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责任心

2024-05-07

教育者的责任心(精选十篇)

教育者的责任心 篇1

关键词:学生责任心教育,责任感,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要结构的发展,学生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为了了解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我对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些数据让人深思。有52%的中学生怕影响学习成绩,不关心班级事务,也不愿意担当班级干部;有39.8%的中学生会饭后主动帮父母收拾碗筷或洗碗;有52.4%的中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花钱是应该的;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有35.5%的中学生不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从调查和了解中不难看出,中学生责任感弱化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学校、家人、社会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班务管理经验,谈谈关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做法。

1. 学会从周围做起———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不是说学生都应对大事负责,对小事就无关大体。事实上,不能做小事的人也成就不了大事业。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在海尔集团,所有的电器的每个部件,就算一根门封条、一颗螺丝钉、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有一天,冰箱组装车间组装完毕后,发现地上多了一颗螺丝钉,当时工人没有下班,将已经组装好的100多台冰箱拆开一一检查,不放过每个细节,直到深夜才检查完。检查发现每台冰箱没有少螺丝钉,是库房保管员出库时多数了一颗造成的。工人们说:“没人逼我们这么做,作为企业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造就了海尔集团今天的成功。

卫生工作是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卫生工作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心。除了卫生包干区的日常检查督促外,我们还特别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制作一个纸质垃圾袋,将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回收;并且签订协议,保证不随手丢弃垃圾并相互监督;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并公布结果。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卫生工作取得明显的进步,每个学生的责任感都得到了有效加强。

2. 学会从我做起———要求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学习是学生应该做的事,而作业的完成是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并且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及时上交而产生作业拖拉的现象;有的学生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等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上述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责任心而引起的,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可耻的。其次,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且要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上,我们是主人,有义务来把它做好。最后,进行“后果”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听之任之,其后果就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会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而且会养成为了推卸责任而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甚至说谎的坏习惯。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还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今天我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今天的作业做得好不好?”“我尽力了吗?”通过反思,不断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3. 学会对自己负责———鼓励学生敢于承担责任

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要使学生懂得,就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自我约束是责任心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对自己负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求学生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可以促进学生责任心的增强。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1)你上学迟到过吗?(2)你上课有没有打瞌睡,不认真听讲?(3)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有没有乱扔果皮纸屑?(4)你有没有抄袭作业的现象?考试时有没有作弊?(5)自习课上,你有没有遵守纪律?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自我监督。

我读过一篇文章,写的是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要求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父亲12.5美元。这个男孩便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里根父亲的可贵之处,就是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就应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没有一个人天生就知道事情该如何做,更多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有不断失误的过程。特别重要的是,当孩子做事失败后,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损坏别人的东西,就应该修理或照价赔偿;一时冲动打伤别人,要求孩子自己登门道歉,并承担相应责任;上学迟到或者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就让孩子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接受教育。

4. 学会对他人负责———引导学生学会角色担当

家庭、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学会对他人负责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懂得:将来长大后,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角色,都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对他人负责。游戏是生活的再现,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生活,从中受到教育。开展“小医院”“交通岗”等角色游戏,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等,并内化相应的社会性规范行为,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如在小医院游戏中,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做游戏时,会出现“医生”不负责任、不能坚守岗位等现象,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医生不在岗位,怎么办?”的问题,让学生感知病人的生命安全与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紧密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病是件痛苦的事,认识到自己作为医生的岗位职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交通岗游戏中,通过提出“有人闯红灯,酒后驾车该怎么办?”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结合观看交通事故现场惨不忍睹的资料片,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不负责任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还通过开展如有关责任心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义务植树、到敬老院关爱老人、让学生做家庭的主人和监督员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角色承担,不断加强自我责任心的教育。

教育者的责任心 篇2

教育责任:一切都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教育责任

翼城三中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县城西端晋韩路南,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校园,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优越,现有教学班65个,学生3400人,专任教师280人,学历合格率达100%,省市县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65人。六年内实现了高考成绩持续增长,先后被临汾市政府、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临汾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八所优质高中之一。进入翼城三中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宣传橱窗前骄人的成绩,师资力量雄厚,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构成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特别醒目的是高考升学成绩突出,六年内达本科分数线人数连续上升。“学校现在不缺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制度,我们现在缺的是如何加强我们的管理,走精细管理之路,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是翼城三中校长陈洲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

一、中层领导管理

翼城三中是翼城县一所普通高中,陈洲校长自任三中校长以来,深感压力很大,一切都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教育责任。六年内学生人数由原来的560人增长到3400人。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陈校长把现在每个年级分成A、B区,实行分年级管理,重点对象为中层领导。即对教务、政教、后勤主任和6个年级主任全方位评价。他多次在校级领导会议上讲到:校长是一种职业,职业有职业文化。校长文化的核心价值首先表现在校长的教育品质。校长是教学质量、知识真理、学术研究、师生利益的捍卫者。校长不是权力,校长是责任,校长是实现自己执著的教育理念和治校理想的机会和平台。陈校长带领中层领导学习这样的治校理念:治校的突出品质是“终生一职”,一生“只做一件事”,特别是我们的副校长和年级主任,给人的感觉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有了这种思想就能做一名纯教育工作者、纯校长、纯教师。我们学校的学术和业务就不会泡沫化。在每周的年级主任例会上,陈校长在自身充电的同时,还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知识,如讨论《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文章:“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好人……应努力按好人的标准去培养学生,只有先成为好人,才能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等等。

二、学生素养管理

翼城三中学生管理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所有管理者感到无形的压力,而不是有形的压力。学习要有压力,适度的压力产生动力。三中有学生评比制度、有分析会,有讨论会。所有学生有声誉和面子,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有百舸争流,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团队氛围,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际关系,压力占了主导,所有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陈洲校长提出学生发展目标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强化自由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培养自主精神”的育人特色,陈校长就是要在高中三年生活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质。

翼城三中是一所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七分管理,三分教学”是该校管理的.目标,从教学到生活、从行为到风貌,无处不在的规章制度和铁的纪律使得该校一切工作有章可循,自成方圆。校园内,上课铃、下课铃、熄灯铃、起床铃等所有铃声,完全由军号声替代。嘹亮的军号响起,3400名学子雄纠纠气昂昂地列队而行,雄壮中透着朝气,显现出一代学子的风貌。而千人以上的列队集合,该校一分钟即可完毕,凸显了该校学生的训练有素。尤其在跑“三操”时,学生队列整齐划一、步伐一致、口号响亮,催人奋进的“三操”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翼城三中的跑操是学生健康身体的保证,每天三次的跑步足以保证学生以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学习中。跑操时各班有不同的誓词。如“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三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等等”。高三学生刘玲对我们说:“跑操宣誓,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喊出了自己的气势,喊出了我们的活力,跑操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体现了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学校文化管理

翼城三中有这样的标语:不会学怎么行,不努力怎么行,我不行有谁行!”学校宣传到位,所有的墙壁都会说话。陈校长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大门内侧:“我能行。”教室内:“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把信心留给自己,把孝心献给父母。”“用六个月创造一个奇迹,用六个月给自己一个惊喜。”“心志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教室门上:“此门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路。”“走进教室,满怀信心;走出教室,意气风发。”“挺胸,抬头,阔步。”穿行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天天置身其中,能不深受影响吗?这些无声的语言,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丑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翼城三中的严格管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保证,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在教室前后门、宿舍门都贴有座位表,这是为了方便校纪检查组的检查,他们的检查记录很具体,这样严格的检查每天都在进行,学生已习以为常。陈校长告诉我们,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上级领导到学校指导工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在教室外,甚至进入教室时,同学们就像没有感觉到一样,仍在埋头做作业,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已经达到陶醉而忘我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效率能不高?

四、教师素质管理

“道不同不相与谋。”陈校长选聘教师时,学校亮出了与众不同的标杆。学校的门槛说高也不高,关键是选聘‘志同道合’者。在学校的人才通道中,学历、文凭、职称、教龄……纷纷让位于“志同道合”四个字。只有符合学校的实际、认同学校的文化、适应学校的环境、愿意跟随学校一起成长的人,才是学校眼中和心中真正的“同路人”。对于“道不同”者,学校有尽人皆知的“三不用”原则:对教育事业本身缺乏敬业精神,怀抱“打短工”、“挣快钱”心态前来淘金者,不用;缺乏学习意识、创新精神,不能与时俱进者,不用;不能认同学校文化、不能适应学校管理者,不用。

学校的教学工作实行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四清”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自学、反馈、解疑、训练”的要求组织教学,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当堂接受和消化所学知识,使课堂效率实现最大化,要求每位教师:一是学生当日所学知识,当日作业,当日完成。二是在辅导时间细批细改、面批面改,做到作业批改和评卷不过夜,达到学生当日事当日毕。班主任工作做到全员、全程、全面。在不同年级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策略是不同的。高一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听课、作笔记,如何上晚自习、如何提高上自习效率。高二主要是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高三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学习效率。

精良的教师队伍,良好的学习风气,严谨科学的教学管理,使得翼城三中的教学质量特别是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每年都有新突破。该校高考成绩辉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位列全临汾市所有高中前八名,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翼城三中已成为享誉平阳大地的品牌名校。多次被省教育厅、市政府、市教育局命名为先进单位。

责任心理学理论对责任心教育的启示 篇3

关键词:责任心理学;责任心教育;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

中国分类号:B84

责任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客观要求。在我国,从古至今不乏"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名言和事迹。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一些责任感缺乏的人身上频频出现"冷漠症"或"软骨病",使得人们又急切呼唤"责任"。关于责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当前,责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责任这一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责任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启示和理论指导,更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

一、责任心理学对责任和责任心的涵义概述

我国的《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词条解释为也分为两条: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再从西方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专门论述责任,认为责任就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一直到近现代欧美国家关于责任的纷繁论述,我们从中可以梳理出责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应追究的责任。[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今中外,对于责任的界定都强调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要求和个人对于社会要求行为的反映。如果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是一种内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个体一般性的意识准备状态,一旦涉及具体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时,责任便成为一种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体系,而价值判断还将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内部动机并诱发相应行为。[2]

当前我国心理学领域多以"责任心"来代替"责任"开展研究,本研究也采用"责任心"展开论述。《心理学大词典》(1989)[3]将责任心定义为: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即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主要包括三种成分: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刘国华、张积家(1997)[4]认为,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结构。谭小宏、秦启文(2005)[5]认为,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即个体对自我应负责任的自觉意识与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综合多方观点,本研究中认为责任心是个体应当具备的个性心理特质,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因素构成。况志华,叶浩生在《责任心理学》一书中对责任心的三種内在心理结构作出了解释:"责任认知是指认知者对于一定情境下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的感知、归因、评估和判断的过程;责任情感是指人们对责任行为、事件及其结果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或是否符合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责任行为是指那些对特定责任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结果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为表现。"[6]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和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责任心理和行为活动。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责任情感的激发和丰富又促进责任认知水平的提高,责任行为是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最终外部体现和检验。

二、责任心理学理论对高校责任心教育的路径启示

(一)创设有利于熏陶和培养责任心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责任心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个体的责任心与个体的生活现实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严格的纪律规范等是学生责任心形成的心理环境,是能体现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的强大教育功能体现在对个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影响。首先,注重积极向上、和谐、优良的大学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活动,利用校报、校园杂志和橱窗等进行正面教育和宣传,使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其次,重视教职员工的榜样模范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言行作风的榜样要求,古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身教重于言教"也充分肯定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明确个体的责任认知,提高责任认知能力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个体的责任认知明确,才能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首先,使大学生具备明确的自我责任认知。责任认知的核心是作出某人对某事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应承担何种责任的判定,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所该担当的责任进行感知、理解和判断。当前,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认知总体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应抓住新生军训时机的首因效应,通过站军姿、队列、拉歌比赛等活动,开展纪律观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大一期间,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的教育和严格要求,激发其自尊自爱的自我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遵守校风校纪规定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其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能力,引导和激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认知。个体所该担当的责任:个体对自我的责任和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即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表面来看,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两者是个体责任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割和直接统一的。利己性是人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一个连对自我都不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单独存在,个人想要保存和发展自己就必须对他人负责和维护他人的利益,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困难的境地,依然达不到利己的目的。大学生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辩证的和相对的逻辑思维形式正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体的自我责任和对他人的责任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并不难理解,但是具体的行为还与其认知有差距。可利用大学生离家在外,引导其感恩父母和亲人的家庭责任认知教育;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从责任实现的过程中提高责任认知。

三、结语

责任心教育是当今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一个课题,责任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发展,给大学生的责任心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只有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才能加强和加快大学生的责任心教育研究,为我国培养出富有责任心的未来接班人。

参考文献

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4-28

况志华,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4-15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30

刘国华,张积家.论责任心及其培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3):(66-71)

谭小宏,秦启文.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28(4):(991-994)

6同2:18

同2:115

浅析中学生的责任心教育 篇4

长期以来, 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国中学生都是父母负责起居生活、负责冷暖衣食。家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只是生活方面的关心, 品德和学习方面的培养都是老师的事情。学生自己被动地接受责任, 从不关心任何事, 甚至连关心自己都不需要。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更谈不上亲身去体验。而此时正是高中学生人生的黄金时期, 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感觉到大多学生只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好, 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因而他们对学习方面的责任心显得特别强, 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养成。比如: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值周班活动, 不大愿意承担班级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白天, 也开着电灯看书写字、洗手打开自来水龙头任其冲淋。如此等等看起来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实际上反映出一个高中学生对做事、对能源的责任心问题, 即目前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责任心缺失、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

二、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 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没有社会责任感, 是一个人能不能真正适应社会, 一个青年是不是可以顺利实现社会化的一个标志, 也是长时期以来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最大疑虑。在现代多元价值观念的背景下, 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如何看待社会责任感?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培养?无论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 还是从发展当代青少年的角度, 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 个人责任淡化、自我意识浓重

有些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总是只考虑自己, 从不去帮助别人, 从不想着尽义务, 只想求取权利, 从不礼貌待人, 却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对自己从不做要求, 对社会总是有着很高的要求;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个人发展、个人奋斗以及集体观念, 没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生活中, 只做主角, 不当配角, 讨厌做输出性、重复性工作, 时刻担心被大材小用、被埋没, 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也有调查结果显示, 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学生占到18.5%, 认为:“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的占11.4%。

(二) 纪律意识低下, 公德之心缺乏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可是, 在一部分高中学生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 学习风气不浓, 上学就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 考试则屡屡作弊。部分学生不关灯、不关水龙头, 甚至习惯了破坏公物;“课桌文化”“厕所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每个人一生中需要在青年期就确立社会责任感。史上杰出人士的有所作为, 都是青年时树立了远大志向, 从自己的小家庭走向社会大家庭, 从小我走向大我, 把自我成长与多数人民的利益联结在一起。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是否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 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三) 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错位

责任感就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情。中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呵护, 于是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相对来说较为明确, 并逐渐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加以强化。但由于交往圈子和认识水平的局限, 使这种责任意识并未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深化, 没有把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很好地统一起来, 最终导致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的近视和狭隘, 无法摆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认为并不是好心就能得到好报, 因此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 集体活动一概不去参加, 冷淡处理周围的人事, 越来越自私。当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发生利益冲突时强调更多的是自我需要, 社会责任被忽略甚至抛弃。

三、责任心教育的内容及实施体系

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同时为促进科教兴国, 振兴教育, 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加强中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负责, 是社会文明公民的必修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 培养社会责任感相当重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联系实际, 用心研究当今时代中学生的显著特点, 做到有的放矢, 探究培养对策,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最终做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一) 学校责任心教育的内容及目标

中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胸怀世界多个层次, 由低到高, 层层推进。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 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 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 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 多渠道、广辐射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这个目标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会对自己负责。有意识地培养自律、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意识。第二阶段:学会对他人负责。接纳并尊重他人, 具有爱心并且学会与人合作。第三阶段:学会对集体负责。要主动爱护关心集体, 看重集体的荣誉,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会与人分享美好的食物, 主动为发展集体尽全自己的努力。第四阶段:学会对家庭负责。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会尊老爱幼, 替父母分忧解难, 从而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五阶段:学会对国家和对社会负责。用功学习、认真工作, 多多奉献爱心,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保护环境, 要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将来回报祖国。

(二) 培养责任意识的实施体系

第一方面:了解现实, 加强责任感的学习。走近社会, 认真学习、努力奋斗。通过新生入学教育, 对学生进行军训、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访谈校内校级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以及政府官员等有关人士,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现实对人才的需求, 设计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人生;长期参加党课学习, 并定时开展党内学习小组活动。第二方面: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职位上感受对他人的责任。养成好的习惯, 形成良好性格, 良好的性格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设立多种工作岗位, 让现实中的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最终养成主人翁精神;多方面从学习、行为规范、社会服务等表彰评优。第三方面:学会与长辈交流, 学着承担家庭责任。真诚地理解亲人, 与家人和睦相处。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 营造学校氛围, 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能够做到和谐互动。学生与家长学会时常交流, 通过在节假日、双休日全家一起做家务活动进一步使两代人的感情得到沟通, 感受为家庭尽义务的快乐, 可以把学习与家庭责任的承担联系起来。第四方面:追寻生命的意义, 懂得生活中的责任。关注国家和人类的命运, 让小我尽快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懂得榜样在人生目标中的作用, 经常组织活动;学会助人为乐,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 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生活中学会了解生活, 走向社会, 关注弱势群体。第五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更加坚定自己对生活的责任意识。面对每次教育改革, 都能增强自己的能力。定期开展课改大讨论, 坚持以德育为中心, 加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老师和学生都是知识的共同承载者, 我们在反对接受性学习的同时、更加提倡研究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通过图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 提高鉴赏品位, 开拓视野, 反思自己的人生。第六方面: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承担公民责任, 履行公民权利。以高年级的姿态, 通过共青团致辞、成人仪式让党的祝愿、成人的心声、前辈的祝福承担应有的校风建设责任。

四、责任心教育的反思

我们国家历来都很重视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提出:“必须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培养责任心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从某种程度来说, 日本能够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站起来, 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就是因为培养出一代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公民。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 我国既面临机遇, 更面临着挑战。大量事实已经证明, 一切有德之事皆因履行责任而出, 而一切无德之事均由忽视责任所致。因此, 责任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 责任意识的发展则成为个体发展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基本责任。当下的中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 只考虑自我的存在和感受, 从不去想对父母、老师、学校, 乃至于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那份责任。我们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重任, 让社会责任感从青少年心底萌发, 为祖国将来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贡献。这样一来, 对于我们的道德建设和政治工作来说, 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他人负责, 为集体负责, 为社会负责, 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而言, 具备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责任心教育的最终结果, 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自觉的责任行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责任的民族, 古人曾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的挑战, 强调以我为主, 讲究实惠。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应该说, 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时代的需要, 更是教育的责任。能否具有社会责任感, 是是否真正适应社会, 是一个青年是否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摘要:责任心教育是指对高中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教育, 以唤醒高中学生责任意识, 激发高中学生的责任情感, 培养高中学生履行责任的能力, 帮助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责任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 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 更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构建和谐校园, 发展和谐社会, 本文围绕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 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出发, 强调抓高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新时期的有为青年。探讨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责任心, 让其承担起应担当的责任, 是我们教师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教育,责任心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谭小宏.中学生责任心的理论构建研究[J].心理科学, 2008, 31 (1) :11-15.

[2]杨洋, 雷雳, 柳铭心.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06, 29 (4) :947-950.

[3]张积家.试论责任心的心理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4) :43-47.

[4]张进辅主编.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2002.412-417.

“责任心”主题教育方案 篇5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但管理工作者没有注意尊重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滋长逆反情绪和破坏欲,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而责任心教育的确立正是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现实与长远都能得到发展的关结点。

从当前思想工作的实际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世界教育形式来看,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正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责任心的培养已经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从课程改革来看,我国在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如果我们站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责任心教育,就不难得出开展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

一、责任心教育的指导思想

1、责任心教育的宗旨

责任心教育的宗旨是:“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2、责任心教育的模式

责任心教育基本模式是:“是非观——爱什么——对什么负责——做什么人”。“是非观”重点解决是非观的确立,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责任心教育的前提,即责任认识;“爱什么”是通过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爱他人、爱父母、爱自己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责任情感,这是责任心教育的基础,即责任情感;“对什么负责”是在“是非观”和“爱什么”的基础上形成责任动机,这是产生责任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即责任动机;“做什么人”是在责任意志的维持下,使良好的责任行为得到养成与强化,这是养成良好责任品质的目标,即责任行为。

3、责任心教育的目标

责任心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责任心教育使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使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讲,对自己负责是前提,对集体和社会负责是基础,对祖国负责是最终目标。

4、责任心教育内容

①、明是非:

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要自卑自贱、自暴自弃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要孝敬父母、勤俭节约,不要只求索取、铺张浪费;

要关心他人、团结互助,不要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要文明礼貌、遵章守纪,不要言行无忌、自由散漫;

要热爱劳动、任劳任怨,不要拈轻怕重、敷衍塞责;

要遵守公德、伸张正义,不要受人利诱、违法乱纪;

要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不要虚度年华、负国负民。②、做怎样的人

爱自己,对自己负责,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人;爱父母,对父母负责,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

爱他人,对他人负责,做一名团结互助的人;

爱集体,对集体负责,做一名有益于集体的人;

爱社会,对社会负责,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

爱祖国,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略)

二、责任心教育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确定教育专题进行教育,既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要在行为上得到规范;既要对学生现实有教育作用,又要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坚持“回归学生生活、回归学生体验”的原则

责任教育的“五体”模式 篇6

一、课堂体悟责任

课堂是主战场,更是实施责任教育的主阵地,构建“生态化责任课堂”是实施责任教育的关键。为此,我校构建了“双责三维四环多态”的生态化责任课堂教学模式(简称“234X”模式)。“双责”是指课堂上师生的责任。“三维”指三个维度,即优化学习时间、拓宽学习空间、拓展学习内容。“四环”是指导、学、展、评四个核心环节。“多态”是指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班级)不同、老师不同,课堂结构也应不同。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老师们利用课程资源渗透责任教育,使学生体悟责任、感悟责任、醒悟责任、觉悟责任,认识到学习是学生应尽的责任,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活动体验责任

多年来,学校通过“节日系列活动”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节日系列教育,即以一年之内的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通过开发、挖掘各类节日、纪念日中所蕴涵的积极进步因素,寓“责任教育”于系列化节庆活动中。利用节日、纪念日特有的意义,特有的情景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创设责任情境,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责任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境体验,比较完整地体验责任感的形成过程,认识负责对成才、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责任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负责。现在学校已出版《节日教育与责任意识养成》一书,作为德育校本教材。另外,学校还组织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军体节、合唱节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责任教育的内涵,提升责任教育境界,把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落实到行动之中。

三、生活体会责任

责任教育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中国大多数家庭进入“421”(祖父母、外祖父母4位老人,父母2人、1个小孩)模式时代,独生子女安于享受、责任感流失的现象令人不安,尤其是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上升趋势并趋于低龄化,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责任心的缺失、责任感的弱化、责任意识的淡化,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而未来社会发展对公民责任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对青少年实施责任教育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有住校生近400人。为了使这些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行为、节约等习惯,并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他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三心”(孝心、爱心、热心)、“四节”(节水、节电、节粮、节钱)、“三爱”(爱环境、爱设施、爱老师)、“三讲”(讲卫生、讲安全、讲团结)的“3433”活动。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早上大同学到小同学宿舍,教小学生穿衣、叠被、整理床铺,定期帮厨做饭,既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还融洽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所缺失的亲情。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在家中做一个好孩子”活动,意在让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去体会做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

四、环境体味责任

责任教育是生态文明校园构建的重要内容。2009年7月,我区文教体局申报的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正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确立了“责任教育生态化途径与方法研究”子课题,意在通过责任教育,让每一个走出学校的人都能够深深打上责任烙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让每一个走出学校的人,在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创设“责任环境”,营造“责任文化”氛围,是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在校园内新建了“责任承载希望”的主题不锈钢雕塑;在正对校门的教学楼的墙面上镶嵌了刚劲有力的“责任”两字,在楼顶上安装了“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的校训;还修建了“你我说责任”的责任墙和橱窗;举办以“我与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和手抄报比赛活动。我们要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成为生长责任的沃土,每一块黑板成为承载责任的平台,每一间教室成为生产责任的空间。让学生在责任的环境中体味,在责任的校园中提升,让责任定格在师生的心里,渐渐变成与责任相系的行动。

五、管理体现责任

谭焱心博士于1985年在探寻情商源头时发现“责商”,并创建了“责商理论”。他指出:责商比智商、情商都更重要。如果说,智商更多地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情商是发掘情感潜能、掌控情绪的能力;那么责商则是决定智商、情商转化或提升为现实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提高学生“责商”有助于青少年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校依据谭焱心博士“责商理论”中的“1+2”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即一个信念,两个管理方式。一个信念,指师生的信念与学校责任文化相契合;两个管理方式,即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分为内激励与内约束,而硬管理则分为外激励与外约束。内激励与内约束是师生自身要求自己这样做,而外激励与外约束则是规章制度要求员工这样做。一个高责商的人,才会感到内在的激励而不会因为规章的存在而感到不适应,正如谭焱心博士所说:“真正的责任者,主动承担责任时往往是快乐的。”为此,学校每年初都要制定本年度的工作目标责任状,并把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职工,在每一个责任目标里,职工对环境卫生、纪律安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做到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有责任,“我的责任我承担!”

以上是我校在“责任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究,两年多来,通过构建和实施学校责任教育的“五体”模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责任”已深深根植于全校师生中,校园里充满着“责任”的气息,“我的责任我承担”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王润和,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先锋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陈鑫生,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先锋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

教育局长的责任 篇7

日前, 人民网一则《“双高”官员主政北京区县教育》的新闻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该新闻介绍说, 在北京市16区县和燕山地区现任教委主任中, 一半以上的人拥有高学历。而一位学者对此评价为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 适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如果说, 校长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走向、发展、好坏, 那么从这则新闻中, 可以看出教育官员尤其是区域教育主政者, 对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那么, 区域教育主政者的责任是什么?他是当地的教育行政决策者, 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全面规划、实施和评估的义务。更重要的是, 区域教育主政者的责任, 是转变自身行政职能, 基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的, 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 需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执政, 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如何做到拥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将改革进行到底?当然是需要有丰厚的专业工作经验, 这种经验来自主政者对教育多年摸爬滚打的熟稔和了解, 来自主政者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来自主政者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把握, 来自主政者对教育规律的遵循……

所以, 教育局长不好当, 这是一个“高危”职业, 拥有着有限的权力, 但却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教育局长是高空走钢丝的人, 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 尤其是在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面前,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形势面前, 更需要一种勇气, 一种责任, 一种智慧。

令人欣喜的是, 总有一些教育局长在行动, 在创新, 在执著地将改革进行到底。而这也正是中国教师报定期召开全国教育局长峰会的原因, 我们希望发现更多的勇于改革的区域教育主政者。

美国的责任教育 篇8

她们学校的游乐场太旧, 准备翻修, 于是学校开始募捐。学校每个年级都设有一个大罐子, 那些大罐子上还画着一条横线。几个老师自告奋勇, 说哪个年级的钱高过那条线, 该年级学生就可以向这几个老师身上投掷冰激凌取乐。这也是小女一天之间把自己两年多的积蓄都拿出去的原因。说实在的, 拿出去那天, 我都有点儿替她心疼:她从来没有用这些钱为自己买过任何东西。

把钱全捐出去了, 就再也使不上劲儿了, 只能看着捐款的罐子干着急。不过, 她又想出一计。她妈妈教过她折纸, 她就自己动手做了许多动物折纸, 拿到学校去卖, 二十五美分一个。可惜, 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不是有钱人, 三天下来, 只卖了不到两块钱。于是她和她的一个小伙伴突发奇想, 制作了许多“减价券”, 发给班里同学人手一份, 大家凭这个可以减价买她的折纸动物。这下子生意可火了, 全班排队到她这里来买, 没法上课了。最后老师不得不出来干涉, 让她不要再卖了。不过, 回家后我们把她大大夸奖了一番:不仅热心公共事务, 而且很有创造性, 是块企业总裁的料儿!

对于修游乐场来说, 孩子的那些硬币, 可谓杯水车薪。然而, 学校还是把这件事情弄得这样热闹, 目的就是鼓励孩子参与公共事务, 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 自然也就有了良好的“公民品德”。

美国的社会自由开放, 却又非常有秩序, 公民品德相当高。比如路上一个人跌倒, 素不相识的人叫车的叫车, 救护的救护, 几分钟就组织得很好。人家能做到这样, 重要的一点就是基层社会自治, 有事自己解决, 不去依靠政府。看看小女的经验就知道, 她的老师不会让她捡钱交公, 但是给她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社会环境, 让她尽可能独立地决定怎样改变自己所处的小社会。这样的孩子长大了,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当然不是请示汇报, 而是行使自己的公民责任。

教育者的责任心 篇9

一、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

学生的责任心缺失不仅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不稳定, 其对自身言行的控制, 对学习、生活的规划等都可以反映出该学生责任心的缺失与否。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观察, 可以了解他们的责任心状况, 并采取适合的责任教育, 达到增强责任心的目的。笔者认为, 高职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独生子女因素

当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在其成长过程中, 父母和家庭环境给予他们较为优厚的物质环境, 长此以往, 较容易养成他们较强的自我意识, 相对的, 包括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身发展在内的责任意识教育较为缺失。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学生责任心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 应试教育体制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于升学和考试, 希望学生专注于书本和课堂知识, 因此, 大部分学生也较为缺乏对自身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自然也就缺乏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这也是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 自卑心理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文化成绩一般都较弱,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这些学生也较容易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忽视和批评。长期下来,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或者各方面都不如他人, 无法对自己或周围的环境带来改变。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 很多高职学生便选择减少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 从而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责任心缺失。

(四) 对责任心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高职教育中,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接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多数高职院校更为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提高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 对于非技能性知识, 如责任心的培养则较为忽视。这也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责任心缺乏的一个原因。

二、关于传统责任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自省”, 《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定要经常从各方面反省自己, 检查自己是否将该做的事情做到位, 审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一反省的过程就是人自身不断追求更好更善的过程, 这就体现出了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家”和“国”是没有清晰界限的, 传统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由己到家, 由家到国, 再由国到天下, 即“家国天下”的思想理念。因而, 在反省自身的同时, 也会牵连到自身与周遭社会环境、与国家的关系。这种看似简单的“反省”就引申出最为质朴的责任观点, 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并非出于外界的硬性要求, 而是自我的向善, 是自我不断提升的一种必然需求和途径。而在这种自我提升和增值的过程中, 也会给人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社会尊重需求。这样的理念就构成了一种天然的传统责任伦理观, 即责任与自身的需求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的负担和制约, 而是一种良性的互利关系。

这样的传统思维理念经过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早已深入国人骨髓, 而这也就成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天然土壤和根基, 基于受教育者原有认识理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我们的高职学生都是来自国内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 虽然当今社会中各种思潮和观念泛滥, 但传统中国文化观念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 因而在教育过程中适当使用, 应该会让他们更容易乐于接受。而这样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也较容易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接受和支持, 而这也将极大地利于我们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实现。因而, 相比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责任心教育内容的说教和灌输,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伦理教育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传统责任伦理观渗入高职学生责任教育

(一) 在“两课”教育中增加传统责任伦理教育

“两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近几年教材的不断改版更新, 其中关于中国精神和传统道德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而无论是对爱国精神的教育, 还是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教育, 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如果能够将传统责任伦理中的“自省”和“家国天下”的观点贯穿其中, 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责任伦理观点, 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历史、他人和社会, 在实践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 将能起到更好的责任教育教学效果。

(二)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传统责任伦理观念

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环境组成, 在校园活动中渗透传统责任伦理观念, 也会对这一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进行以传统文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月、读书周活动, 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文化思想渗入学生思想。组织传统文化影视展播也能在丰富和娱乐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作用。更可以结合现如今学生的娱乐活动倾向, 在譬如cosplay等青少年乐于进行的娱乐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因素, 使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感, 从而促进包括传统责任伦理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 学生工作中加强传统责任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主要引导者, 他们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或者过度自我或者略带自卑的心理状态, 辅导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 引导他们将自身与其周围环境相结合。正确阐释传统伦理观念中责任的观念和理念, 使学生正确认识从自身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责任”, 才能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 从而真正达到增强其责任心的教育目的。

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提出更多的要求, 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自然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包括责任心在内的内在素养是保证人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也更显重要和关键, 对此的研究探讨也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而将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观念引入高职责任心教育也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实践。

摘要:高职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 它是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 传统文化中责任伦理的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因而能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从分析高职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着手, 阐释传统责任伦理观念更适合高职责任教育的原因, 并对将传统责任伦理渗入高职学生责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责任伦理,高职,责任教育

参考文献

[1]高素芳, 贡喆.中国传统文化责任心理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4) .

[2]曾艳.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8) .

[3]徐小柏.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J].职教论坛, 2012 (29) .

在进行“责任教育”时的教育艺术 篇10

一、以对父母负责为起始点, 学会孝敬和感恩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 是做人的本分, 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 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 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 谁还相信他的爱国、爱集体、爱他人呢?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学生家庭并不富裕, 但花钱大手大脚, 有些家长用高价请家教, 但孩子却不努力学习, 有些家长也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不孝顺, 等等。在实施教育中, 我采取了“三步”施教, 达到“三心”的教育方法。“三步”, 即沟通理解, 典型引路, 付诸行动;“三心”即行动上文明守纪, 让父母放心;学习上勤奋刻苦, 让父母称心;生活上自主自立, 让父母少操心。

沟通理解, 学生要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 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都有压力, 都要付出汗水, 孩子要理解天下父母心, 天下做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他们宁可做出多少牺牲, 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在每个家庭中, 真正做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 我设计了灵活多样的主题班会团会, 达到理解沟通的目的。

给自己父母画像。让学生自己讲心中的父母, 讲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对自己的期望, 讲父母工作的辛劳, 通过讲述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

赏析歌词和古诗。学唱、赏析歌曲、赏析古诗, 学生从歌曲《母亲》《父亲》、古诗《游子吟》中更深地感悟到父母的辛劳和亲情。

小小故事会。有的学生讲日本民间故事《折枝》:一位男子背着老母亲来到深山准备扔弃时, 发现老母亲在走过的山路上扔下一节一节的树枝。儿子不解, 母亲告诉他:“我怕儿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想做个记号。”儿子听后, 羞愧万分, 又把母亲背回家中, 赡养她安度晚年。有的学生讲国内故事《暴走妈妈》: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陈玉蓉, 55岁时患有重度脂肪肝, 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 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 使自己达到了捐肝的指标要求。

观看微电影。组织学生观看《重庆妈妈姚厚芝的故事》,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姚厚芝为了能给两个孩子留下读书钱, 身患乳腺癌的她用3年零5个月的时间, 不眠不休地完成了127万针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到:病, 压垮了身体, 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 为孩子缝补梦想, 而深厚的爱, 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 让你把美好的愿望, 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典型引路, 向学生介绍电影《背起父亲去上学》的生活原型李勇的事迹, 介绍北大物理系95级学生吴赛骏拯救身患重病的母亲的感人故事。

付诸行动, 要求:1、每学期找一条孝敬父母的格言或一段寓意深刻的文字;2、每学期给父母写一篇思想学习汇报。3、一律在学校内就餐, 少吃或不吃零食;4、每天或每周干一样家务活;5、父母过生日买一件或做一件纪念品;6、每天离开家时要和父母说"再见"。当然最好的行动就是勤奋学习, 掌握本领,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为家庭争光, 为父母分忧。

二、以对自己负责为基本点, 学会求知和自强

进入重点高中, 不等于就进入了大学, 不等于就有了真才实学。学生应以学为本,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是我们的责任, 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做法:榜样激励, 形势教育, 培养习惯。

榜样激励 (也叫名人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树立榜样我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办法。远的介绍了“两个风轮”, “两道背景”。两个风轮,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 豁达与勤奋是人生前进的两个风轮。《中国青年报》人物访谈中介绍了他勤奋学习, 最后成功的过程, 我读给了学生。某IT产业的老总说:“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是因为我们都是一直努力的人, “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 但人生最美、最不应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是对生命的赤子之情。”向学生介绍后, 他们感慨万千。近的榜样是在本班树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典型。

形势教育:讲国家发展形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 现在国家又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口号, 如何创新?如何创业?要有理念, 要有创新意识, 要有创业胆识, 要靠知识, 要靠技术,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

培养习惯:有了良好的动机, 不等于就有了良好的结果, 要想有良好的结果, 必须靠个人的努力, 要靠纪律的约束, 要靠教育的引导。

培养习惯主要应做好三项工作:建章立制、具体指导、适时教育。建章立制, 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和班级实际, 制订了量化考核细则, 在自习、上课等环节有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中侧重鼓励学生自主性、质疑性、主动性, 学生在规章制度面前, 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指导, 如何做笔记、如何利用错题本、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准备考试袋、如何整理书桌等这些学习习惯老师都应进行具体的指导。适时教育, 学生在一学期的不同时间段, 学习状态不同;同一时间段不同学生学习状态也不同, 教师要抓住时机, 进行针对性教育。

三、以对团队负责为凝聚点, 学会关心和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学科渗透, 行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过去单兵作战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少, 新形势下要求人们有团队精神, 要学会关心和协作。北大方正企业文化内容之一是“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结合”, 中国微软研究开发中心用人标准是聪明、有责任心、有团队精神。刚接班时班里凝聚力不强, 学生对集体非常冷漠, 活动开展不起来, 例如体委经常抱怨同学心不齐, 不关心集体。军训时文艺演出想借个光盘都没人主动去借, 安排一个学生去借还非常不情愿, 学校组织会操比赛全年级排在最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教育、培养, 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有明显的提升, 例如校运动会, 不愿借光盘的那名同学让家长做了两个横幅;女子1500米, 这是很艰苦的一个项目, 也有同学主动参加;一名同学在男子3000米项目中夺得冠军, 在跑1500米时获得第五, 跑后向我做检讨, 说1500米没跑好。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我有以下体会:

1.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一位心理学家来到某个学校, 经过调查随意指定几个学生, 说他们有发展潜力, 然后把名单交给老师。果然在一段时间之后, 这几个学生成绩非常突出, 利用这一效应, 我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 确立一个目标:我们班是最好的!实际上不是最好的, 这只是一种期望, 一种自我感觉或者说是错觉。但不管是什么, 学生有了这一信念和目标后, 他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这一目标努力, 并会用这一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龙老师本学期教我们政治课, 第一节龙老师礼节性地运用夸张口吻说道:咱们班非常好, 在高二年级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当真了, 回答龙老师:我们不数二, 数一!还有李主任上课, 看到黑板上有不少奖状, 就问:“你们什么时候弄到这么多奖状?”学生回答:“李主任, 我们准备用奖状当墙纸。”听起来口气狂了点, 但说明他们很关心集体, 有上进心, 对未来有一种期望。

2.积小善可以成大德。从点点滴滴做起。教育无小事, 一件件小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要培养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提倡关爱集体从捡起一块废纸、一个粉笔头做起, 从每月洗一次暖气罩, 每周浇一次花开始。看起来都是小事, 但人人都坚持这样做, 天天都坚持这样做, 就能成就大事。

3.落实责任制, 利用角色效应。对班级干部实行竞选制, 每个学期改选一次,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实行值周班长制, 让每一个学生当一次值周班长, 进入角色, 增强责任心。一名同学过去散漫, 但做值周班长后对自己要求严格了, 而且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

人人都做集体的主人, 把班级管理中所有事情都落实到人, 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在做事中提高责任意识。例如举办运动会, 我们成立了班级的组委会, 有精神文明小组、宣传小组、竞赛小组、纪律小组、后勤小组, 等等。

4.开展好各项活动。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集体观念的最有效途径, 每次活动都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机会。例如, 高一汇操比赛我们班成绩不理想,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在总结会上我跟学生讲: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关系到集体, 集体好大家受益, 集体获得荣誉大家都快乐。人的一生高中生活只有一次, 高一 (5) 班在你的记忆中只有一个, 我们开展的每一次活动从哲学角度都是人生的最后一次, 不管好与坏, 它都将留下终生的回忆。为了今天的快乐, 为了明天的回忆, 我们都要尽一份力。运动会成绩不错, 在总结会上, 我借用足球教练米卢的名言“足球是快乐的”, 运动会是快乐的, 但这快乐是建立在实力和大家团结、拼搏的基础上, 不团结就不能拿到第一, 不能做到人人尽一份力, 总分就不可能拿第一, 要想享受快乐, 就要不停地拼搏。

四、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 学会报答和奉献

回报社会是学生的最终目的, 也是最高境界。在实践中, 通过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给学生创造报答社会的机会。我先后布置了“大连雾霾天气的诱因与治理”“废旧电池与环境污染”“海水淡化的现在与未来”等调查项目。按学校团委的要求,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大连地铁开通, 我鼓励学生拍摄一则乘地铁注意安全的公益广告, 这则广告放到互联网上后, 得到各界的好评。兄弟学校的一名同学做手术, 需要巨额医疗费, 我组织学生开展义卖活动, 将全部收入捐给那名同学。

上一篇:非上市公众公司下一篇: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