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源抗体

2024-05-08

母源抗体(精选七篇)

母源抗体 篇1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试验猪是某大型猪场的大、白二元仔猪。从前腔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 供检测使用。

试验用疫苗为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猪瘟弱毒细胞苗。

1.2 试剂与仪器

猪瘟抗体ELISA试剂盒 (IDEX公司产品) 。每个试剂盒内包括下列试剂:包被有猪瘟抗原的ELISA反应板5块 (5×96孔) 、浓缩冲洗液 (10×) 480 mL、阴性对照血清l m L、阳性对照血清l mL、样品稀释液45 mL、酶标单抗60 mL、底物溶液 (TMB) 60 m L、终止液60 mL。

96孔酶标仪、微量移液器、塑料离心管、离心机等。

2 方法与分组

随机选取112头3周龄的仔猪, 分为2组, 每组56头仔猪, 将其中1组的56头仔猪每头按4头份的剂量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免疫组) ;另外1组 (对比组) 的猪不做免疫注射。

分别在仔猪3周龄、4周龄、5周龄、7周龄时对每个仔猪从前腔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 用ELISA方法作抗体阻断率检测, 跟踪检测两组仔猪血清中的猪瘟抗体阻断率, 并作记录和分析。

判断标准: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 判为阳性 (有猪瘟抗体存在) ;小于或等于30%, 判为阴性 (无猪瘟抗体存在) 。在30%~40%之间, 判为可疑。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免疫组仔猪3周龄、4周龄、5周龄、7周龄时血清中猪瘟抗体阻断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2.96%、77.44%、82.24%、68% (见表1) 。对比组仔猪3周龄、4周龄、5周龄、7周龄时血清中猪瘟抗体阻断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3.17%、78.37%、75.29%、63.09% (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 各周龄时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

%

%

3.2 讨论

仔猪在3周龄时对比组的母源抗体水平 (83.17%) 和试验组的母源抗体水平 (82.96%) 基本相同, 并且都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因此, 这时进行猪瘟免疫必然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两组数据来看, 免疫组和对比组抗体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 一直到第七周龄, 两组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保持在80%以上 (见表2) , 并且差异不大, 因此3周龄初免的效果不大。

免疫组在3周龄实行猪瘟疫苗的初免, 1周后, 即4周龄时, 血清抗体水平为77.4%, 出现了6.65%的小幅下降, 下降幅度与对比组同期下降的幅度 (5.77%) 稍大。2周后, 即仔猪5周龄时, 血清抗体水平才小幅回升到82.24%, 与3周龄免疫前82.96%的水平相当。至第7周龄时, 抗体水平又由第5周龄时的82.24%下降到68%, 下降幅度为17.31%。

对比组仔猪在3周龄时没有实行猪瘟初免, 1周后, 即4周龄时, 血清抗体水平为78.37%, 出现了5.77%的降幅, 比免疫组降幅稍低;5周龄时血清抗体水平继续小幅下降至75.29%, 7周龄时又继续下降至63.09%, 从5周龄到7周龄下降的幅度为16.2%, 比免疫组同期下降幅度 (17.31%) 要稍低。仔猪3周龄断奶时, 若其猪瘟抗体水平处于安全的状态, 这时注射猪瘟疫苗不但不会提高仔猪免疫水平, 还会增加仔猪的病死现象。根据猪瘟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合理确定仔猪的初免和二免时间能够明显地提高免疫的效果, 降低仔猪的应激, 减少死亡。猪瘟免疫效果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各个猪场的情况存在着差异, 适时进行猪群的免疫状况监测, 结合免疫学的一般规律, 科学地制定猪瘟的免疫程序, 才是防治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

由于试验过程较长, 参与试验的猪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死亡一部分, 另外, 在进行血清采集、送样、处理、检验等环节中有个别操作失误, 造成少量试验记录缺失, 因此, 试验组和对比组在各周龄跟踪监测到的样本数并不完全一致, 但抗体检测的目的是关注整个猪群抗体水平状况, 在有一定样本数量支持下得出的实验结果还是能够反映群体的实际状况的。在试验过程, 我们还发现3周龄时血清抗体水平相对较低的仔猪, 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死亡较多, 反映了这些猪自身的免疫产生能力存在着问题,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

专题背景

猪瘟, 又称猪霍乱 (Hog Cholera;HC) , 曾称为古典型猪瘟 (Classical SwineFever;CSF) , 它是由猪瘟病毒 (Hog cholera virus, HCV) 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是受世界各国关注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在我国已流行百余年, 但至今仍然是猪发病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据统计资料显示, 近些年我国猪病死亡占猪饲养总数的8%~10%, 其中1/3是由猪瘟引起的死亡, 加之流产、产死胎、淘汰种猪, 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每年的4~6月份是猪瘟的高发季节, 广大养猪从业者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提早防范, 为此本刊特在本期设此猪瘟专题, 以期能对读者防治该病提供帮助。

相关链接

猪瘟病毒传播途径

1猪瘟病毒持续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 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但带毒并向外排毒, 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播给健康猪只, 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 (潜伏感染) , 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 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胎。据丘惠深报道:带毒母猪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

2猪瘟病毒胎盘感染

猪瘟病毒通过妊娠母猪的胎盘传染给胎儿, 可造成先天性感染。母猪妊娠早期感染猪瘟病毒多数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妊娠70日龄感染产出弱仔, 发生先天性震颤 (抖抖病) , 皮肤发绀等;妊娠90日龄感染者, 产出的仔猪少数死亡, 多数可成活6~11个月, 但长期带毒, 向外排毒。对这些猪进行疫苗注射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出现免疫耐受, 造成免疫失败。

3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用RT-PCR检查带毒公猪自然交配所产死胎的病毒基因型, 结果表明:死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与带毒母猪原有的病毒基因型不同, 而与带毒公猪的病毒基因型相同。

疫情特点

我国当前猪瘟流行新特点

(1) 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 波浪式的地区性, 散发性流行, 通常3~4年1个周期; (2) 疫点增多, 疫区缩小, 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 局限于某些地区, 某些猪场, 在形式上类似于寄生虫病的疫源地; (3) 既有急性、典型猪瘟, 又有持续感染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 以及无名高热或隐性猪瘟; (4) 多发生于新生仔猪, 且发病日龄日趋偏小; (5) 仔猪病死率较高, 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与解剖变化; (6) 成年猪死亡率一般较低, 常发生在接种过疫苗的猪群中, 呈现非典型猪瘟经过; (7) 母猪潜伏期及病程较长、症状较轻、病势缓和、发病率与病死率较低, 出现了持续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 仔猪胎盘感染; (8) 非典型猪瘟增多, 必须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9) 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及带毒现象增多。田间很难见到单一病原的猪瘟, 更多见的是猪瘟病毒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复合型猪瘟或叫混合感染型猪瘟; (10) 多数无临床症状的猪场, 一旦发生猪瘟往往病情严重, 仔猪症状明显, 经济效益损失大; (11) 免疫力低下, 何启盖等从全国各地44个规模化猪场采样进行猪瘟抗体检测, 结果母猪抗体水平合格率为67%, 育肥猪为38%, 仔猪为22%。卫秀余等 (2005) 对全国各地191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5 453份血清样品检测猪瘟免疫抗体, 结果达到免疫保护线以上的有3 977份, 占72.9%。由此可见,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整体抗体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1]万遂如.对猪瘟危害的再认识与防控对策.养猪, 2008 (1) :5~6

[2]张新成, 李官兵, 史子学.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持续时间的研究.养猪, 2008 (1) :46

动物母源抗体的综合分析 篇2

1 动物初乳的效果

母性动物分娩后最初3~5 d的乳为初乳, 其特点是蛋白质超出常乳的数倍, VA、VC含量为常乳的10倍, VD含量为常乳的3倍, 不但营养价值高, 而且具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只有灵长目动物、家兔、犬、猫等少数动物可以从胎盘转移获得母源抗体, 绝大多数动物只能从母乳中摄取免疫球蛋白。幼畜出生后, 血液中没有r-球蛋白, 它是通过肠道吸收母体初乳而获得免疫的, 对防止幼畜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幼畜出生后不吃初乳, 那么直到幼畜产生主动免疫性以前, 约有几周的时间, 对致病的细菌是敏感的。动物初乳的成分因动物种类不同, 差距很大。家兔和灵长目的初乳中只有ig A, 狗和猪的初乳含有大量ig G和少量的ig A、ig M, 牛初乳中含有快速转移ig G (r1) 和ig M (b2) , 绵羊初乳中有快速转移的ig G (r1) 、ig A。家畜从初乳中最早获得的ig G是幼畜抵抗败血性疾病所必需的, 继而摄取ig A到肠管中则可以保护幼畜免于发生肠道疾病, 以上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吸收量小或吸收失败都会导致幼畜发生感染。摄取初乳的最佳时间因动物肠壁结构不同而异, 初生仔猪的肠壁由于具有胞饮作用, 可原封不动吸收和利用初乳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及抗体[1,2,3]。这种特殊的吸收方式仅存在于出生后数小时内, 在大约6 h之后, 免疫球蛋白的全面益处不再可供仔猪利用, 所以出生后6 h是让仔猪吃初乳的黄金时期。

2 母源抗体的转移途径

母源抗体能否从母体的血液循环传给胎儿, 不仅决定胎盘屏障结构, 而且还决定于免疫球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盘是血绒毛膜型[1,2,3,4,5,6], 组织层次为2层, 母体血液直接和滋养层相接触, 允许小分子ig G通过, 但ig M、ig A和ig E则不能转移到胎儿。马、驴和猪的胎盘则为上皮绒毛膜型, 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组织层次为6层。反刍动物的胎盘呈结缔组织绒毛膜型, 胎儿与母体之间组织层次为5层。具有上述类型胎盘的动物, 新生幼畜必须从母乳中获得抗体。犬和猫的胎盘是内皮绒毛膜型, 胎儿与母体之间组织层次为4层, 这些动物能从母体获得少量的ig G, 但大部分的抗体来自初乳[1,2,3,4]。禽类的抗体可以经卵传给下一代, 产卵前7 d, 母鸡的抗体通过卵胞膜进入卵黄, 因此产卵时抗体ig G在卵黄内[2,3,4,5,6]。鸡孵化的第4天, 抗体转移到卵白内, 12~14 d抗体在鸡胚中出现, 出壳后3~5 d内, 继续从残余的卵黄中吸收剩余的抗体, 因此雏鸡的母源抗体滴度的高峰在出壳后的第3天左右[1,7,8,9]。

免疫球蛋白的转移具有组织选择性, 马和猪对ig G和ig M优先吸收, 而分泌型ig则留在肠道内, 反刍动物肠管的通透性不具有选择性, 可吸收各类型的免疫球蛋白, 但ig A被吸收后又可分泌出来[1,2,3,4,5,6,7,8]。有些种类的抗体易转移, 同种 (系) 抗体转移比异体抗快。仔猪吸收的母源抗体成分主要为ig G, 少量的是ig A、ig M, 不仅转移很快, 12~24 h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达到高峰期, 而且在体内的存留时间长达20 d或更长。但是如果给仔猪喂牛初乳的话, 则转移较慢, 而且牛初乳中的抗体在仔猪体内存在14 d左右。

3 母源抗体的持续期

未吃初乳的新生动物, 正常情况下其血清内只含有极低的免疫球蛋白, 吮吸初乳的动物机体立即获得了免疫球蛋白, 尤其是ig G, 使其接近正常成年动物的水平[4,5,6,7,8,9,10,11,12]。在出生后12~24 h内,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达到高峰。在吸收终止后, 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水平, 通过正常的降解代谢, 作用开始下降[6,7,8,9,10,11,12]。其下降速度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和动物种类的类别, ig A和ig M下降快, 机体降低到无保护力时所需的时间依其起始浓度不同而异。

4 母源抗体对动物免疫接种的指导作用

免疫接种时要注意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疫苗接种, 进入抗体的疫苗就可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中和, 造成免疫失败。因此, 应通过抗体监测手段获得畜禽群体中总的母源抗体水平, 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接近临界值时再进行免疫接种, 就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2,3,9,10,11]。

在畜禽受到某种烈性传染病威胁, 而畜禽母源抗体又很高时, 可采用毒力很强、剂量加倍的疫苗来接种, 并在很短的间隔内重复接种, 这样既可突破机体母源抗体屏障, 又可很快获得对某种特定疫病的抵抗力。然而, 强毒株疫苗进入机体后有时会损伤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也会导致免疫抑制。若母体抗体水平低, 但因少量母源抗体的缓冲作用, 动物机体对疫苗的应答将会很好, 母源抗体很低的动物疫苗反应更剧烈, 但若饲养管理好, 则不一定发生剧烈反应[1,2,3,4,7,8,9,10,11,12]。通常情况下, 动物机体群的母源抗体水平千差万别, 对母源抗体水平高的动物个体进行首免, 其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 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时, 他们对不断排出的疫苗毒株敏感性升高[1]。当致弱的活毒疫苗经过易感动物个体时, 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具侵袭性[8,9,10,11,12]。动物群体的母源抗体在降解代谢的过程中, 其免疫临界值的出现一定不会同时到达, 必然会有部分动物个体母源抗体下降快, 提前跌到临界值以下,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免疫空白期。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利用脾脏转移因子口服液进行免疫空白期的补位免疫, 等到动物群体的母源抗体滴度比较一致并接近或等于免疫临界值时, 再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动物群体的免疫效果一定会十分理想。克服母源抗体对接种疫苗干扰的另类方法, 可以通过局部接种途径来实现, 例如, 鸡新城疫苗经过点眼、滴鼻, 首先在哈德氏腺内刺激分泌特异性ig A抗体, 不受血液循环抗体和母源抗体的影响, 并且产生抗体迅速[12]。关于母源抗体和免疫实践经验应得到重视, 虽然母源抗体或者循环抗体都不能代表机体的综合免疫力, 但是通过免疫抗体监测, 才能科学指导动物接种, 是被大多数学者和广大养殖人员肯定的。

摘要:综合分析动物初乳的效果、母源抗体的转移途径, 阐述母源抗体的持续期、母源抗体对动物免疫接种的指导作用, 以期为动物免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母源抗体,转移途径,持续期,免疫接种

参考文献

[1]张路培.牛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遗传变异及基因免疫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张双良.简述疫苗反应[J].北方牧业, 2007 (17) :27.

[3]张月彦.动物免疫接种常见问题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 (8) :33-34.

[4]王廷华, 李官成, ZHOU Xin-Fu.抗体理论与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5]钟艳玲, 王振来, 郑宝莲, 等.猪场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J].中国动物保健, 2006 (8) :17-20.

[6]魏至栋, 鱼轲, 刘艳, 等.牛肾细胞基质牛源病毒的控制和检测[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0) :1170-1174.

[7]王克恭.初乳对新生幼畜的免疫作用[J].中国兽医科技, 1979 (3) :54-55.

[8]李蜀眉, 侯先志.初乳的免疫作用[J].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9 (4) :24-25.

[9]王明俊.胎儿和新生幼畜的免疫机制及其免疫程序的合理制订[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1985 (2) :29-30, 35.

[10]朱瑞良.动物母源抗体在免疫中的重要意义[J].农业知识, 2002 (13) :31.

[11]潘开元.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10) :79-80.

非免疫公鸡AI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择免疫程序及免疫抗体清楚的同批种鸡 (购自北京华都裕口禽业有限公司) 所孵化的1日龄非免疫的公雏20只, 从1日龄开始每日心脏采血分离血清, 随机监测其中的16只鸡, 同份血清同时检测禽流感AI H5Re-4株、H5Re-5株、AI H9的母源抗体水平。

1.2 试剂

AI H5Re-4抗原 (批号为200702) 、AI H5 Re-5抗原 (批号为200803) 、AI H9抗原 (批号为07102101) 、阴性血清, 和阳性血清, 均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

1.3 检测方法

血凝 (HA) 试验和血凝抑制 (HI) 试验抗原、血凝效价及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均根据GB/T18936—2003进行检测。

1.4 饲养管理

试验鸡于大连韩伟集团兽医实验室单独饲养, 自由采食和饮水, 不免疫接种任何疫苗。试验期间无特异性死亡或疫病发生所引起的死亡。

1.5 试验雏鸡来源的种鸡免疫AI情况

采集种蛋的种鸡群为329日龄, 免疫情况如下:18日龄AI (H5Re-4株+H9) 二联灭活疫苗 0.6 mL;40日龄AI (H5Re-4株+H5Re-5株) 二价灭活疫苗0.6 mL;60日龄AI (H5Re-4株+H5Re-5株) 二价灭活疫苗0.8 mL;85日龄AI H9灭活疫苗0.6 mL;100日龄AI (H5Re-4株+H5Re-5株) 二价灭活疫苗0.8 mL。

2 结果 (见表1~3和图1)

lb

3 讨论与分析

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7日龄以内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4日龄或5日龄出现高峰, 而不是在1日龄。这是因为新生的1日龄雏鸡卵黄尚未吸收完全, 正常情况下, 雏鸡在7日龄以内方可将卵黄完全吸收, 而母源抗体是通过卵黄传递给子代的。其次, 通过母源抗体的最高值与父母代种鸡的抗体相比较, 可以看出子代的母源抗体最高值不会超出种鸡的抗体水平, 并且3种母源抗体最高值与父母代种鸡抗体的差值均未超过2 lb, 可见种鸡群的抗体水平越高, 子代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随之增高, 说明若种鸡群加强免疫对于提高子代早期特异性抵抗力有重要意义。

lb

仔狐传染性脑炎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篇4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同的30只仔狐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在7, 14, 21, 30, 40, 45, 50, 60日龄时前肢臂头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备用。

1.2 血清

狐传染性脑炎阴性、阳性血清, 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和狂犬病毒阳性血清由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实验室保存。

1.3 1%人O型红细胞

从医院购入新鲜的健康人O型全血, 2 000 r/min离心5 min, 吸弃上清液, 加10倍量的稀释液重悬压积红细胞, 重复离心、洗涤2~3次, 至上清液无色透明。吸弃上清液, 用吸管量取压积红细胞, 用0.015 mol/L PBS液 (含0.1%牛血清白蛋白, pH值6.5) 配成1% (V/V) 红细胞悬液, 4℃保存备用。

2 试验方法

2.1 CAV-1抗原HA滴度测定

在96孔V型微量反应板第1排的1~11孔均加入25μL PBS稀释液, 吸取25μL抗原加入第1孔, 混匀后作倍比稀释, 一直稀释到第10孔, 从第10孔吸取25μL弃去, 平行做2排。第11孔不加抗原, 作为稀释液对照;第12孔不加抗原, 做血球对照。从11孔向上依次每孔再加入25μL PBS至第1孔, 振荡混匀, 每孔均加50μL 1%人O型血红细胞悬液, 并在振荡器上振荡混合。在4℃静置40 min后观察结果, 判定血凝滴度。

2.2 微量血凝抑制实验 (HI)

将标准抗原按照标定的血凝滴度适当稀释, 制成4 IU抗原。在96孔型板上进行HI试验, 用pH值7.2的PBS作为稀释液, 4℃条件下进行, 40 min后观察结果。每一组设血球对照、4 IU血凝抗原对照和阴阳血清对照。

3 结果

3.1 结果判定

判定时先看对照孔, 当红细胞对照和标准阴性血清对照均呈阴性结果 (完全不凝集) , 而4 IU血凝抗原对照为100%凝集时, 方可判定。以红细胞完全不凝集为血凝抑制终点。待检血清的HI效价以出现终点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表示。

3.2 CAV-1抗原HA滴度测定

经微量血凝试验测定标准抗原的HA滴度为2。

3.3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

将标准抗原512倍稀释, 制成4 IU抗原, 进行微量HI试验。分别对30只仔狐于10, 20, 30, 40, 45, 50, 60日龄采集的血清进行母源抗体效价检测, 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母源抗体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母源抗体平均效价至60日龄时已不能检出。一般仔狐的母源抗体效价高于1∶64时可耐受强毒攻击, 低于1∶8时会干扰弱毒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当多数仔狐的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64时, 即应进行免疫接种, 故仔狐应该在40~5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

4 讨论

(1) 关于狐狸的免疫接种, 部分养殖单位还存在误区, 常常在未知母源抗体效价的情况下, 凭经验进行接种, 往往造成免疫失败。免疫过早, 疫苗将中和部分母源抗体;免疫过晚, 仔狐不能抵挡自然野毒株的危害, 面临被感染的危险。当仔狐血清抗体效价在1∶8~1∶64之间时, 仔狐对CAV-1易感, 也对免疫接种有干扰作用, 故不建议在此阶段进行免疫接种。

(2) 监测动物出生后不同时期的血清抗体可了解机体抗体产生状况和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并根据抗体效价高低确定最佳首免时间是狐传染性脑炎免疫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该病作用很大。建议规模化养殖场都要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实际免疫效果检验免疫程序, 以指导该病的防控工作。

母源抗体 篇5

1 母源抗体的作用

猪仔的免疫器官要完全发育完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小猪仔在一个月之后免疫功能增强, 对外界的干扰产生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免疫应答。断奶前小猪仔的免疫力主要是依靠母乳中的母源抗体获得, 有了这种母源抗体, 新生的猪仔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幼龄易感性病原体微生物的入侵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其中初乳中的抵抗败血性疾病的含量必需在Ig G以上, 初乳后的常乳中获得的Ig A被肠管吸收, 对肠道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能力, 一旦缺少任何一种的Ig含量都会致使小猪仔产生疾病。因此, 为了防止小猪仔产生疾病, 尽可能的保证小猪仔在出生后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吸收初乳, 从而可以获得母源抗体, 而出生后两天的时间内, 小猪仔的初乳含量的多少对小猪仔未来28d的生长和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母源抗体一方面可以给小猪仔提供出生后一个月的免疫抗体, 另一方面, 它对小猪仔后期的疫苗接种后免疫抗体的产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母源抗体会加快活免疫抗原的清除和中和弱毒疫苗。母源抗体对T细胞和B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及成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小猪仔进行疫苗的接种, 会因为小猪仔的免疫系统不够成熟而导致抗原封闭, 最终小猪仔发病。

2 母源抗体中存在的消长规律

新生仔猪对母源抗体的吸收和消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提取肠壁粘膜的Ig分子, 在提取的过程中伴随着消化的作用。但是消化作用比较弱, 可以保证Ig分子的完整吸收。随着日龄的增加, 出生时期得通过吸收初乳进入体内的母源抗体的作用会逐渐减弱, 仔猪的小肠也逐渐成熟, 肠道的粘膜免疫力逐渐完善, 这时, 仔猪能获得母源抗体的机会就逐渐减少, 直到“肠关闭”。

Ig的类别、母源抗体的原始浓度和半衰期等都会影响到母源抗体所持续的时间和其消长的规律, 同时, 不同的猪群和母猪的免疫程序、泌乳能力及断乳日期也会影响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和消长规律。

3 母源抗体对仔猪防治的应用

合理的应用母源抗体, 有效的预防仔猪生病, 这就需要研究母源抗体的特点以及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根据两者的特点, 制定出仔猪和母猪有效的免疫程序, 除此之外, 需要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程序的干扰。

3.1 仔猪的疾病预防

仔猪得到母源抗体后, 体内产生的抗体是被动的免疫抗体, 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可以让仔猪的淋巴系统组织还发育不完全的时候, 大大的减少仔猪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的概率。例如:母猪进行分娩的前一个月, 可以对其注射三联灭活疫苗, 分娩之后, 母猪的乳汁里就含有很高的抗体, 当仔猪在吸食乳汁的同时, 抗体也会随着乳汁进入到仔猪的体内, 由此, 仔猪有了自己的抗体, 而不是被动的免疫抗体。无论是何种疾病, 都可以对母猪注射相关的免疫疫苗, 使得仔猪可以得到母源抗体的有效保护。

3.2 仔猪免疫程序的制定

受得了强毒的攻击, 抗体就一定要保持在滴度以上, 如果母猪的抗体水平下降了, 仔猪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出现上升, 而母猪是否有注射过相关抗体药物, 对仔猪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猪群整体的免疫情况以及仔猪群母源抗体的水平都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母猪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同时对仔猪要选择出最佳的首免时间。

3.3 有效地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

免疫疫苗的成败关键就是母源抗体产生的干扰问题进行较少或者消除, 除了使用疫苗进行适时的免疫外, 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达到免疫的效果。当确定无法完全避免被母源抗体干扰时, 仔猪的首免药量可以适当增加, 使用的药剂量不可以过大, 过大会导致发生免疫的麻痹现象, 在乳前对仔猪进行免疫, 可以让仔猪提前获得主动免疫的功能。

4 总结

有一定条件的养猪场, 可以建立相关方面的监测制度, 对在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在消长规律方面的变化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控制, 并对母源抗体的存在时间适时的为仔猪注射免疫疫苗, 根据免疫方面的效果检验以及修正后的免疫程序, 让仔猪与母猪的免疫情况变得更加科学, 更加合理。

摘要:本文对母源抗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母源抗体的作用、消长规律进行了探讨, 并且对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母源抗体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为接种过兔出血症疫苗的健康大耳白妊娠母兔及其所产仔兔, 由保定市孙村兔场提供。RHD标准抗原与标准血清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RHD灭活疫苗购自山东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人“O”型红细胞购自保定市中心血站, 经离心、洗涤后, 按红细胞压积配制成1%的红细胞悬液备用。

1.2 试验方法

于产前5~10d对妊娠母兔进行耳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检测HI效价。根据HI效价将母兔分为第1、2、3、4、5组, 每组2只母兔 (母兔与其所产仔兔在同一组, 且仔兔体重差异不显著) 。各组试验兔在相同条件下隔离饲养, 分别于仔兔30、40、45和55日龄时对其进行采血, 分离血清, 56℃水浴锅内灭活30min, 检测母源抗体水平。

血凝试验 (HA) 和血凝抑制试验 (HI) 用96孔微量凝集板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并进行多重比较。

1.4 回归方程的建立

将所测母源HI效价和仔兔母源抗体水平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 获得回归方程, 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与母源HI效价比较

不同日龄仔兔母源抗体水平与母源HI效价比较结果见表1。

1) 30日龄仔兔母源抗体水平的分析。由表1可知, 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为85%;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均为100%。即: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30日龄仔兔保护率为85%;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30日龄仔兔保护率为100%。比较各组仔兔30日龄母源抗体水平, 发现第2组较第1组差异显著 (P<0.05) , 第3、4、5组较第1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2) 40日龄仔兔母源抗体水平的分析。由表1可知, 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仅占38%;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均为100%。即: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40日龄仔兔保护率仅为38%;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40日龄仔兔保护率为100%。比较各组仔兔40日龄母源抗体水平, 发现第2、3、4、5组较第1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3) 45日龄仔兔母源抗体水平的分析。由表1可知, 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仅占8%;母源HI效价=4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为47%;母源HI效价>4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均为100%。即: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45日龄仔兔保护率仅为8%;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4log2时, 45日龄仔兔保护率为47%;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4log2时, 45日龄仔兔保护率为100%。比较各组仔兔45日龄母源抗体水平, 发现第2、3、4、5组较第1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4) 55日龄仔兔母源抗体水平的分析。母源HI效价=3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均小于3log2;母源HI效价=4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仅为13%;母源HI效价>4log2时,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3log2的最高为88%。即: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3log2时, 55日龄仔兔保护率为0%;母兔产前母源HI效价=7log2时, 55日龄仔兔保护率为88%。比较各组仔兔55日龄母源抗体水平, 发现第2组较第1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第3、4、5组较第1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注:将3log2定为兔出血症的有效保护效价进行分析[1]。同列数据标有“*”者,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标有“**”者,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没有标记者, 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仔兔母源抗体水平与母源HI效价相关性分析

基于表1数据得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30日龄y=1.476+0.582x, R2=0.741;40日龄y=1.179+0.502x, R2=0.718;45日龄y=0.312+0.539x, R2=0.762;55日龄y=0.036+0.420x, R2=0.681。表明仔兔母源抗体水平与母源HI效价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

3 讨论

仔兔初免时间的确定受母源HI效价的影响, 确定合适的初免时间是制定仔兔免疫程序的关键。为仔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般需要检测仔兔母源抗体水平。实际操作中, 因仔兔耳静脉血管细、弹性小, 操作非常困难, 费时、费工、费力;心脏采血不但难度大, 而且严重影响仔兔身体健康, 甚至会造成其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 本试验开展了母兔兔出血症免疫抗体效价对仔兔母源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与相关性研究。经过对母兔认真检测和筛选后, 又对其所产仔兔分批分期进行母源抗体水平检测, 经过反复试验和分析大量数据, 找出了仔兔的母源抗体水平与母源HI效价的相关性, 并建立了回归方程。可根据回归方程, 依据检测得到的母源HI效价推算仔兔母源抗体水平, 确定仔兔的初免时间例如:根据以上试验数据, 母源HI效价=4log2时可以在30~40日龄对仔兔进行初免;母源HI效价≥5log2时, 可以在40~45日龄对仔兔进行初免。

参考文献

母源抗体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分别在石某、俞某、施某番鸭场选择健康无疫病1日龄雏番鸭各100羽, 按常规进行饲养管理。

1.2 主要试剂

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由哈尔滨维科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禽流感H5 (Re-5株) 亚型抗原、禽流感H5 (Re-5株) 亚型阴阳性血清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

1%鸡红细胞悬液按照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方法配制, 4℃保存备用。

1.3 番鸭母源抗体的检测

3个养殖场分别于1日龄、7日龄、14日龄、21日龄心脏采血10份, 共计120份血样。分离血清, 按照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方法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1.4 首免时间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每个养殖场取雏番鸭各30羽, 分别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胸部肌肉注射H5N1灭活苗0.5mL/羽, 免后21d心脏采血各10份, 共计90份。分离血清, 按照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方法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鸭母源抗体检测结果

见表1、表2、表3。

石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日龄6.30log2, 7日龄4.70log2, 14日龄3.90log2, 21日龄1.60log2, 说明随着番鸭日龄的增大, 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逐渐下降, 对雏鸭的保护也随之降低。

俞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日龄5.60log2, 7日龄4.20log2, 14日龄3.20log2, 21日龄1.40log2。随着日龄的增大, 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逐渐下降。

施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日龄5.60log2, 7日龄4.80log2, 14日龄3.50log2, 21日龄2.10log2。随着日龄的增大, 禽流感母源抗体效价逐渐下降。

2.2 首免时间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结果见表4、表5、表6。

石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首免后21d抗体效价平均值为:7日龄首免抗体效价为4.00log2, 14日龄首免效价为5.00log2, 21日龄首免效价为5.50log2。21日龄首免效价明显高于7日龄、14日龄首免。

俞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首免后21d抗体效价平均值为:7日龄4.30log2, 14日龄5.00log2, 21日龄5.20log2。21日龄首免效价高于7日龄、14日龄首免效价, 但与14日龄首免效价相差不大。

施某养殖场的番鸭禽流感首免后21d抗体效价平均值为:7日龄4.30log2, 14日龄5.10log2, 21日龄5.90log2。21日龄首免效价高于14日龄首免, 14日龄首免效价高于7日龄首免抗体效价。

3 讨论与小结

3.1 农业部判定禽流感抗体效价大于等于4log2为阳性, 群体阳性率大于等于7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发现, 石某的番鸭在14日龄以前阳性率在70%以上, 说明母源抗体还具有很好的保护性, 21日龄, 抗体阳性率下降至零, 说明母源抗体已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及时进行免疫;俞某番鸭在7日龄以前阳性率在80%以上, 而从14日龄开始抗体阳性率降至40%, 21日龄阳性率为零, 说明在14日龄时俞某的番鸭就需要进行免疫, 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施某番鸭在7日龄以前阳性率在90%以上, 而从14日龄开始抗体阳性率降至60%, 21日龄阳性率为零, 说明在14日龄时该场番鸭就需要进行免疫。

上一篇:农民致富下一篇:销售方式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