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

2024-06-08

梅毒抗体(精选九篇)

梅毒抗体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2 980例门诊病人的血清学标本, 分别使用TPPA、TRUST、ELISA法对血清学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其中男1 800例, 女1 180例, 年龄21~50岁, 平均年龄 (36.48±5.20) 岁。均采无菌静脉取血6ml, 3 000r/min离心5min, 取血清进行检测。所有高危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血清学标本分别使用TPPA、TRUST、ELISA法进行检测, 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血清学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用t检验, 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设检验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血清学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TPPA、TRU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3%、83.5%、98.5%, 特异性分别为97.5%、77.5%、93.3%。TPPA法检出梅毒的敏感性与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均高于TRUST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LISA法特异性低于TPPA法,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4]。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危害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损害。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 梅毒螺旋体培养困难, 故目前血清学试验成为实验室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 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是重要依据之一[5]。梅毒螺旋体试验是采用梅毒抗原来检测其特异性的抗体, 经典的方法有TPPA、TRUST及ELISA法。其中TPPA法是将提纯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在明胶颗粒上, 当抗原和血清中间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 就会产生颗粒凝集现象, 且凝集强弱的程度与抗体浓度成正相关。有研究表明, TPPA法试剂昂贵, 不适用于大规模梅毒的筛选[6]。TRUST法是使用活化的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 VDRL抗原悬于含甲苯胺红的溶液中, 和梅毒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发生粉红色凝集。ELISA法是将梅毒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微孔板上, 用双抗原夹心法来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来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和IgM抗体, 在梅毒潜伏期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IgM, ELISA法有助于用于梅毒早期诊断。临床研究表明, 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操作简单, 可以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7]。本文结果表明, TP-PA、TRU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3%、83.5%、98.5%, 特异性分别为97.5%、77.5%、93.3%。TPPA法检出梅毒的敏感性与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均高于TRUST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LISA法特异性低于TPPA法,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梅毒筛查应选用TRUST法和ELISA法联合, TPPA法特异性高, 适用于对阳性标本的进一确诊。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2 980例门诊病人的血清学标本, 分别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血清学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TPPA、TRU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3%、83.5%、98.5%, 特异性分别为97.5%、77.5%、93.3%。TPPA法检出梅毒的敏感性与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均高于TRUST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LISA法特异性低于TPPA法,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梅毒筛查应选用TRUST法和ELISA法联合, TPPA法特异性高, 适用于对阳性标本的进一步确诊。

关键词:三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

[1]孙守勋, 项贵明, 张鹏.评价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8) :2065-2066.

[2]刘红杏, 牛淑芳.梅毒螺旋体检测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6) :1043-1049.

[3]邹享珍.三种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5) :740-741.

[4]毕红琳, 马娟, 朱中梁, 等.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5) :582-583.

[5]柯琼浪.不同梅毒血清检测方法的意义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 :86.

[6]党倩丽, 冯婕, 张小艳.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梅毒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评价[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 (2) :90.

梅毒抗体 篇2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抗体

【中图分类号】R3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77-0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梅毒检测常用方法[1]主要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快速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EUSA试验(El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有时也用到免疫印迹法和PCR方法。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验方法对于该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比较,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选取我市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献血者和梅毒临床患者共2000份血清标本,男1236例、女764例,其中包括170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300份梅毒患者血清。

1.2试剂TP-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IPPA试剂盒购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均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ELISA和TPPA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平行检测,具体操作和结果判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检测对300份梅毒患者血清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2.2两种方法对1700份献血者血清检测结果见表2。

3讨论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俸所致的密螺旋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要垂直传播。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较彻底的控制。1973年梅毒死灰复燃,卷土重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各地先后均有早期梅毒的病例报道,以后呈直线上升,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性传播疾病.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检测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也高达2.0%.其中工人、农民、流动人口的检测阳性率为3.58%[2]。而且,早期梅毒患者作为供血者,可以通过输血传染梅毒[3]。因此,必须选用高质量的梅毒检测试剂,加强对献血者梅毒的检测,以控制其经输血传播。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前者比后者出现得早,即使通过抗梅毒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体仍可终生存在[4]。TPPA试验方法是将特异性TP抗原包被在明胶颗粒上,省略了吸收剂,不受生物因素影响,与血清中特异性TP 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的检测方法。TP以是目前公认较好的梅毒抗体确认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ELISA法是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抗原,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在梅毒各期均有较高敏感性,TP-ELISA是利用重组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包被酶标板孔,并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特异性IgM和IsG抗体,对早期和晚期梅毒都有较高的检出率[5],但ELISA法也存在着假阳性问题[6]

本文结果表明,TP-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0.35%。通过本文实验,我们发现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TPPA用肉眼判断结果,使结果可靠性下降,并且试剂昂贵,整个检验过程几乎全部依赖于手工,操作繁琐,存在操作出错的风险,检测时需将样本作系列稀释,不利于大批量样本筛查,也不便用于疗效判断。而ELISA现已利用全自动加样器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实现了从标本加样、温育、洗板、加试剂到结果判断等整个检验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标本,操作简便,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可实现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结果判断客观、准确;利用微机保存并管理原始检验结果,便于查询;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7]。因此,综合考虑方法学和实际操作等因素,ELlSA目前最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

参考文献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116.

[2]利忠,黄宏科,何伟胜.崇左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J].广西医学,2005,27:141

[3]周林,武峰.输血医疗纠纷与事故的防范[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204

[4]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116

[5]胡小兵,李俊杰,赵艳杰.TRUST与TP—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清梅毒检测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885~886

[6]林常青.RPR和TP-PA法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448

[7]刘明,张小华.ELISA法与TRUST法检测梅毒结果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2):122-123

(收稿日期:2009.02.14)

梅毒抗体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所有标本均来自宣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梅毒之外的其他疾病而入院就诊, 需输血的住院患者, 共4991例, 其中男性1858例, 女性3133例, 年龄1个月~86岁。

1.2 检测方法

在患者输血前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均当日或次日检测, 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试剂与仪器

ELISA法试剂购自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RUST法试剂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仪器为美国雷博MK3型酶标分析仪。

2 结果

2.1

ELISA法共检出阳性标本112例, 其中男性55人, 女性57人, 见表1。

2.2

用TRUST法对112份ELISA法阳性标本作半定量测定其滴度, 其中阳性44例, 阴性68例, 阳性率为39.3%, 阳性标本滴度分布见表2。

3 讨论

TP感染人体后可产生两类抗体, 一类是非特异性抗体, 又称反应素;一类是针对TP的IgM和IgG类特异性抗体, 这两类抗体均不属于保护性抗体, 不能预防梅毒的再感染。

TP抗体检测方法有多种, 如ELISA、RPR、TRUST、TPPA、TPHA等。ELISA法检测TP抗体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 利用梅毒螺旋体多肽抗原包被于反应板检测TP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学方法, 因感染梅毒后此类IgG抗体可终生存在, 常用于TP感染的确证试验[1]。TRUST法是以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作为复合抗原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 此抗体的出现较特异性抗体晚, 一般在TP感染4周后才能检出, 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疗程, 抗体滴度会逐渐下降, 治愈后转阴, 常用于临床疗效观察[2]。

本文4991例标本中, ELISA法阳性数为112例, 其中有44例TRUST法阳性, 对于TP感染状况的筛查, ELISA法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TRUST法, 其中的68例TRUST法阴性的原因有: (1) 这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已经感染过梅毒螺旋体, 是治愈后血清反应素已转阴的既往感染者; (2) 是反应素尚未产生的新近感染者; (3) 因TRUST法检测的是血清中的反应素, 而晚期梅毒血清反应素也可转阴[3]。

本文57例ELISA法阳性的女性患者中有32例来自孕产妇, 其中有6例TRUST法同时阳性, 由于梅毒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 故加强对孕妇在孕期内TP抗体的检测, 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常规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ELISA法, 可避免既往感染者的漏检, 适合于标本的批量检测, 对阳性者同时用TRUST法进行半定量测定, 又能大大提高梅毒患者的检出率, 对患者而言, 有利于梅毒感染的早期发现, 并得到及时治疗;对临床医务人员而言, 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源, 以便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 减少医疗损伤, 避免职业感染;尤其对需输血患者而言, 检验结果作为病历资料保存, 有利于医患双方在产生医疗纠纷时, 分清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刚.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2) :63.

[2]姚家奎, 顾蓉, 冯霞等.ELISA和TRUST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 17 (2) :13-14.

[3]徐雅萍, 肖征, 沈定霞等.4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87.

梅毒抗体 篇4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钩状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21-03

中图分类号:R 44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2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疾病,以性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血液及母婴等形式传播。因此,对献血员、产妇、输血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选取10份临床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就TP

ELISA中的“钩状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进行探讨。

材料和方法

1.血清标本来源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中临床症状和病史疑似梅毒,血清TPELISA一步法检测阴性,TPPA试验检测阳性的标本10例。

2.试剂和仪器 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酶标仪和洗板机为雷杜公司的RT6000型和RT3000型。

3.方法 用TP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对样本的原液及稀释液进行检测。一步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二步法用一步法试剂先加血清样本,37℃孵育30分钟,洗板,再加酶标抗体。TPPA检测步骤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结果

1.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阴性的10份可疑标本,用二步法检测,结果转为阳性;用TPPA检测也均为阳性,而且其效价均大于1∶1280,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法对样本的检测结果

标本号TPELISA一步法OD值结果

TPELISA两步法OD值结果TPPA

10.056- 0.122+1∶1280

20.034- 0.290+ 1∶1280

30.028- 0.322+1∶2560

40.043- 0.117+1∶2560

50.021- 0.671+1∶1280

60.045- 0.338+1∶5120

70.026- 1.147+1∶1280

80.024- 0.416+1∶1280

90.063- 0.134+1∶2560

100.064- 0.734+1∶2560

注:一步法cutoff = 2.1×0.05=0.106;二步法cutoff = 2.1×0.05=0.106;“+”:阳性;“-”:阴性

2.分别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测定10份经过1∶2,1∶4…… 1∶2048倍比稀释的标本,10份标本各稀释度的吸光度(A)的均值见表2。两种方法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血清抗体浓度的关系见图1。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测定不同稀释度血清,吸光度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逐渐升高,达到较高水平后又逐渐下降,曲线变化呈“钟形”;二步法则吸光度值开始维持在高值并无太大变化,而后随稀释度增加而逐渐下降,曲线呈倒“S”形。

3.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对不同稀释度血清的抗体检出情况比较 一步法的漏检率呈两极现象。见表3。

表2 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不同稀释度血清的吸光度均值

稀释度TPELISA一步法OD值结果

TPELISA二步法OD值结果

1∶20.012- 1.866+

1∶40.290+ 1.810+

1∶80.690+ 1.712+

1∶161.396+ 1.654+

1∶321.805+ 1.702+

1∶641.528+ 1.523+

1∶1281.151+ 0.789+

1∶2560.984+ 0.671+

1∶5120.416+ 0.447+

1∶10240.134+ 0.134+

1∶20480.077- 0.124+

注:一步法cutoff = 2.1×0.05=0.106;二步法cutoff = 2.1×0.05=0.106;“+”:阳性;“-”:阴性

图1 TPELISA双抗原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不同稀释度血清的吸光度值变化曲线

表3 一步法和二步法对不同稀释度标本的检出情况

稀释倍数一步法阳性(N)阴性(N)

二步法阳性(N)阴性(N)一步法漏检率(%)

1∶1010 100100

1∶264 10040

1∶482 10020

1∶8100 1000

1∶16100 1000

1∶32100 1000

1∶64100 1000

1∶128100 1000

1∶256100 1000

1∶512100 1000

1∶102473 9130

1∶204864 8244

讨论

目前,针对梅毒的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TP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TRUST)等;而对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实验(TPHA),TPPA,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FTAABS)及TPELISA等。TPPA,TPHA,免疫印迹,FTAABS虽然特异性很强,但因为成本较高,操作步骤烦琐而不适合对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ELISA法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灵敏度高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普遍被各医疗机构卫生防疫部门以及血液中心采用,作为大批量标本梅毒抗体的筛查方法。TPELISA是利用基因工程合成的梅毒抗原,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1],主要包括TP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TPELISA一步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敏感性高、结果易于判断及易于进行质量控制等优点被广泛采用,逐渐取代了RPR,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和血站的梅毒筛选方法。但是,由于TPELISA一步法检测技术中“钩状效应”的存在,可以引起检测结果假阴性。因此,如何避免“钩状效应”,减少阳性病例的漏诊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主要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总抗体。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同一个ELISA检测体系中同时加入待测标本(含抗体)和酶标记抗原,形成的结合物包括:固相抗原+待测抗体(A), 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原(B),待测抗体+酶标抗原(C),酶标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原(D),在这4种结合物中,只有(B)结合物才是要测定的目的结合物。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待测的抗体浓度太高,由于竞争抑制作用,(C)和(D)类结合物增多,(B)类结合物减少,导致反应显色降低,甚至不显色,这就是所谓的“钩状效应”[2]。

在本研究中,通过采用TP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二步法及TPPA检测10份可疑标本,结果表明,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为阴性的这10份标本,用二步法检测均转为阳性,TPPA检测结果也均为阳性,而且滴度均达到1∶1280以上;将10份标本再进行倍比稀释并同时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同时进行检测,稀释度在1∶2和1∶4时,一步法检分别有4例和2例检测结果仍为阴性,其余稀释度血清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这说明了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对高浓度抗体标本的检测是存在钩状效应的,而将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经过稀释后可以消除,但是稀释的倍数要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对10份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度后,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用各浓度血清吸光度值(A)的均值与血清稀释度关系所做的曲线可看出,一步法在原倍及低稀释倍数也就是标本中待测抗体浓度较高时,吸光度值低;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吸光度值反而逐渐增高,到最适比时达到最高值,而后又逐渐降低,吸光度(A)值变化曲线呈“钟形”。而用二步法检测,吸光度(A)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当稀释度达一定倍数时,吸光度(A)值才逐渐下降,整个曲线呈倒的“S”形,这与蒋玉莲,朱浩稳等的报道相似[3]。

双抗原夹心二步法由于是抗体和酶标抗原分两步加入,因此不存在竞争抑制作用,可以避免钩状效应的产生。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步法试剂,先加入血清标本,37℃孵育30分钟,洗板后再加入酶标抗原,这样建立起来的二步法测定经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而TPPA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其结果全部转为阳性,这说明了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可以避免钩状效应的产生。虽然二步法可以避免钩状效应的产生,但却造成实验的敏感性降低[4],一些弱阳性标本会被漏检。

虽然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在方法学上存在“钩状效应”的缺陷,但是由于其快速简便节约时间的优势,在我国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为避免和消除钩状效应,我们可以用二步法、稀释法及TPPA或RPR 等方法做为补充,对临床一些可疑标本进行测定[5]。同时对于试剂厂家,应在固相和标记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匹配上,采取结合位点远离或含多个可结合位点的方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轻“钩状效应”;另外也可充分混匀反应液,适当延长反应温育时间,则可使A、C和D复合物减少至最低程度,而减轻“钩状效应”的产生。 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存在钩状效应,在出现检测结果和患者病史及临床病表变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其他方法进行确认。

参考文献

[1]韦莹慧.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查的现状[J].右江医学,2008,36(4):483-485.

[2]陈华根,刘 冰.规范使用“带现象”和“钩状效应”概念[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18.

[3]蒋玉莲,朱浩稳,赖 源,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色与样本含量的关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1):123.

[4]张京球,谭爱国,郭 健.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20.

[5]李金明.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检验中应重视对弱反应性标本的确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29(7):577.

(收稿日期:2009-05-01 修回日期:2009-07-31)

梅毒抗体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焦作市无偿献血者26959人次,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焦作市无偿献血者30634人次, 年龄18~55岁, 经体检合格后献血。

1.2 试剂

初检用ELISA试剂盒 (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复检用ELISA试剂盒 (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所有试剂均经批批检合格, 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主要仪器

STAR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 (瑞士HAMILTON公司) ,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瑞士HAMILTON公司) , Uranus AE全自动酶免仪 (深圳爱康公司) , TECAN扫描酶标仪 (奥地利TECAN公司) , TECAN洗板机 (奥地利TECAN公司) 。

1.4 方法

用两种ELISA试剂分别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并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要求判读结果。两家试剂结果均呈阳性的标本为梅毒抗体检测阳性。

2 结果

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调查显示, 焦作市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21%, 低于钦州的1.21%[2]) 和上海的0.98%[3]高于南京的0.17%[4]和杭州的0.13%[5], 属于低发流行地区, 可能由于焦作市中心血站站使用了献血者信息指纹识别系统, 在献血前对献血员的所有信息进行唯一性识别, 杜绝了梅毒抗体阳性者的再次献血。阳性率2010年较2009年有小幅上升, 且女性献血者的阳性率略高于男性献血者, 从献血者年龄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看, 梅毒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 30~39岁和40~55岁年龄组的感染率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社交活动、应酬多, 感染机会多所致。18~29岁年龄的献血者主要以学生为主感染率较低。

提高血液安全是不变的主题, 首先应从源头进行把关, 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 加强人们的健康教育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 建立稳定的献血者队伍。加强和改善献血前的征询工作, 对初次献血者, 更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详细了解, 尽可能筛除高危献血者并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进行血液检测, 才能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钱伊弘, 张刚, 顾志英, 等.3024例梅毒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 2002, 8 (2) :357.

[2]陈成进.钦州市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11) :969.

[3]朱燕霞, 郭菲, 雷红霞, 等.上海部分区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初步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4) :218.

[4]刘衍春, 张振燕, 周知祥, 等.南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的初步调查和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6) :421.

梅毒抗体 篇6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 接吻、手术、哺乳、输血以及接触污染物也可传染。同时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传染, 早期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 晚期感染的胎儿可患先天性梅毒。梅毒临床表现复杂, 感染后可多年无症状潜伏状态。近些年医疗机构为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的需要, 对手术、分娩、血透、输血患者入院时均做梅毒抗体检测。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可产生多种抗体, 主要有IgM、IgG两种特异性抗体。IgM抗体持续时间短, IgG抗体在体内终生存在。梅毒抗体在体内浓度较低不能预防梅毒螺旋体的再度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还可以产生很多非特异性抗体, 又称反应素是有梅毒螺旋体破坏组织细胞多释放的类脂样物质, 以及梅毒螺旋体自身类脂和脂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IgM、IgG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在非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各种急、慢性患者体内检出[1]。由于试验方法不同结果有时会出现差异, 给临床医师解释检验结果带来了很大不便, 易造成患者与医疗机构的纠纷。《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 为提高检出率, 最好使用两种以上试验方法检测。下面就我院对梅毒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PT-ELISA) 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反应 (RPR) 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标本来源于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患者2022例门诊、院患者中检测到102例血清学阳性标本

1.2 试剂

梅毒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TP-ELISA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 (RPR) 诊断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试剂按试剂盒盒说明书要求保存和使用。外对照由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TP (特异) 1NCU/mL。

1.3 试验仪器

酶标仪上海科华KHB-360。洗板机上海科华KHB-360T。微量震荡器江苏康健KJ-201A, KJ-201BS。

1.4 试验方法

日常来源我院患者标本在室内质控可控条件下, 使用TP-ELISA和PRP两种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试验严格按厂商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阳性结果判断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标准判断。

2 结果

对2022例患者总阳性标本102例具体情况, 见表1。

结果TP-ELISA法与RPR法比较, 通过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3.1 三种试验方法虽然都是用于临床梅毒疾病试验诊断, 因三种试验设计原理不同, 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TP-ELISA法包被的高纯度梅毒特异性抗原 (通常含有相对分子量为15500、17000、44500、47000的蛋白质) 检测机体内相对这些抗原性蛋白的抗体存在。RPR法把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按一定比例混合物作为抗原, 检测梅毒患者血中的抗类脂抗原的抗体。两种方法所检测的患者体内抗体不同结果出现会出现一定差异。两种试验在临床应用意义有所不同。TP-ELISA试验适用于流行病调查或大样本量标本检测。结果阳性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RPR试验适用于梅毒筛查、疗效观察、复发和在感染检查。对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潜伏期患者的敏感行分别86%、100%和98%[2]。

3.2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 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比较复杂, 种类比较多。

存在一些非特异性抗体又称反应素。这些反应素有些是由螺旋体自身的类脂和脂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螺旋体破坏的机体组织细胞所释放的。这种抗体也可在非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多种急, 慢性疾病患者的血中检出。在最近几年多篇研究报告中普遍认为TP-ELISA法在临床应用中假阳性偏高, 且以慢性病和老年患者为主。笔者在试验中TP-ELISA (+) /RPR (-) 结果也是有6例来自5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与各家报告基本相似。原因可能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衰退, 易产生一些针对联结接用的白蛋白抗体或者一些异常蛋白质干扰了TP-ELIAS反应。造成TP-ELISA有存在假阳性可能。

3.3 现代医学认为梅毒实验诊断除了显微镜直接查到梅毒螺旋体和在脑脊液内检测到抗类脂类抗体 (VDRL) 可以确证外。

其他实验室所检测到的螺旋体抗体和血清反应素均不能作为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绝对诊断,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诊断。即使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反应素试验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鉴于显微镜查到梅毒螺旋体实验的局限性复杂性, 不易推广。且作为医疗机构检测梅毒抗体和反应素更多是为防范医疗纠纷举证倒置需要。了解各种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的意义很有必要。

总之, 现代技术还没有一种可以直接确证所有情况下梅毒感染的实验技术, 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技术》要求梅毒血清学检测要使用两种以上方法, 诊断要以临床症状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很有必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结果时也应考虑到各种试验的局限, 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62-167.

梅毒抗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进行抗TP抗体检查的1 8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5例,女861例。年龄18~79岁,平均48.5岁。>70岁489例,61~70岁320例,51~60岁215例,≤50岁822例。

1.2 试剂与方法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EL ISA试剂盒,批号:M20080803,试剂均在有效期内。加样方法为手工加样,检验仪器为StatFax-2100酶免分析仪。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和试剂盒使用说明操作,检测结果以A值≥0.8为阳性。阳性者查体及病史,阳性者配偶均查做TP-ELIS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年龄段检测TP-EL ISA的阳性结果如表1所示。各年龄段比较,50岁以上阳性率与70岁以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

3 讨论

梅毒是一种仅在人类间传染的性疾病,可通过不洁性行为、接触、哺乳和血液传染,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3]。为降低梅毒等疾病的医院感染,现已规定凡是输血(供、受血者)、手术、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须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梅毒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史、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验(测抗体)、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或直接查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映光法)是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手段。梅毒感染后,患者肌体会产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针对类脂质的抗体,针对类脂质的抗体无特异性,无法准确提示梅毒感染。当前,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是一种较新的诊断梅毒的方法。IgM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用它来诊断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能早期诊断,判定患者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等优点。特异性IgM类抗体的产生是感染梅毒和其他细菌或病毒后机体首先出现的体液免疫应答,一般在感染的早期呈阳性。虽然这一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假阳性也较高。梅毒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错误的检测结果往往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4]。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低危人群如住院及门诊患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研究和报道,郑万方等[5]对老年患者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45例阳性患者中,7例患者无梅毒病史和不洁性交史。病史询问及检测发现,原因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另一原因可能与解放前隐形感染有关。周迎等[6]对326例老年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50岁以上的阳性者约占总阳性人数的55%以上;70岁以上的阳性者占总人数的30%左右。提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患者年龄越大,在阳性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本组试验对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与老年患者年龄的相关性及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岁被测者阳性率为2.31%,占阳性总数的31.15%;51~60岁被测者阳性率3.26%,占阳性总数的11.48%;61~70岁被测者阳性率2.50%,占阳性总数的13.11%;>70岁被测者阳性率5.52%,占阳性总数44.26%;各年龄段比较,≤50岁阳性率与>70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P<0.05)。本结果与周迎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老年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原因一方面与老年患者免疫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诱发肌体产生TP抗体有关,另一方面与解放前隐形感染不无关系。以上因素解释了老年患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因此,不能仅凭抗体阳性反应就对老年患者妄下结论,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其找出阳性反应的原因,避免误诊及医疗纠纷的发生[7,8]。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行抗TP抗体检查的1 846例患者进行年龄和阳性率的分析。结果:50岁以下被测者阳性率为2.31%,占阳性总数的31.15%;51~60岁被测者阳性率3.26%,占阳性总数11.48%;61~70岁被测者阳性率2.50%,占阳性总数13.11%;70岁以上被测者阳性率5.52%,占阳性总数44.26%;各年龄段比较中50岁以上阳性率与70岁以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其找出阳性反应的原因,避免误诊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参考文献

[1]薛黎,曹文艳,曹玲,等.评价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2(9):89-90.

[2]马现君,楚中华,李伟,等.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13(1),78-79.

[3]杨卫华,王燕宁,曹明玉,等.Tp-ELISA阳性在急诊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2(4):36-37.

[4]周武杰,王守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8(36):45-46.

[5]郑万方,张定子,张薇.老年患者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22(2):15-16.

[6]周迎,柳欣琦,周泷.326例老年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1(9):101-102.

[7]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145-146.

梅毒抗体 篇8

资料与方法

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均为美国产品, 试剂的批号略;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检测ELISA检测试剂盒均为北京某公司产品, 试剂盒的批号略。本研究中1147份脐血均来自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 其中男658例 (57.37%) , 女489例 (42.63%) 。

设备:本研究中化学发光法检测抗体时使用的发光仪为美国产品, 仪器型号i2000;ELISA方法读取OD值的酶标仪Bio-RAD公司的产品, 使用方法均安全。按照相关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

检测方法:所有样品均进行统一编号 (A0001-A1147) , 采集的血清均放在-20℃冰箱中冻存, 检测前取出, 并于室温解冻, 检测的操作步骤完全按照商品化试剂盒以及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值均采用 (±s) 方法表示, 常规的数据处理均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中进行。

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3组抗体的结果:本研究1 147份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1% (7/1 147) 、0.87% (10/1 147) 、1.13% (13/1 147) , 见表1。

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抗体的结果:本研究1 147份样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8% (9/1 147) 、0.96% (11/1 147) 、1.39% (16/1 147) , 见表2。

EILSA方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比较:通过样本分析可知,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为阳性结果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中均为阳性, 并且将购买的抗体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3种抗体稀释到10 pg/m L, 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抗体均为阳性, 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仅梅毒抗体为阳性, 而HIV-1/HIV-2抗体、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讨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Engvall和Perlmann等人于1917年最早用于Ig G抗体定量检测的方法, 从而使得酶标抗体技术从1966年开始就用于样品中抗原测定以及液体样品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1]。在方法学上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下[2,3,4,5]: (1) 首先将特定的抗原或者抗体结合到特定的固相载体的表面, 同时可以长时间保持该蛋白的免疫活性; (2) 再将某种酶连接到抗原或者抗体上, 并且这种酶标的抗原或者抗体不但能较好地保持其必要的免疫活性, 同时也能保留该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下线可达到ng水平。然而该方法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未能采用全自动化的操作, 通过试验人员手工进行检测, 相对来说比较费力费时, 并且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往往较低, 并且大部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只能进行定性检测, 如果需要进行定量检测其成本相对较高。

化学发光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发光免疫技术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免疫反应相与发光系统结合[6], 从而达到对抗体或者抗原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具有免疫学反应该有的较好的特异性, 同时兼有发光方法检测的很高的敏感性[7], 因而该方法在实验室和临床免疫学检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8]。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是能够采用全自动的机械进行, 与ELISA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测定、重复性好, 在方法学上该方法的最低检出率能够达到pg水平。

本研究中, 1 147份脐血中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1% (7/1147) 、0.87% (10/1147) 1.13% (13/1 147) , 而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8% (9/1 147) 、0.96% (11/1 147) 1.39% (16/1147) , 并且将购买的抗体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并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3种抗体稀释到10 pg/m L, 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抗体均为阳性, 而ELISA方法仅梅毒抗体为阳性, 而HIV-1/HIV-2抗体、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脐血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因此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建议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姜大娥.探讨ELISA和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03:543-544.

[2]吴忠华, 罗鹏, 吕沁风.HIV实验室检测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9, 7 (4) :285-292.

[3]石向东, 甘永霞, 王晓辉, 等.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8 (5) :532-533.

[4]郑磊, 贾立永, 干宁, 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 (4) :284-288.

[5]白浪, 雷秉钧.HIV/AIDS实验室检测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3 (3) :206-209.

[6]王桂萍.CMIA法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 5 (4) :250-253.

[7]张国祥, 许文龙.3155例孕妇HBV、HCV、HIV和TPAb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8 (2) :67-68.

梅毒抗体 篇9

关键词:TP-ELISA,老年人,梅毒,假阳性

梅毒是一种以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主要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近年来全国发病率不断上升, 发病人数高居全球第五位。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病史,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筛查。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包括直接查梅毒螺旋体抗体 (暗视野显微镜.直接荧光抗体) , 血清学检查 (查抗体) 以及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其中血清学检查, 特别是TP-ELISA检测因其对Ig G以及Ig M的检测能力强, 灵敏度高, 操作方法简便而被二级医院广泛采用。但是, 由于梅毒抗体主要是苍白密螺旋体, 故此对试剂的纯度要求较高恰恰由于这个因素, 导致试剂检测的特异度只能达到99%左右, 这就导致了实验室检测阳性而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由于梅毒属于性病范畴, 是十分敏感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错误的报告容易引起家庭纠纷甚至医疗纠纷, 为此, 笔者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此做了深入调查, 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本院就诊的所有门诊及住院体检病例, 共2362例。其中年龄≥65岁的老年人共450例, 对照组即年龄在18~60岁的病例共1912例。

1.2 方法及试剂:初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确诊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方法, 试剂盒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真阳性的判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同时呈阳性反应即为真阳性。

1.4 假阳性的判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阳性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阴性, 并且2周以后复查结果没有改变的即为假阳性。

1.5 仪器的选择:酶标仪选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T-6000, 洗板机为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T-3000。

1.6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受检的450例老年组患者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阳性者11例, 其中假阳性者为9例, 假阳性率为81.8% (9/11) , 平均S/C.O (S代表样品孔的OD值, C.O代表临界值, 如样品的S/C.O的计算值≥1则判定为阳性。反之, 如果S/C.O的计算值<1则判定为阴性) 值为3084。真阳性两例 (均为男性) , 平均S/C.O值为1080, 老年组中假阳性者均无临床症状, 也无接触史, 只有真阳性的2例患者承认年轻时有过不洁接触史。而中青年组的1912例患者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阳性的是78例, 假阳性者为8例, 假阳性率是10.3% (8/78) , 平均S/C.O值为3043, 真阳性者均符合梅毒诊断行业标准 (WS 273—2007) 。这两个参检组的酶联免疫法假阳性率差异非常大, P<0.01, 两个参检组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检测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梅毒的确诊临床表现是一方面, 更多的也要依赖实验室的报告结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可是这种方法的检出率太低所以临床一般不常用。一般情况下,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约14 d就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度高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 所以采用2周后复检的方法即可避免早期感染患者因为抗体浓度低而被凝集法TP-PA漏检的情况, 并且本次试验假阳性的S/C.O值均较高基本可以排除灵敏度差异而引起的误差[1,2]。然而我们在工作中发现, 由于TP-ELISA实验影响因素较多, 所以本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很多老年人TP-ELISA阳性, 但临床无症状, 主诉无发病史及接触史, 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接触而患病的概率非常小。笔者发现这2例真阳性老年患者的平均S/C.O值为1080, 说明老年人可能存在梅毒螺旋体抗体。但是9例假阳性患者中, TP-PA未能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 我们认为不能单纯地用TP-PA假阳性来解释, 也可能查到的本来就不是梅毒特异性抗体。由于他们没有不洁性生活史、性病史、流产史、抗梅治疗史, 而这种差异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别的物质干扰了ELISA的检测, 另一种因素是两种方法的抗原有所不同。而目前的ELISA试剂盒主要是采用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 在微孔条上预包被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基因重组抗原, 配以酶标记抗原及TMB显色剂等其他试剂, 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而TP-PA试剂是由梅毒螺旋体 (Nichols株) 的精制菌体成分制成, 它与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实际上老年人易使TP-ELISA检测产生较高的假阳性, 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使其生理功能慢慢退化, 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异常或患有一系列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丙型肝炎、冠心病等, 疾病的因素使机体诱导产生并释放某些交叉抗原, 从而干扰了实验结果。老年人也是恶性肿瘤, 糖尿病, 肝硬化, 风湿性疾病等自身免疫疾病的高发人群, 这些疾病也能让老年人体内产生一些治疗性抗体及免疫性蛋白等, 这些特殊成分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使试验发生显色反应, 从而产生假阳性结果。

造成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结果具有技术性假阳性和生物学假阳性之分。技术性假阳性主要是因为标本保存不规范、检测仪器不精确、方法学不恰当以及操作不规范所造成的, 这种误差经过重复实验就能排除;而生物学假阳性反应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某些疾病造成的, 这种误差通过重复实验也无法避免。所以老年人梅毒出现阳性反应时, 对这些患者诊断要结合临床做全面检查, 密切随访, 对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毅.老年梅毒螺旋体感染51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6 (5) :7.

上一篇:综合监测单元下一篇:长短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