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可行性

2024-05-27

整合可行性(精选五篇)

整合可行性 篇1

一、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一)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互补。

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有助于后续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这为单独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也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若注册会计师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则对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了较为翔实的了解, 有利于其在之后的财务报表审计中借鉴之前的成果, 更好地服务于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审计, 使审计更富有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形成结论时, 应当同时考虑财务报表审计中实施的、所有针对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结果; (2)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控制风险时, 应当同时考虑内部控制审计中实施的、所有针对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结果; (3) 如果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识别出某项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该项缺陷对财务报表审计中拟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4)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财务报表审计中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影响。

(二)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应程序的不可替代性。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 对于内部控制的关注是贯穿其中的, 当预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或者内部控制未得到执行时, 注册会计师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重点是进行控制测试, 实施自上而下的审计以发现高风险领域的重大漏洞。所以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应程序具有不可替代性, 后者对内部控制的要求高得多, 得出的内部控制报告的结论较为精确。特别是当会计师事务所首先承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后承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 则在进行后一项审计时, 可以利用财务报表审计中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结论, 但是鉴于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可信赖程度不高, 所以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大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 为发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标。

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提高审计效率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都是鉴证业务, 二者的类型都是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业务。鉴证业务决定了二者均是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 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财务报表审计准则所要求的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所执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是趋于一致的。基于上述的共同点, 在成本收益原则的考虑下,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整合审计, 以降低运行成本;从鉴证业务的合理保证责任考虑, 整合审计有利于降低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和负担考虑, 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均有所降低。所以整合审计是一种经济可行、并保护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社会预期使用者三者利益的制度安排。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估,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依赖, 注册会计师必须进行控制测试, 这些工作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基础。同时, 注册会计师通过其他审计程序可能会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或重大错报, 这就意味着在错报相应的控制点上可能存在控制缺陷, 这又为注册会计师检查内部控制的缺陷提供了线索。另外一方面,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则财务报表在相应的账户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这又为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指明了方向。可见, 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 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 有效减少审计单位的交叉工作量, 缩短审计时间,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整合审计的可行性:不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南 (征求意见稿) 》的规定:只有当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 并且会计师事务所符合独立性要求, 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时, 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接受和保持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但是对于整合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并未明确规定。当注册会计师执行整合审计时, 就可能因为涉及自身利益问题导致不利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过分依赖某一客户, 担心可能失去某一重要客户;也可能因为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威胁, 这就意味着应当关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应当同时签订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 避免因为一项业务的审计结果而影响了另一项审计工作的开展。

整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的理论基础是它们二者的审计程序可以相互利用, 而且它们的结论可以相互印证另一方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比如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中检查了重大错报风险, 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即使内部控制审计中得出相反的结论, 财务报表审计的结论也可以予以纠正, 但是二者相互借鉴和相互印证的前提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因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未能按照执业准则执行审计程序, 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财务报表审计中应用了这个结论将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另一方面,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未能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 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又违反独立性的要求, 先入为主地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并得到执行, 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审计的效率, 反而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风险。

四、整合审计的发展: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赢

从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言, 企业更“经济”地委托审计分析, 注册会计师提高了审计效率, 预期使用者获得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但这种优势可能受到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审计的发展是要构建政府、企业、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有关方面有机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而内部控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监督和防范职能使得注册会计师和政府审计有的放矢,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第一道防火墙。这就意味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成为企业检验自己经营行为的有效工具, 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随着审计分支的拓宽, 审计领域的交融增加, 如何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成为审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美国公共会计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 整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控审计的经验来看, 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组一般先行进入被审计单位, 在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总体评估的基础上, 对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 然后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组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实质性测试和复核, 再来验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整合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协调审计时间、整合协调审计方法、整合协调审计意见, 这是我国审计界应当借鉴的。整合审计的发展方向拓宽了审计领域的同时, 又服务于上述企业的经营活动, 这意味着整合审计将在实务中成为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赢结果。在以后年度的内部控制连续审计中, 由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高风险业务环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因此可以突出审计重点、更多地关注高风险领域、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基于此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仅是执行单独的审计活动, 而是通过整合审计获得企业现在的和过去的内部控制评价以及财务报告审计结果, 这就启示会计师事务所要不断建立健全不同行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为提升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奠定基础, 这样的综合结果即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了业务能力、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审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经营行为得到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控制, 这就是整合审计有序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晓燕, 张龙平, 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9) .

[2].刘玉廷, 王宏.提升企业内控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财会学习, 2010, (8) .

整合可行性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

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局限、数据采集和处理繁琐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实验效果不佳或者难以成功。如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很好地突破这些局限,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不断开发,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优质整合课已经出现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是可行的。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非常有必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整合的必要性

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用物理仪器和实物进行的实验演示,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模型、实物;用投影教具和模拟教具进行的操作演示;放映物理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等声像教学片以及利用微机进行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许多演示实验难以成功,或演示现象可见度差,或实验设备复杂昂贵难以在课堂中呈现。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将一些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宏观或微观世界、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空间的变大或缩小等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所呈现的内容真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受时空所限难以在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的研究对象太大,如天体的运动、“神舟七号”航天飞行等,还有些生活和生产中机械的作业,如船闸工作原理、推土机推土、起重机吊重物等,无法在课堂上真实演示。有些演示实验的研究对象太小,如粒子散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子热运动等,也难用真实实验演示。

有些演示实验难以操作或难以操作成功,如摩擦起电、分子的热运动、导体的静电平衡过程、感应起电机的起电过程等。有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物体的平抛运动、物体的碰撞、弹簧振子振动等实验,学生无法观察清楚它们运动的过程和现象。如果用计算机动画模拟演示这些实验,并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就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有些演示实验教学,由于条件不足,或实验设备缺乏或仪器数量不足,效果受到影响。如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时,需要演示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的实验,如果碰到没有太阳光,演示实验便不能进行。又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在教学中很重要,但它是一种理想化实验,实际演示有局限性。又如“波的干涉和衍射”、“萘的熔解和凝固”等实验的条件不易控制,容易受到干扰,学生对它们的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详尽。有些演示实验本身有一定的难度,演示的可见度不高。如利用气垫导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由于仪器装置与实验步骤很多,要达到理想效果很难,并且由于数据处理太繁,实验中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以及人为的各种因素拖延时间,教学任务较难在课堂内完成。另外,教室后排的同学往往看不清实验现象。甚至还容易让学生对其科学性产生怀疑,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做真实物理实验,再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用真实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把实验现象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有些实验设备需要高额投资,有些实验周期长或有危险性,如原子核的聚变、裂变等,可用动画显示;一些与物理知识应用相关的医学手术、飞机的驾驶等,可以用现代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生动直观地把实验现象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就有了直观的印象。模拟实验可以把现象非常短暂的实验重复多次,或者用慢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其次,我们来分析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实验的整合

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物理学探究形式。在物理教学中也往往要利用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但利用真实实验进行探究学习有时会受到实验器材、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教学时间等各种条件限制,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实验的开发,给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学习开辟了另类途径。这种另类途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通过DIS系统实现对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DIS实验室即数字信息系统实验室(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简称DISLab。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教材专用软件、通用扩展软件)+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利用它可以进行真实的物理探究实验。二是通过虚拟物理实验室中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虚拟的物理实验室是VR(Virtual Reality)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

再次,我们来分析信息技术与实验数据处理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实验及其数据处理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应用。DIS实验已经进入物理教学,它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实验仪器,将实验数据采集之后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数据图表和图像展示物理现象、提示物理规律,是传统实验方法的发展和数据处理的科学化,呈现的是真实的实验,数据处理上更严谨、更规范、更便捷。

传统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后完成的。这种做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实验数据得不到及时处理,无法即时发现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老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大,容易造成学生抄袭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用WINDOWS系统平台,编制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数据的录入通过数据输入模板或自定义数据表格来完成。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利用表格和图像来探究变量间所反映的数值关系及物理规律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MicrosoftOffice办公系统软件中的Excel是一款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制作图表等功能的非编程的数据处理软件。用在物理实验中,能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将现场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并以多种图表的方式描绘出来。中学范围内的许多实验,都可以用这个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描绘图像、探究规律。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操纵实验的条件,采集实验的数据,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而且能对繁杂的数据进行快速的转换、曲线拟合、误差计算等,有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整合可行性 篇3

1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以宝钢集团为例, 近几年将传统的线下销售、采购、废料处理等交易迁移到了线上, 2013年, 在宝钢股份所有钢材销售额1 903.27亿元中, 通过东方钢铁实现的期货销售量为2 028万吨, 销售额1 251亿元。而宝钢集团的十大板块140多个单元, 2013年全年电子采购平台的采购额近200亿, 仅电子采购就节省10亿元。2013年宝钢股份年报:探索钢铁产品与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 钢铁产品与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管理相结合的新领域。全年交易量 (现货) 200余万吨, 注册客户数达2.6万家。2014年宝钢股份年报:2014年电商平台销量 (现货) 451万吨, 全年东方付通结算流量突破300亿元, 同比增长5倍多。而宝钢提出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量1 800万吨的目标。钢铁与电商的全方位结合、产生的效果显然超出人们想象。

随着宝钢东方在线电子商务逐步取得成效, 太钢不锈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启动、南钢股份打造“南钢+金融+互联网钢材交易平台+物流”、华菱钢铁电子商务公司开发了娄衡高速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客户;而五矿发展线上平台2014年才正式展开, 但半年多累计交易量即超过270万吨;众多知名钢铁公司纷纷“触网”自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更是直言:钢铁电子商务在2013年已经正式“起飞了”, 电子商务平台将会对钢厂的定价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面对机遇与挑战, 依然保持传统营销模式下的重庆钢铁应该何去何从。

2 发展电子商务是重钢的必然选择

重钢新区环保搬迁工程2007年5月17日正式启动, 至2011年9月16日, 3#高炉开炉投产;标志着重钢环保搬迁工程正式全线贯通。其总投资约316亿元, 在长寿区江南镇建成一个年产650万吨钢的板带和船舶用钢精品基地。通过采用“三干”技术、取消新厂区蒸汽管网、“一罐制”铁水运输、热送热装等一系列目前钢铁行业一流的先进技术, 全面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通过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结构的全面升级和企业管理创新, 成为钢铁流程现代化、工艺装备大型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组织架构扁平化的新型现代钢铁联合企业。以先进装备和流程紧凑化、准连续化成为继京唐钢铁之后的又一种“现代钢铁流程新模式”, 依托信息化, 实现一级调度、一级财务、一级物流, 从而建立精干、扁平、高效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 重钢拟实施“互联网+”战略, 前期需要解决提高网络意识和电子商务观念、信息化水平是否与互联网相匹配、推动传统业务的整合、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和采购模式、解决电子商务平台投资巨大和技术储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本文只从重钢信息化水平与互联网相匹配方面, 论述重钢实施电子商务的技术基本条件是否具备。

3 重钢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撑条件

本文以涉及到电子商务的三大核心业务系统——重钢销售、生产和成品出厂业务系统为例, 简要介绍重钢新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1)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重钢新区的销售系统在老区销售信息系统基础上, 进一步体现按用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织, 充分地整合质量、生产、出厂、财务等系统提供的信息, 规范管理客户档案、信用档案, 建立统一的销售信息平台, 建立钢材合同的全过程执行跟踪管理平台, 管理订单、交付、发票等环节, 系统根据库存及订单占用情况、生产情况等计算可用量, 进行可用性检查;支撑实际销售业务的运作, 实现板坯、板材、热轧产品、副产品的用户合同的接收、评审、确认和下发, 即合同全流程控制。功能覆盖重钢新区产成品销售。销售管理-合同执行流程如下图。

2)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指挥主要以“按合同组织生产”“集中一贯管理”为管理理念, 实现从合同签约、生产、交货到结案的一贯合同管理。即管理模式为一级计划、一级调度管理模式, 对整个生产实现集中管理, 统一指挥。涵盖合同管理、计划管理、物料跟踪与实绩管理、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等, 主要模块有以下几方面。

(1) 生产合同管理。对经过质量设计后, 销售合同转换为生产合同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确保按合同交货日期组织生产、按时进行成品发货。管理合同的生产组织、调度、申请、跟踪管理等活动。生产合同管理包括合同计划、合同归并、组板设计、材料申请、材料转用充当、计划结案、合同跟踪等功能。

(2) 作业计划管理。新区一级计划管理模式下作业计划分为三大部分:铁区作业计划管理、炼钢作业计划管理 (炼钢连铸预计划) 、轧钢作业计划管理;其中轧钢作业计划管理又包括1780热轧作业计划管理、4100宽厚板作业计划管理、2700中板作业计划管理, 各轧钢厂作业计划同时包括精整计划。

(3) 物料跟踪与实绩管理。主要目的是对物料及库存的动态跟踪与管理, 起到实时掌握库存信息, 达到降低库存、确保物流畅通的目的。主要途径是收集生产实绩信息, 包括物料加工信息、质量控制参数、检化验实绩、质量封闭信息、换辊实绩信息等。同时对生产过程状态和加工过程中的物料信息进行全程跟踪。

(4)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主要完成调度日报的制作、生产计划的执行以及生产组织的管理;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

(5) 统计分析。收集生产执行过程数据并统计分析, 以便从全局把握生产整体情况, 辅助生产整体决策。

3) 成品及出厂管理。目的是提升出厂“集中一贯制”管理, 将业务按管理职能集中、全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出厂计划的合理编制, 使出厂流程能够做到事先有计划, 事中能控制, 事后可跟踪;产品的管理精度能够精确到每块物料;范围覆盖新区的各个成品库。主要包含模块如下。

(1) 产成品资源管理。包括产成品的准发信息接收、红冲处理功能;产成品收、发、存信息管理;转库计划的编制管理功能;资源合同出厂封锁及解封锁管理功能, 合同出厂执行情况跟踪及合同出厂相关信息查询功能。

(2) 出厂计划管理。主要是按出厂品种、运输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的区别, 对出厂货物进行合理组批, 以最迅速、最合理、最低成本的方式编制发货计划, 组织货物向外发送。

(3) 仓库发货管理。提供了对产成品的收、发管理和仓库出厂实绩的统计报表管理;对副产品提供外发销账处理。出厂中心依据销售处的准发计划和用户的提货申请 (车皮情况) 形成出厂计划, 开具提货单, 并依据提货单进行装车 (船) 。确认发货实绩、开具发货销售附件。其流程如下。

4 结语

重钢新区除以上涉及的重钢新区信息化建设三大业务系统外, 与电子商务建设有关的, 还包括技术质量管理、财务及成本管理、检化验管理、铁区MES管理、炼钢MES管理、热轧薄板MES管理、宽厚板MES管理、计量管理、物流及运输计划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等13个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化已经实现了原料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建立起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平台, 从整体上看, 信息系统纵向覆盖了从铁区、钢区到轧区的主要生产线;横向囊括了销售、计划、质量、生产、采购、供应、发运、财务、人事、劳资、设备、计量、检验、化验、安全、环保等管理业务, 还延伸到了新产品研发和办公自动化领域。

面对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本市场不景气, 从而导致近年来钢厂价格持续下降、行业普遍亏损和市场持续低迷, 众多钢铁企业纷纷“触网”自救的现状, “互联网+”必将成为钢铁行业新的商业模式, 重钢必须抓住新的历史机遇, 以新区信息化成果为支撑, 快速实施电子商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公开、查询方便和交易快捷特性, 在互联网上完整地展现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实现寻找客户、商务洽谈、产成品订货、生产过程、库存状态、物流运输、在线付 (收) 款、开具质保书和电子发票等业务, 从而快速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实现百年重钢的梦想。

摘要:本文简述在当前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和钢铁行业高成本低利润的趋势, 钢铁电商“大跃进”情况下, 通过对重钢新区信息化建设成果分析, 结合重钢线下的销售、采购, 包括内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现状等, 对重钢在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下, 通过线上交易颠覆传统交易方式的技术可行性进行探索。

整合可行性 篇4

1. 课程整合的原因

(1) 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重复交叉知识较多

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两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两者都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是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它们是密切相关, 重复的、交叉的知识较多, 尤其是实验部分, 造成实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教学效率低下。2门课程单独开设, 重复地学习, 既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同时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2) 旧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以学科中的系统知识、理论原理为导向, 以知识为教学目标, 主体是教师, 应试教育为基础, 载体是语言、文字, 理论和实践可以单独开设, 也就是可以开设出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是职业教育就不同, 职业教育必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一定要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 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为基础, 载体是项目、任务, 开设出的是知识、理论、实践 (教、学、做) 一体化的课程。药学专业原有的课程种类比较繁多, 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各课程内容是本科层次的“压缩版”, 以学科为本位, 学科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知识较多。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 也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每一学科都强调自身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理论性, 而忽视了知识的适用性、应用性及技能性。随着高职院校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以工学结合为主, 如果还是采用旧的模式, 则肯定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 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教学模式下, 尝试将2门课程优化整合为一门课程, 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目前来说很重要。整合后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避免重复教育;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 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二、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1. 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药物化学是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途径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上, 早期的药物化学是以化学学科为主导。药学专业要求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学会分析药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及作用特点之间的关系, 学会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去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以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掌握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类药物的发展概况、结构类型、重要化学结构类型的构效关系、部分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及药物体内代谢的基本知识。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和诊断疾病所用化学物质的总称。在药物中, 有机化合物所占比例很大, 常见的无机药物很少, 而且多半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对它们的认识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一个中成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要经过提取、纯化、结构测定、人工合成等步骤, 所有这些程序都需要有机化学知识, 药品合成路线的选择更是离不开有机化合物反应, 只有熟悉了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特点, 经过相互比较, 才能选择出合理的合成路线。此外, 药物的鉴定、药物的保存、药物制剂的生产等, 都必须通晓药物的理化性质。依靠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组成、结构、从本质上认识药物。

2. 适应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药学专业是以工学结合为主导, 以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这一模式极大的强化了职业岗位能力, 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基础课程的定位是形成“基础素质”, 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必需、够用、适用的知识。新的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大为缩减, 并注重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都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并且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们的实验技能、方法及手段, 不但是药学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及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还有很多相同之处。参照近几年的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探索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2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 形成了内容冗余量少、结构合理、整体协调一致的新的课程, 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摘要: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2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重复交叉知识较多, 有必要进行课程整合, 本文阐述整合的原因、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冯泽永.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合[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9, 30 (2) ;17-20.

[2]李新霞.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9 (1) ;83-84.

整合可行性 篇5

首先我们从档案利用的意义入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贯彻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新举措, 也是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体制,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措施。当前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已取得社会普遍认可。本文围绕所研究的问题, 首先要利用现状为分析主体, 然后找出当前档案开放利用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存在的不协调、不衔接的诸多问题, 最后从考虑公众利益的角度, 提出不断完善档案利用工作的各项措施, 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一) 政府信息公开。

目前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宏观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的一项法律制度, 即行政机关向公众或特定的公民提供行政管理信息的范围、主体、程序、法律后果等要素组成的法律制度”。另一种是微观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 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向公众或特定的公民提供有关信息的法律行为。”第三种是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 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 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 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行为。”

上述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表述并不统一, 但综观各种表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含义, 即政府信息公开, 是指各类行政主体将其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制作、收集、传播或储存的行政信息,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法定形式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予以公开。

(二) 档案利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国内外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杂志、报纸以及相应的学术会论文集中发表刊登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档案利用、档案开放等方面的文章不下数百篇。这些研究对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碰到的新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想法进行了有益地总结与探讨。1.有利于促进全社会信息意识、档案意识的提高, 使全社会对信息公开和档案利用工作的认识全面提高2.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 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全面实施, 将改变档案部门以往“重保密轻利用”“被动服务”的不良形象, 使档案馆成为国家信息服务的中心, 公民受教育和维护的中心, 全面促使档案事业的发展。3.有利于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廉洁和高效的“阳光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正在全国有声有色的开展着, 档案作为政府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 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研究法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利用问题, 从档案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两个方面对信息公开的历程进行梳理, 从资政决策、传承文化、宣传育人、服务于民等方面对档案利用的现状进行总结, 并从档案利用的社会化、利用需求的多元化、利用信息的系统化与完整化方面, 对我国档案利用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

(一) 档案利用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各项工作发展缓慢, 所以档案利用状况比较低。1985年, 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的号召, 提出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方针。这一时期档案的利用深入社会, 检索工具多种多样, 形成了一套档案开放利用的理论, 使得档案信息利用从封闭向开放的方向发展。

(二) 萌芽时期。

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历程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之初, 在政府信息公开还没有被确定为一项制度执行时, 各地的一些新尝试就对我国政府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设立了网站或网页, 面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 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契机, 推动了政务公开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越来越受到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 制定了一些政务公开的规定,

(三) 成熟时期。

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再次强调“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一措施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得以实现,

三、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一) 档案利用的价值。

档案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档案之所以需要保存和世代相传, 是因为档案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 它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实践情况, 这些情况对当时和后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与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档案的利用状况不尽相同, 在信息迅猛增长的今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务公开的提速, 档案利用已经在传承文化、资政育人、服务于民等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客观地说, 档案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使其在社会公共凭证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从档案的形成的过程和结果来看, 它是当时、当地、当事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 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真实性、可靠性强, 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二) 档案利用的展望。

一是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协调者;二是成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者;三是成为档案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推动者;四是成为档案工作的宣传者。对于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定位在刘安石《试论档案馆在电子政府中的角色定位》一文中有所阐述, 从档案馆的职责、从技术层面、从法律角度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档案馆在电子政府中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的作用。

四、利用信息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利用者已不再满足于为解决某一件事而查找档案, 如今为进行学术研究;为繁荣文化艺术;为规划地区发展总体目标等等都会利用到档案, 而且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已不再满足单一馆藏档案信息服务, 而是希望可以多个档案馆的联网服务, 通过一个档案馆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完整、系统的信息。他们利用档案数量由一卷发展到几十卷、几百卷;利用档案涉及的全宗由一个发展到几个。利用者所需要获得的档案信息是集中了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 历史的和现行的各类档案、文件、信息的总汇, 而不再满足于一些零散、破碎的信息。利用者对利用信息需求的系统化完整化, 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蔺海鲲.推进甘肃政务公开.建设阳光型高效政府.社科纵横.2007-06-15

[2] .周杏贞.档案利用的新特点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设想.上海档案.1996-02-15

上一篇:异构案例下一篇:高校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