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引导

2024-06-26

理想引导(精选五篇)

理想引导 篇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这是2012年《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是几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中国梦, 之于国家, 是国民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富足安康, 各民族团结融合, 国际地位凸显, 国家关系总体和谐融洽;之于人民, 是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家庭和睦,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 社会公共服务惠及全体成员, 精神生活高雅丰富的社会状态。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新发展, 说明中国梦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有重要的价值引导意义, 中国梦的成败不仅关系国家民族命运, 更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前途。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要靠亿万中国人民去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的理想信念决定其一生的发展方向, 国家的理想信念决定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发展方向。有国才有家, 中华儿女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大家”梦。

二、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蓄积力量

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的引导教育呢?因为中国梦是“大家”的梦, 是“大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而青年一代又是“家”的未来和希望, 青年一代对“中国梦”理想实现的坚定信念, 是关乎国家梦想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 社会政治理想如何, 直接关系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了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特点, 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梦”崇高理想, 是大学生个人理想价值实现的需要, 也是中国发展前进的需要。

(一)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及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基本都为“90后”, 他们具有自信张扬、好奇敏感的特点, 能够及时认知和满足个人的需要, 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情况的挑战。但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 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全面渗透, 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使得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弱化、诚信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 大学生理想信念偏差的原因

综合上述问题, 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 近年来, 从国际局势到国内形势发展变化速度之快, 各种政治理论知识不断丰富,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精神纷繁复杂。各高校虽也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 但是大学生在政治理想信念方面的收益效果与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成正比。这其中有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的因素, 但也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重于实践”有密切关系。政治信仰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系统的政治知识积累上, 当前很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充分的认识了解, 甚至有抵触心理,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坚定树立。

其次, 信息多元共享的社会环境下, 网络将人们知道的各种信息进行多元交流, 这其中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国内的国外的, 各种思想冲击让本就刚开始认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眼花缭乱, 辨别不清。甚至大量负面信息的传播接收,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原本宏大的理想信念。这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再次, “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成就卓效的年代里, 对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基本都无法理解。有些大学生虽认识到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过时, 但不清楚艰苦奋斗的社会精神在今天如何实践。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竞争的优胜劣汰, 使得一些人开始迷失, 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个人理想信念膨胀, 团结合作、诚信待人的社会服务意识缺乏。而人是社会的关系的综合体, 只有注重个人追求, 没有社会理想, 就会逐渐脱离社会, 甚至丧失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表现为孤僻焦躁, 心理素质低, 无法承担民族复兴重任。

三、在“中国梦”引导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必须深入开展大学生“中国梦”的主题学习教育,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思想认同上

摒弃以理论教理论的传统教育教学, 坚持学以致用, 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求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细微处体现真知, 激发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从而在优化自身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另一方面, 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统一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用共同的社会理想武装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用高尚的中国精神营造和谐生动的校园风气, 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二) 重视文化熏陶, 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是课堂教育的有机补充, 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隐性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突出真善美, 用文明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人、真挚朴实友爱的生活细节感动人、努力拼搏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励人, 使大学生在文明中修身, 在修身中实现社会理想。

(三) 丰富追梦平台, 塑造个性独特、精神焕发的追梦主体

根据学生的内在需要组织设计, 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利用电影、电视、新闻、图片、手机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 在课内、课外积极讨论、模拟、实践、创新,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社团、校企联合的交流竞赛, 在张扬自我个性的同时寻找正确社会导向, 在科学引导中实现个人理想追求。用一批学生的突出成绩感染另一批学生, 在积极乐观的追梦过程中架构对社会共同理想达到憧憬。

(四) 注重实践,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磨炼人格品质, 践行社会理想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深入社区、医院、企业的过程中了解社会, 思考和解决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专业问题、社会问题, 看到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认清自我能力, 感知群众问题, 感受集体关爱、感同社会责任, 让学生在磨难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 在成长中学会担当责任。

总之, 大学生———这个处于追梦年龄的特殊群体, 在追求个人理想的途中, 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在提供给每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机遇的同时, 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交予肩上。所以每一位大学生只有选好人生坐标、坚定理想信念, 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书写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张海娜.“中国梦”背景下,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0) .

[2]谭淏予, 许鲁洲.“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青春岁月, 2013 (17) .

[3]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篇2

宝国吐乡大甸子中学关工委 王思明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出发点和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各种思想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涌入和冲撞,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巨大的,这给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树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毫无疑问,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历史和时代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我们的青少年工作应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应主动积极加以应对。

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树立理想信念,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它起决定性作用。它也是人的知情意三方面平衡发展的结果,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促使人成功发展的内在力量。我们通过对部分青少年的现状的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法,来探讨当今青少年理想信念基本趋向以及构成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提供借鉴的依据。

经过调查研究,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发展取向总体是健康向上,多数学生能关注自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行为上能作积极的调适。但是也显示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困惑和问题,而且还有不断扩大发展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主要问题有:

①对理想信念追求有世俗化倾向

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显示了功利的色彩,她们开始用世俗的态度理解现代社会生活,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调查表明,不少同学对享乐的渴求以及过分对自我的关注,令人忧虑。还有同学缺乏人生目标,没有理想、昏昏沉沉。可见,在对理想信念的选择上已显现出了多元化,层次化特点。

②道德的选择上较多考虑个人利益。

青少年有对现代社会超强的适应性和对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人品(如关爱、诚实,责任等)有淡化的趋势,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能

较好地摆正个人与集体,与家人,与他人的关系,但也看到,一旦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时往往先考虑自我。道德上选择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利益的得与失,从而导致了人格行为上的扭曲,从而影响了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

③审美意识和情趣上的偏差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丰富,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意识明显增强。调查显示,爱美向善是青少年的天性。毫无疑问,大多数同学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举止。不过在如何选择美,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观念上是较模糊,特别是现代时尚的影响已渗透于青少年的潜意识之中。有不少学生认为学生染发,穿时装,只要是美可以的。可见,青少年对美的关注还是局限于外表的形象。更有的认为在公共场合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可以。显然,在审美方面价值取向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更突出。而不可否认其中掺杂不少不健康的东西,审美情趣低下庸俗,导致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确立。

二、采取措施

(一)构建目标体系,整合教育内容,形成青少年工作的整体合力。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了具体达成目标,以及各年级的分层目标和内容,层层递进,从而构建纵向和横向目标体系,将 “三观教育”以及基础道德、心理教育等纳入了整体框架之中,同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办法。我们强调教育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植创造进取,自信和合作互助精神。将德育拓展课程纳入了教学管理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成为教师的共同行为,制定了相关制度,从而使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塑造的教育形成了整体合力,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成人成才的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格脊梁。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采取了①积极引导,提供机会。如班会,团员主题教育,仪式教育,我们都是精心设计,开设了少年团校,作为学生德育必修课程。②充分利用地方史、校史教育资源,使教育可亲可近。②注重开放,我们以社会为大课堂,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用理性目光去关注社会和人生。通过这些活动帮助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取向,学会以积极态度审视人生,认识自我,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和历史的责任。

(三)突出实践参与,促进知行合一,增强青少年自主发展的能力。强化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使她们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有利于克服和消除不良理想信念的干扰。(1)尊重学生的自尊、自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如行为规范评比,对一些同学在规范上出现的问题,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青少年都有爱面子特点,我们采取了班级学生自评。对存在的问题,发动她们找原因,并设计出针对性的措施,这些办法来自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本身就有一种约束,再如,开展了当代青少年的形象设计和展示,教学上的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选修课,学生社团让每—位同学有发挥自我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

(2)树立学生的自信,如“开展我能行”活动,凡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凡是少先队,团委、班级活动都有青少年自己策划组织,还有班团于部的竞选等。在学习上要求青少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在外出的交往实践中.要求青少年有良好的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

(3)鼓励竞争合作,通过组织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如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的“班级歌会”,同时不回避竞争.如学科类竞争、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正视竞争,请成功人士做报告等,让学生感觉到竞争是要凭真才实学,需要诚实,同时也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4)崇尚科学精神,着力培养一种坚忍不拔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鼓励每位同学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催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学科拓展型课中,科技类课程占有较大比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促使了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的养成。(5)培植关爱意识,关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种责任,对自己、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开设心理课程和专题讲座及咨询,让学生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我们运用了“诱导法”和“激励法”让学生去奉献一份爱心,捐出零花钱去资助困难的小伙伴。

(6)提升审美情趣,我们通过礼仪教育礼仪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以知强化。从坐、行、言谈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修炼了高雅气质。其次我们积极用高雅艺术去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如开展“四名”活动,读名著,听名曲,看经典电影,欣赏名画。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中让青少年自我去感悟,去体验美的真谛。

理想引导 篇3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凝聚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价值观念、精神寄托和理想信念,因此,大力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精髓,发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青年人参与接触传统节日,能更好的树立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既不同于普通的民众,但相比本科院校学生又缺乏一定的文化自信,因此让高职生更好的融入到传统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寓教于乐,更能启迪他们的心灵,激荡他们的道德情操,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1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多重价值

传统节日的表象是人们为了欢度或者纪念某一节日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和祭祀活动,但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通过其内涵的挖掘,能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和熏陶,在精神上收到感染和震撼,在意识上得到净化和升华,是任何文化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1.1 爱国主义精神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君爱国无疑是历代志士仁人高尚人格的终极追求。传统节日里,有多个节日都是跟爱国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的:如大家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相对较为人鲜知的寒食节则是为纪念具有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的一代忠臣介之推,而跟寒食节融为一体的清明节,也从祭祀祖先慢慢延伸至拜祭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回忆那段争取名族独立的峥嵘岁月,因此,传统文化节日中,爱国情操占据了极大的文化内涵底蕴,只要我们肯深入探究并发扬之,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段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1.2 感恩意识

传统节日多有庆祝祭祀活动,表面看,只是一些热闹的吃喝玩乐,但吃喝背后其实蕴含着古人虔诚的感恩意识:过年的庆祝是为了感恩上苍,赐予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为了感怀先辈的付出,感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中秋节是为了感恩情感的收获,能一家团聚,共享盛世等等,包括传统节日祭祀时,小辈跪拜长辈也是一种感恩意识的体现,感谢老一辈的付出与教养。传统节日里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馈赠与感念,有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当代青年人非常稀缺的感恩意识,十分值得我们推究。

1.3 情感教育

传统节日中,最不乏的就是情感教育,亲情、友情、爱情,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阖家赏月的中秋还是举国期盼的春节,团圆是传统节日最为核心的内涵,这是对亲情的一种期盼,是亲朋好友间传递情感的载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既有重阳节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更有对朋友的遥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佳节是古代男女表达情感的重要节日,花灯下,相互诉说衷肠,互定终生,更有在七夕之夜“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誓言……中国传统节日最能勾起思乡、思友、思亲、思爱之情,最能抵触到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或团聚,或遥思,或寄情,传统节日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是这个快餐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 多形式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在多元节日文化的冲击下,西方节日似乎更能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无论是着奇装异服的万圣节还是满大街麋鹿、礼物的圣诞节,西方节日以热闹奔放的庆祝形式,处处洋溢着狂欢与自由,很能迎合年轻人的心态,因此,要发扬传统节日,我们必须要多形式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和内涵,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需求。

2.1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挖掘节日内涵,开展寓教于乐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儿女生活的情趣,在传统节日期间,全国各地、不同民族都会开展系列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风尚习俗、民族的传统艺术、民间的宗教信仰、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得到充分展现,构成一幅幅多彩多姿、情趣浓郁的社会生活场景。如春节的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夜饭、吃饺子、踩高跷,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缠五彩线、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敬老,冬至吃年糕饺子等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丰富程度其实远远高于西方节日,只是因为我们缺乏挖掘和发扬,因此,我们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现代社会的需求,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活动,大力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将传统节日蕴含的“忠孝节义”等文化精髓融于热闹中,做到精于开发,勤于引导,善于管理,必能事半功倍。

2.2 以传统诗词为契入点,探寻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顶皇冠,那么由传统节日而迸发的诗情则是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诗词,或咏叹,或高歌,或悲壮,或婉转,将传统节日蕴含的社会价值、人文情怀诵咏的淋漓尽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最是那一声声爆竹,一幅幅新桃,能表达百姓对来年美好期待的情怀;“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满腔的爱国情操在他的诗句中体现的激荡,每每读之,总能勾起人满腔的热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爱情的坚贞刻画的含蓄而内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诗词里,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刻画的那样深刻,思乡、思亲,亲情总是节日最为深邃的思念……传统节日诗词文化意义深远,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职生,更应该讲这种传统诗词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学校可结合节日举行诗词吟诵会等,用传统高雅去冲击现代社会的浮躁喧闹,对高职学生来说,必定意义深远,记忆犹新。

2.3 创新课堂模式,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更好发挥理想信念教育

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以教师教授为主,内容也基本为较枯燥的理论和教条主义,对大学生来说,尤其是高职学生,对其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是很大,因此,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教育中,可以祛除传统课本教育的晦涩和陌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生命情怀。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自我讲述、团队研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枯燥的课堂生动化,教条的理论形象化,促进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和研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 加强高职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因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的因素,容易出现学生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文化积淀和自我控制力,更容易冲动,表达情感方式也更为鲜明激烈,因此,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对高职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明显。

3.1 有利于正确引导高职学生的情感表达

由于西方快餐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爱情的表达经常过激,甚至以牺牲生命来换取所谓的爱情,而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则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情感寄托和正确的表达方式。爱情上,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精髓是坚贞而含蓄,七夕节的七巧相会、上元节的含羞相会,节日动人的故事,美丽的诗词,都是爱情美好而深刻的升华,爱情不是刹那的激烈,是天长地久的相伴;传统节日中,亲情味道最为浓郁,春节的阖家欢聚,中秋的团圆赏月,重阳的登高思亲等等,不善表达情感的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将亲情伦理表达的最为淋漓尽致,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逐渐入侵的校园里,正好弥补高职生渐渐淡漠的亲情观、伦理观、道德观,传统节日是对感情最美的表达。

3.2 有利于高职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谐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节日蕴含着“天人和谐”、“人人和睦”的文化内涵。由于西方自由思想的冲击以及“4+2+1”的家庭模式,导致当代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突出,寝室矛盾、班级矛盾升级屡见不鲜,人际交往缺乏一定的自主和谦让精神。而传统节日的主体是人,她注重的是人伦,传统节日的亲朋欢聚,互送祝福,热闹而和谐的人际截然不同于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冰冷的交流,因此,通过组织传统节日,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节日活动过程中表达与同学的友情,与教师的师生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彼此之间有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宽容,引导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人与人的交流和情感,不让冰冷的手机电脑代替人与人最初的温暖,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3 有利于高职生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民族性文化,它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共同发展的灵魂。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主要靠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顶层,更是责无旁贷。通过让高职生组织参与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挖掘传统节日里蕴含的“忠孝节义”的民族魂,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利于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3.4 有利于坚定高职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而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载体的存在,更易于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传统节日蕴含的小至道德伦理,大至家国春秋丰富内涵,通过喜闻乐见的外在庆祝形式,润物细无声的灌输与每一个参与者心中,能为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梦”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高职生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中,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引领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丛书编委会.中国节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13.

[2] 范友林,孙燕.传统节日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现代教育,2014,(11):123-125.

[3] 王菲.以节俗文化为切入点培养高职学生的传统美德[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3(2):61-63.

理想引导 篇4

但在现实的社会中, 人们耳闻目睹的是“讲实惠”“沉渣泛起”“识时务者为俊杰”“潜规则横行”, 一些青年人也越来越现实, 追时尚, 距离“理想”也更加遥远。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一项有5440人参加的调查显示, 66.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领导, 明确表示不想当领导的人只占4.8%。在受访者中, “80后”占46.7%, “70后”占33.9%。调查显示, 多达91.8%的人感觉现在年轻人普遍热衷当领导, 其中47.8%的人觉得“很普遍”。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为什么青少年热衷“当领导”?但凡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想, 其背后必然有必须如此的根源。笔者认为, 其根源在于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质疑, 当对公正失去信心, “龙生龙凤生凤”普遍成为一种社会无奈接受的价值取向时, 人们不得不怀疑, 自我的努力和信念还有没有意义?这种疑虑长期将使年轻人失去朝气与活力, 社会则失去改变的动力。年轻人有朝气, 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 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那么, 怎样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呢?

一、从社会层面看, 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当青年的阶层以其父辈的阶层来进行划分, 这无疑是一种无奈的延续。当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农民工、“蚁族”, 甚至“贫二代”“农二代”等字眼成为青年未来身份的长期标签的时候, 关于社会公平, 关于青年向上通道的话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未来的社会转型期, 我要打开的不仅是低层青年自由上升的通道, 更是一个国家自由发展的通道;建设的不仅是所有社会成员公平发展的环境, 更是一个国家健康成长的土壤。曾几何时,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成为广为传播的励志故事, 然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拼爹”现象让拼搏的“中国梦”从故事变成了传奇, 又从传奇变成了神话。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 就是要努力让“拼搏”战胜“拼爹”。

二、从教育层面看,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就是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是青少年的价值。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地, 学校教育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铸魂工程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将德育教育放到学校教育首位, 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中去, 每一名老师也要以其自身言谈举止影响学生。以学校课堂为培育主阵地, 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培育条件,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 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 而且陶冶性情。使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逐步成为自觉的思想和行动。

三、从青少年自身层面看, 要自觉拥抱并践行崇高理想

马克思说过:“青春的光辉, 理想的钥匙, 生命的意义, 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 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 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 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人生的道路非坦途, 当代青年尽管身处和平年代, 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但也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象的纷扰, 经受升学、择业等现实问题的考验。青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标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牢牢掌握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钥匙, 就能筑起不惧风吹浪打的精神堤坝, 从而走出疑惑、超越平庸、突破自我、青春无悔。

理想引导 篇5

一、积极引导,强化“四信”增共识

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部署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后,商会立刻学习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活动核心要求,坚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对“四信”的共识。

一是解读内涵,坚定信念。商会紧紧围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结合会员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及时分享有关十八大、中国梦、“中国梦闸北篇”的学习材料,开展“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学习。组织商会成员参加“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宣讲会,邀请闸北党校老师以专家的视角解读中国梦、“中国梦闸北篇”的丰富内涵。还推荐非公经济人士参加专题教育培训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二是回报社会,奉献大爱。在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回馈社会方面,商会做了大量工作:今年1月组织的慈善联合捐活动中,舜杰建设、锦荣大酒店、外婆家、新国线、江苏中兴建设等会员单位慷慨解囊,筹得善款145000元。商会会员代表还对社区内106家困难家庭进行帮困,共计费用53300元。与辖区内贫困大学生小何结对帮困,为她送去亲人般的温暖;定期组织会员企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敬老院的志愿服务工作,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爱。商会还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区工商联承办的专场招聘会,提供面向中高端人才和针对就业困难人群的各类中高低端岗位,进一步发挥了民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提升自我,行动筑梦。通过参加商会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商会会员表示真正受到了触及灵魂深处的感动和启迪。舜杰建设、鸣啸信息科技、博尔捷等执委单位纷纷撰写有关“民营企业和中国梦”的思考文章,以切身的体会、真挚的感情、无比的信心抒发作为非公经济人士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独有的豪情壮志,他们认识到,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把个人的奋斗和企业发展融入中国发展大格局”的必然结论。近年来,舜杰建设数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江苏中兴建设连续3次获“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30强企业”,博尔捷荣获“闸北创业明星企业”大奖,会员单位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共筑中国梦的承诺。

二、服务大局,巧用平台求实效

商会立足苏河湾战略开发大局,利用好苏河开发建设和七浦路转型发展这两大优质平台,在落实政策、服务民企、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帮助非公经济人士研判形势、把脉发展、苦练内功、创新发展,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一是用好苏河湾开发建设平台,继续铸造上海总商会传奇品牌。2012年,作为全球顶级奢华品牌“宝格丽”在亚太区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宝格丽酒店正式入驻苏河湾地区,上海总商会旧址也将打造宝格丽酒店的顶级会所。同时,经过商会与市商务委的积极协调,上海总商会将重新挂牌,进行高端商务、办公、会务等功能再开发,续写精英传奇。协助四行天地转型发展。由原中国银行仓库改建的四行天地一期已正式开业,吸引了包括赴美上市的互联网新贵唯品会、著名建筑事务所DC国际等公司入驻。由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四行仓库改造的四行天地二期项目也已启动,将被打造成以抗战纪念馆、商务办公为一体的文化集聚地。商会全力协助做好入驻企业招租和清场工作,通过大量专业细致的沟通协调,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带头签约迁出,起到了龙头示范效应,保证了整个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借助媒体宣传做好服务推介。商会利用《新民晚报北站社区版》大力宣传商会活动,每期推出一个优质企业的介绍,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专版专访介绍。同时积极利用媒体宣传造势,通过编辑《最·北站》宣传册,刊文《闸北民营经济》、《闸北报》,打造手机短信平台和“商汇最北站”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每周推出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辖区政策速递、会员风采展示、苏河盛景推介、精彩活动宣传等各类资讯,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升商会的影响力。

二是助推七浦路转型发展平台。北站街道辖区内的七浦路市场共有6400户商家,由于商铺产权分割等问题,造成业态层次低,交通混乱,安全、卫生问题长期存在,政府很难作为,管理无法有序进行。伴随着整个苏河湾地区的战略开发,北站商会适时介入,助推七浦路产业转型“软着陆”:商会加强与七浦路商会的联动,健全完善双方列席执委会议的机制;提前介入,引导市场通过回租方式,市场转商场;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寻求特色经营。比如为新金浦市场穿针引线,与海关、商检等职能监管部门对接,试图将其作为韩国保税商品的展示区,承接全国各地订单;并辟专区,设Outlets甩售,既提升了经济贡献度,又可作为七浦路产业转型发展的龙头先行先试。

三、打造品牌,“三级联络”促转型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有效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增强商会影响力,杜绝单一的搞活动、勤走访的凝聚方式,在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商会开创了颇具特色的“创新型三级联络服务网络”机制,牢牢把握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内在规律,荣获2013年“上海市工商联(商会)工作十大创新”工作称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理想引导】相关文章:

重在引导04-21

个性引导05-08

作文引导05-11

钢丝引导05-16

受众引导05-17

自我引导05-18

监控引导05-24

市场引导05-29

引导06-02

感情引导06-09

上一篇:发力于细微之处下一篇:ERP电力企业