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戏曲栏目

2024-06-10

电视戏曲栏目(精选五篇)

电视戏曲栏目 篇1

一、国内戏曲真人体验电视栏目的兴起

电视真人秀栏目的出现在当今已不出奇,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的兴起, 掀起了国内真人秀的潮流。随后国内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真人秀节目, 如浙江卫视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及夫妻档真人体验节目《一路上有你》, 湖南卫视的亲子户外体验类节目《爸爸去哪儿》,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东方卫视的明星体验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等。国内上演了一出出“唱歌很忙”, “明星很忙”, “旅游很忙”, “相亲很忙”。对于娱乐节目大量扎堆的现象, 广电总局曾两次下发限娱令。因此, 真人体验类节目在国内并不陌生。

近年来, 戏曲与电视的融合已多样化发展, 如戏曲电视剧, 戏曲访谈节目, 戏曲纪录片, 戏曲擂台节目, 戏曲欣赏节目, 戏曲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等。大量的戏曲电视节目中, 较有影响力的有河南卫视的《梨园春》、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 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 浙江卫视的《戏曲红茶坊》, 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 中央台的《叮咯隆咚呛》等, 地方戏曲与电视融合的形式在不断更新。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国办发[2015]52号) 文件中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实施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 鼓励开设、制作宣传推广戏曲作品、传播普及戏曲知识的栏目节目。”因此, 政策对于戏曲栏目的开设是支持的。

综观电视戏曲真人娱乐体验节目, 我们发现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星体验类, 如《叮咯隆咚呛》《国色天香》, 这类节目一般选取的是跨界明星参与节目体验, 《国色天香》请到的明星如霍尊、张远、丫蛋、黄征、李玲玉、叶童、叶天琪、汪正正等, 这些艺人出道多年, 在各行业积累深厚, 但是并不熟悉戏曲行业。音乐制作团队均邀请具有多年从事一线歌手音乐制作经验的资深音乐人。戏曲方面请到的是小香玉、吴琼、孟广禄等艺术名家加盟。强强联合, 制作出来的戏曲节目也就有一定的收视和影响力。另一种就是我们所要谈及的由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推出的《今天我是角儿》草根体验类电视栏目, 由戏迷朋友自主报名参与真人体验。顾名思义, 选取跨界明星作为主要参与者, 明星效应可以吸引一大批粉丝, 为戏曲节目奠定收视基础, 而草根体验类节目相对而言吸引力较前者小一些, 但是更接地气。《今天我是角儿》的出现, 主要是为了吸引一批热爱川剧的戏迷朋友及一些尚未接触过川剧的, 通过节目来吸收一些川剧粉丝, 同时满足其参与节目中化戏曲妆、跟老师一起学戏的体验, 零距离接触川剧界有影响力的老师, 亲身感受和玩味, 是一个从观众到演员的一个角色转换体验。该栏目集川剧知识, 川剧表演, 川剧舞台, 川剧妆饰于一体, 充分糅合了知识性, 趣味性及参与性, 满足了嘉宾对川剧的好奇心及喜爱之情。

电视与戏曲的融合, 一方面是宣传戏曲文化, 比如说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在开播以来, 打响了豫剧, 以擂台攻打的形式, 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参与;另一方面也是戏曲的传承, 在传播过程中, 电视以各种形式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播戏曲, 如播放戏曲电视剧、纪录片、戏曲鉴赏等。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戏曲的传播方式, 开始了新的变化, 比如说戏曲微电影, 戏曲APP, 这些均可在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媒介传播, 并且传播范围极其广。越来越多的媒介相互融合, 相互协作。为此, 我们在新时代自媒体盛行的情况下, 除了思考好传统媒体与戏曲的融合, 也应该与时俱进, 同步使用好新媒体。

二、戏曲与电视栏目结合的思考及出路

(一) 推行戏曲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决定一个节目的质量高低及影响力大小, 主要集中在节目自身的品味、节目所在的平台以及节目邀请到的明星是否大咖。从广告学的角度出发, 节目的品牌建设很有必要。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这一栏目, 重点打造了一个以明星为品牌, 让跨界明星通过各戏曲老师的指导及改编把通俗歌曲用戏曲唱出来, 节目演绎了京剧、豫剧、越剧等大剧种, 集明星学员与明星老师于一体, 主持人郭德纲幽默风趣, 评委有戏曲界很有名气的老师比如说常香玉, 歌唱界的蒋大为等, 还有来自五个不同年代的500位具有曲艺素养的大众评审团, 加之平台本身跻身于各大卫视之列, 所以一定程度上促使《国色天香》这一栏目的品牌建设。另外, 中央戏曲频道自2001年开播以来, 就以满足广大戏迷为宗旨, 以舞台戏曲选段、戏曲教学、戏曲电视剧等多种节目形式, 囊括了全国各个地方的戏曲类型, 以中国各大优秀剧种的剧目为品牌, 使得中央戏曲频道逐渐成为中国戏曲界最高电视平台。因此, 品牌的建设意义重大, 折射出来的是资源最优化, 资金最优化, 平台最优化。

(二) 创新戏曲与电视栏目组合方式

余秋雨先生对电视与戏曲的联姻说过这样一段话:“电视有自己的审美特性, 它一旦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结合必将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 应该改造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之成为合格的荧屏审美产品而不至于损坏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本体美色?这无疑需要靠大量具有创造意义个探索意义的实践来回答。”同样, 戏曲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 如何制作与以往不同的戏曲电视栏目, 首要的点是创新, 创新必有改变, 栏目的创新, 自然会改变以往电视节目的组合形式。九十年代初, 上海电视台尝试开发了戏歌大赛, 并逐步尝试录制一些戏曲唱段及片段, 使节目的形式和图像效果有一些提高个改进, 但是由于节目定位不清楚, 风格样式偏向于综艺晚会的模式, 场景与人物关系极其失调, 节目制作的观念及技术方面都有欠缺。又比如说《国色天香》就是采取“主持人+固定嘉宾+特邀嘉宾+大众评审”较为新颖的栏目组合形式, 打破了以往的单纯的打擂台、戏曲欣赏、戏曲访谈的形式, 糅合了戏曲PK。《叮咯咙咚呛》甚至打开了国门, 迎接韩国友人学戏曲, 这种罕见的结合方式, 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新媒体盛行的时代, 紧紧抓住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眼球, 对于戏曲电视栏目的组合方式的创新, 很有必要。

(三) 媒介融合推广戏曲电视栏目

电视化平台的搭建很重要, 《今天我是角儿》就是电视化平台搭建不够, 以致于宣传力度跟不上, 因此, 平台的搭建是栏目收视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平台的例子很多, 比如说河南卫视《梨园春》, 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等。平台决定了资金来源, 宣传力度, 影响力。除了电视本身的宣传, 还可以结合其他媒介相互推广。比如说《今天我是角儿》就有四川省川剧院的微信公众号参与推广, 每期开演前会有节目预告, 栏目组主持人及公众人员在微博及微信上也有及时宣传, 同时, 《今天我是角儿》的视频已经更新到56网、搜狐网络视频上, 截止到目前, 已经更新到2016年3月9日。视频的时效性相对较强。虽然作为地方电视台影响力较弱, 但是结合新媒体推广宣传的方式值得推荐。

(四) 培养戏曲电视栏目人才

在如今这个电视真人秀盛行的时代, 我们不缺少电视人才, 但却缺少戏曲电视人才, 真正懂戏曲且懂电视的优秀人才几乎少之又少。尊重戏曲的审美价值, 利用电视语言来强化和美化它, 引发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去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熟识戏曲, 需要大力培养电视戏曲人才, 做到精编, 细制作, 高水平, 高效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有所重点, 有条不紊的完成每期节目的构思、艺术追求和艺术境界。同时, 戏曲电视栏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严格, 应该适时选拔主持人, 把通晓戏曲艺术理论与实践、具备主持人基本素质, 争取让脱颖而出的主持人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另外, 戏曲电视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爱中国戏曲, 合理利用好资源, 以栏目的兴衰为荣辱, 超强的团队意识, 才能把戏曲更完美的诠释出来。

在电视真人秀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 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的出现绝非偶然。戏曲文化与电视真人秀的结合, 既需要符合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原创性, 同时也需要体现戏曲独特的韵味以及趣味性。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国办发[2015]52号) 文件的下达后, 各地方电视台于今年将相继推出一系列关于戏曲电视的栏目, 我们期待传统而雅俗兼并的戏曲与电视媒体融合的更好。

摘要:随着国务院2015年52号文件的下达, 各部门开始更为重视戏曲的振兴, 其中电视戏曲栏目就是一方面, 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近几年来开始出现, 对于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的出路本论文将结合例子做相关分析。

关键词:栏目兴起,栏目出路

参考文献

[1]马瑶.近三十年中国电视戏曲研究述评[D].山西师范大学, 2012.

[2]王省民.现代传媒下的戏曲传承[J].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2011 (01) :121-125.

[3]沈婷婷.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电视频道品牌建构[D].浙江工商大学, 2010.

[4]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 2010.

[5]张荷花.电视戏曲栏目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王毅铭.从《梨园春》品牌塑造看电视戏曲类栏目的生存之道[D].四川大学, 2007.

[7]费泳.是电视“救”戏曲还是戏曲“救”电视[J].戏剧艺术, 2012 (03) :88-96.

[8]魏菊芳.电视戏曲栏目的困境与出路[D].西北大学, 2010.

电视戏曲栏目 篇2

武汉AE C4D电视栏目包装培训

非高新,不就业!

武汉AAA数字艺术教育,中国领先CG教育品牌,栏目包装培训保证高薪就业!学员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不仅保证你的就业,更保证你持续就业!

电视栏目包装是电视台、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CG创意概念之一,就业薪酬高,人才需求旺。AAA不断为各大合作公司定向输送才人,首推高端栏目包装课程,并承诺:非高薪,不就业!

栏目包装培训

学习Maya、After Effects等软件在电视栏目包装与广告方面的综合运用,使用实际工作案例,从硬件设备、前期创意、艺术表现、色彩构图、运动匹配、音乐节奏、调色、特效制作等方面,学习各类包装的制作以及包装类广告的制作。

电视栏目包装专业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毕业学员能够熟练操作影视动画制作相关软件;

制作能力符合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

毕业学员具备团队合作基本素质;

独立完成三维模型制作;

三维动画的材质灯光制作;

三维动画及镜头的编辑和制作;

特效制作;

后期合成、剪辑;

独立完成电视包装设计与制作;

独立完成完整的栏目包装、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的设计与制作。

有梦想,一起实现!http://

电视栏目包装学习

认识到色彩,构图原理的重要性;并运用PS软件表现出来。学习Maya的基础架构并学习软件简单操作。提高入学学员的艺术修养水平和作品鉴赏能力,为后期做出高质量的作品打下基础。

2、三维技术(maya模型、动画、材质)

熟练掌握三维软件MAYA操作与模型,材质灯光渲染,动画制作及三维素材制作的工作流程,提高学员对于结构、色彩、灯光、运动规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制作广告包装中的各种类型的三维素材。

学习AE调色、抠像、跟踪、动画等合成技术及插件应用,并掌握boujou跟踪技术,完成特效制作以及烟、火、水墨动画效果的实现,并且学习破碎、爆炸等特效技术来制作栏目包装的各类效果。

掌握电视包装的主流种类、电视包装的标准工作流程及电视包装的发展历程和多种软件的综合应用。了解创意、策划对包装项目的重要性。以经典的商业包装案例为驱动力,带动系统学习电视包装专业的创作理念及制作技巧,使学员全面掌握知识成为专业人才。

5、毕业项目实训

在实践中提高,全面接触完整影视广告、栏目包装项目流程,制作个人作品

DEMO,深入了解商业制作标准,行业规范,制作规范,掌握栏目包装、影视特效的制作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作品DEMO,为就业做好准备。

用人需求大,就业面广

我们只教用途最广的CG创意 ——— 栏目包装

师资选用三大标准影视、合成、动画多年教学经验

参与过国际化项目经验

就业方向和薪资待遇:

就业方向:广播电视太、报社杂志社、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学校、网络公

有梦想,一起实现!http://

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出版社、电子出版、网络公司、数码影视广告、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部门等。

地方台戏曲栏目的优势与短板 篇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展一方乡俗, 育一方文化。就南阳而言, 由于地处中原, 楚汉文化孕育下的皇天后土, 不仅滋养繁荣着豫剧、曲剧、宛梆、二簧、越调等传统“大戏”, 还活跃着三弦书、大调曲、鼓儿词、蛤蟆嗡、罗圈戏、靠山红、皮影、提偶、独角戏等“小戏”。由于这些地方剧种乡土气息浓郁, 请大戏就成了农民休闲娱乐、节会撑场的首选。这种乡俗甚至延伸到农户的婚丧嫁娶、添丁增口。而在大小戏曲曲艺舞台普及到广大农村的同时, 欣赏方便快捷的电视戏曲节目也是城乡戏迷、票友闲暇时间的第一选择。记者于2010年4月中旬的一次关于戏曲栏目收视情况的专项调查 (宛东毛庄第一村民小组) 中发现, 全组19台电视机, 收看南阳电视台251期《新梨园》直播的有17台, 收看252期《新梨园》直播的有15台, 分别占总台数的九成和八成, 且大部分农户从当晚开机就固定了频道。而错日收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则更为普遍。收视人群中, 中老年观众占大多数, 也有一家几代围着一台电视机边看边评论的热闹景象。记者还发现, 每当夜幕降临, 节目开始, 争相收视戏曲节目竟成了一种仪式, 原本人来人往的村道上几乎无人走动, 绕村行走时有一种唱段不间断的感觉。大众化接地气, 戏曲成为农民朋友和城镇戏迷最欢迎的文艺形式。在城市, 公园社区的票友欢聚更是相当普遍, 他们相互邀约, 自带乐器、自办音响, 不讲条件, 就地走台, 有时一地竟有几处戏迷对擂, 掌声、叫好声、琴弦锣鼓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戏曲演艺的发展、普及, 戏迷、戏痴的大量出现, 戏迷、票友表现欲的日益增强, 似乎成了一种策动、一种呼唤, 南阳电视台戏曲栏目《新梨园》, 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仿佛一株植根文化沃土的幼苗, 借助这样的氛围与优势, 一天天长高长壮, 成为河南省电视媒体中的又一个品牌栏目。

《新梨园》定位于“弘扬戏曲文化,展示戏迷风采”。其创办之初,戏迷的参与热情令我们始料不及,栏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处于全台之首,更吸引了周边省市戏迷、票友的纷纷加入。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上述情况就逐渐平淡下来,这又是一个始料不及!在自查自省中,问题的症结被查找了出来:首先是形式老套,表演单一。选手登台之前虽然经过筛选,但表演粗糙,而且一唱到底,艺术表现力差,与观众的期待渐行渐远。其次,栏目没有得到相关文化部门的重视,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这就失去了提高、升华、发展的推手,使栏目质量停留在草根表现的水平上。再次,演唱剧种过于单一,节目雷同,没有新意,忽略了开放形势下人们对多剧种的选择。比如一期节目总是唱那几段戏,没有新段子、没有创新,久而久之,缺乏新鲜感,观众的欣赏欲望便逐渐退去。最后,由于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教育程度的影响,节目资源匮乏,节目水平低,整台演出缺乏高潮,缺乏名家参与捧场,而外请专业演员又需要资金支持,经费就成了提升栏目质量的又一短板。这也是各地方台戏曲栏目共同面对的问题。据了解,截至2000年底,全省13个地市台的戏曲栏目,能够运转下来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南阳电视台。

电视戏曲栏目 篇4

1 电视栏目现状

目前,全国的广播电视机构3000多座,电视台300多个,同时至少开办了4000多套开路播出的广播电视栏目。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我国电视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各地电视台、广播电视机构争先出现,栏目内容也竞相效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出现选择难的问题,电视产业也出现大众化、商业化的趋势,在夹缝中寻求出路,对于处在困境中的电视产业,建设品牌栏目迫在眉睫。此外,电视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模仿成风,没有新意没有创造力,国产电视栏目同时也面临国外电视产业的压力,日剧、韩剧、美剧等纷纷来袭。比如比较受国民欢迎的韩国电视节目,给我国的国产电视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我国的电视栏目品牌意识不强,栏目重名现象也非常严重,原创能力比较差。面对这些现状,电视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不仅需要我们解决栏目的质量问题,更需要我们尽快加强电视栏目品牌的品牌意识,扩大我国电视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2 栏目品牌化的意义

电视栏目品牌化是市场发展的必要,品牌是随着市场的出现,不断发展起来的。市场由最初的单一产品发展到现在的琳琅满目,产品的数量巨大,质量很难保证。我国的电视媒体很早已经开始了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所以要求电视行业既要满足大众的需要,又要维持发展获得收益,因而电视行业需要时刻关注受众的需求,加大收视率的提高,制作满足大众需求的作品,促进自身栏目的不断发展。

由于目前电视栏目琳琅满目,太多雷同之处,只有引入品牌的概念,赋予产品内容明显的品牌形象,实现传媒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才能使电视产业能在传媒行业立足,在同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对于受众来说,栏目的品牌化有助于识别栏目的来源,加深时于频道的印象和记忆;对于社会来说,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既可以维持电视行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和弘扬本土文化,培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3《垄上行》成功的原因

《垄上行》栏目最初是由湖北省荆州市电视台创办的对农节目,现在却成了全省电视台共同运作的栏目,而且栏目正在持续发酵,成为了中国很多省份都在学习的电视栏目。注重栏目品牌的打造,就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3.1 品牌定位

栏目的品牌是指栏目的个性和价值,由于如今电视栏目多种多样,就需要一个标准进行区别。这时候品牌就发挥作用了,且品牌效应也可以为栏目带来收视率和广告收益。栏目品牌也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定位,最主要的是市场定位和理念定位,市场定位是指聚焦受众群体,关注目标人群;理念定位是指明确电视栏目的制作方向和关注热点,以及栏目的价值取向,是何种服务何种功能以及在市场中的形象,包括电视栏目的事业领域与形象定位,栏目前景和战略使命等同时,为了应对多变的受众需求,办栏目时要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或宣传口号;此外,还要保持栏目的系统性,坚持栏目的理念,使之符合整个频道的定位。这样可以保持受众的忠诚度,将栏目的品牌牢牢地树立在观众的心中。

在《垄上行》这一栏目中,品牌意识是节目最重视的,品牌定位更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垄上行》在理念上坚持以“农”为核心,该栏目的生命源头和活力都依靠“农”字,节目价值都与“三农”问题有关。虽然《垄上行》每期栏目中的重心都有所变化,但是都在围绕“农”字做文章,万变不离其宗。其次,《垄上行》作为一档“三农”节目,他的市场定位在农民身上。由于汉江平原这里有大量的农民聚集,人口数量比较大,居住也比较集中,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在该栏目开播后一年内,其广告收益就超过了2003年农资投放量的总共费用。该栏目良好的发展形势已经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关注,同时由于该栏目贴近农民生活,着重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在栏目中体现“三农”的特点,得到了农民的大力认可,同时也为电视栏目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垄上行》的品牌定位很具有针对性,不盲目扩大,不贪图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和大众性。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定位不仅对栏目的价值取向有力,也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3.2 品牌制作

栏目的品牌制作也是栏目品牌策略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栏目品牌化的过程就是精心制作节目的过程。根据栏目的特色进行节目包装、主持人以及记者的包装,进而将电视栏目推向大众。《垄上行》这一节目的优势在于贴近生活,包括了农业种植、林业管理以及农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加工等。由于《垄上行》这一节目深受大众的喜爱,栏目的期数比过去翻了一番,播出时间也多了一倍;同时,节目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节目,改变了单一枯燥的内容模式。《垄上行》的内容涉及农村故事、法律讲堂、咨询以及农家乐等各个领域,并且关注农民形象,不仅报道先进的农民事迹,更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时反映农民问题,充满了人文情怀。

另外,《垄上行》的节目演播室不是设在办公室大楼上,而是在田间地头。栏目组常常开着转播车到田间,采用原生态的形式,现场直播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新引进的生产设备,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使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学到很多农业新技能;同时,采访人员与农民进行趣味性的互动,农民爱看也爱听。比如在《庄稼医院》这个节目中,农民参与其中,进行现场展示、讨论和辩驳。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农业知识的理解,也更能被农民接受,避免了演播室那种呆板没有趣味性的采访活动。演播室采访活动往往引不起农民的共鸣,农民在这种节目中既得不到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参与互动。考虑到这些因素再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在做农业类节目时必须要重视趣味性的开发,使农民真正融入节目。这样不仅能让农民朋友感同身受,而且还能做到喜闻乐道,通过口口相传进而达到节目收视的高峰。这不仅是电视传播所想要达到的结果,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需求。在进行品牌的制作和包装时,也要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时间转换为实际行动,通过对出镜记者以及栏目主持人的包装,建立适合节目发展的包装模式,将行业价值和理念加入其中,进而能够制作高质量的电视栏目,也能对观众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观众也能对电视栏目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品牌印象;另外,栏目的LOGO也要简单明了,便于受众记忆和识别。在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充分学习《垄上行》的经验策略,做到贴近生活,为观众喜闻乐见。

3.3 品牌拓展

《垄上行》在发展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通过对受众心理以及价值取向的研究,不断改变节目内容和节目制作,生产出了许多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作品,进而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栏目的创新理念更是大大地促进了栏目的发展,同时通过改革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地拓展品牌,做了许多品牌延伸,不仅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也扩大了栏目的品牌效应。《垄上行》这一栏目目前已经与多家网络、杂志、报刊开展长期合作,形成了立体的传播模式;同时,这个栏目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运营方式,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区域,建立了一个相对广泛的品牌形象,进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多元化和最大化。在《垄上行》这个节目中,它还衍生出了许多子节目,使之成为一个派送农业物资、传授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知识以及文化娱乐等的功能性的节目,把服务送到了农民家中,贴近农民生活,温暖了人心。

《垄上行》的品牌拓展启发我们做电视栏目时,不仅要关注收视率、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善于运用各种产业、各种媒介,根据栏目的性质和定位,进行合理延伸,加强栏目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栏目的影响力,还有利于扩大栏目的品牌知名度。一个好的品牌往往非常注重品牌的服务和拓展,好的服务不仅能够维系受众,提高受众的忠诚度,也能更好地延伸和宣传自己的品牌。发展相关联的品牌,既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给忠实的受众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找到栏目发展的新出路、新策略。

3.4 品牌内涵

品牌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制作之后的节目、产品,它背后的品质、价值更是需要关注的,它所传达的精神和服务以及对受众的教育意义和理念是不容忽视的,它是文化符号的象征,也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仔细观察那些知名品牌就可以发现,每个品牌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垄上行》这一品牌背后就是那些栏目建设者“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例如有些栏目的工作人员常年奔波在户外,深入田间、农家,实实在在地反映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的喜怒哀乐,关心农业、关心农民,为农民排忧解难、送医送药、送物资和技术。《垄上行》品牌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栏目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勤奋之上,更体现在他们的敬业和吃苦耐劳之中。比如在2002年四湖江陵县特大洪涝灾害中,拍摄人员在淹没至腰的有血吸虫的田里泡了一天,也饿了一天,在傍晚才与农民一起啃凉馒头充饥,他们有着不畏艰苦的精神,时刻与农民站在一起,感受农民的辛酸苦辣。这种敬业精神才能制作出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贴近生活的、真实的电视栏目。

电视栏目品牌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构建的,也不是凭借一己之力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建成的。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研究受众收看电视栏目的动机以及需求。这样才能对电视栏目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进而更好地构建品牌的形象、品牌的个性以及品牌的核心价值。然而,由于电视栏目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就需要电视栏目在创立品牌形象之后,进行精心维护和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避免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被淘汰。同时,电视栏目还要创建品牌个性。品牌个性是最富有人性的部分,品牌个性化主要包括栏目内容个性化、栏目形式上的个性化以及栏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内容的个性化决定了栏目的独创性和真实性;形式个性化也是区别与其他栏目的特色之处;主持人的个性化能充分吸引受众;同时,也为栏目起到了定位和宣传的作用。这些因素都充分发挥了品牌的价值。

四、总结

《垄上行》是我国比较成功的对农电视节目。通过对它的品牌定位、品牌制作、品牌拓展以及品牌内涵的研究,总结了电视栏目创立品牌的一些经验。要想在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中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必须创立品牌形象,制定相关的公关策略和企业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才能让我们本土的电视栏目更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平.从《垄上行》看对农电视栏目品牌的建构[J].东南传播,2008(11):133-135.

[2]杨敏.《垄上行》如何赢得较高收视率[J].中国记者,2010(12):114.

电视戏曲栏目 篇5

众所周知, 电视栏目是随着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兴起的, 对于我国而言, 应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成立后所办的一系列节目, 当时的电视栏目采取的是直播的形式, 后来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 逐步采用录播的形式进行栏目的制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 逐渐形成了在创办每个栏目时都要进行准确的定位, 这样才能保证在制作每期节目时都能围绕栏目宗旨进行制作。不论什么样的栏目播出形式, 都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才能使自己制作的栏目“有人看”;如果栏目的定位不准确, 就会影响每期节目的选题、策划、制作、编排等, 栏目的收视率自然也会不太高。

2 电视栏目定位

2.1 电视栏目定位的涵义

电视栏目定位, 是指栏目所确定的自身在现实中的位置, 栏目所担负的任务, 栏目的宣传对象。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 决定着一个栏目与其他栏目的区别。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 是一个节目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例如, 《焦点访谈》的栏目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 大众话题评说, 新闻背景分析, 社会热点透视”, 这四句创办之初的定位语既是电视工作者的智慧的结晶, 也是他们非凡的策划理念,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电视栏目需要定位

当今的世界, 可供受众选择的信息源愈来愈多。正如陆晔在《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中说的:“作为相对比较成熟的现代电子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 正由传统的‘广播 (Broadcasting) ’向‘窄播’ (Narrow-casting) 发展, 即现代广播电视向‘大———小———大’发展的趋势, 即频道 (频率) 数量庞大、单个频道受众人数相对较小、节目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电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速度很快, 他们纷纷增设频道, 以扩大收视范围, 固定收视群体。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就拥有15个专业性频道, 而天津电视台目前也拥有7个专业频道和1个数字频道, 这种频道数量的增大, 必然导致节目数量增大, 因为一个频道每天一般要容纳18~24小时的播出量, 如此之多的频道资源, 使每个频道的受众群体相对减少, 一般能形成较为固定的收视群体。由于现代受众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自由, 电视节目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体, 达到传播目的。如果你所办的电视栏目定位不准确, 制作的节目也不会吸引人, 没有人看的节目自然会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期这样下去, 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 你所办的栏目就会被淘汰。

各个栏目的编辑应该在本栏目的方针指引下进行选题、策划、制作、编排等, 否则就会偏离该栏目的宗旨, 这就需要我们对电视栏目如何定位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3 影响电视栏目定位的因素

关于影响电视栏目的定位因素有很多, 但是就电视栏目定位的准确性来说, 我认为应该有以下的两点:

3.1 市场竞争因素

一个栏目定位的环境基础是激化的传播媒介竞争, 同时也会影响一个栏目定位的确定。近几年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在各种媒介纷纷争夺市场的同时, 作为同一媒体的各电视台之间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夺”, 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等纷纷对自己拥有的频道进行专业化的改版、创新, 力图以专业化频道的形式向“窄播”发展, 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力求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要求电视工作者必须对自己所创办的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 才会获得成功, 相反就会失败。尤其是同一时段播出的同一类型的不同栏目, 栏目定位的准确与否就相当重要。

一个栏目推出后, 其最初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和市场需求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 不断地求新、求异, 才能不断地争取观众。节目逐渐成熟的标志, 是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电视技术的提高, 观众收视心理与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3.2 受众需求因素

定位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 定位观念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 而是以潜在顾客的心智为起点, 这就是大众传播所说的“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栏目定位, 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 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 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具体到每个栏目定位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宗旨、内容、表现形式、节目风格等, 从内容到形式对栏目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 是日常节目选题确定及制作的准绳。

4 电视栏目的定位法则

定位源于竞争, 定位的目的在于获得潜在的顾客或观众, 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法则去运作, 不然的话, 就会背离栏目的宗旨。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政治标准法则

这对于我们电视工作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法则。我们的媒体则是以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为第一法则, 当前来说, 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来衡量, 以决定栏目有无存在的价值。

4.2“比附”位置法则

作为栏目定位的方法之一, 也是电视栏目定位的法则之一。如果某一领域没有强大的对手, 那么占据“第一”的位置就是定位的巨大成功, 如果对手过于强大, 那么在整个领域的首域占据“第二”位置, 转而在该领域的属域建立“第一”位置———这个首域第二、属域第一的位置, 被称为“比附”位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 作为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报道栏目, 由于此前作为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在1994年开播, 而随后开播的《新闻调查》要想有自己立足之地, 必然要在深度上下功夫, 因此它在开始的定位确定为“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 以与《焦点访谈》的定位有所区别, 明确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4.3 个性化法则

在一个名牌栏目下派生出来的一批栏目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一个频道的受众面迅速扩大, 而且可以节省许多策划、包装、宣传方面的精力和费用。但是, 实践证明, 像这类纯属效仿性质的栏目不是改版就是被停办。例如前几年各地纷纷创办的娱乐性栏目, 这些栏目最初产生的轰动效应, 引来了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克隆”出自己的娱乐节目。但是, 仅仅几年以后, 观众渐渐失去对娱乐节目的兴趣, 逐步向更高层的益智、竞技娱乐节目发转移。于是, 一批益智类、竞技类的栏目又被“克隆”出来, 而那些原有的娱乐性栏目纷纷改版, 变换形式, 或另起一个新的栏目名称, 重新定位策划。但仍有很多节目“效仿”的味道过浓, 最终还是难以逃离被取消的命运。

总之, 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 现代电子媒体“窄播”化发展, 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必须对电视栏目的定位不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才能吸引及扩大特定的受众群体。随着不同定位的众多栏目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的电视屏幕将会更加绚丽多姿, 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

摘要:现重点讨论什么是电视栏目定义, 以及影响电视栏目定位的因素有哪些。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决。

上一篇:产业空间分异下一篇:垃圾桶里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