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低碳发展趋势研究

2024-06-10

住宅低碳发展趋势研究(精选七篇)

住宅低碳发展趋势研究 篇1

一、住宅低碳的提出背景

目前, 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 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 因此, 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 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 其设计与建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的高低。亲近自然、环保可持续的住宅设计才是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

二、住宅低碳的发展趋势

1. 加大对住宅设计的投入和研发, 鼓励地产企业申请建筑专利, 实现住宅低碳产业化。

户型上, 各功能空间要合理排序、科学利用;各功能分区使用空间的比例要适度, 要能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低碳住宅的内部空间采光充足, 通风良好, 面积使用率高, 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 体现了住宅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低碳住宅的外部空间设计上, 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过渡良好, 达到公共空间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的目的。

2.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 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对旧式住宅升级改造过程中, 要注重新型建筑、新型装修材料的使用。随着各地住房公积金的上调,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国内住宅市场都会向中小城市倾斜, 在大城市以保证刚需为主。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阶段, 加大对中小型住宅社区的研究力度, 同时考虑中小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或者新城区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联合体设计。

3. 制订低碳住宅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已将住宅环保质量评级纳入考量范围。在将来, 还会将住宅能量损耗的主体——家用电器, 划入住宅一体化考量的范围。在全家电解决方案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成果, 加强与现代IT平台联动, 实现对家电的远程遥控。在建筑设计阶段, 融入对全家电解决方案的思考, 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性, 如, 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合理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以降低能耗。

三、住宅低碳实施的重点

低碳贯穿于住宅开发与使用的全过程, 涵盖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等各个阶段。规划、设计属于前期的“纸上谈兵”阶段, 是重要的务虚步骤, 住宅的建设、使用效果如何, 关键看这个阶段。在规划阶段, 要注重公共交通配置, 在交通线路、停车场配置方面要合理规划。在城镇化进展较快的地区, 如某些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 在户型配置上, 应优先保证刚需, 以保障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住宅设计观念形成阶段, 要从输入系统对、循环系统、输出系统3个方面进行考虑, 强调平衡输入、平稳输出和动态和谐, 真正做到“宽进、高效、严出”。在设计、建造阶段, 要注重智能楼宇的研发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

1. 输入系统设计。由于能源、水、光等的天然输入值高、人工输入值低, 因此这个过程中, 要重点考虑建造过程资源损耗环节、资源投入系统后利用率环节和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环节3个环节, 根据地域的不同, 采用不同配比的天然能源输入。如, 在西北多风地区, 可加重风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华南等低纬度地区, 可加重太阳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东部沿海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的地区, 可适当调高风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西南地热能丰富地区, 可加重地热能在系统内的权重等。在输入系统设计时, 要注重可提取性, 对于体系内各系统中不适于人居住的环境因子, 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矫正。

2. 循环系统强调输入系统的资源进入住宅区整体规划的停留时间、循环路径、利用率等问题, 体现在节水、节电、通风、通光、降噪声、散热保温等方面, 水循环系统强调食与用分类, 太阳能利用要防止光污染;要增加清洁能源使用, 完善中水再利用系统的相关技术。在人工照明方面, 应使用低耗能的LED灯具, 以降低后期运行和维护费用。植被方面, 既要有造氧功能, 又要具备降噪声功能, 可多采用造氧功能强的混合型植被, 舍弃单一的低造氧能力植物;改变原有植被平面覆盖, 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植被立体布局。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 可采用新能源技术、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等手段, 将规模较大的住宅区设计成一个自有生态系统, 尽可能减少资源输入和废物输出。利用自有生态系统将各种资源和可降解、可利用的物质留在系统内部循环并消化。

3. 输出系统着重处理废弃物 (如废气、废水、固体垃圾等) , 或者提供后续可能的循环利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和家居装修、食物烹饪等过程, 可能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因此, 可使用环保建材, 这也是从根本上杜绝二次污染的最有效途径。

四、实施住宅低碳的实际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趋势展望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研究现状

为降低减排的成本,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约,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交易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英国政府曾提出建立个人碳交易制度,尽管构建和运行个人碳交易制度的成本是高昂的,但个人碳交易制度能够为整个经济社会带来更多收益。无论是征收碳税或建立碳交易市场,都需要政府干预。建立碳市场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为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征碳税也需要政府立法来确保其合法性,并制定合适的税率等。由于企业是减排主体,无论是开征碳税或建立碳市场,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税率的固定性会使企业面对更加确定的结果,这对于企业相对有利;而在碳交易机制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导致的价格变化,将使得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并不导致两者彼此冲突,恰恰相反,两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实践情况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除碳税之外,促使排放主体自主减排的重要推动力,两者可以形成有益补充。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展望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该领域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众多、研究资料丰富、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式多样的景象。国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仍处于前列,研究比较深入,尤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路径、应用实践等方面为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对于深化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水平、拓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梳理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本文认为未来在低碳经济的研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合理的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的研究要立足国情。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加强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立我国低碳发展纲领的基础。低碳经济转型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是,还没有构建起系统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缺乏纳入发展经济学的坚实理论基础,从而使各国或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目前多数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于低碳经济的内涵、可行性、政策建议等方面,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为少见,对于低碳经济的内部运行机理、评价及路径等问题的研究比较欠缺。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真正理解和把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二是加强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研究。政府的政策、实证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低碳城市建设等,评价方法主要是综合合成方法、层次分析法等。而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低碳经济某一特定领域,如低碳能源、碳排放等方面,大量运用各种数量模型,如投入—产出法、成本—效益法等,将低碳经济具体化,针对国际、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存在的缺漏和不足,为了更加全面、深刻地评价低碳经济,进而加速和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外关于低碳经济的先进评价方法,侧重于区域综合性的评价研究。

三是加强低碳经济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技术亟待升级,我国已经逐渐呈现出从以引进技术和模仿为主逐步向自主研发转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步增强的发展趋势,并逐渐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加快以“产权界定”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建立企业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等制度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方向。所以,如何在国内外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和超越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以及文化等角度提出一套更加契合我国国情、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体系,逐渐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迫切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是加強具体区域和行业的研究。目前,低碳经济研究在国外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而国内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入手,侧重于制度、政策、战略研究。未来的研究除了要立足于国情,继续进行完善宏观研究外,还要强化微观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省、市、县、企业,因此,加强微观研究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内许多学者虽然提出了不少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缺乏针对性。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借鉴国外低碳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具体区域和具体行业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耦合产业结构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必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2] 冯之浚,金涌,牛文元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3] 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政策瞭望,2009(08):39-41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

谈未来住宅厨卫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篇3

由于中国传统烹饪方式中炒、炸等操作产生大量的油烟,对厨房以其他房间都形成一定程度的油烟污染,以前的厨房设计对此基本未作特殊考虑。而很多居民自发采取的一种对策是,将厨房阳台封闭改建为热炒间,部分住宅将原厨房加入餐桌改为餐厅。在我们进行的全国入户调研中表明,中国的住户把厨房阳台封闭后改成热炒间的比例很高,如大连地区甚至达到90%.

由于厨房阳台在设计中并没有考虑上下水、煤气管线等问题,给住户改造带来极大困难。并且由于厨房阳台空间狭窄,难以组织合理的操作动线,造成使用不便。北方地区还因阳台没有足够的保温和采暖措施使烹饪作业条件很差。此外摈弃原烟道将抽油烟机直接对窗外排烟的方式,虽有排烟效率高的优点,却产生倒灌,影响立面、污染上层住户。

2. 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

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接口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工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过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

3. 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

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如两室两厅的户型中,就有2卫(主卧卫和共用卫)甚至3卫(主卧卫、共用卫、工人间卫生间),特别是北京这类的设计很多。而在我们入户调研中感到住户更需要的是储藏间。

4.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

目前中国大部分住宅的卫生间中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便器及地面全被打湿,带来很多不便。而随着住区集中管道供热水及热水器的普及,每天洗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使这一问题更具有普遍性。

5.没有考虑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这种趋势,需要住宅设计积极加以应对,使住宅更加能够适合老年人的使用要求,而厨房和卫生间则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部位。但就现状而言,住宅的设计还很少考虑老年人的需要,特别是厨卫空间从老年人使用的角度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1、地面存在高差,不利于老年人安全行走和轮椅进出;2、地面材料过于光滑;3、厨房的设备和布局不能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4、卫生间中缺少必要的扶手;5、洗浴设备不能满足老年人安全使用的需要等等。

那么中国住宅厨卫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1.双厨将成为主流

在近一两年的新项目中,双厨的设计开始出现,发展商及建筑师将住户改造的意愿纳入设计中,一些项目将此称为中西厨房。中厨即为油烟大的热炒间,可用门隔开并对外有窗,西厨则是制作冷餐,使用微波炉、电饭煲操作的场所。

2.卫生间需要干湿分离和弹性分隔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入浴行为的日常化,将浴室作为湿空间单独分离出来将变得十分必要,卫生间干湿分离、小间化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另一种可能的趋势是,卫生间以轻质材料分隔使卫生空间的重新划分和弹性增加成为可能。如将紧邻卫生间的部分空间在必要时方便地改为卫生间。此外,空间的弹性分隔也是为新功能的增加预作准备的需要。

3. 厨卫的整合设计将受到重视

住宅厨卫是住宅中科技含量最高、涉及面广、需要各工种配合、综合设计的部位,所谓整合设计就是从整体出、全面考虑,注重长久的综合效益。

因此,厨卫设计中各种管线必须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协调,统一施工,不得以各自的特殊性破坏整体布局。管线应集中、隐蔽,设立集中管井、管道夹墙或管道间,使压力管线尽可能集中布局,并且方便检修、更换、计量。暖气布置应考虑不妨碍厨具和洁具的布置为主,此外在厨房中应注意避免切断流线,在卫生间中应尽量放在不妨碍行动的位置以避免造成烫伤。便器的排水口距墙的距离必须标准化,以提高产品的互换性、适应性,方便设计、施工及住户选用。

4. 设置设备层以适应厨卫的更新和灵活布置

今后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将越来越坚固,而内部户型隔墙划分和设备更新越来越频繁。占建筑费用1/3以上的结构部分如因不能适应改变而被摧毁将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5. 重视厨卫的通用设计

这里所说的通用设计,指的是在考虑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别人群使用的同时,也适合或不妨碍正常人群的使用。住宅中的厨房和卫生间是典型的需要通用设计的空间。

6. 追求人性化设计

探讨住宅电气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电气设计 问题 要点 智能化设计

一、当前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2.1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

电气设计必须妥善考虑其运输及维修吊装通道问题。如某高层办公综合楼地下变配电所与发机房,设置在一层某会议厅底部,地下层既未考虑必要的运输检修通道,也未设足够宽度能运进设备的门框。

这种意图显然是错误的,即使不考虑土建施工可能对已就位的电气设备造成的损害,大楼投入运行后电气设备的维修更换运输是否只得撬开一层会议厅地板来解决呢!须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而变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仅为20年左右或更短,定期或故障维修周期就更短了。

2. 2设计深度不够达不到当前国家的文件规定

目前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也可能导致可用性的欠缺。由于不按规定的深度进行必要的计算与标注、也往往造成设计文件本身出现原则错误而难于及时发现,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

2.3设计文件衔接不清,协调配合混乱

例如目前普遍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按规定应在电气施工图中标出联接点、预埋件,说明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如焊接要求等);并在土建施工图中有相关的预埋件详图及相关的标注与说明。而实际上多数施工图仅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且标注与说明相当简略,土建施工图中则常无任何相关的说明与标注。这给工程监理及施工都带来很大困难,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则极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又如各专业管道、线路相互碰撞、相互矛盾的问题已成了施工图多发病,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由上文所述不难得出,电气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根据,设计能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问题等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电气设计的规范性对整个建筑电气质量和后续维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做电气设计时,就要熟悉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坚持住宅电气设计的原则,把握极易遗漏忽略的几个要点很重要。同时,还应在未来的建筑智能化方面下功夫。

二、住宅电气设计的原则

1、住宅电气设计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设计准则,它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和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是建筑电气设计者设计的标准。

2、住宅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建筑的各项功能稳定连续运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快捷。

3、住宅电气设计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综合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初投资也要兼顾以后的运行费用,以求得建筑生命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目标。

三、在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记住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条文应: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6.0.10条

“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所以电源进线除设漏电断路器外还应设隔离,隔离电器先用三极且符合《低规》GB50054-95第2.1.6条规定的电器。

2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第八章日用电器”对插座等的设计要求有详细的条文,应作为住宅设计的重要依据。另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0.8条“家用电气篇”也可对住宅设计规范作很好的补充。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19.1.6条规定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住宅卫生间一般都设有壁灯,为满足规范要求,笔者建议采用利用卫生间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作法,而不必为一两套壁灯设照明用PE保护线。

4、 住宅一般都没有CATV系统,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5.8.1条规定

“CATV系统采用单相220V、50Hz交流电源,一般由靠近前端的照明配电箱以专用回路方式供给”,另外像配线架及对讲门铃系统笔者建议也采用单独回路配电,而不与走廊照明回路共用电源,以保证检修时相互无影响。但它们均为公共用电,用一只电表计量即可。

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4.8.2.9条

规定了装有澡盆和淋浴盆的场所设置开关和插座的规定,设计住宅卫生间内的插座位置时应注意允许安装的区域范围,以满足规范要求。

四、住宅电气设计的智能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成为可能。未来的住宅楼应有一个由检测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微机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由该系统对楼宇内的设备运行、电气故障、火灾、盗情等进行集中监控。再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将一定区域内的楼宇按星型拓朴结构建成小区局域网,进而所有局域网连接,同时与公安、消防、电讯、广播住宅管理等部门连网从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五、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性发展

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为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电气设计师也应从全盘考虑,既要兼顾初投资还要考虑建筑电气的运行能耗。

1、照明节能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通常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1)充分利用自然光,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从而节约人工照明电能。(2)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高效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3)对于照明灯具进行控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方法。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卧房、病房、客房等床头灯可采用调光开关,高级客房采用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2,、降低线路损耗

当电能传输时,在电路网络中就产生功率损耗,一般来说,其与线路的长度和负载的大小相关联。因此,应当尽量提高系统的功率系数、减少导线的电阻,从而降低其损耗。为减小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不走弯路,尽量走直线;导线的截面积大小的确定应根据电流指标与经济条件来确定。对于线路较长的电路,在满足电流以及电压降要求的情况下,可使导线的截面积加大1~2级;

总结:

电气设计的规范性对整个建筑电气质量和后续维护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未来的更加先进的智能住宅的电气设计和节能措施,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

参考文献

[1] 江亿.中国建筑能耗远低于发达国家(第一部分). http://www.chinadialogue.net

[3]李蔚.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电气应用 .2007,2(10):12-15

住宅低碳发展趋势研究 篇5

2008年, 北京。被称为史上最好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成功举办, 国奥村被称为史上最好的奥运会运动员村, 赢得了来自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万余名运动员、官员及国际各界的广泛赞誉。

历经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盛事的检验, 国奥村已被誉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引领“绿色、科技、人文”全新生活方式的典范。

参展世博会, 传播低碳生活理念

在参展方案规划阶段, 国奥村就确定了以“低碳建筑理念”来实现展区搭建, 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世博会结束后因展区拆除而产生的建筑废弃物, 从而体现“世间本无废物, 废与不废, 不在物, 在于人”的思想。事实上, 在开展的前半个月内, 国奥村就受到了国内外参观者的赞誉, 西班牙首相萨巴特罗一行对国奥村再生材料利用、先进绿色低碳生活模式及“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理念取得的成果深表赞叹。

国奥村案例展区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B4-2-3展区, 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为参展主题, 以“美好画卷, 展现未来生活”为设计理念。区别于国家馆、主题馆国奥村展示的是一个家。展区所用建筑材料均来自国奥村等奥运赛后场馆改造产生的建筑废料。国奥村通过对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成果展示, 以及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 并通过与观众互动参与性活动, 倡导人们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众所周知, 国奥村即奥运村, 是2008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村, 秉承“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理念, 广泛使用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建筑科技, 构建绿色低碳、人性化住居典范。国奥村集成应用了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绿色建材、建筑节能、室内环境、生态景观、智能家居、绿色照明、无障碍设施等30余项绿色建筑的高新技术。通过声像视频、智能模型、实物展示等方式, 直观地让参观者了解绿色建筑的技术应用, 体验低碳家居的生活方式, 感受心目中宜居的绿色家园。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 很多参观者对国奥村绿色低碳的特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名带小孩游客的看法最具有代表性:“我带孩子来这里参观, 就是想让她看看未来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浓缩精华, 展示当今中国最领先低碳住宅特色

国奥村集成应用了数十项国内外领先的低碳环保科技,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环保科技集成度最高的住宅项目。全面参观位于浦西最佳实践区的国奥村展馆, 你就能详细了解国奥村是如何将这数十项技术在数百平米的展馆内得以完美展示的。

国奥村展示的是一个家的建筑和一个家的生活。来到国奥村展馆前, 首先看到的是兼有古建特色和奥运风格的国奥村展馆的大门, 以奥运祥云画卷向参观者展示“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的家的盛情与友好。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家, 让美好生活成为现实。值得注意的是, 该大门采用建筑废料加工而成。

走进大门, 最先跃入眼帘的是象征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理念的内投影球, 底座为方形, 取“天圆地方”之意, 把国奥村、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融为一体。基座用建筑废料与“虎皮黄石”尾矿加工而成, 追求粗犷自然质感, 与投影球的光洁相呼应, 虚实之间显示一种灵动, 一种博大。国奥村来自奥运、来自北京、来到世博, 奥运与世博融合在一起, 求祥和也求融合。

位于内投影球左侧的是国奥村项目实景沙盘和多媒体展示区, 这里对国奥村实践绿色、科技、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利用动感沙盘, 与环形屏幕动感呼应形成立体景观。主要展示了国奥村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国奥村微能耗建筑、景观花房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餐厨垃圾系统和太阳能燃气空调系统等多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

其中, 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 从污水处理厂排入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温度能量, 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夏季相对于常规制冷方式可以节约电能20%以上, 冬季每年从再生水中提取能量折合标煤约3600吨,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600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世博会江水源热泵系统就参考这一个技术。

另外, 这里展示的国奥村微能耗建筑, 集中运用了20余项新技术, 把大自然存在的“热能、冷能、光能、风能、地能”加以利用, 特别是冬季自然储冷用于夏季空调技术, 制冷不用电, 能提供建筑物整个夏季约20%的供冷量, 年节约能耗14万度。微能耗建筑就像大树一样, 净化空气, 吸收自然能量, 为建筑提供电力、热水、供暖和制冷, 展示了建筑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体现了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建筑奥运会时曾经作为运动员服务中心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现在是国奥村的幼儿园, 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小就能够感受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展馆中央, 一个由绿色植物和香水百合组成的展示物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注意, 这里模拟的是国奥村景观花房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把景观绿化花房与污水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动植物的食物链建立起一个水体生态平衡系统, 生活污水在这个生态系统的流程中, 得以过滤和净化。这个由鲜花、绿叶、食菌动物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物, 不会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污物在系统内得到生化分解, 无需人工清理, 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1-2002) 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国奥村设置的两个景观花房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全年可节约7万吨自来水。另一方面花房里四季花红叶绿, 为冬日的首都增添了一道生活情趣。

国奥村展馆内最吸引参观者注意的是“我的低碳生活”展示区, 它让参观者感到低碳生活就在身边。国奥村采用的厨卫设备以节水、节电、智能为设计理念。厨房净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全自动厨房垃圾处理系统, 实现厨房废水初次过滤分离之后, 轻度污染用水经过过滤、净化、杀菌后可以再次利用, 用以冲厕、浇花等。

国奥村卫浴设备采用了“复用水”技术的洗手盆和座厕一体化的产品。洗手盆内置特殊陶瓷阀芯, 采用双档节水, 防烫伤设计, 有效节能减碳。并将洗手盆的污水经过过滤处理储存在座厕水箱当中, 内置自动清洁系统去除细菌和异味, 座厕比传统3/6座厕节水25%。这里的“碳足迹计算器”也引来诸多参观者驻足, 通过衣、食、住、行、用的消耗计算出自己的碳排放量, 提醒人们低碳行为从身边做起。

推广共享, 让更多人享受绿色低碳生活

展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体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国奥村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倡导这一生活方式。北京国奥村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数百个城市、社区等参访团体, 并为许多城市提供了解决方案。上海世博江水源热泵、世博园停车棚太阳能生活热水、广州亚运太阳能热水、南通新城小区再生水源热泵等数个项目, 学习借鉴国奥村方式推广实施。在重庆、成都、桂林等地以国奥村标准进行开发建设, 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 推动城市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下向前发展。

已经在建的成都、重庆和桂林, 在“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指导下, 结合当地环境和人文特点, 将成为当地住宅的新的典范之作。

截至记者发稿时, 已经有多个城市同国奥村进行接洽, 希望能在当地推广绿色低碳的住宅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 凝结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盛事的国奥村, 将从北京走向全国, 将有更多的人融入到“绿色、科技、人文”的全新生活方式中来。

成都国奥村

规划建设用地约20公顷, 总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在节能降耗、低碳减排方面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污水处理技术等30余项科技的应用, 建成后年节约自来水25万吨, 年节电1100万千瓦时, 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万吨, 二氧化硫35吨。成都国奥村将成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绿色宜居社区。

桂林国奥城

位于漓江岸边, 规划建设用地约58公顷, 总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通过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江水源水环热泵系统等集成应用绿色建筑高新技术, 总计年节电13400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桂林国奥城将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为一体的国际领先的大型绿色园区。

重庆国奥村

住宅低碳发展趋势研究 篇6

低碳消费活方式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 消费结构低碳化、环境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它是指消费者经过理性的选择, 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 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问题, 它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 在消费过程中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2009年11月,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 中国政府宣布, 到2020年, 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强度) 比2005年下降40%-45%。另外在“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大会的召开对于我市深入推进节能减碳工作, 以降耗促发展, 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给我市“十二五”能耗强度下降17%、碳排放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要求。

二、文献综述

2003年, 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引起全球广泛关注。2007年, 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在低碳经济下, 低碳消费也应运而生。

2005年, 韩艳宾等人在《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中, 提出了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实证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 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比较局限, 绿色消费模式还未成熟;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的满意度有所上升;消费者对绿色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中等偏高。

2009年, 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 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 消费者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 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提出问题与研究思路

本文针对购买力更强, 对新鲜事物更易接受的首都大学生, 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先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做了预调查以及相关二手资料的搜集, 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 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 以及购买绿色环保, 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发现了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低碳消费意识, 但低碳消费行为并不频繁, 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同时在预调查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首都大学生对于目前我国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并不强, 其中产品价格水平、品质质量、造型设计, 流行程度等方面可能造成了影响。我们针对这些问题, 又进一步的做了调查, 通过随机发放150份调查问卷, 并有效回收107份, 以及

用SPSS数据分析处理, 对以上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并建立了先关数学模型。

四、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1. 低碳消费观念已基本确立。

通过有效回收的107份调查问卷, 以及随机采访首都在校大学生, 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观念现状有了初步了解。由图1所示, 我们了解到对“低碳消费”基本不了解的仅为5.3%, 但非常了解的只有不到0.9%, 了解一点和了解大概的占据了93.8%, 由此可以看出, 经过长时间的宣传教育, 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识和观念已经基本确立。

2. 低碳消费宣传主要依靠新兴媒介。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如图2所示, 首都大学生通过电视、报纸、实体广告等传统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人数为20.2%, 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的占据62.4%。因此对于低碳信息的了解学生们主要通过新兴媒介, 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然而通过学校宣传教育了解低碳消费知识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6.3%, 通过社团和同学间介绍得知的为7.9%, 其余3.2%的学生为不关注。由此看来学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可以通过在校园橱窗展示、学校论坛等进行宣传介绍, 并鼓励促进学校成立低碳环保的社团,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

低碳消费模式是提倡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消费中以基本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为前提, 以兼顾低碳消费为原则, 以摒弃过度消费为目标。树立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就是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中, 倡导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如图3所示首都在校大学生有86.4%的学生出现过因为面子和攀比, 导致消费的情况, 其中经常出现该情况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2.8%, 因此虽然首都大学生已经树立了低碳消费观, 但实际行动尚未同步, 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同时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27.3%的大学生在购买产品时, 特意挑选绿色环保的低碳产品, 对于我国低碳产品的现状, 进行了进一步的分

五、影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 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 以及购买绿色环保, 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本文对影响首都大学生以上两种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3, 介于0.5到0.8之间, 因此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与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呈中度相关, 即身边朋友经常进行低碳消费会对首都大学生是否进行低碳消费产生中度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主要是集体生活, 与同学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 久而久之, 所在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低碳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习惯也趋于相同。因此如果身边的人都比较注意低碳消费, 勤俭节约, 避免浪费, 自己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从而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六、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意愿的因素研究

在预调查和二手数据的搜集中, 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受到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流行程度的影响。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一手数据, 并运用SPSS工具, 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1. 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1, 介于0.5到0.8之间, 因此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 即低碳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着中度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费有限, 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基本依靠父母供给, 因此属于对价格十分敏感的群体。而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 相比于传统产品, 价格相对较高, 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去购买, 但对于高价格只能“望而却步”。

2. 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279, 小于0.3, 因此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不相关, 即低碳产品造型设计的好坏不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

由于大学生目前接触广泛低碳产品为有机饭盒、有机塑料袋, 节能灯、再生纸、循环笔等物品, 因此对造型设计并不重视。如果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和普及, 例如低碳服装、书包等低碳环保产品的大量生产, 大学生会对造型设计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3. 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9, 介于0.3到0.5之间, 因此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微弱相关, 即低碳产品价格品质质量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仅有微弱影响。

由于目前国内的低碳产品设计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低碳产品的种类较少, 多为一些对质量需求并不高的产品, 而且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在生产工艺上也多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工艺, 本身质量较好, 所以品质质量并没有对学生的购买欲望产生显著影响。

4. 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8, 介于0.5到0.8之间, 因此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 即低碳产品是否符合理性趋势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中度的影响。

在《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提到, 经研究表明, 当代大学生具有着追求时尚前沿的特性, 且好胜心理强, 比较好面子, 因此不愿意自己落后于潮流。因此当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很高时, 大学生便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 此时低碳产品不再是被当作低碳环保的产品被消费, 而是作为时髦产品被学生购买。因此可以针对学生这一消费偏好, 将低碳产品打造成为流行时尚产品, 从而吸引大学生进行消费。

5. 建立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数学模型。

本研究采取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最终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为低碳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和流行程度这四个因素, 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作为因变量, 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7数据显示, sig. (价格水平) =0.003<0.01, sig. (流行程度) =0.006<0.01, 均显著, 因此价格水平和流行程度的影响较大, 并且可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0.333×价格水平+0.420×流行程度

七、结论与机理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 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低碳消费意识, 但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 生活水平等因素, 造成了首都大学生存在自我享受动机, 社会交往动机, 面子动机, 彰显个性动机等进行炫耀性消费, 使得低碳消费行为落后于意识。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发现, 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 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购买欲望存在中度相关, 由于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普遍存在着概念好于品质, 性价比较低的现象, 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购买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

另外, 国家虽然大力号召低碳生活, 低碳消费, 但由于并未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 以及监管激励体制的缺失, 造成了目前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没有统一标准, 低碳产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八、政策建议

1. 对于“行为滞后于意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滞后问题, 学校应加强教育, 积极鼓励, 扩大宣传。

由调研结果我们可知, 学校对于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并不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仅有不到14.2%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和社团介绍了解到低碳消费等知识。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 可以从多渠道来普及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高校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的新情况、新特点, 将低碳消费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 或者开设低碳消费教育的选修课, 如《低碳消费营销学》、《低碳消费经济学》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讲座增进同学们对低碳知识及低碳消费的了解, 组织开展节约能源教育活动。

2. 对于“产品滞后理念”——我国低碳产品品质落后问题, 企业应与时俱进, 学习效仿, 战略转型。

企业应该看到低碳环保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时俱进, 低碳消费正在逐步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形式。大学生具有趋同性、追逐时尚和受群体影响比较强等特点, 同时首都大学生对流行时尚的敏感度更高。企业可以提出低碳环保的时尚概念, 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 为环境保护出力,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现在大学生必然会成为以后社会消费的主流, 是重要的生力军, 因此企业可以尽早把握商机, 提早抢占市场。

3. 对于“政策滞后于倡导”——我国的低碳消费政策制度不完善, 国家应完善法律, 制定方针, 政策鼓励。

(1) 发展低碳经济,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关键。早在2007年7月, 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我国的低碳相关法案仍未出台, 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 设定评定标准, 对于很多企业打着“低碳环保”的旗号, 而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的问题, 或者过度包装浪费, 偷排废水废料等问题要给予严厉制裁。

(2) 鼓励生产制造业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绿色生产”,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的低碳产品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 节能生产的管理监督办法等, 从而继续落实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产品的力度, 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非低碳产品逐步在市场上消失。

(3) 针对低碳产品目前成本较高, 市场较小等特点, 国家和政府应该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厂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力度, 保证低碳产品的生产厂家可以较快的吸引消费者, 打开市场。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创新工艺等, 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当代大学生是目前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高素质消费群体, 是未来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因此树立大学生低碳消费理念, 培养低碳消费行为尤为重要。本文以购买力相对较强, 更易接触和接受新鲜理念的首都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运用科学统计和分析方法研究目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深入分析影响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购买欲望和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建立数学模型, 为更好的促进低碳消费提供数据支持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产品

参考文献

[1]李祖峰, 樊清华, 高洁.90后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与思考[J].调查与研究, 2012.255[1]李祖峰, 樊清华, 高洁.90后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与思考[J].调查与研究, 2012.255

[2]胡玉东, 瞿丹丹.大学生低碳消费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学生管理工作, 2010.6[2]胡玉东, 瞿丹丹.大学生低碳消费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学生管理工作, 2010.6

[3]庞晶, 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3]庞晶, 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

[4]袁丽峰.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 2011[4]袁丽峰.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 2011

[5]孟艾红.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观察, 2011.10[5]孟艾红.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观察, 2011.10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及发展趋势 篇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合理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笔者对市区住宅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根据现在人们对住宅的要求,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性能价格比、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健康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的造型等五个方面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前言

现代住宅居住的舒适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户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要实现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居住质量与环境等目标,住宅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突出超前性的理念与设计思维和方法,以来满足人们不断提出不同层次的新需求。从而使现代住宅不仅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这将成为现代住宅未来建筑设计的主方向。

一、住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因素

(一)住宅套型将更趋合理

根据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现状,参照发达国家的套型和户均建筑面积指标(如美国为167m2),新世纪我国住宅套型将以三室二厅二卫为主(建筑面积为100~140m2)。同时应辅以一定比例的二室二厅一卫套型的住宅(建筑面积为80~90m2)。在大中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深化,一室一厅一卫的小型户存在一定的消费市场。小型户适合于单身的年轻人或退休的老年人。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家,该套型尤其适合于时间宝贵、具有鲜明个性并正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商界新锐、科技园的IT产业人士、大学学生及单身年轻教师等。

(二)住宅功能分区将更趋合理

通常一套住宅根据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和辅助区。亦可称之为动区(指公共活动区和辅助区)和静区(指私密休息区)。一般宜将动区设置在入户门附近,静区的布置应比较深入。一个合理的设计,不仅应使动、静分区及布置合理,而且应使交通路线简捷,相互干扰少。

中厅大卧是未来住宅室内分区的一个发展方向。尤其起居厅是组织现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所以起居厅应有足够的面积,在空间尺度上必须达到基本的视觉和心理舒适度。但是部分人认为起居厅的面积越大越好,直至造成实际工程中出现面积为70 m2左右的起居厅、狭长的暗厅等不合理的情况。参照发达国家的面积指标,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三室二厅二卫及二室二厅一卫的住宅,起居厅合理的建筑面积为20~35 m2,面宽宜为3.9~4.8m、长宽比小于2的长方形,同时应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于空间尺度宽敞、具备良好日照和通风的卧室的追求日益凸现,卧室的功能趋于多样化。起居厅的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弱化了,卧室、书房等房间的功能则被强化、细化。卫生间、厨房等处的辅助功能必须体现健康的概念,并确保良好的通风。

(三)全寿命住宅将受到欢迎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结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也就是说住宅的使用期为50年,甚至50年以上。所以,在住宅的使用期内,户主以及住户的家庭人口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观念的变化等,要求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进行再分配,要求设计出全寿命的住宅,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已不期而至,因此全寿命住宅设计时应考虑适应老年人的需要,例如在开始建设时,留足供轮椅进出的门洞及过道宽度等。

为提高住宅建筑的适应性,满足全寿命住宅再次改造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全寿命住宅开发时,建筑布置可有两种方案:一是一个单元一个大空间的超前设计,为将来户型改造和户内格局的变化创造优越条件;二是楼梯间、厨房、卫生间、分户墙、外墙固定,而卧室客厅、餐厅从一个予留的大空间中根据住户的实际情况、个人爱好及习惯进行二次布置。同样该方案也可方便将来户内格局的改造。

(四)全装修住宅是住宅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销售给居民的住宅大多为毛坯房。户主购得房后,再进行室内装修。由于普通百姓没有土木及装修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装修费用较高;二是装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三是住户间全寿命住宅布置、装修不同步,装修期长,相互干扰大;四是在装修时,常有损坏结构的情况发生,这給住宅建筑的安全留下了隐患。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已开始厌烦这种粗放型的装修方式。由此集约型的全装修方式应运而生。全装修方式是一种国际惯例,它分为硬装修和软装修两部分。硬装修方式是指对吊顶、墙面、门窗套、地板等进行装修,由开发商完成。软装修亦称装饰,是通过布艺、挂件等展示个性,避免千房一面,由住户根据自己的财力、个性和爱好来完成。

(五)智能住宅、绿色住宅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利用现代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为住宅小区提供快捷高效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中应以人为本。根据居住对象的观念、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的不同,智能化住宅的开发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高级智能化住宅小区,其居住对象为外资企业及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知识分子等中、高收入的家庭,每户的智能化建设成本约为1万元左右;二是普及型智能化住宅小区,其居住对象主要为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户的智能化建设成本约在4000元左右。

(六)住宅建筑的细部设计应精益求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对面积与功能有要求外,已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品住宅。细部设计的完美程度直接影响到住宅建筑的品质。调查发现,现代住宅在许多细部存在不合理的设计,主要有:

1.阳台设计不合理。有的住宅阳台过多,有的过少,阳台封闭与设施配备没有考虑生活阳台与服务阳台间的区别。为此建议,宜设计为双阳台(1个生活阳台、1个服务阳台),生活阳台宜设计成开放式;服务阳台宜与厨房或卫生间相连,并应考虑放置洗衣机、拖把池和方便晾晒衣服,同时也要考虑一定的视线遮挡,尽量不影响建筑整体效果。

2.厨房、卫生间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面积大小不合理及予留管线位置不合理。为此建议,厨房的面积宜在6m2左右,卫生间的面积宜在5m2左右(享受与休闲型的卫生间面积宜在6~7m2之间),厨房、卫生间的管线与设施布置应符合人体工程和操作流程的要求,且应与设备的规格尺寸相配套。

3.外墙与屋顶材料的热工性能差。为此建议,选用外墙材料时,除强度外,尚需考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等;至于屋顶可通过采用蓄水屋面、种植屋面或加强保温隔热设计来改善屋顶的热工性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严格按《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设计与选材来防止屋面渗漏。

二、当今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其功能的改善,但无功能目标而盲目扩大面积,那就是“大而无当”.也就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功能增置,就“性能价格比”而言。是不合适的。因而,未来的住宅应当特别强调功能的增量,即随着面积的扩大。功能随之升级,套内的功能不断增加。

(二)讲求“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

1 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台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2 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多年以来,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 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可适用手不同的使用条件。

(三)讲求关注“健康住宅”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设计不再简单专注于规划平面的合理布置,景观小品的优美,建筑形式的新奇,而慢慢对居住更深层次的要求有了更多关注,健康住宅这个概念也就更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许多楼盘都纷纷打出了“健康”这一概念做为销售的卖点。然前,健康住宅不只是个别房产商广告中的一个描述,也不仅仅是种做一片绿地、一个水池就能做到。它其实是踏踏实实的一些要求。

健康住宅建设是指“用健康理念指导住宅建设,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四)讲求“建筑节能设计”

近几年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节能住宅。节能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另外,从使用效果和居卫的淋浴费用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五)讲求“建筑的造型”

1 归属感。我们设计师应该悉心去倾听业主在功能上的需要和審美上的需求,使设计为人创造一种家庭构架,使人在其间尽可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从而在精神上也找到一种归属感。家是属于自己的房屋,这房屋不仅是生活起居之处。也是人们生命的文化形态和存在方式,尤其对个人而言,家是盛载爱情与亲情的容器,是最能凝系人类情感的,无比温暖的归巢。设计师就是为人找到归属感,让人美梦成真。

2 空间领域。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已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自_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空间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诚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加之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所以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与当地的实情相结合,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

参考文献:

[1]麦浩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3,(07)

[2]井大为.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

上一篇:种类组成下一篇:管理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