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新闻栏目

2024-06-22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精选十篇)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 篇1

一、国内戏曲真人体验电视栏目的兴起

电视真人秀栏目的出现在当今已不出奇,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的兴起, 掀起了国内真人秀的潮流。随后国内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真人秀节目, 如浙江卫视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及夫妻档真人体验节目《一路上有你》, 湖南卫视的亲子户外体验类节目《爸爸去哪儿》,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东方卫视的明星体验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等。国内上演了一出出“唱歌很忙”, “明星很忙”, “旅游很忙”, “相亲很忙”。对于娱乐节目大量扎堆的现象, 广电总局曾两次下发限娱令。因此, 真人体验类节目在国内并不陌生。

近年来, 戏曲与电视的融合已多样化发展, 如戏曲电视剧, 戏曲访谈节目, 戏曲纪录片, 戏曲擂台节目, 戏曲欣赏节目, 戏曲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等。大量的戏曲电视节目中, 较有影响力的有河南卫视的《梨园春》、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 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 浙江卫视的《戏曲红茶坊》, 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 中央台的《叮咯隆咚呛》等, 地方戏曲与电视融合的形式在不断更新。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国办发[2015]52号) 文件中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实施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 鼓励开设、制作宣传推广戏曲作品、传播普及戏曲知识的栏目节目。”因此, 政策对于戏曲栏目的开设是支持的。

综观电视戏曲真人娱乐体验节目, 我们发现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星体验类, 如《叮咯隆咚呛》《国色天香》, 这类节目一般选取的是跨界明星参与节目体验, 《国色天香》请到的明星如霍尊、张远、丫蛋、黄征、李玲玉、叶童、叶天琪、汪正正等, 这些艺人出道多年, 在各行业积累深厚, 但是并不熟悉戏曲行业。音乐制作团队均邀请具有多年从事一线歌手音乐制作经验的资深音乐人。戏曲方面请到的是小香玉、吴琼、孟广禄等艺术名家加盟。强强联合, 制作出来的戏曲节目也就有一定的收视和影响力。另一种就是我们所要谈及的由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推出的《今天我是角儿》草根体验类电视栏目, 由戏迷朋友自主报名参与真人体验。顾名思义, 选取跨界明星作为主要参与者, 明星效应可以吸引一大批粉丝, 为戏曲节目奠定收视基础, 而草根体验类节目相对而言吸引力较前者小一些, 但是更接地气。《今天我是角儿》的出现, 主要是为了吸引一批热爱川剧的戏迷朋友及一些尚未接触过川剧的, 通过节目来吸收一些川剧粉丝, 同时满足其参与节目中化戏曲妆、跟老师一起学戏的体验, 零距离接触川剧界有影响力的老师, 亲身感受和玩味, 是一个从观众到演员的一个角色转换体验。该栏目集川剧知识, 川剧表演, 川剧舞台, 川剧妆饰于一体, 充分糅合了知识性, 趣味性及参与性, 满足了嘉宾对川剧的好奇心及喜爱之情。

电视与戏曲的融合, 一方面是宣传戏曲文化, 比如说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在开播以来, 打响了豫剧, 以擂台攻打的形式, 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参与;另一方面也是戏曲的传承, 在传播过程中, 电视以各种形式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播戏曲, 如播放戏曲电视剧、纪录片、戏曲鉴赏等。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戏曲的传播方式, 开始了新的变化, 比如说戏曲微电影, 戏曲APP, 这些均可在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媒介传播, 并且传播范围极其广。越来越多的媒介相互融合, 相互协作。为此, 我们在新时代自媒体盛行的情况下, 除了思考好传统媒体与戏曲的融合, 也应该与时俱进, 同步使用好新媒体。

二、戏曲与电视栏目结合的思考及出路

(一) 推行戏曲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决定一个节目的质量高低及影响力大小, 主要集中在节目自身的品味、节目所在的平台以及节目邀请到的明星是否大咖。从广告学的角度出发, 节目的品牌建设很有必要。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这一栏目, 重点打造了一个以明星为品牌, 让跨界明星通过各戏曲老师的指导及改编把通俗歌曲用戏曲唱出来, 节目演绎了京剧、豫剧、越剧等大剧种, 集明星学员与明星老师于一体, 主持人郭德纲幽默风趣, 评委有戏曲界很有名气的老师比如说常香玉, 歌唱界的蒋大为等, 还有来自五个不同年代的500位具有曲艺素养的大众评审团, 加之平台本身跻身于各大卫视之列, 所以一定程度上促使《国色天香》这一栏目的品牌建设。另外, 中央戏曲频道自2001年开播以来, 就以满足广大戏迷为宗旨, 以舞台戏曲选段、戏曲教学、戏曲电视剧等多种节目形式, 囊括了全国各个地方的戏曲类型, 以中国各大优秀剧种的剧目为品牌, 使得中央戏曲频道逐渐成为中国戏曲界最高电视平台。因此, 品牌的建设意义重大, 折射出来的是资源最优化, 资金最优化, 平台最优化。

(二) 创新戏曲与电视栏目组合方式

余秋雨先生对电视与戏曲的联姻说过这样一段话:“电视有自己的审美特性, 它一旦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结合必将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 应该改造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之成为合格的荧屏审美产品而不至于损坏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本体美色?这无疑需要靠大量具有创造意义个探索意义的实践来回答。”同样, 戏曲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 如何制作与以往不同的戏曲电视栏目, 首要的点是创新, 创新必有改变, 栏目的创新, 自然会改变以往电视节目的组合形式。九十年代初, 上海电视台尝试开发了戏歌大赛, 并逐步尝试录制一些戏曲唱段及片段, 使节目的形式和图像效果有一些提高个改进, 但是由于节目定位不清楚, 风格样式偏向于综艺晚会的模式, 场景与人物关系极其失调, 节目制作的观念及技术方面都有欠缺。又比如说《国色天香》就是采取“主持人+固定嘉宾+特邀嘉宾+大众评审”较为新颖的栏目组合形式, 打破了以往的单纯的打擂台、戏曲欣赏、戏曲访谈的形式, 糅合了戏曲PK。《叮咯咙咚呛》甚至打开了国门, 迎接韩国友人学戏曲, 这种罕见的结合方式, 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新媒体盛行的时代, 紧紧抓住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眼球, 对于戏曲电视栏目的组合方式的创新, 很有必要。

(三) 媒介融合推广戏曲电视栏目

电视化平台的搭建很重要, 《今天我是角儿》就是电视化平台搭建不够, 以致于宣传力度跟不上, 因此, 平台的搭建是栏目收视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平台的例子很多, 比如说河南卫视《梨园春》, 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等。平台决定了资金来源, 宣传力度, 影响力。除了电视本身的宣传, 还可以结合其他媒介相互推广。比如说《今天我是角儿》就有四川省川剧院的微信公众号参与推广, 每期开演前会有节目预告, 栏目组主持人及公众人员在微博及微信上也有及时宣传, 同时, 《今天我是角儿》的视频已经更新到56网、搜狐网络视频上, 截止到目前, 已经更新到2016年3月9日。视频的时效性相对较强。虽然作为地方电视台影响力较弱, 但是结合新媒体推广宣传的方式值得推荐。

(四) 培养戏曲电视栏目人才

在如今这个电视真人秀盛行的时代, 我们不缺少电视人才, 但却缺少戏曲电视人才, 真正懂戏曲且懂电视的优秀人才几乎少之又少。尊重戏曲的审美价值, 利用电视语言来强化和美化它, 引发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去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熟识戏曲, 需要大力培养电视戏曲人才, 做到精编, 细制作, 高水平, 高效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有所重点, 有条不紊的完成每期节目的构思、艺术追求和艺术境界。同时, 戏曲电视栏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严格, 应该适时选拔主持人, 把通晓戏曲艺术理论与实践、具备主持人基本素质, 争取让脱颖而出的主持人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另外, 戏曲电视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爱中国戏曲, 合理利用好资源, 以栏目的兴衰为荣辱, 超强的团队意识, 才能把戏曲更完美的诠释出来。

在电视真人秀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 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的出现绝非偶然。戏曲文化与电视真人秀的结合, 既需要符合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原创性, 同时也需要体现戏曲独特的韵味以及趣味性。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国办发[2015]52号) 文件的下达后, 各地方电视台于今年将相继推出一系列关于戏曲电视的栏目, 我们期待传统而雅俗兼并的戏曲与电视媒体融合的更好。

摘要:随着国务院2015年52号文件的下达, 各部门开始更为重视戏曲的振兴, 其中电视戏曲栏目就是一方面, 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近几年来开始出现, 对于戏曲真人体验类栏目的出路本论文将结合例子做相关分析。

关键词:栏目兴起,栏目出路

参考文献

[1]马瑶.近三十年中国电视戏曲研究述评[D].山西师范大学, 2012.

[2]王省民.现代传媒下的戏曲传承[J].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2011 (01) :121-125.

[3]沈婷婷.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电视频道品牌建构[D].浙江工商大学, 2010.

[4]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 2010.

[5]张荷花.电视戏曲栏目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王毅铭.从《梨园春》品牌塑造看电视戏曲类栏目的生存之道[D].四川大学, 2007.

[7]费泳.是电视“救”戏曲还是戏曲“救”电视[J].戏剧艺术, 2012 (03) :88-96.

[8]魏菊芳.电视戏曲栏目的困境与出路[D].西北大学, 2010.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 篇2

策划:****

一.栏目基本情况

(一)市场、受众分析

1.目前,我国各省市台的大型娱乐节目形式繁多,形式单一,现在的主要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为邀请明星大腕,参与活动并展示他们的才艺、推销音乐唱片。一类为选秀,在超女带领下,各地的平民选秀栏目如雨后春笋,但均无超越《超女》的能力,大都黯然失色乏善可陈,收视率较小提高,很难办成名牌栏目。明星参与类节目在平民类节目的冲击下,以不能唱主角,平民类展才艺节目日益繁荣(非常6+

1、星光大道等),因此,平民展才艺类节目成为当前办娱乐节目的主要方向,但单一的才艺展示、选秀节目形式雷同,缺乏新意,降低了娱乐性质,从目前来看,大型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仍是青少年(12-35岁),他们热爱时尚、追逐流行、喜欢刺激,热情执着,是娱乐节目的忠实支持者,也是参与者。《秀侠争霸》(暂定名称)正是根据当前形式,将平民参与、才艺展示、选秀、娱乐融为一体的大型娱乐节目,囊括了舞台、外景、游戏、才艺、观众互动,使现场气氛轰轰烈烈,参与选手又普普通通,节目与观众零门槛,使每一个青春时尚,热爱刺激的青年人都可秀上一把,中老年观众亦可以乐以解闷。

二.栏目设计

(一)栏目名称

1.暂定名称:《秀侠争霸》

(二)栏目定位

以平民参与展示主要娱乐内容的综艺游戏节目,为录播节目(时间为1小时)。

(三)栏目风格

紧张,热烈,刺激,青春,时尚。

(四)板块设计

一、初出茅庐

二、闭门修行

三、横空出世

四、驰骋沙场

五、侠骨柔情

六、武林争霸

七、华山封禅

板块说明:

第一板块初出茅庐,可为选手简介,才艺初步展示。

第二板块可谓外景,选手经名师指点,苦练才艺。(如非常6+1培训模式)中间穿插琐事、笑料、心得等。

其他板块均可设置整人游戏,如过泥坑,走独木桥,过悬索,使选手跌入泥、水里,狼狈不堪。或搜寻东西,出现蛇、蜥蜴等刺激游戏,活跃节目气氛,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每个环节均为选手打分,最后连同短信计算总分。

才艺比拼设评委、观众投票,实现互动。

参赛选手每期男女各五名,在最后环节男女各选出一名选手对决,现场拉拉队呐喊助威。

(五)主持人

青春靓丽,活泼可爱,打扮时尚。

(六)热点分析

1.《秀侠争霸》节目内容新颖,结构具有独特。开辟了新的电视娱乐节目领域,把最流行、最时尚引进电视娱乐节目,创造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对目前陈陈相因、了无新意的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2.《秀侠争霸》整合了多种多样的娱乐节目元素。节目中既有游戏、综艺类元素,又有竞技、才艺元素,类型丰富,相互映衬,观众可以各取所需。

3.多数电视娱乐节目中,主要参与游戏者都是邀请的明星大腕,而《秀侠争霸》的主要参与者却是普通平民。并囊括了选秀、竞技、娱乐形式。增强了收视率,节目会有不同的看点。

4.《秀侠争霸》持续创新能力比较强。该栏目板块内容可不断创新,增加趣味性。使节目常办常新,不断发展。

三.创收构想

《秀侠争霸》的目标受众是时尚青年人群,他们年轻好奇,追求刺激娱乐,该栏目对他们将产生很大影响,极大的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收视率,栏目中可穿插介绍景点或游乐场所的软广告,提供商等都会对这个节目感兴趣。节目里的广告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冠名。

(二)协办。

(三)标版。

(四)奖品提供。

(五)场地广告。

四.宣传推广(略)

..大型电视娱乐节目秀侠争霸栏目策划方案飞雪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品牌策划研究 篇3

一、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

以当前湖南卫视收视率比较高的《快乐女生》为例,我想它的成功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对受众的准确把握,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也满足了受众对梦想的追求。如今的观众,不仅仅欣赏参赛选手的演唱,也沉浸在评委的激烈点评,更享受在节目紧张的各个环节。可以看出,从选手,到嘉宾评委,到大众评委,到赛事规则,每一步的精心策划都吸引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而它的成功就在于这点点滴滴的策划创新上。当今的媒体竞争中,我们的电视栏目必须要有观众才有价值,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实现良性的运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的竞争是受众的竞争,受众决定着媒体的命运。作为电视人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媒介提供的是一种产品和服务,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的的活动,一个栏目的好坏,受众是最终的鉴定者。因此,要创新电视栏目的策划,就必须牢固树立“以受众为本”的思想,认真研究目标受众的文化水平、欣赏习惯、作息规律、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使我们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因此,电视策划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要从以“媒体为中心”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方向转变,即要从以“生产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将受众的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需求作为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的起点。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快乐大本营》,一个生存了十多年之久的电视综艺节目,并且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收视率,这对于中国的电视界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它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不仅具备良好的电视栏目策划班底,还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在受众的定位上清晰明确,抓住了年轻受众这一群体。快乐对于人们来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时尚概念。《快乐大本营》的“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得《快乐大本营》成为年轻人每周的必备话题。

只有充分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他们才能更多地关注到我们的栏目,从而才有利于我们去培养核心观众,这部分人群会以各种方式参与节目,给节目的制作更多的建议和评价,并且会带动周围的人收看,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要,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直接参与节目,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的收视期待和节目效果。

二、熟悉电视市场的动态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进入到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我们的策划就是要争取市场空间,使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熟悉电视市场的状况,找到最佳的方法和途径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例如湖南卫视的大型脱口秀《天天向上》很受观众喜欢,各大电视台的脱口秀栏目有很多,但为什么它可以收视率一路飙升呢?面对众多的挑战和竞争,仅仅了解受众的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面对整个媒介市场,特别是要对相似的栏目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到对方的突破点,才能够抢占先机。《天天向上》栏目的品牌建立在于对受众的了解,在于对电视市场的分析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栏目定位,给观众娱乐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个深远的立意提升了栏目的档次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准确的定位是栏目的生存之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做到统筹兼顾。今天的电视栏目异常纷杂,对于复杂多样的观众需求来说,没有一种产品和品牌能够完全地覆盖整个市场,市场永远会有空隙,因此,我们也永远可以在市场空隙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内容、形式或播出时段上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凭借这个市场的空白点,就可以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去开拓市场。再比如《天天向上》的主持团体,应该说也是栏目精心策划的结果,超强的主持阵容,七个主持人个个出彩,虽没有美女的陪衬,但毫不逊色,更加凸显其特色。在这个主持团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现了国际化也实现了艺术上的综合化。把握市场的脉搏才能处理自己的品牌和价值。湖南卫视在综艺娱乐节目上的创新深受大众欢迎,正是因为回避了在综合性、新闻性、文化性等方面与其他台的正面交锋,选择主攻娱乐类节目,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三、栏目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娱乐化

如果说,受众定位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那么内容的定位就是解决为受众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一个电视栏目在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之后,就要面对栏目自身的内容和形式的定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强化和美化和内容,只有为受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会在节目中找到快乐,才会成为栏目的核心受众。《天天向上》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开掘稀缺资源,坚持优质化生产,突出独特的个性,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依靠团队的团结,赢得观众。所以说,栏目的定位要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做文章。兴趣是受众心理选择的重要基础。在今天到处都是竞争的时代,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电视这一媒体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内容来愉悦我们的生活。这也符合电视媒体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电视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已成为电视栏目的主流方式,所以不仅综艺娱乐栏目注重娱乐化,而且在众多的资讯、服务、社教节目中,娱乐元素也在广泛地渗入。我们熟知的《快乐大本营》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邀请不同的嘉宾参与节目。虽然栏目没有固定的谈话形式,主要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以及游戏环节来推进节目,这样在整体上不会让受众感觉做作,反而更加轻松真实。在节目的进程中主持人以及嘉宾的搞笑元素,完全是本能地发出,而不是刻意找卖点,让观众能够发自内心地去笑。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淡化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界限,更让人觉得他们之间的对话像是朋友之间的谈话,而不是访谈。而且大多选择的话题轻松幽默,让嘉宾和观众都进入放松的状态。好的内容和选题要找到好的形式去诠释,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电视正在步入创新的时代。但纵观电视综艺娱乐栏目,模仿现象日趋严重,创新却呈现衰减现象,我们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时代永恒话题。电视文化团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综艺娱乐栏目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青年科研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1CQ162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2】游洁.《电视策划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 篇4

创名牌, 出精品, 提高节目质量是栏目创新的目的。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源泉, 全力以赴精雕细刻是创名牌、出精品的保证, 好的社会效果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成功标志。

从根本上说, 品牌战略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健康的“胚胎”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并不意味着栏目一经成功创立就可以沿袭和固守原有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受众的兴趣时刻都在变化, 电视人就必须以敏锐的观察力感悟到时代的气息, 随时进行自我调节。在这个过程中, 是电视栏目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先知先觉”, 勇于超越自我, 独辟蹊径, 坚持“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原则, 始终保持独特性和领先性。就创新而言, “跟风”、模仿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个性的栏目必然遭到淘汰。栏目创新应提倡要善于把满足受众需求、适应社会形势发展与发挥电视传媒自身优势、开发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使栏目更具竞争力。

栏目多样化

受众大多具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欣赏趣味各不相同。因此, 雅俗共赏的电视文化要注意雅俗共赏的栏目划分, 要求传播者针对受众不同的群体和需求层面, 设置多样化的栏目, 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了解受众是研究受众需求的基础。然而, 了解受众仅仅停留在收听 (收视) 率的调查上实在是浅层次的触摸。尤其是当前, 人们的思想极其活跃,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消费意识、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观赏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受众强烈地要求电视能为其提供行为指南的信息, 这样, 电视要想给予受众有的放矢的指引, 就必须真正了解和掌握受众的确实需求。通俗地讲, 就是我们要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 了解受众究竟想听什么、想看什么, 仅仅停留在受众在听什么和看什么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

栏目生活化

栏目生活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贴近性, 二是服务性。

所谓贴近性, 就是栏目的内容要尽其所能贴近目标受众群的日常生活, 在普通百姓的工作和居家生活、休闲等活动中寻找话题, 让普通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例如河南电视台的新闻类栏目《新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 各个板块的选题都从百姓生活中来, 幽默诙谐的《师爷说新闻》更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趣闻和常识。这种贴近性的诉求在节目的一次次改版过程中变得越发明显, 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还原目标受众群体的普通生活来增加节目的亲切感和观众的参与度, 从而培养忠实的观众群。

所谓服务性, 就是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生活资讯和常识来服务观众, 增强观众对栏目的依赖性。比如河南都市频道的《情感密码》、《小莉帮忙》等都是一档小栏目, 观众却十分看重, 看到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被解答, 观众有种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许多观众常常指名道姓要求某个记者帮办, 观众和栏目记者成了朋友。实践证明, 在节目设计中增强服务意识、关注日常生活是取胜市场的关键之道。在新一轮改版中, 继续整合、扩充、新添这类服务型栏目应是明智之举。

栏目娱乐化

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 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娱乐性消费。看电视更多的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消遣。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 人们的工作压力大, 人们在家里看电视更多是追求一种轻松、愉快、娱乐的精神享受。消费娱乐性本身就是电视文化的功能之一。娱乐性的节目就是要让观众在收看的同时, 也可以主动参与, 轻松愉快, 在节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 从日常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中获得释放。

栏目创新, 切勿雷同。近年来, 随着频道的几何倍数的增加, 为了收视率的提高, 一些电视台在栏目编排等方面采取了不适当的竞争方法, 造成了同类节目在同一时段的不同频道争夺观众的现象。例如, 综艺节目所设计的游戏形态, 观众参与的方式, 热闹、刺激的整体氛围, 各台都显露出惊人的相似度。

贴近受众, 切勿迎合媚俗。市场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电视传媒过分地屈从于市场, 过分地依靠收视率这一指挥棒跳舞, 必将会导致娱乐性的媚俗化, 致使那些低俗甚至恶俗的节目出笼。电视从业者只有积极地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善于学习和思考, 才能满足观众真正的需要。

强化娱乐, 切勿疏远引导。若仅仅寻求电视的娱乐消遣价值, 忽视认知、教育等功能, 会淡化人们的审美情趣, 弱化人们的思维能力, 终究会把电视文化以及大众都推向单调与平庸。

娱乐节目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流行和内容的肤浅, 它同样可以制作得相当有品位, 给予观众的是审美式的愉悦、欣赏式的休闲。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幸运52》、上海电视台的《智力大冲浪》都保持了较高的立意和清新健康的格调, 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上有着十分可贵的独创性, 而且“拥有主流媒体的风范, 保持了追求主流文化形态的自觉性”。

此外, 一个栏目, 要形成品牌, 还要注意自己的风格。所谓风格, 是指电视栏目以主持人个人风格定型为特征的表现方式。栏目要形成独特的风格, 主持人要成为栏目存在的第一要素, 栏目的风格以主持人风格而定型, 甚至主持人就是栏目的编导、策划和制作人, 是栏目的代言人。栏目形成风格后带给观众的是全新的人文视角和欣赏理念。比如,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开播的时候, 我们仅仅感觉又一档新栏目诞生了。之后渐渐发现, 很多人是因为这个非常机智的主持人才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栏目。而后, 主持人崔永元真诚、坦白、机智、幽默的个人风格逐渐成了《实话实说》的品牌要素。

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篇5

一、现实环境

企划动机:突出电视媒体的服务性和引导性。作为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新闻导航》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

《新闻导航》 2栏目类别:

杂志型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

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报道,揭露表层下的实质问题。

4栏目目标:

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

突出电视媒体的服性和导向性 6栏目内容:

a.国内外重大事件

b.民生改革话题,如医疗保险、住房问题 c.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

d.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及其引发的社会状况 e.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

7栏目特色:

带领观众关注新闻

8栏目风格:

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片头、片尾和提要:片头可选择《新闻导航》的栏目主持人用轻松的口吻说出栏目宣传语:“新闻导航,关注您的关注。”配上动感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片尾播放制作团队并可选择播放经典歌曲及热门网络视频;内容提要可选出本期的重点新闻剪辑成片段播出,以引发观众观看兴趣

9主持要求:

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 每档40分钟

11播出时段: 每天早7:10 — 7: 50(包括4分半钟广告)12播出次数: 每天早7:10 — 7: 50 13工作人员: 主持人2名、记者(外景主持)若干、工作人员若干 14 设备场所: a.演播室

b.合成制作机房

c.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15运营要求:

拉近观众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a.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摒弃传统新闻的 “高高在上,冰冷生硬”报道方式,采用“平视”角度,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报道新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达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宣传目的。同时着力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善于运用手中的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来记录现场,通过生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被采访对象朴实感人的百姓语言,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b.讲究技巧,精心编排栏目内容。一档精彩的杂志型新闻栏目离不开一线记者的前期采访,而后期编辑的整体编排工作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栏目间的编排生动活泼,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栏目有不容的时间长度。保证每个栏目内容新鲜,体裁新颖、有吸引力并能激发观众兴趣。由于节目的内容变化、节目体裁和形式都不同,使整个节目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符合观众的收拾心里,能够长时间的吸引观众收看节目。

三、栏目的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预计: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四、栏目的行销宣传

1、节目优势分析:从观众的视角触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报道观众所关注的身边事、稀奇事。将此作为主要报道题材。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生活线索。

2、节目市场分析。栏目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及社会事件挑选出重中之重,精简的传达给受众。挑选从观众实际触发的新闻线索进行报道,以小见大,突出了宣传的主题,更能很好的发挥处舆论引导作用。贴近生活,增加了观众兴趣。

3、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内容丰富,将多种新闻体裁融为一体,克服了单一新闻体裁的缺陷,节目编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五、可行性研究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篇6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为电视新闻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但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正面作用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作为全媒体语境下一种新的尝试,为原本千篇一律的电视新闻打开了新的大门。

首先,一改电视新闻长期僵化死板的传统模式。

一直以来,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都是主持人着正装正襟危坐来进行新闻播报,这种形式虽然正式,但不免枯燥乏味。而娱乐化的电视新闻却一改这种僵化的传统模式,为电视新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得电视新闻这种严肃的新闻形式更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被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电视观众所接受。

其次,拉近了传统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

以往电视新闻主持人坐在直播间内,与观众无互动无交流,播报的内容严肃、形式死板僵化,而电视新闻娱乐化后,由于播报的生动性,使得电视观众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共鸣,缩短电视新闻与观众间的距离感。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负面作用

首先,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新闻走向失实与庸俗化。

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为了博眼球和赢得收视率,将新闻内容和事实夸大或演绎,使新闻失去了其真实性;而对于许多名人新闻的深入挖掘和对其隐私的细节化处理,使新闻走向了低俗和庸俗化。

其次,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不利于社会舆论建设。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对社会舆论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一味追求大众的娱乐需求,会导致对负面新闻报道过多,不利于积极的社会舆论建设,从而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

再次,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新闻公信力下降。

电视媒体是公共财产的使用单位,因此,电视新闻不仅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也要对人民和社会负责,并承担相应的任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对自身严格要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电视新闻的过度娱乐化,会使电视媒体的形象受损,导致新闻的公信力下降,长此以往,电视新闻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三、如何防止电视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当今全媒体时代,更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应因为畏惧其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而应将其加以规范和合理利用。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管理政策。

在当今社会形势的影响下,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为了赢得收视率而走上了过度娱乐化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无异于杀鸡取卵,短时间内的电视新闻收视率确实有所提升,但长远看来,过度娱乐化使新闻的本质功能丧失,并不利于电视新闻的发展。因此,要将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除了各电视新闻节目自觉之外,就要靠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监管了。在对电视节目的评价过程中,不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而应全方位立体化的对节目进行评估分析,以确定优良。

其次,电视新闻工作者应遵守法律并具有职业道德。

前文已经提到,电视媒体是公共财产的使用单位,电视新闻更是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应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并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为大众提供健康、真实的新闻信息。

最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追求正确的舆论导向。

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电视新闻因其图文并茂、影音同步的特点,更容易向观众直观展示新闻真实性。然而,在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的情况下,影音同步、图文并茂的电视新闻如果通过演绎、渲染等手段夸大或更改新闻内容,那么,观众对于不真实的新闻便会先入为主的接受,这对社会舆论的建设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们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正确娱乐化这把“双刃剑”,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追求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结语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把双刃剑,既能将原本枯燥、严肃的新闻生动化,更贴近大众审美,使观众易于接受,也容易因为过度娱乐化,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使电视新闻失去存在的意义,并对正面社会舆论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但我们不应畏惧负面影响而放弃电视新闻娱乐化,毕竟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应寻找新的出路,不可否认,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全新的形式和切入点,使得观众更乐于收看和接受。

小议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 篇7

这种结构的安排对新闻栏目的策划及编排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栏目的功能是频道功能的实现形式, 一个频道所有栏目的集合功能即为该频道的主导功能。栏目在频道中的合理安排其实就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安排的问题。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系统没有一定的结构组合形式的变化, 就没有质变和发展, 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过去我们过于重视要素 (节目、栏目) , 忽视了整体的结构组织, 使观众仅仅注意到频道系统的单个的栏目与节目, 而忽视了整个系统的存在, 致使有时单个的优秀节目甚至被埋没在这种整体的“忽视”之中。实际上, 单个节目、栏目的资源和效应是有限的、间断的, 当我们将它们结构在一起时, 就变成了一种结构性的整体优势, 实现一种“结构性的受众占领”。

在新闻频道整体功能的指导下, 新闻栏目的设置应当是根据时段和收视群体设置节目, 时段分割整齐, 突出早间、午间和晚间的重点时段, 安排不同的波峰和波谷, 制造收视竞争高峰。总体来说是即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也就是说栏目的安排不单单是一种时段的组合, 不能造成一种条块分割的支离状态, 而是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和思想上的连贯性, 每一个节目都能够服从频道的总体要求, 使节目与节目的过渡自然而济, 又使每一个节目都具有个性化, 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 采取这种节目编排后, 一旦遇到有重大新闻事件或别的重大活动, 栏目之间的隔离带领就可以被打通, 形成一种合力, 产生一种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性效果。

1. 频道要确定主打新闻栏目

主打栏目是频道定位和频道特色的主要承载者和直接反映者, 没有主打栏目, 频道就只能是大杂烩, 因此频道的栏目设强项。如中央电视台作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电视台, 它首先要保证其新闻的权威性, 以新闻立台, 所以它几乎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从新闻开始。同时, 它在新闻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应地就极力加强新闻栏目的力量, 从《新闻联播》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每一个栏目的信息来源、节目制作、社会影响, 无一不具有权威性, 这是地方电视台所无法比拟的。在编排上, 其第一套也分别制造了早、中、晚三个新闻密集时段, 形成三个收视高峰。目前, 该台第一套在全国电视媒介的新闻权威地位是无可非议的。

2. 依据自身实力和条件确定侧重点

即使在同一类型的节目中, 频道还是要确定不同的侧重点, 同样是娱乐节目, 有游戏的, 有搏击的, 有冲锋的;同样是新闻节目, 有本土的、国内的、国际的, 也有时政的、社会的、曝光的;根据这些, 频道要依自身实力钻空档, 如湖南卫视的国际新闻, 它在新闻来源和编译制作等方面的条件显然都不如中央电视台, 因此不能和中央电视台拼权威性和丰富性, 但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政治性的新闻, 于是湖南卫视剑走偏锋, 侧重于国际新闻的信息和奇趣。

3. 依据观众的收视习惯确定时段安排

节目制作者要使其节目适应随着岁月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受众的行为, 他们就要研究在他们服务区域内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道人们是怎样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吃饭、睡觉、休息、社交等不同时段的, 在一天的每一时刻, 他们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受众的举和需要。他们要分析:观众是如何按照年龄来收看这个节目的?这时竞争对手的节目是什么?在此之前和之后的节目又是什么?我们的节目能否把对方节目的观众夺过来?什么样的观众是我们节目潜在的和宝贵的资源?现在的观众是我们现存的和以后的节目形式所希望的吗?等等。还是以湖南卫视为例:许多栏目都经过了与观众的磨合期, 如湖南台《新闻联播》过去的时段是在19点35分, 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相冲突, 大大降低了该栏目的收视率。后来改为18时, 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这个时段太早, 因为上班一族还未到家, 最后调至18时37分。又比如该台电视剧的安排首先是在20时30分, 一天一集, 但是周末3天却又没有电视剧, 后来他们发现, 对大部分观众而言, 看电视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 于是他们将电视剧的时间提前, 并且一天两集, 周末也一天一集, 结果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4. 适时确定新闻节目安排的层次和节奏

合理安排的实质是一种优化组合, 如新闻节目与专题文艺节目如何组合, 人物节目与事件节目如何组合, 一般的新闻与深度报道如何组合等。湖南卫视在刚刚上星时的日常节目是在18时和20时之间集中安排了2个小时的新闻节目, 后来经过调整, 将主要新闻节目集中在18时30分至19时30分之间, 然后是两集电视剧, 中间播上一个十多分钟的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观察》。此外再加上一些各具特色的专题和综艺节目, 使得整个栏目构架有松有紧, 有张有弛, 错落有致。

总之, 由于频道自身、受众市场及竞争对手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使得任何新闻栏目的策划和编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只能是基本稳定, 但稳中要有变, 竞争策略要随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调整。■

电视娱乐新闻栏目 篇8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从狭义来讲就是对于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挖掘, 尽可能详细的展示该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 并发展新闻背后的故事。广义来讲就是根据现有新闻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完成信息的整体完整化。就我国整体的情况而言, 深度新闻报道普遍更重视报道本身, 而忽视了群众对于新闻事件的言论内容。而实际上, 言论本身也是新闻报道的一方面, 观众的想法是新闻报道需要不断参考的重要意见。因此, 在实际报道过程中, 还应注重言论和报道两方面的平衡性, 就《新闻调查》而言, 早期也是重报道轻言论, 将编辑记者对事实本质的认识直接以报道的形式揭露出来, 而忽视了观众的想法, 这种报道带来的后果是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抗拒甚至非议。

2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

动态思维是电视新闻创作保持鲜活的基本。动态思维是指在调查新闻现象中采用多角度、多方面去剖析和调查, 以动态的思维状态洞察新闻价值。因为跟随大众的思维, 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习惯了被动的思考, 按照老套路去调查和分析时间, 但是这种方式, 往往令观众感到厌烦。在《新闻调查》节目中如《行贿日记》《少女董书君》《黑色交易》《温岭黑帮真相》《绛县的经验》《海登神话》《慈善之惑》《范李之死》《远华大案》《假将军现形》《性侵犯:隐》《黑哨内幕》《药品回扣内幕》《夺命快递》《记者站的秘密》《追查转基因大米》等优秀作品都是采用了动态创新思维来表现人物, 最大的突破是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就是对于“真相”的探索。真相对于整个新闻事件而言都是模糊的, 只有不断深入的探索挖掘, 才能突破现有的屏障, 完成对于整体内容的报道, 即报道出新闻背后的新闻。这让我们对新闻摄影主题、对新闻题材的报道, 有了崭新的认识。

3 创新思维创建富于魅力的品牌媒体

在电视新闻的创作上, 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在摄像人员全面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需要增添一些创作特质, 如即兴创作, 新闻的突发性、短暂性、还有不确定性都决定了摄影者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创作的构图、拍摄。在此期间需要不停的调整思路, 理性思考, 《新闻调查》纪录式调查篇《寻找中国远》和《陇上难题》, 记者在记录拍摄的时候要根据现场的变化及时地调整, 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一成不变地拍摄, 不同时代,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也不一样, 电视新闻传播必须要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之上, 不断顺应时代的潮流, 才能使电视新闻发挥它最大的魅力。《新闻调查》经过多年的播出, 已经积累了大批的受众, 创造出了属于《新闻调查》独有的品牌魅力。

4 互联网时代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 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势必要与新兴媒体进行交流合作, 实现整体的变革, 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当下互联网媒介中新兴媒体的传播为主, 通过互联网这一网络平台, 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域、不限频道、不限容量地进行三维的传播, 不仅能够提高电视新闻整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也能够借用这一新兴媒体来完成新闻的深入探索与调查。由此看来, 互联网时代对于电视新闻传播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也是电视新闻传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总方向。

5 结论

《新闻调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上一直都是独树一帜的, 从主题型新闻调查、“探寻事实真相”的事件调查到最后的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内幕调查, 实现了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袁正明“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本文通过对全文通过对深度报道在新时期电视新闻中的挖掘、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创新思维创建富于魅力的品牌媒体、互联网时代对电视传播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对《新闻调查》这档节目的前景进行分析, 展望我国电视新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民.从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电视调查性报道暨《新闻调查》栏目发展高级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 2004 (1) :106-108.

[2]于芳.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特色——以《新闻调查》为例[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5) :312.

[3]刘倩, 周晶.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画面的叙事功能[J].新闻知识, 2011 (11) :84-85.

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栏目初探 篇9

一、加强电视新闻栏目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与创新

在新形势下, 电视新闻栏目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当前的视频网站和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来看, 其传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电视媒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电视媒体有着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新媒体相比, 电视媒体有着专业的工作团队, 在新闻采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栏目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通过市场碎片化的方式进行新闻采集和调查, 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此外, 在当前的媒体发展环境中, 电视新闻栏目还应积极实施直播常态化, 加强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 以巩固自身媒体的地位。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手机和电脑上随意浏览网页以及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 这就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面对这种形势, 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即进行直播报道, 如央视在每年两会期间对两会内容进行的全天直播等。另外, 电视新闻栏目可以通过在栏目中加入新闻解读和新闻评论等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观众互动, 以增强其竞争优势。

二、电视新闻栏目要加强与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介的融合

在媒介融合新环境下, 电视新闻栏目应积极与手机和网络媒体等进行内容和技术上的融合, 形成新闻传播上的互动优势。具体来说, 电视新闻栏目可以通过与电信网、互联网的联合来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并增强自身的互动优势, 如对2008年发生的南方雪灾、北京奥运会以及“汶川”地震等事件报道中, 许多电视新闻栏目都与互联网和电信网进行了结合, 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不仅建立了官方网站, 还开发了手机短信和新闻论坛等互动平台, 与观众进行交流, 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互动交流模式。此外, 电视新闻栏目还应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与新媒介的融合, 并通过宣传平台和舆论平台的建立扩大信息传播量, 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如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电视台都开设了相关的微博平台, 并通过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相关的新闻信息来加强对信息的宣传, 以保持观众对新闻事件发展的及时跟进。

三、加强培养新闻媒介方面的融合型人才

加强融合型新闻媒介人才的培养, 是媒介融合环境下促使电视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 电视媒体行业要重视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性, 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这样在面对互联网和电信网上的海量新闻信息时, 新闻从业人员就可以以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提取真实有效的新闻。此外, 还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各种媒体技术的培养, 重视对他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后期编辑制作的培养, 通过实践性课程和前沿性课程的结合来拓展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视野, 从而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融合型人才。

四、国家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来加强对新形势下媒介融合的支持

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 互联网、电视网和电信网之间“三网融合”的实现, 离不开媒介市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国家根据媒介融合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而为新形势下媒介融合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在当前的媒体发展环境下, 三网融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国家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 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强调在未来五年时间内, 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使用, 并通过“三网融合”的推动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 从而促使资源共享的实现。三网融合作为媒体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在不断地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三网融合”建设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从而促使电视新闻媒介的健康发展。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媒介融合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导致电视新闻栏目在媒体运营和新闻传播方式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在新形势下, 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 电视新闻栏目应积极进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与创新, 加强与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介的融合, 并通过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法律保障, 从根本上促使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剑峰.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资源交流与共享[J].新闻传播.2012 (8) .

[2]任超.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品牌塑造[J].新疆大学.2012 (5) .

[3]李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研究[J].暨南大学.2011 (4) .

刍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编排 篇10

一、民生新闻栏目合理编排策略分析

随着百姓对民生新闻类节目需求的增多, 目前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时段不断拉长, 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栏目内容, 形成一定的清晰合理的栏目编排计划。我们可以将整体化、单元化的栏目进行细化, 分成不同的类目, 针对这些类目进行形式多样的定位;栏目设计上要节奏突出、灵活多样, 使民生新闻栏目更加富有层次性, 整体与部分相互结合, 最终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与百姓认可度。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民生新闻类节目的编排研究。

(一) 保留优秀板块, 实现其优势的更大程度发挥

熟悉民生新闻编排的人都知道, 电视节目在长期的运营与发展中, 总会形成部分固定的板块内容, 民生新闻节目也不例外。保留这些固定板块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可以有效保证最基本的收视率。例如, 山东生活频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生活帮》做得就比较好,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在长期的发展中它有三个板块是固定不变的, 分别是《焦点排行榜》、《点击生活通》、《红黑榜》, 前者一般展示五条浓缩性民生新闻, 短小精悍, 定位于聚焦国内外重大新闻与身边的民生故事, 以新闻榜单的形式推出, 主持人在节目现场进行播报叙述, 现场感强, 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游走播报形式, 拉近了与群众互动的距离。《点击生活通》主要报道省外的新鲜资讯, 图文并茂, 解读当下的惠民新举措, 涵盖内容比较丰富, 包括柴米油盐等方方面面。

(二) 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板块, 创出自己的节目风格

在进行民生新闻节目编排时需要重点考虑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板块, 以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同样以《生活帮》民生新闻栏目为例, 节目重点定位于“帮”, 其报道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百姓的利益, 这是民生新闻类节目存在的意义。

在独树一帜的编排设计上, 我们可以着手独家报道与重磅调查。前者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作为事件的最早报道者, 从独特的角度解读问题、发表观点。而在重磅调查方面, 就需要在节目编排时深入基层、深入社会阴暗面, 帮助百姓探求问题的实质。《生活帮》相继深入调查了“黄花鱼染色”“血脖子肉包子”“甲醛蘑菇”等一系列关乎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 帮助群众了解真相。

(三) 不断推陈出新, 创造灵活多样的新闻编排策略

很多民生新闻节目仅仅依赖于已经形成号召力的栏目品牌, 没有做到栏目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导致该民生新闻节目逐渐失去发展的活力, 收视率不断下降。因此, 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创造灵活多样的新闻编排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插播重大新闻事件或者事件的最新进展, 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

随着全球媒介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熟的手机3G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在节目的正常播出中, 针对事件的最新消息随时播报事件的进展, 也就是插播, 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与报道的及时性, 增强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2. 针对特殊时期, 针对重大事件, 进行临时节目改版

以往对民生新闻的认识比较死板, 认为民生新闻节目的定位就是百姓民生, 社会新闻事件, 而新时期下, 很多民生新闻节目在进行编排时已经逐渐走出这种认识局限, 在关键时期, 面对特殊的重大事件, 进行专题报道, 临时改版。例如, 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 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生活帮》突破以往的板块内容, 大篇幅报道了奥运会的情况, 并优先推出了“激情伦敦眼”栏目, 结合自身优势, 对伦敦奥运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四) 与百姓互动, 增强栏目的影响力与亲和力

在民生新闻节目的编排中,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节目中来, 完成了和主持人的互动。例如, 《生活帮》栏目推出的“阿速有妙招”深受百姓欢迎, 通过短信互动的形式, 百姓求助主持人帮其排解生活中的疑难与苦恼, 互动性强。

结束语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民生新闻节目在编排时可以有多种发展思路让节目变得丰富鲜活起来, 在编排时要按着正确的主题与方向进行板块栏目的定位及相应模块的更新, 定期推出新栏目, 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 走出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实现民生新闻节目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服务于基层百姓, 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民生新闻栏目编排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 (10)

上一篇:地面国标下一篇:单片机远距离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