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2024-06-14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篇1

一、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1.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内涵。目前学界对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认知,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教学是生活的内容, 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可见政治课堂的生活化离不开课堂教学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综合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 笔者认为, 高中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应在充分关注学生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 将现实生活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特征。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教学方式, 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具有的特点。首先, 紧扣模块主体, 建构真实课堂。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体系普遍采用“专题—模块”的编写方式, 政治课堂生活化可以明确每一堂课的主体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现实生活的新鲜元素, 使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呈现散射状, 做到形散神聚。其次, 呈现现实生活, 进行感悟学习。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意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的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扎根于现实生活世界, 使政治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 关于投资、创业、消费、理财等概念均是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时将已有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再次, 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构建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不应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或成绩的高低, 更应该体现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和实践能力;评价方式除传统的考试、考察外, 也应增加诸如谈话、观察、项目评议等方式, 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实施策略

1.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所要构建的是一种自由平等、宽松和谐、民主互信、合作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考虑所讲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是否能为大多数同学所接受。以学生为中心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 要求教师能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想学生之所想,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理念。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避免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角度确定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还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体现, 引导学生从事实做起, 避免政治课程学习的教条化,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 从生活中感悟教材, 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政治事务、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参与能力。

2.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可以遵循“入境—动情—移情—延情—升华”的基本模式。所谓“入境”即导入生活, 唤起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入境”是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对教学过程的引入, 是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第一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性情境、模拟生活化情境、展现生活原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化教学活动。“动情”即通过情境的体验让学生感知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材料的引入再现生活, 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贴近生活, 来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移情”则是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换位体验。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社会信息、新闻资源等融入课堂, 将校园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有效利用, 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延情”即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展生活, 享用生活, 增加对生活的感悟, 发展实践能力。

3.实践评价的生活化。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 也是对学生继续知识学习的激励。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评价即是政治课堂生活化基本模式的“升华”部分。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追求, 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感悟生活中获得知识的升华。

构建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探究 篇2

摘 要:政治课堂不能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应该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化。文章从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两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91-01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改变现代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主要含义是指: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大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能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要和追求。

一、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1.教学与现实生活事例相结合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好素材,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空洞泛白的现象,政治教师应该将政治教学内容和现实中的事例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讲到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选举方式、方法及制约选举的因素,但是在现实中,学生所见到的、听到的几乎全是直接选举,即便如此,学生在本质上仍缺乏对直接选举的亲身体验。为了让学生对直接选举有直接的体验,政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选举,选举出一个大家公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片,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被推举人的名字,写好后将纸片折叠好交给老师。在学生参与选举的过程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才不会失去意义。之后,再由老师挑几名班干部,分别负责点名、盯票、在黑板上公布被选举人及票数。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紧密联系,不但解决了教学空洞无趣的问题,还切实使学生感受到了政治内容和现实生活不可分割的道理。

2.用政治内容解决现实问题

有学生认为政治教学是空洞呆板的,距离自己很远,没有经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政治课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政治课堂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让学生知道政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教材的“经济生活”中涉及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针对2015年银行存款利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帮学生分析如下: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慢,银行利率下降,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减少存款,增加消费,使货币在市场不断循环流通,以此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在这种时刻,我们应该规劝父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根据家庭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做出合理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课堂情境

政治课堂教学中所选的教学素材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应用到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中。例如,学生也是一个消费主体,但他们的消费心理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从众消费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很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攀比、从众和求异心理,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会造成学生经济困难和心理扭曲。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在学校口渴了,一般会买什么饮料解渴,很多学生选择雪碧、可乐、红牛、加多宝等,为什么不买更解渴的矿泉水呢?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矿泉水便宜,在同学面前显得小气、没有面子。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消费攀比心理。社会上还存在着买商品的时候,买的人越多就越有人买的现象,给很多商家找“托儿”误导消费者造成可乘之机。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避免各种消费误区和陷阱。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问题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更好地生活。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探究,让他们知道政治就在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政治的欲望,增加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爱国是一个人自发的神圣情感。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但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理性爱国。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让学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日本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挑衅,激起了所有中国民众的爱国之情,但我们应该正当、理性地表达爱国之情,而如果出现毫无理性的“打砸”式的行为,甚至伤及无辜,则破坏了社会秩序。我们应该理性爱国,不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不能上了坏人的当。作为学生,我们要时时刻刻好好学习,学好本领,用知识的力量让我们国家繁荣强大。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不但对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

三、结束语

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教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现实分离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功地构建起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使政治课堂逐步走向生活化、现实化。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篇3

关键词:生活化;政治课堂;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地陆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生活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无疑将给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课堂带来巨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生活化,而课程生活化就是要用生活情景来修筑学习“跑道”,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课程生活化就是要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课堂增添乐趣,化呆板为生动,化枯燥为愉悦。课程生活化就是要用鲜活的材料促使教学贴近现实,化虚为实、化远为近。那么如何有效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呢?

第一、让学生走进生活。生活的本质规律不是浮现在表面,而是存在于生活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知识产生的基础。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我们应该逐渐转变传统政治课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掌握这一观念,努力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更实际化、生活化、生动化,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生活实例,从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对知识的形成与升华。政治课本的案例有的不够生活化,纯理论的知识太多,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我们应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亲切感。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从而让学生真正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继而从生活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现实的生活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第二、让生活引导学生。使学生融入生活的情景之中,通过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索生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并非是教学内容,更非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这样的一种感悟过程会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循环往复,他们在下一次的体验过程中运用已有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又会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生活带给学生的财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入手,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给学生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身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其不断的勤于反思、勇敢探索、敢于批判,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价值规律》的时候,我们会提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这样的一个理论性的知识点我们就可以用食堂饭菜价格变化等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来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讲述身边供求与价格变化的现象来分析供求与价格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政治课堂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种用生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又有利于拉近生活与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课堂上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俗话说:“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教师要善于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课教材的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活龙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聚精会神地去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因此教师应用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其次,教师要对所捕捉到的生活信息进行加工。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交流(包括信息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内师生之间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信息交流,进行加工制作,从而使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更加自然、顺畅、实际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又要能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通过科学的分析话题和设置疑问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科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工具的多样化,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创造更加生动化、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最后,在组织课堂时,我们对生活化情景模式的创造要有一定的度。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一定的表演活动,通过表演来表现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材,自编自演,有时难免会偏离我们课堂教学的中心轨道,所以,教师在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控制。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初探 篇4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之树常青的关键在于“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偏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是抽象、苍白、空洞的说教。传统的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之所以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就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距离感,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难以与其产生共鸣, 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既是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也是使政治课堂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前提。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经验,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 为沉闷的课堂注入鲜活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提炼生活, 使学生了解生活、感悟生活, 从而领悟学科的理论价值, 进而达到“教人求真”的目的。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者应积极面向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 挖掘和获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生活中各种有益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那么, 怎样在政治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 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笔者将以生活与哲学中的内容为例,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讨。

案例1:在教学“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知识点时, 笔者运用了故事《戒烟的理由》。

有位男子邀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做客, 男子抽烟一支又一支。他的妻子轻轻地打开窗户, 没有言语。有一朋友悄悄问那男子的妻子, 你怎么不阻止他抽烟呢, 抽烟有害身体呀。妻子笑了笑, 说, 对他来说, 抽烟是快乐的, 如果他能活八十岁, 我宁愿他快乐地生活六十年, 而不愿意他不快乐地多活二十年。这话让那男子知道了, 他便戒掉了烟。朋友问他怎么这么容易就戒掉了烟, 他说, 我有这么好的老婆, 我为什么要选择少活二十年呢?

这个故事简单明了, 有一定的生活情趣, 直观性强。在学生明白故事的意思后, 笔者向他们提问:什么力量使男子戒掉了烟?学生不假思索齐声说, 是妻子的爱。这样能使学生直接认识到, 爱, 是一种力量, 作为人的意识或心理活动的爱, 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另一方面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进而明确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案例2:在教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知识点时, 笔者运用了故事《专家缘何成“砖家”》。

由于运力不足导致买票难, 每年春运期间, 几乎是中国农民工的“受难日”。有位专家提出建议:大幅度提高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即可。理由是, 票价一提高, 一些低收入农民工就会放弃回家过年, 如此一来, 春运难题自然就解决了。仅从经济学供求原理来看, 专家似乎没有错, 但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春节回家, 对于农民工来说, 需求是刚性的。大多数农民工与家人分离已近一年, 春节是难得的团聚时刻。甚至我国不少乡村仍有这样的规矩, 春节必须男丁在家“祭祖还年”, 否则就是“牝鸡司晨”, 家门会不幸。因此, 回家的路再难, 他们回家的决定也不可动摇。这个时候, 抬高火车票价固然可以减少铁路运输压力, 却也会抬高农民工回家的成本。比如, 已经有不少农民工因为一票难求, 不惜冒着更大危险, 在风雪交加中风餐露宿骑着摩托车回家。那位专家简单地以“提高票价”的方法解决春运难题, 却不知农民工对在春节前回家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因此经济专家要避免成为“砖家”, 就必须走出书斋, 多接地气。

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后, 设置以下问题:1.专家的建议本身对吗?2.提高火车票价为何阻止不了农民工回家的脚步?3.对的建议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4.这个事例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原理?故事反映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感受吻合, 层层深入的设问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课堂讨论自然热烈, 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 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 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 也会变成谬误。

案例3:在教学“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时, 笔者运用了故事《总有一个馅饼属于你》。

马修是一名14岁男孩, 生活在英格兰南部伯克郡的沃金厄姆镇, 他先天没有左手, 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 喜欢各种体育运动, 尤其迷恋F1赛车。

一天, 马修在电视中看到, 有位残疾人装了高级假肢后, 不但行动自如, 还能参加体育活动, 这让他羡慕不已。可他的父亲只是名小职员, 薪水微薄, 母亲没有工作, 想到自己根本装不起那样昂贵的假肢, 他感慨道: “如果能免费装上一只高级仿生手该多好。”朋友们嘲笑他是白日做梦, 天上哪会掉馅饼?母亲却鼓励他说:“为什么不试试呢?说不定真有一个馅饼在等着你。”

马修决定写封信给F1奔驰车队的主管。在信中, 他介绍了自己的困境, 描述了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和对赛车的迷恋, 请求对方能赞助自己购买一个顶级假肢。母亲看了信, 微笑着提醒他说:“想得到一个美味的馅饼, 你至少也应该付出些什么来交换, 那样胜算可能会大些。”马修觉得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想了想, 忽然有了个好主意。他在信里又加了一段话:“如果您能帮我实现梦想, 作为回报, 我将允许奔驰汽车在我的假肢上做广告, 就像F1赛车上的广告一样。”

奔驰车队的主管被这封“聪明又感人”的信打动了, 欣然同意帮马修达成心愿。一家生产高级假肢的仿生公司则表示愿意提供最优惠的价格。

就这样, 马修没花一分钱, 却装上了价值3.5万英镑的仿生手。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 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 学生的探讨兴趣自然高涨。在探讨中他们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要像马修一样, 善于寻找新思路, 开拓新境界, 敢于“破”, 才能“立”。这时只要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讨论怀疑和批判、“破”和“立”的关系, 从而认识不破不立, “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 “破”就是批判, 就是革命。“破”和批判要以怀疑为前提, 从质疑开始。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篇5

关键词: 中学政治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政治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性学科。生活是具体而真实的,因此政治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实际,要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时事政治、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有机结合。所以,所谓的生活化课堂其实就是使课堂更加地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然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而轻松、透彻地获得必要的知识。政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政治的保障,我们才有安定的生活,对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更应该运用这种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政治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

一、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教学目标

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生活背景角度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作为指导,把政治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政治、哲学、经济和文化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的社会,解决现实生活里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到政治课的趣味性和魅力。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一般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违背了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政治课本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如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的多元化的处理,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政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汲取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

其次,可以促进学生政治思维进一步发展。传统政治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传递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政治的需求,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枯燥的学习心理。并且,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生活资源的运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政治的需求,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习、吸纳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同时,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增强学生了解社会的欲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悟、学习政治知识,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政治知识的印象;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理解政治知识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达到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并且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首先,导入新课的生活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研究学习的内容,这样会使教学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样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呢?答案是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为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所以会让学生觉得更加真实。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新课导入,引出新的政治课的主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爱上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中受益。

其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拘泥于课本,大胆地将教学材料进行必要的充实和改造,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启智明理的教育效果。比如,学习“合理消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怎样的消费是合理的消费”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再由其他学生评定这些消费行为中哪些是合理的消费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费,为什么?问题来自课本,但学生的答案则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

最后,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指把现实生活的过程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自主和平等的环境中自主地追求真理,在情境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活动及经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比如,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聊天”这个日常生活的交流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双向交流。这样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从而畅所欲言,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理念。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中学政治教师可以运用导入新课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过程生活化等策略构建生活化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瑞祥.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5.

论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策略 篇6

关键词:生活化,政治课堂,构建策略

生活化是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政治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那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要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例如,我在2011年3月18日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就利用我国的抢盐事件,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情境:(1)成群结队的购盐人群、大包小包提着盐袋的人、超市里空空如也的货架……(2)商务部的承诺《我国食盐供应完全有保障》;(3)国家发改委发出的紧急通知;(4)河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河源市物价局、河源市盐务局发布的公告;(5) 17日当天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共依法查处6起哄抬盐价行为。然后让两个学生表演如下内容: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辐射死了,盐还没用完。世界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人没辐射死,给咸咯死。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 从抢盐事件中体现出政府的哪些职能? (2) 政府应对这类事件应该强化哪些职能? (3) 公民应该怎样依靠政府? (4) 公民应该怎样对待这类现象?因为抢盐事件是刚刚发生的,而且很多同学家庭都曾经参与过抢盐,甚至有些同学还亲身经历过。因此我一提出来,就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学习都非常主动,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乡土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学生对于家乡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使用乡土资源,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乡土资源,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时,一开始,我采用了课本的材料,用视频播放了有关京剧的介绍。但是在播放过程中,我环视班级,发现学生对京剧并没有多大兴趣,要是按照原先的教学计划,可能会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时,窗外飘来了一阵客家山歌声,同学们纷纷往外看。我灵机一动,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欣赏完一首客家山歌以后,说说客家山歌的来源和特点,客家文化的地位如何?我们河源还有哪些传统文化?由于全班同学都是客家人,对客家文化非常感兴趣,因此一反刚才的状态,纷纷抢着回答:

生1: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

生2:客家山歌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

乡土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巧妙地运用乡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修养和能力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政治课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政治教学的生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模拟听证会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征税和纳税”时,我就指导学生对消费者向商家索要发票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有些消费者索要发票的意识并不强,有些商家并没有及时为消费者提供发票。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是否向商家索要发票,关系到国家税款能否足额入库,购买商品索要发票,就间接地为国家的税收作出了贡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以真正达到政治教学为了实践的目的。

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知识,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各种策略,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使政治教学既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邝丽湛, 何亮.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0.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 篇7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意义

(一) 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

目前,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时代的需求, 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了实现对教学的多元化处理, 构建高中生活化课堂, 能够为学生的政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 教师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各种生活现象, 能够活跃政治课堂教学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

(二) 能够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高中学生政治学习需求, 只注重讲解与传递理论知识, 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不太注重合理开发生活资源, 忽视了生活资源的运用。而构建生活化课堂能够促进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运用生活化方式教学, 能够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 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寻找、学习和吸纳知识的目的, 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与自然。并且, 通过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思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增加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欲望, 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感悟和学习政治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的政治知识印记, 加深理解与认识知识的能力, 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就要打破枯燥的学习氛围, 加入多种类元素,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促进政治学科的发展, 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实现师生融合,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掌握好教师扮演的角色

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读、写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 教师要由选择性的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 要让他们举一反三, 掌握好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同时,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要具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良好课堂费分为营造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中,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学生要为教师着想, 明确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二) 融合生活素材, 实现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 拓展教学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学生的生活中, 新鲜事物不断的涌现, 如果光依靠课本上的内容, 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学习的新鲜感, 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政治教师应当把教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 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在教学当中要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将政治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如:参观博物馆等, 并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需求, 因此, 为了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教师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 通过对政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相互联系, 让学生能够以政治的角度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 实现生活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明确的感知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象学生展示当前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变化, 让学生探讨自己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从而营造一种生活化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书本的知识与外界环境的结合,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能够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生动。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而高中政治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 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生活的反思,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政治思维与政治学习观念。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张云英.摘“互动”之花结“有效”之果——浅探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政治互动性教学[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 01 (08) :232-233.

[2]古穗敏.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教育导刊, 2013, 10 (64) :29-30.

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途径 篇8

课堂教学生活化, 即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成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 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 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生活世界是学生道德生成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是发挥学生自主性,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迫切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师生的良好沟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政治课堂真正的回归生活。那么,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

一、教师角色的转化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课堂教学缺乏双向沟通, 教学过程中少有互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师生生活世界的共通部分, 因此要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而不仅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为此, 在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以往的角色定位,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摆正位置, 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 多注意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以平易近人的风格来引导人、用生活化的例子来教育、感染学生。其次,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发扬民主, 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并且积极的参与到师生之间的辩论中。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理论联系社会现实, 切忌空谈理论知识, 锻炼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转向生活化

教学内容主要指教材内容, 但教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 回归生活世界,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源,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 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 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 政治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与社会时政紧密相连。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热点问题, 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现象、政治关系、哲学道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生活资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来讲解知识。如在讲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来给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制定一个收入分配方案,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树立效率意识, 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方式转向生活化

新课程观指出, 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 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使学生参与活动, 增加体验, 获得发展。因此,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 更多地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1. 体验教学

政治课往往给学生枯燥难懂的印象, “学而不信, 知而不行”, 而通过体验教学, 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并获得相应的认知情感。比如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一天中蔬菜价格的变化, 学生经过调查发现, 不同时间 (主要是一天的早晚) 市场上蔬菜的价格有很大不同, 然后结合蔬菜价格的变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 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2. 探究教学

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总习惯于把一些材料直接搬到课堂中讲述给学生, 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总结出教材知识。这样把学习中探究这一关键的环节省略了, 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探究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寻答案, 总结规律。比如在讲解公司的经营时, 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 每组收集一个公司成功经营的案例, 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 总结出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这样学生经过自己探究总结出来的知识一定会更加深刻。

四、教学语言更加生活化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 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远离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有:教师的教学语言太过于书面化, 理论化, 学生难以理解, 觉得不贴近生活, 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使知识生动起来,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理论术语过于生涩难懂, 教师应转化为学生熟悉的语言讲述出来, 从而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 让学生从心底愿意听政治课, 喜欢听政治课。

1. 教学语言应平易近人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交流的双方, 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在传达信息时也要使用民主化的语言, 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而不能是居高临下的指令性的语言。

2. 教学语言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 人类语言也在不断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这些丰富的、全新的语言作为媒介, 拉近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的,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 教学语言应幽默生动

语言幽默的教师往往更受学生喜欢, 政治教师也应该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幽默点, 生动的讲述知识, 使学生感兴趣, 喜欢听。

五、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 教学空间单一、封闭, 教学时间固定,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与能力提高。政治课堂生活化就要让学生从班级、学校中学习, 走到社区、社会中去学习, 从单纯的课堂学习走向社会化和生活化的学习, 从政治课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和合探究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 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户, 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从教师角色转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社会生活大课堂五个方面, 探讨了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丁斌, 姜根华, 鲍晓芬.回归生活世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N].教育信息报, 2005-9-29 (8) .

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 篇9

一、创设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 首先是新课导入生活化。它的目的是运用生动的素材和合适的形式引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欲望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奏好一堂新课的序曲呢?首先, 我们要注意搜集学生身边发生的或熟悉的最新时事, 甚至是生活琐事,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获取并积累具有时代气息的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在此基础上, 选择导入恰当的内容、形式,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 在讲授“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 有教师以双汇“瘦肉精”事件视频报道进行导入, 吸引了学生, 然后, 在学生余兴正浓、若有所思时, 抛出三个问题:“瘦肉精”事件会给双汇集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要购买火腿肠, 会不会买双汇火腿肠?双汇集团该何去何从?这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沉思。这样, 利用学生在报纸、电视上获知的熟悉事件切入主题、引人入胜, 使这堂新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当然, 我们在采用学生熟知的素材进行导课时, 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材料必须要和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吻合, 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思想政治课的效果与教师的课堂发问高度相关。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问到底, 不论品质”, 更不能采用“一问一答, 照本宣科”的方式。这里除了问题的方式、深度和密度外, 更要注意问题内容的针对性, 也就是说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使教材内容向社会生活拓展。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活化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要求, 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我县一所规模较大的普通高中, 近3000名学生均来自全县各镇乡街道。教师在讲授“文化生活”时, 利用了本县地理位置一半靠山、一半面海且各地差异较大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同学们, 我们来自全县城乡各地, 请说说你们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在各种回答中,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经过讨论, 他们一致认为自然条件的区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等为主要成因。最后, 教师概括地小结:“我们说,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单我们县里就有如此多的不同风俗, 更何况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又是参差不齐, 再加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就必然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正所谓‘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这样以学生生活经历和熟悉的素材为背景, 由浅入深、由点带面地设计教学问题, 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深受学生欢迎。

当然, 课堂上并不是教师问得越多, 教学效果就越好。只有那些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指点引路式的问题,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否则就毫无意义可言。如有一位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要求学生分别回答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优劣, 结果学生依次读了教材并一一作答, 表面上看起来有师生互动了, 但实际上问题多且浅显, 并没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听了的要忘记, 看了的会知道, 只有做了才会懂!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具体表现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趋向, 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辩论赛、做游戏、讲故事和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生活化活动, 让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中介,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学会运用知识, 以增强知识的针对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有教师在进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教学时, 设计了关于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的模拟听证会, 并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个小组准备好详细资料, 按听证会的要求与程序, 每个角色陈述自己的观点与理由。经过激烈的讨论, 主持人最后总结:“在听证发言中, 大家对近年来我县城镇供电关注民生、优化服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调整电价以实现我县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表示理解。同时, 大家对适度调价、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我县居民生活用电销售价格调整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这样的情境模拟表演有助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 将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 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 让学生切实感受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体现了“人本化”的教学特点。

四、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每一节课必要的环节, 它的过程是将一节课的新知识归纳总结, 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小结也应该生活化, 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 但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 进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 在课堂小结收尾时, 师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仍然要走理论联系实际之路。生活化的收尾,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 能力得到培养, 情感得到升华。例如, 在用去年蒙牛奶中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事件讲授“公司的经营”后, 我们可以请学生为我国的乳品企业再发展出谋划策, 要求学生从公司自身的诸方面思考, 如注重质量、加强管理、调整经营策略、树立良好信誉等, 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归纳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呈现板书。

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 篇10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一般指的是从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开展政治课程教学,将生活实际融入政治教学当中,体现“生活是政治的来源”的观念,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进而获取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政治教育是通过生活的实践而来的,同时服务指导于生活实践。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构建的必要性

1.生活化的构建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明确的要求,政治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将政治课程的理论观点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构建起生活现象和理论逻辑相联系的课程模块,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拥有现实的基础和支点,体现一种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生活化的构建是高中课程教学的内在发展需求。

有些高中生认为政治课的学习是无聊枯燥的,在课堂上经常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课程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是一种孤岛式的教学模式,理论太过于空洞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

3.生活化的构建有助于高中生个人主体性的发展。

目前,高中教育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于各种事物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对各种事物不断地思考、探究并且进行分析,理解与掌握事物的发生规律。正是由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真实的感受,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强化知识的掌握。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化教学的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同时要求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技能获取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高中政治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所以,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讲,要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知识、思想发展等情况,在学生个体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

2.切实开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

新课标针对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政治教材非常重视,并强调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識的讲解。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融合了自然、人文、社会以及历史在内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跨度非常广的学科,如果仅仅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不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内涵,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使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所以,为了防止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聊、枯燥状况的出现,政治教师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不仅可以与社会接触并且关注社会,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原则体现出来。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很大,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但是,政治教师在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切记内容为主、教学为辅的原则,不能过于追求教学的形式。

上一篇:搞好初中语文教学下一篇: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