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2024-06-13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1

一、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中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 抽象晦涩, 学生难以理解,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 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直观教学,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环境中, 理解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征,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摆脱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激发学习热情,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人类的朋友》这节课是关于生态资源保护的,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目前政府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为此,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对学生播放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如防护林缺失造成沙尘暴, 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工厂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 给居民饮水带来不便;工厂排放的浓烟造成大气污染……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中, 理解破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目前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更新性强等特征,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来加工教学信息, 使之呈现多维化、交互性、集成性等特征, 丰富信息的表现力, 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画、声音、视频等交互集成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发现自己的潜能》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两个视频。一个视频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小白玉霜的故事。她刚开始踏入舞台的时候, 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有一次, 小白玉霜的师父因为意外事故不能出场演出, 临时只好让小白去顶替这角色。在舞台上小白的表演一鸣惊人, 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连小白本人也十分惊讶。此后各种出众的戏台表演, 都有她的份。这次偶然的机会, 让小白发现了自己非凡的舞蹈造诣。另一个视频是一位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驾着车冲进了河里在水里垂死挣扎, 而一边却没有人可以帮助他的时候, 自己也毅然跳入水中, 用孱弱的双臂举起这辆汽车。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 至爱亲情唤出了超人的力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 两个视频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 小白在危急关头, 不会受到太多外界条件的束缚, 也少了思想上的顾虑, 自然能很好把握住机遇, 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质, 从而改变命运。有些学生也讨论, 在第二个视频中, 是亲情使这个父亲唤出了超人的力量, 爆发潜能。所以潜能的发挥, 与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亲情的力量是分不开的。这样, 在讨论的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采用信息技术, 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能制造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 具有智能启发等作用, 有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为此, 初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广大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征, 把深奥的政治理论与枯燥的政治概念变得具体化、直观化, 并且更富有感染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 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视频、图片等, 把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在讲述时事政治案例的时候, 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时事视频, 使时事教学变为生动、形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政治教学交流QQ群、教学网站、论坛、政治学习博客等, 与学生交流政治学习上的疑惑, 达到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目的。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从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情感和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这四个方面, 探索信息技术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2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2011年2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有自主能力,协作意识,问题意识,团队精神的人才。“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为政治课服务”,从学生兴趣、能力入手,以“培养学生政治课综合能力为核心”,它对学生“自如地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学好政治课、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适应文科综合高考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学习其它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等方面将其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实现初中政治课改革,转变初中教师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我校初中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促使他们转变较色,探索初中课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定基础,同时,它对提高初中课教学效率,突出初中课的基础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3、“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打造现代化名校贡献应有的力量。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政治学科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协作精神的需要,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奠 定基础,为探索政治学科教学模式,探索学校办学特色而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关于认得全面发展学说指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终身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网络教学理论基础指出要把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构建注意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因此现代政治教学也要以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脉搏,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科研目标:站在理论的高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不断深化,使之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不断在研究中总结出适应初中教学的欧式,为以后的教学

定基础。

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为掌握政治课知识服务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会写教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学号其他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3、工作目标:在探究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有效整合过程中,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思路,从而达到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查阅学习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文章。

3、调查研究法:通过已知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综合信息,得出结论,并制作电子课件,共享信息。

4、经验总结法:同伴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地总结,总从理论高度提炼为案例、论文。

5、案例研究法:主要结合时事热点案列展开,形成政治课堂独有的辩论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采取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学期到校外听取专家讲座3人次,按照学习要求每位参研教师定期自学相关理论,根据这些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专门学习了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题理论及与课题相关的技术方面的结论。

1、开展业务培训,包括“案列的写”、“论文的写”、“电子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了解整合内涵、课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必备条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特别是课件制作,案列、论文写作能力。

2、开展技术培训。包括: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钟绍春教授的信息平台技术培训,达到充分利用该校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开展教育培训,转变教学理念,学会熟练制作课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操作培训,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服务。

(二)、通过常规教学实施:备课、上课、评课。

在集体备课中讨论整合理念,整合思路,整合问题,整合技术。为了上好一节课,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整合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整合理念进行评课,经过反复修改反思深化,不断升华理念,再回到实践。

(三)、开展教学观摩课推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整合实践中,坚持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我们将积极参加鸡西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并开展各学科、各年级之间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的活动。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8月)认真查阅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组建课题小组,酝

课题方案和相关措施等。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坚持从实践入手,分段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把课堂研究落实到实处。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总结整理各项资料,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方法选择:

1、经验总结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反思法。

八、课题组织机构与分工

课题组组长:韩延鸿:全面课题的研究进展工作 成员:宿艳秋

九、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件

3:、案例、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3

一、使用的误区

1. 装模作样。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估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成为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的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这种倡导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宗旨,本身無可非议,但在这种“高压”下的后果则发人深思。有客人来听课了,几个人忙乎一个通宵,第二天在课堂上装模作样地敲敲点点,动画有了,意境达到了,主客皆大欢喜。拾掇结束后,期盼着下一次有人来听课时“再展雄风”。甚至在一些政治课上出现政治教师主讲,电脑专业教师助阵操作的尴尬场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怪现状”下的整合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而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2. 花里胡哨。直观生动的声、画结合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学生的认知起催化作用,但有些教师过分追求使用的频率,大量的外部刺激反而引起学生注意的迁移,形成“信息麻痹”,这种忽视“效果”而盲目追求甚至膜拜“形式”的行为,无异与“买椟还珠”。

3. 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一般固化为人机交互的一套程序,而部分教师在这种程序面前俨然成为“奴隶”,学生则成为“看客”。教学中人围着机转,至于“看客”们如何理解,理解得如何,已成为“奴隶”的教师哪里顾得了。有人戏称这种教学是改过去的“人工填鸭”为如今的“机器填鸭”。

二、解决的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上述不良现状的产生,有的是地区局域的限制,有的是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有的是运用中的阶段性问题,有待在“再前进”中解决。

1. 加强培训,提高使用水平。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技能等能力,只有“人”到位了,“物”的效应才能真正到位。对于教师的培训,应着重培养教师三个层次的素质:使用的素质、开发的素质、研究的素质。具体可分三步走:一是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理论;二是熟练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三是引导教师自觉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2. 追求实效,掌握使用原则。首先,是当用则用,掌握协调性原则。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例如在教学“拒绝不良诱惑”时,可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了解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加大教学密度,又能简化教学难度。其次,是配套使用,掌握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替代教师的教学行为,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如果因为引进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等人文性,是得不偿失的。

3. 资源共享,把准使用方向。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要注重这一点。我们应在教师、校际、地区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合作中相互提高,改过去的“单兵作战”为“优势互补”,只要善于利用共享资源,必能事半功倍。加强交流与合作,就可以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劳动,大大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如信息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研究成果资源共享等等。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4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指的是一种自动化的教学技术, 通过教学软件将教学计划和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 构成人——机交互对话环境, 以完成各种实际的教学计划功能。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 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可动、可显、可模拟的功能, 把教学内容由抽象变成具体, 由静态变为动态, 实现耳、眼、口、脑"全频道式"接受, 多功能协调, "立体化"渗透, 有效的处理“知”与“情”的关系, 便于学生理解。可见, 用信息技术辅助政治课的教学无形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 从而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一)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对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合理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大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能使学生进入情景, 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有时单靠老师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费力, 且枯燥无味, 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 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 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 从而突出重点, 淡化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组成中的重要一环, 也就是说, 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 要搞好教学, 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 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的能力。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 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 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周密地设计教学结构, 一步步地创设阐述问题与传授知识的和谐氛围, 把学生带进教学佳境之中。

(三)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利于发展个性思维。

在过去教学中, 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 教师只是讲讲、写写, 学生只是听听、记记, 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 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 很难真正搞清楚, 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诸如电影, 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四) 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课件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的合理整合, 通过对话授课、基本练习、模拟实验、动画演示、音像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目的技术。政治课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更多的是使用课件教学, 教师上课时只要手持鼠标与计算机打交道, 就能自如地控制课堂的进度和对各种媒体的使用, 不再满身粉尘, 口干舌燥, 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其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 要制作一课比较成功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 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综合编排有关材料, 甚至动画画面的制作, 录像的剪辑, 音乐的选择等等, 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师通过自制课件, 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 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除其自身的优势外, 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 面对校园网络的不断接通, 面对互联网信息的铺天盖地, 当今的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不能及时调整、学会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 抱残守旧, 将落伍于时代。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开创政治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今已经成为许多政治课老师的追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为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所以, 我们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 苦练基本功, 克服困难, 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象、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 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5

子课题《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题阶段性报告

政治组陈国平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2006年10月我们政治组申报了《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意义:

1、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重视。我国如不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所以国家教育部发出通知,要在今后的5-10年内,在全国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教育的影响,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到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都是全方位的。

一场以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为代表和标志的知识经济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面对“信息爆炸”的波及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全方位渗透,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日益推广,势必推动基础教育整体的改革,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2、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理论较多,部份内容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距离较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度较大。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学生知识、长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学掀起了一股网络教学热。许多学校的老师开始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他们从因特网上寻找教学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生动、活泼。原有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改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探讨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数据、事实与论点,而这些数据、事实与论点完全可能比课本上引举的数据、事实与论点更新、更多、更深刻、更全面,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网络教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模式也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网络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探究社会问题的空间。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设计比较科学的课题,提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社会问题,学生就能够做到在网上探究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现状、对策及评价等系列问题。尽管学生的探讨中有许多非科学的东西,但可以通过这种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网络教学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将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剧烈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概念的界定: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四、理论假设: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研究内容与目标:

内容:

探索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利用这种结构来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

(2)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通过这种教学结构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问卷法和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途径:

学习理论文章,参加媒体培训,上好实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实验

法。通过一堂堂实验课来探索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研究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八、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10月一2007年2月)

硬件建设:连通Internet,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培训

理论学习: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的方法等,并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具体活动:1)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围绕自选课题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

内进行说课初赛。

2)推荐多名教师参加全市初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竞赛。并且组织政治组教师参加镇江市教研室举行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我校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从2006年6月构想、设计、边实践、边论证,到2007年开题,历时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一边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等),确立研究总课题,一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观摩先进学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实录,请来市区电教馆的专家来校进行了多次指导,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

(2)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2月)

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模式,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培训: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软件平台的熟练使用。Intel未来教育、网页制作等。

(3)总结评价阶段:(2008年3月—2009年3月)

实施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色活动。2006年10月至12月,我们向全组印发了两份学习材料,分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材料)》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座提纲

(学习材料)》。组织专题研究,提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为切入口,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养,尽快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改科研的实施过程,也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改科研能力的过程。在校内组内开展各种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活动,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入公开课、开放日交流课、说课和优质课竞赛的一个必要条件,选派人员参加各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及电子教案比赛,并获得了好名次,使校内掀起了一股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潮。期间,我们还协助学校承办暑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工作,这次培训使我校近70%的教师深受新教育理念的感染,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培训了大量的预备人才。课题研究也开始渗入各个文化学科之中,比如开始与高中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九、已取得的成果

课题确立后的一年来,课题组精心设计,选取了不同年级的班级作为试验班,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全程融合,有利于形成全新的学习模式,变接受学习为主为探索学习为主;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拓展了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拓展了政治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大量活生生的案例,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政治学科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提供借鉴,加速了信息技术与各课程的整合,加快了信息技术的普及。

1)课件情况

课题组成员陈静制作的课件参加2007年镇江市优秀教学课件评比获奖;

2)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006年12月,学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前提,开展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杨秋红、陈静和章印老师参加了比赛。章印老师获得二等奖,陈静老师获得一等奖。陈静老师还参加了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章印老师、杨秋红老师、陈国平老师在学校开展了公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2008年,以上三位老师也在学校开了公开课,陈国平老师还在市属中学进行了初三政

治研讨观摩课。2009年3月陈国平老师还在学校举行的“一日公开活动课”中进行了教学展示。陈静老师还获得镇江市课件制作比赛获得二等奖。2007年陈静老师还代表学校进行了市属中学西片区政治学科优质课展示。杨秋红老师还在市属中学进行了展示课。

3)教学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课题组成员陈静、杨秋红、陈国平、杜小明和陈健和老师的论文在镇江市科研论文中多次获得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八、存在的问题

1、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让人不放心

不时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甚至偶有大问题,影响课堂教学,也影响教师应用的积极性。

2、缺乏过硬的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

由于待遇跟不上等原因,学校缺乏技术过硬的网络管理人员,更要命的是还没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只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管而已。

3、资金不足,硬件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学校没有充足的网络电脑可用,僧多粥少影响了实验也影响了发展。

4、观念尚待变革,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还有不少家长、部分主管人员和教师认为中学生学信息技术会影响高考,等考上大学后再学不迟。所以,相当学生的信息能力很差,影响了实验的顺利进展,也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普及。

5.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正规课程,似乎并未真正受到公正的待遇,主要表现在课时少,其结果是:大部分师生只注重开头的选题与结尾的结题与答辩,而容易忽略研究学习的过程,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违;网络平台已经启动,却因时间安排不够而导致网上资源的浪费与网上交流难以快捷地进行,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研究学习的效率,与使用网络平台的初衷相背。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之花必然越开越盛。

政治课题组成员:陈国平陈静 杨秋红章印杜小明

陈健和徐文军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重点难点创新情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51

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21世纪教育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各个学科领域,信息技术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初中政治课程有着时代性、思想性、社会性等特征,对提高初中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高速度等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达到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中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理解,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环境中,理解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征,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摆脱知识理解上的障碍,激发学习热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人类的朋友》这节课是关于生态资源保护的,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目前政府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播放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如防护林缺失造成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工厂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给居民饮水带来不便;工厂排放的浓烟造成大气污染……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中,理解破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目前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更新性强等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来加工教学信息,使之呈现多维化、交互性、集成性等特征,丰富信息的表现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画、声音、视频等交互集成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发现自己的潜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两个视频。一个视频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小白玉霜的故事。她刚开始踏入舞台的时候,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有一次,小白玉霜的师父因为意外事故不能出场演出,临时只好让小白去顶替这角色。在舞台上小白的表演一鸣惊人,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连小白本人也十分惊讶。此后各种出众的戏台表演,都有她的份。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白发现了自己非凡的舞蹈造诣。另一个视频是一位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驾着车冲进了河里在水里垂死挣扎,而一边却没有人可以帮助他的时候,自己也毅然跳入水中,用孱弱的双臂举起这辆汽车。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至爱亲情唤出了超人的力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两个视频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小白在危急关头,不会受到太多外界条件的束缚,也少了思想上的顾虑,自然能很好把握住机遇,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质,从而改变命运。有些学生也讨论,在第二个视频中,是亲情使这个父亲唤出了超人的力量,爆发潜能。所以潜能的发挥,与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亲情的力量是分不开的。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采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能制造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具有智能启发等作用,有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广大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征,把深奥的政治理论与枯燥的政治概念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并且更富有感染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视频、图片等,把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在讲述时事政治案例的时候,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时事视频,使时事教学变为生动、形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政治教学交流QQ群、教学网站、论坛、政治学习博客等,与学生交流政治学习上的疑惑,达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目的。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7

●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农村中学的实施现状

1.农村中学教师受“考试”、“分数”的制约, 认为在政治课中引入信息技术只不过是“花拳绣腿”, 中看不中用, 教学中更多使用的仍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 教师认为这样大密度的课堂教学, 既省劲儿又使教学成绩好。因此, 绝大部分思想政治课堂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 全凭嘴上硬功夫。

2.受信息技术硬件落后的制约, 农村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念和水平有限, 信息技术应用到政治课教学中的次数少, 因而信息技术对于中学政治课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信息技术的优点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至今, 计算机教室的配备尚不理想, 多媒体教室还只有部分学校装备, 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则还在远期规划之中。有条件的学校当然可以尝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 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也只能望“机”兴叹。

3.受学校信息技术条件和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 学生家庭很少购置电脑, 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设备、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受限, 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低, 对信息技术的认可程度也低, 上网查询资料有很大困难,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尽管农村中学的条件有制约, 我们还是克服困难, 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中学的各个学科中, 思想政治课是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 尽管政治课的教材时常更新, 可读性大大增强, 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一直是动摇学生信念的重要原因, 也是学生抗拒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因素。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 从内容上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从形式上也可丰富学生的视听, 较快和较稳固地吸引学生;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 并可能创造新知识, 为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 让每一次政治课的学习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固定后, 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 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网络环境 (尤其互联网) 正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政治课与网络信息的结合, 更加能体现这一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接受信息的多方位渠道,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多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认识, 而政治学科必须利用这一特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既要让学生在个别化学习中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又要能在协作学习中形成共同的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

●政治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构想与尝试

1.情景导入。

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手段, 设置情景或利用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学生则感受情境, 对学习引起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2.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提供的演示平台为载体, 以教师提供的简单资料或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为依托, 以教材大纲内容为根本研究范围, 教师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提示帮助和设问引导为辅助, 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互动的学习和探讨。例如, 初二思想政治课中“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学习。首先, 让学生从网上查找国家机关干部收受、索取巨额贿赂、贪污等有关材料, 让学生根据所查材料展开讨论, 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我发展的过程, 使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性格品质, 既掌握了知识又从中受到了教育。

3.学生练习和交流。

让学生对有关经济、哲学、政治学观点针对有关事例型资料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直接从网上获取) 谈自己的看法, 并发动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从旁作方向性疏导, 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 达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 八年级思想政治有关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部分的练习, 就可以这样进行:先从网上找到有关社会最新新闻报道、有关这部分内容的正反面报道让学生阅读, 并在设定的虚拟社区里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也可以以社区一员的身份发表观点。

虽然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在农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还处于萌芽状态, 但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一种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是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也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而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50多年来, 在各方的关注下己经形成了德育课程建设的准则和规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与学的方式必须做出适应性改革, 德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向借助新技术的作用, 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的方向发展。可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是加强德育课程的改革的重要渠道。

“启发”一词, 起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 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孔子以后, 《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主张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 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 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 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但现阶段, 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上, 很少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挥, 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启发式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方式。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思想品德课是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现在的孩子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 他们了解现实社会的途径也早已不单单是从课本上, 而信息技术与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大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它即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新知识、新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学生, 学生可以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了解世界, 了解社会, 与同学和家长、老师进行远程交流等。同时, 也有可以使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产生网瘾, 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因素。在我上学期间就曾有同学因沉迷网络, 而最终辍学。那么, 作为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 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远离网络不良因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借此文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网络媒体手段, 拓展教师的知识理论,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知识, 以往多通过书籍或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 但其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交流范围相对较小等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馆、数据库及各个学校网站的建立, 使我们可以方便的从网上获得所需知识。同时, 通过互联网, 可以使更多教师通过即时交流工具彼此交流教学经验。

其次,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适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 近几年来, 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 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我校是省级现代教育实验校, 拥有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但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只是使用多媒体设备, 做个PPT课件, 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情景启发, 故事启发, 提问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观点达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 教生将充分应用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设备,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让信息技术资源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再次,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延展教学内容,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生学习兴趣, 并可以实现课下继续交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斥在我们周围, 大部分学生、家长已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 会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等。建立学校学习的博客、QQ群、论坛、教学网站、校讯通等多种信息技术平台, 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可以及时沟通, 对教师教学效果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法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途径。

最后, 探索思想政治学科的启发式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方法。在信息化、数字化社会, 做任何事情, 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更应该谨慎和科学。因为我们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及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 多维度的评价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应用传统的调查, 分析方法外, 我们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总结出一个对教师教学效果有效的多维度的评价方法。

总之, 在信息高速公路风驰电掣, 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世纪之初, 如何把启发式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整合, 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以使他们适应本世纪的人才需要, 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所以我们应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探索适合的思想政治学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柳德玉, 牛震乾, 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陈尚伟.以学生为本,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 (08) .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 篇9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 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切实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 不仅仅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 而是一场涉及到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整合, 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整合

高中政治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让学生了解党的指导思想,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要有目的地将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与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相结合。高中政治课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 这决定了我们在将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过程中, 要更加注重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 而不能片面追求表面的华丽, 为了整合而整合, 迷失政治教学应有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声音 (以教师语言为主) 、文字和图像来呈现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 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政治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 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 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 有利于师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展现教科书以外的素材、案例, 这些资源教师可以集成在计算机里方便以后使用。信息技术还可提供超文本特性, 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 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 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 制作成CD、Rom光盘长期、大容量地贮存。教师还可以建立教学专用网站, 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 高中政治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 有目的地选择各种教学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 以帮助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如:在教学《人的价值》一课时, 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人物”视频、“抗击非典”图片、“爱的奉献”歌曲等资料, 使原本枯燥的说教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究课,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的价值在于有奉献。这样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相得益彰, 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 而不应该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就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 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探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 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通过E-mail、QQ、ChatRoom、BBS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讨论。

需要强调的是,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注意把握“度”的问题, 因为,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 都有利有弊的, 教师要扬其“利”而去其“弊”, 择优而从, 切勿过度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过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过程的整合是指教师与学生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 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 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以教师活动为主, 当然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 主要包括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等。比如:利用因特网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来制作教案、画出教学流程、设计作业;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制作上课用的课件。

其次, 教学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依据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讲授,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同时, 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讲评。这一阶段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运用视频、动画等手段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可以利用网络, 组织合作探究学习, 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 展示评价阶段。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学习、探究成果展现出来。如可以用PPT、Word文件将学习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可以将其做成网页的形式, 进行广泛的网上交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网络在线测试题, 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教师使用Excel、Access等软件, 登记和统计学生的成绩, 还可做出分析图表, 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形和需要加强补救的地方, 使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进度, 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中政治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努力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径, 推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多角度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 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9) :52-54.

[2]彭新富.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5, (3) :24-2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 :7-15.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10

信息技术的运用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高中政治包含大量的抽象理论概念,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层出不穷,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设置情境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丰富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能够大量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特别是在上复习课时,由于政治学科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复习时需要整合成知识结构网,单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和讲解很难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复习。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罗列整理,并利用其内在联系、相关原理和典型例题等构建放射型知识树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章节复习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探讨会”的环节,把前一阶段所学过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提出来,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用课件展示重难点和参考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不利影响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本该起到的主导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沟通和情感交流,如果课堂上信息技术运用过多,就会使学生成为纯粹的“观众”,还有可能偏离本来的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具体措施

1.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政治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社会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中政治的信息量庞大、理论性强,学生的理解难度更大。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随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材料,在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融合社会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培养主观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财政与税收》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国家最新的燃油税改革政策作为材料,联合实际让学生分析油价上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等。

2.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在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章节时,可以采用互教互学的模式,教师先用课件出示材料(某家庭有闲置资产10万元,请为其选择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各项理财方式的利益和风险,最后每小组制定出一个理财方案,由教师逐一点评,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电脑理财软件。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个理财项目,并能够开拓思维,使其学会制定理财计划。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都需要更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网络搜索、网络资源筛选和整合等技能,还应该主动学习Flash动画、网页制作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补充教学资源网等工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提前调查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围绕着教学内容搜集一些趣味性强的图画或者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宗教政策》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宗教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宗教集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回想自己所见过的宗教的特点,接着,演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宗教和邪教的不同点,并结合课件、视频和课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流失特点下一篇:审美意识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