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离子导入

2024-06-06

药物离子导入(精选八篇)

药物离子导入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360例均为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经治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乳癖项, 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40例, 其中已婚210例, 未婚30例;年龄18岁~25岁65例, 25岁~45岁120例, 45岁以上55例;双侧发生190例, 单侧发生50例;病程半年以内50例, 半年~1年110例, 1年~2年5例, 2年以上25例。对照组120例, 其中已婚98例, 未婚22例;年龄18岁~25岁36例, 26岁~45岁60例, 45岁以上24例;双侧发生106例, 单侧发生14例;病程半年以内25例, 半年~1年60例, 1年~2年28例, 2年以上7例。2组病例均经近红外线乳腺扫描, 排除器质性病变, 且在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乳痛消散 (天冬、郁金、当归、浙贝母、穿山甲等) 加天冬素片共研末加蒸馏水调成糊状, 涂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的电极片上 (WR-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 中国徐州威瑞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 分别放在屋翳、乳根、膻中、期门四穴位上, 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每天每穴治疗20 min, 1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 每次4粒, 每日3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以乳痛症状完全消失, 肿块消散为标准;显效:乳房胀痛消失, 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有效:乳痛减轻, 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无效:乳痛未减轻, 肿块未缩小或增大变硬加上近红外线扫描与治疗前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240例, 治愈82例, 显效95例, 有效41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90.83%。对照组120例, 治愈11例, 显效33例, 有效55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为82.5%。

4 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妇女常见病, 本病多因肝气郁结, 肝脾不和, 肝肾不足, 冲任失调所致, 病理产物不外气滞、血淤、痰凝[1], 常随情感变化而消长, 皮色不变, 时有胀痛, 有时疼痛可向肩背部及腋下放散, 本病初期虽无特殊疼痛, 但日久不消, 可恶变成癌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乳房为阳明经所络, 乳头为阙阳所属, 而肝与胆、脾与胃又互为表里关系, 所以乳房疾病的发生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 如郁怒伤肝致肝气不畅, 久郁则生火, 思虑伤脾, 致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这种气郁、火郁以及痰湿阻于乳房经络即可凝聚成核而发生乳腺增生。每当情绪不舒, 郁于胃中, 则可乳房结节, 肿块常随喜怒而胀落, 冲任失调, 冲为血海, 任主胞宫, 故乳房胀痛, 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治疗上选用屋翳、乳根两穴药物离子导入疏导阳明之气, 畅通局部气血, 补气健脾, 养心益胃, 调养气血;膻中穴为气海, 期门穴为肝之特定穴, 可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 调理冲任。四穴合用, 通过光电离子治疗仪将药物经皮导入, 使药物直达病所, 作用直接, 又增强化瘀通络、散结止痛之效, 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药物离子导入 篇2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超短波 直流电离子导入 综合

资料与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经妇科临床检查、B超及腹腔镜确诊。临床表现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痛或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子宫压痛,附件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增厚、压痛或盆腔包块。实验室检查:白带白细胞增多,无特异性致病菌。B超检查:盆腔积液18例,盆腔炎性包块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1~47岁,平均32.5岁;病程1~12年,平均5.1年。对照组50例,年龄23~45岁,平均34.7岁;病程1~10年,平均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采用妇科常规疗法如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外,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加用超短波配合药物离子导入。

治疗方法:治疗组先采用LDT·CD31A型治疗仪,输出功率为250W,板状电极为20cm×30cm×2,下腹部和腰骶部对置,空气间隙为3cm,微~温热量,用砂袋固定,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1疗程;然后采用HY-D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主电极10cm×20cm,衬垫用10%碘化钾均匀浸湿,置于下腹部,连阴极,辅电极20cm×30cm,置于腰骶部,连阳极,电流5~25mA,弹力带或砂袋固定,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LDT·CD31A型治疗仪,方法同治疗组,连用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1]:①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B超显示正常盆腔;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③好转: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B超显示附件增厚程度减轻或盆腔包块缩小,盆腔积液消失。④无效:症状及体症均无改善,B超复查无变化。

结 果

两组病人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6%,愈显率90%;对照组痊愈率为40%,愈显率64%。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7.024,P<0.01, 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超短波具有穿透力强和加热均匀的特点,可作用到盆腔深部,具有改善盆腔脏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吸收的作用,可缓解下腹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2]。另外超短波可使局部吞噬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组织抗感染和修复能力。而直流导入10%碘化钾,此疗法兼有直流电和碘离子的治疗作用,可以把碘离子直接导入盆腔局部,并可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导入机体是纯药物离子,在体内保留的时间较长,不损伤皮肤,无疼痛和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超短波和碘离子导入联合应用,能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療效,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蔚,汪一琦.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中华理疗杂志,2001,2:47-48.

药物离子导入 篇3

关键词:药物离子导入,干扰电,幅度调制

1 引言

1900年Leduc提出了电离子导入概念,并设计了初期的电离子导入装置[1],标志着电离子导入仪器的研究开端。近年来,药物离子导入仪器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由最初的直流电导入向脉冲直流电发展。相关研究表明,脉冲直流电具有对皮肤刺激小、能耐受较长时间和较大电流、避免电解烧伤、导入量多等优点[2]。因此,用脉冲直流电进行药物离子导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干扰电疗法由奥地利学者Hans Nemec提出[3]。为了加大干扰电流的作用范围,增强其刺激效应,研究者对干扰电疗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静态干扰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及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药物离子导入和干扰电作为2种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被提出后,与之相关的两类仪器也由开始模拟电路实现向数字控制电路实现转变[4,5,6,7,8]。本文介绍一种功能电路,它可以使2种治疗方式在同一台仪器上实现,并针对电路功能参数进行了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电路能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

2 仪器的功能

研究表明,药物离子导入导入的药物量与电流强度呈正比关系,但是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人体的舒适度下降。实验研究指出,电流强度的上限为0.5 mA/cm2[1],建议使用电流的安全范围为0.3 mA/cm2[2]。为了避免人体产生适应性,本研究设计的电路输出多种波形。目前,常用的干扰电治疗方式有3种:静态干扰电治疗、动态干扰电治疗和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本研究设计电路具有这3种治疗功能。干扰电差频为0~300 Hz时,主要功能是镇静,抑制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对肌力低下、肌肉萎缩、坐骨神经痛及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2.1 药物离子导入输出参数

输出为独立调节的四通道,输出脉冲为不对称的双极性脉冲,脉冲宽度为0~500μs,输出幅度最大不超过80 V,频率0~10 kHz可调,能实现低频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药物离子导入2种方式,直流电的电流密度为0~0.3 mA/cm2。输出波形为4种脉冲序列: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和调制波。

2.2 干扰电输出参数

输出正弦波频率在0~10 kHz可调。选择静态干扰电治疗方式时,输出为两路:一路输出固定频率的正弦波。另一路输出差频为0~300 Hz的正弦波。选择动态干扰电治疗方式时,同样有两路输出:一路输出经三角波调制的固定频率的正弦波;另一路输出三角波调制的差频为0~300 Hz的调制正弦波。选择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方式时,输出为3路:一路输出三角波调制的固定频率正弦波,另两路输出经过三角波调制的差频为0~300 Hz的调制正弦波。3种治疗方式中,三角波调制周期为6 s,差频15 s为一个周期。

3 仪器的硬件设计

基于上述参数的考虑,仪器采用单片机AT89C52为控制核心,由单片机、按键、D/A转换、正弦波产生电路、波形调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子开关及隔离输出等8部分组成。整体电路设计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药物离子导入的实现过程为:单片机控制D/A转换电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电子开关1选中通道1O,对D/A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隔离并输出。通过程序及键盘可选择药物离子导入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输出。用电子开关1选中通道2O,电子开关2选中通道1I输入(即电子开关通道2O的输出),经过波形调制电路对D/A转换的信号进行波形调制,功率放大、隔离,可实现药物离子导入调制波的输出。

干扰电的实现过程为:单片机控制D/A转换电路,用电子开关1选中通道3O,电子开关2输入选中通道2I,经过正弦波产生电路、波形调制电路及功率放大、隔离输出调制的正弦波,实现干扰电输出。

3.1 D/A转换电路

本研究采用4片8位D/A转换器实现4个通道的输出,采用双缓冲的连接方式,输出端连接成双极性输出方式。输出电压VO与单片机输出到D/A转换器的数字码的关系为:

数字码在(128,255]范围取值时,输出电压VO为正值;在(128,0]范围取值时,VO为负值。即VO输出[-5 V,+5 V]范围的电压可通过写入D/A数字码实现。

3.2 正弦波产生电路

当选择干扰电治疗时,D/A转换器输出电压控制正弦波产生电路实现正弦波的差频变化。正弦波产生器的核心是函数发生器ICL8038,其输出正弦波频率由其外围电路电阻、电容值决定:

由公式(2)可知,调节RA和CT可以改变输出正弦波频率。本设计中电容值固定,通过调节电阻RA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

函数发生器ICL8038正常工作时,管脚8输入电压应为[+5 V,+15 V]。本设计中运用加法器对D/A输出(≤+5 V)进行了升压。ICL8038管脚8输电压变化与输出频率变化呈线性关系,输出频率变化1 Hz时对应管脚8输入电压变化0.001 4V。当差频为0~300 Hz时,管脚8的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应为[0,0.42 V],变化范围较小,单片机控制精度很低。本设计用正向比例放大电路对[0,0.42 V]进行线性放大到[0,5 V],使其控制精度提高了近12倍。正弦波产生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3.3 波形调制电路

在这个电路中,用数字电位器X9313实现对波形幅度的调制,X9313为32抽头的数控电位器。U/D=1时,INC在下降沿进行加操作;U/D=0时,INC在下降沿进行减操作。

选择药物离子导入的调制波时,在U/D=1的2 s时间内,INC端输出周期为t1=2 s/32=62.5 ms的方波;在U/D=0时,INC端输出周期为8μs的方波,使锯齿波在t2=8×32μs=256μs内下降到零电压,在电位器输出端产生周期为2 s的锯齿波,数字电位器控制端口的时序如图3(a)所示。

选择干扰电功能时,在U/D=1或U/D=0时,INC端输出周期为t3=3 s/32=93.75 ms的方波,在数字电位器输出端产生周期为6 s的三角波。数字电位器控制端口的时序如图3(b)所示。

3.4 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LF347和2个达林顿管Q1(DB681)、Q2(DB682)组成,运算放大器连接成电压跟随器,2个达林顿管组成推挽式电路。此电路可对正负双极性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当输出为正极性时,Q1导通,Q2截止;当输出为负极性时,Q1截止,Q2导通,2个达林顿管交替完成正负双极性信号的放大输出。

4仪器的软件设计

单片机是本电路的核心控制器件,主要完成按键扫描、治疗方式选择、治疗模式选择、输出频率、幅度等参数的控制。

系统软件功能包括按键的扫描、治疗方式选择、治疗模式选择、输出幅度、频率的调节等。软件主要包括主程序和中断处理模块。主程序负责系统参数的初始化及中断的初始化,初始治疗方式设定为药物离子导入的连续波治疗方式,外部中断和定时中断设定为允许。中断处理模块包括外部中断处理和定时处理模块。外部中断处理模块负责查询5个按键的状态,按键通过P1口接受,采用硬件申请软件查询方法进行外部中断扩展,可以处理多个外部中断源。定时中断模块负责治疗波形的产生,其流程如图4所示。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1人体阻抗模型

为了测试该电路施加到人体的效果,本研究利用生物阻抗模型模拟人体负载进行了测试。实验中采用了Cole提出的三元件等效生物阻抗模型[6],如图5所示。

根据IEC 60601-1规定的医疗器具标准,在进行电路功能测试时,电阻Re选取1 kΩ,电容C选用0.015μF,电阻Ri选用10 kΩ。

5.2 实验结果

利用上述人体阻抗模型进行电路功能测试,结果如下:

5.2.1 药物离子导入功能

为了更好地显示示波器记录的波形,试验中对仪器参数进行了调整,如图6所示。图6(a)所示为连续波的波形,其参数如下:脉宽为200μs、频率为1 kHz、幅度为5 V。图6(b)所示断续波的波形,其参数如下:脉宽为200μs、频率为1 kHz、幅度为5 V、周期为45 ms。图6(c)所示为疏密波的波形,其参数如下:脉宽为200μs、频率为1 kHz、幅度为5 V、周期为225 ms。图6(d)所示为调制波的波形,其参数如下:脉宽为200μs、频率为1 kHz、幅度为5 V、锯齿波调制周期为125 ms。

5.2.2 干扰电功能

图7为示波器记录的干扰电输出波形,其中图7(a)为基波正弦波,其频率为4 kHz;图7(b)为经过幅度调制后的调制波,其差频设为300 Hz,差频变化周期为15 s,调制波是周期为6 s三角波。

5.3 实验结果分析

由图6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设计电路能产生药物离子导入的4种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及调制波;药物离子导入的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及调制波的周期为1 k Hz,脉宽为200μs。根据连续波参数理论计算可得其输出直流的平均值为0.3μA,用示波器测量并利用其计算功能所得输出电流平均值为0.282μA。另外,输出幅度设定值为5 V,示波器测量值为3.9 V,比预设值5 V小1.1 V。

由图7可以看出,调整电阻RA使电路产生干扰电的2路输出4 kHz正弦波,示波器测得正弦波频率为4 003.59 Hz,输出的频率误差仅为0.09%。

6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能实现药物离子导入和干扰电功能的仪器设计,文中给出了电路的整体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程序控制模块。对设计电路的基本功能参数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证明其输出能数字可调,输出幅值和频率准确度较高。本设计将多种治疗方式集成在一种仪器上,能实现低频和中频药物离子导入;静态干扰电、动态干扰电和立体动态干扰电输出,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能多,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力求仪器的便携和小型化,同时节约了仪器的生产成本,便于向基层临床单位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宗信,黄小波,敖平,等.电离子导入技术国内外研究近况[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6):372-374.

[2]周和平,陈安忠,李翔燕,等.极性交替直流电及其离子导入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杂志,1996,11(4):165-167.

[3]乔志恒,范维铭.物理治疗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40.

[4]李承标,谷世忠,程新明.眼用自控温热敷离子导入仪[J].医疗卫生装备,1989,10(2):16-17.

[5]种银保,齐悦国,杨跃模,等.YDB-Ⅲ型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药物导入治疗仪[J].医疗卫生装备,1999,20(3):4-5.

[6]丁茹,李刚、林凌.多功能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2,23(3):138-139.

[7]昆明军区总医院医务部.DZA干扰电振动按摩仪研制成功[J].医疗卫生装备,1986,7(1):44-45.

[8]刘文军,田辉勇,陈建庭,等.干扰电流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仪器设计与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11):9-12.

[9]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4-260.

[10]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7-479.

药物离子导入 篇4

关键词:重度脂肪肝,中药离子导入,静脉点滴药物,有氧运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得富贵病脂肪肝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调查脂肪肝占嗜酒的58%, 肥胖症的50%, 肥胖儿童的38%[1], 病情发展可导致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纤维化, 目前国内外无特殊疗法。

从中医上辨证施治脂肪肝是内湿形成, 多因饮食不节, 恣食生冷酒醴肥甘, 或饥饱失常, 损伤脾胃, 脾伤则运化失职, 致脾失职, 致津液不得运化转输, 聚而为患。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应用不同中药有泽泻、丹参、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木香、陈皮等, 分为配方1, 2, 3, 穴位选择肝俞、期门等。中药离子导入, 药物离子渗透性从经络吸收、直达病灶。既作用于局部脏器, 又通过信息反射原理整体调控。对经络和神经的刺激, 不仅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立竿见影) , 更能加快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功能, 激活人体自愈系统, 促进病灶自我修复。具有活血化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平衡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排毒的作用, 因而疗效显著。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体位。 将衬垫浸湿药液, 拧至不滴水, 紧贴患处皮肤, 根据药物选择电极, 将带负电的药物衬垫放在负极板下 (黑色导线) , 带正电的药物衬垫放在正极板下 (红色导线) 。连接好以后把塑料薄膜盖在电极板上, 用沙包和绷带固定。将直流感应电疗机电位器输出端调节到“0”位, 接通电源, 缓慢增至预定的电流强度。 治疗时间:1次/d, 每次15~20分钟。治疗结束时, 先将电位器输出端调至“0”位, 再关闭电源开关, 以免患者受到突然断电的电击感而感到不适。拆去绷带、沙包、薄膜和衬垫, 擦净局部皮肤, 协助患者穿衣。 整理用物。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工作, 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觉, 以便配合治疗。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感觉有无异常、破损;如有破损, 可加盖小块塑料薄膜。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映和机器的运行情况, 及时调节电流量以免灼伤。衬垫要专用。一个衬垫只供一种药物使用, 不要用洗涤剂清洗, 最好使用一次性衬垫。多次治疗后, 局部皮肤可出现瘙痒、脱屑、皮疹、皲裂等反应, 可用青黛膏或皮炎平膏外涂, 禁止搔抓。如有电灼伤, 可按烧伤处理, 预防感染。高热、出血性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法。

还原性谷胱甘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含有巯基的三肽,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在多种细胞生化功能中起作用。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它能激活体内SH酶等, 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可提供高剂量多烯磷脂酰胆碱, 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内源性磷脂一致。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 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细胞和酶活力恢复正常, 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两种药物可选用一种, 也可两种都用。调理饮食结构, 纠正营养失衡, 以及坚持合理的锻炼, 控制理想体重, 并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纠正不良生活行为。

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 重度脂肪肝患者106例排除酒精肝, 治疗患者均进行影像学, 肝功, 血糖, 血脂检测。治疗期间定期检查。患者ALT均高出正常二倍以上, 有明显的肝区不适症状。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60例, 对照组对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低脂饮食, 适量运动。治疗组除对患者采取以上措施外,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 药液按中药煎制1次/d, 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显效明显, 大多数患者不足两周, 肝区不适症状就明显减轻, 一至两个疗程肝脾肿大明显回缩, 三个疗程评价, 治疗组肝功能ALT、AST恢复正常47例, 无效8例, 5例出现皮肤过敏未坚持。有效率78.3%。对照组28例有效, 无效18例, 有效率61%,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此方法将中药离子导入与临床治疗相结合, 加患者健康的生活行为相配合, 中药离子导入特定的穴位电脉冲物理治疗使腹部肌肉产生运动, 消耗肝内脂肪, 促进肝脏脂肪代谢, 减少肝内脂肪堆积。中药离子导入局部渗透增加了肝静脉血流量, 改善肝脏微循环, 促进肝细胞恢复, 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中药离子导入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篇5

关键词:中药离子导入液,巧克力囊肿,中医药疗法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时, 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绝大多数病灶出现在盆腔及邻近的腹腔上, 随着病变发展, 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囊肿, 以单个常见, 称内膜异位囊肿;因内含暗褐色黏稠状陈旧血, 状似巧克力液体, 故称巧克力囊肿, 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1]。我院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液, 治愈巧克力囊肿效果理想, 现将其治疗后疗效及痛经缓解率、有效率、复发率进行了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单侧巧克力囊肿患者40例, 年龄25~45岁, 囊肿直径3~7cm, 其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

1.2 诊断标准

有痛经症状, 附件可扪及活动压痛性包块;超声检查具有巧克力囊肿图像, 囊肿边界欠佳, 壁厚, 内壁欠光滑, 囊内为回声较差的液性暗压, 并有细小光点, 腹腔镜检查, 具有异位病灶。1.3治疗方法采用我院研制的中药离子导入液进行治疗, 配方主要由透骨草40g, 三棱30g, 丹皮30g, 红花30g, 铁棱角3g, 赤芍30g, 莪术30g, 桃仁20g, 水蛭20g, 昆布30g等二十多种中药组成。运用Ecm-99-A电脑中频治疗仪, 使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 以免损坏仪器或烫伤人体, 如有皮肤过敏者, 涂肤轻松软膏, 方可继续治疗。患者患侧附件放药垫, 健侧放盐水, 每块药垫浸润约25cm的药液, 并加温分别放在两侧患处, 取治疗仪处方, 通电20min, 交换正负电极, 再通电20min, 电流大小以局部略有刺麻感并可耐受为宜, 每日一次, 10次一个疗程, 间隔三天进行下一个疗程, 两个疗程为一个治疗阶段。

1.4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主证, 体征基本消失, B超检查显示肿块消失或不孕者的疗效标准。显效:主证, 体征明显好转, B超检查示肿块缩小1/2以上;有效:主证, 体征有所好转, B超检查示肿块缩小1/2~1/3;无效:主证, 体征及肿块均无明显变化[2]。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 显效3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祖国医学中“不孕”等范畴, 其病因为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气血凝聚而成, 是目前妇科常见病之一。中药离子导入液具有清热利湿, 化瘀散结, 益气扶正的作用, 通过电脑中频治疗仪, 直接渗透药物成分达到患处而产生效力, 达到标本兼治之效。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疗程较长, 患者的依从性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 并且注意操作规程, 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 避免不良反应, 同时向患者交代治疗的长期性, 并讲解成功的病例,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坚持治疗, 不得半途而废。经过耐心解释, 精心护理, 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 2009 (8) .

药物离子导入 篇6

关键词:中药离子导入,小儿肺炎,辅助治疗

肺炎为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将该病列入全球三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 中国也将其作为儿科重点防治的4种疾病之一[1]。西医治疗为小儿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随着抗菌素药物的普及应用, 甚至不合理用药, 呼吸道病原体的耐药性日益增多, 二重感染率逐渐上升, 致小儿肺炎的病程迁延反复、并发症出现甚至治疗失败, 也可能使耐药菌播散, 严重困扰着家庭、儿科医生及社会。中医药着眼于整体而辨证论治, 对小儿肺炎的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2], 且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相对少而轻。中药离子导入是集中医、中药、现代理疗康复为一体的特色治疗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疗效可靠、价格低廉、乐为小儿及家长接受的特点,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3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563例 (已按照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排除) 小儿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80例, 男190例, 女90例, 年龄7个月~14岁, 平均7±2.3岁;试验组283例, 男192例, 女91例, 年龄6个月~14岁, 平均7±1.2岁。研究对象的选择: (1) 符合中医肺炎诊断标准; (2)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3) 年龄为6个月~1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似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对病原体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等处理及基础护理的传统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辅助治疗。采用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 引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导入方 (小儿肺炎导入方) :炙麻黄3g, 杏仁5g, 黄芩6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甘草3g。将方中药浓煎剂以棉纱垫浸渗后置于电极片, 接通电源, 选择导入治疗方式, 选择治疗时间20min、选择温度、深度, 然后将电极片固定在双肺俞穴, 选择开始即可进行治疗, 1次/d。使用导入治疗仪的注意事项: (1) 禁用于高热、急性湿疹、出血倾向、心力衰竭、对直流电过敏者、局部金属异物、恶性肿瘤、昏迷; (2) 慎用于皮肤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者; (3) 治疗前去除患者治疗范围内的金属制品, 以防灼伤。

1.3 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指标: (1) 退热时间; (2) 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3)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4) 住院时间。综合疗效: (1) 患儿及家属对该治疗的依从性 (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 总满意率包括满意和较满意; (2)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疗效判定:显效:治疗7d后, 临床症状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 胸部X线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d后, 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或部分消失, 胸部X线恢复正常或只有纹理增重者;无效:治疗7d后, 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肺部啰音未消失, 胸部X线仍有异常者。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儿及家属对该治疗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试验组总有效率 (98.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6.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中医药对小儿肺炎的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可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 并且相较于西医药, 可明显避免毒副作用对患儿机体的伤害[3]。中医认为, 药物可通过体表透入吸收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体表用药机体易吸收、迅速起效,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4]和胃、肠道消化液的影响, 且皮肤具备存储效用, 避免了“峰谷现象”。儿童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性较成年人更好, 因而可维持更为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中药离子导入, 可在嗅觉或味觉上更易被患者接收, 消除对口服中药的抵触心理。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直流电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有学者[5]观察中医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将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主要采用中医经皮给药, 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抗病毒类、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 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且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缩短了3d左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儿及其家长对该治疗的总满意率 (9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6.8%, 对照组为7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中药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可达到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治愈率, 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依从性的目的。该方法可在基层单位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达志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8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 (1) :37-39.

[2]王俊霞.经皮中药离子导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9) :3215-3216.

[3]付文生, 耿立梅, 闫红倩, 等.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5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4, 8 (9) :1340-1342.

[4]周耀铃, 李静, 王俊霞,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4 (6) :879-881, 882.

药物离子导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脏纤维化患者, 符合下述条件: (1) 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蛋白 (LN) 、N型胶原 (IV-C) 、Ⅲ型前胶原 (PC-Ⅲ) 4项指标中至少有两项明显升高; (2) B超显示肝脏呈慢性肝病改变, 但无门脉高压指征; (3) 无明显黄疸、腹水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或患有其它疾病。其中男80例, 女4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50例, 女20例, 年龄24~61岁 (平均38.71岁) , 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35例, 程度适中15例;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2~59岁 (平均36.84岁) , 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35例, 程度适中15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0.2 g, 3次/d;甘草酸二铵片150 mg, 3次/d口服。所有患者不使用其他抗生素、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药物。

治疗组:行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主要是由柴胡、党参、白术、苻苓、枳实、青皮、当归、白芍、砂仁、湘曲、茜草、白茅根、鳖甲、地龙、甘草等15味药物组成。按一定量配置, 水煎2遍, 过滤、沉淀、浓缩, 密封冷藏备用;取患者双侧腹部, 先用酒精擦拭皮肤, 再将2块贴片 (直径约5 cm, 厚约0.3 cm的纤维棉制成) , 分别浸入药液置于上述区域外用锡纸覆盖, 然后在左右贴片上分别置正负电极板加压固定。电极板分别接经皮给药治疗仪的正、负输出极, 调节主要技术参数为脉冲频率2 000 HZ, 脉冲电压理疗0~150V导药32V, 工作电流200 MA±10%, 额定温度38~42℃。理疗导药各15 min/次, 每次治疗结束后保留药贴6~8 h。1次/d, 15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不使用其他抗生素、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药物。

两组均在接受3个月的治疗后比较成效, 在治疗中两组辅助服用了同种维生素。

1.3 疗效标准

所有效果都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所规定的标准。显效:实验室的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或类似于正常, 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 消失些许或完全消失;有效:实验室的各项检查结果有一半以上正常, 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些许好转迹象;无效:实验室的各项检查结果没变, 临床症状很少的改变, 体征基本没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具体

肝功能检测主要是:谷丙转氨酶 (ALT) , 谷草转氨酶 (AST) , 白球蛋白比值 (A/G) 等。见表2。

3 讨论

肝纤维化就是系不明原因引所造成的表现在肝脏上就是肝脏伤口痊愈的现象, 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增加肝内结蹄组织沉积物的数量和发生次数, 肝星状细胞 (HSC) 的持续活化也由于受到肝脏慢性炎症的刺激作用而更加的活跃, 造成了细胞外的性能肝脏慢性炎症的刺激作用而更加的活跃, 造成了细胞外的性能基质 (ECM) 大量的生成, 减慢了降解的速度, 过度沉积的胶原蛋白也加剧的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症状轻时为肝纤维化, 症状严重时就转化成肝硬化。肝纤维化是一个表现为基质代谢失衡及肝脏结缔组织重构的积极的、可逆的过程。主要引发原因就是由以下炎症引起如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损伤因素。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可恶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的病理特点。有研究表明, 在所有肝纤维化患者中有20%~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由此可见, 肝硬化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西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以达到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目的。中医药国内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并且拥有着向临床研究转化的更成熟的实验研究的基础。

总之, 通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众多结果可以看出, 中药趋势是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疗法, 不但可以延缓、抑制肝纤维化恶化的进程, 还可以多方位的作用于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各靶位。本文的中药治疗方案起主要作用的有四类药:以丹参、川芎为代表的活血化瘀药;以黄芪、冬虫夏草为代表的益气扶正药;清热解毒药, 以大黄、苦参为代表的清热解毒药;以鳖甲为代表的软坚散结药。以上通过中药抗病毒、抗炎、抗坏死、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针对性治疗肝纤维化, 主要抗肝纤维化目的: (1) 保护肝细胞、改善症状和肝功能; (2) 改善肝脏微循环, 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 (3) 抑制HSC的激活, 促进ECM降解, 减少ECM沉积。所以, 中医药不但能够不同程度的抗肝纤维化, 表现了多方面、多途径、多环节的治疗作用, 还可以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和造成极少的不良反应, 指明了未来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在忠, 王红.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7 (4) :23-25.

[2]李刚.软肝汤治疗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 (5) :14-16.

[3]方步武, 刘平, 刘成, 等.虫草多糖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 34 (9) :37-40.

药物离子导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 男68例, 女12例;年龄34~56岁;随机分为A、B两组, 各40例, 病程半年至16年, 平均5.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护理

1.2.1 方法

B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250m L中静点, 每日1次;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 每日1剂口服。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虎杖、丹参、郁金、鳖甲、黄芪、桃仁、莪术、赤芍、川芎各30 g, 当归、柴胡各20 g, 穿心莲、半枝莲各50 g, 将上述药物浸泡2 h后, 水煎取汁100 m L, 将纱布垫浸泡药液中备用。治疗前后分别查肝功能。

1.2.2 护理

(1) 评估及环境护理。使用导入仪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状况、病情、皮肤完好程度、感觉是否正常等, 并作好解释, 以取得合作。患者若有发热、出血性疾患、结核活动期、对电敏感、周围神经病变等情况, 则禁用。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适宜温湿度。操作时关上门窗, 用衣被遮盖好身体, 防止着凉。 (2) 情志护理。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而恶抑郁。故应保持乐观情绪、良好心态。大多数患者因病程长, 易反复等致情绪低落, 心理负担重。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3) 操作护理。接上电源, 打开开关, 将浸在药液中的纱布垫取出, 不可太湿, 放在电极板上, 置于患者身体穴位处。取穴:章门、期门、肝腧, 调节电流, 强度以能忍受为度, 每日1次, 每次30 min, 30d为1疗程。操作前先把中药汤剂温热, 以防患者突然遇冷引起不适。操作时整个过程要有专人负责, 正确连接各导线。绑带固定时, 松紧要合适。穴位选择要准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调整电流, 由弱到强, 逐渐调大流量。操作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若有不适, 及时调节流量或停止操作, 并报告医师。经常更换身体两侧穴位, 避免刺激同一部位时间过长而出现皮疹。操作结束, 逐层取下纱布垫、电极板, 检查治疗部位是否完好、有无红疹、水疱等出现, 并帮患者穿好衣服, 以防感冒。指导患者若感觉皮肤搔痒, 勿用指甲抓挠, 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操作后将药垫浸泡消毒, 再用清水洗净, 晾干备用。 (4) 预防护理。肝炎患者不宜过早妄动劳作, 以免出现劳复而致肝功能恶化。应注意休息, 保证睡眠, 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对配合临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应进高蛋白饮食, 如鱿鱼、瘦肉、蛋、豆类等, 可多食小米、大豆、空心菜等, 适当摄入糖和脂类食物。正确使用保肝药物, 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 避免使用损肝药物, 如镇静催眠药等[1]。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2]的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肝功能ALT、AST恢复50%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2.2 疗效比较

A组显效19例 (47.5%) , 有效18例 (45%) , 无效3例 (7.5%) , 总有效率92.5%;B组显效9例 (22.5%) , 有效23例 (57.5%) , 无效8例 (20%) , 总有效率仅为80%。A组对改善乏力、纳呆症状起效快, 治疗10 d, 两组症状减轻率差异显著 (P<0.05) , 治疗20 d、30 d无差异 (P>0.05) ;患者肝区不适的改善在治疗10 d、20 d、30 d均有显著差异 (P<0.05) ;两组ALT在治疗10 d、20 d下降程度差异显著 (P<0.05) ,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见附表。

注:***#均为与B组比较, *P<0.05, **P<0.01, #P>0.05

3 讨论

结果显示, A、B两组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 在总有效率、症状改善、ALT变化上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表明中药离子导入结合辨证施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肝功能。中医认为乙肝属于“胁痛”等范畴。本病病因的外因与湿热疫毒有关, 内因为正气亏虚, 病机特点属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3]。本研究方中, 中药虎杖、丹参、郁金、当归、桃仁、莪术、赤芍、川芎以活血化淤;黄芩、鳖甲、柴胡、半枝莲、穿心莲以清热祛毒。诸药合用加之辨证施护, 对治疗乙肝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西医治疗方法虽多, 但存在着易产生毒副作用、抗药性及费用高的弊端。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用药量少, 又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具有疗效高、显效快、不良反应少、价廉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有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1) 辨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不统一; (2) 应使更多护士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中医护理在护理教育中应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慢性乙型肝炎89例临床护理[D].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22 (6) :67-68.

[2]池晓玲, 蒋俊民, 萧焕明, 等.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 (1) :72-73.

上一篇:应力敏感性下一篇: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