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的构建

2024-05-01

课堂气氛的构建(精选十篇)

课堂气氛的构建 篇1

一、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把学生注意力从课外引到课内的先行者, 是上好一堂课的先锋,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的关键。

1.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多媒体课件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上来。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小船穿越长江的动画,配以轻轻的背景音乐,使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很快就被课件吸引住了,一下就融入课文中去了。

2.以趣开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进而爱上学习。以学生喜欢的事为引子,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教学《乌塔》一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哪里旅游? ”学生一下就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回答,更有甚者跑到前面来抢答,再话题一转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去了。

二、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

让学生得到肯定。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肯定时,他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 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 我发现有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 ,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 ,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 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地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 :“好 ,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 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我马上给予赞扬。随后的学习中,这位学生变得爱发言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讲究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让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方法,每堂课都有提问。但怎样提才好却是难点。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有意思。在教学中,我摸索出应先易后难,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再提一些难一点的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发挥激励的作用

表扬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是继续学习的加油站。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忘对学生的表扬。记得有一次,我让一个后进生读课文,他读得很不好,一句话读得吞吞吐吐的,还错了几个字,同学都在笑。我说:“你比以前好多了,如果认真很快就会读好课文的。”并让其他学生不要笑他,帮他把几个不认识的字学习了,在中途我又抽他来读先读的那几句。这次好多了,不但字音读准了,还读出了感情。我及时表扬了他,过后我经常看到他在找同学教他认字,也敢于举手读课文了。

总之, 一堂课学习气氛的活跃度很重要, 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时时创新,处处留心,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

摘要:现代语文是素质教育,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篇2

临沧市云县后箐乡小学 谢荣春

课堂教学的气氛,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愉快、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感情自然流露。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对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制约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的各种要素,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整合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热情饱满的最佳教学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课前教师应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即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

-1-其次,进行教学时要进入角色,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做到心静如水,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满怀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授课时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肢体语言,表现出友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一语道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用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我们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既要树立起作为师长的威信,又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谈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在新课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师生关系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彼此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更多的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他教的这门课,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飞扬,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与学就无法接轨,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2-和学生多谈心,与学生交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真诚的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3、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

例如,语文教学点多面广。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语文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时而出现疑问,时而得到启迪,时而产生顿悟,时而获得成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困惑、有惊讶、有焦虑、有激情、有欢乐的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过程,成为一个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见到许多教师都善于利用猜字谜、启发谈话、讲童话故事等方法,在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心理,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

-3-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为此,教师应注意:一是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轻松愉快。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柳暗花明”;当学生解决问题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眼神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并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二是把成功带给学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它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4-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书写、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可采用:⑴展示范读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范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对那些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画面和深刻的生活道理,需要师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想象,从而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⑵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巧妙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⑶设计多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在讨论中思维互相碰撞,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内化,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篇3

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建立平等,把民主带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心灵接触。”在这一心灵接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体现彼此的互相尊重,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彼此间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于民主,学生意识到自己受到尊重,得到认可,才想说,才敢吐露心声,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以情感人,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教学要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提供的信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感情投入,从感情深处紧紧地吸引学生,以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用情感来激發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所以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同时,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全身心沉浸于课堂教学,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

三、激发学生,把鼓励带进课堂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产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兴奋感、成就感。这样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深入钻研,把教学艺术融入课堂

1.把握好问题的“度”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弄懂了某处的问题就会有成功的喜悦。但是所提问题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就会迷惑不解,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也会厌烦。因此过难、过易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问题的“度”应把握在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上,这样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本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的思考,体会到学习的快感,在课堂上形成和谐的氛围。

2.教学方法新颖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法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的诱因。教学中巧妙精当的导语,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无不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必使学生兴趣盎然。

3.参与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手、脑、口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活动,并且给学生实践提供练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量地参与实践,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实践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心灵受到启发、精神得到升华,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产生吸引人、感召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达到使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欲罢不能的最佳教学艺术效果。

课堂气氛的构建 篇4

下面, 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 对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几点个人的阐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 与课堂的开始环节——导入环节,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课堂导入, 可以将学生分散的学习思维迅速聚拢起来, 使学生满心愉悦地去获取新知识, 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 争取在上课一开始就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火花。

比如, 在学习《奇妙的舌头》这篇课文时, 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生词, 而是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白门楼, 红围墙, 里面住个红姑娘, 酸甜苦辣她都尝。”“是舌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 “没错, 是舌头, 我们每个人都有舌头, 舌头对我们人类来说, 功能和作用都是一样的, 但是, 对小动物却不是, 那么, 小动物的舌头除了吃东西以外, 还能干些什么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想!”学生齐声回答道, “好, 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跟随老师去看看小动物的奇妙的舌头。”这样, 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出谜语并提出问题, 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愉悦起来,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点燃了学生学习欲望的火花, 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 由于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 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它融视频、动画、声音、文本、声响等于一身, 可以满足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我们就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引入其中, 将教材中抽象、冷冰的语言文字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如此, 便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给语文课堂注入一种新的活力。

比如, 在学习《看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 单纯的语言讲解和课文文字的描述, 无法让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壮丽美景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于是, 这时, 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如在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 夹着雄伟的大瀑布, 急剧飞奔的水花直泻而下, 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 声音也是震耳欲聋, 只能听得见喧嚣的水声……望着眼前如此壮丽的美景, 学生都陶醉了, 不时发出“哇!太壮观了!”“真美”“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的赞叹声。这样, 我通过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 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角色扮演, 即根据教学需要, 运用戏剧表演的方式, 让学生对角色进行想象创造、感受、体验等, 进而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 小学阶段学生, 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性格特点, 这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 就可以将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变成小型短剧,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比如, 在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时, 我就依据课文内容, 将其编成了一个小型剧本, 并制作了相关的道具, 课堂上, 在班里选择了几名学生, 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如丑小鸭、鸭妈妈、哥哥姐姐、小姑娘、小鸟、猎狗、农夫等等, 要求他们将剧本中的内容真实生动地演绎出来, 学生们对此项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纷纷举手, 想在课堂上表现一番。这样, 我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活跃了课堂气氛, 由于这项活动十分新鲜、有趣, 学生都踊跃参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 我们一定要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 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语文知识, 从而促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一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满心愉悦地学习学科知识, 相反, 若课堂气氛呆板沉闷, 则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滞塞学生的学习思路, 让学生无心学习。由此可见,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 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广泛关注和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 2015 (02) 15.

精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篇5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下,针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着重研究农村课堂创设良好氛围的方式和方法。即“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最能让学生满意地、情不自禁地参与教学,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绪、情感和状态。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愉悦的、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营造 课堂气氛 策略

正 文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策略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一言堂”、“课堂死气沉沉”等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发展。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上海郊区的农村小学。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每年有许多优生流动到县城学校,剩下的学生绝大部分具有以下特征:

1、原有知识底子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性、自觉性、自制力和学习方法)。

2、思维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3、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意识,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作为我校这样的农村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培植优质土壤”,让学生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一幕幕情感化、情景化的氛围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兴奋、冲动,去探究、创新,去完善自我。构建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教学模式,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爱因斯坦曾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成一种礼物来接受。”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大力实施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学生主动学习情景,探究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的氛围,感受教师的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二、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策略的方法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的各种要素,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整合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是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3、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1)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以趣开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课题?一石激动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2)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事,一次为自己,一次为国家。我表扬后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给自己争气?他又是怎样给自己争气的?结果怎样?从童第周为自己争气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3)注意处理课堂的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时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为此,在备课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我问学生:你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

(1)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2)把成功带给学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它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解题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3)表扬的艺术。表扬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忘表扬我的学生。在指导学生朗读《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开始读得并不好,但我发现几个平时读书不好的学生读得很认真,于是我表扬他们读得很认真,并问他们能不能读得更好,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我的语文书上,告诉他们老师要把这些朗读小能手的名字记下来,这样老师一拿语文书就会想起他们。当学生再读时,我是耳目一新,学生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写在我的书上。而学生的兴趣也大增,师生间自是其乐融融。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可采用:

(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教材中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

(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3)设计多种活动空间,吸引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利用以优质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建立其丰富表象,在讨论中思维互相碰撞,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内化,经历感性→理性、已知→未知的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3、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这既是小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用满腔挚爱和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师爱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能激起后进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重要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唤起人的情感比引起人的思考更重要。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动力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对真理的执着的追求,对祖国、对人民、对环境高度负责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使命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营造民主气氛 构建和谐课堂 篇6

一、打造和谐课堂之一——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和谐课堂来源于和谐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成,成为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能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

2.和谐氛围的创设:为学生的心灵营造快乐的家园

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应该是和谐的,而和谐的心灵对话,必须以心灵的安全感和快乐感作为保障,以此营造起快乐的家园。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对话的情感支柱。只有教师与学生享有了同样的话语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只有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中,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舒展想象、充满自信、释放本真、放飞自我,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着知识走向生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

和谐课堂的美,来自于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气氛,而教师精心的设问、学生精彩的发言则是这种美的源泉。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自信、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课堂小主人。

3.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学就是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个体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形形色色的舞台,创设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情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教师一句形象生动而富于智慧的话语、一个含蓄的微笑、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打造和谐课堂之二——学会赏识、适时评价

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互信、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也就可能随时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评价时,应该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提高对学习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地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分享学生自我表现的情感与想法,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持续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新课程评价也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过程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打造和谐课堂之三——教师的价值在于学会爱学生

教师的根本价值——培养、发展、完善人的价值,是通过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价值是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对学生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有人说教师像红烛、像人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凭着自身的价值“燃烧”来照亮别人,托起明天的太阳,实现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的。

教师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专门从事受教育者个体培养、发展与完善工作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自身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人格价值。

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篇7

关键词:课堂气氛,提问,英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持续发展,构建充满和谐生机的课堂教学体系。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教学时,用提问引领学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师长期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的问题。教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呢?在提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提问前——精心准备设计

提问前应精心挖掘教材,充分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趣味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的设计要有难易梯度,易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有创造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有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答案要有规范性,易于教师的评判。另外,提问前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尽可能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问时——适时适度适量

提问要适时。教师要注意努力抓住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能否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对于能否达到提问的预期效果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准确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提问要适度。就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提问要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教师提,学生答;学生提,教师答;学生提,学生答;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提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有效思维。

三、提问后——及时有效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任用,它的输出与回收、增强和减弱、顺应与调节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教与学主体双方信息传递和回收都是有选择的,有能动作用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课堂教学反馈主要是指课堂提问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与反馈及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给予反馈。

我们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水平、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接受情况。课堂上任凭一种形式的提问,都会得到学生的相应反应,不仅学生明确的语言是回答,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也都是回答,这一系列的反应,是对教学的一种及时反馈,它将对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及时、有益的信息。学生通过反应与回答,获得教师的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教与学的双方以此来调整、补充甚至推翻原先的课堂设计,弥补不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只是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应而该用恰当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提问能配合课堂环境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让课堂风生水起。

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篇8

一赏识教育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对于学生的赞赏, 是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成长的, 学生的成长中不能没有赞扬, 人的本质就是渴望被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老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赞赏是廉价的, 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 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节课老师要尽量多表扬学生, 不光表扬一两个, 而要表扬一群或一批, 甚至全班。有了赞赏这一味药剂,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二动手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 在生活中运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脑一块干,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如果让学生只是从老师的语言、教室的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 时间长了, 学生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 在数学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比一比来扩大信息源,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征。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 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积累下来, 利用手抄报和板报等形式来增强记忆。

三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很普遍了, 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 让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能真实地体会到桂林山水静、清、绿的特点, 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 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和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事物, 更重要的是还能将死板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四教师魅力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 老师要不断加强业务修养, 及时充电, 利用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去影响学生。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 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些是要发自内心的, 是一种与学生没有距离的交流。学生在洋溢轻松气氛的课堂中, 会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现在有一些老师在讲课时, 总是装出一副严厉的表情, 话语中带着讽刺, 总想让学生怕他, 不敢接近他, 更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这样运用一种外在的压力去强迫学生去做, 这样会适得其反, 让学生对教师失去亲切感。这样下去学生怎能还会愿意亲近老师呢?其实, 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凶”“狠”基础上的, 而是来源于自己的修养。因此, 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去追求知识, 首先自己要充满自信, 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五创设悬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一些教师不愿意改变已有的模式, 一味地说教, 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导致整节课下来,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说得少, 甚至连老师讲的啥都记不清。课堂上老师手舞足蹈地唱着独角戏, 下面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少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 老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挑战性、悬念式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疑问下产生兴趣, 有了探究的欲望, 就会自觉地去思考问题, 然后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找出想要的答案,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篇9

一、精心推敲引言,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但它往往却影响着整个一堂课的成败。好的开头, 能抓住学生的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感, 为整堂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切入口。相反, 千篇一律的导入, 罗嗦的开头, 往往会淹没学生的热情, 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冷漠、厌倦情绪充斥整个课堂。所以, 教师设计引言要精心推敲, 注意言简意明, 提高感染力。

引言要新颖, 经常变换方式。如:结合典型事例、播放乐曲、讲故事、设悬念等搭配使用。总之, 教师应根据当堂课的内容, 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引言,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中, 学生参与程度大小是衡量教学成功的关键。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 精心设疑。

平铺直叙的一堂课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厌倦情绪,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而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 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啡啡”的状态, 从而造成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发挥起主体作用。这样, 课堂就会迅速活跃起来。所以说, 教师不仅要乐于设疑, 更重要的是善于设疑。设置的疑问一定要有思考的空间, 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

2. 创设情境。

情感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语言需要的条件,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就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态度, 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创设情境无疑是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一条捷径。积极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运用“表演法”进行角色模拟, 让大多数学生获得表现和参与的机会, 使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三、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知识和营养。所以说, 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的语言要精彩, 利用语言特殊的魅力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必须使语言具有传情性, 即讲课时, 尽量做到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 增强口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与老师心心相印。2.要使语言具有风趣性。风趣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在形象的实例中吸取教训, 也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极力去探索;风趣的语言可使原本紧张的课堂气氛变轻松、活泼,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把爱心带入课堂, 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个双边活动, 不仅是传授知识, 发展智力, 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教师应把爱心带入课堂, 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 热情洋溢的鼓励, 赞扬的话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一种“兴奋剂”的作用。所以说,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尊重学生、信赖学生、鼓励学生, 奉献一颗爱心, 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爱。于是学生思想活跃积极,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创造出了一个乐学的环境, 使课堂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欢乐和谐的教学气氛。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篇10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 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伤,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 也能叫人开心, 能伤人也能救人。”可见,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提高各项业务能力, 不断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永葆课堂的新鲜、趣味、活泼、宽松、民主、和谐。因此, 教师应当从思想意识里摈弃那种“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从行动上做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

二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自己的思想, 渴望得到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 而且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 而学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老师。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因此, 教师的良好行为表现,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 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他们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个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和爱好, 无论属于何种类型, 这些都需要老师们给予心理呼应, 引导他们有条理的思考, 给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 使他们获得启迪, 让理想在拼搏中、在成功和喜悦中得到概括和升华, 使他们成为某个方面的专才、偏才或奇才。总之,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 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凭借爱和尊重, 教会学生肯定自我, 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 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 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 健康成长, 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三民主管理课堂

师生间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可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实现民主教学就必须营造课堂民主平等气氛, 一是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 多一些师生诸如对话、问答、互动、交流等多边活动,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独角戏为群英会, 变单调为丰富, 变枯燥为愉悦;二是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空间, 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三是给学生质疑的权利, 允许挑战, 允许探索和允许错误, 要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四是要高度的信任, 信任就是要相信学生有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任就是相信学生的参与不会影响、干扰正常的教学气氛和秩序, 信任就是允许学生挑战结论, 挑战教师;五是热情的鼓励,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突发奇想、敢于表达。这样, 既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发展和谐师生情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 除了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热爱并尊重每个学生, 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 学生会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感知教师的温情进而真正接纳你。另外要尊重人格,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在转化他们的教育中, 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 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困难生冰冷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评价, 有效控制自己情绪, 树立成功的自信, 维护学生内心的和谐。学生的内心是愉快安宁的, 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上一篇:编外聘用人员下一篇:沪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