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保障

2024-07-02

卫勤保障(精选九篇)

卫勤保障 篇1

解放军255医院位于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始建于1953年,由华北第一、二防疫大队和后方第五医院合编而成。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展开床位480张。

医院始终坚持把卫勤保障等战备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着眼于特殊使命,联系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保障战场与适应市场相结合,努力谋求战场需要与市场需求的互动双赢,实现了卫生战备与医院建设两不误,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随着医院卫生战备建设不断深化,卫生战备建设与医疗救治争时间、抢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上,着眼于战时卫勤保障要求,结合医院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做到人员建设平战兼备,技术力量有所储备,改革创新用人机制。针对卫勤分队建设抽组后,医院工作人员数量骤然减少,医院的保障能力大幅度降低,为保证医疗工作的不间断,解决持续保障能力问题,医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一是增加聘用人员比例;二是改革用人办法,实行了“一岗双人,一人双责”的人员使用新模式,保证了工作角色的迅速转换;三是积极与地方和军队科研机构联合,提升战备水平。目前医院已成为河北省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唐山卫校教学基地,并参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卫生装备论证工作。

医院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3次;1999年8月被总后卫生部授予“全军重点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5月至8月,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列入中宣部"抗震英雄谱”,并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2010年4月至9月,参加玉树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卫勤支援保障任务,荣获集体二等功;2011年在迎接全军后勤训练等级评定一级单位考核中,以99分的总成绩荣获全军卫勤系统考核评比第一名。

卫勤保障 篇2

充分认清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新常态,牢牢把握医院卫勤备战的正确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如果任歪风邪气蔓延,卫勤备战就会落空。我们要充分认清医德医风建设新常态的重大意义,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实现能打胜仗强军目标的高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雨过地皮湿、畏难观望、侥幸糊弄等被动应付心态。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军队医院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核心要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本方法是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进一步纠治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要作用是纯洁医院风气,进一步形成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浓厚氛围。要把军队医德医风建设蕴含的科学求实精神转化为医院建设发展推动力,崇尚道德精神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向心力,爱岗敬业精神转化为不怕牺牲的卫勤保障软实力,为切实完成好服务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任务,有效履行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职责使命,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和精神动力。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与贯彻落实依法治军方略结合起来,促进医院建设发展的法治化科学化;与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明晰广大医务人员党纪军规的红线、道德品行的底线、职业操守的高压线;与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发展转型、模式转化、作风转变的相互促进。

军队医院一头系着战场,一头连着市场,对坚定理想信念、锻造过硬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德医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做红色军医,是医魂的本质内涵。要坚持以党的性质宗旨、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为指导,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站稳立场;要从思想上解决理想信念、立场观点的问题,在各种诱惑干扰面前始终保持定力;要牢固树立面向部队、服务官兵的意识,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中始终坚守服务方向。要在创新医疗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大力提高医院对病人的诊治成功率,通过医疗技术持续进步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要在完善管理模式上勇当先行者,大力推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效益;要在改进服务手段上甘做贴心人,不断完善主动式服务、零障碍沟通、家庭式保障的制度机制,努力提高患者满意率。要认真落实《军队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规定》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建立完善军队医务人员行为标准、考评机制、奖惩制度,引导医务人员树立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担当社会责任的白衣天使形象;树立开拓进取、争创一流、走在社会前列的表率示范形象;树立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掌握精湛技术的专家形象;树立奉公爱岗、无私奉献、不计名利得失的敬业形象;树立清正自律、秉公守纪、不越雷池一步的廉洁形象,坚决防止和克服收红包、拿回扣等现象,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中的威信。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引用“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这条古训,强调了从体制机制上查根源、堵漏洞、保长久的根本性重要性。要保持高压态势,突出重点、责任到人,坚决防止和克服过去医德医风建设喊得多、叫得响,抓落实一阵风的现象,促进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要运用报刊杂志、信息网络、宣传橱窗等渠道,广泛宣传医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要严惩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发挥典型模范的导向作用和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对开大处方、拿回扣、收受红包等问题做到零容忍、形成强震慑,在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对医德医风好的予以倾斜,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必须坚持一票否决、不留情面。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医德医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促进医院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充分把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新要求,不断增强卫勤备战活力和实效。随着国家安全利益的不断延伸,以中国梦、强军梦为牵引,国防和军队各项改革加速推进,军队卫生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德医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队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要深入贯彻习主席和军委总部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整顿、备战、改革、规划”总体思路和“三严三实”要求,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和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以科学发展、正风促廉为目标,以上下联动、纠防并举为手段,落实规范管理,为备战打仗提供有力的医疗服务保障。

医德医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要看到军队医疗机构的发展是主流、问题是支流,也要看到如果不能从严从实进行整改,问题这个支流也可能变为主流;既要看到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为问题解决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也要看到医院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既要看到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需要立说立行,也要看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抓常抓细抓实。要创新理念,改变粗放式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确立内涵发展的建设理念、资源优化的配置理念、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要创新模式,着眼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大力构建转化医学模式,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法手段,形成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促进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要创新手段,通过深度应用信息化,建立医德医风信誉档案,使每一位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有记载、可查询,成为患者择医的参考。要坚持扬正抑邪、固强补弱,大力弘扬文明行医、依法行医、科学行医、廉洁行医、诚信行医、规范行医的行业新风正气。要把医德医风建设融入群众路线、依法治军等主题教育,增强宣传教育效果。让全体医务人员真实感受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发扬光大,提高医德新风的凝聚力。

姓军为兵、保障打赢,是军队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的生命线。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备战打仗和现代后期“三大建设任务”,强化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服务打仗的主责意识、敢打必胜的使命意识;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的标准,加强服务保障,提高部队和官兵的满意度,将医德医风建设与强军实践有机融合;要将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力生成聚焦,有效提升履行使命、保障打赢的能力水平。要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认真落实“就医零障碍、住院零待床、检查零审批、合理医疗零收费”要求,所有医疗仪器设备和检查项目全部向官兵免费开放,所有病床优先收治军队伤病员,所有优质医疗资源优先满足军队人员合理医疗需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人文化、个性化、一站式、家庭式等服务模式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密切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要树立“超越病人期待”的服务追求,在接诊、住院、检查、治疗、划价等各个环节,根据患者的体验反馈,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让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军队医院作风的显著改变,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满意度。要牢固树立为官兵服务、为战斗力报务、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思想,持续主动做好医疗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好医疗扶贫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免费病人,积极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军队医院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健康有序发展是医疗机构的永恒主题。在发展目标上,要以医德医风建设明方向,把握好使命任务、特点规律和现实基础,防止陷入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在发展理念上,要以医德医风建设树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发展路子。在发展内涵上,要以医德医风建设为动力,注重质量效益,统筹好规模与质量、硬件与软件等相互关系,努力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定期监测分析医疗指标变化,及时纠正临床不规范行为,推动核心医疗制度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网络建设,定期提取通报用药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置大处方、非适应症用药、滥用辅助药等问题,提高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水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要继续实施座谈反馈、集中评议等措施,畅通监管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定期梳理矛盾问题,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研究制定医德医风检查工作规范,完善经费、物资保障等配套措施,实现明察暗访常态化。要完善医德医风组织领导、教育引导、日常养成和奖惩约束机制,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开展医德医风考评,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强化对不良风气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增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活力和实效。

充分发扬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担当精神,持续为卫勤备战提供强大动力。敢于担当是习主席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把它作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并用五个面对(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赋予敢于担当新的时代内涵。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一个党员的觉悟与境界、能力与素质、作风与底气。当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面对卫勤备战的职责使命,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更需要这样的担当精神和勇气。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缺乏担当的现象还时有表现。一是不愿担当。有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其位不谋其政,履职尽责不认真,工作拈轻怕重、得过且过,遇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守摊子、图享受、熬年头;有的只重眼前、不顾长远,重显绩、轻潜绩,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政绩观不正确;有的表态调门高、落实行动慢,图虚名、轻实效。二是不敢担当。有的私心作怪,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圆滑有余、棱角不足,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遇到群众疾苦躲着行,面对歪风邪气不斗争,出现错误失误推责任;有的自身不干净、素质不过硬,怕引火烧身,怕直面矛盾问题,缺乏较真碰硬的底气;有的缺乏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云亦云、看风使舵、当墙头草,个别的甚至信仰信念发生动摇。三是不善担当。有的虽有担当的愿望,但缺乏担当的过硬本领,思路不清、政策不熟,习惯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面对矛盾困难缺少办法点子;有的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有些问题不但没有处理好,反而带来更大隐患。还有极个别的人歪曲理解担当的本意,把为了局部、小团体利益,违反政策规定打擦边球视作担当。

卫勤保障 篇3

【关键词】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01-0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中国近30年来发生的最具破坏性地震,我院一共派出5批次16支医疗队前往救援,在本次的卫勤保障任务中各方面的保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信息情报对医疗物资准备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汶川大地震”卫勤保障医疗物资准备的面临的挑战

1.1通信不畅,无法了解灾区情况对地震灾区地形、气候、人数分布、房屋结构等缺乏了解,无法判断该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无法估计灾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无法根据当地房及结构决定伤病的种类[1]

1.2医院所在地属于地震灾区,医疗物资准备困难地震发生后,四川地区忙于抗震救灾,供货渠道不能畅通,致使所有的应急医疗物资采购不到,应急库存和本地医疗物资供应公司货源有限,无法全部及时满足部队的需求,筹措难度大。

1.3医疗物资筹措时间短,数量大本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受灾地区灾情严重,要按预案要求时间内筹措多批次医疗队物资。时间紧迫,易致筹措不全。且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于14:28分,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多,同时还出现了上千次余震,造成房屋连续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受伤人员数量急剧增加,早期以脑外伤、骨折、挤压综合伤病员为主,而先期到达的医疗队较少,对脱水剂、止血药、绷带、夹板及三角巾等救伤物资需要量大,易出现物质短缺情况。

1.4特殊医疗物资的筹措难度大灾害发生后,对部分消毒、防疫药材需求比较大,而此类医疗物资比如漂白粉、过氧乙酸,效期短,易燃易爆,难以储备。防护服、眼罩等耗材平时少量储备且多次报废,因而筹备量少,当需大量筹措时异常困难。

1.5应急医疗物资准备经验不足,缺少平战结合平时卫勤演练针对应急拉练、战伤救治、卫生防疫等方面比较重视,在医疗物资准备上存在欠缺,对及时保障意识、速度、针对性不强,应急供应经验不成熟。

2信息情报对部队医疗物资准备的帮助

2.1灾区情报为其提供了数量依据地震重灾区地多数地处山区,气温、雨水、湿度情况复杂的情报、城市房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山区少数民族羌寨以石砌、木制结构为主的情报,根据本次地震的破坏程度来判断该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以估计灾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据此调整携带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例如都江堰市,其距离地震中心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造成城区房屋大面积倒塌,前期救伤物资需要量大,需增加配额,后期出现了高温天气,灾后发生疫情的可能大大增加,因此防疫就成为救援中期的重要一环,出队前就对防疫药品的携带量及防疫人员的配备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就目前情况,这样的调整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主要病种及其时段分布情报为其提供了类别依据地震前阶段主要以救援为主,以脑外伤、骨折、挤压综合伤病员为主,需要脱水剂、止血药、绷带、夹板及三角巾等救伤物资。后阶段救援转为卫生防疫、疾病预防为主,对防疫物资、卫生疾病预防药品等很需求,随着地震灾区天气的逐渐偏高,加之,灾区灾民安置多比较集中,且生活缺少规律性,一些夏季常见疾病容易发生,根据此类情报,我们必须在医疗物资准备的种类上做出调整,要有预见性的准备各种防疫和夏季常见病的医疗物资,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完成。

2.3军地协同情报确保了卫勤分队得到补给,维持医疗功能本次“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国家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可谓是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所以在地震灾区,即有军队的救援单位,又有地方的救援机构,还有一些国外友邻国家派驻救援队和医疗方舱等,他们都有各自的了隶属关系和医疗物资的供应链构。军队内部、军队与地方的相互协同就非常必要,有效地维持卫勤分队的医疗功能。

2.4地方医疗医疗物资保障情报为部队灾害救援卫勤准备提供了经验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救援物资很快在灾区集结,保障了灾区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卫勤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接下来部队卫勤保障医疗物资准备,一是与部队前指、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红十字会等沟通联系渠道,有效保障医疗物资的供给,特别是难以储存且需量大的消毒、防护药品必须通过联合保障体系才能得到保障。二是选择几家家本地供货公司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

经过本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逐步进行,信息情报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应加大对信息情报工作的投入,培养既懂医学又懂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尤其需要具备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有人才。平时开展情报分析服务,为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医疗服务,战时为医院卫勤分队服务,为后勤医疗物资的准备服务。实现现情报资源主体由文本型转向网络化,情报服务手段由手工型转向现代化;情报服务范围由局部型转向全面化情报服务对象由单一型转向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汪茜,王明新.从海外地震救援谈信息情报对医疗物资准备的重要性[J].武警医学杂志,2006,(10):791-792

瞄准卫勤保障需求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篇4

为了适应这种调整, 我校在坚持和发展军事医学特色, 着眼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对军事医学人才的新要求, 加大了军医大学在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育训练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力度, 构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任职教育培训。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自2005年起开始承担全军卫生勤务任职培训任务。3年多来, 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 按照“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实战”的要求, 紧跟军事斗争准备步伐, 不断调整教学思路, 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形成了规范化、模块化和科学化的新型军事医学培训模式。实践表明, 这些改革和探索有利于提高任职教育培训质量, 更加靠近战场, 更加贴近部队, 更加符合部队卫勤工作岗位任职要求。

1 以实战要求为牵引, 准确调整教学思路

教学训练必须适应实战, 必须紧跟和瞄准未来信息化作战卫勤保障需求, 突出构建符合实战化的培训目标、能力内涵与教学模式。这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1.1 确立以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目标

军医大学任职教育培训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卫勤保障能力”这一核心。因此, 在实施全军卫生勤务任职培训任务时, 确立了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基点, 立足当前部队实际, 放眼未来信息化作战卫勤保障需要, 明确了培养具有过硬军政素质和专业能力, 符合部队卫勤指挥工作岗位任职要求, 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的军队卫勤人才培训目标。

1.2 确立以适应卫勤保障需求为基准的能力内涵

任职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员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卫勤能力内涵, 可以理解为卫勤保障对卫勤专业人才的“需求”, 即运用技术能力、指挥管理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运用技术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军事医学为主的专业技术的能力, 是卫勤人才的基础能力;指挥管理能力是指在平时卫勤管理和战时卫勤组织指挥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是卫勤人才的基本能力;组织训练能力是指组织所在部 (分) 队进行专业技术和勤务训练的能力, 是卫勤人才的辐射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是指工作岗位中探索、创新卫勤保障规律和工作方法的能力, 是卫勤人才的拓展能力。

1.3 确立以培养卫勤人才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坚持在教学上遵循“高、新、精、军”的原则, 按照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的思路, 从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入手, 卫勤用什么就教什么, 卫勤怎么用就怎么教, 注重把握“四性”, 即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充分体现任职教育的特点, 做到“军味十足”, 从而确立以培养卫勤人才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要求学员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在业务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 突出培养学员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部队需求为依据, 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涉及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由于短期培训教学周期短, 训练内容多, 加之卫勤军官任职类别的多元性、专业需求的多样性和岗位任职的多重性, 必须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优化, 适应三军联勤需求的任职教育培养方案。因此, 只有按照“五新”要求, 瞄准学科发展前沿, 及时地注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为教学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才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1 以任职类别为参照, 实施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 即按照卫勤军官的任职特点, 将不同任职岗位的人员, 按照各自不同的培训要求实施分组教学。按职务性质、功能分类, 将卫勤军官划分为卫生勤务基本人才、卫勤分队指挥人才、卫勤机关领导人才三类, 并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而避免了三类人员因混编合训而存在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与实战要求结合不紧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任职能力。

2.2 以专业需求为基准, 实施简约化教学

简约化教学, 即针对卫勤人员的任职特点, 着眼岗位任职需要, 通过简化专业理论、简练教学程序、简略内容体系等方法, 增强教学针对性。一是针对卫生勤务基本人才培训, 着重融卫勤、军事、预防、心理等多学科为一体, 以培养学员战时卫勤保障岗位综合能力为主线进行交叉培训, 依托学校军事医学特色, 开展名家讲座, 拓展学员多领域专业视野, 采用贴近实战的综合作业训练, 巩固和转化理论学习成果, 使学员形成“实战”能力。二是针对卫勤分队指挥人才培训。着重以学员战时组织指挥工作流程为主线, 围绕培养指挥素质和技能, 深入地进行卫勤、军事相关基本知识的学习, 采用贴近实战的卫勤指挥网络作业训练和图上作业, 巩固和转化理论学习成果, 使学员形成战时卫勤组织指挥的综合岗位能力。三是针对卫勤机关领导人才培训。着重了解现代卫勤理论前沿进展和学术研究方法, 熟悉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卫勤演习组织方法,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卫勤组织指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具备履行卫生管理、指挥的综合业务能力。

3 以提高能力为主线,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比如名牌大学的某一专业和普通大学的某一专业, 使用同样教材, 但是教学质量却有相当大的差距。显然, 这和教员素质的高低, 特别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承担全军卫勤人员培训任务的任职教育, 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尤其需要 “三性”的体现:

3.1 引导性

现代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变教为引”。现代教学提倡的是以学员的“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教员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他们领悟知识产生的过程与创造发展过程, 为他们真正从“懂”到会“思”创造条件。而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本质上就是启发性地引导学员学习和掌握知识, 以探究性的方法引导学员研究和探究问题, 让学员学有所获, 思有所得, 形成和具备相应的创造性的能力和素质。因此, 开展引导式教学, 使教员成为学员掌握知识的引导者, 是现代教学的明显特征, 也是现代军事任职教育大力提倡和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3.2 集约性

所谓集约性, 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流程等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也就是通过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与流程, 正确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 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进而为学员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信息量和练习的次数, 给学员留出更多的自主性练习或学习的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 采取严格控制理论授课时间, 给学员自主学习提供时间保障;开放专业实验室, 为学员自主实验提供条件保障;采取分组并行、多轮反复的方式,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总之, 提高时间、设备、器材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是现代化集约教学的基本特征, 也是军事任职教学必须强调的重要问题。

3.3 综合实践性

综合实践性, 严格意义上说也属于综合性范畴, 但考虑到军事实践性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 亦可单列出来进行研究。从目前军队院校的教学尤其是军事教育的情况看, 实践性教学环节虽然很多, 但综合性实践教学却不多, 也就是说, 实践的综合性不够。要在教学中多给学员创造一些综合实践的机会, 就应该动一番脑筋, 认真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如对学员按军区、军兵种分组, 开展小组式学习, 以专题讨论和模拟岗位作业构建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给学员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给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机会, 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这也是现代化军事教学的重要特征。

通过几年实践, 我们共承担了4种类型的10期培训班的教学任务, 为全军 17 个大单位培训卫勤人员400余名。每期培训结束时, 对参训人员分别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结果显示:参训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优良率为75.5%。同时, 还对参训人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性调查, 结果表明:学员对教学计划安排满意率为88.7%, 教学内容满意率为85.8%, 教学方式满意率为86.5%, 教师授课能力满意率为94.7%, 认为收获较大的占92.7%;学员认为通过学习和培训开阔了思路的占63.6%, 提高了理论水平的占72.7%, 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占75.5%。还建立了培训学员跟踪调查制度, 分别到各送学单位对参训人员进行调查, 部队反映:很大程度提高任职能力的占15%, 较大程度提高的占45%, 有一定提高的占40%。这些都有力地说明, 参训人员通过我校的任职教育, 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岗位履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瞄准卫勤保障需求, 提高任职教育质量”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探索已经受到部队、用人单位和受训人员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邓红旗, 鲍利平.适应任职教育需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 (3) :22-24.

特殊地形方舱医院卫勤保障的思考 篇5

未来战争形态样式的重大变化使卫勤支援保障的特点随之发生变化[1]。方舱医院是伤员医疗后送救治链条的主要环节, 为现代战争条件下尽快形成救治能力提供了平台[2]。文章探讨方舱医院组织运用救治平台和医学技术实施保障行动受行动和环境制约的特点、规律与支援保障原则和方法, 以提高救治能力和救治效果。

1 特殊地形对方舱医院卫勤保障的影响

1.1 行动迅速, 伤情复杂, 保障任务紧

特殊地形军事行动减员率高, 伤员发生时空分布高峰不均衡;伤亡量大, 伤情复杂, 且有相当比例的重伤员[3], 伤员呈批量到达。方舱医院紧急受领任务, 准备时间有限, 既要组织自身机动, 还要组织快速展开[4], 准备时间短、要求高, 必须在战前完成卫勤保障组织准备工作[5]。伤员救护任务紧迫、繁重, 必须迅速完成救治准备工作。

1.2 不确定因素多, 保障难度大

特殊地形行动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使“伤员流”的规律更加多变且难预测, 方舱医院面临伤员伤类、伤型复杂, 救治难度大;救治机构安全、稳定性差;工作环境差, 卫生防疫防护工作艰巨;通信联络、信息传递困难;缺乏可供利用的地方卫生资源;药材、物资补给困难等诸多困难和矛盾, 保障难度加大。

1.3 行动加快, 机动频繁, 机动保障难

特殊地形军事行动节奏加快, 机动会显著增加, 随时可能调整配置和保障地域, 这就要求卫勤保障必须快速机动。然而, 特殊地形蜿蜒曲折、地貌起伏大、天然遮障多、道路网不发达、通行程度较差, 不利于方舱医院机动和“转场”;地形、地幅对方舱系统装卸、调平、连接的影响较大, 也不利于方舱医院的展开[6]。方舱医院机动配置面临新的挑战。

1.4 目标明显, 防护薄弱

方舱卫生装备外观特有的绿漆和迷彩等目标特征明显, 暴露特征多, 掩蔽伪装水平低, 方法手段少, 易被发现[7], 遭遇袭击。方舱整体布局后呈模块集中, 不利于隐蔽、伪装和防护。

1.5 救治要求高, 保障能力强

高新武器的使用加大了对高技术的救治水平和高科技医疗设备的依赖, 单纯依靠部队建制自身卫勤力量实施保障已不能适应要求。方舱医院依托新型战役卫勤支援系统, 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集合了人员、装备和技术的突出优势, 在野外环境条件下能快速形成卫勤保障能力[8]。

2 对实施支援保障有关问题的思考

2.1 针对任务, 预先准备

根据特殊地形战伤减员预计及保障任务, 计算方舱医院手术、药材、卫生运力的需要量, 筹措方舱医院保障力量。按照“快速抽组、就近抽组、高质抽组、混合抽组、立体机动”的原则[9], 突出方舱医院设备先进齐全、技术功能强的特点及模块化体系抽组优势, 实现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性能、物资全要素、行动快节奏、保障高效率。同时, 紧紧围绕特殊地形方舱医院本身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组织实地勘察、卫勤协同并制订周密的保障计划。

2.2 分级救治, 灵活展开

部署方舱医院时首先要符合分级救治的原则, 使其构成一级保障阶梯, 同时考虑预订地域道路、地形条件是否适合方舱医院配置。因战时环境限制, 设备完善的救治机构不便于靠近前线, 大量伤病员不可能在现场附近接受治疗。但为了尽可能较好地解决战时条件与伤病员救治要求的矛盾, 同时又要考虑在战术后方地域展开方舱医院, 覆盖并拓展救护所相同的救治范围。特殊地形通行条件差, 方舱医院大型装备多, 配置地形受限, 随时机动不便, 因此, 为提高卫勤保障效率, 要从整体上权衡, 力求慎重初次部署。在特殊地形环境下, 很难勘察到合适方舱医院展开的现地条件, 方舱式野战医院展开和布局往往也受到限制。方舱医院选择展开形式应根据配置地域、地形和道路条件, 综合权衡战场情况和保障工作, 选择集中展开或分散展开。如配置地域地幅、硬度、坡度等不能满足展开条件时, 首先保证主要功能方舱的展开;如30 m×30 m<地幅<50 m×50 m时, 可利用叉车或吊车等起重装备进行放置;如果地幅>30 m×30 m, 但呈相邻块状分布时, 可采取将手术、医技、保障功能模块按成点状化展开, 不连接舱体间的通道。

2.3 协同配合, 连续继承, 整体保障

方舱医院在划区保障、就近保障、逐级保障的基础上, 要特别注意统一部署下的协同配合, 以实现前方与后方的连续行动以及医疗、预防、药材保障机构的协同行动, 实现整体保障的思想和原则。战时伤员的救治是以通过性救治为主, 实行连续、继承的分级救治。救治是否合理, 以救治效果来衡量。以定点保障为主的模式已不适用未来战场, 要求应对不同需求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因此, 方舱医院的卫勤保障也应当根据特殊地形行动样式和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改变方舱医院的编组形式以及只接收前方送来的伤病员开展工作的形式, 充分考虑附近遭受袭击时的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任务, 建立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分队, 实施灵活就近应急支援保障。伤员后送应优化医疗后送流程, 减少后送阶梯, 加快后送速度, 在确保伤员后送迅速、安全的前提下, 可灵活采用多种后送方式。

2.4 时效救治, 高效保障

方舱医院逐步向信息化作业能力提高、机动形式增多, 环境适应能力提升, 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使命、中俄联合演习等重大任务中得到了实战检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经验资料[9,10,11,12], 为丰富我军战伤员救治时效理论提供了启示。只有得到确定性治疗后才可能挽救伤员生命。采取措施的时间不同, 效果也不同。伤员在最佳救治时间段的救治效果最佳。方舱医院是进行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等确定性治疗的卫勤保障阶梯。为了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方舱医院需要充分利用人员装备的救治特点和优势, 对批量伤员区分轻重缓急, 确定救治和后送的先后, 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 确定手术和救治次序, 以保证早期治疗的技术措施在被击中者负伤后6 h内完成, 专科治疗技术措施在被击中者负伤后12 h内完成, 最终实现救治时机的最佳选择、救治的彻底性与救治时间消耗关系的最佳结合, 提高群体伤员的整体救治效果。

2.5 转变观念, 多措并举, 尽快提升伪装防护水平

特殊地形遂行直接威胁着卫勤人员的生存与保障行动。伪装防护起着无形装甲的作用, 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13,14]。卫生装备伪装防护水平已成为衡量卫勤保障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为提高装备的保障能力和人员的生存能力, 须采取一些措施: (1) 针对方舱医院卫生装备伪装整体水平差距大的现实, 加强伪装理论、技术, 综合运用隐身等现代高科技防护技术的研究以及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高度重视卫勤装备的伪装, 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防护方面的差距。 (2) 针对方舱卫勤装备暴露症候多的特点, 运用现代高技术伪装技术和手段, 进行方舱装备的设计、生产、验收和使用, 使装备能够达到良好的防侦察效果。 (3) 针对伪装方法手段少的实际, 强化方舱医院自身人员隐蔽、伪装的意识, 提高对生存防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现有伪装技术的应用, 进行综合伪装模拟训练, 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措施, 使伪装训练实战化、科学化, 不断提高伪装防护水平, 逐渐达到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的伪装要求。

3 结语

武警医院卫勤模块化保障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卫勤,模块化保障,模式

本院着眼有效遂行紧急、突然、复杂情况下的卫勤应急保障任务,遵循分级救治、时效救治、整体治疗、精确高效的基本原则[1],积极探讨卫勤模块化保障模式,形成了以“七车一队”为载体的卫勤模块化保障单元,为卫勤分队(应急救护所)搭建平台,使医院卫勤分队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新的跃升。

1 总体构想

武警医院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把处置群体事件、爆炸、劫机、劫持人质、施放毒气等恐怖事件以及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保障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未来武警部队任务的种类、规模、环境的多样化,决定了卫勤保障任务的多样性[2]。将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编成若干个卫勤保障单元,按照平战结合、立足现有、便于指挥、利于保障的原则,使分队抽组便捷、应变迅速、能分能合、灵活机动,具备了较强的保障能力。以车载化为保障平台,以专业化为技术支撑,以模块化为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实现部队行动与卫勤保障同步,伤员与救治同在的要求,确保伤员救治时效,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2 基本组成

2.1“七车”组成及用途

2.1.1 指挥车

车内配有指挥作业箱1个,便携式计算机1台,通讯器材1套。主要用于现场指挥、组织救治、请示报告。

2.1.2 救护车

车内配有急救药品器材,急救背囊、治疗箱、担架。主要完成现场抢救、分类处置任务以及轻伤员留观,危重伤员后送任务。

2.1.3 野战卫生救治方舱车

车内配有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心肺复苏器、氧气瓶、急救药品。主要完成休克伤员的综合抗休克治疗任务。

2.1.4 手术车

车内有无影灯、吸引器、简易手术床、手术器械箱、外科处置箱、器械台、监护仪、输液泵、氧气瓶。主要完成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大血管结扎等救命手术以及必要的清创缝合和特殊部位骨折固定任务。

2.1.5 改装后的野战宿营车

可双面展开,车内配备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血球计数仪、显微镜、尿液分析仪、离心机、战救药材、4 k W发电机。主要完成现场供电,药材供应与补充以及实施必要的辅助检查与诊断任务。

2.1.6 防疫车

此车可在原地对30 m以内的空气和地面进行洗消,车内配有防毒面具、防化服、防生化医学应急背囊、检水检毒背囊、喷雾器、洗消容器。主要完成现场染毒人员的紧急救治、洗消与后送任务。

2.1.7 炊事车

车内有先进的厨具及炉灶,可在45 min以内完成120人份的主食制作和“四菜一汤”副食品加工,满足分队及伤病员的生活保障,并携带战救器材。主要完成分队及伤病员的生活保障。

2.2“一队”人员组成及分工

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实行队领导负责制,采取预编、预任、寓于形式,最大化抽组68人(150张床以下医院40人)。“一队”编设指挥组、抢救分类组、抗休克组、手术组、医技组、留观后送组、生化救治组等保障模块。也可根据部队执行任务的性质、大小和持续时间情况编成不同的具有相对独立遂行的多种保障功能模块。

2.2.1 指挥组

平时负责卫勤分队的建设、训练与管理,战时履行组织指挥任务。编4人(150张床以下医院2人),1名分队长,1名副分队长,2名卫勤干部任队员。

2.2.2 抢救分类组

负责先期察明现场情况,对现场伤病员实施紧急处置、分类与抢运等。编18人(150张床以下医院12人),设3个小组(150张床以下医院2个小组),每组编医生1人,护士1人,担架员4人。

2.2.3 抗休克组

负责对休克伤病员实施综合抗休克措施,救治与观察危重伤病员等。编12人(150张床以下医院6人),设2个小组(机动师设1个组),每组编医生3人,护士3人。

2.2.4 手术组

负责实施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大血管结扎等救命手术以及必要的清创缝合和特殊部位骨折固定等。编12人(150张床以下医院6人),设2个小组(150张床以下医院1个小组),每组编医生3人,护士3人。

2.2.5 医技组

负责药材供应保障、设备调试与维修、给水供电,实施必要的辅助检查与诊断等。编8人(150张床以下医院4人),设2个小组(150张床以下医院1个小组),每组编技师3人,药师1人。

2.2.6 留观后送组

负责开设轻伤员处置场,留观已处置的危重伤病员以及组织后送等。编8人(150张床以下医院4人),设2个小组(150张床以下医院1个小组),每组编医生1人,护士1人,卫生员2人。

2.2.7 生化救治组

负责生化袭击现场染毒人员紧急救治、后送,对部队实施防护指导,对现场实施卫生防疫处置等。编6人,其中医生2人,护士2人,卫生员2人。

2.2.8 综合保障组

驾驶员7人(其中兼炊事员2人,兼担架员4人,兼管理员1人)。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2.3 携行物资器材

野战卫生设备及后勤通用装备以“七车”配套标准携行,帐篷5顶,医疗用床25张,定人、定物、定车、定位。个人携行具按标准携带。

3 保障功能

3.1 保障方式

根据战时卫勤需要,“七车一队”可采取定点保障、伴随保障、支援保障。

3.2 救治任务

根据上级部署及要求,可独立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平时担任卫勤战备值班和地区性急救医疗任务;在处置群体事件、爆炸、劫机、劫持人质、施放毒气等恐怖事件以及突发灾害事件时,担任紧急救治任务。在支援或加强支队救护所时,配合完成配属救治机构的救治任务[3]。

3.3 救治能力

按照现行卫勤理论研究成果,该卫勤分队战时可昼夜接收伤员300~400名,展开2张手术台,完成手术40~50例,基本上能够遂行完成一个支队执行任务时的卫勤保障任务。还可以利用远程会诊对支队、大队救护所实施远程医疗会诊,提高支队、大队救护所救治能力。

4 主要特点

4.1 模块编组,快速反应

为适应部队多样化任务的完成,卫勤环境的不稳定性、保障任务的多变性以及伤病员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伤病员发展多样性的特点,着眼任务,预先编组,做好方案、人员、组织、物资、装备准备,在平战时应急情况下迅速组合。将“七车一队”形成功能健全的保障实体,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技术状态。实现卫勤组织机构精干灵活,卫生装备先进实用,医药物资齐全配套,提高卫勤保障应急能力、适应能力和保障能力[4]。

4.2 合理编组,展开迅速

根据任务需求,将“七车一队”采取模块组合的方式,合理抽组人员、装备,能够迅速到指定地域进行展开,10~15 min完成全要素展开并具备接收伤员能力,优化救治时间。同时还可加强到部队实施伴随保障,对重点方向实施定点保障,最大限度减少救治阶梯,对伤员实施方便、就近救治,提高保障效果[4]。

4.3 统筹全局,保障重点

合理确定卫勤保障的重点,集中使用救治力量。充分考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规模等因素,将“七车一队”根据现场救治需要调整使用,圆满完成救治任务。

4.4 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保障单元实施车载化,便于指挥与机动,便于伪装与防卫,便于生存与保障。加强内部密切配合,形成保障合力;加强与军、地应急救治力量的协同,确保药品、器材的筹措供应和后送渠道畅通。近2 a,利用该卫勤保障单元参加抗震救灾、维稳和军事演习,都发挥了较好的卫勤保障作用。

5 实施要求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狠抓战备教育,强化实战观念,真正做到“以练为战”,保持较高的战备水平、应急能力、战斗意识。严密的组织领导是“七车一队”实施保障的前提。指挥组人员要明确对上对下的指挥关系,建立对上对下的通讯联络,及时掌握保障任务、范围、重点。各车设组长,建立联系,保证指挥畅通。真正做到情报互通,计划互联,救治互动,优势互补,提高保障效能[4]。

5.2 编组精干,提高技能

合理编组人员是“七车一队”实施保障的关键。有针对性抽组与救治要求相适应的卫勤保障力量。要坚持一专多能,抽组人员要在精通本专业救治技术的前提下,还要掌握1~2个其他专业救治技术。同时,按照总部下发的训练教程和医院工作规律,着重抓好卫勤应急分队队员战伤救治训练,提高救治技能。

5.3 装备配套,定期更新

机动灵活和轻便配套的卫生装备是“七车一队”实施保障的条件。按照便于机动、利于携行和适用配套的卫生装备,合理固定在车内,保证设备性能稳定,做到“小型、轻便、高效、配套、实用”[4],满足医疗救治需要。加强战备物资管理,严格落实“三分四定”,定期轮换更新药品器材,定期维护装备设施,确保其处于完好的战备状态。

5.4 精心准备,做好保障

“七车”实施保障单元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平台。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强化人车结合,重点做好方案、指挥、力量、技术、联络、协同、保障、训练等8个方面准备。分队训练期间,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制定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保障有关福利待遇,激发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加强平时拉动演习,积极参与部队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确保卫勤应急分队实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送得快、治得好”的要求。

6 小结

卫勤模块化保障模式研究使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成为抽组便捷、应变迅速、能分能合、灵活机动的保障模式,实现了卫勤应急保障系列化、模块化和机动化,提升了卫勤应急保障的综合效能[5]。

参考文献

[1]陈文亮,贺祯.战伤救治规则[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6,8(5):312-316.

[2]潘湘江.未来信息化战对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工作的影响[J].国防卫生论坛,2006(1):11-14.

[3]尹宗江,霍仲厚,孙海.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51.

[4]石文明,贾丹兵.军队医院卫勤模块化保障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2(12):1129-1131.

卫勤保障 篇7

关键词:多样化,标准化,北斗卫星,评估系统

军队卫勤分队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应急力量,在和平时期也承担着救灾、演习保障等任务,面对多种安全威胁,切实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平台的研究以提高我军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采用数字模拟仿真手段,按照岗位制度化、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化的开发原则,实现卫勤分队行动中指挥、机动、救护全过程的指控、训练信息化,为建设一支组织有力、装备精良、反应迅速,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的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提供了新模式新手段。

1 引言

2003年,美陆军卫生部决定实施野战医疗的重大改革,欲重新打造一支适应大规模地面作战的野战医疗队伍。为此,美军在下大力气狠抓野战医院信息化硬件基础的同时,在野战医疗保障软件开发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建成了较完善的野战医院指挥控制和模拟系统,在“沙漠风暴”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效能,成功地提高了战场救护水平和保障能力[1]。

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后勤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软硬件的限制,我军在应急卫勤分队信息化系统研究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且发展相对缓慢,与我军其他先进的指控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应急卫勤分队在模拟训练和信息化指控方面至今仍处于论证研究阶段。其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卫勤保障信息化模型研究不够深入,指控、模拟训练手段不够先进,训练、演习针对性不强。二是卫勤指挥训练信息系统不够实用,医疗所卫勤管理信息化、指挥操作可视化、管理手段网络化、指挥调度实时化仍未完全实现。三是在制定全军卫勤数据标准、构建数据库和使用通信信道时存在标准和结构不统一、数据接口复杂及不安全等问题。2003年初,SARS在我国流行,暴露出我军在应对多样化任务特别是非战争卫勤保障处理中制度不完善的弊病,而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信息流的闭塞和滞后。所以,研发和完善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控、训练信息平台具有重大军事意义。

2 整体方案

本方案着眼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总体要求,按照“立足现有、注重质量、平战结合”的原则,以“岗位职责规范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精确化和训练过程模拟化”为基本特征,积极开发“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卫勤分队行动中指挥、机动、救护全过程的信息化操作,从而提高应急卫勤分队的战场救护能力和训练水平,极大地推动了我军在非战争救援信息化领域建设的快速发展。

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控制与训练信息平台主要模块包括:数据库系统、指挥控制、训练平台、通信网络、评估系统及军地一体化应急救生体系[1]。

2.1 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采用分布、移动式数据库结构,以应急分队的战场保障和救援任务涵盖的情况处置、电子地图及人员物资信息等多种元素为数据信息,设计关系模型、规范数据结构、减少冗余,构建关系型数据库。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是建设贴近实战应急保障体系的数据基础,是形成自动化管理、辅助决策、模拟仿真的前提,也是本方案研发的关键[2]。

2.2 遂行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平台

应急分队在接受预先号令后,按照准备阶段、机动阶段、展开阶段、实施保障阶段、撤收转移阶段5个步骤,以岗位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物资定位化和实现模拟化为开发原则,实现卫勤分队指挥训练信息化和演练过程计算机网络模拟。标准流程的制定依据“理论模型-数学模型-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路线,采用管理科学逻辑模型法(logic model)制定标准化的应急保障流程;而人员物资的管理则充分利用“即时通”短信平台,射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仿真等技术实现指挥控制与训练的数字化手段;系统集成和扩展构筑军地融合、军事一体化的信息立体共享空间。

2.3 科学的评估系统

依据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评估模型;根据采集的作战数据和各种作战指标,搭建卫勤装备保障数据模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应急卫勤分队从接受任务、组织计划、开进到战场展开和实施救治各阶段的分队行动评估。基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型分析等先进手段,将训练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实时记录,通过知识库自学习的方式形成战时知识库,为今后训练和战时指挥提供辅助参谋决策[3]。

2.4 基于北斗的通信网络

当前,我军的通信手段以有线为主,远程通信也以民用卫星为主,这就形成了我军野战通信距离近而且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使我军的野战通信指挥受到了很多制约,而我军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可弥补这一空白。在本方案中,指挥通信近程仍以有线为主(如网线、光纤、被覆线等),远程则以北斗卫星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北斗卫星通信为主干信道,结合GPS定位技术、军测数字地图平台、远程视频传输技术等通信手段,实现精确定位、远程传输、视频监控、导航的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并辅以加密、欺骗等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机密信息不被窃取或窃取不能解密,实现安全、远程的通信指挥。基于北斗卫星信道,融合多种视频技术,构建集远程会诊、视频监控、教学于一体的远程系统[4]。

2.5 军地融合、军事一体化的应急保障理念

采用计算机、通信等多种先进技术,依据军地联合保障和软装一体理念,创新综合非战争应急医学救援模式。应急救援不单是软件系统的集成,也是军事理念的变革;不单应用于军事行动,也用于和平时期的生命救援;不单是军队卫勤力量的保障,而且还是军地卫勤力量的联合行动;不单是软件系统的集成,更是技术与装备协同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变革。本方案中利用车载定位系统、北斗模块与相关设备组成军事集群网络,构成软装一体的作战体系[5]。

3 结束语

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信息平台的研发是我军在后勤保障信息建设方面的一次实践性尝试,其成功研制对于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还应看到,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训练信息平台的研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如流程标准统一、数据库完善、信道安全及接口等问题,所以,研究和改进“多样化卫勤应急保障指挥训练信息平台”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郭树森,金志伟战略战役卫勤训练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10(3):173-175.

[2]陈立富,张鹭鹭.卫勤模拟训练数据库研究与设计[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10(3):177-180.

[3]刘成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评估的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4):347-349.

[4]张东,王志良,孟谦.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交通服务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189-191.

卫勤保障 篇8

1 野战医疗队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工作任务重,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今年我野战医疗队保障的部队官兵数量多、人员分布地域广, 同时担负首长保健。由于官兵野外驻训时间长、训练强度大。卫生设施不完善, 加之夏、秋季为传染病高发季节, 因而加大了疫病防治的难度。同时基层卫生人员数量有限, 遇有危重急症病人, 或突发意外事件, 现场救治与后送难度均大于平时。

1.2 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有待加强

野战医疗队的护理人员是从医院各科室抽调出来临时组建的, 在工作经验、应变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均有差异。

1.3 专科护士对护理多发伤病人缺乏经验

卫勤保障实践证明, 护士不能只精通某一专科技术, 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护士, 才能适应野战救护的需要[1]。在本次救护中, 当出现伤情复杂的病人, 部分专科护士在护理非本专业病人时缺乏经验, 不能得心应手。如何根据护士的专业进行合理的搭配, 使得护理工作能够互有所长、互相弥补, 是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1.4 护理人员自身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 所以有着双重责任和工作应激。野战护理人员主要由非现役文职护士组成, 具有以下的特点:①自信心不足:在参加卫勤保障演练中, 非现役文职护士认为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 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心理;②心理失衡:在卫勤保障演练中, 非现役文职护士和现役护士对完成任务要求程度相同, 同样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 但待遇有差距, 因此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③从众心理:在非现役文职护士中, 普遍有从众心理, 突出表现是沉默, 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 缺乏主人翁意识。

1.5 非现役文职护士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5.1 政治素质

作为军人政治合格是第一位。而非现役文职护士, 在选拔中由于政治素质没有可行性检测标准, 因而技术水平占了较大的比重, 加之没有接受正规系统地卫勤训练。因此她们能不能像军人那样面对困难, 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令人担忧。例如保障的非现役护士有的孩子小、有的父母患病、还有的正处于热恋中, 且在训练基地不便与外界联系, 易导致她们分心, 影响工作能力的发挥。其次保障的非现役护士中, 年龄小, 她们虽然有活力且工作热情高, 但持久性欠佳,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遇到挫折和困难无所适从, 易退缩。

1.5.2 业务素质

非现役文职护士资历浅, 由于平时业务局限于专科技能, 而欠缺综合技能;非现役文职护士在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对怎样就地取材、如何应对等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2.1 狠抓军政素质教育

卫勤人员的军政素质将直接影响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上岗前组织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组织观看战地救护录像;请专家授课等方法以提高她们的军政素质。经常教育她们作为军队卫勤人员的一部分, 坚定政治信念, 做好卫勤保障准备。要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 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2 加强平战结合

平时应在野战训练中加强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训练, 提高其应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多专科护理能力、自身防护能力、生存能力, 每年多次组织野战医疗队演练成批伤员救治方案, 这对提高成批伤员救治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应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她们遇到问题时, 自己主动积极地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2.1 强化军事训练,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 护士均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 上岗前组织学习部队医院管理制度, 人员集中住宿, 集中管理, 工作中严格逐级报告制度和请销假制度, 强化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

2.2.2 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技术, 开展科间轮训

通过科间轮训的方式, 提高各科室护理人员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和应急应变能力。坚持从临床需要出发、从未来战争出发。将静脉留置针、微光留置针输液训练、各类心电监护仪使用、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等操作项目列入护士基本训练。每年各科室安排相应人员到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不少于2周的培训, 通过直接参与对各专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过程, 丰富年轻护士的护理经验, 锻炼她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2.3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对人员有全方位的深入了解, 在选派人员上做到了人员合理、重点突出。在野战医疗队展开早期, 护理重点主要以外科感染的控制为主, 后期护理则侧重于防疫工作。为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以同居室护理人员为一组承担抢救工作, 利于保持护理人员工作的默契。在工作任务重、人员短缺时, 让专科骨干以技术帮带互学互助的形式, 进行组织和管理。并提前对参加抢救的人员进行分组, 定人定责。当日值班员负责对病人进行检伤分类、登记及统计并负责病人的饮食等;内科组负责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呼吸道管理、建立静脉通道、吸痰、给氧、心肺脑复苏等紧急抢救处理;外科组负责常规性工作, 如清创、包扎、输液、注射、换药等;手术组负责部队巡诊工作及病人的运送, 根据情况送往抢救室、处置室及相关病房并负责消毒隔离。通过以上分组, 救治工作分工明确, 救治人员密切协作, 没有出现抢救工作混乱的局面, 保证了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在救治过程中, 病人的战友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来源于同一部队, 医疗知识掌握有限。救治过程中应动员战友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护送伤员等。合理配备各种专业和非专业护理人力资源, 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以确保救治工作的有效性。

2.4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为了使护理人员在野战环境下有章可循, 职责明确, 能依据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野战医疗队结合实际情况, 很快制定出了与野战救护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在新环境、新形势下, 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各岗位工作程序、消毒隔离实施细则和质量标准, 明确了各室、各班护士的职责, 责任到人, 在原有的工作章程和制度上加入了战时的特点和灵活性。

2.5 重视心理干预

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服务过程中, 同样要体现在护理队伍的内部管理中。作为管理者要进行换位思考, 她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 要理解她们, 多给予关爱。在管理活动中, 要重视人的因素, 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本[2]。野战医疗队的每名军人对她们都有义务进行帮助, 疏通思想, 拉近距离, 在内部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创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 帮助她们克服自卑心理, 强化自尊、自爱、自强及主人翁意识, 与现役军人护士共同完成好护理工作及卫勤保障任务。开展工作后, 领导通过多方努力, 迅速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生活环境。如通过与基地协调解决了洗澡问题, 配备了军线电话, 恢复了医护人员与后方家人的通讯联系。此外, 还组织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开展了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 尽可能给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6 执行特殊任务时适当提高非现役人员福利待遇

为了充分体现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高度重视, 在执行特殊任务时适当提高她们的福利待遇,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她们的积极性。另外, 做好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思想教育, 培养自豪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敬业爱岗, 并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3]。

新的军事变革对军队医院战时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赋予了护理工作卫勤保障的新任务[4]。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医院的护理水平及卫勤保障能力, 因此要不断提高她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和应急作战的卫生救援工作中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杨顺秋.未来战争与战时护理之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10 (4) :122.

[2]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971-1972.

[3]吕冬梅, 林平.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9 (11) :879-880.

卫勤保障 篇9

武警方舱医院是结合武警部队执勤处突、抢险救灾等职能任务需求,在解放军第二代方舱医院基础上,本着“平时用于训练、战时支援保障”的思路,于2012年5月研制的武警部队第一代卫勤保障及医疗救治平台[1]。由于该平台建成时间短,人们对其构成、特点、功能等情况尚未及时、准确地了解与掌握。因此,本文从其建设特点及应用方面展开分析,对人们进一步了解部队卫生应急装备建设的现状,以及相关使用部门更好地发挥其在武警部队本级卫勤保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武警方舱医院建设特点分析

武警方舱医院由卫勤指挥单元、医疗救治单元、医技保障单元和后勤保障单元4部分组成,包括1辆卫勤指挥车、8个核心方舱、8顶充气式帐篷和10余辆保障车等[2,3,4,5]。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2.1 功能布局精简,机动性能增强

主要体现在:(1)在整体布局上,根据武警部队任务特点,精简舱体数量,优化功能模块,整体展开后形成一个密闭式整体,极大地方便了伤病员就诊。(2)在连接方舱的通道上,采用3个网架式帐篷代替铁质舱体通道,在节约研制经费的同时,整体机动性能进一步增强。(3)在重症救治方舱内,首次采用2个集成吊塔,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舱内宝贵的空间。(4)在医技保障方面,将彩超、心电图等特诊检查与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化验检验2大功能有效集成在一个舱体内,分成特诊和检验2个工作区。(5)在供氧供电方面,将制氧和供电2个功能有机结合,研制了制氧供电车,进一步提高了方舱医院集约化程度。

2.2 仪器设备精良,诊断与救治水平提高

主要体现在:(1)外科手术方舱首次配备了空气净化系统和视频实况传输系统,可同时开展2台全麻条件下的大型外科手术,并具备手术舱内进行远程会诊功能;同时,配备了更齐全的手术设备,如血液回收机,可在卫勤保障或灾害救援现场实现伤病员自体血液回输。(2)重症救治方舱首次配备了转运呼吸机、血液净化机和中心监护系统等高端仪器设备,可实现伤病员转运或后送途中氧气保障,血液透析、血浆滤过与置换,以及1名值班人员同时可对4名重症病员进行动态监护等功能。(3)特诊检验方舱首次配备了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心脏、腹部、四维和浅表4个探头,可进行全身各器官超声检查,有效满足了在卫勤保障或灾害救援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彩色超声检查的需求。(4)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包括CT检查和X线检查2个舱体,均配备了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其中CT方舱配属了由本课题组在攻克了防震、抗干扰、防辐射、持续恒温、稳定电压等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研制的国内外首台自装卸车载式CT机;X线方舱配备了先进的双立柱DR数字化X线机,产生的数字图像结果易于存储和传输。CT和X线检查方舱,可对伤病员全身各个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有效扩大了方舱医院的诊断和救治范围。

2.3 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实时传输

武警方舱医院进一步创新了集卫勤指挥、医疗信息及远程会诊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6]。武警方舱医院内部集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无线医生护士工作站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方舱医院内部数据的实施传输与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武警方舱医院可与海事卫星传输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武警指挥自动化网等相连,实现了方舱医院在卫勤保障(或灾害救援)现场与基地指挥、前方指挥及后方医院间的互联互通[7],极大地提高了方舱医院指挥调度效能以及伤员现场与远程救治能力。

3 武警方舱医院应用分析

3.1 武警总部本级卫勤保障任务

根据编制体制及职能任务特点,武警部队建立起了“三阶梯分级救治”的卫勤应急保障体系[8],即支队(团)派出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携带箱组化便捷式装备,伴随部队完成一线伤员的火线抢救任务,使伤员尽快脱离险境;总队(师)派出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在一线开设车载式或帐篷式医疗所(站),完成重症伤员紧急救治任务;总部派出卫勤战略支援保障力量,展开武警方舱医院,完成危重伤病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等医疗救治任务。因此,武警方舱医院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武警部队卫勤应急保障体系,有效维护官兵健康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2 灾难医学救援任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运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期,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危害也日益严重[9]。我们国家更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每当灾情发生,人民军队总是一声令下,奋勇当先,全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武警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以其日通过伤病员300人次、昼夜可完成40例伤员的大中小手术和危重急救处置、病房单元可快速展开床位50张的保障能力,将同解放军野战方舱医院一同承担起我国抗震救灾现场批量伤病员的医疗救治任务,忠实履行好人民军队的职责使命。

3.3 部队应急卫勤机动力量培训

部队应急卫勤机动力量是指在各种紧急和意外情况下,可以随时担负卫勤保障和卫生支援任务的卫勤分队,是军队卫勤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抓好方舱医院基础科目、通用科目、专项科目等内容的培训与演练工作,对于促进武警总队或机动师医院卫勤分队在野外环境下应急保障能力的生成,提高部队整体卫勤保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3.4 开展偏远或贫困地区医疗巡诊活动

在我国比较偏远或贫困的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保障机构尚未建立或建立的医疗机构卫生装备缺乏或陈旧、诊疗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局面,致使当地部分群众常因某些疾患在早期得不到及时诊断、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拖到了晚期,拖成了大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生命与健康,而且还带给患者及其家属更多的医疗费用。

武警方舱医院作为新型医疗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模块化抽组的优势,每年定期抽调特诊检验、CT检查和X线检查等方舱,赶赴比较偏远或贫困的地区开展健康体检和医疗巡诊工作。在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职责使命的同时,为部队赢取更大的荣誉。

4 结语

随着我国各种社会安全事件和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武警总队和机动师官兵参加到执勤处突和灾害救援工作中来,进而对部队卫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11]。武警部队第一代方舱医院数字化卫勤保障平台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促进了部队卫勤应急保障体系的完善,必将在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成为应急机动卫勤支援保障的主要力量,为部队执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提供有力支持,为有效维护部队官兵和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树林,赵秀国,段德光,等.武警方舱医院研究与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75-77.

[2]刘亚军,谭树林,吴文娟,等.武警方舱医院重症救治方舱结构布局优化设计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78-80.

[3]丁辉,侯世科,樊毫军,等.武警方舱医院CT方舱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81-82,102.

[4]韩俊淑,谭树林,武超,等.武警方舱医院消毒灭菌方舱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83-85.

[5]武超,谭树林,张文昌,等.武警方舱医院制氧发电车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89-90,100.

[6]谭树林,刘亚军,孙景工.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9):78-79,85.

[7]温剑,樊毫军,侯世科.武警医疗救援方舱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3):76-78.

[8]康宁,时立强,徐克均.浅析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应着重把握的关键环节[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3):160-162.

[9]肖振忠.突发灾害应急医学救援[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0]张伟丽,樊毫军,侯世科,等.武警总医院应急卫勤机动力量建设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4):226-227.

上一篇:英语本科生下一篇:行为目标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