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2024-06-23

艾滋梅毒乙肝宣传(精选6篇)

篇1: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宣传板报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2010年11月我市开始启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卫生部门将向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和药物母婴阻断服务,从而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

一、服务对象: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

二、服务方式:

1、免费健康咨询服务

2、免费检测服务

3.、免费提供艾滋病药物治疗服务,三、优惠政策:

1、对所有孕妇孕早期给予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

2、对检测出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产婴儿给予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3、对梅毒感染孕产妇给予安全的助产服务,规范性治疗给与补助,对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

4、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提高母婴阻断率。

四、服务流程

孕产妇结合孕产期保健,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及咨询服务孕期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梅毒感染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未感染孕产妇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定期检测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机会性感染定期随访 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疾病治疗监测肝功能定期随访产时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安全助产服务产后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儿童应用抗病毒药物喂养指导与支持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机会性感染提供转介服务 儿童预防性治疗定期随访检测先天梅毒治疗儿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常规产后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关怀支持服务图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初次接受产前保健的孕妇主动提供有关的检测信息采集血样本应用高敏感性的筛查试剂进行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反应原有试剂+另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筛查试剂(高特异性)进行复检 两种均阳性或一阴一阳反应提供疑似阳性咨询进一步做确认试验不确定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加强随访等知情同意选择是否终止妊娠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常规孕产期保健 两种均阴性反应阴性反应选择终止妊娠,实施终止妊娠手术,避孕咨询选择继续妊娠,加强产前保健;进行CD4细胞等HIV相关检测;选择应用适当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方案住院分娩、安全助产;继续按照方案要求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所生新生儿护理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产后随访、咨询、指导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婴儿随访检测服务流程说明:* 筛查试验包括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 #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图2.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孕期未接受HIV抗体检测的临产产妇主动提供相关检测信息,采集血样本同时用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快速检测试剂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两种均阴性反应报告“HIV抗体阴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常规助产及服务一阴一阳或两种均阳性反应检测后咨询,知情选择干预措施临产后及时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尽早进行确认试验,及时获得检测结果产后暂时未得到确认试验结果或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阳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提供咨询继续提供干预服务所生新生儿特别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提供咨询终止干预不确定分娩前快速检测结果为一阴一阳者用高特异性ELISA试剂再次检测阴性反应阳性反应分娩前快速检测结果两种均阳性者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提供咨询终止干预提供咨询继续提供干预服务尽早获得检测结果感染妇女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系统所生儿童继续随访、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 说明:#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图3 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适用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测的产妇)

接受初次产前保健的孕产妇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RPR或TRUST等)阴性反应报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阳性反应选用一种梅毒筛查试验进行筛查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TPPA、ELISA或快速试验等)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报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复检阴性反应阳性反应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复检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既往感染梅毒极早期梅毒部分晚期梅毒立即给予孕妇一个疗程的治疗每月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连续三个月三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诊断梅毒感染出现1次阳性结果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给予两个疗程的规范治疗;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和随访继续进行常规产前保健住院分娩,产时安全助产;所生儿童按要求处理继续进行常规产前保健图4.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新生儿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对家长进行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定期随访、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出生后6周采集第一份血样本制备成滤纸片干血斑(DBS)将干血斑滤纸片转运到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由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统一转运到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早期诊断检测阳性反应尽快采集第二份血阴性反应样本,送检呈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婴儿满3个月,再次采集血样本,送检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阳性反应尽快再次采集血样本,送检阴性反应诊断儿童HIV感染,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儿童保健及随访服务 图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6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

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新生儿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对家长进行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定期随访、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未接受早期诊断检测、感染状态不明确者12个月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反应用另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筛查*试剂再次检测阴性反应阳性反应18个月时再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反应用另一种不同原理阴性或不同厂家生产的阳性反应反应筛查*试剂再次检测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确认试验阴性阳性不确定报告“HIV抗体阴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排除儿童HIV感染常规儿童保健随访诊断儿童HIV感染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说明:* 筛查试验包括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 #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图6.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我国大部分乙肝人群来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实施母婴阻断是降低表面抗原携带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预防乙肝之母婴阻断

对乙肝携带,无论是大、小三阳妈妈的婴儿,国内外公认的阻断是采取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越早越好,最好在2小时内完成)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出生后24小时内(越早越好)、1个月、6个月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国内许多单位还开展了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宫内感染。小三阳、HBVDNA阴性的妈妈的宝宝多可完全阻断。对大三阳妈妈阻断的成功率在90%以上。要注意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前应冷藏保存于2-8度。

因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后,保护性抗体的阳性率大约在90%左右。因此孩子打完三针疫苗以后,还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到底孩子产生表面抗体没?滴度够不够?若没产生表面抗体或者滴度不够,还需要加强接种。此外还应注意,打疫苗产生的抗体并不能持续终生,应该进行复查,必要的时候需要加强接种。

预防乙肝之母乳喂养

目前国内学者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认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双阳母亲乳汁中既使有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远没有血液中高,且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乙肝预防最重要的在于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婴儿有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免疫失败,但乳头有破损时暂不宜母乳喂养。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万一形成慢性感染可是一辈子的事,以不喂为保险。因此,少部分大三阳妈妈如果希望安全至上,则不选择母乳也可以理解,但要三思而后行,因人工喂养对卫生和经济条件要求高,否则有可能增加宝宝患腹泻、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机会。

篇2: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第2期)时间:2014年5月10日 地点:杨家坳乡卫生院 宣传员:公共卫生人员 宣传形式:张贴宣传资料

宣传内容:

1、降消、住院分娩项目。

2、艾滋病、梅毒、乙肝知识。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防治知识宣传

我院按照母婴阻断方案落实了孕产妇早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免费检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及相关检测、随访服务等;对梅毒筛查阳性的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妊娠梅毒治疗,防治先天梅毒;对住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免费注射1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什么是艾滋病、梅毒、乙肝?

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全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人就得了艾滋病(医学上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经过7-10年的潜伏期,会进入发病期,称为艾滋病病人。由于目前艾滋病还没有预防疫苗,也无法治愈,因而病死率非常高。但如果得到恰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命,而且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应该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此病毒可通过血液、无防护性交、共用针头传播,也可由受到传染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染给新生婴儿。2.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  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

 宫内感染: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 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 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估计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梅毒的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  血源性传播

 胎盘传播: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在怀孕期间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毒时发生。 产道传播:当胎儿经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梅 毒苍白螺旋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传染梅毒而发病。 间接接触传播 乙肝传播途径:

● 经血液传播

 性接触传播

 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有40%-5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3.孕产妇为何要尽早检测艾滋病?  尽快得到医疗保健  有利于尽早决定妊娠结局  获得PMTCT(母婴传播的预防)服务  配偶尽早得到检测咨询和医疗保健  有助于健康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接受性 4.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妊娠有何影响?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受孕几率会下降,可能与盆腔炎或其他性传播疾病有关。 感染艾滋病病毒孕妇易发生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早产、生长受限及围产儿死亡等。由于妊娠本身造成感染艾滋病病毒孕妇的抑制状态,使妊娠期发生机会性感染概率增大,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加快了艾滋病病程。5.艾滋病对儿童有哪些威胁?

 感染了艾滋病的儿童死亡率高,90%在3岁前死亡。 年龄较大的儿童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而感染,通过性传播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青少年也逐渐增加,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生存。

 全世界已有400万儿童因为艾滋病成为孤儿。有些儿童甚至可能无法顺利长大成人,还存在受歧视、失学等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发展。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免费项目

母婴传播疾病指儿童主要通过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了与母亲相同的疾病。艾滋病、梅毒、乙肝都可通过母婴传播。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于2012年起针对广大孕产妇及儿童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一、艾滋病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孕期在妇产科门诊可享受一次免费采血检验。2.免费确认试验:如孕妇艾滋病初筛阳性,将再次享受免费采血并进行免费确认试验。

3.免费治疗: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将享受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及机会性感染预防药物治疗。

4.治疗期间免费检测: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及用药过程中,将享受免费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

5.住院分娩或终止妊娠住院费用减免:在我院住院分娩,按1000元/例标准减免;终止妊娠按300元/例标准减免。

6.免费定额奶粉及免费随访:在我院进行预防用药及分娩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儿童将获得县或镇、社区各保健机构免费的随访服务,儿童将接受免费早期感染诊断或艾滋病抗体检测以及由妇幼保健机构根据婴儿随访情况分期发放价值3000元/人标准的免费奶粉派发。

二、梅毒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孕期在妇产科门诊可享受一次免费采血检验。

2.免费治疗:我院为梅毒指定收治机构,可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免费的规范治疗。

3.儿童免费诊断及治疗:住院分娩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其所生儿童将享受免费的预防性治疗、先天梅毒治疗及县或镇、社区各保健机构免费的随访服务。

三、乙肝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孕期在妇产科门诊可享受一次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2.免费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可提供免费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

注:此项目中提及的“免费治疗”指感染了艾滋病、梅毒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由项目办提供抗病毒药物(仅指抗病毒药物免费)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补助对象: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具有思南县农业户籍户口的孕产妇。

补助标准:对思南县内农村户籍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每人400元;

补助程序: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出院结账时凭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等有效证件按照以下方法结算: 参加了思南县新农合的,先按项目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再按照新农合规定报销。未参加思南县新农合的,直接按项目补助标准予以补助;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报销流程

本乡农村户籍孕产妇

在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顺产或剖宫产)

出示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填写四联单

孕产妇签字

医疗机构垫付补助资金

分娩机构领导审阅签字

资料上报县项目办审核、拨款、公示名单

篇3: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

上海闵行区是一个人口导入区, 外来人口的数量, 在2010年底, 据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统计流动人口已达一百万左右, 已高于当地户籍人口。部分精神病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浪到上海闵行区, 又因为不同的遭遇与经历促发了原有或新发的精神疾病, 被救助部门或公安部门送到我院诊治。因为他们在外缺乏有效地自我防护和监管, 因此常常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同时也患有各类传染病。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精神病患者432例全部检测TPPA, 乙肝五项, 抗HIV抗体。根据不同的入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流浪组和对照组, 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由上海市闵行区110民警及救助站所送精神病患者148例, 以同期在本院由监护人所送精神病患者28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1] (CCMD--3) 中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2 样本来源

对新入院患者在1周内采取空腹静脉血4 m L, 按照外送血标本的相关要求, 由专车、专人定时送闵行区中心医院生化室检测。

1.3 检测方法

T P PA (梅毒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 乙肝五项 (H B s A 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 抗-HIV。均由闵行区中心医院生化室检验师规范操作, 阳性病例复查确认, HIV阳性者送闵行区疾控中心复测确诊。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 9.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对数值变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两组正态性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和构成比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若不满足χ2检验条件, 则替代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均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流浪组148例, 其中男79例, 女69例, 年龄18~51岁, 平均 (34.52±8.20) 岁。对照组284例, 其中男164例, 女120例, 年龄20~75岁, 平均 (45.15±14.30) 岁, 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两组患者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由表1知, 流浪组的TPPA、HBs Ag、HBV总感染阳性率大于对照组 (P<0.05) , 其他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无χ2值

2.3 流浪组常见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性别分布比较

由表2知, 流浪组男女之间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 控制任务艰巨[2]。本研究结果显示, 流浪精神病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6.76%明显高于对照组, 也远高于国内综合性医院普通住院病人的梅毒抗体阳性率2.14%[3]。提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可能在缺少家庭看护和社会监管的环境中, 患者因病缺乏自我保护和约束控制能力, 常成为性侵犯的受害者和实施者, 同时也成为梅毒感染与传播的高危人群。而流浪组男女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这与南京市钟龙[4]等调查结果不一致。国内研究显示梅毒可以促进艾滋病感染[5], 说明梅毒防控工作的紧迫性。本调查发现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HIV阳性, 由于样本量的原因, 虽不能说明问题, 但也能提示临床风险的存在。

*:“—”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无χ2值

3.2 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泛分布于我国, 人群感染率极高, 约有1.2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本文调查发现流浪精神病患者的Hbs Ag阳性率11.49%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也明显高于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Hbs Ag阳性率9.75%[6], 流浪精神病患者男女之间统计学无差异, 流浪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也是高于对照组, 说明流浪精神病人是乙肝的高风险人群, 可能与流浪期间生活环境恶劣, 衣食住行均没有保障, 营养差及自身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3 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乙肝、梅毒感染高危人群。尽管乙肝、梅毒、HIV是经血、母婴、性传播。但由于精神病房的封闭式管理, 患者密度大, 活动空间小, 患者群体化的生活, 共同饮食、娱乐和休息, 有时相互打闹、伤人、自伤自残等。医院医疗防治措施对传染病, 院内感染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7]。同时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物后副作用使唾液分泌增加, 在日常生活与睡眠中易不自主外流, 污染床单被套, 而唾液中存在DNA, 唾液同样具有传染性[8]。

综上所述, 提醒精神科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患者间隔离,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应常规对新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乙肝、梅毒、艾滋病抗原抗体的检测, 加强监管, 积极预防和治疗。同时提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政策, 建议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置相应的传染病科室, 对患有传染病的精神病患者及时转诊到市精神卫生中心, 以便进行全面统一规范的防治工作。更好为流浪精神病患者服务, 保障社区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 (2010-2020年) [S].2010.

[3]沈琳, 裘新民, 陈建萍.5231例住院病人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 4 (2) :179.

[4]钟龙, 潘蕾, 郝文静.流浪与正常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常见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6 (11) :1311-1312.

[5]常晓, 张海萍, 连石.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 (5) :553-555.

[6]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肝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S].2006.

[7]张丽芬, 张宝生.住院精神病人乙肝、丙肝、HIV、结核感染调查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4 (4) :465.

篇4: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前不久,张元欣收到其中一起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的判决。法院认定,自治区某医院进行两次艾滋病检查属于重复检查;对于前一家医院已做过的项目,被告医院在癌胚抗原化验检查和胰腺B超检查上存在重复,应当返还相应的检查费用。

但法院认为,为对患者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张元欣继父、患者李老先生入住被告自治区某医院时做艾滋病、梅毒检查是正当合理的。

对此,张元欣认为,医院做法仍存误区,违反国家“检测自愿”和“标准防护”原则,已于8月1日向法院提起上诉。

司法鉴定确认存在过度检查

李老先生在此前的诉状中提出了如下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返还艾滋病、梅毒检查费140元、其他重复检查费、化验费2745元及本案诉讼费用。

不幸的是,2012年2月21日,李老先生去世,其3个子女作为原告继续参加诉讼。

由于原被告双方对医院检测艾滋病是否正当、必要以及医院是否存在重复检查存在较大争议,张元欣向法院申请,委托新疆交通司法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

6月14日,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李老先生入住自治区某医院时应当做艾滋病、梅毒检查。住自治区某医院期间进行两次艾滋病检查存在重复检查。新疆某大学附属医院已做过的相关项目,自治区某医院对其中少部分项目存在重复检查(艾滋病、梅毒、癌胚抗原化验检查和胰腺B超检查)。

医院赔偿患者重复检查费用

6月26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庭审时,被告自治区某医院辩称,为了保护患者和其他人的健康,住院治疗必须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查。李老先生在该院治疗期间病情反复多次变化,该院多次申请院内院外会诊,并根据会诊结果结合临床检查对其病情进行了相应治疗,没有不当之处,不存在重复检查的情形,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个月之后,张元欣收到了法院的一审判决书。

一审法院认定:“患者李老先生在被告自治区某医院住院期间,2011年1月5日和27日被告自治区某医院对其进行了两次艾滋病检查,依据新交司鉴所(2012)法临鉴字第046号鉴定意见,被告自治区某医院第二次对李老先生做艾滋病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属于重复检查。因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和途径。”

另外,法院还认定:“原告在新疆某大学附属医院做过的癌胚抗原测定、丙型肝炎抗体测定共14项检查,被告自治区某医院又对以上14项进行了检查。其中的癌胚抗原化验检查和胰腺B超检查存在重复。”

不过,法院认为,为对患者和他人的健康负责,患者李老先生入住被告自治区某医院时做艾滋病、梅毒检查是正当合理的。

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自治区某医院返回原告第二次艾滋病检测费、第二次癌胚抗原测定检查费、第二次胰腺B超检查费共计140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利于规范诊疗行为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敏感性以及艾滋病的检测结果涉及到被检测者的诸多权利,因此在艾滋病检测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均规定了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如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第23条就规定,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对其进行艾滋病毒检测,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原告代理律师肖建琪说。

肖建琪表示,一直以来,患者在检查方面没有多少主动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案是新疆地区医院过度检查的第一案,法院已经肯定过度检查违法应当赔偿损失,这是本案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患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对过度检查进行维权。

篇5:艾滋梅毒乙肝宣传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三,什么是艾滋病母婴传播?

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

四,怎么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1,婚前,孕前和孕早期必须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2,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要避免非意愿妊娠。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最好在孕早期终止妊娠。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选择继续妊娠要接受定期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从孕14周开始服用,现在抗病毒治疗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支持下县妇幼保健所免费施行。

5,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必须住院分娩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安全助产服务。

6,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要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加强儿童保健管理和随访力度。现在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支持下县妇幼保健所免费提供一年的奶粉。

关于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宣传

一,什么是梅毒? 有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梅毒螺旋体键入人体后,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也 可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二,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梅毒主要由性接触传播(占95%),其次为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通过产道传染胎儿;少数通过接触,哺 乳,输血,接触污染的衣物,毛巾和医疗器械等传播。三,梅毒传给下一代会引起什么后果? 患梅毒的孕妇在孕期或产期过程中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会 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流产,早产,死胎和先天梅毒等情况。四,梅毒怎么检测? 婚前,孕前或孕早期经梅毒血清学检测,才能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因此婚前,孕前,尤其是孕早期必须接受一 次梅毒检测,有效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患病率。五,怎么样预防梅毒母婴传播?1,婚前,孕前和孕早期必须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自愿咨询和梅毒血清学检测。

2,梅毒感染妇女经正规治疗达到病情控制之前要避免非意愿妊娠。

3,梅毒感染妇女在孕期必须接受正规的全疗程治疗,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当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当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进行。

4,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按照孕妇在孕期抗病毒治疗情况和新生儿梅毒血清学实验结果必须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并加强保健管理和随访。

关于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宣传

一,什么是乙肝?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慢性传染性感染。二,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由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三,乙肝怎样母婴垂直传播?

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乙肝病毒的女性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子女,主要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四,怎么样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宣传

篇6: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的措施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各级卫生部门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媒体宣传、社区宣教、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自我保健意识,让育龄妇女和孕妇主动尽早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感染孕妇应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干预服务。

2.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等多种服务场所对育龄妇女开展“面对面”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利用。

3.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提供预防母婴传播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感染妇女及配偶/性伴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指导其正确避孕和使用安全套,以减少非意愿妊娠,并帮助制定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

(二)关口前移,规范提供综合干预服务。1.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与检测服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附件1),为孕产妇提供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咨询与检测服务。尽早对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检测,尽快明确感染状况,及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确保临产孕妇及时获得相关咨询与检测,并实施干预服务。拒绝检测须签署《艾滋病检测咨询知情拒绝检测书》(附件2-1)。

(1)检测前咨询

为所有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前的信息提供,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3图2、3),为所有孕妇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孕产妇筛查结果阳性者,2个工作日内将孕妇血样送至当地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艾滋病确认,接收样本的确证实验室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至送血样单位。临产孕妇艾滋病筛查阳性者,医疗保健机构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孕妇血样送至就近开展确认市(州)疾控中心或省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确认,疾控中心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至送血样单位,以保证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4)对孕妇进行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证实,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医疗保健机构不具备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确认试验的,由当地疾控中心提供确认检测服务。

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3)检测后咨询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阴性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阳性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知情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让其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签署《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2-2),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2.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应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技术指导。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3.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①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用药前应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2-3),同意者采取后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应对孕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方案》(附件5)。对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3++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孕产妇,转介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及用药过程中,应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必要时进行病毒载量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处理或转介服务。

②提供适宜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降低在分娩过程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

③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及时获得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提供

+

3+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与指导,告知其坚持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不超过6个月,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④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医疗保健机构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的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儿童随访的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6)进行早期诊断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儿童感染艾滋病,及时转介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两次不同时间(其中至少一次于儿童满3个月后采血)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儿童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常规儿童保健随访服务。

负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儿童早期诊断时间和技术要求采集血样,登记相关信息后,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规定,转送到省疾控中心,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到送检单位。从采血到患者得到结果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7),应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⑤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细胞/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按照《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附件8),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艾滋病早期诊断结果为阳性;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反复出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孕产妇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间﹤4周。

(2)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①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治疗。

根据孕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孕妇梅毒进行诊断,并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给予规范治疗,以治疗孕妇梅毒感染和减少梅毒母婴传播。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在++

3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进行随访,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所有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抗梅毒治疗。

②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的危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

③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和没有临床表现的,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对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

④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医疗保健机构应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流程》(附件10),提供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并记录相关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且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对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给予规范的治疗,并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

(3)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治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至少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4.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机构职能、服务特点和服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避孕咨询指导、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营造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

(三)提高能力,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能力建设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管理、基础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能力建设,严格机构资质和人员准入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提供规范、安全的综合防治服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快能力建设步伐,积极申请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有能力和检测需求的地区妇幼保健院还应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开展包括艾滋病抗体检测、CD4免疫细胞检测以及婴儿早期诊断等在内的艾滋病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指南》、《全国梅毒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检测制度,完善相关检测流程。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同时开展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乡镇卫生院应至少开展梅毒筛查试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乙肝免疫球蛋白及血液标本等的运输、存储和使用。

2.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各地要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建立由卫生管理、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检验、性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科、医院感染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预防母婴传播项目专家指导组,承担辖区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政策咨询、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任务,探索建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3.加强人员培训

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逐级培训,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水平。

4.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上一篇:酒店执行总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货物买卖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