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性练习

2024-06-30

灵活性练习(精选四篇)

灵活性练习 篇1

一、原地徒手练习法

1.两腿左右开立(大于肩宽),体前屈,两腿伸直,两手分握同侧踝关节。复原姿势后连续做。

2.原地弓步压腿顶髋;要求躯干与地面垂直,前腿大小之间大于90°,后腿伸直,脚前掌着地,身体重心压在前后腿的结合点上。

3.左腿伸直,前脚掌着地顶髋,双手抱抬起的右膝,使其尽量触胸。两腿交换做。

4.前后劈腿:两膝伸直并前后保持在一直线上,上体保持正直,难度逐渐加大,使髋部尽量向下触地。练习要循序渐进。

5.左右劈腿:两膝伸直,两腿左右分开,上体尽量保持正直,尽量使两腿和臀部向下触地。进行时可两手扶地,逐渐加大难度。

6.仆步换腿: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侧伸成仆步,两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握住同侧脚尖做,两腿交换练习。

7.坐位压髋:两腿分腿坐立,小腿弯曲两脚心相对,两手各扶两膝下压练习。

8.脚尖脚跟跳练习:两脚平行站立,一只脚用脚尖,另一脚用脚跟,互相交换跳练习。

二、行进间练习法

1.行进间做弓箭步压腿练习:增大送髋幅度,上体尽量前屈做有节奏的振动动作,后腿膝关节充分伸直。

2.行进间交换跑跳顶膝送髋练习:膝关节尽量要触胸。

3.行进间单腿屈膝外展练习:一侧大腿屈膝高抬外展,与髋关节大于90°,另一腿髋膝踝三关节始终保持充分伸直,两腿交替跑跳。

4.行进间连续做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练习:要求正踢腿勾脚尖,里合腿,外摆腿划圆尽量大些。

5.行进间做髋下击掌跑跳步动作练习。

6.行进间做交叉步转髋练习,练习时上体要保持正直,髋关节伸直。

7.后踢跑练习:要求支撑腿的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使身体始终保持高重心位置,小腿折叠快速,脚跟要打到屁股。

8.小步跑和高抬腿跑练习:要求高重心。

三、手扶器械练习

1.面对肋木站立,两手扶肋木,连续做顶膝外摆腿练习。

2.面对肋木,一腿屈膝置于肋木上,另一腿伸直用前掌支撑地,身体重心压在两腿上,做髋部用力向前下方顶送动作。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 篇2

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凝固最快的温度条件是()

A、0 oCB、15 oCC、35 oCD、25 oC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B、所有的消化酶只有分泌到消化道中才起作用

C、麦芽糖酶水解后可产生许多氨基酸分子D、淀粉酶可高效地促进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3、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更本原因是()

A、消化道的食物没有消化B、发烧使肠胃蠕动减慢

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D、酶的活性减弱

4、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好,处理方法应该是()

A、先用冷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B、先用开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C、先用温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D、先用温水侵泡,再在冷水中搓洗

5、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D、胃中已没有淀粉

6、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某种酶后在0oC~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是()

7、酶在经0℃和100℃温度处理后,都没有活性,因为()

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C.经过0℃处理的酶其空间的结构被破坏D.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氧化分解

8、下图是某一有机物加催化物质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之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如图),其关系图应为()

9、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

A.肽键B.肽链C.空间结构D.氨基酸

10、某同学在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实验设计的步骤如下:

(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

(2)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各维持5 min。

(3)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α—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在各自

温度中维持5 min。(4)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请回答:

(1)、该同学做该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该同学做该实验预期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他能达到目的吗?为什么?

(3)、假如该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应对他的实验过程作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的颜色反应指示剂碘液能否用菲林试剂代替?为什么?

(5)、能否用稀释的唾液代替α—淀粉酶溶液?如果可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1、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

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即加热到65℃后其生物活性

是不变、失活还是活性降低?)。为探究此问题,请您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完成相应的实验

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环境中,另一

份保持在65℃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

完成相应的实验方案:

(1)

(2)将甲、丙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将乙试管放人65℃温水中。3支试管均保温5min

后取出。

(3)。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1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的影响,已知NaCl是唾液淀粉

酶的一种激活剂。请设计一个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淀粉糊、蒸馏水、碘液、稀释的唾液、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量筒、滴管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第二步;

¨¨¨

(3)结果分析:。

13、在一块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一组酶作用特性和酶活性的探索性实验。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1)你对圆点A与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具有一致性,你对这种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色,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②。

【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答案:

1—9:C B D C A B B B C10、实验步骤改动:(1)取3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同时,再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2)将3支盛有淀粉液的试管分别放入6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同时,在3种温度中各放入1个盛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3)将3种温度下的淀粉酶溶液分别倒入各自温度下的3支淀粉液试管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4)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注意:置于沸水中的试管取出后要在温度降低到70 ℃左右后再滴碘液。

11、实验方案:(1)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向甲试管注入37℃的淀粉糊3 mL,向乙试管注入65℃的淀粉糊3 mL,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等量的37℃和65℃的唾液2 mL。向丙试管注入37℃的淀粉糊3 mL并注入37℃的蒸馏水2 mL,振荡。(3)保持各自温度5 min后冷却,分别向3支试管中滴入等量的碘酒.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结论: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有3种:(1)若甲、乙两支试管液体的颜色相同(均为无色),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2)若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与丙试管液体颜色相同.则证明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失去了生物活性。(3)若经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但是比丙试管液体颜色浅,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生物活性降低了。

12、(2)第二步: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稀释唾液;第四步:向两支试管各加入1滴碘液;第五步:观察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去。(3)甲试管中蓝色褪掉较快,证明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

13、(1)强酸和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2)面包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浅谈语文“练习”的灵活运用 篇3

面对如此现状,究竟应怎样运用课后的“练习”呢?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语文为例,浅谈语文“练习”的灵活运用。

一、用来课前预习

有的“练习”本身就是介绍课文有关内容,如《致女儿一封信》的练习一,就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学生预习找到答案后,教师只需轻点“苏霍姆林斯基用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其实与中国的古诗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的是异曲同工”,学生立即就会明白。还有,有关语音标点,文字词汇,语法句法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预习时就独立完成,不必等到课堂上来讲,从而减轻了上课压力。如《出师表》的練习一,《陈涉世家》的练习一等。

同样,有的“练习”题,教师也可以用作检查学生预习的材料,如《心声》的练习二,“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就可以把它作为检查学生预习质量的一个关口。

二、用来课内讲解

借助“练习”中的简答题,翻译题,图表题,朗读题,口述题,思考题,综合题等来讲解课文,可以使讲解的思路更清晰,内容更明确,要点更完整,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都有明确的依据。有的“练习”题,它本身就要求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运用这样的练习题讲解课文,既方便了老师,又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和理解课文。如《隆中对》,《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等课文的练习一。

三、用来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课文,内容多,课时少,课堂内要留下很多时间做作业并当场讲解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些课的课后“练习”非常适合学生用来课堂内自主学习,如《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杨修之死〉〉等课后练习就可用这种方法解决,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四、用作课外作业

用作课外作业的“练习”题,应尽量选择写作题和实践题,因为这对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学生作业的不足之出之处,也主要在写作题和实践题,不要轻视写作题和实践题,写作题有的是改写,如郑愁予《雨说》课后的练习三要求“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有的是仿写,如《傅雷家书》的课后练习四,要求学生也试着就某一个话题题写,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有的是想象,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练习四,要求学生“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有的是写成片段,如《故乡》的练习四,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和人生,以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为话题,写成片段——这些都是对教材和写作的重要补充。实践题也一样,如《词五首》的练习二,要求学生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五、用来课后复习

“练习”一般都是根据教材体系的安排和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因此,该背诵的要背诵,该记忆的要记忆,该理解的要理解,把“练习”的落实作为课后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对于灵活运用“练习”,重要的在于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把“练习”的灵活运用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把讲解课文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真正达到语文新课标中“灵活运用练习”的要求。

灵活性练习 篇4

一、加强灵活性练习方法

(一)脚踝绕环练习:一脚支撑,另一脚脚尖点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脚拨球练习:一脚支撑,另一脚用脚前掌踏在球上以正反方向拨球使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三)坐压踝关节练习:两腿屈膝跪在垫上,臀坐在脚后跟上两手触地,上体后仰下压。

(四)肋木上压踝关节练习:背向肋木站立,一腿支撑另一腿高抬,脚背放在肋木上,上体后仰用力向后下压。

(五)脚写字练习:两脚夹一毛笔坐在凳子上写字。

(六)原地前后左右跳:双脚并拢向前—向后一向左—向右跳,反复练习。

(七)原地上下提踵:放3~5厘米高的板子,前脚掌踏在板子上,后脚跟空出上下提踵练习。

(八)提踵走及脚外侧着地走练习。

二、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的方法

(一)负重提踵:身体负重提踵,要求快起慢落。

(二)负重跑。

(三)一定坡度的上坡跳,要求选择合适的坡度。

(四)原地负重两腿交叉跳,要求脚前掌着地。

(五)原地负重高抬腿跑。

(六)手扶墙后蹬跑、两手扶墙两脚后跟抬起,脚前掌着地挺胸、收腹、挺髋,手、身、脚成一条直线,用力蹬地大腿带动小腿积极高抬膝关节尽量向胸靠近。

(七)原地负重向上跳,要求负重适量。

上一篇: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下一篇:上尿路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