现在苹果4S的面市。

1. 编年史 NO.1,240cm×120cm,2011 年

2. 编年史 NO.2,380cm×180cm,2011 年

此后随着人们对印刷物品质的审美需求和文艺复兴以来兴起的庞大绘画复制市场,拓展了“版画”社会运用领域,也刺激了印刷技术和新材料的发明与创新。明代繁荣的出版市场,使我国迎来“无书不图,无图不精”的古代版画黄金时代,高度成熟的彩色饾版剞劂与绘、刻、印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催生出冠绝群书的“十竹斋书画谱”与笺谱;与此同时,西方至15世纪以来兴起勃发的庞大殖民帝国对图书、杂志和绘画复制品艺术的强劲消费需求,使版画成为一个依附商业出版与绘画衍生物的巨大产业,产生出众多引领当代文化潮流的版画产品。

1.“时间简谱——陈琦艺术作品展”展览现场,2013 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2. 虹 1,铜胎掐丝珐琅,63cm×27cm×79cm,2013 年

在长达数百年的商业激烈竞争环境中,艺术品生产者和印刷工坊主都渴望通过印刷创新获得核心竞争力。15至18世纪,对绘画效果惟妙惟肖的模仿与提高印刷生产效率是版画关键技术。为此,出版商雇佣艺术家参与版画创作,并为提高生产效率研发新技术与材料,推进了印刷技术产业的发展。艺术家最初在参与商业版画创作生产过程中,先是被动接受现有印制技术,到后来凭借对材料的敏感和自我艺术风格表达诉求,不自觉中将中性的版画印制技术改造为个性化的版画艺术语言,即便一些艺术家借助技术工人完成创作,但仍然看出艺术家在印刷过程中的主动性选择与把握。

正是这些艺术家对版画创作的积极介入与在工作中参与的技术改造,才使版画的印制技术与艺术表达产生一种不可拆分的共体关系。艺术家通过特有的招牌式的印制技术范式将自己的版画从一般普通的印刷品中抽离出来,使得版画在纯商业利益链中突破了单纯的绘画复制藩篱而显现其蕴藏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创造潜力。

和纯商业性印刷工坊出品的版画相比,艺术家创作的版画作品有三个共性特征, 其一,他们的版画和其绘画有高度的一致性,有些甚至是其它画种的版画变体画,如蒙克的《呐喊》与《岸边的两个女人》。其二,他们都找寻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绘画表现的版画技术范式,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极具视觉辨识度,如丢勒严谨的人物造型与精湛的雕凹线刻,伦勃朗挥洒自如的蚀刻线条与丰富的明暗层次,高更大块黑白对比与自由不羁追求粗木质的黑白木刻,安迪·沃霍尔错版混色不搭调的丝网版画等。第三, 他们或许不是这些技术的发明者,但绝对是这些技术的推广者和大胆创新者。

非专业人士在欣赏这些艺术家版画时,很少会关注画面背后的技术支撑,事实上许多艺术家对版画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实验精神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往往凭借著超凡的艺术直觉和对材料的高度敏感以及自身具备的造型驾驭力将某种版画印制技术的表现力推向极致。如16世纪丢勒的铜版雕凹线法, 17世纪伦勃朗的蚀刻铜版,18世纪德国拉·勃隆的套色铜版美柔汀,19世纪法国多雷的木口木刻、劳特雷克套色石版画,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木刻等。上述所有大师的版画基本代表了当时最新且合乎艺术家自我表达诉求的一种版画技术方式。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在版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观念与技术表达是不可拆分的共体,正如我们很难说是丢勒创造了雕凹线刻美轮美奂的精彩,还是这种技术方式成就了丢勒的版画。那个时代有许多人都在用这种技术,为什么只有丢勒成为雕凹线刻最杰出的代表?其主要原因是丢勒严谨的硬笔素描与手工雕刀在金属板上划出的线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艺术家脑海中抽象的艺术理念与印刷方式的技术质感产生共振,形成合二为一的最佳表达路径。

艺术的当代性是一个变量的活体而非固化概念。版画由最初的图像复制出版物,到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一种绘画形式,期间经历过无数文化功能与技术创新的“当代”转型,从早期对逼真绘画的复制追求,到与艺术家自我绘画的互动表现。每个时代版画都面临不同的当代性转型问题。

3. 梦蝶·彼岸 NO.3,水印版画,180cm×180cm,2002 年

1. 又见梨花,107cm×84cm,2014 年

20世纪至今,版画的价值体现在艺术家的观念表达与技术的独一无二性上。首先谈版画的观念问题,自十九世纪印刷产业化后,作为图像复制技术手段的版画不再具有传播上的复数性优势,而印痕则成为版画最具标志的本质特征。印痕由印刷媒介材料和制版技艺互动产生,具有特殊的意味表述。 在传统版画中这种特殊意味表述往往被绘画再现性要求忽略了,如何让印痕具有独立艺术意味而不单纯服务于形象的再现将是当代版画重要特征之一。 这意味着版画开始彻底摆脱绘画依附,和绘画平行错位发展,以印痕为媒介来进行艺术行为,即版画的媒介化转型。

其次,尽管版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生发积累完善出许多精湛技术系统,并且这些技术还一直以系统性的知识通过版画工坊或版画专业教育机构在传承。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技术已成为版画基础通识性技术,或是版画入门的必由之路,但很难据此创作出具有当代精神品格的版画艺术作品, 理由很简单,在古典的技术文明里难以找到与新艺术观念表达相契合的路径。

当代版画的本质已转化为一种间接性媒介艺术,它不仅要有当代艺术的文化共性,还须要有与之相应的全新版画技术表现方式。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全新的媒介化思维(或版画思维)与独一无二的版画技术表现性。媒介化思维除指艺术家的文化观念外,还包括艺术家对印刷媒介与技术的认知与驾驭,即能自由轻松地用间接性媒介材料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述,将头脑中抽象的艺术理念和现实中的印刷媒材进行天衣无缝的对接。版画技术表现性是指艺术家个性的版画技术语言方式。在绘画领域,一个画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段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种现象目前版画界普遍存在, 许多作品除了画面图式的差异外,技术方式没有本质差异,反映出创作者尚无强烈地自我表达诉求, 浑然不觉是在用别人的口,说自己的事。

在艺术实践中,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要件之一。 除却艺术表现的内容外,技术本身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媒介,本身就具有观念性,技术既是表现语言, 也是外化的观念。它们是一种深层的同构关系,自古以来技术的复杂性就包括在思想的深刻性之内。 在版画艺术史上每有新需求与新观念都必将催生新技术的诞生,反之,技术的发明创新也必定带来观念的更迭。

在当代版画艺术领域,每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表达方式,具有不可复制性。我注意到这些技术不是传统书本传下来的知识,而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自己艺术观念的表达而逐步创造出来,与他们的艺术观念合二为一,不可分割,体现着当代版画技术与观念高度一致的本质特性。

2014 年 2 月 28 日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绿色观念论文 篇5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及相关古典文献,古代建筑绿色思想观念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古人在处理人与环境、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经过长期实践而后沉淀的东西。

其次,这种观念的产生也与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观念,同时在道德范畴上讲究“泛爱一切”,并以“以时禁法”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约观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形成了古典的以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情趣的环境文化。

古代的环境文化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意义重大,首先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并总结出“象天法地”的风水建筑思想。其次在“象天法地”的建筑思想的实践中加入了环境资源节省的概念,通过整合形成了建筑思想。

大学生素质观念的认识偏差及其矫正 篇6

在校企合作咨询理事会上,笔者了解到各企业辞退学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专业素质问题,或者说并不主要是专业素质问题,而是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学生被辞退主要是因为缺少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职业教育》2006第6期上曾经登过这么一篇文章,重庆某知名企业曾招聘了21名大学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开除了20名大学生,最后留下来的是一名大专生。为什么呢?文章中列举了这20名大学生的张狂、没有责任感、懒散、不尊敬他人、不注意小节等等,让公司觉得无法接受,只好辞退他们。而留下来的惟一一名大专生非常谦虚而又认真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解决大学生素质观念认识偏差是何等重要。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我要出类拔萃”的声音是来自每一位有志青年内心最深处的呐喊,然而,仅有呐喊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素质。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技能、身体、品格、气质、修养、审美等特征。

大学生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心理素质是关键,身体素质是本钱。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以上素质的集合,就是个人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现今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已成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热点。前者主要解决做人的问题,后者则主要解决做事的问题。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二、加强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1部分学生的素质表现不适应国家、企业的要求

(1)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忠实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许多大公司的用人策略都坚持:以素质为用人第一要素。其录用员工的原则:第一,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第二,对才学很高但德行低下的人坚决不予录用,并认为这些人对企业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危害;第三,对于道德素质很好但业务水平较低的人予以录用,他们认为这些人道德素质好,只要业务上加以培养提高,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

可以看出,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潜力及品德素质。

(3)部分学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对素质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价值观、人生观偏差。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主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天平渐渐向“功利化”偏移。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思想道德的培养,重个人私利轻社会公益,重金钱收入轻贡献付出。

人文素质缺失。信仰复杂,缺少理想,追求盲目。

职业素质缺失。职业道德差:如自由散漫,缺乏自信,说话不诚实,做事不扎实,作风不踏实,忽略企业利益。

职业情感差:如缺失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缺失对企业的忠诚度。

职业能力差如我行我素,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不具有控制自己心理情绪的能力,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等。

部分大学生在素质认识上的偏差和现实中的缺失,不利于全面发展和就业的实现。

2加强素质教育是解决学生认识偏差问题的重要环节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艺术审美等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强调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合作、学会创造i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风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密切联系的,综合素质的具备决定了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向和潜力。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品德教育。人生有两件大事要做,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事。如果不会做人,即使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学历高未必文明素养就高,两者不是绝对的正比例关系,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一现象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遵循成人、成才、成功规律的素质教育之路。

三、矫正大学生素质偏差,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途径和措施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于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优化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新传统的就业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而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纠正大学生素质偏差,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1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

建立学院素质教育、教师魅力影响、学生自我培养三维一体的教育体系。

(1)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大教育环境。遵循大教育理念,建立大教育环境。即将教学管理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结合,从而使两大教育体系和两大教育功能融为一体,达到教育思想融合、教育功能融合、教育环境融合、教育载体融合的目的,形成教育合力。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思想道德教育中体现专业特色,从而使两大教育体系的潜能充分发挥。

(2)发挥教师魅力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离不开教师的魅力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渗透、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感染,使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一个载体将其合二为一成为可能。

教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通过知识与企业、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链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突出学生在素质养成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学生在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下,驰骋邀游,不断接受新思想,吸收新营养,体验新感受,形成自我素质培养的特色模式,用科学发展

观,自我反思,自我培养,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突出学生在素质养成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建立大课堂教育理念,共同营造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氛围。大课堂包括体现知识传授的教学课堂、反映人文氛围的第二课堂、增强感性积累的社会课堂、检验学生素质的实习课堂。

(1)教学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三种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内容,贯彻到教学课堂之中,真正做到思想道德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在专业课程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积极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和专业教师在素质养成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用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氛围。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具体来看: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沙龙,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辩论、演讲、影展、文艺演出等有创意的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三是建立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志愿者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用具有独创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技能训练、技能展示、技能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五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启迪和熏陶。

(3)参加社会实践,增强感性体验,感悟人生价值。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如通过组织大学生以“科技、文化、服务”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感悟人生价值,通过以国情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观念认识 篇7

“健康”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 没有缺陷和疾病。这一解释仅把健康界定在生物层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健康进行了新的探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且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完满状态”。这就使得“健康”, 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了转变, 让人们对健康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 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

2.1 饮食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现在的中国, 民富国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了, 老百姓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今天的食品市场, 琳琅满目, 样样俱全,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市场繁荣的同时, 个别非法商贩也在钻空子赚取黑心钱。“进口”食品不再绿色天然, 粮食、肉、蔬菜、水果不同程度的遭受增白剂、瘦肉精、激素、催熟剂等化学制剂的污染。昧心的商人赚足了腰包, 百姓的身体却遭受了摧残。为了把危害降到最小, 我们应竭尽全力挽回健康, 维护健康。

2.2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更多的小汽车开进了千家万户, 汽车数量的增加, 给人们的生活提了速, 送去了实惠和享受, 同时, 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汽车尾气的增多, 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质量下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不达标企业、工厂、黑作坊排放的废水废气, 更是污染了空气资源和水资源, 环境污染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

2.3 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优胜劣汰的今天, 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如, 升学压力, 就业压力, 工作中还有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转岗和下岗等压力, 方方面面的压力给身心带来极大伤害。科学研究证实, 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压力过大有关, 如, 心血管病, 某些癌症。另外, 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 繁忙和劳累让人喘不过气, 更顾及不到健康, 这样对个体身心健康是一种恶性循环, 许多人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 维护健康,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3. 提高认识, 维护健康, 把握健康

从健康的定义我们得出, 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层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生理心理状态, 同时对后两者又产生双重作用。社会适应性强, 对生理心理健康产生有利影响, 反之则带来不利影响。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精神支柱。由此我们看出, 维护健康要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3.1 用传统医学指导健康

西医的诊疗过程快, 效果明显, 通常适合已发病有明显症状的急症患者。而中医讲究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和气血阴阳平衡, 对调节身体不适治未病, 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 对维护健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我们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并在原来基础上发扬光大。先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摸索出许多饮食与健康的知识。科学饮食可以吃出健康, 不科学的饮食可以吃出疾病。在回归自然的潮流中, 绿色的天然的食品在现代食品保健中, 越来越受到欢迎。传统医学倡导的促进健康的物质, 基本来源于自然。我们日常生活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几乎都是中药, 正所谓“药食同源”。像山药、红枣、百合、绿豆是最具代表性的常用食品药物, 它们极富营养各有属性, 在生活中应根据个体需要, 科学选择, 以达到利益脏腑、调节平衡、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保健品宣传中, 经常听到“亚健康”, 它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过渡状态。此时, 虽没有明显症状, 其实身体内部各部件的协调性适应性在降低, 这种微弱变化不及时调整, 则会引发疾病, 在传统医学中认为这属于“未病”。在民间治未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按摩、刮痧、拔火罐、针灸、穴位贴敷等, 这些方法今天仍常常用到。处于亚健康的机体若能得到及时调整, 则机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不能及时调整, 则可能发病。传统医学治疗亚健康人群, 主要是调动人自身的调节功能。人体本身存在一种阴阳自和的调节机能, 在《伤寒论》中有“阴阳自和者, 必自愈”, 强调了内在因素使机体阴阳自和的巨大作用。这种疗法并非对症治疗, 是一种温和的调整方法, 它激活了人的内在潜能, 使患者恢复和提高了自身的调节机制, 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2 调适心态健康, 顺应快节奏生活

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 若达到这个目的, 需从多方面努力。其中健康的心态, 对维护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一生中, 影响心态的因素有很多, 自然的因素, 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因素如:升学、就业、职称晋升;还有自身因素如:自身健康、个人修养、性格特点及和他人的关系等。在诸多因素中, 自身修养很重要, 在经典的中医论著中, 可以看到:“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这是上古圣人的经典之辞, 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至今仍是人们调整心态的基本法则。

今天, 若要顺应紧张的工作和生活, 保持心态健康, 就要在不断变迁的环境中, 对自身和社会有正确的把握, 使自身心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恰当处理问题, 搞好人际关系, 适应自然和社会变迁, 使心态健康成为一种道德或智慧。

3.3 科学生活, 全面把握和维护健康

健康理念,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观念的变化而改变。但根本的要点是, 顺乎自然, 合同于道, 臻于长寿, 这显然包涵了自然、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也说明它是一种生态医学适应理论的健康理念, 概括起来就是“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所以, “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 “不病而长寿, 和谐而恬愉”, 才是我们追求的健康目标。

参考文献

观念认识 篇8

目前, 在有些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少教员对转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 对领导的要求被动应付, 不思变革, 怠于接受新思想, 不愿意应用新方法创建新模式;二是机械模仿, 有部分教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见解片面、肤浅, 教改实践中机械模仿, 不思进取, 只做表面文章。以上两种作风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为更好地完成教育转型士官教育界应掀起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风气。

转型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进行:一是统一认识, 明确转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以教员为中心的局面, 坚持与落实“面向全体, 突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与发挥学员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二是积极实践, 调整与完善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 形成新的教学观、学员观和教材观。

一、教员教学观的转变

坚持突出教育对象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应成为教员的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员认知水平和个性的差异, 自觉消除教员人为界定优劣生的心态, 用发展的眼光正视教育群体的个性差异, 把教育目标和追求定位在发展上, 注重发展的过程性,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变通性, 时间配置的合理实效性, 坚信不同层次的学员在不同的能力层面和情感体验上都有所发展, 要相信学员的差异会使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性, 教学设计更具有创造性。要认清任职教育的均衡性、全体性和发展性, 因此, 要探究出适合教学对象实际, 有利于他们发展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内容应由学员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施教内容, 依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树立学员是学习的主人, 教员是引导者、解惑者, 教员要把“演员”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 学员要变“观众”为“演员”;转变僵死的教学评价和检查方式, 树立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标准, 由单一的“对与错”为动态性的“协商与探讨”, 从而改变单一思维方式为发散、复合、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四种意识:目标意识、个性意识、训练意识和情感意识, 坚决废除“注入式”、“填鸭式”教学, 提倡与推广“尝试教学法”, 对典型例题、习题要让学员在预习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尝试, 教员根据呈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使讲解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发展性。遵循的模式:依据出示的问题进行学习→尝试练习→呈现问题→解疑释惑→教员点拨→课堂训练→反馈总结等环节。讲课过程应在如何在精讲上下功夫, 同时讲思路、讲方法, 诱导学员自己去发现思路和方法。

二、学员学习观的转变

第一,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要求学员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 自觉以问题为中心, 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 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 始终保持一种困惑、推断、探究的心理状态。

第二, 基于个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善于摆脱对教员的依赖性,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主动规划学习进程, 科学制定学习策略, 主动调节学习情绪, 客观评价学习效果。要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 基于对话的学习方式:在对话过程中学员与教员之间, 学员与学员之间, 在认知、情感、态度体验和价值取向上进行交流和碰撞, 沟通与合作, 激发与感染的过程, 是种基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评价观

第一, 看学员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学员的求知过程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并对所呈现的程序性问题表现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热情,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和谐, 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 学员始终处于会学、爱学、乐学中。

第二, 看学员的学习和实践时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刹住“讲风”刻不容缓, 要把控制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向传输时间的多少作为衡量和评价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显性指标是学员自主拥有学习、交流的时间。教学中合理安排, 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教学结构和时间配置。

第三, 看学员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参与品质是否深刻:以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为课堂有效性评价的显性因素, 并把学员参与活动的品质作为衡量课堂互动、激发学员质疑发问, 发表不同意见, 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很好与他人沟通作为衡量参与品质的显性因素。这样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改变“接受式、再现式”的认知活动, 倡导“发现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有效促进提高教员的第二次备课。

第四, 看学员的参与效果:教学效果是评定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应以认知达成度、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准备, 应确保学员达成基本教学要求, 并通过学习形成能力发展的趋向, 并在交流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观念认识 篇9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下期数学课本27~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

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培训动手操作、有序观察的能力, 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3.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团结协作、讨论交流和竞赛活动等形式, 培训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

【教学重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新

(一) 提问:出示6个长方形纸片, 老师把这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 指导观察: (出示若干立体实物)

(三)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为什么?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接着列举实例: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四)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激活思维, 探究新知

(一) 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整体认识面、棱、顶点。

(1) 通过触摸,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板书)

(2) 通过课件演示, 增强学生对面、棱、顶点的感知。

2.观察操作, 发现特征。

(1) 结合长方体学具, 自学讨论: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 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2) 反馈自学情况, 操作课件验证, 学生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面, 各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 相对面完全相同。②长方体有12条棱, 同方向上的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有8个顶点。 (板书)

3.认识立体图。

(1) 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

(2) 根据观察, 画出平面图 (教师指导, 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然后交流, 再认识各个面、棱、顶点。

4.认识长、宽、高。

(1) 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板书)

(2) 说出不同摆放位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 探讨正方体的特征

1.认识正方体。

(1) 想象: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 这个长方体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模型演示:长方体的宽增加, 长缩短变成正方体) (板书)

(2) 认识棱。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所以把长、宽、高都叫做正方体的棱。 (板书)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应用学习长方体特征的方法类推出正方体的特征。学生概括: 正方体有6个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正方体有12条棱, 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板书)

(三) 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间的关系

1.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提示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出示右图)

三、看书质疑, 促进提高

四、多层训练, 巩固深化

1.填空:

(1) 长方体有___个面, 都是_____形 (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____形) , 长方体相对的面。

(2)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___, 长方体有___条棱, 同方向上的棱_____。

(3)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______。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_______。

(4) 正方体有_____个面, 都是______形。

2.指出下面各图所表示物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1) 它的后面的长是 ( ) 米, 宽是 ( ) 米。

(2) () 面的面积是12平方米。

观念认识 篇10

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五条标准, 更重要的是这五条标准在谷歌公司选录人才标准的先后顺序。在我们传统的人才评价观念与标准中, 也许第一标准应该是专业知识, 第二标准是德行修养即谷歌招聘标准中的谦逊, 第三标准是主人翁意识, 第四标准是学习能力, 第五标准是领导力。中外评价人才的标准的差异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也应该从中进一步探寻和思考如果更好地评价人才, 进而把转变观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一、如何衡量和评判专业知识在人才评价中的重要性?

在谷歌公司招聘评价中, 专业知识是第五标准, 也就是五条标准中的最后一个标准。这说明谷歌公司不是不重视专业知识, 只是在选人用人的评价体系中, 专业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到底专业知识在新职员招聘标准或者是招聘权重要素中居于什么位置?在我们中国当前的评价标准中, 也许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我们国内的招聘非常看重一个应聘者毕业于什么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取得什么学历和学位。在谷歌公司的招聘中除了确保应聘者应有的技术技能外, 专业知识在五项核心特征的排名中垫底。至于哪些因素能预测谷歌公司需要从其员工身上获得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其他四个特征要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 试想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当作“专家”, 则更有可能简单地选择墨守成规。当一个人自认为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人士”时, 他很有可能在受到质疑时坚决捍卫自己已有的观点, 而不是充满好奇心, 他往往被“充当权威”的目的所蒙蔽, 而没有将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作为目标。因此, 在谷歌公司这样的企业, 要求新员工不要把自己当“专家”, 要求新员工对从事的事业保持好奇心, 而不是墨守陈规。葆有好奇心, 是不是也应该成为我们国内企业招聘新员工的参考要素呢?试想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 连好奇心都没有, 那还怎么保证他能钻研进去干一行、爱一行呢?怎么保证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努力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长久以来, 中外都把大学文凭作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优秀员工的衡量标准。当然获得学位不是件坏事。然而人们就正规教育做出的假设往往与真实不符, 如果两个人的年龄大致相仿, 且无论生活与工作经历还是背景出身都类似, 但其中一人拥有大学文凭, 另一人则没有, 那么拥有大学文凭的那个人将成为一位更加优秀的员工, 并会在事业上取得更多成功。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看法, 但是现在社会招聘尤其是企业, 不仅仅看重文凭这张纸, 更加看重员工的实际能力, 特别是能给企业或单位带来的贡献。有些人在大学表现得非常出色, 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获得成功, 反之亦然。在谷歌公司近期招聘的新职员中, 没有大学文凭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我们再来看两个中美招聘条件的比较。美国招聘银行职员的招聘广告是这么要求的:1、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2、性格细心, 注意细节;耐心, 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 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而中国重庆去年一家商业银行的招聘广告是这么要求的:1、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 电脑二级以上。2、身高1.60米以上, 五官端正。3、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良好, 长于沟通。4、附5寸的生活照片。从学历上看, 美国并不太追求专业知识, 而是更加注重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要求, 更多的是对该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具体要求。美国的很多公司对招聘初级或一般职员等学历要求不高, 甚至中层经理都只要求高中学历。美国公司不愿意招资历超过岗位要求的人员。而中国的招聘直接要求学历、身高、相貌等非职业性的要求, 很多职位招聘的人员超过了岗位所要求的资历、学历等。中国公司的招聘广告比较抽象, 所要求的大体是外在的, 比如学历、年龄、相貌等。年龄几乎在中国的每个招聘广告中都会出现。美国法律规定招聘广告不得有年龄、国籍、容貌、出生地、种族、婚否等的歧视, 所以这些信息在简历中都不允许出现。中国公司几乎清一色喜欢高学历。在美国, 一般的职位公司都不会要求大学学历, 但是公司鼓励继续教育, 绝大多数银行都赞助员工的学习计划, 很多银行报销100%的学费。

再来看中美两国关于大学非教授级别的心理学教师的招聘要求。美国的招聘要求是:1、已完成博士学历。2、具有心理学方面成功的教学经验。3、愿致力于本科教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4、请表明你的教学理念, 研究兴趣等。中国大学教师的招聘要求是:1、硕士, 年龄28岁以下, 博士可适当放宽条件。2、语言表达能力强, 英语六级;本科、研究生专业一致。3、发表论文2篇。4、党员优先。比较中美关于大学教师的招聘要求, 能够看出美国更注重所需要的职业方面的要求。中国更看重年龄、学历、专业、论文发表和政治面貌等情况。在需要良好教育背景的工作中, 比如教育、咨询等行业, 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在美国的招聘中都是必须具备的。经验和技能在美国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是一个不太需要复杂和专业知识的工作, 一个工作了5年, 积累了很多经验的高中生是绝对能打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中国公司喜欢科班出身, 专业对口, 但是在美国很多行业都强调较宽的知识面。

二、重视考察主人翁意识, 让员工把“自己”当“自己人”

谷歌公司招聘的第四条标准是主人翁意识。这一点也比较符合我国有关单位招聘人才的要求, 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集体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可以说是中外评价人才的共通之处、共同之处。我们在招聘时也强调主人翁意识。在谷歌公司, 他们寻找的是对解决问题并推动这家企业向前发展负责的职员, 即对解决问题充满热情的一群人。在这个几乎所有行业和知识领域每天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拥有不积极完成任务或只被动接受指令的员工, 会使公司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需要一群从内心真正想要更加出色完成工作的职工, 这种追求出色和卓越的意愿和动力必须是内生性的。在职业发展中, 主人翁意识会带来充满热情的主动性, 这是应对形势和工作发展变化的重要筹码。主人翁意识会带来积极进取的开创意识, 推动人们对解决问题更加充满热情。在主人翁意识的推动下, “我工作就是为了我自己”成为信条。

三、重视德性品质方面的要求

谷歌公司招聘新员工的第三条标准是谦逊。众所周知, 谦逊是一种重要的美德。看来这一点也是中外皆心同此理。热情和承担责任的动力需要用谦逊加以平衡。当别人的点子比你更加完美, 或者办事比你更加在行时, 就要抱以接受的心态。有时候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展现出一个强大的自我和一个谦逊的自我。当一些人具备这两种特质的时候——强大的上进心, 再加之友好的态度, 这样的人往往在单独工作时极为高效, 在任何团队中都能发光发热。谦逊能使一个人保持虚心。谦虚也会带动强大的自我朝着正确的方面发展。谦逊就是保持平衡的重要方式, 能让一个人既佩服强者, 又能保持进取心。由此看来德才兼备在美国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要求。

四、注重考察人才的领导力

谷歌公司招聘新员工的第二条标准是领导力。由此看出美国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非常关注领导力, 在各个层面都不忘寻找领导力, 这是美国教育非常关注的一方面。评价和考察领导力是在寻找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指导并影响其他人取得成果的人。回到谦逊这一标准, 具备领导力的人知道何时该置身事外, 让其他人担当起某个角色, 又知道自己该何时承担起担当的责任。当然, 近些年我国教育也开始关注领导力培养问题, 也注意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力的培养。关于领导力问题, 我国可能还是有一些误解, 认为“领导力”是单位领导需要关注的问题, 是成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当了领导才有领导力。领导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影响力, 不仅仅存在于职场, 也存在于一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年轻的阶段。具有领导力的人不一定身居要职, 但是他能做到用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影响其他人、赢得周边人的支持和拥护, 一起做事。

五、加强和提升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奶牛的能量饲料添加剂下一篇:专业市场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