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育责任感

2024-05-17

增强教育责任感(精选十篇)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1

这些年来, 在中央7号文件的指引下, 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初步形成了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局面,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 虽然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学生体质状况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 小学生41%、初中生67%、高中生79%、大学生85%, 视力不良还出现了恶化倾向, 这样下滑的趋势, 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另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对15个省、直辖市, 129个县、市区检测,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到56%, 31%的学校四年级不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初二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到76%, 更有83%的学校初二年级不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最近对几个省的调查也显示, 真正能让学生做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学校不到两成。所以这个情况应该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如果继续下滑下去, 情况将会是相当严重的。

学校体育师资短缺, 特别是农村体育师资力量更弱, 教学器材配备不足, 也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国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缺额总数为67万人, 中西部地区缺额为50万人;体育器材配备备达标学校比例分别为小学50%、初中66%。教师配齐和器材达标的任务很艰巨。所以,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永远任重道远, 还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成千上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 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 “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 确立了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之后, 邓小平同志要求要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搞好, 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 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也特别强调,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07年, 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主持下, 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中央7号文件, 确实把体育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掀起了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大家知道,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素质教育和体育做了重要论述。他说,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整体, 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他还指出, 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 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所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体育不但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 也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的重要讲话中, 特别强调了青年和祖国未来的关系。他指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 关心青年, 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党对青年给予了厚望, 人民对青年给予了厚望。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培养, 意义重大深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体育本质的回归, 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纲要》强调,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要实施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试点改革工作, 积极探索阳光体育开展的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方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 务实求真, 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我在这里给学生体育协会代表大会提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 要在保证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上下工夫。我们成立协会就是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近日教育部签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要求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 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社会监控机制和表彰问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 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并与业绩考评、评选评优直接挂钩。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 要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 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不好的, 要对主要负责人实行见面谈话;对没有组织开展的, 要进行通告批评, 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要鼓励、奖励做得好的省份和学校, 宣传推广好的典型。希望各位代表回去以后, 高度重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切实落实好规定, 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第二, 要求学校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学校体育设施短缺, 体育师资配备较弱的问题还很突出;教学器材设备不足, 也直接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将按照《纲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 实施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音乐和美术教师配齐项目, 及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音乐和美术教学器材达标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 要建设一支与义务教育阶段事业发展规模和普及水平一致、高素质的学校体育教师队伍;集中力量, 重点配备基本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需要的设备和器材, 开足开好课程,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我希望各地方都来重视, 都来关心, 使得我们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提高、大的改观。

第三, 要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体育竞赛活动形式, 鼓励与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真正把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要积极开展、开发与推广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个人或集体竞赛项目, 以及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 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些体育运动的技能, 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 因地制宜地坚持开展校、班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努力营造人人有体育项目, 班班有体育活动, 校校有体育特色的校园体育氛围。

我们在深圳召开这次大会, 可以看到深圳市教育局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展地很好。深圳支持建设体育特色学校, 要求学校做到课程化、普及化、有影响、有成绩、每天一小时, 涌现出了一批跆拳道、健美操、排球等项目特色学校。学生参与度很高。深圳还提出让学生踢智慧足球, 出版学生足球教材, 聘请退役专业运动员进学校,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爱好和习惯, 效果也很好。这些都是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的好经验。

2011年是全面落实《纲要》的关键之年。刘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狠抓《纲要》的落实。我们一定要按照《纲要》的战略部署,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 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做出新的贡献。

增强责任意识主题教育方案 篇2

关于开展“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校:

9月8日至21日,在我乡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的“强师德、铸师魂、重塑灵魂工程师形象”主题教育中,全乡各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入查摆,整改提高,师德行风明显好转,新风正气日趋形成。但是教育活动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仍然存在领导认识不到位、活动不深入、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个别校长、教师责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影响了我乡教育大局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巩固发展“强师德、铸师魂、重塑灵魂工程师形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成果,增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责任意识、强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理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良好局面,经研究决定,在我乡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主题教育,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行为,构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尽职 1

尽责、乐于奉献、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这次教育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两个层面中开展,重点是学校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为:

1、强化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清白做人。

2、强化神圣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办好学校为己任,确立“教师第一、教学第一”的理念,深入实际,深入课堂。

3、实施民主决策,依法治教,建设一支政治和业务过硬、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办一流学校。

教职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教职工忠实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理解、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主任职责履行情况。

3、要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4、把平凡的职业当作终生追求的事业,与学生共享成长的快乐。

三、方法步骤与要求

这次主题教育为期10天,从10月15号开始,到10月24日结束。

第一阶段:深化学习(10月15日—10月18日)

学习内容:

1、《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

2、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收集观看警示教育片。

4、组织专家学者报告会、参加校长集中培训。

5、聘请法制副校长上一次法制课。

要求:每个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要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做到学习、时间、效果三落实,学习笔记每人不少于3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

学校要在18号安排不少于1节课时间的“新规范、新师德”专题讨论,在师生中组织一次“法治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第二阶段:检查整改(10月19日—10月22日)

各学校要采取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交流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教职工、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要积极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加强了解,增进共识;及时梳理归纳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层面进行整理总结。

撰写剖析材料。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要根据梳理过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总结。领导班子重点查摆学校和个人遵纪守法、依法治校、勤政廉政、关爱教职工、以身作则、责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个人重点查找在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

视后进生、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与同事诚信相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写出深刻的自我剖析材料(每人不少于1500字)。

集中整改。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要分层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对照分析,制定整改台帐,定出具体的整改时限,并分别作出公开承诺,接受上级、学校、社会的监督。学校领导班子要向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作出遵纪守法、勤政廉洁、依法治校、优质服务的承诺,教职工要向学校、学生、家长作出守岗尽责,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的承诺。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10月23日—10月24日)

建章立制。各学校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增强管理的人性化成分,修订师德量化评估方案,完善学校重大问题议事制度,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双向监督评价机制。用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去管理人、激励人,使学校领导的勤政廉政、恪尽职守、依法守纪和广大教职工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优质服务长期化、制度化。

检查验收。中心校将组织力量对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讲评。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各学校一把手是本学校主题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把教育活动当作大事要事,总揽全局,身先士卒,分工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教育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这次师德教育活动,要以自我学习,自我省悟,自我提高为主,自查自纠,修身律已,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个人,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适当开展触及灵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其认识问题,翻然悔悟;对少数存在突出问题仍执迷不悟者,警示本人,材料上报教体局;对严重违法乱纪者,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3、强化问责制,严格责任追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问责制的运作机制,使各项工作有责必问,问责必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责任心不强、违法乱纪、违规收费、以教谋私、安全事故等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要旗帜鲜明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分工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3

城市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个案研究

摘 要:城市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自我,轻社会的行为选择;重功利,轻奉献的价值取向;重知识,轻道德的生活态度。加强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意识启蒙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感;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013-000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杭州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城市,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杭州市民公民意识的变化。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公民意识方面起着奠基的作用,为此,笔者带领课题组就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在杭州市下沙区文海实验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4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31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占50.3%。问卷从六个维度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分别为: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对国家与地方事务的关注度、法规意识、公正意识、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对于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在该校实验班听课、评课一年之久,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一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自我行为轻社会规范的行为选择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比较强。能做到经常整理自己身边东西的小学生占82.1%,偶尔整理的也能占到12.5%。对自身的衣着与卫生,经常能做到干净、整洁的占到93.1%,说明小学生比较重视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相形见绌了。当问及“每次上完厕所会自觉冲水吗”,回答“总是冲”的小学生只有15.8%。当问及“会坚持随手关灯吗”,回答“总是能”的小学生只占19.5%。对“做了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是否会自责”的问题,回答“总是会”的小学生占24.1%。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如果做错事,理应认真反思自责,但在问卷中我们发现,“总是会”自责的小学生所占比例不足三成,况且每百人中就有5人“从不自责”,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然而,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而言,这一现象折射出来的问题的危害性以及对孩子未来人格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当问及“在没人看见时是否会闯红灯”时,回答“从不闯”的小学生占13.9%,“总是闯”的占8.5%。这样的回答和笔者观察的结果相似。总之,现在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

(二)重个人功利轻服务他人的价值取向

对“我愿意主动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一问题,回答“偶尔做”的占11.4%,“较少做”的占25.2%,两者之和为36.6%,这个数据说明三成多的小学生不爱主动帮助老师做事,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淡薄;回答“从来不做”的学生占3%,人数虽少,但不可轻视。学生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尚且如此,对于其他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对“我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一选择,回答“总是”的人占32.5%,而回答“从来没有”的占6.7%。对“轮到我值日时,我会尽力把卫生搞好”的选择,回答“总是会”的只占17.6%,“较常会”的占78.2%。“体育比赛中,我会为我班队员加油鼓劲”的选择,回答“总是这样”的占18.3%,“较常这样”的占73.5%。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责任为班级加油鼓劲,生活在集体中,要有集体责任感,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为班级服务”是应该且必须的。对于“我主动整理班级里的课外图书”的选择,回答“总是做”的占22%,“较常做”的占19.5%,而“偶尔做”的高达32%,“较少做”和“没有做”之和占26.5%。现在的学生学习资源很丰富,城市学校每间教室都配有课外图书,主动整理书籍的学生只有4成,反映出学生集体责任感的缺失。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我在排队时会插队”相关问题时,回答“总是插队”“较常插队”的小学生总共为27.6%,接近三成,理直气壮地回答“从不插队”的人只有3.7%!众所周知,在公共场合,讲求次序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素质,随心所欲的插队满足了自己,却耽误了别人。此一指标显示出小学生重自己,轻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今的小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利益,重功利,轻奉献,缺乏关注社会的态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重知识学习轻品德教养的生活态度

对“我能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我总是带齐各学科学习用具”“我上课时能做到积极发言”“我习惯于按时完成作业”“我自觉预习第二天的功课”等学习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问及“我能克制住自己不去打扰爸爸妈妈的休息或工作”一题时,回答“总是这样”的占23.2%,“较常这样”的占63.3%。对于“惹得爸妈生气了,我能主动道歉”,回答“总是会”的只占32.5%,“较常会”的占13.7%,“偶尔会”的占3.1%,“从来不会”的占13.7%,这样的结果令人担心。对于“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如扫地、擦地、刷碗等”的问题,回答“从来不做”的占18.3%,“总是做”的占37.1%,“比较常做”的占32.7%。对父母感恩就是对家庭负责,学校应该教会孩子从小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小学生身上重知识学习轻品德教养的生活态度应该改变。

二、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

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或缺乏的现象,笔者试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一)弥补家教缺失,纠正教育错位

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家长应该为孩子作出表率,从细小的生活环节入手教育孩子:进门换鞋,出门关灯,节约用水,分装垃圾,孝敬老人,主动体贴家庭成员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家长赌博、酗酒,声色犬马,生活消极。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追求分数的热情日益高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分数上,对孩子的责任感教育不够重视,这种教育的错位直接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时下,社会上不断曝光的“拼爹”丑闻,就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学校教育中责任感教育的错位到了何种严重的地步!

(二)注重养成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儿童认知发展是有一定顺序与规律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也正因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有失偏颇。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一般是家庭和学校,需要自己负责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之社会经验相对贫乏,意志力不强,主动做事的意识差是一个普遍现象。就拿每天上学“背书包”来说,凡是由大人接送的小学生,孩子自己背书包的不到二成,今天一包不背,明日又如何背得起天下!在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学生在冬天也是身着短裙短裤步行上学,这让许多中国家长匪夷所思。中日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软弱也就不足为奇了。小学生可通过在校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加强意志力锻炼,养成勇于担当责任的生活态度。

(三)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以前相对稳定的生活秩序、较为传统的价值取向渐渐被打破,新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建构需要假以时日,价值多元乃至价值动荡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社会秩序的混乱与无奈。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享乐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另外,城市家庭电脑基本普及,网络“信息万花筒”使得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受到色情、暴力信息的侵扰。他们往往分不清网上和网下、虚拟和现实的区别,以致思想矛盾,角色混乱。现实的阴暗面加上网络的虚拟化,使小学生尚在萌芽中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社会风气,已经成为时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 革新历史传统,兼容外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脍炙人口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都是对民众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传世名言。但是这些传统思想是建立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之上的,现今社会,如果我们不加批判地提倡这些口号,容易导致行为主体责任承担的抽象化与空洞化,出现责任意识的飘渺和道德冷漠现象。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承担责任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思想其实是消极地躲避责任、明哲保身。小学生接触这些思想会感到大而空,感觉不到责任的分量与价值,最终使责任教育空洞化、虚无化。欲使小学生有社会责任感,责任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20世纪以来,西方实用主义、存在主义思潮强调权利本位,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影响很大。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贫富分化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和谐,社会分配不均导致的问题愈益增多,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选择,养成既讲个人的权利,又具有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在学校德育中,既讲个人利益,又讲奉献社会;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合情合理合法地捍卫自我的利益,又要教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是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时代难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借鉴西方责任资源、责任制度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之间如何保持和谐与必要的张力,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思与求索。

(杭州师大教科院蒋一之教授,研究生刘丽娟、程建坤,文海学校的吴江汉书记以及实验班的老师参加了本课题的调研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杭州市教育局领导、宣传处张志龙处长以及各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谨致谢忱。)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36)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4

关键词:感恩教育,责任意识,知恩图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人生路上会接触许多人, 遭遇许多事, 人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都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道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学生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和行为的叛逆期, 这个阶段非常关键, 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 让他们的言行走上正轨, 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例如, 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 我先组织学生收看《变形计》, 《变形计》里的主人公大多是他们的同龄人, 片中城市少年生活优越, 却对人冷漠, 不知感恩, 性格任性, 放荡不羁; 而山村少年虽然生活清贫, 小小年纪却已经学会体谅父母, 分担家务, 勤奋好学, 帮助同学, 超年龄地担当着自己的责任。收看完, 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对比自己的言行有何不妥之处, 深刻地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艰辛, 培养他们强烈的报恩之心。回想老师的教诲, 同学的帮助, 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很多, 如感恩演讲比赛, 情感黑板报, 专家专题讲座, 节假日互致问候……开展这些感恩活动, 能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 萌发责任意识。

二、开展言传身教的感恩教育活动

初中生有超强的模仿力, 是最容易被引诱感染的群体, 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 家长、老师有必要以身作则, 发挥好表率作用, 让学生在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有样学样, 增强感恩意识。

例如, 学了《行为与后果》后, 学校可以联系家长来校举办座谈会, 主题可以定位《为了孩子就是为了自己》, 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让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知道今天自己用不当的言行对待别人, 就会影响孩子明天用不当的言行对待自己。许多家长通过座谈会,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严重, 回家立即改正:孝敬公婆, 夫妻恩爱, 关心小辈, 在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中, 孩子们受到感染, 积极参与父母的感恩活动, 一起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看望生病的亲戚朋友。学校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文明施教, 不讲脏话、粗语。有的老师生病了, 或者家中有事, 则其他老师积极替班, 坚决不影响学生功课, 老师的奉献精神、人格魅力, 学生看在眼里, 体会在心里, 影响着学生的一行一言。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最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让他们乐于奉献、知恩图报。

三、开展付诸行动的感恩教育活动

同学们有了感恩意识, 就要趁热打铁, 让他们付诸行动, 用行动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 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激, 对同学帮助行为的谢意。让他们在感恩行动中体会快乐, 学会奉献, 学会回报, 学会生活, 学会担当, 增强责任意识。

如学了《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后, 我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来不做家务的同学做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洗衣、做饭、笨手笨脚地炒菜等, 看着父母津津有味地吃着并不可口的饭菜, 心里分外高兴;有些常嫌自己父母不如别人家父母的同学, 也一改以往态度, 不再看不起父母的工作, 节假日抢着帮父母扫大街, 体会父母的不易, 从行人赞赏的目光中, 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完《换个眼光看老师》后, 同学们不再跟老师对着干, 懂得老师有时严厉是为自己好, 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主动擦黑板, 安装多媒体, 搬实验器材……同学之间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同学们通过感恩行动, 懂得人不能一味索取, 一味被爱, 要知回报, 知施恩, 这样, 人生才有乐趣, 生活才会幸福。

四、开展走入社会的感恩教育活动

社会是个大课堂, 每个学生学成之后, 都会回归它的怀抱。开展走入社会、参加公益的感恩活动, 有助于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了解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的努力和祖国的政策, 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增强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意识。

例如, 学校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到未之日进行扫墓活动, 参观历史博物馆, 听导游介绍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学生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感恩先烈们的牺牲, 激发学生树立完成先辈未完成事业的决心;还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擦玻璃, 打扫卫生, 陪他们说说话。到福利院看望小朋友, 送上他们喜爱的小礼物, 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同学们看到这些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怀, 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人们胸怀的宽广, 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社会、分担国家负担的美好心愿。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 感受科学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 感恩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体会知识的力量, 增强学生学好知识、造福人类、回报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5

关于开展“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教育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体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执行力,转变工作作风,营造一种“爱岗敬业讲奉献,专心致志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思想境界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道德素质好”的职工队伍,增强全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推动公司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周春生

副组长:周武生李春李俊儒高根义刘焱磊

组员:王武存王登峰朱有生朱永锋秦春奎刘世平何岩张义明张小东刘伯林杨海林袁文海候历德朱俊辉朱麦生安升林张广荣席天龙袁进仓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公司2011工作计划要求为指针,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为根本,叫响“用心干事,敢于担责,高效落实”口号。通过开展“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高效执行力意识,以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争创一流的劲头,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自觉想事干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着力形成行为规范、落实有力、爱岗敬业、务实高效的工作新格局,为提升全员综合素质,推动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管理上台阶。

三、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思想境界不高、干劲不足的问题。重点解决进取精神不强、工作定位不高的现象,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勇于确定一流的赶超目标,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加压奋进,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二)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重点解决庸碌无为、暮气沉沉、有责不负的现象,牢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弘扬恪尽职守、敢于负责的良好风气,主动负责、全面负责、争先负责,敢于直面艰巨困难,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化解复杂矛盾,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执行理念不优、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重点解决执行动机不纯、执行标准不高、执行速度不快、执行力度不大、执行办法不多等现象,进一步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作风决定成效、细节决定成败”等执行理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四、活动步骤

主题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2011年5月15日-2011年5月25日)。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指定负责人。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要求、任务落实、时间安排等。适时召开教育活动动员大会,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调研排查(2011年5月26日-2011年6月26日)。按照活动要求,采取自己找、同事提等方式,主要任务是深入排查制约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弄清楚每个人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差距,要求全体职工既要做手电筒、剖析别人,也要照镜子、查摆自己,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同时,开展责任、执行力专题学习与培训。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2011年6月27日-2011年7月27日)。认真总结调研排查成果,对查摆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整改,是否结合实

际制定有效措施,以确保每个人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责任意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得到明显的强化和提高。

第四阶段:考核阶段(2011年7月28日-2011年8月28日)。通过考核,检查存在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检查各部门活动开展的情况、培训记录、会议记录、学习笔记、工作作风等。

五、活动内容

重点开展“八项活动”:

1.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专题动员学习,组织出版专题板报,设计制作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第一阶段完成)

2.开展典型案例学习活动。由办公室组织编写下发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各部门通过案例学习,总结在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管理过程、环节、制度落实,程序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完成)

3.开展看两部专题影片活动。集中组织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观看责任与执行力方面培训讲座学习。(第二阶段完成)

4.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以“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重点围绕“我们的岗位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如何珍惜自己的岗位?如何尽职于自己的岗位?工作创造的价值有哪些?”等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引导全体职工对照新的形势和任务,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讲信仰明方向,讲大局有作为,讲学习强素质,讲责任提效率,讲创新重实效,切实把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三阶段进行)

5.开展自我剖析活动。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组织职工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对照工作大局和自身岗位职责,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对照反思: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尽职尽责;是否能做到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佳绩;是否以奉献为荣、以干事创业为最大追求。要求副队长以

上管理人员要结合本职工作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材料,重点是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意见,提出的问题必须触及灵魂深处和思想根源,改进的意见必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第三阶段完成)

6.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要把“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剖析根源,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第三阶段完成)

7、进行一次管理人员履职能力民主测评。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对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从工作能动性、业务能力、责任意识、道德素质、工作效率、工作业绩、领导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履职能力民主测评。(第三阶段完成)

8、召开活动总结大会,树立典型。通过活动开展,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使广大职工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团结奉献,务实创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阶段完成)

六、活动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活动顺利、有序、深入开展,促使全体职工以更加强烈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更加昂扬的拼搏斗志、更加高效的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公司的发展建设当中。

1、高度重视,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根据不同岗位人员每周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学习、讨论或培训。总经理负责组织矿委员班子成员进行培训;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学习,讨论或培训。采取责任包干解决基层队部问题,周春生、周武生负责矿委会班子的学习教育工作;李春、李俊儒、刘焱磊负责采煤队、掘进队、综掘队、开拓队的、机电队、调度室的学习教育工作;王武存、秦春奎、刘世平负责安监科的学习教育工作,高根义负责后勤、销售、财务、劳资的学习教育工作。

2、注重活动效果,确保教育活动出成效、有成果。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参加教育活动,并积极投身到活动当中,积极参加培训,做好学习笔记。为避免主题教育

活动走过场、图形式,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培训记录、出勤等情况,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部门当月月度工作考核。

七、其他要求

本次活动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综合办公室负责本次活动的日常工作安排,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学习计划,参照具体内容,制定相关考核要求,对组织不力、培训学习工作不能够认真落实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本次活动是旨在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素质,通过两个月的教育活动,力求我公司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有一次大的转变,矿委会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真正从思想上要转变思想、转换身份,真正体现管理者风范,发挥管理者的作用,一般管理人员要通过教育活动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有上进心,一线人员通过教育活动要开展逐步使自己练就一名业务技能熟练,思想素质过硬的好工人。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6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一规定明确了党校既是“学校”又是“重要部门”,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轮训和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曾庆红在党校校长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做好党校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需要,是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要努力使各级党校在培训高素质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和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种表述既包含着党中央对各级党校工作的肯定和重视,也表达了对党校教职工的信任和期待,要求广大党校工作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工作,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发挥好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

适应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

在新形势下,要由以提高理论素质为主要方向,向提高素质能力并重转变,要在“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中进一步突出能力教育。应对教学内容做出新的调整,一是将执政意识、执政能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始终;二是用新语言、新材料贴近学员工作的实际,着力培养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获取理论的本领,提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学的中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特色地进入课堂,更加生动地进入教材,有针对性地武装学员头脑。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促进干部学习的考核方法。

坚持把资源优势与教学需求统一起来,使目前的资源优势在干部培训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针对学员的工作实际和学员的自身素质,去设计培训内容,并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现场体验中升华思想,在生动研讨中深化认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员能力。应适时请一些专家型的领导和学者讲课,丰富学员的知识,开阔学员的视野。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和干部队伍

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关键在教师,建立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教育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党校工作的水平、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基础。

对现有的教学队伍着力提高,作为党校的教师,必须把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祟高责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了解群众、鼓舞群众,这就要求现有教师队伍去真心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哲学、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富思想底蕴。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干部培训工作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所以教师也应学之思之、闻之见之,掌握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在耳闻目睹、实践之中见微知著,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才能做到结合实际讲理论。

同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应及时把那些知识面宽、作风优良、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选调到党校来,尽快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一定规模培训需要的党校教师和管理队伍。

切实加强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党委重视党校建设和党校工作是我党的一个好传统,在过去和现在党校的建设、发展、进步都是同党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密不可分的。现在党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有些主要靠党校自身努力解决,也有一些要靠党委和政府帮助解决。所以,党委要牢固树立“党委办党校”的指导思想,切实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工作上讲,党委应抓住三条:一是抓好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二是管好办校方向,指导党校工作更好地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服务;三是帮助解决党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如在实施干部轮训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党委要认真研究,帮助协调解决。

营造发展大环境

各级党委应将进党校培训作为选拔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改变干部培训和使用之间脱节的现状,把学员在党校期间的表现作为是否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应该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和落实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干部在党校的学习情况应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使学员在校表现与日后使用紧密挂钩,使党校学历与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衔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员到党校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现在,一些部门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乱办班,这种政出多门的无序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干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党校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组织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利于保证培训的质量,不利于党校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要更新培训观念,学会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在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资源的同时,整合全省、全市党校力量,建立和完善共享的多媒体课件、案例、图书资料等数据库。组织好异地培训,较长时间的主体班应组织赴发达地区进行短训,以弥补本校培训力量的不足。

要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截然不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培训质量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党校教师要适应这一需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的路子,真正解决好学员学以致用的问题。

(作者单位:淮阳县委党校)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7

一、海南教育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狠抓落实, 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的跨越。省委出台了《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 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工程, 继续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明确规定未来5年各类资金投入不少于100亿元。我们结合中部山区的实际情况, 创新地实施了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逐步将生态核心区和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子女转移到城镇就学, 10个项目市县的10所思源实验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将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并在全国率先把实施范围扩大到普通高中和中职教师以及退休教职工, 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重要抓手, 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 使一批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育质量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 重点倾斜、重点发展中职教育, 使海南职业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面向市场开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 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 积极推行具有海南特色的“以城带乡”的“三段式”职教培养模式, 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亮点, 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为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政策, 利用中职学校平台, 为“村官”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举办学历教育班, 把职业教育带到田间地头。建成了16个县级职教中心, 组建了6个职教集团和一批实训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也成为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之一。海南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实现了海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成为海南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全力推进桂林洋高校区建设, 解决了部分高校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 已有3所高校2.2万名师生进驻, 琼州学院三亚校区建设进程平稳, 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6%, 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海南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海南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就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 过去解决“上学难”问题是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而今天“上好学”已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 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务艰巨,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突出。三是教师队伍现状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师激励机制、流动机制还不健全;四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继续夯实,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各级各类教育都存在投入不足、为钱所困问题。对于这些挑战与问题, 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和心无旁骛的务实精神,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坚定信心, 勇挑重任, 尽心尽责、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三、加强领导, 扎实工作, 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 把教育始终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海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之一, 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目前, 优先发展教育已经真正成为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共识, 作为市县领导, 要高度重视教育这个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 抓教育发展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起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发展。

(二) 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当前, 我省教育发展的重心已从硬件建设、规模扩张为主转移到以软件建设、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布局结构调整、教育教学管理和督导评估及绩效考评等重要环节, 切实提高全省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 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努力实现“3年打职教翻身仗”的目标。中央已经决定, 2009年起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同时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 争取逐步实现农村生源的免费。2008年, 我省已经对部分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试点。从2009年开始, 我省正在研究和加快实施涉农专业的中职免费教育。

增强政治责任感提高舆论引导力 篇8

深刻理解讲话精神内涵, 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十分丰富, 在宣传引导中, 如何做到循序渐进、波次推动, 考验着每一家媒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水平。我们感到, 宣传好“七一”重要讲话, 一是要在深化学习理解上下工夫, 把握主旨。要做到全面准确领会, 防止偏颇。学习中, 要坚决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倾向, 坚决克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主观主义倾向, 坚决克服割裂肢解、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倾向。做到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二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增强政治责任感, 坚持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眼光,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 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凝聚社会共识, 形成发展合力。三是要坚持党性原则,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能力问题, 不只是引导方法、引导水平、引导技巧问题, 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坚持党性原则问题、立场感情问题。新闻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毫无疑问,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搞好“七一”重要讲话宣传的第一要义。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严格宣传纪律, 做到守土有责, 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 找准舆论引导着力点

舆论要真正发挥好引导作用, 关键要找准落脚点和着力点, 积极影响舆论走向。找准落脚点和着力点, 就要贴近社会实际, 只有联系实际, 才能将讲话精神学懂弄通, 融会贯通;只有联系实际, 才能将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实践, 取得切实宣传成效, 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七一”重要讲话来源于实践, 又将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宣传中, 必须与当前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才能引起共鸣、深入人心, 进而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要求, 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 回答和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使新闻宣传更加实在、深入, 更加丰富、有效。善于贴近生活, 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 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 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 把握生活主流, 汲取新鲜营养, 挖掘生动事例, 使新闻宣传更加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更加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吸引力。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方针, 把群众办报的方针具体化。要把“七一”重要讲话与群众的反响、呼声有机互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 把握群众脉搏、反映群众诉求、体现群众意愿、代表群众利益,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生动、多样的新闻产品, 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贴近”, 多宣传群众中的典型人物, 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善于引导社会热点, 积极回答就业、住房、看病、贫富差距、党风廉政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析事明理, 解疑释惑, 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立主导、达共识。

大胆创新宣传方法手段, 增强舆论引导吸引力

增强教育责任感 篇9

一、紧紧把握农机化发展

战略机遇, 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地位作用持续增强。农机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改变了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 “十二五”仍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大有要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从机遇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 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 必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二是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 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 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五是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基本攻克, 必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从挑战看:尽管我国农机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 但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相适应,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任务很重;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 一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受到制约;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机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五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作业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 老旧农机更新报废速度慢, 农机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监理的任务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视察农机化工作并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做出重要指示。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指出农机干得不错, 装备支撑有力有效, 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 农机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角和亮点, 在农业增产和抗灾救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 农业生产方式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和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功不可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各项决策部署,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化工作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努力工作, 锐意进取, 不断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刚刚结束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和2011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里再强调几点:

(一) 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 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 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会议提出了7个方面主要措施, 即:以完善落实政策为重点,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以优化装备结构为重点,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 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以壮大专业合作社为重点, 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以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重点,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提升技术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为重点, 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 完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提出了2011年的五项重点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 逐项分解任务, 把各项要求和任务落到实处, 确保全国目标实现。

(二) 准确把握“十二五”

推进农机化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 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提出, 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要突出六个“更加注重”, 即: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更加注重推动农机化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机手素质、更加注重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更加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更加注重创新农机化发展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构建综合配套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十二五”期间要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落实完善政策, 培育发展主体, 促进技术创新, 建设人才队伍, 强化公共服务, 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这些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把握总体要求, 加快转变方式, 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

(三) 认真落实农机化发展政策措施。

国务院《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有关财政、税费、金融、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各地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 紧密配合, 认真落实, 并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丰富发展。要加强农机化相关机构队伍建设, 机构完善, 加强条件建设, 政策落实上尤其要抓好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体系基本建设等几项工作, 争取在新增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年度投资中加大对农机作业补贴、基层农机化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扎实推进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

农机试验鉴定是农业部和省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公益性事业, 是国家法律法规确定的农机质量评价公共服务职能。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直接关系到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装备及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关系到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系到农机装备结构改善和优化, 关系到农机企业技术进步, 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22号文件都就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明确了有关职责和任务。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将质量监督作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五大体系之一, 明确了建设内容和要求。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努力做好试验鉴定。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加强规范化建设, 严格鉴定程序, 严把鉴定质量关;加快能力认定步伐, 优化资源合理布局, 真正做到试验鉴定工作“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有机配合、共同发展”。

二要努力做好推广目录管理。加强《目录》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 完善目录评审依据规则和网上申报系统;进一步统筹部省两级目录的关系, 做好《目录》新一轮的制定工作。

三要努力做好质量调查和投诉监督。积极开展补贴机具产品质量督导, 及时掌握农机质量动态, 督促帮助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及时调节处理质量纠纷, 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要努力做好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我部发布的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化标准研究, 提高农机化标准水平。

五要努力做好维修管理服务。认真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提高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和维修质量;建立农机维修管理服务网络, 提高管理水平。

六要努力做好质量认证。严格强制性认证工作, 严把植保机械和拖拉机等产品安全关, 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认真履行职责, 扎实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 既是一项公益性、执法性工作, 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和广大检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立足大局,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认真履行职责, 扎实做好工作。

(一)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关键在人。鉴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 学习农机化科技知识、管理知识, 拓宽知识面, 完善知识结构。要加强农机试验鉴定的技能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机试验鉴定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评价农机性能的水平。

(二) 进一步加强鉴定体系建设, 提高鉴定能力。

要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形势, 进一步健全鉴定基础设施, 更新改造试验设备和设施, 不断改进鉴定检测手段, 完善鉴定体系, 提高鉴定能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工作经费。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机试验鉴定。

(三)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鉴定质量。

要提高农机鉴定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开展试验鉴定工作。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规范业务工作, 强化鉴定质量。农机试验鉴定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依法鉴定的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农机鉴定工作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开、科学、高效的原则, 广泛接受农业机械购买者、使用者、生产者、销售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理念, 广泛了解农民需求, 拓宽服务领域, 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文明高效、团结协作, 不折不扣履行好职责, 不折不扣落实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切实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生产企业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为农民群众、为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 (下转21页) (上接7页) 持不懈做好事, 树立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五)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增加, 为农机化发展乃至农机鉴定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我们农机鉴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近年来农机鉴定工作情况看, 总体是好的, 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严格按程序、制度、标准办事, 但个别鉴定机构或人员也存在把关不严、没做鉴定就出报告等问题, 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鉴定机构对此要高度重视, 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严格规范管理工作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工作程序, 增强鉴定工作透明度,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认真查找风险点,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鉴定工作纪律考核制度。要加强对鉴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纪律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决不能让违规行为坏了政策、毁了干部。要切实加强对鉴定检测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坚决将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总之, 要确保农机鉴定工作做到严格、规范、公正、公平, 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人民群众和农机企业满意。

我国农业机械化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不断提升农机化质量水平,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增强传媒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 篇10

长期以来,人们把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主流媒体,更是人们可靠的“信息之友”。现在,互联网、电子报和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的出现,更是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信息源。但与此同时,虚假新闻、低俗炒作、不良广告等现象也在不断地出现,甚至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媒体的信任。

至今,虚假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屡禁不绝。从2007年报道的“毒香蕉”新闻,到耸人听闻的“纸箱馅包子”新闻,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再一次尖锐地摆到了所有新闻工作者的面前。出现虚假新闻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问题。第一,按照主观设想的框架套例子。其具体表现为不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深入调查研究,而是坐在房间里拍脑袋、想点子,凭“经验”顺路子,拿起电话互发邮件,凭“印象”找例子,关起门来凭“灵感”写稿子。第二,按所谓的“合理想象”进行写稿。其具体表现是虚构情节,编造事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揠苗助长,任意“拔高”;道听途说,拼凑成文。这样的新闻报道,必然损害传媒行业的形象,削弱传媒行业的可信度,损害党的信誉,甚至严重干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 用实事求是原则提高传媒行业的公信力

我国著名老记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的田流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记者,还没有让人家说过我的哪一篇报道是失实的。”……“我可以自慰于心和告慰于人民的是,我的作品没有欺骗读者。”田流的记者生涯从194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40年,从未写过一篇失真的报道。这反映出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为此,要求从事传媒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要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紧迫感,以推动传媒行业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健康发展。首先,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不能迎合某些人的“私利”“欲望”,更不能屈服于某些人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压力;第二,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了解的情况准确、如实地反映出来;第三,对所报道的事实不能就事论事地罗列在读者的面前,而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事物的本质,尽可能地避免片面性,使广大群众能从报道中了解情况并受到教育。

3 传媒行业要视党性与民性的统一为天职

所谓党性,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马列主义世界观指导传媒业务,把党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自觉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所谓民性,就是指新闻工作者要反映属于人民范畴的各阶层的要求与愿望,也就是反映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属于人民范畴的各行各业群众的愿望与要求。

传媒行业既是党的舆论工具、宣传工具,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因此,新闻工作者要视党性与民性的统一为天职,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牢牢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将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到一切宣传媒体中去;第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指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三,在对新闻的选择取舍方面,无论对国内和国外,都要有利于人民的最高利益;第四,在新闻报道中要正确体现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根本利益与暂时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第五,要克服新闻报道中的客观主义倾向。客观主义的特征是把堆积的各不相同的现象加以罗列,不能通过现象的表面找到本质的内在联系,因而缺乏积极的能动力量,忽视主流。如对抗洪救灾、抗震救灾进行报道,照客观主义倾向写的报道,只会显示充满沙石、泥流、死人、颓唐的气氛;反之,从中找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奋起战胜自然灾害的大无畏精神,就会给群众勇气和鼓舞的力量。

4 传媒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都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宣传工具,每时每刻都在宣传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这其中就包含着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新闻道德。可以这么说,只有养成良好的新闻道德风尚,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才会有最佳的社会效果。为此,需要新闻传媒工作者时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第一,要注重道德价值。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是由新闻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社会主义的传媒是党领导的、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舆论监督工具,是按照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指导社会生活的武器。正是由于传媒行业在社会中处于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就显示出担负的社会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第二,要宣扬高尚情趣,抵制低级趣味。传媒行业的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一种社会责任,就是要把群众的兴趣爱好和精神生活引入一种健康向上且符合群众自身利益的方向中。为了避免精神食粮受污染,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克服新闻战线存在的某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提高新闻队伍的质量,更好地担负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途中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重任。

第三,要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传媒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杜绝不正之风,绝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更不能把自己的报道当作做官及谋私利的“敲门砖”,否则,有损媒体的公信力,有损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有损国家的形象。

第四,要注重自我修养。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业务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要自爱、自尊、自豪。同时,要有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虚心听取群众的建议,更要敢于在事实面前不退缩讲事实、讲真话,保持传媒行业的传统美德。

摘要:通过阐述传媒行业所坚持的原则和道德修养,分析了传媒行业出现的虚假新闻现象,指出传媒行业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拓宽监督渠道,为实现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上一篇:巷道断面优化下一篇:可溶性固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