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整合

2024-06-20

高效整合(精选十篇)

高效整合 篇1

一、巧用多媒体, 优化讲授效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 我多次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优势, 把单调、枯燥的语法教学由静态转化flash动画教学。如have的用法比较复杂, 学生一直弄混, 于是, 我制作了简单的flash课件, 设计一个理发馆的场景:顾客A来了问:“Can I have my hair cut now?”理发师B回答:“No, you have to wait for one hour.”A

“No, I don′t have too much time.”B:“Or I can have my assistant help me do it.”A:“No, I onl trust you.How long do I have to wait?”B“About two hours.”A:“I don′t have too much

time.”然后这个顾客就走了, 一周后又回来。理发师B问:“Oh, you haven′t had your hair cu yet?”A:“No, I have no time.Oh, you still have too many customs today.”B:“Yes, so you stil have to wait today.”A:“How long do I have t wait?”B:“About one hour and a half.”这个顾客又走了, 理发师很奇怪, 说道:“I have neve seen such a strange man.”这时, 一个店员说道:“Yes, he has been here twice, but he hasn′had is hair cut yet.”理发师说:“Follow tha guy and see where he has gone.”店员回来说:“He has gone to your house.”短片中反复出现了多种have的用法, 学生在看完短片会心一笑的同时, 会复习和掌握了have的多种重点语法项目。这样比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讲解要形象得多, 学生印象也深刻得多。用好了多媒体, 就可以把容量大、信息多的课堂灵活驾驭, 有效地实现了在模拟语境中教学语法, 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输入为正确、流利的语言输出奠定了基础,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创作工具, 如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软件、Flash动画、音像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巧妙运用, 充分利用它的及时性、动态性和集成性的特点, 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进行有效的认知加工, 就会更巧妙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在教学冀教版第五册Lesson 45 How Safe is Your Home?时, 我让多媒体成为“引子”, 首先, 通过歌曲来引出话题, 进行英语课的热身;其次, 大量利用图片来展示在厨房中或者使用电器时会出现的各种危险;第三, 一个非常幽默、可爱却又很贴切的视频展示了孩子在浴室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从浴池边上摔下、吃肥皂泡、溺水等危险。当学生思想中有了大量的这种危险意识后, 我再顺势引导:How to stop (prevent) them?学生就会有感而发:Never use

many electrical appliances at the same time.I is very dangerous.Never laugh when you have lunch.You should always have it quietly.Never jump when you are in bed.Never go out when you cook something.You should always look after it.Never sleep when you take a bath.从而

大量练习了本课的重难点———祈使句。温馨的歌曲旋律和活生生的视频画面非常吸引学生, 学生的灵感也被这样的情境激发了起来, 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 学生的思维明显活了, 一句句的实用英语脱口而出, 这益于多媒体形象的情境再现。

三、巧用多媒体, 再现真实语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 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应该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建构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对多媒体丰富的资源, 创建真实的情境, 形象地语境再现, 方便学生的知识建构。

因此, 在教学中, 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点, 精选和教学紧密联系的最新内容作为教学素材, 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知识的建构效率。例如, 在学习天气时, 我展示给学生附有天气符号的中国地图,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素材, 然后再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 用英语播报天气预报。学生发言踊跃, 思维敏捷。还学生以话语权,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学习指路的知识时, 我先用图片清晰地展示出路径, 然后以一个会动的人按照指的路向前走, 直到到达目的地, 学生仿佛在真实的语境中。这样示范就会很清晰、很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 教师在课件中设置多种路径, 地图上标上本地的一些地名, 让学生用英语指路, 图片上的人随着学生说的路走, 模拟了真实的场景。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 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 学生触景生情, 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 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多媒体固然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宜, 本来可以说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 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 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多媒体与传统英语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应该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使用时, 我们应该经过细心设计, 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

摘要: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 碰撞思维的灵感火花, 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激趣,高效,建构知识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科学课, 2003 (12) .

[2]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唐殿.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刘英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 (3) .

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篇2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指导思想?今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每个教师研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之后,顿感春风拂面,满园飘香。

一、初探,拂开面纱。

单元整体课程更强调“整体”的概念,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把课程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

这种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每个模块大概为2课时,基本用14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包括“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这7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比如理解内容模块,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低年级学生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中年级学生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要对某些细节进行解释。高年级学生要知道讲了什么,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读整本书”是7个模块中的亮点和特色。书目的选择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相似,有的是体裁相似,有的是内容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低年级学生读整本书,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中年级,教师先进行导读,激起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期待中阅读。高年级,让学生自由阅读,提出问题,自由阅读以后,进行读书交流。

最后一项内容是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单元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分小组设计表演,学生再通过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在全班进行表演。

每个年段,在7个模块中的操作重点不同。无论7个模块怎样设置,都服从于单元的总体目标。整个过程都试图把学生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细品,明白差异。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教科书教学为起点,以读整本书为桥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路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教科书教学以能力点整合教科书课文,改变传统的“内容分析”模式,变为学生讨论探究,把课文学习落脚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因此,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模块后,增加了“领悟表达、欣赏评价”模块。

三、研读,习得方法。

“单元整体课程”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为基本的整合点,把“教科书”“读整本书”“学科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既包含课程内容的选择,又包含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单元整体课程”以能力为核心进行统筹设计,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结构。

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一线教师而言,能够更清楚地把握目标。能够弄清楚年段特点。目标的细化,既突出了阶段性,也突出了整体性。让所有教师都能够看到小学阶段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就能够准确定位某个单元,某个课时的教学,不至于千篇一律,也不至于偏离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学习习惯,三是学习策略,四是学习量。课程实施部分,以一学期的某个单元为例,进行了教科书教学设计、读整本书教学设计,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程评价部分,设计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学生个人评价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学习都要有个人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评价内容以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为指标,这些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自己能够测量的。把可检测可操作的内容放在这里,增加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终结性评价以“样题”的形式出现。实施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以“现场测试”和“纸笔测试”结合的方式。

对单元整体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一线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焦点本就是学生成绩,如果单元整体课程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势必在学生、家长、教师层面遇到阻力,最终是美好的梦想而永远不能变为可喜的现实。所以,单元整体课程需要发挥家长会与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以学科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试体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四、回味,加强学习。

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整组教学”,再到“单元整体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许多教师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教科书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会不会太“粗糙”了,忽略掉很多知识点,但如果太细致又会耽误教学进度。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在备课时,就要有全局意识,改变过去一课一备的习惯,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只有我们对单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训练重点放到每一课中分散训练,加以突破。”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过去,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一带三’,一篇课文精讲,习得方法,另外3篇或4篇课文自学、汇报、交流,这样不会有很大突破。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整合的‘点’,没有抓住单元的‘共同点’。”即便抓住了整合的“点”,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细致分析,还是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泛化,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老师要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打通教材,找到单元整合的共同点与细致点,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学习几篇甚至更多文章的难题。

单元整合课程要以学生为突破口,不同的单元,整合的点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探究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每节课中,学生对整合的点进行探究,也许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也许老师只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但是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突破语文学习由点到面的难题。

五、思考,尝试方法

如何把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打造得更高效、更完美呢?下面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心得。

一、优化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备课中的“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

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然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有了单元目标,设计就能把握一定高度,做到“高瞻远瞩”,课堂交流时也便有了心中的航标。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备课时教师还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单元语言训练的内容及教学重难点,以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二)精心设计预习单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而言,预习单是实现高效预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1.预习单要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郭沫若说:“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学生亦是如此。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务必要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趣味、形式的多样、图画的插入等方面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外,预习单的表述要凸显人文色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比如,“我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了不懂的问题”“我想画一画”等。这样可以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身份,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预习单。

2.预习单要体现年段能力的培养

预习单的设计要科学、有效,就必须紧扣学生的年段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年段能力。以中年级为例,预习单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复述、提取信息、质疑解疑等方面的能力。

3.预习单可以进行学法的渗透

预习是为学生的“学” 铺路架桥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案设计中找准探究点 1.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关注预习单的反馈

《新课标》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的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交流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其中简单的、常识性的问题及时合作释疑。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需归类板书,提醒学生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关注。这些“留”下的问题,通常是课堂交流的重点话题或相关问题。

2.探究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整合的理念

目的是建立知识结构化体系,从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一定体现单元的主线,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思考。

3.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趣味的话题,可以诱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这样,通过巧妙的话题设置,有效地升华了文本的主题,给了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感悟想像、推断、伸展、评价欣赏等阅读能力。

二、将合作探究落实到位

课改的总目标提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提供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如果落实到位,不仅使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还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1.选择时机,注重实效

小组讨论旨在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

首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无法独自完成时,采用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这个疑难问题可能是生成的,也可能是老师潜在的一个“预设”。其次,学生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时,探究的期待更为强烈,教师可及时抓住契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当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时,及时展开合作探究,便有了精彩的生成。

另外,学习任务较多时,可把任务分割,每人完成其中一部分,再交流汇合。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了以后合作的自觉性。

2.调控引导,传授技巧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可根据问题难度,合理调控合作时间,保证学生充分交流、充分思考,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同时还需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手段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很大裨益的。

三、提高教师素养,高效课堂的长远保障

(一)教师的单元整体意识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是一切教学工作的指导。作为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者,我们应该努力地钻研相关的理论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在更宽广的知识天地里整合、调用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

(二)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盈生机和活力。

预设是教师教学理念和经验的体现,而生成则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往往会和教师的预设相左,充满不确定性。如前面所言,教师备课时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其生活和学习背景,猜测他们可能会有的困难或问题。当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馈时,教师才能迅速判断应从哪个角度去引导,以及如何把它整合进单元教学目标,从而把原先可能忽略的盲点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当然,高超的导学能力还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

(三)教师要善于反思

反思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中,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累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精炼、形象、有序。总之,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将是我们构建单元整体下高效课堂的长远保障。

如何整合高效总裁团队 篇3

捏合新总裁团队成了新总裁最头痛的难题。

从这个个案来说,究其原因主要有:部分成员刚刚从中层升上来,在思维上从部门、业务出发的惯性尚未改变,未完成从局部到公司整体利益的切换,因而在开会时会更多地考虑自身主管的业务或部门得失;其次是个性上的差异,相互之间尚未得到沟通、信任;再其次可能也有原先业务、部门间的冲突留下的积怨,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并延伸到总裁团队这种层级上;第四是团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其结果就是你想你的,我说我的,讨论不是在同一平台上;最后一点是尚未形成领导核心,新总裁的能力、魅力、魄力都还没有得到团队的认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高效的总裁团队应具备这样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互的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角色的认同、共同的成长,以及恰当的领导。因为企业不是为了建设总裁团队而建设,肯定是围绕经营目标而建设。只有在明晰的远景鼓舞下,大家才可能会忽略诸多个性差异,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由于术业各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强项,但不可能都是全才,相互之间不能信任,自然无法一起共事。对组织的承诺,以及成员之间充分、畅达的沟通,是打造这个团队互相信任、提高效率的工具。当年郭士纳从麦肯锡空投到IBM大获成功之后,总结其主要的经验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关于团队成员个性的划分,可借助管理学中常用的MBI(行为指标或称管理风格)进行测评,从而便于在沟通中对症下药。角色的认知可通过摸拟案例,进行培训,交换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主管营销改任财务总监,技术副总担任销售副总,体验对方的感受,进而提高自身的大局观。

从人员搭配来看,总裁团队既需要具有前瞻意识的领头人,也需要善于从细节入手的实干家;既需要万金油式的全才,也需要某些领域的专才,甚至有时需要一个能活跃团队气氛的和稀泥式的人物,润滑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团队中如果有两个人的观点总是一样的话,有一个人肯定是多余的。如果有两个核心,那肯定是一个内耗的团队。

科学整合知识高效提升能力 篇4

在上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必要在该轮复习期间进行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对知识整合就是再加工的过程, 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下面结合政治教材的相关内容, 介绍几种科学整合知识的方法。

一、易混易错知识的整合

在高中政治复习与考试中, 常会遇到很多易混易错点, 它们像一个个陷阱, 考生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陷进去。这也是很多考生在做政治选择题常常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易混易错知识进行归类整合, 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失误, 提高正答率。这些 易混易错 知识, 主要有以 下几类:

一是混淆主体。如“纸币是由银行 (国家或某些地区)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家 (企业)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政府 (政党) 要坚持依法执政”“人大代表 (人大) 拥有决定权”“中国共产党 (人大) 要加强立法工作”“政协 (政府) 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村委会和居委会 (乡镇) 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等等。

二是观点绝对。如“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营利和取胜”“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物价下降, 消费水平一定提高”“民主监督能够消除腐败”“民主监督杜绝政府工作失误, 实现决策科学化”“正确的价值观能确保办事情取得成功”“只有全国人大才能行使决定权任免权”“我国积极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就是人民群众”“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就要看他的贡献”“有量变就有质变”“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有运动变化就有发展”“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任何真理都是永恒的都是永远正确的”等等。

三是以偏概全。“人民 币升值有 利无弊”“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居民储蓄越多越好”“加强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就能保证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等于完善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当代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 展起推动 作用”等等。

四是本末倒置。“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规律的客观性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上层建筑制约经济基础的发展”等等。

五是偷换概念。“消费 (生产)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属于初次分配 (再分配) ”“劳动者 (劳动) 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的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治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 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汉字 (科学技术)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先进文化 (大众文化) 是指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节日 (传统建筑)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矛盾的普遍性 (特殊性) 是区分事物的依据”等等。

六是夸大作用。“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决定因素”“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导者”“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科学实验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规律”“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人民群众的 实践是社 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等等。

二、原理性知识的整合

高考注重对哲学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考查, 尤其侧重考查对哲学思维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哲学原理的层次性, 是我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逻辑顺序。为此, 在复习中要突出对原理层次性的把握。

哲学原理的结构层次有三种形式:一是网络式, 即通过网络结构对哲学原理从整体上进行整合, 以明确每一原理的范围。哲学原理的整体结构如下:

二是关系 式。其结构 是:世界观 (原理) ———方法论———结合实际。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2一方面,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另一方面,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时政热点】运用此原理分析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如全面深化改革、城镇化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 、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 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载人航天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自主创新等方面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

三是观点式。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等原理。对观点式原理要全面把握, 不能有遗漏。如矛盾的观点

例1. (2013·天津文综卷·1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 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 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 愿意选择 私家车作 为日常出 行方式。

(3)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 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 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 (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抓住创新这一关键, 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3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坚持重点论, 抓住创新这一重点, 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4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例2.[2013·安徽文综卷·39 (1)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 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 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到2020年实现城 乡居民人 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 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 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 结合第一组观点, 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答案】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做到发展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充公发扬人民民主, 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 标的确定, 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三、模块知识的整合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常常以教材的目录或次目录的形式出现, 要求结合试题材料回答。考生只有准确掌握每一模块目录的内容, 才能科学提取试题信息和准确调动知识生成答案。但不少考生因对教材目录不清楚, 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现象。

此类试题设问指向性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 试题设问从某一模块目录的角度, 要求运用该模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的“结合材料,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 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此题涉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国际新秩序等知识。

再如2013年重庆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答案】1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 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

2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 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4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二是针对性, 试题设问从次目录的角度切入, 要求回答 的内容具 有一定的 针对性。如2013年浙江卷: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结合材料, 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 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答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 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鉴于以上命题特点, 考生在复习中要熟悉每一模块的目录, 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目录的内容, 并学会对每一目录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做到既全面又准确地把握。如关于《文化生活》这一模块, 可按以下线索进行整合:1.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基 本途径) 。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 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4.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重要内容:选择有益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 文化, 发展先进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 。

四、行为主体知识的整合

高考政治试题的设 问信息一 般由知识 范围、设问主体、核心问题、解答方向等因素构成。明确把握设问限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其中明确设问中的主体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试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 经济生活部分常见的是:政府、企业、产业、个人 (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 等;政治生活部分常见的是: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 以行为主体为设问的试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仅2013年高考涉及“中国共产党”这一行为主体的试题就有: (新课标Ι卷·38)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全国大纲卷·38)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重庆卷·37)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 对上述举措进行评论 (党和政府为什么反对铺张浪费) ”; (广东卷·36)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 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安徽卷·39)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等等。

针对上述命题特点, 在复习中要注重加强对行为主体知识的整合。就是以教材中的行为主体为线索对知识点进行整合, 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复习方法。行为 主体知识 的整合方 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按照教材 的逻辑线 索进行整 合。如《经济生活》模块, 国家主体: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金融市场) ———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主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 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劳动者主体:对金钱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职业技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

二是按照认识的思维规律, 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顺序来整合。如《政治生活》模块中的“政府”主体:政府 (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包括中央政府 (国务院) 和地方各级政府, 政府是行政部门, 一般代表国家。) 其内在逻辑线索是:政府性质、宗旨、对人 民负责原 则———职能、作用———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制约和监督、阳光工程———树立政府权威。有关政府知识整合的具体内容如下:

☆是什么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3.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 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 治久安———政治职能 (包括两方 面:对人民实 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职能 (经济调节、市 场监管、社会 管理和公 共服务———仅仅是指经济领域) 。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职能 (A.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科学文化建设———科、教、文、卫、体等事业) 。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设施建设、医疗水平、社会 保障、人口、环保) 。

4.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 人们的公共生活受政府的管理 (管理) ;另一方面,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服务) 。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5.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为什么

1.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3)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4) 这样做是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的要求。

(5) 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增强政府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

(1)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 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 防止腐败 行为, 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 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造福于人民, 建立起一个具 有威信的政府。

☆怎么做

1.政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坚持依法行政。

(4)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政府应该怎样依法行政

(1)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2)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怎样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1) 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 一靠民主, 二靠法制, 二者缺一不可。

(2)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特别机构如监察、审计、法制部门的监督。

(3) 实施“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4.应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威信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第一,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第二,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第三, 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所、利为民所谋。

五、线索知识的整合

就是以核心概念为线索通过图表的形式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简洁化。

例如, “企业经营”这一核心概念, 可按照教材顺序作如下整合:

例. (2013·新课标Ⅰ卷·38)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 H剧团结合 自身发展 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 限责任公司。经过 六年的努力, 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答案】改制后, 公司以营战略目标明确, 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问题知识的整合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是围绕某一核心问题, 按照“是什么” (指出、反映、说明、分析、体现) “为什么” (理由、依据、成因、意义、积极影响、作用) “怎么做” (如何解决、建议、思路、措施、方案) 的方式呈现。为此, 在复习中要以问题为中心, 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构建因果体系。

如关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考点。

是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基本要求、着力点、树立三观等。

为什么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是文化发 展的重要 内容和中 心环节。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道德具有时代特征, 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 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怎么办

国家:1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秀革命传统。2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 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3抓住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个人: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3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逐步树立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4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再如关于“小微型企业”这一热点。

材料一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小微型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逐步出台, 不少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与形势的发展、企业的期待、社会的呼声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企业、金融、政府在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上形成合力, 小微企业在未来才能大有可为。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说明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中小企业数量大,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加者,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分析政府应如何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答案】1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

2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中小企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职能。

3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从财力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和支持。

材料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成长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完成创业期和成长期过渡的出路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不转则退。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现状, 机遇与挑战并存, 要化解危机, 需要利用好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力措施, 更需要自我解困。只要中小企业坚定信心, 鼓足勇气,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 就能实现浴火重生。

结合材料,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成长方式。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中小企业只有积极转变生产方式, 才能促使其有强大生命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要着重抓住内因, 又不忽视外因, 中小企业既要借助政府有力政策, 更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才能化解危机。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 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小企业既要勇于应对挑战, 坚定信心, 又要鼓足勇气, 积极寻找发展出路。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 加快转型升级, 促成飞跃。

材料三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如加大信贷支持, 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 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分析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1国家针对目前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营困难等问题出台相应的金融、财税措施, 坚持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了实际, 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既看到了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又看到了小微企业的困境。

2国家在救企的过程中, 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调整自身的发展, 是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的体现, 按客观规律办事, 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国家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七、计算、曲线、图表类知识的整合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 计算题、曲线题和图表题大行其道。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如果选择题没有考 查到计算题, 主观题就会涉及注重数据分析的表格或者图示。学科思维是中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对新生的基本要求。

计算题的考查主要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外汇汇率升降或货币升值 (贬值) 等。

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 供给、需求曲线试题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它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基本原理与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分析相结合, 图文并茂、新颖灵活。既能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与大学经济学理论数学分析的衔接过渡。

2013年, 全国各省市 (广西大纲卷除外) 均已进入新课程高考, 新课标Ⅰ卷、Ⅱ卷也是首次以曲线形式考查商品价格供给需求理论。

与2012年曲线试题相比, 2013年没有出现纯粹直白的理论知识考查题, 而是更多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以生产、生活材料为背景, 关注民生。如新课标Ⅰ卷第12题以农民土豆丰产不丰收为背景, 四川卷第10题以学生熟悉的微信为取材, 福建卷第33题更是以H7N9禽流感对禽类市场的影响为方向等, 试题立意均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注, 充满人文情怀。

经济生活离不开用数字说话, 图表题能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今年新课标Ⅰ卷第38题的企业改制前后对比表, 北京卷第38题关于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图, 天津卷第14题的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图等。

针对以上命题特点,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对计算、曲线、图表类知识的整合, 可通过专题训练的形式加以强化。 (因这部分内容在本刊杂志上有详细说明, 故不再展开分析)

八、时政性知识的整合

高考政治试题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立意中心,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在设计上往往是从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整合知识、解答考题的能力。为此, 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对时政性知识的整合。

首先, 要选准热点。热点的选取要注重取材多样化:从时间上看, 具有长效性、及时性、阶段性特点;从内容上看, 关注人类、重视民生、贴近生活, 突出政府责任、公民权益、国家利益、科技成果等。

热点的确定具体有:

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世界和平等。

2反映国家意 志的重大 时政———重要会议、重大决策。 (十八大、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会”、中央一号文件)

3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 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配与社会公平、发展实体经济、稳定物价、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4反映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阶段性成果———重大成就、重要纪念、重大举措。 (设立上海自贸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从“站起来”走向“富 起来”的宣言, 十八届三 中全会———中国人从“富 起来”走向“强起来”的 宣言)

5引领社会发 展的新价 值观———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典型人物。 (“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微公益”、“光盘行动”、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掀起“节俭风”、寻找最美系列活动)

6反映国家核心利益的事件———外交政策 (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事件;习近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7反映科学 素养和人 文素养的 多元素材———科技成果、文学艺术、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等。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袁隆平超级稻平均亩产破988公斤再创世界纪录、“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民间汉字热)

其次, 依据考纲要求和命题趋势, 从热点材料出发, 整合教材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分析, 力求找到高考命题的最佳切入点。如关于“物价问题”这一热点, 可作如下整合:

一是知识结构图。

二是命题角度。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 说明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物价上涨的问题。

(1)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 走群众路线, 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因此, 政府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步点, 必然十分重视物价上涨的问题。

(2) 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府高度重视物价上涨的问题, 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稳定物价。

(1) 国家: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如根据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保障供应, 稳定物价;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 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2)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共同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3)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抑制不合理的消费需求。

3.公民、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如何发挥作用, 以稳定物价。

(1) 公民应积极支持政府关于价格问题的工作, 监督政府在价格问题上的行为。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不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不哄抬价格, 不推动商品价 格过高上涨。

(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科学执政、民 主执政、依法执政, 保持物价稳定。

(3)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 积极开展调研, 就物价问题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 依法提出有关物价问题的议案。

(4) 政协委员要围绕物价等民生问题, 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对政府的民主监督, 促进有关民生问题的及时解决。

其他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 关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问题。新课标主观题设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角度小, 限定某一具体知识, 并要求从是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分析。因此, 要注重掌握主干知识的层次性, 注重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2013年新课标Ⅰ卷第39题第3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 而且主要是讲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 对如何坚持只字未提, 学生不好回答。这启示我们在复习中不仅要问“为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思考“如何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重点知识一定要深化、拓展, 形成系统性 的知识体系。

(二) 关注学科模块知识之间 的衔接与 渗透。新课标高考中, 学科模块知识之间的衔接与渗透表现在:一是选择题的题肢中出现模块知识之间的融合渗透。二是主观题围绕某一主题问题从不同模块的角度设问。这种 命题特点, 既扩大了知识的考查面, 又提高了 思维强度, 有效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此, 在复习备考中, 应注意学科模块知识之间的衔接。

(三) 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课标版与大纲版的不同、新课标版最新教材的删减

1.关注新旧教材在理论观点上的不同点。如2013年新课标Ⅰ卷的第13题考查到利润、利率, 新教材很少接触到, 许多学生不知利率如何算, 这是此题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2013版新课标教材新增了“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一内容。还有第38题第1问答案渗透了党的领导方式, 在新教材并没有涉及此知识点, 如何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拓展知识视野值得关注。

2.关注2013版新课标 教材的增 删情况。首先要对删减的情况有所了解;其次要结合考纲要求、时政热点的需要, 对删减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如新修订版将原教材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的后一句改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此内容可结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论述加以强化。全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 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高效整合 篇5

利于化学新课改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九年级化学新课改从2004年秋季推广以来,将近十年,知识衔接点由原来的生疏,逐渐走向成熟,许多化学老师日趋完善,凸显成绩;如何在化学新课改中,将教学资源整合于课堂,行之高效课堂,每位教者精彩纷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肤浅谈谈我的见解。

关键词:整合 资源 利于 高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中国的教育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学生有限的年时间里,究竟学什么最有价值?

基于此,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化学的改革也随之而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当教育在逐渐步入良性轨道,将如何继往开来,持续发展,如何去整合身边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如何因势利导,整合这些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化学教学打造新课改高效课堂呢?以下是我肤浅的认知,仅起抛砖引玉之用: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想得到高效课堂,无外乎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目标定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思提高”;教学基本环节是: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训练达标和总结归纳六个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入新课、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水平相当结对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达标测评不少于10分钟,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这几个环节看似容易操作难,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驾驭会有难度。

一、整合精编导学案,指明学习方向性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和层次化原则。

2.“导学案”的一般结构: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法指导、四是学习过程、五是当堂测评、六是拓展提升等内容。

3.“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①不使用其它资料,指导学生用好“导学案”,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课前备课。②课堂上放手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依据方案的引导寻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③拓展学生思维,暴露学生的困难、障碍与疑问,针对问题开展教学。④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二、整合教材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过去的教学,化学教师拿着几本书就可以打天下,对教材内容可以说是忠实有加,不敢越雷池半步;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任何教材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教材要为特定的人所用,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体现化学教学的生命力,准确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的教学资源,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编者的匠心,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验探 1 究”、“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等不同的环节,这些不同功能的教材环节,体现了编者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观察与思考等实践活动,逐步开启化学思维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学的自主探究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探究意义的理解,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享受发现的快乐;像我在引领学生学习绪言时,我很少讲书上面的话语,而是直接应用了酸碱在一块儿使指示剂显色现象,和一些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烟”、“无中生有”、“玻棒点火”等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自学绪言来讲解和谈体会,再花上5分钟左右提供的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之余开阔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

这里要强调一点,我们应该尊重教材而不是无限度深挖教材,防止对教材的过度深挖,难以实现学生的 “可接受度” 和教学目标的 “可达程度”。如果对教学内容没有统筹规划,而是对内容一味地深挖,将后面的内容拿到前面来讲,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为提前达到目标而拼命赶进度,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因为这样学习违背了认知规律中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特点,学生没了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从何而来?

三、整合多媒体资源,增强生动性

多媒体、网络技术进入课堂,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已经使得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很多化学现象变静为动、变小为大、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理解食物的本身面貌,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作用,能够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的特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我们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我就是用动画模拟,形象生动描叙粒子的“小、动、间隙”等特征,使学生很快领悟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动态特征及构成。“化繁为简、栩栩如生、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这正是我们的教者的追求。

四、整合实验资源,强化化学教学的实践性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 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要有效地开发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资源。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 “活动与探究” 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资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牧业小区 整合高效资源 篇6

【关键词】 牧业 合作社 经营

国家鼓励和提倡农村牧业走合作社发展之路。一些村社积极响应,在牧业发展中创新思路、提供地块,引导农民建设牧业小区,组织他们自愿联手成立牧业生产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

牧业合作社经营尽管面临许多困境,但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确保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从事牧业工作和关心农村牧业的人士的共识。他们希望通过合作社经营来激活农村牧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合作经营能够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带动整个村庄牧业的发展,成为村庄经济的永续亮点。虽然提倡和鼓励牧业合作社经营已经有几年了,但事实上积极尝试的集体或个人还不多,它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

1.牧业合作社经营有风险,且无保障机制

牧业合作经营涉及众多资金、财务、人力的配置,这对于小富即安的农民来说,在心理上是个难过的关。市场经济的残酷现实常常让不熟悉市场运作的农民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风险成了牧业合作社经营的一大制约。有的养牛大户在谈到为啥不扩大规模时就说“风险太大,资金不足,成龄牛买到家里平均每头需7000元左右。本钱高,养少了没啥意思,想多养买不起,靠贷款,往往真正养的款贷不出来,政府的好政策难以惠及。”我们知道,国家为了扶持农民发展牧业生产,制定许多帮助其抵御风险、扶持其解决资金的政策措施,如大额、小额贷款、无息,贴息贷款等,还有无偿的扶持项目资金,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常常出现各种暗箱操作问题,使國家的优惠政策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发挥党和群众所期望的作用。当不懂市场经济、不熟悉市场运作业务的农民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时,跌倒了,就难以再爬起来,这构成了农村牧业合作社经营的一大需要破解的难题。

2.乡村对牧业合作社组织不力,配套机制不完善

在农村用建牧业小区、成立牧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发展牧业,是一个打破传统小农经营定式的创造性行为,要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成长壮大并推广,而这必须要求有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农村推广牧业合作社经营的实践中,乡村难以有效地配合形成健全的组织以促进牧业合作社经营的实现。即使有的要么职责不明、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是空壳机构,难以根据各自牧业合作社的情况制定政策和发展方式,往往使入社的养殖户不知所措。与此相配套的融资、人力、交通、销售、防疫、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机制不完善,常常是一个干部一套打法,随意性很大,结果成了干部的锻炼试验基地。

3.牧业户的知足保守心里是又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

中国农民在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小农心里,知足常乐是一典型。如杉松岗镇石大院牧业合作社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市场销售、电力、技术支持等环境也极佳,面对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条件,有些养殖户却不愿意扩大规模。他们认为做什么事都应该见好就收,搞大了,就算能多挣点钱,但麻烦也多。在现代文明进村的过程中小农的知足常乐心里十分普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吃喝不愁了,有的也住上洋楼了,出门自己也有“燃油”了,日子好了,不想一味的赚钱了。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理性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质文化精神追求观念的不断渗入,相信农民心里会很快发生质的变化。而当前,它仍然是制约牧业合作社经营发展的一大需要破解的难题。

4. 建牧业小区、成立牧业生产合作社用地难是一大困境

资源有效整合 铸就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教育新政,高效课堂,资源整合

一、课堂结构模式的调整需要资源有效整合

在学校暑期校本培训活动中, 学校组织高效课堂沙龙研讨活动, 强行切入新的符合教育新政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结构模式。学校要求教师在新授课堂单纯知识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大胆展示, 新授课必须有5到10分钟的课堂检测。为此, 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经过认真讨论, 反复实践, 初步形成了整合教学资源的思路, 做到教学资源的精简、实用, 克服形式化的不良做法。

1. 教案重教学流程设计

新授课教学流程力求做到板块清晰, 引入、新授、小结、检测时间安排合理, 新授环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具体并有教学策略的指导价值, 为课件、学习指南、作业纸的编排形成可操作性的文本。教案的设计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2. 课件重情境直观演示

课件的使用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由被动到主动的根本性转变。以前我们在设计课件时总认为越详细越好, 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和概念都安排在课件中, 导致课件繁杂, 教师跟着课件走, 教师很为被动, 大大地增加了教学辅助时间, 使课堂效率降低。因此, 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一致决定, 在已有的课件基础上, 认真地对每一张幻灯片进行研讨, 绝不多用一张, 只保留直观演示的动画、视频、图片和例题, 还课件所特有的直观性强的优点。通过对课件这一资源的有效整合, 我们认为精简教学资源是高效课堂途径之一。

3. 学习指南重学生活动

根据课堂结构模式的调整和高效课堂的要求, 我们每一节新授课时均编写了供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指南。学习指南的设计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尤其对物理学科更有使用价值。学习指南的结构主要有, 上一课时的课堂检测、本课时的预习交流、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本课时的课堂导学的具体步骤, 包括图表、例题、小练习等。实践证明, 编写了学习指南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量大大增加, 节约了学生学习时画图、看投影的辅助时间, 使课前、课堂有机地连接起来。

4. 课后作业重拓展提升

课后作业针对课时重点、难点、热点、考点做适当地强化和提升, 课后作业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 在结构上主要由基础训练、能力培养和拓展提升三个部分组成。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一致认为要精心选题、精简题目的数量, 形成了一人命题另一人校对的“一对一”命题小组制度, 而且由专人审核把关, 确保作业纸的命题质量, 不出偏、错、怪题。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整需要资源有效整合

我们学校强行切入新的符合教育新政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结构模式后, 对随机课堂评估也改变了标准, 由重点看教师的教转变为看学生的学, 通俗的说, 学生要小手直举、小脸红红、小眼发亮。因此, 学习指南的编写为学生的学和课堂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学生的活动量增加了, 减少了学生开小差的不好现象,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题效率。

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高效教学 篇8

现行的牛津版教材, 共有11个模块, 其中前10个模块是教学重点。共有35个单元, 均以话题为纲编写, 在选材上可谓精心用心。但, 从宏观角度,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 纵横联系相关、相近内容的单元, 就会发现有几种可以整合的思路。本文试从一些成功的案例出发, 分析牛津版教材中可以整合的资源:

一、有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如模块一第一单元School Life一文, 从教室、教师、学科、时间表、作业等各方面介绍了伦敦的校园生活, 与我国现行的学校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第二单元Growing Pain中, 探讨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及成长困惑。第三单元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中, 也介绍了青少年的成长烦恼, 及减肥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建议。模块五第一单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一文中, 也就学生间的友谊及困惑进行探讨。如此, 四个单元均围绕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而展开, 话题深入学生内心, 紧跟时代步伐, 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及模板回忆过去, 教师将任务设为叙述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的成长困惑或烦恼, 或描写我们的校园生活。学生可以展开讨论,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 探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及身体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样, 将任务设定在真实的阅历里, 学生有输入的信息, 学过词汇及句型语法得以输出信息,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有关旅游、探险、远足及有神秘色彩的古建筑等方面

模块二的三个单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 Wish you are here, Amazing People模块三第三单元Back to the Past, 模块九第二单元Witnessing time, 这几个单元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世界奇观、水怪、木乃伊、古建筑、古希腊、神秘的非洲之旅等, 这些话题均涉及学生较感兴趣, 且一直神往的神秘领域, 易于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设置任务也有真实语境可以依托, 如:谈谈你的一次难忘旅行, 或你的梦想旅行目的地是哪, 你最感兴趣的“世界之最”, 最感神秘的自然现象, 有没有天外来客、水怪、野人、等。

三、有关小说、戏剧、相声及电影的文学作品方面

模块六第一单元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模块八第一、第二、第四单元The written world, The universal language, Films and film events, 这四个单元, 从几个视角介绍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形式。例如, 在教授模块八第一单元Appreciating literature时, 文中介绍了英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代表作《远大前程》,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这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教授此类文章时, 教师应适当介绍有关这个作家的生平及他的主要代表作, 如Pickwick Papers, Oliver Twist, David Coppield, Hard Times, A Tale of Two Cities等, 告诉学生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 让学生对其及其作品有初步印象。为了帮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及陶冶情操, 此时, 可适时播放电影或电影片段, 让学生感受地道英语, 使听的能力得以升华, 这时学生再回头学教材, 一如阅读小说, 清新、自如。模块八第二单元Turandot in Beijing一文, 歌剧《图兰朵》被张艺谋搬到北京紫禁城, 汇集了中西方最佳的歌剧演员、音乐家、及导演, 诠释了一部经典名作。在此文中, 作者以评论的形式, 简要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梗概、几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及其纠结关系。展现出写评论的模板, 同时, 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又深入学生内心。此时, 以《远大前程》为例, 引导学生以评论的形式对文中主人翁的命运及经历作出评论。既练习了所学文体——评论, 又进一步掌握了文学知识, 学生兴趣浓厚, 乐此不疲。

四、有关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新领域方面

模块四第一单元Tomorrow’s world, 模块五第三单元Science versus nature, 模块十第三、第四单元Protecting ourselves, Law and order, 在这些单元中, 编者介绍了一系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广告、克隆、艾滋、网络等, 这些话题并不为大家所知, 故学起来难度颇大, 但完美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形象的比喻等均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设计任务可以依托现实生活, 如:如何远离艾滋, 保护自我;广告的利弊;克隆的利弊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词汇、句型反复推敲, 循环练习, 运用模板、讨论、辩论等不同形式, 最终达到既定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五、有关中西方文化、习俗方面

模块六第三单元The meaning of colour, 文中举例介绍了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中白色、红色、蓝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模块九第一单元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 第三单元The meaning of colour, 第四单元Behind beliefs这几个单元中就不同国家及信仰、不同地区及民族的不同文化总结得淋漓尽致, 把这几个单元整合后, 教师将各类加以对比, 采用表格的形式, 一目了然, 本套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依据学生的回忆、总结而合为一体。这样, 有利于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提高情景交际的答题准确率。

六、有关时事方面

如讲到奥运会, 教师适时融入2008年北京奥运;讲到电影导演, 融入几位当今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讲到环保, 融入低碳、限塑等。一篇文章, 我们可以“拖挂”或链接, 使其变成多种教学资源。拓宽教材的涵盖面, 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逐步构建的知识网络, 极大地促进了有效教学, 也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新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的要求。学生的活动激活了课堂, 网络式的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激活了学生的热情。使教、学互为一体, 水乳交融, 相辅相成。

整合过的教材更具延续性和系统性, 帮助教师节省了课时, 解决了课时不足的老问题。帮助教师减轻了设计任务的负担, 因为同系列教材只需设计一类任务, 且任务所包含的内容更具时效性、实用性, 更全面系统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将任务的设计和当前的现实背景结合, 既确保大量的语言输入, 也加强了系统性、延续性。总之, 经过教师的精心研究、编排, 此套教材更焕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真正做到引人入胜。通过此法, 学生增加了语言输入及输出, 相同、相近、相邻内容的整合, 使学生接触到大量语言素材, 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沟通、询问、解释等的机会, 进而通过活动掌握语言知识。

课堂提问有艺术 整合思维促高效 篇9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有些教师的提问显得琐碎、肤浅, 学生的应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 不仅如此, 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 学生不能把握阅读要领, 不能对文章提纲挈领。这种“多问题”式的设计, 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 而且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 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抑制, 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通过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问题, 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呢?这就需要老师将课堂提问整合, 被整合后的问题成为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 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整合课堂提问要以深化教学内容为目的, 以简化教学程序为原则, 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手段。整合课堂问题要关注教学对象, 要对教学内容大胆地取舍, 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我对如何整合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一、依据文体, 巧妙切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同文体的文章, 切入的关键点也不同。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点, 往往是那些或隐或显地牵扯到文本主旨和重要观点的词句, 弄清这些词句,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点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就可提示中心, 并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概括能力。这其实就是整合一个,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 或者说是分析文章的恰当视角, 以点带面, 由此出发, 把握住那些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 按一定的逻辑关系, 将它们整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本文景物描写较多, 学生有零乱的感觉, 体会作者的主体情感有些困难。所以我将荷塘月夜景 (实景) , 六朝采莲情景、惦念的江南风物 (虚景) 整合在一起对照, 整合提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欣赏荷塘世界、想起六朝采莲情景、惦念江南风物有共同点吗?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经过思索认识到:正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中没有自由, 他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寻求自由, 这只是一种逃避;正因为现实世界中缺少真情, 他才想起六朝采莲那充满情爱的光景, 这也是一种逃避;正因为在华北的清华园中不得宁静, 他才惦起江南, 寻找家园, 这也是逃避。由此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 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 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 六朝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夜深人静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 既在时间也在空间上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虽然思考是紧张的, 但学生的脸上满是打通全文的兴奋。

学生接受课文信息的难点, 往往是学生认知矛盾时的焦点, 理解过程中的模糊点, 就此提出问题常常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激起探知兴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小说, 人物形象是学生认知难点, 人物性格往往是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不同的价值取向折射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教授本文时, 我从命运的选择角度提了一个问题:天无绝人之路, 我觉得杜十娘完全可以不死, 她有价值连城的百宝箱, 还怕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兴致高涨, 纷纷给杜十娘设计生路, 由此引发了对杜十娘性格、李甲、百宝箱及当时的社会现状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最后体会到, 百宝箱不是一般的财产, 而是一个被压迫被蹂躏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 是她热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结晶。如果世上没有自己真正的爱情, 没有自己真正的幸福, 没有自己的归宿, 她用毁灭自己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另外, 有时题目中也暗含了文本的关键, 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我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这首诗歌, 整合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这句话表达了他消极的思想吗?学生深入问题, 渐渐理解了诗人陶渊明的选择, 他身处庸俗污秽官场, 又向往质朴自由平民生活, 这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死天命, 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更有意义。

二、依据文本, 着眼思维, 切中文本巧整合

新课标建议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整合问题要合乎教学内容, 要紧扣文本, 不能为设疑而设疑,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的开放性即“一题多答”, 就是说所提的问题只有一个, 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渠道的增多和信息总量的激增, 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在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进行个性化理解,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体验。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中, 有一个问题: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 有人说是“妇人之仁”, 苏轼说是“君人之度”, 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可以赞成其中的任何一种说法, 也可反对, 也可提新的看法, 要让学生自由发挥, 只要言之成理, 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 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例如《失街亭》中, 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失街亭, 到底谁之过?学生大多会说马谡, 也有人会说是诸葛亮, 或者其他人也有责任, 我们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进行个性化阅读, 不必强求一致, 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文中所写的仙境?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幸福欢乐的盛会, 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 兴高采烈, 像人间的朋友欢聚一堂, 写仙人盛会反衬现实黑暗, 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神仙聚会带有宫廷生活中的印记, 梦中险象环生, 折射诗人宫中遭遇, 神仙聚会热闹非凡, 不容凡人介入, 与皇室亲族骄奢淫逸不容布衣靠近, 何其相似!通过热烈的讨论, 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和锻炼。在教授《六一居士传》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此文题为传记, 与同学们平常读的传记有何不同?在探究中, 学生可以发现此文是采用主客问答方式抒写真情的散文, 在探究中学生更能深刻领悟本文的主旨和写法。

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决开放性问题过程中学生摆脱了标准化答案的禁锢, 减轻了学生答题的压力, 提高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也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着眼全文, 巧设情境, 合作探究兴趣浓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本质意义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萌动创新意识。课堂提问应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与交流。从哪几个方面提问可以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呢?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 文章中带强烈感情的词语, 文章中有深度的特别是议论抒情的地方, 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 文章画龙点睛处, 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并发展其创造型思维的地方等方面提问。如在教授《呐喊·自序》时, 在分析文本环节以拎出鲁迅的情感脉络时, 我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在创作《呐喊》时是处于绝望之中, 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整合性, 既包含了鲁迅对于生命价值追寻的无望, 又容纳了他在作品呈现方面流露出的希望。学生带着对鲁迅情感的叩问进入课文, 沉浸在字里行间, 慢慢地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又如《郑伯克段于鄢》, 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后, 我整合了一个问题:郑伯、共叔段、武姜谁最想打这场战争?此问题将兄弟情、母子情放置在战争背景下, 引领学生感悟政治的残酷。学生既整体感知了文章, 又深入了解了情节, 学生花一定时间去实践 (读文本) , 甚至是合作 (探究) , 不仅掌握了故事情节, 也理清了人物关系, 对文章的主题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四、借题发挥, 激发联想, 虚实相生不忘“本”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省略和空白处, 如果让学生对这些空白、省略进行补充, 就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 这时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比如要求学生要以文本为依据等等。

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 在讲完文章思路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刘兰芝被遣回家时, 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 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 兄长逼亲”这个突发事件, 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的问题一出现, 马上引起了学生兴趣, 学生分为两大阵营, 一方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是忠贞不渝的, 他们不仅有“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的铮铮誓言, 而且有不惜以死抗争决心。虽然在同母亲的第一次交锋中, 焦仲卿无奈地接受母亲的安排而遣兰芝归家, 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毒害的文弱书生的怯弱性格, 但从原诗最后“自挂东南枝”更能看出他为了爱, 也敢于背弃“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封建礼训, 他们真挚的爱情和焦仲卿的叛逆精神正是兰芝能够回来的保证。而另一方同学则认为:这样一个满脑子封建家长制观念的婆婆自然决不会容许一个有着人性尊严的媳妇生活在自己身边。而从兰芝这一角度讲, 她作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 身上却始终闪耀着自尊和自强的光芒, 这种光芒在婆婆眼中自然是“举止自专由”的锋芒, 成为被驱逐的理由。如果要回来, 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的尊严, 在婆婆的统治下忍辱负重。可以想象在漫漫光阴里, 熬去的不只是如花的容颜, 磨去的还是人性的棱角, 而这一切兰芝是决不会去做的。

一个新颖的思维角度便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这个主问题形成了对整篇课文分析的强大牵引力, 使学生认真快读全文, 比较筛选信息, 最终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达成对人物情感的深层次理解。

五、结语

整合课堂提问对带动整篇课文的教学, 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 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高效整合 篇10

一、加强学科整合, 促进人机交互

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效应, 特别是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 要求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 借助先进人机交互的技术和参数处理的技术, 进行全面、开放的授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知识的课堂中去。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制订与其相关的图片、动画, 使学生在记忆课文内容、单词拼写时, 联想容易记住的事物、文字、图像, 以便记住所学的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在语文课《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运用动画、声音等课件, 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向学生描述作者李白对庐山瀑布由衷的赞美、喜爱之情。通过播放瀑布的宏伟声音, 并结合瀑布唯美的画面, 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 记住相应的文字大意, 熟悉课文, 掌握所学内容, 从而更好地记忆。教师授课完毕之后, 通过学生的上机自行操作, 理顺该诗的教学脉络, 这样就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这样, 不仅使学生容易记住所学知识, 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减少课后的复习时间, 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加强学科整合, 刺激情感体验

在加强学科整合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软件唯有灵活地去运用, 生动形象的画面与声音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位学生都有好奇心, 喜欢探讨自己未了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也便于课后学生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结合信息技术, 使教师要讲解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 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课文《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教学中, 主要讲解了金字塔的内外结构、内部设施、其独特的作用等内容。教师在课堂之前, 先收集大量的关于金字塔结构、外貌等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课中, 教师首先提问“大家看完课件后, 课文中都介绍了金字塔哪些方面?”接着向学生播放课件, 让学生整体了解金字塔的内外结构、工程浩大等。学生边看边说, 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也被调动起来。在了解金字塔的整体结构情况之后, 运用游览的形式, 通过课件、视频带领学生仔细参观金字塔。在课文中学到的新生词, 通过点击相应的生词, 从课文内容去理解生词的意思,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在整个课堂中, 学生和教师始终处在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三、加强学科整合, 实现教学高效

只有不断加强学科的整合、互补, 发挥相互间的优势效用, 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在课件中运用信息技术, 不但能提高课堂的气氛, 而且也减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画图、写字的时间, 提高教师在教学效率。直观、生动的图像, 也容易使学生记忆, 形成清晰的画面, 便于课后复习掌握。减少课上绘图、讲解的时间, 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俗话说:“课上一分钟等于课后的一个小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课堂对学生的重要性。

例如, 《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主要讲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 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条件, 赞美白杨美好的品质。作者通过白杨树来赞美像白杨树一样顽强生活、生长的人们, 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以前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的板书, 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现今的教学方法是运用信息技术所制作的教学课件, 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前所做的课件, 直观地了解白杨树的特质, 不仅节省课上书写板书的时间, 更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内容, 减少课上的枯燥感, 提高教学效率、质量。通过人机的互动、协作, 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 使教学效率、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 减少课后学习压力,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上一篇:路基荷载下一篇:LAN网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