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效

2024-06-28

培养成效(精选十篇)

培养成效 篇1

关键词:概念,规律,物理比较思维

物理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很多,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观察、实验、建模和分析等综合能力, 学习难度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认为学好物理的根本要落实基础, 扎实概念和规律, 弄清容易混淆的疑难点。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让学生学会寻找基础知识点间的共同与不同点, 区分易混淆规律间的本质区别, 在比较中深化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一物理比较思维的概念

物理比较思维是指确定物理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一个人在物理世界中, 对任何客体、现象、过程、概念、公式、规律要能区分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需要较高的物理比较思维。

二物理比较思维的作用

第一, 运用物理比较思维,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探究因果关系, 总结得出规律结论。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研究, 他用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总是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理论, 比较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和捆在一起的速度, 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了有力的质疑。最终通过理想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

第二, 运用物理比较思维, 可以使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如对判断牛顿第一定律是否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等问题, 通过对比, 明确概念规律, 明辨是非。

第三, 运用物理比较思维, 可以使学生明确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事实之间是否一致, 并从中发现问题, 找到突破口, 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通过对比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即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对比, 明确了平抛运动的特点, 同时加深了对运动分解的理解。

三物理比较思维的培养

1. 用现有概念比较前概念, 加强理解和掌握

物理教学之前学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经验即为前物理概念。正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往往要借助这些前概念。如力学中力的概念是在推、拉、提、压等观念基础上形成的;速度的概念是在快、慢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前概念,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如果学生的前概念是建立在粗略观察和对局部事实概括的基础上, 往往会形成浅显的前概念, 不利于正确概念的建立。如学生的前物理观念中往往对力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越大, 速度越大”等, 这使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觉“似是而非”, 难以把握。在教学中, 通过对斜面上到水平面上几种不同摩擦阻力影响下的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较, 最后过渡到理想的光滑情况进行推理, 得出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 并再次与学生的错误观念比较, 建立牢固的正确概念。

2. 用熟知的现象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促进接受和理解

学生对静电学一块内容往往“望而生畏”、“雾里看花”。例如对电场强度的定义的学习, 不妨引导学生对比用温度计测体温或刻度尺测河水的深度, 测量仪本身不会引起原有体温或水位的变化, 使学生体会试探电荷相当于温度计或刻度尺, 既不会因为它的放入而影响原有电场强度的变化, 也不会因为它的离去而使原有电场消失。

又如对等势面的研究, 可以比较地理中学过的等高线的含义和作用, 对电容器的电容的学习, 可以比容直筒容器储水等等。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不断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铺设台阶, 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使学生逐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3. 用新学概念比较已学概念,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温故而知新”, 教学是个连续的过程, 新的概念规律的学习必须以已学知识为基础, 明确前后知识的联系, 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才能学以致用。教学中笔者发现, 较多的学生在学完“加速度”概念后常常与“速度”混淆, 认为速度大加速度自然大, 加速度大速度也大, 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很有必要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概念, 明确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与速度无直接关系, 它是由本身的质量和合外力决定的。

又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对比, 波动和振动的对比等等, 在教学中, 不断地进行前后知识的对比, 有助于加深对新概念规律的理解, 同时也是对已学知识的补充和巩固, 可谓一举两得。

4. 用表达形式相近的公式比较, 便于记忆和熟练掌握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 在学习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对表达形式相近的公式进行比较, 以加深记忆和熟练掌握。如库仑定律表达式和万有引力表达式, 单摆的周期公式和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等。

四物理比较思维的注意点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 各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独开展的, 在培养比较思维能力的同时, 亦有对观察思维能力、实验思维能力、模型思维能力等等的培养和训练, 但各种思维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培养物理比较思维能力过程中, 因引导学生注意比较的对象应在同一关系、同一标准下进行, 并在比较中明确是“同中求异”, 还是“异种求同”, 或是“异同综合”。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珉著.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篇2

要实现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了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一支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深、实践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队伍,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学位提升计划:目前整个教师队伍90%取得硕士学位。2.高学历引入计划:积极引入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3.教研活动计划:大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重点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4.督导培养计划:请大学督导协助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面对面点评。5.赛前辅导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并预先辅导。

6.短期培训计划:针对急需的课程方向或研究方向,送出培养或高访学习。7.学期成功计划:以学期和教研室为单位,制定个人预期成长目标。8.双向交流计划: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学术交流和讲学;也可派出教师讲学。

9.双语教学计划:推选教师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黑龙江省青年骨干教师双语培训计划项目”,积极推广双语教学。

培养成效 篇3

一是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这是学好数学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教师传授知基本上都在课堂,可以说课堂教学中凝结着教师的心血和智慧,是教师对所教知识点的总结和再加工.上课认真听讲,抓牢课堂45分钟,就抓住了学习的关键,成功了大半.因此对于每节课我总是精心设计教案,认真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为了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我时常列举平时生活中的实例,尽可能用生动简洁的语言释难解疑.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我力求做到不求题目多,但求思维容量大,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力求从每道题目中悟出一个道理,用一、两道例题带出一串方法,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在每次授新课之前,都要根据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把上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一简单提示和复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课后认真复习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学生考试发挥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对所学知识不够熟练,做不到熟能生巧,更谈不上发挥创造,也就不能运用所学方法解破相关题目.因此,特别应该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及时复习小结,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武器,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切不可忽视.

三是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是通过预先自习找出重点和难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不仅仅记得牢印象深,而且省时省力.需要强调的是,预习决不是简单的翻一翻书,关键是要动脑筋去自学去理解,尤其是对一时不理解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听课时得到解决.为此,每节新课前我都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先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有目标的去预习.

四是让学生养成由浅入深,抓牢基础的习惯.

有些同学对基础题不愿顾及,专门喜欢抠难题,把大量时间用在这些爬坡题上,而忽视了基础东西,认为多做这样的题目才有助于提高考试分数.结果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仅成绩没有突出,反而心理上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倦和畏惧,失去了学习兴趣.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多次阅卷和试卷分析结果来看,影响考生得分的关键是基础扎不扎实,由于基础不牢而影响其充分发挥潜能,结果不难的题做不对,难的题更是无可奈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尽可能避免题海战术,引导学生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一定不要把过多时间浪费在一两个难题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获取知识.

五是让学生养成勇于提问、善于设疑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些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在学习中很机械,只求会解不求甚解,搞不懂问题的本质也不请教老师,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有的同学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在校三年也没有问过老师一个问题,结果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就成了大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我力求做到多鼓励、多引导,不埋怨、少批评.在辅导时,总是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出存在问题,及时补差补缺.

六是让学生养成认真订正的习惯.订正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把错误的东西加以修正或改正过来,这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扎扎实实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巩固知识的记忆、思维的反复性、有效性角度去看,通过订正所获取的知识印象比一次性思维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一般要更深刻、更牢靠,更利于记忆巩固而不会淡忘,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布置的作业都是二次批改,即批改后订正,订正后再批改,决不让学生一错再错.这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良好的素质,可以受用终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也是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值得广大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不懈的努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成效 篇4

首先, 坚持德育第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新时期的学生难教, 这是许多教师反映的问题。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现在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 因此, 我们在课堂中要要以爱国主义、民族复兴、中国梦等教育为核心, 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心中有理想, 学习才不会感到枯燥, 才能培养出学习兴趣。

其次, 教师要注意言语、仪表, 在课堂上展现人格魅力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 教师在课堂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比如设计出好的“开场白”, 开始就可以调节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再比如有的教师通过形象准确的语言, 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天文、地理中好多现象可以用它来解释, 现代许多先进技术也要以物理学作为支柱, 等等, 这样一讲, 必然引起学生兴趣。

当然, 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穿着自然大方, 让学生自然就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 调节好课堂气氛。融洽的课堂气氛, 亲切的师生感情, 可以使学生以一个轻松的心情在课堂中学习。假如我们上课时始终板着脸, 使课堂氛围压抑、沉闷, 让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这样是不会产生好的课堂效果的。学生能否在课堂中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我们物理教师的主动调节有很大关系, 只有学生对你产生情感, 才会对物理课堂产生兴趣。没有这种浓厚的师生情感, 学生你所教的学科产生的兴趣就要大打折扣。因此, 我们物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尊重、关爱学生, 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再者,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的发展过程, 把学生带入到物理的历史中。

物理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史, 而科学的发展正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每次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 都会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技术革命。特别是近现代, 历次物理学重大发展都通过技术革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教师在课堂中, 特别新学期开始, 穿插一些物理历史的介绍, 让学生体验物理发展的艰辛, 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科学家们发现真理的精神, 就会产生以他们为榜样的信念, 这对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可以引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时的小故事, 讲述阿基米德如何通过浴缸辨别皇冠真伪, 进而发现了浮力的原理;在讲述自由落体定律时, 引入伽利略1590年在比萨斜塔上做了“大小不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 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等等, 通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物理学史, 就会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 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的魅力。

中学生的年龄为十四、五岁, 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 喜欢实际操作。而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物理实验, 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比如在学习导热章节时, 为了演示水的导热性不强, 我把活的小鱼放在试管的底部, 加热试管的上部, 结果显示试管上面的水沸腾了, 而底部的小鱼却没什么异样, 仍然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学生感到十分惊讶,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 我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先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进而让他们担任小组长, 去指导其他学生, 学生们在各自小组中尽情地自我表现, 发挥各自潜能, 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帮互补,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大胆的实验, 大胆的创新, 使物理课堂变成了创新的课堂、实践的课堂, 这也符合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第五, 物理教学生活化,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几十年前,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生活化, 用在今天的物理教学中, 再合适不过。把物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 这样我们物理教师就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规律。学生在课内、课外, 可以实际的感受的物理的存在。比如夏天雨后经常出现的彩虹, 就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 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再比如如果我们在厨房里做饭炒菜, 在屋外的人也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有时候锅里的油才烧热, 厨房外面的人就闻到了油香。香味是怎么被人闻到的呢?在烹调的过程中, 饭菜的分子有一部分被蒸发到空气中, 渐渐地向四面八方运动, 当它们钻进我们的鼻孔时, 我们就闻到香味了。这个过程叫做扩散现象。正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帮助人们闻到了各种气味。把这些物理现象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 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自然就会拉近与物理的距离, 主动亲近物理, 进而喜欢上物理学习。因此, 我们要尽量使物理课堂生活化, 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认识物理世界。

最后,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好多种, 只要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物理知识,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即有用、又有趣、又好玩, 而不是枯燥的、被动的去学习, 学生自然就会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识, 取得良好学习成绩, 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 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随县检察院青年干警培养成效 篇5

随县人民检察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通过公务员招录、外地选调等途径,充实了22名“80后”青年干警到县院队伍中,占全院干警总数的51.2%。为充分发挥青年干警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检察院工作的中坚力量,县院坚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检察人才”为目标,从人才战略工程的高度将青年干警培养计划纳入该院检察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从思想上重视,在政策上倾斜,于行动中落实,采取多项积极措施,为青年检察干警开辟途径、搭好平台,为这支新锐检察力量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针对青年干警比例高的现状,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并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培养方案》,全面推进青年干警培养选拔工程,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增强青年干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给青年干警及时压担子,安排到办案一线锻炼,推行岗位竞争,分配重要工作任务,在全院营造“讲学习、钻业务、岗位练兵”的浓厚氛围,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创新和完善青年检察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青年

人才队伍。二是挖掘潜在能力。研究挖掘青年干警学习的动力源,积极肯定青年干警取得的成绩,打破论资排辈,使其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荐青年干警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优秀庭审、文书评选以及案件讨论小组等活动,为其创造参与竞争、展示才华的机会。选学送优,增加青年干警外出交流学习深造和参观考察的机会,为其成长搭建舞台。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院党组把司法考试作为青年干警的一项硬性任务来抓。采取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时间保证等措施,大力支持干警参考,目前,县院已有15名青年干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青年干警通过率高达68.2%,高于全市检察机关平均水平。

培养成效 篇6

【关键词】护士;团队意识;培养

随着医院管理模式和患者需求的的转变,医疗市场的竞争由个人素质的竞争转变为以医院或科室为群体的整个医疗队伍的竞争。护理团队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執行力的护理队伍,成为高效团队,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服务好患者,对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科室简介

脾胃病科是医院重点专科,配置床位25张,作为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根据床护配置要求,有10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7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8人,中专学历2人,十年工作经历以上3人。目前专科在读2人,本科在读4人。

2 团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团队构成是一个平衡问题,团队需要的不是平衡的个人,而是组合后能够平衡的一群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满足特定需要而又不与其他角色重复的人。护理团队也是如此,老护士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性;年轻护士充满活力,但经验不足。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重视人员合理搭配,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团队意识的具体方法

3.1 加强护士能力培养及考查,确定岗位,优化护士结构

通过业务学习及考核,促进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团队竞争力,同时使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能力的真正融合。进而进行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护理岗位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能,逐级管理,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长处,开发护理人力资源的潜能。工作中通过近两个月的培训考核,确定护理组长,明确分管病区、组织成员及职责范围。形成护士长---责任组长---护理组员三级塔形结构,逐级管理。

3.2 规范工作模式,提高效率

一个团队需要制度和流程来保证细节的执行和完美,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各班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简化流程,细化标准,量化考核,明确奖惩,提高组长执行力,给予不同的权利和责任,实现能力和职位的对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人才干。加强对组长的督导检查,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密切结合,使护理工作形成无缝隙监控循环系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护士全程考评,增强工作自觉性,使指导、检查、督促贯穿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护理质量。

3.3 按岗定酬,按劳取酬

制定合理人才使用原则,各护理岗位都有明确量化指标,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分配机制,全面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同时,护士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在护理队伍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4 注重情感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尊重护士个体要求,主动申请,自主组队,在严格要求按制度、流程落实各项工作的同时,多关心、鼓励、理解,给护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个护士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为整个护理团队的建设工作增添浓重的人文气息,产生最大组合效应。

4 效果

护理团队建设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也发挥了个人职业价值在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形成自我加压、务实奋进的工作氛围,团队协作能力及凝聚精神得到提升,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明显减少,医护、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病人及家属对本科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

5 讨论

培养成效 篇7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不仅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等课内知识学习过程, 还包括课外阅读等课外知识学习过程。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 不能仅局限于课内知识学习, 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在课外知识学习中学以致用。而要想让课外知识学习走上正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尤为重要。因此, 无论课内知识还是课外知识学习,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 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量化管理细则。接下来, 以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为例。

“课前预习”的层级目标如下:

1.熟读课文, 课后生字表处做好三标 (标拼音、部首、音序) , 并组词, 文中标出“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得☆☆☆)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 查找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生僻词语含义, 并完成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需思考课前导读题。 (得) 3.在前两点的基础上, 预习时能结合课文和作者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与记录;文中能圈画自己喜欢的词句, 并做批注。 (得) 4.了解和揣摩课文精彩句式或者段落的写法, 并进行尝试性的仿写。 (得) (备注:得, 等于得☆☆☆☆☆。)

“课外阅读”的层级目标如下:

1. 每天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时长不少于30 分钟。课前能进行5 分钟口头交流。 (得) 2. 每天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时长30—60 分钟。阅读时能进行简单地记录, 或摘抄好词好句, 或写对人物的看法, 或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得) 3. 连续性地每天阅读, 阅读完一本书后, 能完成一张阅读记录卡、手抄报或者一篇读后感。 (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 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 体现主体性与实践性,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综观“课前预习”量化管理细则, 笔者首先考虑到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提出基本预习的要求。而学生在达到基本预习要求的层级目标时, 可以自己进一步追求更高层级的目标, 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自主学习水平。其次, 预习作业的每一层级目标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中也就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是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方式, 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因此, 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 也制定了课外阅读的层级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每日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安排阅读时间, 不至于产生压力。因此, 课外阅读“量化管理细则”,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阅读动机, 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和能力。

二、以过程评价为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还指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要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以课堂教学为例, 笔者是这样实施的。

目前, 我校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教学。笔者根据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况, 也制定了量化层级目标和相应得分, 以提供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方向性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层级目标如下:

1. 小组讨论前, 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 (得☆☆) 2. 小组讨论时, 能够安静倾听完他人发言之后, 提出质疑和补充。 (得☆☆☆) 3. 小组汇报时, 组员分工明确, 声音响亮, 得到老师的表扬。 (得) 4. 小组讨论时, 组长能够有秩序、有效率地组织讨论, 组员积极配合, 汇报时整组发言有质量, 得到老师的表扬。 (得)

笔者根据小组交流讨论的“量化管理细则”制定了“语文课堂学习记录表”, 并纳入课堂整体评价中。

“语文课堂学习记录表”形式:

纵观“______小组语文课堂学习记录表”, 能清楚完整地记录学生日常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表格最后一列“课堂整体表现”既包含小组组员个人整堂课的总体评价, 又包含小组整体的课堂总体评价。组员不仅能关注自己的个体表现, 还能关注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协同合作,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三、以及时反馈为激励

根据“赫洛克效应”, 及时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笔者以周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及时反馈, 反馈的参考依据为“过程评价”载体里所记录的学生整周的学习情况。反馈形式则是在每周的班队课上评选出每周“优秀学习标兵”和“优秀学习合作小组”, 之后再由老师亲自拍照并张榜贴在班级板报上。而每周班级的评优反馈又作为学校每月评优评先和每学期“优秀学习合作小组”的评选依据。笔者正是通过这种正面鼓励, 进一步激发了受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受表扬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 同时也激励了班级其他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努力追赶的势头。久而久之, 班级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班级学生语文的学习成效。

四、总结

培养成效 篇8

本文通过对2009年-2014年医院青年人员科研情况、科研平台建设情况的回顾分析,总结医院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实践的初步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探讨。

1创建三级医院科研建设方案

根据三级医院建设标准及“十二五” 期间发展目标,细心部署科教建设方案,科研相关标准细则规划。(1)科研课题:申请立项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5项、市局级项目12项;(2) 科研成果:每年发表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论文100篇,出版专著2本,授权专利6项,市局或以上科技奖励3项; (3)人才培养:列入市局级人才培养2名,每年有计划进行院级人才培养。 3年内培养在职研究生30名、导师制培养30名、“苗圃”计划、“技术骨干”15名;(4)重点学科:建设市级重点学科1项,市级重点专科3项,院级重点学科建设10项;(5)实验平台: 建立市级实验室1个。

围绕以上规划指标, 在深度剖析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各科室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 对科研工作逐一调研梳理,凝练发展重点,摒弃过往较单一的管理模式, 融入企业管理模式(SWOT分析、 PDCA循环),逐渐强化过程与目标管理, 尤其在科研人才选拔与培养上,秉着“早发现苗子、早压担子、 早加以扶持”的“三早”原则,逐步推进医院发展。

2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实践

加速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4]。我院面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三级医院建设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为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较强的整体实力,不断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发展,完善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

2.1以创新型培养机制、推高层次科研人才

一家县级公立医院要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强化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 青年科研人才的推陈出新,是医院发展的有效动力。为切实达到三级医院人才培养目标,科教科逐步完善创新型培养机制。

2.1.1积极创造条件,相继出台有关规定。医院《员工职业培训条例》、 《 人才培养制度 》 、 《 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 等制度及时更新修订,鼓励优秀青年医务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积极参与院外培养。医院先后已有78人攻读在职研究生,其中23名已顺利获取硕士学位。新一批培养的研究生中,大多已在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充实了科研人才队伍。

2.1.2积极拓宽培养渠道。选拔各级各类优秀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出国交流学习,为医院学科发展储备优质人才。我院为夯实青年人才库,推动医教研全面提升,2011年启动“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期限为3年,每次选拔5-10人,每3年选拔一次。目前,第一届已顺利结束,8位医师通过医疗技术、科研及教学能力的考核,其中1位被派送至美国进修学习,1位入选首批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这批培养的青年人在临床上已有一定水平,能胜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9年在新华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推行导师制培养,让青年人员得到专家更专业更具体的指导,目前已完成3批学员共计25人的培养工作。

2.1.3强化科研指标在人才选拔中的考核比重。医院每年对优秀青年医师进行公开选拔,加大选拔力度;对各临床医技科室科研项目获得的数量、 级别及科研产出(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在年度考核方案中的总占分由12分上升为15分,并从2014年起将年度考核分折算至月度考核,更加强化考核要求。对青年人员的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经统计,2009年-2014年间我院共立项各级各类科课题357项,40岁及以下青年医务人员150人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231项, 占总数的64.7%。青年人员所获资助项目数量呈阶段递增趋势,项目来源在市级及国家级上有所突破。

2.2以成长型培养机制加快青年科研人员全面发展

青年科研人员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科研工作中,医院努力创造条件使青年人才能脱颖而出,显现工作能力。

设立院级专项科研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申报课题。每2年启动一次,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目前已资助80项青年苗圃项目,包括临床、医技、护理、管理各工作条线。 通过院内课题资助,部分青年项目负责人能在研究基础上继续获得市卫生计生委项目资助。

以实验室为平台, 培养科研型医务人员。医院自2010年起筹备建立市级中心实验室,2013年正式获批成立,已具备基础实验仪器设备及良好的科研实施条件。为发掘青年人员的科研动手能力,2014年设立实验室培育项目,共计11人获得立项,满足临床医技人员利用本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也通过实验室内科研工作者与实验室外临床工作者的协作,实现了内外科技活动的互动和信息交流,为进一步获得高级别项目奠定基础;同时,组织开展三轮实验技能操作培训,邀请院外老师指导21人次、理论授课30课时、实验操作12课时,得到了临床医技科室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逐渐减少了临床青年人员对实验操作的“畏惧感”,提升了他们的兴趣。

定期召开青年科研学术沙龙和成果报告会,通过相互交流,更好地共享资源与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加深了解临床工作者对科研工作持有的心态和实际想法。

积极吸收青年科研人员的参加科研活动。鼓励作为第一负责人申请课题,并积极选派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市内学术会议和境外培训, 汲取院外先进学术理念,拓宽创新思路。

2.3搭建重点学科平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根据三级医院标准,立足于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利用地域特色努力创建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医院2012年共获得3个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12个崇明县医学重点学科,并设立4个院级重点学科、9个院重点扶持学科;2014年医院在新一轮崇明县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中获10个重点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在整个学科建设周期中,各个学科通过拟定主攻方向,进行人才储备,引进专业特色明显、高层次科研水平的学科人才,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人员定向进修学习、参加学术团体,逐渐完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发挥了重点学科的科研优势作用。

据资料统计,青年科研人员所获立项项目中主要集中于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和崇明县医学重点学科。肿瘤科、 普外科、骨科作为市医学重点专科获上级资助项目分别为20、25、13项。

2.4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性

在科研活动中, 研究人员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充分调动起来, 才能使科研计划得以实施,科研成果才能顺利产出[3]。医院2009年—2014年间,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有明显增多,共计发表统计源期刊文章156篇,其中以论著类型居多;SCI收录文章16篇,占SCI总篇数的50%,影响因子(IF)累计31.12分,在2011年— 2013年间SCI文章发表增长趋势较明显;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占总授权专利的67%。

用好现有人才,筑好科研平台, 稳定奖励机制是医院的主导思想。无论是医疗技术的创新,还是科研与教学的成果都应得到表彰与奖励。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潜能,特别是青年人员的科研活力,医院在2009年制定《科研奖励制度》, 对课题、成果、论文、学术任职等进行分配奖励,2014年进行修订完善, 形成了较好的奖励机制,提高了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人对科研工作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其申报高级别课题及高水平科研产出的积极性。

3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3.1学科人才资源尚匮乏

目前医院高学位医师比例为24%, 高级职称医师比例26%,虽达到三级医院标准,但整体人才数量依然不足, 特别是优秀学科人才仍缺乏,导致科研创新性尚不足,崇明本地的专家数量也较少,目前的学科带头人以新华总院派遣为主。根据医院人事部门统计,到2016年,最多10个科室有具备符合科主任条件的后备学科带头人。 整个人才情况较明显地体现了县级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优秀高端人才引不进”“规培住院医师招不到”的问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县医院的发展。

3.2临床青年人才流失

医院在创建三级医院期间,软硬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新建的外科医技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医院发展亟需较多数量的医学人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人才流失情况较明显, 尤其是40周岁以下青年医务人员。据统计,2009年-2014年,青年医师共离职33人、医技9人、护理17人,特别是青年医师中学历较高的人员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削弱了医院某几个学科的科研储备力量。

3.3临床与科研难协调

作为全县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我院承担着崇明岛上老百姓的就医任务,床位使用近乎饱和状态,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非常繁重, 负荷较大,基本没有多余时间投身于科研。目前,因为课题与论文占据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一定比例,所以在无可奈何之下,医务人员只好被迫协调出时间申报课题与撰写文章。尤其是青年住院医师在临床一线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对做科研的心态仍以被动居多。

4下一步工作重点

4.1以事业平台吸引人才,以人格力量留住人才

医院应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快引进关键人才、急需人才的步伐,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人才保障环境,硬件上保证科室、实验室所需专用精密仪器设备;软件上不断凝聚严谨的学术氛围,医院领导需定期排摸引进人才的科研工作想法与思路,以事业平台吸引全方位人才,以人格力量留住人才,减少发生青年医师频繁流失现象。

4.2注重学科带动效应,强化临床与科研结合

加强重点 学科建设 , 扶持后备 学科发展。医院几个重点科室的医疗技术如肿瘤专科的放射性粒子肿瘤局部植入治疗、骨科的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普外科的微创甲状腺切除术正逐步填补崇明地区高技术空白,在诊疗过程中不断促进品牌效应,融入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快速发展,这些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是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优秀案例,弱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可以以此为鉴,实现学科联动化。对弱势学科的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要准确排摸与定位,鼓励开展新技术,创新新理念。

摘要:医院要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在创建三级医院过程中,积极探索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规律与途径,本文通过对医院2009年-2014年青年科研工作情况的回顾分析,介绍了医院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实践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培养成效 篇9

为培养一支与我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任务及马铃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008年四川省农业厅承担了省委组织部下达的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项目。计划通过3年努力, 培养2~3名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专家、10名以上省级马铃薯良种繁育专家;培养3名马铃薯良种繁育后续人才。

为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在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的指导下, 省农业厅结合马铃薯产业提升行动, 精心组织, 规范实施, 先后邀请国际马铃薯中JS' (CIP) Juan A.Landeo、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等国内外马铃薯知名专家对各培养对象进行培训, 组织各培养对象开展交流和研究攻关, 项目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年来, 国家级攻关人才培养对象共发表研究论文14篇, 其中一级学报1篇, 核心期刊11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大研究课题6个, 省级国家重大研究课题11个;1人入选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成员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专家。

培养成效 篇10

一、重视起点

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是学生生活的新起点, 学校环境对学生来说处处都是新鲜的。这一天, 教师给他们的印象非常重要, 所以这一天教师的行为举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准时到校, 做事态度严谨, 不能随随便便。记得2010年我在后裴庄完小担任一年级教师时, 班里43人中有21人不到6周岁。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把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叫到一起, 提了一个要求, 即:孩子必须与父母住在一起, 以便父母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积极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我还告诉家长必须记住:“从小操心, 长大省心。从小省心, 长大闹心。”这个要求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同, 这样我既与家长达成了共识, 又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教学态度严谨, 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有一半年龄较小, 但做事从来就是非常准时认真, 如按时到校, 按时完成作业, 无一例外。

另外, 第一天, 教师在和学生的谈话中要及时渗透校规、班规, 让学生知道什么事应该做, 什么事不应该做, 应该怎么做等。开学前一天重视思想教育, 可以为以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做准备。

二、严抓过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师生一拍即成的, 而是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教师引导下长期积累形成的。因此,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必须常抓不懈。

1. 常提醒。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 恰如其分的提醒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1) 学习习惯提醒。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有问必答提醒。教师提醒学生, 对于提问一定积极回答, 只有想回答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倾听。 (3) 有疑必问。有人说:“有疑则进”, 有求知欲, 则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 使学生听课时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 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4) 文明举止。学生平时待人要有礼貌, 尊敬师长, 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 (5) 正确姿势。学生不论听讲还是写字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 所以平时一定要抬头, 挺胸, 两脚并排而站。 (6) 写字习惯。学生坐姿要端正, 握笔姿势要正确。学生写作业时, 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坐姿, 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坐姿。 (7) 卫生习惯。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如常洗澡、饭前勤洗手、衣服保持整洁干净、勤换洗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8) 环境卫生。平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下课必须看自己座位底下是否干净, 如有纸屑等垃圾要及时捡起, 装进自己准备好的小垃圾袋, 并及时倒垃圾, 这样班里的卫生就会一直保持干净。 (9) 准时性。学生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如上学准时到校, 上课准时走进教室, 平时准时完成作业, 课前做好一切准备等。

2. 树榜样。

众所周知,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所以首先,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言传身教,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先做到, 学生耳濡目染, 这对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多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哪怕学生有一点进步, 有一个好的举动, 都要给予表扬, 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比如, 我在开学的第一天会表扬前几名到校的学生, 夸奖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的学生。有的学生不用教师说就把笤帚摆好、自觉捡垃圾等, 教师都要给予表扬, 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效果很好, 我班上课基本没有迟到的学生, 班风特别好。

3. 多交流。

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聊天,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便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另外,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 光靠教师的工作是不够的, 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和家长交流时要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评结果

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且, 教师评价要多样化, 有针对性。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一句表扬、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等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 对学生的优点及时评价是培养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上一篇:红外报警下一篇:癫痫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