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2024-06-15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精选十篇)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1

1.1 会计准则。

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 具体业务存在个性, 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 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 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 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 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 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 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 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 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 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 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 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 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 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 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 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 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 会计准则, 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 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 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 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 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 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

长期以来, 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对于非重要项目, 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 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 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 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 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 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 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 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 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 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 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 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 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 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 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 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 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 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 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 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 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 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 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 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 就会走向极端, 蜕变成会计操纵, 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 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 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 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

力, 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 基础理论应扎实, 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 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 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 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 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 以会计规范为依据, 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 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 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 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 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 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 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 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 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 更新思维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宏图, 钟瑞庆.关于会计政策制定的一些思考.财会月刊.1997-10-10.期刊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2

摘要: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能有效分散风险,在西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我国直到2000年才出现第一份职业责任保险。目前我国职业责任保险发展还不理想,具体体现在事务所投保意识不高,投保的事务所数量少,保险条款不完善。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完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职业责任保险 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因非故意因素造成第三方损失而应依法给予经济赔偿的,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其责任范围内支付的保险赔偿金。现代审计受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本的限制,不能为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绝对保证,客观上审计风险不可避免。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愈加复杂、业务范围更加广泛,进一步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审计失败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发生审计失败,很可能被相关利益人提起诉讼,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为了抵御这种潜在的风险,《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本文试图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析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就改善职业保险发展现状的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选择计提职业风险基金或是办理职业保险来分散行业风险。与计提职业风险基金相比,办理职业保险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事务所能够利用职业责任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通过其经营机制有效地将承保风险社会化。其次,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仍以有限责任制居多,并且其中半数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金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事务所包括风险基金在内的净资产远小于潜在的民事赔偿金额,这样即使投资者胜诉也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参与职业责任保险有利于保护相关利害人的权益。最后,职业责任保险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而风险基金是会计师事务所计提的风险准备金,根据我国相关税法的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中注协在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完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多家地方注协亦将推进职业责任保险作为近年的重点工作,但是现阶段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投保情况仍不理想,事务所更愿意选择计提风险基金来代替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面临会计师事务所投保积极性低和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低的“双低”局面。

会计师事务所投保积极性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投保率低。调查显示,8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计提风险基金的方式来抵御潜在的赔偿风险,只有不到20%的事务所购买了职业责任保险。第二,投保事务所地区分布不平均,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二、会计师事务所投保热情不高的原因

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发展仍十分缓慢,职业责任保险机制不健全,投保比例小,不能真正起到分散风险的作

用。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投保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民事诉讼风险低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失败而面临民事诉讼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便是轰动一时的“银广夏案件”,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只是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却没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锦州港虚假陈述案”中,投资者对毕马威的民事诉讼亦都因为诉讼程序复杂或经济原因而不了了之。“科龙事件”发生后德勤虽然遭到了大量中国投资者的起诉,但法院最终却给出不予受理的答复。回顾过去的十几年,投资者因审计失败赢得诉讼获得赔偿的比率不到10%。数量稀少、难以立案的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索取赔偿案件导致职业责任保险对会计师事务所吸引力不足。

(二)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

1.承保范围狭窄。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保险只承保审计业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还包括税务服务、管理顾问和资产评估等,这些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亚于审计服务。2.保险费率过高。保险行业需要有足够的风险单位来分散承保的风险,注册会计师行业投保率低,参与职业责任保险的企业少,保险公司的风险无法有效的分散,因此会设置较高的费率。投保费用高昂,赔付金额低,发生赔偿的可能性很小,使得原本购买积极性不高的事务所更加不愿意参保,陷入了恶性循环。3.保险覆盖的时间短。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不会立刻发生审计事故,审计失败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往往在审计报告出具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被发现存在过失行为,而这时已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承保时限。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缴纳了保费,但却得不到赔偿,打击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投保热情。

(三)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组织结构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

目前,我国事务所的所有制形式主要为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以其净资产对过失造成的损失承担有限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仅限于其在事务所中的出资额,在遭到诉讼索赔时并不会涉及合伙人的私人财产。与业务额相比较而言的小额注册资本、可预见的最高损失额、索取赔款与合伙人自身利益无确切联系等原因,致使事务所对于职业保险的购买积极性不强,认为职业保险意义不大。

三、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事责任制度不健全,事务所面临的民事赔偿风险小,因而保险意识淡薄。一方面,我国的民法没有对注册会计师的赔偿责任做出相关规定,行业法规的相关规定缺乏细则,可操作性不强,这给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认定带来了困难,容易引起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第三人(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纷争。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应加快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的民事责任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是否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行为的标准,法院工作人员是法律专家,但往往缺乏必要的会计和审计知识,因而无法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为此,需要保险业、审计师和法律界专业人士组成专业委员会,鉴定过失责任,解决纠纷,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推进会计师事务所改制

目前,有限责任制仍是主流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造成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淡薄,他们不愿意将金钱花费在购买职业保险上。应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向有限责任合伙制转变,改制完成后,过失的注册会计师将要对损失承担无限责任,购买职业保险将

会是他们抵御民事赔偿风险的有力手段。同时,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还能使得利益受损的投资者获得赔偿,这将减少法院判决后,受害者因注册会计师个人财产不足,无法拿到应有赔款的尴尬局面。

(三)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与保险公司进行谈判

会计师事务所在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中处于劣势,职业保险条款存在费率高、免责条款多等问题,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联合起来同保险公司进行谈判,以增强自身的谈判能力。笔者建议中注协和各地方注协积极推动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集中投保。所谓集中投保,就是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各自与保险公司谈判的现状,通过协会统一操作,由协会集中与保险公司磋商,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保费和保险条款。集中投保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谈判能力与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实现稳定经营,这是因为有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到职业责任保险中来,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

(四)强制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投保

我国相关法律虽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要办理职业保险,但是否购买职业保险是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自愿行为,而查看国外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都有条款要求协会的会员和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职业保险,降低事务所的风险,保障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与自愿保险相比,强制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投保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达成保险公司、第三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三方共赢的局面。首先,强制购买职业保险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业务数量,分散承保风险﹑降低费率。其次,当发生审计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力赔偿相关利害人的损失,强制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能有力地保护相关利害人的利益。最后,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破产风险,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能将事务所面临的巨额赔偿部分转嫁给保险公司,降低了事务所的债务,因而从事务所持续经营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强制购买职业责任保险。

(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责任保险一方面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对审计师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放松内部控制,加大过失行为发生的概率。在保险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能完全观测到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尽责程度,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自律,这加大了投保事务所的机会主义心理。因此,在推动职业责任保险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发展,保护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和承保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X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3

【关键词】 会计政策 会计方法 职业责任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它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企业会计实务,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会计的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参考的因素

1.1企业经济目的影响政策选择。

利润的不同时期分布,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应:当管理者侧重于获得纳税好处时,会尽可能通过增加费用,使账面表现为亏损或利润减少,从而避免或推迟纳税;当管理者为了有利于申请银行贷款时,又往往会粉饰报表,做虚假利润,包括对子公司的不法操纵;当大股东希望使企业尽快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会倾向于将较多的资金投放到生产中,提高下一会计周期的利润,从而提高股票价格,赢得资金上的支持;小股东可能更倾向于增加分红的资金,以尽快得到收益。

1.2考虑企业外部的因素。

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会计环境因素。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会计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

1.2.1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复杂的、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1.2.2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由作为实体的国家、作为观念的政治思想和作为活动的政治实践三方面因素组成。各个阶级的利益、目的都只有通过国家这种形式才能实现。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2.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风俗、文化水平、教育程度等,其中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文化。

2.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2.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2.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2.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計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俱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3.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由于会计本身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从而使得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税法也都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面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面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韩国红 潘上永:会计判断,会计实务的重要程序.财会研究,2006.6:26~27.

[3]刘泉军 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3:7~10.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4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

这些年, 因为会计准则在我国的情况被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会计工作方式也出现变化, 突出特征是不再对某一项工作提出处理手段, 而是交给其判断规则, 所以, 实际工作中, 会计需要对所有工作展开独立而全面的判断, 而这个过程受制因素很多, 像环境, 职业操守, 工资条件, 周围人员, 职业判断都由这几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这是会计信息最终结果发生不同的原因, 怎样才能最终保证信息质量, 怎样以中立而客观的态度做出决策, 这是会计人员需要严格注意的。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 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 会计准则。

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因为企业都有各自的差异, 业务具有各自的不同, 一项准则不可能概括所有工作的具体情况, 工作只能适用某些普遍规则, 并且无法严格遵守或严丝合缝, 一项会计工作, 有超过两种的备选工作方案。会计政策从这些对象中选择而出, 而伴随企业经营手段的增多和形式的扩大, 经营工作在不断扩展和复杂, 相似的两项工作, 对待有很明显的差异, 会计政策也力求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应对办法以及使用范围, 给会计职业判断提升了发展潜力。另外, 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并不同步, 新的问题, 新的理论, 新的内容都是先出现, 会计准则随后才制定出来, 产生一段时间的滞后和断层, 也给处理会计工作对象提供了更多的办法, 制定了更多的政策, 但值得思考的是, 哪一种方法更加实际并高效, 不能同时有所有的方法对待一个对象的一个方面,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会计职业判断的差异给信息的最终质量也带来很大差别。

1.2 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给职业判断的标准拓宽了思路, 会计准则以及特殊准则之间如果经过对比, 就会发生相互矛盾, 相互阻碍的情况, 不但在这二者之间, 还有财务通与准则, 税收制度, 一系列相关的工作都有矛盾之处, 这种错位给各种判断和协调工作带来弹性, 使判断增加灵活度。

1.3 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正则制定和选择的变化, 不确

定主要在需要确定数值时有所反应, 这也需要一定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判断计量结果, 需要配合一定的估算和预计的能力, 获得最终的反应结果。

1.4 会计准则给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带来进一步的制约效果, 很

长时间以来, 国际会计准则改变了从前的对待工作的方式, 在处理办法上不做硬性要求, 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把重要项目的判断当做重要的原则标准, 对某些不算重要的项目来说, 规定都不算细致, 并且, 国际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是对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做调和, 但是实际上所有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 为了使准则更加普遍, 利于操作, 利于接受, 就会导致对同一个工作的处理方案有两个或多个。这些年, 我国准则与制度都被国际准则的情况所制约, 因为各个事项的变化性与复杂性, 准则不必要太强硬太细致, 因此, 对职业判断来说, 也有了更新的标准。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是说, 会计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时候, 应当根据会计的公信准则, 以及相关规定的需要, 依据市场理财条件与经营需要, 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知识, 经验以及平常处理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原则, 顺序, 流程等, 完成对任务的判断, 计算, 了解, 处理的过程。

2.1 职业判断是否专业, 会影响判断结果是否准确, 进而会计信

息的质量也产生偏差, 职业判断十分突出的一项表征为它判断工作对象时是和自身的专业水平分不开的, 必须有这个做前提。

会计职业判断工作, 要求会计必须熟悉企业平常工作, 能够准确根据自身的制度需要, 准则安排等做出安排, 判断标准必须公正, 合理, 因此, 职业素养一定会影响, 甚至确定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准。

2.2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对政策等的使用有所不同, 进而, 信息质量也不尽相同。

因为准则, 制度等都有一定的差异, 会计工作的形式也有差异性选择, 会计有更强的独立性去选择如何能更有效更准确地反应经营效果, 依据自身特征的不同, 利用不同的手段, 职业判断工作与工作之间有很强的差别, 而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则有更突出的表现。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 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 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 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 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 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 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 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 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 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 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 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 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 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 基础理论应扎实, 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 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 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 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 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 以会计规范为依据, 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 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 其他法规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

其次, 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 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 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 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 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

再次, 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过去的会计思维需要改变, 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伴随世贸组织的加入, 经济走向全球化, 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会计和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思想, 转变思考方法, 提升对职业了解和评判的独立思考意识, 转变旧有思维习惯, 以新的职业规范为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5

本实务配套使用于总公司2000年1月13日统颁下发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业务人员应结合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承保、理赔质量。

第一部分 承保实务

承保工作是保险人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是业务工作的首要环节,现根据承保工作程序,逐一加以说明。

一、展业准备

展业人员在展业前应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

(一)该险种的开发背景、法律依据

1、该险种的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执业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合并、分立、清算需要由执业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固定资产抵押需要其出具验资报告,企业股票上市也需要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此外,注册会计师还承办各种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尽管已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由于该法对执业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过程中对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程度未作明确的规定,而且长期以来注册会计师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的现象也司空见惯,执法机关惩罚力度不够,舆论界也曝光较少,导致受害者对保护自己正当权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也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中,国际通用的会计制度将取代我国传统的会计模式。此外,国内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或者在国内接受来自外国企业的挑战,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财务透明度,如果被评上较高的资信等级,不但能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增强竞争实力,还能够吸引大量的客户,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业务,而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出具权威性的财务报告。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其责任也十分重大,由于其工作复杂,稍不谨慎就会导致责任纠纷,造成巨额损失。为了转嫁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保障委托人或其他利害人的利益,为此,由总公司牵头,深圳、上海、山东、四川、北京、天津、湖南等一些分公司相关处室组成险种开发小组,设计开发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并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备案。

2、该险种的法律依据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源于法律责任。所谓法律责任是指由于某种侵权或违约行为的出现而依法应承担的一定义务。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所承担的主要是民事责任,根据民事违法行为的性质,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

(1)违约责任(合同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承担着书面或口头的合同责任,书面合同责任体现在委托书上。该委托书载明了会计师所提供服务的内容、从事服务的人员、时间界线、工作范围、委托人或委托单位名称以及收费标准等,委托书就是合同。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提供规定的服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无法在提供服务时尽谨慎之责,他们就要为此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不少案件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疏忽造成的,而疏忽最容易发生在审计服务过程中。财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财务报告中所介绍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及现金流动的真实性提出合理的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进行审计,未能指出财务报告上的问题,就要承担因疏忽造成的法律责任。同样,在没有足够审计证据的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意中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也要承担疏忽责任。

(2)侵权责任

任何非直接委托人采用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中的错误数据造成了经济损失,都可以向其提出侵权责任索赔,比如注册会计师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导致大量股民购买该上市公司的股票,结果事实披露后,股价大跌,造成股民损失。

如果被保险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声称对自己提供的建议不负法律责任,就不存在侵权责任的问题。另外,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除了上述一般民事责任规定为法律依据以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42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我国财政部颁发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试行办法》第16条规定:“合伙会计事务所应当建立风险基金,向保险机构投保职业责任保险”。《股票发行与交易惯例暂行条例》规定:“注册会计师违反该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该险种的历史状况、目前市场情况及发展前景预测

在现代社会,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到1997年底,全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达5.8万人,非执业会员达6.6万人,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达6300多家。在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壮大和在经济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有日益上升的趋势。如:A、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对原野公司案;B、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对长城机电公司案;C、海南新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水国际集团公司案等。除上述大案外,涉及注册会计师的中小诉讼案也不少,被诉讼原因不仅包括出具虚假报告的欺诈行为,而且大部分是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过失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隐藏着巨大风险。从内因上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未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未尽应有的职业职责和保持适当的职业敏锐性,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意见。而即使审计人员遵守审计准则,由于审计只限于抽样,且有些欺诈极具隐藏性,也存在不能发现会计报表重大错误的风险。从外因上讲,第一,社会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审计业务牵涉范围广泛,导致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及会计处理方法的公允性把握程度相应降低。第二,审计标准的模糊性。判别审计人员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守了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而专业标准是一个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且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概念,这就使审计行为总是面临着偏离标准的风险。面对广大注册会计师职业工作者的巨大需求,我国保险行业在该领域险种的提供上几乎是空白。开办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不仅可以大大增强执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抵御各种各样执业责任风险的能力,增强委托当事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信任度,而且还可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因注册会计师执业过错蒙受损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经济补偿。因此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业务,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督促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树立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现代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准则的实现。

(三)对条款的理解和掌握

1、保险对象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是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可以是有限责任性质,也有可能是无限责任合伙性质。

2、保险责任

(1)保险责任的期限(期内索赔制)

本保险采取“期内索赔制”,即不管因被保险人的疏忽或过失使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遭受的经济损失的案件是发生在保险期限内,还是发生在追溯期内,委托人必须在本保险期限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而被保险人也必须在此期限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保险人才负责赔偿。发生在保险有效期内的责任事故,如果在有效期之后提出索赔,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因此,在签发保单之前,保险人要认真审核投保书的内容,以确定在投保人(被保险人)执业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委托人向其索赔的案件。如果确有此类案件发生,保险人概不负责。特别要警惕投保人的逆选择。

(2)注册会计师及其执业活动

本保险只承保注册会计师承办的审计业务,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其他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因此,本保险承保的被保险人的执业活动不包括非审计业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同律师一样是一种以其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专家。注册会计师从事执业活动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本所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负责,并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保险条款中涉及的利害关系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有权使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投资人、债权人。

(3)被保险人疏忽或过失对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经济损失

疏忽的定义:实施行为的当时,行为人未能按照社会要求的谨慎标准行事。衡量是否谨慎的标准取决于行为人的能力、行为人的关系、风险程度和对行为结果的可预见性。如果经确定因行为人的过失对他人造成伤害,他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行为造成损害可能是有意或无意的,可以按照疏忽的不同表现将谨慎程度分为以下五类:

A、轻度疏忽(未能行使最大的谨慎); B、疏忽(未能行使一般的谨慎); C、重大过失(未能行使最少的谨慎); D、不负责任的、不顾后果的错误行为; F、有意的错误行为。

本条款承担的被保险人A、B、C三种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4)委托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

保险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在保险期限内委托人与其利害关系人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而不是仅向被保险人发出索赔通知,这与一般的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发出货损通知就视为提赔不一样。

(5)依法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责任

依法指根据《合同法》、《会计法》、《民法通则》以及法庭判决由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责任。

(6)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的诉讼费用

责任保险中,除协商解决外,诉讼行为是否存在不以保险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只要诉讼客观存在,保险人就有可能涉及到诉讼费用的赔偿问题。

诉讼费用(广义)一般包括处理索赔案而支付的诉讼费(狭义,一般是指案件受理费)、仲裁费、律师费、查勘费等。诉讼费一般包括两部分:被保险人自己支出的诉讼费用和应付索赔人的诉讼费用。其中,被保险人自己支出的诉讼费用是指被保险人直接与受害人在法院进行诉讼或抗辩而支出的合理费用,该项费用必须在支出前得到保险人的同意,以便保险人可以视情况判断可行性和后果;应付索赔人的法律诉讼费用是指受害人诉诸法律向被保险人索赔,根据法院判决或裁决应由被保险人偿还索赔人而支出的费用。

(7)必要的、合理的费用

责任险不存在“施救费用”这一表达方式,保险人的责任除了“经济赔偿责任”、“诉讼费用”,再就是“其他费用”。职业责任保险的其他费用还包括咨询、调查、追偿等费用。费用的合理性取决于保险责任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费用金额的大小及所能挽回的损失;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果不支付这些费用,会造成更大的保险损失。它的责任一般规定如下:

A、被保险人为防止或减少对委托人损害的赔偿责任而支付的合理费用,或该损害是由其他人直接造成的情况下,被保险人为保留向该肇事人索赔的权利或进行追偿所支付的费用。

B、被保险人根据保险人的要求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3、责任免除

(1)被保险人或其受雇人员的故意行为或非职业行为

依据法律的解释,故意行为是指明知会发生某种不利后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非职业行为是指当注册会计师作为普通公民身份时,因疏忽或过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所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交通肇事等,保险人不予赔偿。

(2)战争、罢工、当局行为、核污染、自然灾害、火灾、爆炸 以上风险与职业责任保险无关,都列为责任免除。

(3)帐册、报表、文件或其他资料的损毁、灭失、盗窃、抢劫、丢失

在职业责任保险中,保险人一般都将委托人提供的文件丢失等作为责任免除,不予承保。在国外许多职业责任保险中将这种风险作为延伸条款(相当于我们俗称的附加条款)而扩展进来,但一般对文件丢失的情况作了较为明确的规范。

(4)经法院判决指控成立的诽谤

不管是经法院判决还是未经法庭判决,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诽谤都不属于责任范围。诽谤责任在国外条款中加以明确限定后可以加保。

(5)被保险人被指控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

此项规定是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的规定制定的。

(6)私自接受委托业务或在其他事务所执行业务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在会计事务所执业,但是不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所执业。会计师有可能私下接受其他委托人的业务,保险人对因此产生的责任不负责。

(7)被保险人从事的非审计业务

非审计业务包括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8)他人冒用被保险人的名义执行业务

冒用被保险人及与被保险人签订劳动合同人的名义执行业务,被保险人对此项业务并没有可保利益,保险人不予承担保险责任。

(9)被保险人或其注册会计师对外担保所承担的连带责任

法人对外担保可能会因此而承担很大的不对价责任,如果将这部分责任保进来,无疑将扩大保险人的承保风险。

(10)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鉴于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由于精神损害是无形的,用经济手段将其数量化、具体化的难度较大;法院对受害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额度多凭主观理解,弹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很难核定精神损害赔偿额,风险较大。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保监会也要求在条款的拟订中将此作为责任免除。

(11)被保险人对委托人的身体伤害及造成委托人有形财产的损失

被保险人对委托人的自身伤害及有形财产损失属于其他保险的保障范围(如公众责任保险)。

(12)协议项下的责任

被保险人根据协议所承担的责任是合同责任,这些责任由于合同规定可能会增加被保险人的责任,保险人对此部分额外增加的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即使没有协议存在,被保险人也需对他人承担这种法律责任时,保险人仍予负责。

(13)免赔额

免赔额针对每次索赔而言,同一个案件、同一件事实、同一次言论造成的多个索赔仍属于每次索赔,只有一个免赔额。

二、展业宣传

(一)宣传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对于保障执业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双方的合法权益,解除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发展业务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委托人的信任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及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作用。

(二)宣传本公司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三)宣传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条款的主要内容和承保理赔手续。重点宣传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被保险人义务等内容。

三、风险评估

保险人主要通过投保调查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投保人的风险状况,以便在承保时运用保险费率和免赔率这两个杠杆因素,选定合理的费率和免赔率。

在投保调查中,保险人要特别注意了解以下信息:

(一)调查被保险人承保前有无接办重大法律事务,如诉讼、顾问、调解或咨询业务,尤其是对有无重大败诉案件要了解清楚。

(二)被保险人完成业务的所有办公地点、被保险人合伙人的姓名及合作年限等。

(三)投保事务所的营运及赢利能力状况,事务所的规模、业务类型、资信情况及业务复杂程度。

(四)注册会计师(专、兼职)的数量、技术水平、个人素质及职业道德状况。

(五)内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有效程度。

(六)是否有被职业索赔的经历?是否曾经投保过职业责任保险?未投保的原因?(投保人以前未曾投保过职业责任方面的保险将对保险人如何承保产生一定影响,保险人将考虑投保人从事该业务的年限以及未曾保险的年限等因素来确定对投保人采取何种费率并确定追溯期。)曾经投保过的承保公司、投保限额、缴费数量、保险期限、出险及理赔情况等。

(七)是否曾有前任被解职?解职的原因是否因为疏忽、过错行为,还是因为诈骗或其他恶意行为?

(八)要求附加的保险保障。

此外,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还要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作为考虑的风险因素。许多注册会计师从事专业服务工作,但是大多数注册会计师除了提供专业服务,还从事其他服务工作。保险人可以从投保书上了解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工作以及可能产生的职业责任。即了解以下活动的业务收入比例:

1、一般会计事务。(1)计帐;(2)查帐;(3)以上两者皆有;(4)审计;(5)个人理财计划;

2、税收。(1)企业税收;(2)个人税收;(3)其他;

3、企业投资咨询

4、其他。(1)管理咨询服务;(2)企业合并、分立、清算评估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潜在的责任也大。大型企业的委托人财务结构和财务报告复杂,审计项目多,内容复杂,发生错误的机会更多。风险评估时要详细了解投保人的业务范围、会计师的教育和经验程度、内部管理状况以及风险控制等。

四、保险建议

保险人员在展业时,常常遇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了解保险险种的有关情况,测算保险费,要求向其提供保险建议书。保险人在向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提供保险建议书中,应向其分析近来注册会计师责任事故发生的项目、风险情况,针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建议其投保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适用的保险条款及大致的费率、免赔额等,并通过以上风险分析指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中应如何防止因过错、疏忽、过失等而使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遭受经济损失。

五、承保方案

根据项目的总体风险评估,客户对保险建议书反馈的意见和要求,经过分析,即可为投保人制定出承保方案。如投保人不要求向其提供承保方案,也可请其直接填写投保单。承保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使用保单名称:PICC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条款(已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备案)。

(二)被保险人的名称、营业处所地址、执业许可证号及事务所的类型。

(三)明确承保区域范围。

(四)确定赔偿限额、计算的方法及具体标准。

(五)规定免赔额的确定方法,并明确该部分为被保险人自负责任的金额。

(六)司法管辖权范围。

(七)费率的确定及保险费计算、缴付方式。

(八)需要附加的保障以及其他条件、加费幅度。

六、投保验险

(一)填具投保单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的文字依据,也是保险人签发保险单接受投保的重要凭据,应由投保人自己填写,展业人员应耐心解释该保单中的各项意思,并协助投保人参照保险方案确定的保险条件填妥投保单。投保单的具体填写要求说明如下:

1、投保人名称、地址和电话等

填写投保单位称谓的全称、详细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

2、被保险人

在一般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一致的,当被保险人指定某人或某机构为其代办保险手续时则不一致,但两者不论是否一致,均应填写被保险人的全称。

3、营业处所地址

营业处所地址是指被保险人从事业务活动的场所地点,如果投保营业处所不止一处,应将各个处所的名称及地址全部详细地填写列明。

4、执业许可证(或执业证号)

由被保险人根据本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号码填写,并另附本所在册执业人员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执业资格、执业时间、《执业许可证》号码,并在备注栏中注明“附本所全体注册会计师明细”。

5、投保区域范围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范围比较广泛,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不可能局限在一固定地域。因此,只要被保险人的营业处所保险人认可,不论其执行业务发生在何处,只要在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从事审计业务活动,都给予承保。投保单上的投保区域范围由投保人选择,保险单内容要与投保单保持一致,若投保人对此有疑问,可建议其填写“中国境内”。

6、事务所类型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分为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和无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二种。可填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合伙。

7、赔偿限额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赔偿限额分为每次索赔赔偿限额、累计赔偿限额两部分,分别为每次保险事故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和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费率规章规定有基本赔偿限额和增加赔偿限额档次。每次索赔和累计的基本赔偿限额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增加赔偿限额划分为7个档次。由投保人根据上一年(或预计当年)承接业务所涉及的经济责任金额,参考赔偿限额档次与保险人协商选择累计赔偿限额及每次索赔赔偿限额,将投保赔偿限额填写在相应的栏内。

8、每次索赔免赔额

每次索赔的最低免赔额为1万元,且规定每次索赔的免赔额可提高到5万元、10万元、20万元,提高免赔额时可享受相应比例的保费减费优待。

9、保险费和费率

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的保费计算不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年业务收入为据,而以拥有注册会计师的人数为计收依据。因而未规定相应的费率,而只是规定了基本赔偿限额下的基本保费及增加赔偿限额后的基本保费倍数。年基本保费为每人3000元,即:

全年基本保费=3000元/人×注册会计师人数

此项要求先大写后括号小写。保险费应一次付清。

10、追溯期

在确定追溯期时,应根据以下原则:

(1)第一年投保时,不存在追溯期;第二年续保时,追溯期追溯到第一年保险单的保险期限起始日;第三年续保时,追溯期仍追溯到第一年保险单的保险期限起始日......即连续投保,连续计算追溯期。投保人未续保一段时间后重新投保的,追溯期重新计算。原则上,在其他公司投保的时间不给追溯期。对某些被保险人提出的第一年投保时给予一定追溯期的要求,保险人在对被保险人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被保险人补交一定的保险费后,可适当考虑。

(2)追溯期不宜超过5年,因为时间太久,资料收集困难,案件复查难度加大。追溯期较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收保费,一般情况下,追溯期越长费率越高。

追溯期发生的索赔必须是委托人首次在保险期限内提出的索赔申请,保险人方予以负责。对于起保日以前已经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保险人不予负责。此项规定就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利用追溯期进行逆选择。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被保险人隐瞒承保前已发生客户向其提出索赔的事实,为支付即将发生的巨额赔偿而利用追溯期来选择购买保险。因此,保险人在承保时应对保险人承保前的风险状况进行调查。

11、保险费缴付日期

填写全部或第一期保费的交费日期,一般为保险单生效日的前一天,如果约定分期缴付保险费的,应该明确首期缴费时间,并在备注栏里内填写“附分期缴费协议”。

12、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指保险合同有效的起止时间,通常一年,如投保人要求亦可投保短期保险,但应征得保险人同意,并由双方协商起止时间。为防止道德危险发生,无特殊情况,保险人原则上不能同意投保短期保险的要求。保险期限应从起保日零时起至期满日二十四时止。例如:6个月:自1999年11月1日零时起至2000年5月31日24时止。12个月:自1999年11月1日零时起至2000年10月31日24时止。

13、以往事故经过

详细填写被保险人前五年责任事故情况,索赔金额及事故处理结果。填写内容要求清楚、简练、内容多时可另附页,注明“详见附页”。以往无委托人索赔事故的,必须写明:“截止日前,没有发生委托人索赔事故”。

14、备注

(1)对于保险合同的未尽事宜,保险双方商定后在此栏内填写注明。

(2)填写保险双方约定的保险争议处理方式,采用仲裁方式的一定注明仲裁机构的名称。如“因履行本保险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验险核保

核保人应根据公司核保制度和岗位职责规定认真履行职能。

1、验险

验险是对拟承保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历史、会计人员水平、管理状况等情况进行现场查验,确定是否予以承保。核保人员应根据投保单反映出的内容认真调查,做到对被保险人和承保风险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确保全面掌握情况,待保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签发保险单。

2、本级核保

(1)审核投保单是否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填写,投保单要素有无错漏。对每次索赔赔偿限额、累计赔偿限额、承保区域范围的确定是否合乎规定。对不符要求的,由业务人员指导,投保人予以更正。

(2)审核业务人员是否对被保险人进行了验证工作。是否按照《保险法》要求向投保人履行了说明与告知义务。对需特别约定的事项是否在备注栏内注明。

(3)审核费率厘定和保费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严格按费率规章计收保费。(4)对以往有委托人索赔事故或执业证书有惩戒记录的,应提出限制性承保意见。(5)核保完毕后,核保人应签署明确的核保意见。对超过本级核保权限的,应报经理室审批后,通过书面或电脑网络报上级公司核保,经上级公司同意后,方可进行保险单的缮制工作。

3、上级核保

上级公司核保的重点是:

(1)根据掌握的情况考虑可否接受投保;(2)接受投保的赔偿限额是否需要限制或调整;(3)接受投保是否需要增加特别约定;

(4)投保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保险监管的规定。上级核保后,签署明确的核保意见并立即返回请示公司。

4、核保工作结束后,核保人将投保单、核保意见一并转业务内勤,据以缮制保险单证。

七、缮制保险单

(一)内勤接到投保单后,根据核保人签署的核保意见按投保单、承保方案内容缮制保险单。

电脑制单的,将投保单有关内容输入到保险单对应栏目中,同时在保险单指定栏目内登录统一规定的代码,并打印保单一式三联。电脑出单后,不得在保险单上涂改,否则,应重新出单。暂不具备电脑出单条件的可手工出具,手工填制的保单必须是上级公司统一印制的保单,并按规定填制相应份数。按电脑出单要求,编制保险单号码,并将保险单号码填写在投保单号码栏内。投保单有关内容填写到保单对应栏目中,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楚、单面整洁。涂改处必须加盖制单人名章。涂改两处以上的保单,应作废重新出单。

无论手工还是电脑出单,保单上的所有项目都必须正确填写,不得缺项,在特约中注明并应加贴说明有关责任的条件、分限额、加费幅度等内容的批单。

制单完毕后,制单人应在“制单”处签章,经办人在“经办”处签章。同时,开具保费收据一式三联(或四联单,包括存根联),与保单(正、副本)、投保单、核保意见一起送交核保员复核。

(二)复核签章

单证复核是承保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确保承保质量的关键环节。复核人员接到保险单、投保单和保费收据后,应认真对照核保意见逐项复核。经复核无误后,在保险单正、副本上“核保”处签本人名章。复核内容包括:

1、保险单与投保单、承保方案各项内容、数字相符无错漏。

2、费率厘订、保险费计算及大、小写正确。

3、分期付费的,应附分期交费协议。

4、争议方式的选择和注明。

(三)收取保险费

1、保险费的计收

保险费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当赔偿限额确定为基本赔偿限额,即每次索赔赔偿限额为100万元,累计赔偿限额为200万元时:

全年保费=3000元/人×注册会计师人数

(2)当赔偿限额确定为基本赔偿限额的倍数时:

全年保险费=3000元/人×注册会计师人数×与增加赔偿限额对应的基本保险费倍数 例:某会计师事务所有注册会计师5名,投保时确定累计赔偿限额为600万元,每次索赔赔偿限额为300万元,则保险费为:

全年保险费=3000元/人×5人×2(倍数)=30000元

需注意当免赔额提高时,在计算保费时应相应减收保费,如上例,若双方约定每次免赔额提高为5万元,则:

全年保费=30000元×(1-5%)=28500元

当投保期限不足一年时,应按短期费率计收。保险期限不足整月者,按整月计算,即: 短期保险费=年保费×短期费率表中规定的全年保费百分比

2、业务人员应将保险单正本、保费收据第三联(保户留存联)送交投保人,并应协助投保人办理交费手续。会计经复核保险单无误后,向投保人核收保费,在保费收据第一联、保单副本第一联(业务留存联)上加盖财务“收讫”或“转讫”章、会计人员私章,注明日期后退回业务部门。

4.签发保险单

投保人交费后,业务人员应在保险单上注明保险公司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然后,将所有单证送部门负责人终审,经终审无误后,负责人在保险单“授权签字”处签署个人姓名,并加盖公司业务专用章。在发送保险单之前,内勤应填写“发送保险单签收单”一式二份,一份自留备查,一份交投保人签收后退回归档。

5.保险单补录

1、手工出具的保单必须逐笔按规定的统一代码规则,补录到公司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业务数据库中。补录应在出单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2、保单补录前,应经专人审核、检查,并由专人输录。业务人员或经办人不得自行补录。补录内容必须完整正确。

八、单证清分(以下内容参见本书第50-53页)

九、批改手续(略)

十、退保退费

被保险人可随时申请退保,保险人按日比例收取已生效期限内(自保险单生效日至终止合同日)的保费,退回被保险人原已缴付剩余保险费;保险人也可提前十五天通知投保人取消保险单,保险人按日比例计收保费,对于未到期保费退还被保险人,以出具批单的形式办理。

凡经过批改,保险费有增减变化的,应列明加费或退费公式。对加费的,在签发批单的同时开具加收保险费收据一式三联,持其中第三联与批单正本向投保人收取加收的保费。第一、二联与批单副本两联送会计部门,会计签章后在收据及批单副本的第一联加盖“收讫”或“转讫”章后退回业务部门。按规定退费的,加盖“已退费”戳记,所退保费应由被保险人出具收据。增减保费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保费=适用赔偿限额×适用费率×应退天数/保单保险期限(天)

十一、续保通知(略)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6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误区原因

0引言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虽然有着不同的涵义,然而由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致使两者的界定比较困难。在实务中经常会由于职责不明确而引起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某些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所引起的。

1存在的认识误区

1.1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会计信息的编报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的常常失真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未发现,肯定会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且认为审计过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的保证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件来看,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控告注册会计师,而很少有控告造假的被审计单位。

1.2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认识误区。由于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总是过分强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从而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

1.3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的认识误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为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意味着会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一旦巳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发现还存在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常常以会计报表经过审计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会计责任,而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会计责任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的原因

可能引起的审计责任,主要有: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比如注册会计师未完全严格遵照《独立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执行,或是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引起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不清,主要原因如下:

2.1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足独立审计的主体是处于超然独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是一种受托审计,而非强制性审计。因此,独立审计应具备双重独立性,既要独立于委托人,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挂靠制”(尽管“脱钩”工作正在进行)和行政干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这是造成实务中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不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2两概念理解上的分歧我国目前主要在两方面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存在着分歧。

2.2.1会计执业界同公众之间理解上的分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其审计,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以供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但注册师审计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作出百分之百的承诺,对被审计单位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与效率做出肯定性的保证。然而,注册会计师事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公众对民间审计行为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意义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公众审计期望与审计实际作用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也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不清的又一个客观原因。

2.2.2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分歧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两者互相转嫁风险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两责任的承担者的角度不同,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被审计单位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利益

被审计单位总是以“审计单位理应检查出存在的问题”为由推脱会计责任。然而,现代审计由详细审计发展到抽样审计,从审计取证的广度上而言。不可能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凭证、帐簿:从审计取证的深度而言,审计工作只是短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公允性的一个再认定,审计人员只是从原始凭证中去推理业务发生的起因、经过,了解的程度非常不全面。若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及相关方面串通舞弊,审计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只可能承担由于审计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

2.3法律上的不完善

2.3.1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对许多交易及事项采用可选择的会计方法,这种选择性以及准则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是诱发会计与审计责任不清的动因。这种选择性使得公司据以编制会计报告的备选会计方法很多,独立审计人员在评价会计方法的选用上又缺乏明确的标准,使得会计责任容易向审计责任转嫁,从而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2责任对象不明确我国现行准则中,对审计人员责任对象无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对象明文规定。既然无责任对象,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上就可能模糊。

2.3.3职业判断无明确依据独立审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进行的评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都对此做出了规定,但均需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由于所处环境与各自目标不同,两者所做出的职业判断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判断又是影Ⅱ自审计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旦涉及到两者的责任,很难去界定到底是会计人员误用会计政策,还是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职业谨慎。

3现实中科学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建议

3.1改革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将造成多种严重问题,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混同只是其中之一。应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重建权力制衡机制;合理设计经理人的薪酬。

3.2协调法律界的认识首先,法律界应对审计的局限性有充分考虑。其次,无限连带责任固然可充分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但也可能“罚不当罪“,造成违法所得独享、风险和处罚共担,可能消极地助长了公司管理当局的会计造假行为。最后,法律界需要借助独立人士的专业技能,来鉴定审计报告是否虚假,建立独立的审计鉴定人名册制度和具体案件的鉴定人三方选任制度来为法院提供鉴定结论。

3.3改善微观层面

3.3.1建立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具有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的作用,有助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3.3.2强化会计人员的认识。会计人员受雇于公司管理当局,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在管理当局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的强大压力下,很可能实施违法行为,但会计人员仍可以发挥作用,如与管理当局加强沟通就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3.3.3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人员、业务和层出不穷的舞弊手法,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3.3.4协调社会公众的认识。社会公众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合理使用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7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它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 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企业会计实务, 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会计基础:也是基础会计, 是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 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二.企业会计职业责任和会计信息

在当今社会, 由于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深化, 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 对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陈旧的国有企业大胆的进行改革, 把落后的国有企业改造管理有序、高效经营、产权明晰的现代化企业。同时为了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相适应, 我国的会计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由其是运用了会计信息系统, 对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说明会计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且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会计人员责任重大, 这不仅体现在要向经营者、投资者、政府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同时还要把会计信息向消费者、供销企业、社会公众集团, 以有企业员工提供, 他们要把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 企业工会和企业员工可以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劳动保护政策以及企业的有关职责, 来维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了解企业产品价格、质量, 经营状况, 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 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供销企业也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产品品种, 质量, 信誉以及财务情况, 用来制定自己的信用和供销政策, 总之随着信息披露面的增大, 不但有助于相关利益方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且也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控制在合法、合理的轨道上去。

三.企业会计政策的根基

1、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够成, 会计是服务于环境的, 同时会计更是取材于环境, 影响会计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会计的发展进程和现实水平是由环境的状态, 变化和需求来决定的, 使会计表现出各种差异。能够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对能够准确的表现出企业现实的运行情况以及财务经营状况, 提供了强有利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 会计政策的选择延着纵向的方向发展, 同时会计政策在会计报告, 会计技术以及会计指导原则上发生的重大的变化, 在会计政策选择中, 记账法由单式向复式逐渐转变, 会计主体也由法律形式转成经济实质形式, 会计报告所披露和揭示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

2、会计行为客体。会计行为的客休以及对客休的处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发挥作用和具体运用的重要领域。会计客体的假设前提与客观现实之前的背离是会计行业客体及其加工处理能够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讲, 币值稳定和持续经营是经济业务纳入会计系统的前提, 是利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确定的, 同时利用历史成本来进行计量。纳入会计客体的会计事项种类很多, 受会计处理中不稳定因的影响, 多数与未来的持续存在的经济事项相关, 具有不确定性。不能避免的是人为的判断和估计, 至使主观判断和估计的事项有着不相同的结果, 所以必须要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信息质量间存在着矛盾。可靠性和相关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但两者是决策有用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 会计信息的不同质量要得到重视, 也就需要利用到不同的会计政策, 例如对其可靠性进行维护, 要用交易的历史成本和时间来计量。对于相关性的保证, 要利用合约的公允价值, 签订时点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

3、会计行为主体。会计行为选择的执行者即会计行为的主体, 主体的选择行为能力和动机直接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的准确性。个体需求、管理者意志、环境制约直接影响着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政策选择动机, 改变会计数据的分布, 有利于实施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主体的出发点, 目的是影会计信息使用的决策, 维护信誉, 增加收入。因为不同会计政策的作用方向, 作用点, 以及作用程度是不同的, 会计政策选择需要行业者掌握好可用空间, 同时要有选择意识, 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 进行组全性会计政策选择, 使其与企业目标整体相协调, 又能非常恰当准确的表达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关况。其中, 前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前提, 中者设定会计政策选择的限度, 后者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效果。会计行为主体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充分和主观判断能力。

四.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及影响

会计政策选择着重于政策的调整、形成以及修正, 而会计政策是指政策内容本身, 所以说所有会计政策都是政策选择的必然结果。企业会计政策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目标, 在指定范围内, 对可提供的会计程序、原则、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制定会计政策过程。

此外, 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首先, 它保证了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法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 即会计政策是企业贯彻会计法规, 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针, 是在会计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法规规定的具体应用。其次, 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一般而言, 各具体管理职能部门不愿意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而愿意使用更多的管理权利。要保证这些权利、义务或责任能在管理活动中得到如期贯彻, 就必须在分解职能后的管理主体之间, 采用一个新的经济管理协调机制, 而会计政策就是这种协调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政策的规范, 约束了各管理主体的具体会计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管理主体在会计核算中的弄虚作假和主观臆断。

五.会计诚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 各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会计也是如此。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商业语言, 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 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公正和运转良好的会计信用体系。

一些上市公司为欺骗股民和管理机构, 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操纵利润, 为骗取收入, 虚增利润而合伙伪造原始凭证, 为集团小利益或中饱私囊, 骗取或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在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中,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水平尤其重要, 随着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努力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其独立性、客观公平执业得自觉性, 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六、结束语

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 重在“职业”二字。它要求会计职业在确定、计量、处理和传输经济信息要可靠、相关和有用。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重在强调人。会计本身的客观规律, 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德行。只有将会计人员的品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与会计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摘要:会计政策是会计方法的法律指导, 而会计方法是会计政策在财务处理上的形式。因为有了政策, 所以会计上才需要这么处理, 也就是会计方法, 而会计处理方法本身, 就体现了政策的精神, 本文对会计的现行政策和会计的实行方法的变化进行展开分析, 寻求其变化结会计职业责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国红, 潘上永, 会计判断.会计实务的重要程序[J].财会研究, 2010.6:26~27.

[2]刘泉军, 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11, 3:7~10.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8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

会计政策就是指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工作时所预先制定的相关准则、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同时这些制度的制定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原则,并不是按照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制定,本质上就是对相关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说,当一项经济行为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着较多选择时,会计政策才有意义。会计政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企业利益的共享性开始越来越显著,在一家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经济成分,这就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做好会计政策的制定。其次,经济发展到现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有新的会计分录产生,不断有新会计实务产生,实际工作中会计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会计方法,做好会计政策的制定。最后,由于会计的计量工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信息的判断也有所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也就产生了会计政策。

(二)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就是指通过核算、分析、监督、预测、控制以及决策等行为来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从而实现相应的会计目标。会计方法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慢慢丰富和完善的一项社会经济方法,是为了适应人类不断发展变化复杂的会计管理活动的要求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会计核算,就是指通过选择同一种货币计量单位,以连续、系统、完整为工作原则来对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工作。第二、会计分析,就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之后,根据所得到的相关会计信息同时结合企业在其他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相关内容烦人分析工作。第三、会计监督,就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会计原则来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第四、会计预测,就是指根据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来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做出相关预测。第五、会计控制,就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来对企业财务进行一定约束。第六、会计决策,就是指在会计角度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意见。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一)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忠实履行会计的职业责任。一方面从会计人员自身出发,要做好对相关会计专业能力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还要坚持职业道德原则,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做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合理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从事会计职业的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是一项对专业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对相关的知识技能有着足够深的掌握。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同工作人员在会计专业知识上掌握程度的不同,对相关的会计实务的认识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的会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的会计活动时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判断工作最终导致所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其次,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也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就如同前文提到,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在主观层面上,会计人员的个人因素很容易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首先,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完全做到按照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进行相关会计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都是制定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制度,给出一个大概方向,其余的内容主要是交给员工自行判断。这就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判断空间。其次,由于我国在会计行业建设方面还不够健全,相关会计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这些矛盾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行往往会给会计人员较大的自由来进行判断。这些矛盾之处给我国的会计人员提供了在工作中很大的判断空间,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判断这些矛盾的利弊之处来进行会计行为的决策。最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我国的经济活动与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都在追求企业建设中的国际化,这就导致在进行会计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判断空间,来选择当两种准则出现矛盾时要如何进行判断。

三、总结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经营发展必须做好会计工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积极做到对会计行业的建设工作,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潺溪.浅谈财务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弊端[J].商场现代化,2016(04).

会计职业教育责任刍议 篇9

1.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职业教育注重科学应用和技能训导, 培养懂专业、会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不探究高深的专业理论, 易学易懂。会计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从个人理财到单位经济核算, 会计知识技能都有其重要作用, 因而其教育范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 教学内容突出会计理念的实用性和会计技能的可行性

会计职业教育以传播实用性会计理念为先导, 以理财技能开发和推广为依托, 重在实用技能训练。如:租赁经营以极少的资金支付占用和支配了出租人的巨额资产, 既满足了生产经营的需要, 也减轻了承租人的财务压力;企业在开展租赁经营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应用会计核算技能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济控制需要的会计信息。

3. 教学方法重在示范操作和实训练习

会计教学以案例解析原理, 让学生从案例中树立感性认识, 在解析中体悟会计原理的奥妙;教师的专业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示范性操作和指导学生实训练习, 只要学从师教勤于动手, 那么掌握所学会计技能应当没问题。

二、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

1. 直接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会理财、能核算的会计应用人才, 中职学生要能胜任会计员, 高职学生要能胜任初级会计师。

2. 本质目标

学生能利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 实现其人生价值;不囿于会计专业岗位的需要, 务求会计应用技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三、当前会计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1.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当为会计职业教育之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君子爱财来之有道”, 会计专业人员应依法理财、遵规核算。“原子弹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毁灭人类”, 因此训导会计学子驾驭专业技能促进社会文明是会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也是会计学生职业工作安全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戒除只授技能不育人的不良教育作风,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2. 会计应用技能的开发和传授是会计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

职业教育肩负传承传统技能和开发推广新技能的重任, 宜与时俱进, 不固步自封;开发和掌握新技能是前提, 推广新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网上报税、计算机开票、财务软件的应用正在普及;通货膨胀会计的实用性也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资本保值增值的理财技能大有用武之地;凡此等等, 传授新型财务与会计技能是会计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

3. 指导学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会计环境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内容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都有其适用的环境条件, 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国家的法制状况、金融环境、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是会计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组织形式、内部治理机制、管理水平及管理者的素质是会计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是直接的, 企业会计工作还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会计职业教育要指导学生科学认识和恰当把握会计内外部环境, 这有助于学生发挥职业技能开展创业实践, 使其学有所用。

四、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1. 会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校都很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但在编师资因专业实践阅历短, 理论与实践对接不充分, 对企业会计文化体会不深刻, 其会计应用理论也需实践检验, 因而在编师资仍为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理论型师资;因此,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属必要, 与纯理论师资相比, 双师型师资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2. 学生学业考核

专业课考核应采取笔试与模拟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应以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业务处理题为主, 减少或去除选择题、判断题等标准化应试题型, 突出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测试;模拟操作考核应采取模块技能开卷测试法, 突出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测试。以单科总分100分计算, 笔试占60分, 操作测试占40分;也可以对笔试与模拟操作测试分别计分。

3. 会计实训

会计实训可以分为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应用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三部分, 以校内模拟实训操作为主。校内实训的核心工作是实训资料的建设, 关键在于实训工作组织, 实训教学方法是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就教学方法而言, 教师应率先垂范, 带领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力戒放羊式的学生自我训练;在教师的示范操作下, 要求学生开展照猫画虎的练习, 同时, 应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 及时解决和纠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主重复操作一遍, 以实现巩固实训内容的目的。需要明确的是, 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讲授内容的具体扩展, 实训内容应当与讲授内容相一致, 而且要符合会计工作实际, 以满足学生专业工作的要求。笔者深切体会到, 讲授教学法惠予学生的收获不足60%, 而实训教学法惠予学生的收获会大于200%, 因此, 会计实训应是会计职业教学的主要工作, 教师应将大量的课时用于示范演练和指导学生实训的方面, 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取决于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 科学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学,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会计学子掌握并学会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技能, 在参加工作后能利用和发挥会计专业技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 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宿愿。

摘要:会计职业教育主要传授实用性会计理念和技能, 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会计学子能利用会计知识技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会计职业教育的责任 篇10

1.1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市场化的经

济运作,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允许下进行的, 国家对经济上进行宏观的调控政策, 使得市场经济可以公平有序地发展。而每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市场规律来运行的, 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是和会计工作紧密相联的。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的资金调控, 经济规划和管理等参与其中。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的会计人员为了企业或者是自己的利益, 在会计信息中弄虚作假, 使会计信息失真, 对国家的利益造成了侵害。比如说有的企事业单位, 为了逃避税款, 而在做账时随意改变项目名称, 逃税漏税, 使国家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的成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没有职业责任感, 使会计行业偏离了本应该具有的职业功能。

1.2 会计工作是对一个企业经济运转全

程的真实记录, 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将企业内的各项经济活动, 通过科学的统筹核算, 汇总成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应该是真实有效的, 全面准确的, 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了解, 国家可以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投资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企业的领导者根据会计信息的制定出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 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 所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对国家, 对社会, 对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 不遵从会计行为规范, 在工作中, 对于资金的发放调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 轻视弱势群体, 对于他们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就拖沓不予办理, 这种行为为社会上的动乱制造了源头, 使社会治安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这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1.3 在会计行业中, 坚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还有利于清正廉洁。

在现实的社会中, 很多的单位贪污受贿, 用公款满足的自己的私欲, 铺张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种现象的形成和会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说会计人员不是行为发生的主体, 但是在这种恶性行为中, 会计人员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 放弃了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助长了这股腐败之风。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不仅要发挥核算职能, 同时还应该充分地发挥监督职能, 这样才能够有效制止贪污腐败之风的滋长。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缺失, 为这种腐败之风提供了温床, 所以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职业责任感。

2 严酷的社会现实, 表明加强会计人员

的职业道德与会计社会职责的教育, 已成为会计工作凾待解决并须着重致力解决的大问题。

2.1 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人员不能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把自己的工作同改革开放、同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 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一丝不苟地按照财务制度办事, 认真进行核算管理。在同人民群众的接触中, 少一点“我没有时间和你闲扯”的粗鲁, 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 多一点公共信息的披露。时刻应该记住, 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也是会计人员社会职责的最低要求和会计职业道德最根本的出发点。

2.2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 加强自律能力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特别是提高道德自律能力的教育, 使会计人员以立足本职, 讲求实效、以诚待人的热情来体现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

2.2.1 是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以包容的心对待社会中的“异质思维”, 就像中央领导所讲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要深刻认识到, 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 就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 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 形成统一的意志, 在“存异”中“求同”, 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不断地凝聚升华。

2.2.2 是法制教育。

越是会计人员越要知法守法, 培养会计人员学习执法的自觉性, 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用公平正义消除“弱势心态”, 在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下, 让人们的权利都得到保障, 让人们的奋斗都得到价值。让会计工作者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同享受的平台。形成一个人人肯努力, 人人有机会, 人人有希望的社会, 将大踏步的走出“弱势心态”、“沉默声音”的阴影。

2.2.3 专业教育。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 所以首先要完成会计专业所需要的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和税法知识。其次要完成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包括会计电算化知识, 珠算知识, 所管理企事业单位工艺流程, 解决突发事件的预案与处置的经验。

2.3 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

2.3.1 是对涉嫌参与贪污腐败、违法乱

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者, 除按法律规定处罚外, 还要利用公众舆论对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进行谴责, 利用大会小会, 讲人不讲事, 使其他会计人员从中汲取教训。

2.3.2 是坚持诚信用人的原则。

对那些俯首贴耳, 弄虚作假, 不关心群众的会计人员, 坚决不聘用在会计岗位, 即使专业能力再强, 缺少职业道德也是如此。三是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守则, 不守信用, 出现假账的个人, 将肇事者驱逐出会计行业。对那些心态不良, 动不动表现为浮躁、喧嚣、忽悠、冷漠的会计人员, 要加强教育, 加强沟通, 学会调试心态。即使蒙受不公不义, 也要提倡宽容忍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将不良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 最大限度地防范不良心态的产生。

2.3.2 在会计行业内, 从业人员必须遵

守会计职业道德, 提高职业责任感, 将这种行为发扬光大, 规范会计市场行为秩序, 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现代社会中, 会计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会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 要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 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本文对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职业责任做出了阐述, 为会计工作的准确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鹍鹏会计道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分析[J].2005-05-08.

上一篇:工程质量模块下一篇:应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